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一般遐想 飞一般遐想
关注数: 17 粉丝数: 52 发帖数: 3,806 关注贴吧数: 13
【图片】你已经不是我的偶像,是我的朋友 天公作美,天佑伦迷。原本天气预报921是大雨 ,没想到连续两个台风都没能丝毫影响演唱会的巨大成功。连续两年在室外大球场开唱,是校长在上海的第一次,也丝毫没有影响票房上座率。歌单虽有不少重复,也丝毫没有影响观众的热情。 开头和结尾和去年一模一样,这是我唯一要吐槽校长的。最大惊喜曲目是片刻的无题,但网上已经有听到彩排的歌迷提前剧透。现场歌迷会分发难舍难分的标语,可惜校长没有唱,也许怕再现17年全场泪奔一幕,那杀伤力太强了。对我来讲,来个情绪宣泄释放,还是保持矜持不至于泪流满面的失态,是个有点难的选择题。不过,有数万歌迷朋友陪伴,我更希望再让心灵震撼一次,让校长再次感受歌迷的爱戴。 校长的状态太强了,感觉比去年更好。一首歌一个故事,再等几天,披着羊皮的…这些高难度曲目轻松驾驭。半梦半醒,梦仍是一样,卡拉永远OK都是国粤语混唱。一生中最爱成了摇滚版,但歌迷配合度一如既往。夜空中最亮的星,今年温拿演唱会已经出现过,这次独唱版更加回味无穷。 和以往一样,我还是录像了大半场,不过没带高清的设备,手机效果差(小插曲,门口被安检出自拍杆不许带入)。边上的朋友从头唱到尾,相当于录了他的演唱会,欠他的票款得打个折。 看着台上一辈子的偶像,听着那些感动过我的歌,想想这些年也许的不易。谭咏麟这个名字陪伴了我大半个人生了,乐观豁达的心态一直感染鼓舞着我。谁说追星是荒唐的年少之举?伦迷有幸,追的是那颗最亮的星。 花絮:在好友的指引下,做了一件年少轻狂时都不曾想过的事。第一次去酒店守候了一下校长。并不是我有多狂热和好奇,而是带着看看一位老友的心态而去(虽然他不认识我),所以我并没有其他歌迷那样激动得溢于言表。校长精神矍铄,感觉比舞台上荧幕里更显年轻,也不显胖,除了肚腩有一点大。很想和他说几句话,不过尽管他亲切随和,我也不敢多打扰,以至于想好的一句很重要话没有讲。当四目相交,他向我微笑致意之时,我内心震撼了一下,这才是我想要有的感觉。 讲一声再见校长,我们会再见的!
【原创】520,谭咏麟 520过去半个多月了,至今还沉浸在当晚的气氛中,以至于一直拿出拍的视频反复回味。这是我首次内场观看,而且还是前排位置,要特别感谢好友。果然不一般,加上我特地借来的设备,这次录的效果几乎可以出专辑了。 校长已经很久没有在上海开户外演唱会了(上一次是06年)。说实话是有一点担心上座率的。但一到虹口足球场外,就感觉担心是多余的,人山人海交通堵塞,过个红绿灯都难。现场目测看台零零星星可能有些空位,但基本是满座了。 七点没有准时开场(上次我迟到他倒是准时开),大约晚了一刻钟。结束是在十点十分左右,三个小时不到。开场前照旧是歌迷会暖场合唱,我虽不是其中一员,但还是很有亲切感。之后校长随着水中传奇出场。几年不见,校长似乎又有一点点发福,这个和我差不多同步吧。之前有人质疑他是不是还唱得动,这一点我毫不犹豫怼回去,我有十足把握坚信他的能量和体力。但话说回来,他唱得没问题,不过运动量小了。整场中,很少做大的动作,即使是劲歌热舞,他主要是做些手势动作,比19年在上海的演唱会少了些激情,多了些稳重。至少我觉得这样也很好,只要他在台上唱,就足矣。 歌单方面,让我惊喜的是有再等几天,这首在大球场演绎过的高难度作品,极少在演唱会上演绎。至少在内地巡演中没听说过有。果然宝刀不老,遗憾的是他没有吹口哨,否则必有一阵欢呼声。定风波是近几年的大热作品,不出意外必有。现场第一次听的确豪情万丈。唱了勿忘心安路过人间,倒也不意外,因为刚刚一天之前他发布了粤语版,说明他很喜欢这两首。相比之下,我更中意勿忘心安,此歌那种无奈而又坚强的意境很适合校长演绎。结尾不出意外还是朋友以及讲不出再见。虽然经典但还是建议校长下次换换。我同学说想听“雨中的我俩,哪管方向”,我是觉得这首作为收尾也相当好啊。 以这样的状态,再唱七年毫无问题。和我一样八十年代开始的伦迷,我相信没有一个会想到几十年后还能有新专辑听,有巡演可捧场,这是是歌坛的奇迹,更是伦迷的幸福。他说过,只要台下还有歌迷,他就继续唱下去,而我一定就是台下的一员。 八十岁后梦仍是一样。
【图片】想想真是幸运,追一个人可以几十年,而这个人还能够给我惊喜和感动。这种感受,只有家人和挚友才能给我。而他是唯一一个素未谋面的。不枉我当初选择他做我的偶像,虽然其实我这个年龄已经不好意思说还有偶像了。 上海的伦迷是幸福的,这些年来校长在上海开个人演唱会的频率不亚于香港了,只不过场次上少而已。纵观整个娱乐圈,能有几个歌手在华人地区开巡回?所以前年的全国演唱会票房榜上,谭咏麟居然位居前列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我想难以再有超越者了。前几天刘德华演唱会的中断甚是可惜,但也暗暗想到校长的不易而偷偷自豪。 昨天的演唱会,特别是后半段,感觉校长的状态特别特别好,知心当玩偶夜未央等等,他极其投入,嗓音也非常放得开。从动作上看,他也已全身心融入,衣服也解开了,眼镜也不要了。不戴眼镜时的让人感觉简直是年轻二十多岁,不像近几年的演唱会有点发福,发型也是很正统清爽。后面几首歌的发挥我认为是现场看到的最出色的,比看演唱会DVD或者视频是天壤之别。 从歌单来说,我要对校长提提意见。大部分还是上次的翻版。这个也可以理解,用不着再多花成本重新编排。换了曲目,有三首歌都是欣赏专辑里的,演绎效果尚可,但反响一般。为啥不选一选中期的一些沧海遗珠呢?有些所谓的冷门歌其实伦迷都熟悉的。要说最新的,我很希望他唱星夜的呼唤,这首新歌非常好。 对我来说昨晚有两大遗憾。一是有事耽搁并且事先准备不足,为了停车第一次看演唱会迟到,心痛不已。二是我想办法进了内场,却由于准备不足没有留下近距离的视频或者照片。不知道他下次何时再来上海。我知道他肯定会再来,但也许是一年,两年,甚至…… 每次演唱会现场或者散场,都有人说“谭咏麟真的不容易”“真心不错”“蛮结棍的”,听得出他们多半不是向我这样的忠实歌迷,而且惊喜发现昨天现场很多都是90后00后。作为伦迷,怎么会不骄傲呢!
