文渊阁的大学士 文渊阁的大学士
现行的历史教育愚弄着本就缺乏信仰和热情的中国少年,它不能让人感同身受,它把我们和祖先割裂开来,虚无我
关注数: 34 粉丝数: 58 发帖数: 2,733 关注贴吧数: 15
三国名人如何取暖(转自三国艺苑论坛) 三国名人如何取暖 话说公元某年,气候异常,大江南北均寒冷无比,百姓取暖问题成了魏、蜀、吴三国要抓的头等大事。为此,三国同时发布命令,要求王子给平民百姓做出榜样。  且看各路豪杰是如何取暖的。  曹操——望阳止冷法  曹操每日走出房间,立于墙根儿下,对着太阳高声朗诵:“东望太阳,以观热力。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干柴丛生,百草枯靡。秋风萧瑟,树枝堆起。日之烈火,若出其中;火舌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再无寒意。”然后,他领着全体士兵齐声高呼:不冷,不冷。  杨修——阳光普照法  杨修是南方人,本人瘦小枯干,见曹操带士兵取暖,也随之高声呼喊,但因身体单薄,效果不佳,遂叹曰:“望阳法吾已试之,味如鸡肋,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然后一屁股坐在墙角开始晒太阳。  司马懿——紧张发热法  司马懿吃过早饭,走出营房,士兵早已做好准备。司马懿驱车带兵直奔十里外的空城,城头上诸葛亮的蜡像栩栩如生。司马懿战战兢兢靠近城下,欲进而不敢,欲退而不甘。犹豫良久,才紧张万分地带兵入城,等安顿下来,发现司马懿的衣服已经湿透。司马懿每日重复此法,颇有心得。  曹植——诗境驱寒法  曹植在房间里疾走七步,站定后吟道:“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暖,本是同根生,同燃更驱寒。”然后拍手、跺脚。  周瑜——精神胜利法  周瑜每日不出营门,只在屋里大喊一百遍:“既生瑜、何生亮,你睡凉席,我睡火炕。”然后即大汗淋漓。  袁绍——游戏采暖法  袁绍身居东北,冬季寒冷难耐,他只得带着颜良、文丑两位将军奔波于皑皑白雪之中,堆雪人,打雪仗,砸冰窟窿火力壮。不但强身健体,而且周身发热。   魏延——重复健身法   魏延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看炉子,发现没有生火后,就走出营门,高声质问士兵:“为何不生火取暖?”士兵回答:“买不到煤。”魏延点头,然后回到房间,再看炉子,复出再问,如此重复、重复、再重复,从而达到与生火等同的效果。  吕布——被动热身法  貂蝉欲带吕布同去宾馆,布不肯,但又不放心貂蝉。于是,每天貂蝉一出门,吕布就跟踪其后。貂蝉进了宾馆,吕布就在外面向里张望。经常被宾馆的保安当成心怀歹意的坏蛋。于是,十几个大汉手持棍棒冲将出来,吕布被追得东躲西藏,周身大汗不已。  刘备——摔热两人法  刘备早晨起床后,将阿斗细心地用棉花包裹起来,抱起后不断地往海绵垫子上摔,每日摔抱二千次,以达到两人都暖和的效果。  关羽——挑战暖身法  关羽不远百里,率军挑战魏将张郃等六人,从早晨杀到黄昏方才收兵,胜利而归,同时达到暖身的效果。  张飞——喊声聚能法  张飞每日端着一盘冻豆腐沿街叫卖,所到之处,他就高呼:“卖豆腐!”周围百姓恐慌不已,遂因发抖而发热。张飞也受益匪浅,喊声的能量足以使他温暖如春。  诸葛亮——暗渡陈仓法  诸葛亮每日伏于案上,疾笔狂书,一个月内写就小说一部,约20万字,名曰《采暖表》:“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无煤,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砍柴;忠志之士,忘身挖煤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献暖于陛下也。诚宜开放煤矿,以光先帝遗德,恢复百姓取暖;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驱寒之路也……”此文一经披露,即获诺贝尔文学奖,孔明前往欧洲领奖,滞留至初春,顺利度过冬天。
