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nterjm8 hunterjm8
关注数: 171 粉丝数: 1,303 发帖数: 4,685 关注贴吧数: 53
城市环境下,灾难发生时,如何面对燃料短缺 城市环境下,灾难发生时什么物资可能最先短缺,先说结论:是燃料,燃料可能能维持的时间会比粮食、水更短。 烧柴行不行?行是行,但维持不了几天。我看到很多朋友想在灾难发生时靠出城露营打野生存,靠烧柴取暖做饭,这个明显是不可取的,除非打野地点远离城市。为什么?因为有此想法的人可能以十万计,离城近的野区可能承载不了那么多人口的消耗,很快会被砍伐光。接下来我将以燃料为例来解释为什么。 古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柴排第一,其他饮食类的全部都靠后。我来解释下为什么,第一,城市环境下,城市周边的柴基本都是砍光的,柴是从很远的地方运进城,柴的价格很高,战国时便有成语“珠米桂薪”,来形容乱世下粮食和柴的昂贵。解放初期,人口四亿,中国的森林覆盖率仅有7%,就是烧柴烧没了。大明王朝中后期,皇帝下令让北京城居民用煤作为主要燃料,为啥,原因是北京周边的林子砍光了,影响到了首都安全,北边没林子,拦不住游牧民族的骑兵了,而那时的北京人口跟现在不可比,充其量就是个几十万人的县。如果现在一座省会城市天然气、煤气、罐装液化天然气短缺,人们需要砍伐绿化带、周边山林来作为燃料,能维持多少天?以某座600万人口的省会城市为例,人均每天消耗5公斤柴,周边十公里山加绿化带可能坚持不了一个星期。 人均5公斤柴其实是一个很保守的估计,就是做三顿饭加一壶水所需要的柴量。我们看看常用燃料的热值,会发现柴只是在自然条件下易得,然而它的热值是最低的,最不耐烧的。 固体燃料热值: 干木柴:约1.2×10⁷ J/kg。12烟煤:约2.9×10⁷ J/kg。无烟煤:约3.4×10⁷ J/kg。焦炭:3.0×10⁷ J/kg。木炭:3.4×10⁷ J/kg。 液体燃料热值: 酒精:3.0×10⁷ J/kg。柴油:4.3×10⁷ J/kg。汽油:4.6×10⁷ J/kg。煤油:4.6×10⁷ J/kg。原油:4.4×10⁷ J/kg。 气体燃料热值: 氢气:1.4×10⁸ J/kg(或1.4×10⁸ J/m³)。甲烷:5.6×10⁷ J/kg(或35.8 MJ/m³)。液化石油气:4.9×10⁷ J/kg。23天然气:约(3.3~4.5)×10⁷ J/m³。煤气:约3.9×10⁷ J/m³。 同样20公斤重的液化气和柴相比,液化气省着点用可以用一个月,而柴可能就四天,下次上山打柴不知道还有没有了… 综上所述,要发生灾难前,最靠谱的做法是千方百计囤罐装液化气,一来易得。二来同样体积下热值高,存放最节约空间。三来交换价值高,算是硬通货。
标普下调恒大信用评级,恒大准备用房子来兑付商票? 本周一,也就是7月26日,标普发出公告称:中国恒大集团(China Evergrande Group,简称“中国恒大”)、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Hengda Real Estate Group Company Limited,简称“恒大地产”)、天基控股有限公司(Tianji Holding Limited,简称“天基控股”)的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由”B+“降至”B-“,并将中国恒大发行、由天基控股担保的美元票据的长期发行评级从”B“下调至”CCC+“。 