【原创】一张碟一个故事之二十三-----青春梦 直到现在,对我来说青春已经是一场做完的梦了,这个梦里少不了谭咏麟这个名字留下的痕迹。校长唱这首歌时,比现在的我大不了几岁,当时的我们哪里会去体会青春梦已老的感慨,好听就是王道。不过电台主持人的一句评论还是惹恼了歌迷,大致意思是”谭咏麟这么大的年级了,不适合唱什么青春的歌“,似乎在调侃校长装嫩。难道他听不懂”青春梦已老“吗?也许因为这句话,青春梦在上录音乐万花筒的上榜成绩不好。换了现在,这个主持人如果有什么微博,要被歌迷喷死了。 不过话说回来,青春梦偏向旋律上口而已,也就是口水歌,虽然好听易接受,但远远不如难舍难分,水中花之类的极品经典。在我心中的校长国语排行榜,前十名都排不进去。唯一专辑中的心仪之作,就是杨花。妻子也喜欢这首歌。娃娃的歌词真是令人叫绝。 别说多情好,多情催人老。好听是好听,国语太吃力。也许是要求语速较快,感觉校长唱这首歌国语发音又退步了。 青春梦专辑还有两首原创的国语歌,不过我感觉一般。这五首原创的国语歌,给我的感觉是很有台湾流行音乐的风格。旋律上口,歌词直白。至于香港、台湾流行音乐风格的特点,说实话我没有一点专业水准去评价,如果真的有区别,我还是喜欢香港的多一些。 爱上风雨中走来的你,是和韩国女歌手合唱的,两人的国语水平有得一拼,倒也显得和谐。曲子其实蛮好听,可惜感觉没有那种可以流行的潜质。韩语版的也听过,还值得一听。不过为什么要和这个韩国棒子合唱呢?校长遇见到韩流会席卷吗? 另外四首粤语歌改编的国语歌,似乎选歌出了问题。美女和野兽本来就是很另类的歌,接受度很低,而且这种风格不适合国语。爱莫能助虽然我比较喜欢,但快节奏的也不适合国语。友谊永在本身也一般。至于情凭,虽然是上佳歌曲,但国语填词也显得普普通通。 校长的国语专辑一直是我的偏爱,但青春梦相对来讲几乎是排名末尾的了。封面造型也是我不喜欢的长发。不过青春梦是我买的第一张正版CD,因为内地引进版总算完整保留了全部曲目,只不过次序颠倒了。
【原创】一张碟一个故事之二十一 梦幻的笑容 终于等到写这张专辑了。之前曾经说过,我最喜欢也最有意义的不是八十年代的专辑,而是九十年代的梦幻舞台,迷情,梦幻的笑容。梦幻舞台把我彻底拉进了伦迷的群体;迷情大受欢迎之时也是我最疯狂的迷伦年代,贯穿了整个高中时期,满满的怀旧之情;而梦幻的笑容,代表了我不一样的大学之路。 刚开始听时,对专辑略微有些失望。当时最受欢迎也最易接受的就是情凭谁来定错对,同学之中大呼好听。谭咏麟的不多见的作词也很惊艳。此歌也不出意外在上海电台上了榜。不过,我第一次感觉到了校长嗓音的老化(也许是故意演绎得沧桑一些),有些难过有些担心有些失落。那时,他离开84巅峰已经十年,在大陆内地也红了好几年,作为大部分流行歌手,生涯也许已经属于后期。曾经风靡一时歌星等等当时已经逐渐消失。默默的想,他还能流行多久?当时谁能预料,今天他还在台上为歌迷奉献歌声?还在不停地创作新歌? 要说我最欣赏的歌,狂小子牢牢占据头名。看到名字时还以为是首劲歌,万万没想到是一首如此悲凉的情歌。歌词充满悲伤,懊悔,无助,把一个自以为是、不懂得珍惜、事后又悔恨无比的傲慢年轻人描写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校长的演绎,又像自言自语,又像一个过来人对年轻人的谆谆教诲,让人沉浸于这种气氛-----悲,悔。谁要是有这种类似经历的,怎么不会被歌曲打动。(大话西游的至尊宝,好像适合)。有不少同学喜欢此歌,向我借了磁带带了耳机听,因为没有看到歌词又听不懂粤语,只好用蹩脚的发音跟着耳机吼,还问我是不是唱的"王小姐“。 再见亦是泪,作为翻唱知名的台湾歌曲,我本身就有点抵触,总觉得校长的地位和能耐不能借用已经成名的歌曲来吸引眼球。不过,我K此歌的频率倒是很高,一是容易唱,二是容易被大家接受,即使不是伦迷,很多人也熟悉这个曲子,在一些应酬的场合还算比较适合。 标题曲梦幻的笑容很活泼轻松,混音版也很好,谈不上很流行很受欢迎,但听着很受用。听过张立基的同曲版本后,高低立分。也许是先入为主,但张的版本从编曲角度就感觉太差,不伦不类。 一段浪漫,刚开始听平平淡淡,没有高潮没有激情,也不太上口。但正是强烈凸现校长唱功的歌曲,是依靠唱功、感情投入来表现的,这类歌曲特点是一开始印象不深,但极其耐听,如醇酒版丝丝入味,绕梁三日。类似的歌曲比如无声的信笺、红尘岁月、情中情戏中戏等等。不适合流行,不适合K歌,但绝对值得静静欣赏。 时间不够,等一会接着写....
