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夕徊 恋夕徊
中共中央国务院,辽宁省会吉林市,龙泉山庄药膳部,主管经理李宝库。
关注数: 5 粉丝数: 105 发帖数: 2,322 关注贴吧数: 55
别把生活想得太重,别把自己看得太轻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对小夫妻开了个小店卖馒头,就一张红纸写了店名贴在门口。一个电蒸锅,一天也蒸不出几屉馒头。邻居都替他们发愁,这日子可咋过呢? 谁知过了几个月,来买馒头的人越来越多,红纸上便添了几个字,开始卖花卷、糖三角和发糕。又过了几个月,又添了煮黏苞米、自制大酱、咸鸭蛋和咸菜…… 作者写到,这家人“就像雨后抖动的一株草”。是的,这株草虽然柔弱,但却有一种令人感动的生命力。 一对普通的小夫妻,通过一天天踏实的努力,生活越来越好。然而,也有一些人, 感觉自己没有握住一手好牌,便早早放弃了。 堂弟小强初中毕业就辍学,四处打工,干过快递员、装修、汽车修理工等,但每次都干不长。他还总是抱怨,要么说那些工作太累,要么说自己挣得太少。 有一次,偶遇自己的初中同学,看到对方已是研究生毕业,进了一家大企业,堂弟顿感无比失落,又开始埋怨父母当初不劝自己继续读书,埋怨长辈没有本事……如今他已30多岁,打工的钱养活不了自己,还天天留恋网吧,彻底自暴自弃。 有句话说得好:太平年代,很少有人生绝境。社会的每个角落,看得到自暴自弃,也看得到向光而行的生命力。 而生活,永远不会亏待用心经营它的人。
没有太晚的开始,只有过早的放弃 前几天,邻居阿姨告诉我,她的女儿小意决定放弃参加考研了。 小意是一名银行柜员,因为不满工作现状,一直想着要改变。准备考研的时候,小意也来找过我,问要不要辞职专心备考。我给的建议是,工作和学习并不矛盾,可以提早做好规划,在工作之余好好复习。她当时也很有信心,表示一定会努力。 这眼看着都准备一段时间了,怎么又忽然想到弃考呢? 一问才知道,原来小意最近在工作上增加了不少新任务,让她感觉有些力不从心。我忍不住说,如果只是暂时性的忙碌,那就再坚持一下,忙完工作再继续复习。毕竟都准备这么久了,放弃多可惜。 阿姨摆摆手,说刚开始的时候女儿确实还挺积极,下了班就回家看书,可后来看身边的朋友都在忙着恋爱结婚,她的想法也开始慢慢动摇。这不,复习快一年了,家里那套关于考研的书也没翻几页。 昨晚出门散步,刚好碰到小意,就聊起这事。“姐,你不知道,一边工作一边还要坚持学习,实在好辛苦。我就是后悔以前没有好好努力,现在才来折腾,又太晚了。”她看着我,笑得有点无力。 这个回答,多少也在我的意料之中。在她心里,想必早已放弃了考试,忙碌不过是恰好找到的一个借口罢了。 类似这样的经历,相信很多人都有过。在经过长时间的纠结之后,每个人会作出不同的决定。但只要你不放弃,认识到人生没有早晚、努力不分年纪,你的生活也可能会随之改变。 与其总把时间浪费在懊悔中,不如就从现在开始行动。因为真正的失败,其实是在你决定放弃那一刻。
有事做、有人爱、有所期待 闺蜜小鱼最近神采飞扬,心情大好,行为举止都充满自信,和一年前的她形成了鲜明对比。 一年半前,因为工作岗位调整,小鱼辞职离开了原来的公司。这么多年来一直在职场忙碌,她和先生商量后,准备给自己放个长假,休息一两年,也多花点时间陪陪家人。 但谁知,在家里休息的第二个月,她就开始坐不住了。 平时,丈夫上班,孩子上学,朋友们也都在忙着各自的事情,她突然发现,自己成了无所事事的那个人。 除了逛逛街看看展,她也把烘焙、茶艺、插花等等都试了一个遍,但还是不快乐。她发现,自己其实是闲不下来的。 小鱼是行动派,说做就做。她找来知根知底的大学音乐系同学,在小区商业街租了两层店面,开了一家乐器行,又聘请专业的老师,开设了一家针对学龄儿童的乐器培训学校。如今培训学校开办得很成功,她越来越忙,却感到无比充实,幸福感爆棚。 我们都知道努力很辛苦,可闲着真的舒服吗?人一旦闲下来,就容易胡思乱想。玩了一整天的游戏,除了眼睛的疲惫,什么也没得到。刷了一整天的手机,夜幕降临才发现,时间都哪去了?这时候,就更容易焦虑不安了。 有事做,保持专注,才是一个人最舒服的状态。即使偶尔感觉累,但成就感带来的充实才是快乐的源泉。