标普给出的理由为: 中国恒大逐步弱化的融资渠道将影响其流动性状况,并妨碍其减债计划的有序执行,这在信贷市场紧缩的背景下带来了相当大的风险。同时,中国恒大的信用状况也受到盈利能力下降的拖累,该公司需要通过更激进的价格促销来推动销售和现金回收。值得注意的是,广发银行的诉前保全事件凸显了恒大不断恶化的融资能力。该行近期冻结了恒大的部分资产,而且有报道称银行正在降低对恒大的风险敞口,这巩固了标普对恒大融资渠道收紧的看法。虽然广发银行和恒大之间的纠纷已经解决,资产冻结也已经解除,但标普认为这仍然表明该公司的资金状况极为脆弱。 虽然恒大与广发已经和解,但是由标普给出的公告来看,这可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今天下午,恒大又传出要用房子来解决商票逾期的问题。DM发出消息称:7月27日,有媒体报道称,据了解,为解决商票逾期问题,恒大地产向商票持有人提出了“以房抵债”的方案。部分商票持有人对此有所顾虑。“不拿房子怕最后也兑不了商票,拿了房子就很可能是亏的”,一名商票持有人称,他手中的近1000万元恒大地产商票已逾期一个季度未兑付。
辟个谣,通过看香灰就能判断线香是否是化学香? 关于对化学香的判定,历来是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最为流行的莫过于通过香灰来判定。我最近也挺感兴趣这个问题的,想通过实验来验证下各种传说是真实的还是谣言。 传说一:化学香燃完后香灰是烫的,天然香是凉的。此条纯属无脑谣言,真实的答案是无论天然香还是化学香,落下的香灰基本都是可以用手直接接触的,直径差不多的香,香灰温度并无太大差异。 传说二:通过香灰颜色可以判断是否是化学香?香灰白/黑就是化学香?这条还是谣言。大家都去过寺庙吧,寺庙香炉里那些用玫瑰精染成红色还烫了金,并用人造香精调味的标准化学香的香灰是浅灰色的,既不是白色,也不是黑色,和正常天然香的香灰并无差异…… 实验下来发现,天然香的香灰颜色往往和香体本身的配料有关,大致规律是油性大的颜色会深,这个可能是由于油性大或者树脂类放多了导致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但这个并不绝对。后来实验还发现,制作线香所用香粉的细度,也会影响灰的颜色……实验中发现个很有意思的例外,单方岩兰草燃烧后,香灰颜色是黄色,这是个不太好解释的香灰颜色,绝对天然的香,但岩兰草香灰颜色最容易被怀疑为化学香。 传说三:香灰不断就是化学香?这还是一条谣言。首先,确实有化学香是香灰不断的,之前市面上有一种“卷钱”香,香灰打卷且不断,然而,这并不是化学香普遍具备的特征,在庙门口买了几款很明显是炭粉加不知名超浓烈香精调制的印度XXX线香,点然后发现香灰是寸断的,或者几毫米至一厘米多就断了,并未出现打卷现象。反过来说天然香,高油性的或者用藤皮类天然粘粉的,可能会稍微打卷或者香灰长一些,粉细的可能会香灰偏长,但燃烧过程中基本还是会断。粉粗一些、油性较低或者质地较为疏松(密度小)的线香,香灰很短就断的概率较大。 好吧,总结一下,通过香灰来判断线香是否是化学香是不靠谱的……
合香线香制作思路 线香作为一种燃烧类香品,其实不宜近闻,近闻烟火味会盖住香味,应该适当保持一点距离闻起来会更好。因此,线香和香篆一样,作为房间的背景香来品闻是比较合适的,至于近闻,还是隔火熏香(或者电熏)比较适合。以上内容已属于常识范畴,就不过多赘述了。 接下来谈谈我自己在制作线香中的一些思路问题: 1.线香作为一种燃烧类香品,应当考虑如何降低其烟气。最简单的办法是在香的直径上做细,这个方法的缺点是烟气与香气同步消减,在做单方线香用这个方法很好,但合香则有点勉强;另一个方法是用树脂类香料降烟,例如用乳香、龙脑等等;其实最理想的降烟方法还是调整香方,但这要香友对香料燃烧后的发烟效果有一定经验积累首先,木本香里油脂含量高的香料烟气小,草叶、花瓣类烟大,含淀粉含量高的香料(例如块茎)也要适当减少用量……还有很多,欢迎大家补充。 