【原创】一张碟一个故事之十八 爱情故事 前几天让同事去香港买了几张CD,也包括了这张爱情故事,这两天正在重温。没想到儿子倒也喜欢上了此专辑。要说对爱情故事最深刻的经历,倒是当年偶尔路过延安西路江苏路口的一家书店,突然发现了有这张新专辑的盒带。那个时期信息还是闭塞的,根本不知道校长何时会出甚至已经出了新专辑。不过根据我对盒带质量、价格的判断,应该是盗版的。那时哪管什么盗版,因为正版根本买不到。 对舞台剧模式的创意很感新鲜,对歌曲倒是有点失望。除了三首歌的国语版已经在《让爱继续》国语专辑中听得耳熟外,最让我喜爱的就是天才白痴梦,只是我知道这并非原唱。而其他的歌,一开始并没有让我马上入迷。 先说说天才白痴梦吧。我至今没有去听许冠杰陈百强等人的版本。因为我固执地认为,不会比校长的翻唱更出色。对这类歌曲的把握,我认为校长是极其到位的。仔细听那句“天造之才,皆有其用”,前后重复的两次唱法是不一样的,一次放开,一次收敛,都拿捏到位。虽然不太欣赏许冠杰的演唱,但对他的音乐才华赞叹不已,他的很多歌曲很合我口味。这首歌的词曲都是绝佳,不愧为经典中的经典 上榜歌曲只有你,虽然轻松活泼,不过从歌名到旋律都有点俗套,显示不出什么水平,即使一度受欢迎,也难成校长的经典。 几度欣赏之后,我才挖掘到了故事中的佳作。先说这世界已疯癫,吧友们对此歌的赞叹推崇可不少,足以证明的确是高水平之作。开头很缓,还以为是首悲凉的慢歌,后半段突然急促高亢,把感情宣泄地淋漓尽致。一贯以浪漫情歌为主的校长也能如此演绎,我试过卡拉OK版本,难度太大,不过那个版本的画面实在搞笑。伴奏倒是原版,画面里是两个年轻人拿着枪去抢大米,也不能这么粗制滥造的啊,让人怎么安心K歌啊 还有一首重点推荐的就是月下恋人。这首歌的演绎与这世界已疯癫几乎是两个极致。校长和关淑怡的合作天衣无缝,天作之合啊。那背景配乐一下子把人带入一个浪漫的境界,月下,海边,恋人,配上带有情欲的歌词(这个我听了多年没有发现,是我同事提醒我的,儿童不宜),在加上两位歌手的倾情演唱。可惜歌曲很短,是不是故意让人意犹未尽啊?再提一下这首歌的配乐,还有歌手在结尾前的哼咛,光听这个也够陶醉了。整个故事结束时,这段配乐再度响起,算是再回味一下吧 感觉爱情故事的质量其实不错,但个人觉得最出彩的歌曲或者不适合流行,或者是属于翻唱(包括翻唱本人国语版的),所以也难怪专辑被人较少提及。
【原创】一张碟一个故事之十七 情心义胆 自从谭咏麟开创他的时代之后,情心义胆大概是他最大胆的专辑作品了,从商业角度看也许是第一次明显的下落。不喜欢这张专辑的伦迷应该有不少。我曾经在淮海路的书店看到过这盘港版磁带低价销售,本来那个时期港版的磁带一般较少销售,所以我不知道是促销还是甩卖。倒是有个被我发展为半伦迷的同桌觉得这盘带蛮好听,特地去买了引进版的磁带。 不管外界评价如何,我还是很喜欢的。原因是: 1,够新颖,像舞台剧,虽然剧情老套,但还是新鲜感十足,粤语对白对于我来说,也能听懂大部分,比如“1936年2月14日,ALAN TAN” 2,够复古,曲风相当接近上世纪初的那种风格,感觉身临其境,对听惯常规的港台歌曲的我真是一阵清新啊 3,演绎到位,唱功卓绝。虽然没有很朗朗上口的大热作品,但专辑中不同风格的歌曲校长都拿捏到位。有关乎友谊的,有热血豪情的,有缠绵爱情的,有冷酷绝情的,有回顾人生的。没有任何专辑再有如此全面的类型了 4,原因保密。 当然喽,刚开始听时,也觉得不够好听入耳。也就是其中几首慢情歌好听,如永远都爱你,你是我的女人。渐渐地觉得红尘岁月,仍是任性也相当耐听。特别是红尘岁月,当时在《上海电视》杂志上有歌迷评论校长对这首歌的演绎,简直就是用尽了溢美之辞,我觉得毫不过分。可惜没有保存下来。不过由于这首歌不够上口,难以流行,所以在上海的排行榜成绩并不好。而且我觉得这样的歌似乎也不适合现场演绎,没想到在谭杜的演唱会上会出现,很是一番惊喜,因此当时看碟的时候特地快进到此歌。有不少吧友把红尘岁月和银河岁月来对比,的确,我是觉得红尘岁月也很适合作为回顾以往的纪念大作,就是略有感伤。 另外几首如豪情夜,烈火街头等等,曲路也很怪异,和平时听的流行歌曲完全不同,也难怪众多歌迷大呼不能接受。有可能喜欢老的欧美歌曲的群体会更容易接受,因为专辑所有的歌没有原创,都是老的欧美歌曲改编的(不敢完全确定),曾经在一些场合听到其中几首的原版。但这些歌既然在欧美流行过并得到校长的认可翻唱,质量应该是不差的,而且我感觉可听性还是很强的。 从商业角度看,情心义胆是失败的,但我衷心希望经过岁月,它仍旧能被视为经典
【讨论】银河岁月之我见 最近对这首歌争议空前激烈,我想多听几遍再说感受。之前有不少佳作都是一开始没有感觉,多听后才发现妙不可言,而且这一类的歌曲往往是极其耐听的。相反,一些朗朗上口的流行大作却无法让我觉得越久越醇,也不一定能体现歌者水平。 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校长和管弦乐队的合作方式,大气高雅。这首歌刚开始听的确觉得曲子很一般,一点亮点也没有,歌词也不够深刻,很多词句似曾相识,感觉是匆匆忙忙之作。校长的嗓音也显得有些勉强。特别是后半段,就像吧友说的,唱与伴奏脱节,似乎是各顾各的。 近几天多欣赏几遍,觉得慢慢地感觉好听多了,特别是每一段的开头部分。没有副歌,但还是有高潮部分,这部分感觉不算好,比较普通,但属于符合校长风格的。歌词略显直白,不过还是让我感动,校长的心声表露无遗。至于配乐,我很喜欢这样的方式,把流行和古典融合。 当然,我也希望校长的新作像十年前的披着羊皮的狼一样再火一把。不过现在的乐坛风格已经变化,校长再创新也很难被更多人同时接受。对新歌很不满意的伦友们,我建议耐心多听几遍,同时不要把这首歌当做普通的流行歌曲来听,也不要放入各位卡拉OK的曲库。 最后说一点,很赞同一些吧友的论述。其实红尘岁月非常适合作为回顾大作,演绎配乐歌词三绝。背后拍掌,Mr.tan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品