大道至简,繁在人心 有位朋友跟我倾诉,说:“我发现很多时候真正让人不开心的,并不是工作和生活,而是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不那么好的人和事,这才是消磨兴趣、让自己变得暴躁的根本原因。” 我说:“是啊,与人相处本来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更难的是我们哪怕明知不合适,有时也不能那么决绝地做到断舍离,所以负情绪越积越多,压力攒到某个临界点就要爆发了。” 其实,我想我们都一样吧。会在某个时候突然觉得心情低落,觉得周遭的一切仿佛都在跟自己过不去,觉得事情都在朝着越来越糟糕的状况发展。 试图去往好的方向想,但越是想得多,反而越慌乱。因为心里是乱的,所以再怎么想都无法逃离负面情绪的怪圈。 但如果静下心来想想人生的起点,谁又不是孑然一身来到这世上呢?生活也好,工作也罢,没有谁是离不开谁的。所以,合得来就处,合不来就磨合,磨合不了要分开也没关系,为何非要为了别人的过错,惹自己不开心呢? 我知道,控制情绪真的不是一件易事,大多数人都是在生气过后才想起这个道理。但这一生漫漫长路,其实就是一场漫长的修行啊。 越是不如意时越要静下来,让心变得简单一点,不再像一团乱麻,你才能更直接地找到问题的关键,并尽力解决它。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谁也无法保证自己永远都不会碰上讨厌的人和不如意的事。我们改变不了环境,但至少我们可以决定自己的心态,别让人生输给了心情。 要知道:心若小了,小事也成了大事;而心若大了,大事也成了小事。所以,记得时时安抚自己的心,告诉它:一切都很好。
孩子,谢谢你拯救我 前些天和领导出差,奔波数日,她早已疲惫不堪。可一下飞机,她就心急如焚往家赶,作为一个新手妈妈的她说:“太累了,我需要回家‘吸’下我儿子充充电。” 在场的人都笑了。或许只有当了妈妈的人才理解,对于成人世界的“丧”,孩子才是最好的良药。孩子身上有种能力,他们能放大成人世界的快乐。当我们俯下身子聆听孩子们的诗歌,触摸孩子们的诗意,我们的世界也被照亮和治愈。 我的一位好友是个单亲妈妈。一段糟糕的感情,让她心力交瘁。但是离婚后,她似乎打了鸡血一般,开始各种学习和考证,一个人身兼几份工作。 你问她累吗,她说当然,但是因为孩子,她不会倒下。她因为孩子变得柔软,却也因为孩子,变得更加坚强。 我听过一些朋友跟我讲过她们初为人母的艰辛:因为身体较弱,怀孕初期根本没法出门;快生产时,也只能选择剖腹产。孩子出生后,身上插着尿管一动不动躺了一星期。本来已经疲惫不堪,半夜孩子哭闹,还要扛着睡意起来哄。产假结束,开始上班,每天中午扛着骄阳往返家和单位…… 但是你问她们,后不后悔这一切,她会坚定地说:“不”。 因为,当那个小小的人儿蜷缩在她怀里的时候,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幸福和感动;当她疲惫的时候,看到孩子咧嘴笑的模样,总会唤起所有的勇气和力量;当她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时,她感受到生命延续的神奇和温柔……
为什么有的人半年才发一次朋友圈? 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一个热议话题:为什么有的人半年才发一次朋友圈? 底下有不少评论:“朋友圈没什么意思了”“我自己过得挺充实,为什么要发朋友圈”“朋友圈里没朋友”“懒得再费力气维持自己的朋友圈人设了”…… 是啊!以前我的朋友圈里都是一些玩得好的朋友,我很乐意向他们分享自己的生活,他们会给我点赞,你一句我一句地评论回复,感觉很有意思。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朋友圈里慢慢多了很多不熟悉的人。他们涌入我的朋友圈,却没成为我的朋友。偶尔有一天,我打开朋友圈想刷刷朋友们最近的动态,刷到的却都是微商、代购、广告或是集赞投票。 有时候我心血来潮地认真p好了9张图,花了半个小时配好文案,满怀期待地发出去。但没有一个人理我,我一直等待着那个小红点出现,但始终没有,冷冷清清的。 我这才发现,原来我微信里的那几百个好友,其实很多都不是朋友。我真正的朋友不是随时随地都在刷朋友圈。他们很忙碌,为了生活奔波,没有那么多时间来朋友圈和我互动。 所以,我便越来越不想发朋友圈了。相册里保存了很多美好的照片,想和人分享的时候就直接发给我的朋友们。朋友圈本来的意义是分享,但如果没有你想分享的人,又何必发朋友圈呢?