明亡国殉节官员表---人活着绝不能没有气节! 明末抗清比南宋抗元更加激烈,其全家殉国死节的不计其数,死节的英雄志士更多,光后来追谥的有姓名可察的就有四千六百多人。他们大义凛然,从容就义,就义前每每慷慨赋诗。明末绝命诗在数量上是空前的多,而且大都是以热爱祖国和坚持民族气节为其主题。 明朝义士语录: “母年八十余矣,当自为计。儿,国大臣,不可以不死。” ——卫景瑗 “勉哉元升。吾人见危授命,吾不为其难,谁为其难者!与君携手黄泉,预订斯盟,无忘息壤矣。” ——马世奇 “祖宗二百七十余年宗社,一旦至此,虽上有亢龙之悔,下有鱼烂之殃,而身居谏垣,无所匡救,法当褫服。殓用角巾青衫,覆以单衾,以志吾哀。” ——吴麟征 恶儒们,你们是不是想叫嚣:还是施琅,汪精卫识时务! 【明亡国殉节官员表】 史可法 太师  张煌言 尚书     朱术桂 宁靖王 阎应元 典史     李成栋 惠国公 何腾蛟 定兴侯     黄得功 靖南伯 高杰 兴平伯     瞿式耜 大学士 马士英? 大学士     范景文 大学士 张耀 布政使     夏万亨 布政使 赵建极 布政使     庄祖诰 按察使 苏观生 大学士     曾樱 大学士 朱继祚 大学士     贺逢圣 太子太保 张同敞 总督     张慎言 尚书 高弘图 尚书     王家彦 尚书 傅作霖 尚书     吴钟峦 尚书 杨文骢 尚书     蔡懋德 右佥都御史 卫景瑗 右佥都御史     范文光 右佥都御史 凌义渠 大理卿     姜曰广 大学士 吴炳 大学士     杨廷麟 大学士 陈子壮 大学士     李邦华 左都御史   尹伸 太常卿     徐石麒 尚书   高倬 尚书     李向中 尚书   吴锺峦 尚书     倪元璐 侍郎   孟兆祥 侍郎     王景亮 巡按   南居益 侍郎     毛文炳 兵备副使   蔺刚中 兵备副使     毕拱辰 兵备副使   孙康周 知府     房之屏 知县   杨家龙 知州     阎梦夔 参将   侯君昭 知州     刘必达 知县   王孕懋 兵备副使     周遇吉 总兵   李倬 知县     朱家仕 巡副使   徐有声 督储郎中     朱敏泰 通判   宁龙 副将     董用文 总兵   刘九卿 副将     申以孝 知县   顾景闻 指挥     王行俭 知府   王锡 知县     陈纟熏 兵备副使   周凤翔 东宫讲官     刘理顺 修撰   孟章明 进士     汪伟 东宫讲官   吴甘来 都给事中     马世奇 左庶子   吴麟征 太常少卿     王乔栋 参政   张继孟 知府     齐赤 兵备副使   孔教 佥事     尧相 同知   刘佳胤 总兵     刘士斗 兵备佥事  沈云祚 知县     王励精 知州   刘三策 知县     顾绳贻 知县   赵嘉炜 主簿
四川省凉山州盐源杀人惨案!官官相护!”他爸也是李刚?“ 前天晚上零晨二点在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电力公司下来点发生了一起凶案四个彝族杀死两个汉族然后他们打晕一个的士司机逃往西昌半路被抓,他们是单亲家庭,母亲含辛茹苦的把两兄弟拉扯大,**局说这个不是刑事只赔5000块钱。这是真实的事情,希望大家转发,为死者讨个公道!不信可以看盐源贴吧!这张图片是盐源县人民政府门口悄悄拍到的,**正在驱散前去讨公道的人们,这里面有死者亲属,邻居,还有很多不认识的盐源县人民,他们都很愤怒!为什么在大街上,在离**局不到五百米的地方会发生这样的惨案!这就是盐源的治安?而且凶手应该被绳之以法,为什么政府总含糊其辞!请大家帮我们转发,就因为我们生活在偏远地区,山高皇帝远,就没有人生安全,杀个人还没有他们放个屁值钱吗?(前几个月,在盐源县银行里有一群排队的人,前面那个汉族放了个屁,后面是个彝族,她要死要活,后来**部门协调,赔了几千块钱,听到这个事情我都觉得不可思议,但是这是真真实实发生在我们这的事情)这样没有天理,没有王法的地方,让我们怎么活下去,在凉山,在盐源,我们才是少数民族!(并不是说汉族好,也不是民族歧视,因为我认识很多彝族,藏族朋友,还是比较豪爽的,只是就事论事,请大家理解!)