【原创】一张碟一个故事之十六----我的碟评《情人》 好久没有时间静下心了。继续。 《情人》专辑,首先说封面。校长穿夹克,开摩托,一头精神的短发,显得特别年轻帅气。由于一直以来资料上显示他是52年生,所以当时认为他当年是正好40。要知道学生眼中,40岁是多么遥远,简直就是大叔大伯级的。而这张封面,哪里像40的大叔(其实应该42)啊。无论哪个年龄阶段,我认为校长就是短发最适合。 专辑还没有到手,有同学就告诉我,在录像带里看到校长现场演唱了这首歌,说很好听。那是当年的哪个音乐典礼,作为嘉宾压轴演出,前面是历年金曲联唱,最后是这首新歌。歌曲果然优美动听,曲:周启生 词:因葵,呵呵,这么熟悉的两位,特别是周启生的曲,听过的几首都不错,很适合我的口味,并且觉得曲风、编排有相似之处。但美中不足的是,曲名似乎太普通,同名的歌曲很多,加上此歌旋律虽然优美但略微平淡,因此不算太出名吧。 相比之下《爱.极爱》的歌名就很有意味。校长的作曲也非常适合他的歌路,同样是有相同的曲风编排(至于到底怎样相同,我只能意会,似乎一言两语难以表述)。曲中最出色的一句“是你教我付上最真,生死与共也甘心”以及“但你悄悄地变了心,狠狠碎掉这片真”,旋律和歌词都绝佳,特别是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的处理,都有一个起伏,是点睛之作。但我搞不懂为什么在国语版中把这样的处理改了,一下子显得平淡无味。记得当时有个伦迷同学,就是喜欢这两句,反反复复品位,还到处向别人传诵,甚至有一次拉我当场唱给别人听,我只好硬着头皮轻轻唱了两句。当年还没有流行卡拉OK,否则他会为了这两句拉同学们去众乐乐的。 珍惜的珍惜,是一首很出色的亲情歌曲。大球场演唱会中的一幕,为此歌加深记忆。一幕幕的老照片,很适合我这种恋旧之人感怀往事。这是此专辑中被低估的歌曲。 再等几天的英文版原曲,我也录下了。这首不属于校长常见曲风的歌曲,也被演绎得不输原曲。我记得有评论说有人感觉像BEYAND的演唱。不知道如果真的是这样,会是什么味道。有意思的是,演唱会上校长是亲自吹口哨,那么大碟中的口哨呢? 有泪不轻流,也是典型的伦式情歌。只可惜很少听到。终于,再度感动演唱会上校长演唱了。看样子,他本人还是蛮喜欢的。这一类的歌曲,舒缓优美,很适合安静欣赏 越狱汉子,我相信不是资深伦迷,大部分不会记得这首歌。没有看到过有人提起它。曲子比较奇怪,又算不上优美动听,也不算节奏感强烈,绝对的冷门歌曲。有没有伦友和我一样喜欢的?当时我正在看一部武打书或是连续剧,所以这首歌就和武侠书在记忆中关联起来了。同样墨西哥情人,也是一首另类的歌,不过我喜欢。也许是我偏心,校长的歌曲演绎把握总是那么到位,一首平平无奇的歌曲,会被他演绎地抑扬顿挫,收放自如。这可能是我喜欢他的演绎方式吧 OH!GIRL 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大概是千禧年演唱会的那一幕吧。的确,我最不喜欢千禧年演唱会,就觉得那场最大的亮点就是OH!GIRL ,舞台背景舞蹈服装演绎都很好,上面说过我不喜欢校长长发,不过这里倒是长发飘飘韵味十足。这是本专辑我最喜欢的歌之一,排名前三。 缘未了也是一首似乎平淡地没有高潮的歌曲。但我最欣赏校长的这一类歌曲,简单的配乐,缓缓的节奏,深情的演绎。不同于大部分流行歌曲着重于旋律的朗朗上口易于流行,这类歌曲也许要多听几遍才能感受到好听,但更耐听更适合欣赏。类似的歌比如无声的信笺。偏偏这类歌时间较短,令人意犹未尽 还有一首这一刻可想你,就不评论了。相对一般,反而特别长,5分钟多。 《情人》专辑不算出名,评价不高,但我个人觉得很有可听性,也比较耐听。专辑面世的时期,也是我学业最艰苦的日子,所以每次听,都能像珍惜的珍惜那一幕,回味从前的时光。感谢校长陪我渡过,陪我感怀。
【讨论】有感于许冠杰演唱会票房 虽然没有去看许冠杰上海演唱会,但也比较关注。曾经预言票房不会好,果然看新闻说只有六七成的上座率,不免有点感概。去年李克勤首次来上海开演唱会,据说也是票房不佳,对歌手可能是一种打击,以后很难再来开个唱了。这两位都是香港歌坛的佼佼者,一位是开天辟地,一位是零瑕疵歌喉,可惜粤语歌在衰落,人气不够旺。现在的流行歌坛,基本不讲实力,甚至不管有没有好歌,只讲人气。这个实在是让我摇头叹息。一些选秀明星,韩国歌手,都不知道有什么好歌,竟然能票房火爆。不客气地说,世风日下。 由此想到谭咏麟,能在这个岁数,在保持一定的曝光度情况下(曝光度高未必好,特别是不再当红),还能经常开巡回演唱会,已属相当不易。尽管票房,上座率不再一票难求,但我认为已属奇迹,靠的是这么多年歌迷的不离不弃(虽然有流失),也靠歌曲的耐听以及歌手的实力(虽然嗓音有所下降)。 因此,作为忠实的伦迷,希望能不错过任何一场可以参加的演唱会,多拉亲朋好友去感受现场,支持我追随多年的偶像。我可以有办法搞到非卖票,但我还是希望自己花钱去买。当年没有经济条件,所以只好听听买买盗版,甚至不得不错过现场演出。现在条件允许,我们就应该以实际行动来继续支持我们的校长。 行动起来吧,伦迷朋友们!