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放假期间,我与好友晓青约了一起去爬山。因为各自忙碌,我们已是许久未见。但友情就是这样美好的一件事,无论多久没联系,再见面时就像是从未分别。 其实细数起来,我与晓青已相识整整二十年,从年少到婚嫁,最好的时光里,我们都是相伴着走过来的。 那天的阳光很好,我们穿上运动衫,打算来一场山中晨跑。跑到尽兴处,稍作休憩的晓青像是忽然发现了什么大宝藏,开心地朝我大喊,“快看、快看,这里有一丛野生的兰花!” 当时我正拿着手机拍照,循声望去,却被眼前的她吸引住了目光。就在那一瞬间的镜头里,我仿佛看到当年那个扎着高马尾、眼里闪着亮光、笑容总是灿烂无比的姑娘,又重新站到了我的眼前。 我把拍下的照片给她看,故意逗她,像不像十八岁的少女?她哈哈大笑,双手捂颊,促狭地朝我眨了眨眼:什么叫像不像,本姑娘本来就只有十八岁好吗?彼时,山中静默,空气香甜。我与她,两个年近四十却非要努力装嫩的女人,相伴而坐,愣是把彼此笑出了鱼尾纹。 笑到最后,晓青像是忽有所感,转身说道:“其实以前特别害怕变老,但现在真的释然了。心若向阳,相信不管在生命的哪个阶段,都可以活出应有的精彩。” 是啊。虽然走过半生,我们都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路途,无论是我曾经的求职无门,还是晓青后来的中年失婚,每一步走来都各有各的不易。 但我们仍要感谢岁月。因为正是在得与失中,我们学会了坚强,获得了勇气,也懂得了该如何在人生长河中去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岁月不会停止流逝,但一颗敢于热爱、敢于追寻的赤子之心,却可以让青春永驻。
最怕你胸怀大志,却虚度光阴 朋友小俊在一家建筑公司上班,当一名出色的建筑师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 他经常会在朋友圈转发一些经典建筑,表达对设计师的敬仰,有什么行业内的动态也会第一时间分享,而且每次还会配上几句努力实现梦想的话来自我激励。大家都觉得小俊很有志气,每次也都会点赞祝福,希望他早日实现梦想。 终于在去年,小俊晒了报名建造师的网页截图,更是收获一大波的点赞。 那段时间,为了让小俊专心复习,朋友们聚会就不再约他。可没过几天,小俊就在群里怪我们,说为什么有好玩儿的都不叫他了。大家解释说希望他好好复习,可他却说,自己安排好了复习节奏,还不着急。于是,又加入了我们的游戏、k歌和撸串。 考前一个多月,有一次到小俊家吃饭,我随手翻开沙发角落的复习资料,却发现还有90%的内容都是崭新的。 小俊看了一眼我手上的书说:最近学习没什么状态,过几天我再开始闭关修炼,找到状态了复习起来很快的,没问题。 可是,小俊的状态到考试也没找到,连一遍教材都没看完。对考试毫无底气的小俊,最终直接放弃了考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希望自己有所成就。可谁都知道,实现理想,绝对少不了吃苦和付出。 曾在网上看过一句话:人生最可悲的事情,莫过于胸怀大志,却又虚度光阴。 心中志向远大,行动却迟缓无力,所以,一边嫌弃自己不够好,一边却无法让自己变得更好。岁月,就在一次次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蹉跎流逝了。