历史电视剧《康熙王朝》里两个令人作呕的场景 历史电视剧《康熙王朝》里两个令人作呕的场景   我这几天脑子里回想起《康熙王朝》的情节,觉得有两处严重篡改历史,极深地伤害了中华人: 1、有一集中(一夜之间处处有施琅),施琅使用新式战船,带领中华军攻克了很多沿海满鞑军据点,一名满鞑国县令写了告急公文交给个副官,要他突围把信交给上级,自己“悲愤”地说:“我是朝廷命官,誓与贼抗争到底!”(大意如此,我可真佩服此公,满鞑才收他几年啊?他就怎么替其卖命,连自己是什么人都忘了,真是天生当异民族的奴才的料)后来,那个上级也写告急文书,却害怕沿海百姓知道实情起来反满,就命令那个驿使沿途大喊:“沿海大捷,杀了无数贼寇”。   各位,问题就出在这里!那个驿使所过之处,中华人百姓无不拍手称快,那快活劲比捡到金子还高兴。我当时脑袋就大了,天哪,这情节是谁想出来的?福建是最后的抗满阵地,不知有多少福建的中华儿女阵亡在抗满前线,福建的中华人恨不得生噬满鞑!居然还能拍手称快?这种歪曲历史的影视剧,不仅是对福建的侮辱,还是对整个中华的侮辱! 2、满鞑军在施琅(又是这家伙)率领下,打败了中华水师,即将占领中华的最后一片未沦陷的国土——台湾,郑经想在自杀前送走母亲,剧中郑母居然说:“不要打仗啦,满人汉人都是炎黄子孙,何苦自家人打自家人,我想回家。”。我呕吐到半死,满鞑才入侵几年呀,其的刀上有无数中华人的鲜血在流淌,这么快就成了“自家人”!?我敢用头担保!历史上的郑经的母亲不仅不会说这种混帐话,她还会鼓励她的儿子奋力作战,誓死抗满的!   我真不知道这导演编剧是怎么想的!这种恶心的情节也拍得出来?   我们的政府老是教育我们要爱国,不知道到底要我们爱的是哪一国?