【原创】一张碟一个故事之十三-----我的碟评 好友中最初拿到《神话1991》盒带的,倒不是伦迷,不过当时谁都以拥有谭咏麟专辑为炫耀资本。于是,一帮好友到了这个同学家,放入磁带,静静欣赏。这种场面,现在的所谓哈什么一族的粉丝们会有吗? 《北风》有一首非常著名非常出色的同名歌曲,张镐哲的代表作。所以看到歌名时几乎就以为是翻唱的版本。不过一上来的强劲前奏就表明了这是完全不同的一首歌。有个有趣的现象不知道大家注意过没有,之后的几年,大部分专辑的第一首都是比较强劲的快歌,曲风接近,我个人都比较喜欢,比如北风,一世风云,星球本色,另结新欢,真实的谎话等等。电台里特地推荐播放这首《北风》,不过可能大部分人不太接受谭咏麟唱这类歌,所以包括北风在内的这一类歌曲既没有上榜,也慢慢被大部分人遗忘。但我还是比较喜欢的。中间有一段独白的歌词,根据我听粤语歌学来的蹩脚粤语,应该是:几年辛苦与君同,得失悲欢尽是空。这句小诗倒也符合我们这个年纪的心态和遭遇 友谊永在,一首中规中矩的歌曲,印象深刻的是在《双城故事》电影中音乐响起的场景。再次证明歌曲在特定场景里能发挥最大的感染力。这首歌记得好像还有另外一个版本,更好一些 摇摆神话。摇滚的歌曲我不是很接受,不过谭咏麟的几首倒是觉得还不错,估计是爱屋及乌的作用吧。但那时如果在家里放这些歌,会把家里人吵得不耐烦,所以我对这些歌曲尽量少放,免得引起家里人对我偶像的反感 一千一个春与冬,歌名有点别扭。歌曲倒是典型的伦式情歌。就是开头第一句有点怪怪的,似乎不是唱而是读的 昨天的歌比较一般般 以磁带来看,接下去应该是B面了。B面的歌曲更精彩 一生中最爱,现在是和讲不出再见成为后伦迷心中校长的代表作。在我看来前者要比后者出色很多。可是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当年,一生中最爱竟然在上海的排行榜没有拿到冠军,只有亚军。(讲不出再见记得根本没有上榜)第一次听到时,虽然没有马上喜欢上这首歌的旋律,但歌曲的风格、意境就注定这是谭咏麟最最拿手的歌曲类型,注定成为经典。20年前,第一次在KTV认认真真唱了一生中最爱,竟然得到了好友的极高赞誉--“形似神似”。足够我得意好一阵子了,也许那次K歌时神灵附体了。说到此歌,不由得要提及《双城故事》,谭咏麟最好的电影之一,当然客观讲那部电影更出彩的是志伟和曼玉。两位好友在医院重逢那刻,“如真,如假”直接唱起,歌曲和场景融合地如此感人泪下。 还有要谈到的是陈奕迅对此歌的演绎。他的模仿的确像,但我看来只是夸张地模仿了谭在演唱会时很随意的懒懒的唱腔特点,陈奕迅一贯的搞笑。听惯了谭咏麟的歌曲,也许有一些歌其他歌手的演绎可能会更好一些,但我从来没有觉得有人逼真模仿校长,陈奕迅已经是属于能力非凡了。至于网上有人说,陈奕迅比校长唱得更好,我只能笑笑,懒得一辩了 童安格是我在追随谭咏麟之前最喜欢的歌手之一,所以对他们两个的合作,我是惊喜不已。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的国语版已经成为经典,粤语版其实从水准来讲毫不逊色,但由于语言限制,难以像国语版如此盛名。不过这也不妨碍成为粤语男女对唱的经典之作。以前很多男女合唱的精选辑,这首歌大多收录在内。只是每次K歌都找不到有女伴会唱这首粤语版的歌曲。这么多年来,只记得有过一次,可惜还是别人的女朋友。关淑怡从此开始成为谭咏麟最佳男女合唱的搭档,虽然表现都是上佳,但可惜很少能流传大街小巷 曾到此,伦迷朋友们觉得怎么样?不像情歌,不像劲歌,旋律也不怎么优美动听。偏偏我觉得很有味道。校长还是比较能把握这一类歌曲的。91演唱会上音乐剧般的演绎,印象深刻。当年我的同桌被我发展为伦迷,这首歌就是他经常挂在嘴边哼哼的伦曲之一。 难舍难分已经太经典,为什么还要画蛇添足出个粤语版呢?我这么说绝不是贬低今夜情为证。实在是国语的太出色太出名,让粤语版今夜情为证的优秀被活生生地掩盖和埋没了。也许正是考虑到这点,两个版本的编曲、演绎完全不同,这个在其他国粤语歌曲中不多见。这样较好地增加了粤语版的新鲜程度,以及弱化两个版本的比较。只是没有办法知道,如果粤语版先面世,结果会怎样? 最后一首无声的信笺,旋律简单,没有常规的高潮部分,这样的歌曲要演绎地动听,就要靠歌手的实力。校长可以的,所以这首歌虽然默默无闻,但属于我喜欢的那类可以静静欣赏的歌曲之一