余生很贵,别轻易浪费 小时候最喜欢看《西游记》,孙悟空是所有孩子的偶像,这世界上好像就没有齐天大圣解决不了的事情。 长大以后才发现,孙悟空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无所不能。他经历过挫折、不甘,有被压在五行山下的低谷,也有过被师父误解、受委屈的日子。他其实像极了生活中的我们,一路冲冲撞撞,有磨难,有妥协,有不肯服输,也有苦苦坚持。 其实,没有谁是无所不能的。披荆斩棘往前走,才是生活常态。 好友琳是我们几个朋友中最出色的那个。毕业不到两年,升职两次,加薪三次。大家都很羡慕她,总说她运气真好。 前段时间和琳吃饭,一坐下来,琳就接了个电话,似乎是工作那边有什么急事需要处理。饭菜还没上齐,琳又从包里掏出笔记本电脑,噼里啪啦地在键盘上敲打着字。 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真不好意思啊,有个工作需要紧急处理一下,你先吃着,我马上就好。” 我表示理解,看着她匆忙地扒拉了几口饭,又赶着工作去了。琳说,这样的情况她早已习惯。她在路边的小超市加过班,在动车上写过策划,工作到半夜也是家常便饭。 她有过哭到崩溃的时候,也想过辞职放弃,都还是坚持下来了。别人都说她工作好、待遇好,夸她优秀,可谁又知道她背后付出了多少汗水,有过多少泣不成声的时刻。
太用力的人,跑不远 小欣是名大四的学生,去年连续九个月都在准备一场考试,压力太大,导致内分泌失调。 她说,每天都不开心,起初是吃不下饭,去医院看过之后也没得到好转,后来又莫名其妙地开始暴饮暴食,每天都要吃很多东西。 备考那段时间,她从不和外界交流,每天都不停地逼着自己读书复习,最后竟然发现自己的记忆力和反应能力都变迟钝了。 临近考试,她整个人几乎是崩溃的。 我不敢问她考试结果,只是安慰她,尽力就好。 小欣说,她家庭条件不太好,上大学靠了不少亲戚朋友接济,所以在学业上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我的高中同学阿枝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阿枝一直很努力,成绩也一直很好,但她在高二的时候得了一种怪病,一学习就头疼。去医院看,医生说,她给自己的压力太大了,建议休学。 不得已,阿枝放弃了高考。 但是,阿枝在工作后参加自学考试的过程却异常顺利,看书学习丝毫不会头疼。有次我们聊起她退学这件事,她说:当时太看重得失了。 有句话说:“你执着于什么,便会被什么所伤。”人的能量需要循环,不能持续消耗。如果一味地消耗自己,身体和精神上都会不堪负荷,那些让你太过在意的东西反而会更快地失去。 所以说,得失心太重,不是一件好事。心平气和下的努力,才更有效率。
没有爷爷奶奶的清明节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 千里之外,老家后山草木深处坟冢里的爷爷奶奶,一定又在翘首以盼吧?就像二十年多前,儿孙们纷纷远离故土,或背囊谋生,或负笈求学,尚在人世的爷爷奶奶每天在家望眼欲穿一样。 每次回到故乡,我都执着地要去二老墓前打个招呼,絮叨这段离别日子的种种。如果二老还能回答,真想问,这么多年了,你们在那边过得好吗? 俗话说,祖孙辈,隔代亲。于我,尤为如此。 80后同龄人,大抵有类似的经历。改革风起,父母南下打工,自己由爷爷奶奶拉扯长大。祖孙老小相依为命,累月经年,“隔代亲”更深几许。 那些朴实岁月里,我们承欢膝下,总能得到无微不至的疼爱。村里有人家杀猪,挂账称了斤肉,他们只是吃点配菜,肉全留给我们。兑水果的小贩来村,他们总会爬到阁楼的粮仓里,豪气地称下半袋谷子去换水果。外出走亲吃酒,回来时他们总能从衣兜里掏出几粒糖果,或是一包冷食。 读初中时我是寄宿生,每逢周日返校要带菜,奶奶总会想方设法弄点腊肉或鸡蛋,炒在咸萝卜丁或豆腐干里,实实压满一罐头瓶给我带走。 到了寒假,北风呼啸、飞雪漫天,爷爷奶奶带着我们烤火,一直到夜深。读书不多的他们,不厌其烦给我们讲祖辈如何来此扎根,讲戏文里的传奇故事,讲他们的人世见闻。 父母来信了,说了大致归期。爷爷奶奶催促我们睡觉时总不忘提醒一句,还有多少天,你爸妈就回来啦! 二老去世后,我们家再没回故乡小村过年,一直寄居租处,直到在城里买房安家。没了爷爷奶奶,家再无人守,我这个游子的岸也便没了。