原创:松江腊八节汉社祭夏祭文稿《祭夏墓文》(zt) 《祭夏墓文》 维夏历女娲纪年七九一四年黄帝纪年四七零三年乙酉腊八节十二月八日,中国汉社施玉寒奉派率同全国各地皇汉同胞,谨代表陈朕冰总裁暨全体同志,致祭于明夏忠节公允彝公子完淳之灵曰: 崇祯末年,内贼外寇。燕京瘟疫,天子殉国。闯贼夺京,骄蛮失道。万死吴逆,引狼入室。满贼入关,篡我神器。剃发易服,灭我汉室。河山蒙难,尸伏千里。江南半璧,奋死卫国。义旗纷起,前仆后继。忠烈节义,天地怆然。万民殉节,千古同悲。 华亭瑗公,几社首领。学务经世,志在天下。仁心善政,兴复绝学。云间名贤,称颂弗衰。捐尽家产,举义江浙。不惜身家,四处呼号。中兴望杳,安忍长存。横剑誓河,从容蹈海。以身殉国,无愧忠贞。修身俟命,警励后人。 有儿端哥,英雄年少。文压才郎,武胜将军。五岁《论语》,六岁父执。九岁《代乳》,十二烽警。十三结社,遍览山川。复社群贤,共育存古。父师子龙,青出于蓝。投笔从戎,毁家纾难。慷慨授命,登坛誓饮。新婚毅别,转战苏湖。怨酷日深,艰辛历尽。抗清复国,视死如归。贼汗如雨,刽不敢对。十七少年,殉国金陵。英雄生死,却似壮游。今生已矣,来世为期。万岁千秋,不销义魂。九天八表,永励英魂。 松江昆山,上海之源。名重春秋,富甲江南。何不苟且,羞煞世人。夏家正气,感天动地。举国若此,焉能不兴?举族若此,焉能不强?我思公子,每泪潸然。忠臣孝子,谁不敬爱?民修墓道,清禁牧樵。尤恨文革,毁罪难销。落日青枫,南冠千秋。悠悠岁月,忠魂如磐。民族之魂,永昭皇汉。 天始建制,汉社初肇。少年陈郎,承天受命。策驾中原,领袖江南。西都创业,继往开来。国运将回,皇汉当兴。汉家衣冠,再现翠华。汉服复兴,震荡神州。落泪陵前,高瞻英烈。清妖已亡,国殇未尽。百废待举,任重道远。诸路英豪,齐聚荡湾。重光国服,共效兴汉。复我华夏,还我衣冠。浴火重生,正本清源。夏公有知,佑我汉室。公子有灵,毅魄归来。有志竟成,亡秦必楚。汉服必兴,汉社必强。再造中华,清正国家。皇汉崛起,必不可挡。复兴中华,枕戈待旦。汉旗一出,日月重光。共倡大业,永铸强汉。 壮哉夏氏,英雄父子。英风节烈,万世楷率。怀我先皇,哭我故国。昆冈英魂,永励来兹。 勖哉!伏祈灵鉴。 挽联曰: 九天八表,永厉英魂,英雄恨,泪满巾,何年三户可亡秦 国运将回,天命攸归,大建制,皇汉兴,再造中华有群英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转自汉网) 1楼 [网友“天涯在小楼”原创]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转自汉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 秦风》 当我登上那古老的城墙,当我抚摸着腐朽的柱梁,当我兴奋的倚栏远望,总会有一丝酸涩冲上喉头,总听到有一个声音大声的说:记得吗?你的祖先名叫炎黄。 有人跟我说,曾经有一条大鱼,生活在北冥那个地方,它化作一只巨鸟,在天地之间翱翔。巨鸟有如垂天之云般的翅膀,虽九万里亦可扶摇直上。圣贤赋予我们可以囊括天宇的胸襟,为我们塑造一个博大恢弘的殿堂。 那时候,有个怪异的青年名叫嵇康,他临刑前,弹奏了一曲绝响,那宽袍博带在风中飞扬,他用了最优雅的姿态面对死亡。几千年过去,依旧有余音绕梁,只是他不知道,真正断绝的不是曲谱,而是他的傲骨,乃至他身上的衣裳。 我也曾梦回大唐,和一个叫李白的诗人云游四方,他用来下酒的是剑锋上的寒光,他的情人是空中的月亮。我曾见他在月下徘徊、高歌吟唱,长风吹开他的发带,长袍飘逸宛如仙人模样。 可是后来换了帝王,他用一杯酒捧起了文人,摒弃了武将。