【原创】一张碟一个故事之七 大多数人认为88年是继84年后的又一高峰,其中又以《迷惑》为代表 。这种说法在我拿到专辑前就听说了,所以比较期待。当年的音像世界杂志有一篇谭咏麟连载,谈到这张专辑的成绩时用尽溢美之词,把张国荣的同期成绩描写得很尴尬很落魄。也许有人会说是借了退出领奖的炒作而取得的成绩。我的观点是:的确有这个因素,但即使没有,凭专辑的质量也是傲视同期流行歌坛之作,而且是80年代末期华语流行歌曲的巅峰期(即便它不是我最爱的专辑)。看看百度的评价:《迷惑》是香港歌手谭咏麟发行第十四张粤语专辑。《迷惑》当年以雷霆万钧之势横扫各大电台流行榜与及唱片销量榜,当中更有破纪录的连续十四星期销量榜冠军,使得总销量达到八白金成绩,可谓独领风骚,标志谭咏麟巩固他在香港流行乐坛的领导者地位。 专辑中最早听到的应该是半梦半醒和偏爱。半梦半醒名气太响了。这首歌旋律又容易流行,又适合谭咏麟的情歌路线。没有得奖实在遗憾(实际上得奖了,只是因拒绝领奖而被替换,水中花也是),从这个角度讲,校长蛮好再推迟一年退出。虽然歌曲旋律上口,但要唱好也难,就像笔画越少字越难写好一样道理。记得有次去歌厅K歌,那时KTV不多,较多的是那种大厅里大家轮流点歌的那种,刚刚开始唱半梦半醒之间,有个女的就拿起话筒也要唱,结果我被她的调子搞得从头到尾没有找到音,堪称我此生惟一一次全程走音尴尬下场的K歌经历。 偏爱在那时也很有名,电台主持也偏爱。“红色恍惚,蓝色忧郁”当时我们就讨论这个歌词啥意思,太玄乎太高深。还有一个独唱版,以前我有录音,现在网上一时找不到。电影用爱捉伊人当时看过后,印象最深的是路边洒水车开过,同时偏爱歌曲的高潮部分直接唱出,“无依似首诗.....”感觉歌曲和情节如果契合好会更有意境。同样的感觉在双城故事中也有。 不见不散,在我听到之前就有同学推荐我了。但我第一次在电台里听到的已经是最后的啦啦声,然后主持人说以上是谭咏麟的不见不散。不过,即使只听到最后啦啦声就够了,我已经觉得是首好听的歌了。演唱会中校长最后啦啦时边唱边摇手的动作被我同学学去,在学校演出时用到了唱吻别中去了。有人把它和孙楠的同名曲对比,风格完全不同,没有可比性。 爱的逃兵我不是特别喜欢,但就在不久前,我儿子偶然听到这首歌,就说这么好的歌你怎么不推荐给我。小家伙还是有点鉴赏水平的。 玩出火应该很受欢迎,记得在上海也上榜的。不过这首歌很难归类,慢歌不算,快歌似乎也不算。似乎也没有什么高潮部分,但偏偏很好听。 其他歌曲我也不一一讲了。没有一首是不好听的。其实那时期,校长专辑哪张不是这样?否则如何会在歌坛傲视群雄呢?
【原创】一张碟一个故事之六 好几天没有继续这个话题了。一是没空,二是来到了86年。这年校长完整的专辑只有一张《第一滴泪》。偏偏我又不是太喜欢这张,估计不少老伦迷要对我嗤之以鼻了。 要说其中最喜欢的歌,不是广大伦迷奉之为经典极品的无言感激,而是《珍重》。是我K歌常点之歌,97演唱会的版本,校长举手投足都那么潇洒自如,唱来很是过瘾,即使是没有听过此歌的朋友在场,听到最后那句“珍重”也会感到入耳动听甚至感动。 世界停顿和的士司机节奏旋律似乎有点相似,都是好听的快歌,不过远远没有爱情陷阱夏日寒风出名,这类歌好像都有日式风格,和以后的欧美快歌明显风格不同。特别是的士司机,演唱会中几乎没有再出现过,其实歌是蛮不错的。如果仔细品味一下歌词,会发现歌词把的士司机的生活感受写得淋漓尽致。如果我是出租车司机,此歌一定是我车载音响必备。 最早听刺客是在最佳12中听到的混音版,当时的感觉就是歌曲好怪啊,这个到底是流行歌曲还是武侠小说啊。一直都后来仔细品味歌词才理解这个歌曲到底是表达什么。说到这里,我想起20几年伦曲听下来,歌词都不知道抄了多少遍,竟然有些歌词是近几年来静心品味才悟出意味,以前都只关心歌曲好不好听 第一滴泪作为标题曲,相比之下我倒是更喜欢那首很少被人提及的《旧信纸》。有可能是后者的编曲配乐的缘故吧 最后说说《无言感激》。对歌曲的旋律,我并不太喜欢;但歌词够感人够励志。如果再配有校长现场泪光闪闪或哽咽失声的表演,不由得让我随之感动落泪。我也想对帮助我支持我的亲友唱上一曲,可惜往往在KTV里找不到好的版本。 87年,似乎是校长的一个小小低谷。可能是因为张国荣的强势崛起吧。可我认为87的两张专辑都比86的要出色。先说《再见吧浪漫》 内地其实已经把这张专辑最早一批原版引进内地,只不过改头换面标题为《87精选》。记得是删了知心当玩偶,加了无边的思忆。所以这盘盒带应该是最早一批内地伦迷的珍贵回忆吧。不过本人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拥有过这盘盒带。可想而知,那时期校长随便哪张专辑,整体水平都可以相当于一般歌星的精选集。这也是我对校长从佩服到崇拜;从喜爱到痴迷的原因。 知心?还是痴心?这个问题当年困扰我一段时间。当时媒体也好,录音带录影带也好,同学的手抄歌词也好,没有统一过。我还尝试用心听来分辨,感觉接近知心;尝试从歌词的意境原意来分析,觉得痴心更好。