2.说完了线香的烟火味控制,再来说线香的香味。线香的香味我自己把它分为三个阶段:初燃、续燃、留香。 初燃,就是刚点香那几秒飘出来的香味,这个时候的味道往往是一款线香最纯的味道,烟火味不重,而香味浓、准确。我在试香(线香)过程中往往会先用火苗撩一下线香一端而不点燃,就是为了延长初燃的时间,以获得线香更为准确的味道信息。 续燃,就是整支线香持续燃烧直到燃尽的这段时间。通常一支七寸长的线香会持续20分钟到40分钟(香的直径,香料是否易燃等因素都会影响燃烧时长)。这一阶段是香味、烟味都在累积的过程。在无风的房间内,可能越到燃烧的后段味道越浓,烟味、香味都在不断释放、累积。香味到后面尽管越来越浓,但由于嗅觉适应了这个香味氛围,反馈给大脑的嗅觉信息反而减少……单方沉香线香尤其明显,刚点很香,香还没灭,咋感觉味道就淡了,其实并不是味道减淡,而是我们的嗅觉暂时适应(麻木)了。可能是人在进化过程中为了求生,对烟火味等危险嗅觉信息很敏感,而且对这类嗅觉信息是不易麻木,所以大部分线香在续燃阶段都会有烟火味相伴,而且随着时间累积越到燃烧的后面越浓……这是线香的尴尬。要解决这个尴尬,稍微开窗通风是有效果的。 留香,指的是线香燃尽后,在室内余味存留的阶段。这个阶段时间弹性很大,有的线香可能燃完后半小时就散尽了,也有的线香一天后余味都还未散尽。这个留香时间长短和是否开窗通风有关,也和香品的成分相关。举个例子:我制作过一款的线香,点完之后由于打扫卫生,也开窗通风了,但一天后房间内都还有余味。后来我把这个现象和西方香水的“定香(增加香水的留香时间)”概念对照来解释就很容易理解了。西方人为了增加香水的留香时间,往往会添加麝香、龙涎香等定香剂。而我的那款线香中刚好有麝香、沉香、岩兰等留香时间长的成分。兴许是线香燃烧过程中一部分香气分子附着在墙壁、家具表面,再加上麝香等香料的定香作用,让这部分香味分子在未来几天内更加缓慢的从墙壁、家具上挥发出来。我感觉西方人香学中的定香剂往往在线香中也有延长留香时间的效果。由于线香中各种气味分子的留香时间(散去的时间)不一样,也导致了留香阶段香味变化大,层次明显的特点,通常花香散的比较快,木本香、树脂香、动物香会留的时间比较长。往往线香燃完后这种余味的变化,会更美妙,而且此阶段烟火气散尽了,因此我也做了两款专门追求留香阶段香气变化的线香,为了延长留香时间,专门用一些留香时间长的香料配伍,再搭配少量麝香、龙涎,效果明显。我个人现在越来越喜欢在线香的制作中考虑留香阶段的香气变化,针对这一阶段来设计香方和炮制香料。 3.接下来说炮制,炮制往往是做味道上的减法,当然也有做加法的情况。首先要说明,香材的炮制和药材的炮制是不一样的。例如乳香,药用的炮制是醋炒乳香,醋炒过的乳香基本就没法入香了,乳香入香,往往生用效果最佳。炮制需要加热的,往往是要去掉香料的低温挥发成分(头味)。例如澳檀,头段味会比较腥燥,加温煮(茶煮或者其他)过后,好很多,腥燥味煮走很多,后段高温挥发的奶甜味保留下来。柏木头段味往往也有腥味,用蜜酒煮,也是为了加温煮走低温挥发的腥味,留下高温挥发的甜味,另外把蜜酒的蜜味煮进去,增加甜味的种类。这就是在做减法的同时又做了一个加法。 写不动了,需要休息,先暂时写到这,余下内容过两天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本文算是抛砖引玉吧,大家有好的思路、经验也可以跟帖,我也向各位香友学习。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