他的子孙最终躲进了人间天堂,把大片的土地拱手相让。然而在寒冷的北方,正有一支军队征战沙场,敌人都说,有岳家军在,我们打不了胜仗。可叹英雄遭忌,谗士高张,一缕忠魂终于消散在西湖之傍,一个民族的精神就这么无可逆转的消亡。然而血色夕阳中,我依稀见到,有人把它插进土壤,那是将军用过的,一支宁折不弯的缨枪。 时间的车轮悠悠荡荡,终于在甲申那里失了方向。于是瘦西湖畔,梅花岭上,为纪念这个悲剧建起一座祠堂。那个叫史可法的文弱书生,他不愿散开高束的发髻,更不能脱去祖先留给他的衣裳,于是他决定与城共存共亡,丢了性命,护了信仰。残酷的杀戮,如山的尸骨,并不能把民族的精神埋葬,有人相信,千百年后,它依然会在中华大地上熠熠发光。 就在千百年后的今天,我坐进麦当劳的厅堂,我穿起古奇牌的时装,我随口唱着my heart will go on,却莫名其妙的心伤,因为我听到一个声音大声的说:忘了吗?你的祖先名叫炎黄。 我记得了,一群褐发篮眼的豺狼,带着尖船利炮,拆了我们的庙宇,毁了我们的殿堂。于是百年之后的今天—— 我们懂得民主自由,却忘了伦理纲常,我们拥有音乐神童,却不识角徵宫商,我们能建起高楼大厦,却容不下一块公德牌坊,我们穿着西服革履,却没了自己的衣裳。 在哪里,那个礼仪之邦?在哪里,我的汉家儿郎? 为什么我穿起最美丽的衣衫,你却说我行为异常?为什么我倍加珍惜的汉装,你竟说它属于扶桑?为什么我真诚的告白,你总当它是笑话一场?为什么我淌下的热泪,丝毫都打动不了你的铁石心肠? 在哪里,那个信义之乡?在哪里,我的汉家儿郎? 我不愿为此痛断肝肠,不愿祖先的智慧无人叹赏,不愿我华夏衣冠倒靠倭人去宣扬。所以,我总有一个渴望,有一天,我们可以拾起自己的文化,撑起民族的脊梁。 记住吧,记住吧,曾经有一个时代叫汉唐,曾经有一条河流叫长江,曾经有一对图腾叫龙凤,曾经有一件羽衣—— 名叫霓裳!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转自汉网) [网友“天涯在小楼”原创]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转自汉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 秦风》 当我登上那古老的城墙,当我抚摸着腐朽的柱梁,当我兴奋的倚栏远望,总会有一丝酸涩冲上喉头,总听到有一个声音大声的说:记得吗?你的祖先名叫炎黄。 有人跟我说,曾经有一条大鱼,生活在北冥那个地方,它化作一只巨鸟,在天地之间翱翔。巨鸟有如垂天之云般的翅膀,虽九万里亦可扶摇直上。圣贤赋予我们可以囊括天宇的胸襟,为我们塑造一个博大恢弘的殿堂。 那时候,有个怪异的青年名叫嵇康,他临刑前,弹奏了一曲绝响,那宽袍博带在风中飞扬,他用了最优雅的姿态面对死亡。几千年过去,依旧有余音绕梁,只是他不知道,真正断绝的不是曲谱,而是他的傲骨,乃至他身上的衣裳。 我也曾梦回大唐,和一个叫李白的诗人云游四方,他用来下酒的是剑锋上的寒光,他的情人是空中的月亮。我曾见他在月下徘徊、高歌吟唱,长风吹开他的发带,长袍飘逸宛如仙人模样。 可是后来换了帝王,他用一杯酒捧起了文人,摒弃了武将。他的子孙最终躲进了人间天堂,把大片的土地拱手相让。然而在寒冷的北方,正有一支军队征战沙场,敌人都说,有岳家军在,我们打不了胜仗。可叹英雄遭忌,谗士高张,一缕忠魂终于消散在西湖之傍,一个民族的精神就这么无可逆转的消亡。然而血色夕阳中,我依稀见到,有人把它插进土壤,那是将军用过的,一支宁折不弯的缨枪。 时间的车轮悠悠荡荡,终于在甲申那里失了方向。于是瘦西湖畔,梅花岭上,为纪念这个悲剧建起一座祠堂。