其实到底是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段经历已经铭记了。这也是校长唯一一首自创的十大金曲(千载不变暂不算),其实后来有很多自创佳作可以超越这首,包括同年的曾经、迷痴的心。可惜了。 那时有一次电台主持人说:下面播放一首谭咏麟的不要说再见。我以为是新歌,立刻按下录音键。结果放出来的是这首耳熟能详的金曲。主持人啊!你英语水平再差也不至于读不出这句歌名吧?就像现在的CCTV就是不肯说NBA而说美职篮一样。90年谭咏麟来上海电视节演出一曲时,那盛况我怀疑至今没有港台明星能够超越。官方媒体都惊讶一个歌星这么能够引起如此轰动,甚至引发价值观讨论。不过这也因为那个时候港台一线明星来内地非常少的缘故。当时大批歌迷在校长宾馆楼下彻夜唱的就是这首不要说再见。我同学就去了。吧里不知道有没有也在场的。 黑色快车很好听,可惜知名度不高。校长似乎再也没有唱过。 迷痴的心我是先听国语版的。如此娓娓动听的旋律,居然是校长自己作曲,今天的我当然不稀奇,可当年的我可是惊喜万分、得意非常啊。最近几年校长在演唱会多次唱起,而且是用近乎清唱的方法演绎,正合我意。 这张专辑水平比较平均,像再见吧浪漫、一个永远不好的伤口都是佳作。不一一评价。那首吉他的季节是我唯一不喜欢的 墙上的肖像 同为87年的两张专辑,我更喜欢这张。再见吧浪漫整体平均,但要说有我大爱的出挑的歌曲,还是在墙上的肖像中。 先说最爱的两首。 无边的思忆最早在《87精选》中听过。但居然我忽视了。直到后来重新听过才吸引了我。这样的情歌我想其他任何歌手都无法逾越了,不是水平高低的问题,是我无法想象其他同级歌星用他们的唱腔来演绎这首歌的情形。歌词也是上佳,“多么想赶走飞机把你留住”......不用放MTV,场景意境在脑海中了。事实上我也没有看过此歌的MTV,也不必看了。 情不变,我是在89 演唱会录音中先听到的。对此歌的描述,和以上一段完全相同。这两首极品中的极品,只有无边的思忆得到一个劲歌奖,只能感叹了。 MAGGIE是我最早听到的伦曲之一,曲调欢快,歌词好玩,有几次想K歌时唱一下,可是唱不出那样的感觉,每次都被朋友们切了。 千面女郎应该不是谭式情歌的风格,可是校长还是把握的不错。这就是水平啊 我没法相信,大概算专辑里最不出名的歌曲吧。是电影小生梦惊魂 的主题曲。很多年后我终于看了这部电影,主演如雷贯耳(苗侨伟周润发,周还是难得的演大反派)。结果大失所望,电影一塌糊涂,相比之下,歌曲好多了。 最后说说专辑最后的两首佳作。曾经和痴心的废墟。都是校长原创。大家都不陌生,总之就是两个字:动听。 87年可算得上校长 的创作大年。相比下,86年校长好像在放大假。 87年还有一张混音版专辑《最佳12“》。这是我最早收集的谭咏麟专辑之一。所以里面的歌我都是先听到混音版的。最喜欢的改编是火美人。其他的我觉得太长,编曲已经喧宾夺主,不过混音版也许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86、87谭咏麟演唱会继续火爆。只是那时内地基本封闭,根本不会引进盒带,录影带更不可能。到了90年代初,我偶然在城隍庙的一家新华书店看到柜台里有86和87的录像带卖。这个当时可算伦迷中的大新闻。不过那时我家也没有录像机,而且标价70元左右一盒,我当然没法买。但我马上急告伦迷好友,共同火速赶往书店,买下后当晚就去同学家观赏。虽然画质音质都不佳,但足以激动一时了。
【原创】一张碟一个故事之五 85年爱情陷阱 专辑当年我到手晚了一些,以至于雨夜的浪漫这么经典的歌我很久后才听到。同桌问我听过“雨夜的浪漫吗?很好听啊”。我惭愧的说还没有。实在不符合伦迷的身份。歌名都那么浪漫有意境,于是我对此歌神往多时啊。当然,结果肯定是圆满的,果然是一首绝世好歌。2011上海演唱会上校长演唱时,我对抱病演出的校长能把这首歌发挥得淋漓尽致感到惊喜万分,以至于我破天荒把录像上传到网上。 说实话,尽管爱情陷阱在乐坛以及歌迷心中地位如此崇高,我并不特别钟爱这首歌。也许是听得太多?最早听到的是最佳12中的混音版,那时的感觉不是好不好听,而是这首歌这么长,大概7分钟左右。还是在上海演唱会,一段劲曲节奏正在烘托气氛,忽然奏出爱情陷阱那熟悉的前奏,全场一下子轰动,让我也激动不已。我深刻感受到这首歌的在歌迷心中的意义。各位伦友想必没有听过爱情陷阱的国语版吧?本人有幸。不过不是校长唱的。曾经在亲戚家偶然看到过大陆歌手拼盘出版的歌曲磁带,都是翻唱(那时很多歌手模仿翻唱港台歌曲出磁带),惊奇的发现磁带中有个不知名的歌手唱爱情陷阱。更意外的是他用国语来唱粤语版的歌词。大家体会一下“这陷阱这陷阱这陷阱”用普通话唱出来有多别扭。 当年我拿到专辑后最大的惊喜不是雨夜的浪漫(因为早有心里准备),而是最爱的你。