对自律上瘾后,人生开挂了 这是不少人的常态:把自律挂在嘴边,间歇性地踌躇满志,持续性地偷懒拖延。 你羡慕别人弹得一手好吉他,也跟风去买,可如今吉他已蒙尘许久,弦也松了;你一直想把字练好,可油墨还满瓶,你却不了了之;你信誓旦旦要练出马甲线,但是健身卡已过期,你也记不清多久没去了。 在斗志昂扬和放纵沉溺中不断地反复,直至岁月不可追才嗟叹一声:若是当初……可人生就是一趟单项行程,没有如果。 很多人都会把不自律归结为自制力不够。拿早起来说,众网友颇有共鸣。睡前,胸中的豪情积蓄到了顶点:明天我要早起去晨跑,然后复习笔记,喝一杯健康的鲜榨果汁……实际隔天早上的自己,态度很坚决:不了。 人非圣贤,总是偏好于当下的舒适,这也实属常情。可不能自律真的只是因为自制力不够吗? 我曾这样问一位十分自律的朋友。他没有急着回答,反而问我:如果让你每天早上六点起来学习一小时,坚持一个月后,给你一万块,你愿不愿意? “当然愿意。”我立马回道。 朋友点了点头说:“这就对了。自制力是一方面,不能坚持下去还有一个更深的原因:对自律还心存疑虑。要是不确定自律能不能让你获得想要的,自然无法心无旁骛地坚持下去。” 我深以为然。有时我们不是缺乏自制力,而是缺少一种信念。毕竟只有未来可期,才有跋涉下去的动力。
当你觉得最坏时,美好可能已悄然而至 刚刚休产假那年,是我和先生觉得最困难的时候。   因为休产假,我只能拿基本工资,先生那时候刚参加工作不久,工资也不高。每个月还要还房贷,给孩子买奶粉,根本不够用。   当时,先生报名参加项目经理认证考试,希望能够通过学习提高薪资待遇。为了考试能顺利通过,他用家里仅有的一点存款报了一个辅导班。每到周末,无论刮风下雨他都坚持坐4个小时的公交车往返上课。   虽然辛苦,但心中却充满希望。   没想到,刚上了3个月的辅导课,先生的公司进行部门调整,整个部门被裁员。虽然拿到了1万元的补偿金,可是工作没了,这点钱也撑不了几天。   顿时,我觉得生活怎么这么难!为什么所有的坏情况都被我们赶上了!   先生一连投了两个月简历才找到一份工作,不仅工资比以前低,离家也远了很多。我不同意他去这个单位。先生说,先干着,能解决吃饭问题咱就能挺过去。   终于,否极泰来。经过大半年的努力,先生通过了考试,并成功跳槽到一家大公司担任项目经理,我们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古话说,阴之至极,阳之所生。一个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另一个相反的事物就会萌发。   当你觉得特别苦、特别难的时候,这或许就是人生要转折的时候了。处于人生低谷的你,接下来要迎接的可能就是上坡路。
一个人值不值得交往,看他生气时的样子 前些天,陆琪带着儿子壮壮去朋友家做客。大人们在客厅里聊天,就让小孩子自己去玩耍。 后来,朋友切好水果,去房间里叫壮壮出来吃,却发现壮壮把她的口红当做蜡笔,在白纸上画画。白纸旁边,还平躺着两支打开盖子的口红,已经变形了。不用问也知道,是惨遭壮壮的毒手。 见到此状,朋友不由得火冒三丈,张口闭口地骂壮壮是熊孩子,还狠狠地打了壮壮的手。 陆琪听到房间里的动静,也赶紧放下手中的水果跑进来看。看到眼前这一幕,陆琪心里也猜着了,一个劲地跟朋友赔礼道歉。 壮壮早已被吓得哇哇大哭,可朋友却没有因为陆琪的道歉和壮壮的哭声就此停下,反而越骂越难听。 陆琪看朋友有些欺人太甚,想要发作,又觉理亏,毕竟是孩子有错在先,只能强忍着陪笑道,“小孩子不懂事,你别跟他一般见识,你看看这三支口红多少钱?我照数赔给你哈。” 好说歹说,朋友这才作罢。 一个人值不值得交往,不只要看他心情好的时候对别人有多好,更要看他心情差的时候对别人有多坏。 他对别人好的程度是他的上限,而他对别人坏的程度是他的底线。一个人的人品如何,往往要看他的底线。如果他生气的时候就让别人脸上没面子,往别人心里捅刀子,这样的人不值得深交。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