那个叫史可法的文弱书生,他不愿散开高束的发髻,更不能脱去祖先留给他的衣裳,于是他决定与城共存共亡,丢了性命,护了信仰。残酷的杀戮,如山的尸骨,并不能把民族的精神埋葬,有人相信,千百年后,它依然会在中华大地上熠熠发光。 就在千百年后的今天,我坐进麦当劳的厅堂,我穿起古奇牌的时装,我随口唱着my heart will go on,却莫名其妙的心伤,因为我听到一个声音大声的说:忘了吗?你的祖先名叫炎黄。 我记得了,一群褐发篮眼的豺狼,带着尖船利炮,拆了我们的庙宇,毁了我们的殿堂。于是百年之后的今天—— 我们懂得民主自由,却忘了伦理纲常,我们拥有音乐神童,却不识角徵宫商,我们能建起高楼大厦,却容不下一块公德牌坊,我们穿着西服革履,却没了自己的衣裳。 在哪里,那个礼仪之邦?在哪里,我的汉家儿郎? 为什么我穿起最美丽的衣衫,你却说我行为异常?为什么我倍加珍惜的汉装,你竟说它属于扶桑?为什么我真诚的告白,你总当它是笑话一场?为什么我淌下的热泪,丝毫都打动不了你的铁石心肠? 在哪里,那个信义之乡?在哪里,我的汉家儿郎? 我不愿为此痛断肝肠,不愿祖先的智慧无人叹赏,不愿我华夏衣冠倒靠倭人去宣扬。所以,我总有一个渴望,有一天,我们可以拾起自己的文化,撑起民族的脊梁。 记住吧,记住吧,曾经有一个时代叫汉唐,曾经有一条河流叫长江,曾经有一对图腾叫龙凤,曾经有一件羽衣—— 名叫霓裳!
转:明朝的过路收费站——钞关 玩过京杭自驾游的现代人都知道,从杭州到北京,最短公路里程1300公里,要走九段高速,交费624元,平均每公里交五毛。  玩过京杭自驾游的明朝人都知道,从杭州到北京,最短水路里程1700公里,要过12个钞关,交费348文,平均每公里交两文。   明朝米价最低时,70文能买一石,当时一石米90斤,平均每斤米卖8文,用米价一换算,明朝两文钱跟今天五毛钱的购买力相差无几,那时候每公里交两文,刚好等于现在每公里交五毛。时代不同了,有些事情仍然会复古,在过站交钱的时候,您能看到时光倒流。   现在的收费站不是问谁都要钱,军车、警车、救护车、消防车,统统免费通行;在北方某些县市,当地领导的车驶过当地的收费站,按惯例是不能收费的——钱是小事,伤了领导的脸面要紧。   同样的,明朝的钞关也不是问谁都要钱,它们有三不收:领导的船不收,太监的船不收,进士和举人的船不收。时代不同了,有些事情仍然会复古,在免费过站的时候,您能看到时光倒流。   明朝人过钞关,变着法儿逃费,有的造一对假牌子,在船头竖起来,一面写“相府”,另一面写“通政司大堂”,冒充官船,就像现在某些民用货车挂军车牌照那样;有的请进士或者举人坐在船上当护身符,过钞关的时候,人家要钱,就让护身符出面对付,类似现在某些驴友开车出门时尽量捎一记者。时代不同了,手法仍然会复古,在过站逃费的时候,您能看到时光倒流。   冒充官船风险太大,请进士或举人做护身符却百试百灵,所以在明朝,进士和举人堪称一专多能,他们不但推动了文化教育产业的繁荣发展,而且在民营航运领域大显身手。船主给他们的回报也丰厚,明朝拟话本《文疯子传》里,一位秀才同时给两艘民船护航,拿了人家五两纹银的顾问费,进士和举人比秀才有身份多了,他们更有资格帮人免交过路费,拿的报酬自然更高。   在帮人免交过路费这方面,现在的记者没有明朝的进士、举人那么牛,至少不能帮货车逃费,也不能帮客车在高速公路上逃费。但是朋友们,即便只是在普通公路上帮一把微型客车,那也是大有可为的,毕竟现在的车流量远远超过明朝,毕竟现在的收费站比明朝的钞关更密集。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