我对它的评价是“不亚于梦仍是一样”(在很长一段时间,梦仍是一样我排名第一)。我带着这样的评价拿耳机给伦迷同学听,他说果然好听。我刚刚想得意一下,发现放错歌曲了,同学听到的是前一首 花仔多情。总之,校长把这首歌唱得深情真挚,意境动人。 恭喜发财的电影很不错,轻松热闹。插曲我爱世界同样轻松悦耳,童声和校长的歌声配合得很好。曾经我用来做手机铃声,个性十足啊 回想起来,我的第一次K歌就是那首幸运星。现在我也喜欢唱这首歌,不过选的是《听》版本的 最后说说火美人。K歌必选之曲,而且要选01飞一般那场的版本,动感十足,节奏强劲,气氛HIGH啊。可惜这个版本短了一点。火美人也是我最早时最爱的伦曲之一,现在也是 暴风女神 相比爱情陷阱,我倒是更喜欢暴风女神这首快歌,同样,我也是先听到混音版的。 朋友这首歌就不介绍了,太出名了,出名到我觉得不“稀奇”了,所以不列入我最爱之一 最喜欢的是 吻别 。学友的吻别当年火爆得不得了,可我觉得和校长的吻别比,那首国语吻别只是口水歌而已。张学友也有太多的好歌比他那首吻别要出色。有个同学在学校文艺演出特地选了这首歌,不过为了过学校审查关,自作主张改歌名为回忆,反正粤语老师也听不懂。不过这首歌毕竟知名度有限,而且曲调比较平缓,现场效果不是太好,只记得他唱歌时候手摇来摆去、拿腔作调的样子了 你要等我算冷门歌了,最早听的还是混音版。那版本前奏花去几分钟,等于先放一个卡拉OK版在放原声版,大概让歌迷自己练歌,然后听听原版找差距吧。歌曲虽然有点怪,不过其实很好听,也很有场景感。虽然没有看过MV,但歌词就会把你带入那意境 编织、世外情都是标准的伦曲。好听是好听,不过在那么多优秀伦曲中,也没法太出挑了
【原创】我的校长专辑评论之一 为了增进伦友间的交流,为伦吧繁荣做点贡献,为新伦迷做指引。本人打算现在开始谈谈自己对每张专辑的感想和经历。不过我对歌曲专辑的评论可不是什么音乐专业评论,纯粹个人感受。 反斗星 这张校长首张专辑我是在成为伦迷后很久才有的。因为当年要搞到香港原版本的盒带是很困难的,而且经济条件也不允许,所以我的盒带基本以拷贝或盗版为主(罪过罪过)。偶然一次,我在上海的华师大后门的繁华小街上的一家小书亭,类似现在的书报亭,发现竟然有卖校长的多盒专辑磁带,而且是港版的,也就是歌曲一模一样封套上有飞利浦标记的。不过一问价钱就知道是盗版的。可是当时即便是盗版的,能拿出来在同学中忽悠一下也足够引起惊呼了,所以经过考虑,我骑车几乎跨整个市区特地再去一次,就买下了, 其实虽然知道当时这是唯一一张没有白金的专辑,而且明显校长很稚嫩,配乐也简单,但还是有几首歌明显不错。比如孩儿和唱一首好歌,爱在阳光空气中,放到现在也是属于一流上乘。所以校长也经常在演唱会反复唱。反斗星也不错,活泼的曲风,看见陈奕迅在演唱会唱过,不论唱的好坏,但很热闹很有节奏感。恩爱尽变也蛮好,有点凄凉惨兮兮的感觉。星语这首歌很活泼。这张专辑的歌曲大部分是欧美歌曲翻唱,所以偶然会听到欧美老歌会惊奇发现竟然就是校长唱过的曲子。比如个心立立乱。其实能成为被翻唱歌曲,本身质量不会差。所以反斗星这张专辑其实并不不差,除了校长歌喉嫩一点,可听性不差。基本上每首歌曲我能接受。甚至我对这张专辑的接受度还略高于后面的爱人女神、爱到你发狂
【闲聊】我心中的谭咏麟演唱会 我最早看的是89好友慈善现场会,但那时还没有真正迷上谭 之后是先听89演唱会(当时上海电台全场播放,我录下了),之后再看到录像,所以89对我意义非凡。 84只听过声音没有看过视频,那声音简直零瑕疵,比唱片里的效果好得多,虽然后来知道那是后期录音,但还是很推崇那声线 85的我没有听过也没有看过 86、87虽然我有CD录像碟片,但录像清晰度差而且剪辑的太多。87里的女歌手歌曲连唱很特殊很深刻 很喜欢91演唱会,里面的歌曲都很喜欢,仅对我个人而言那是他的巅峰期 94场面恢宏浩大,激动人心,也是我K歌最喜欢的背景版本。但有点点不喜欢的是他的形象,不太喜欢长发,而且有点胖 很推崇97那种高雅的风格,曾经推荐给好友,都很喜欢 00年相对是最不喜欢的。可能就是因为不喜欢长头发,但里面的OH GIRL效果非常棒 01很热闹很动感 02似乎很少有人提起,不过我还是比较喜欢,原因和97差不多 03左麟右李太经典,后面几场左麟右李感觉就有点炒冷饭 05的形象很适合我口味,精神成熟,几个亲友都说很有魅力,但没有太出挑的歌曲演绎,印象最深的是假如我是真的 2010年的据宣传说是10年来最好的演唱会,的确感觉很好,选取、现场、互动都好 其他一些拼盘演唱会暂时不评价了 还有他在内地的演唱会下次有空再发发评论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