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马踏花归 骑马踏花归
关注数: 45 粉丝数: 66 发帖数: 8,011 关注贴吧数: 21
现在的屏幕品控难道还不如10年前的屏幕吗?阴阳屏 2015年双11我买了一款明基VZ2770,27寸,1080P,MVA面板,100%srgb,售价1399元,这么多年,觉得除了分辨率一般(PPI低)颗粒大,色彩、均匀性什么都还挺好的,而且还有硬件防蓝光护眼。当时我也跟一款AOC 2K显示器对比过,感觉还是明基的色彩好。 2025年不是有国补么,我就想再买一款4K显示器(IPS屏),也该升级一下了,选了一款参数不错的显示器,补贴前1299,到手1100多。色彩真是不错,显示很细腻,可惜就是阴阳屏,左边暖右边冷,很明显,目视可见。还好京东服务不错,我就给退了。 但我还是想,难道这么多年技术在进步,品控在下降?色度均匀亮度均匀做的不好,或者这就是IPS的硬伤,无解? ———————————————————————————————————————————————————— 附当年明基VZ2770评测文:色域覆盖率测试: 备注:下图中,绿色三角形区域表示sRGB色域,红色三角区域表示显示器的色彩表现,当红色三角形区域能够完全包裹住绿色三角形区域时,表明这台显示器能够完全表现出所有的颜色。 结果分析: 理论而言,红色的区域如果完全覆盖绿色的sRGB色彩空间是最为理想的。而通过实际测试结果来看,代表明基VZ2770H色域的红边三角形完全覆盖了sRGB全部的色彩空间。明基VZ2770H对sRGB色彩范围覆盖度达到了100%。 涨姿势:→对sRGB色域覆盖的意义← sRGB(standard Red Green Blue)是由微软联合爱普生、惠普等影像巨擎共同开发的一种彩色语言协议,它提供一种标准方法来定义色彩,让显示、打印和扫描等各种计算机外部设备与应用软件对于色彩有一个共通的语言。sRGB代表了标准的红、绿、蓝三种基本色素,当sRGB色域值为100%时表明该显示器非常专业,96%到98%为常见的水平,即中等水平。假如sRGB色域值无法达到100%,表明该显示器不能完全显示所有的颜色,值越小显示能力越差。 人们对液晶的显示需求能够尽可能展现更丰富的颜色之外,另一关键痛点就是拥有精确的色彩还原能力,即需要显示器能够把每一种颜色真实的反映在显示屏幕上。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明基VZ2770H的色彩还原能力。色彩还原准确性的指标在业界中采用ΔE值来体现,ΔE能够将色彩还原的准确性量化为一个数值,它能够精确反映显示器表现色彩的准确性。 注:ΔE值反映的是显示器与标准值之间差距的大小,因此其数值越小越好,分数越高说明色彩越失真。 测试结果图的左侧为明基VZ2770H显示各个颜色的ΔE值,数值越小代表显示该颜色时越准确。明基VZ2770H对于测试中的48种颜色显示的平均ΔE值为0.94、最大值为3.84、最小值为0.16。48种测试颜色中,大多数色彩的ΔE值都在1以下,由此可见明基VZ2770H对于大部分色彩的还原是非常精准的。 ΔE值解读: ΔE值在1.6—3.2之间,人眼基本上是分辨不出色彩的差异,这里被少数专业级显示器品牌长期占据,如艺卓、NEC、三菱。 ΔE值在3.2—6.5之间,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士可以辨別其不同,但普通人是观察不到其中的差异的,通常专业级液晶都能够达到这个标准,而少数优秀的消费级液晶也能进入这个区间。 ΔE值超大于6.5,我们正常人眼下就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出其显示色彩的差异了。 色度均匀性测试: 在色度均匀性测试中,黄色区块代表的是屏幕每个区块屏幕色温值与标准值的差值,数值越大颜色越深,在我们对明基VZ2770H屏幕均匀性测试结果进行解读之前想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衡量标准。 均匀性测试分为亮度均匀性和色度均匀性两部分。在测试环节,对屏幕均等划分为9个区块(见图中标注)。校色仪会在测试中测出每个区块不同百分比的亮度和色度坐标情况的最大差异值,从而确认这款显示器在均匀性方面的表现好坏程度。 备注:依然是最大差异值越小越好,表明越接近D65标准值,否则数值越大表示亮度越低。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到明基VZ2770H在色度均匀性方面的表现非常抢眼,在D65标准中,色温值为6500K表示色彩比较准确,不会出现偏冷或者偏暖。通过我们的测试,可以看到屏幕右下部的色温最接近D65的标准,而屏幕左角的色温与标准色温值相差较大,差距最大为5.2%,整体来说明基VZ2770H的色度均匀性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 亮度均匀性测试: 屏幕亮度均匀性的测试同样借助Spyder 5 Elite校色仪进行测试,将屏幕划分为9个大区域,分别测试计算屏幕在每个区域不同百分比的亮度以及色度坐标,最终得出以下的结论。(以下结果均在IRE输出达100%,即使用最大亮度和对比度输出时进行测试的结果)。 上图灰色部分代表明基VZ2770H屏幕的亮度分布,灰色越深代表亮度越低,若呈现白色则说明亮度相对最高。我们可以看到明基VZ2770H屏幕最亮的地方在屏幕的中上部,屏幕亮度比较均匀,屏幕左下方的亮度相对最低,与屏幕亮度最大区块差异为14%,这个成绩还不错。 色温一致性测试: 接下来,我们进行色温一致性的测试的目的在于考验显示器在不同亮度下白点色温的稳定性,用户可能会随时调节显示器的亮度,此时对比度和色温不应该发生太大的变化。我们分别将明基VZ2770H的亮度调节到0%、25%、50%、75%和100%,测试全白画面亮度和全黑画面亮度以及色度坐标,计算出对比度以及色温值,各个亮度下色温值和对比度比值不应发生太大变化。 在色温一致性方面,可以看出明基VZ2770H的表现非常稳定。白点色温一直保持在7800K附近,送测产品与标准色温相比,相差不大,对于这样的色温差距来说,肉眼基本难以做区分。同时明基VZ2770H拥有各种色温的模式供玩家选择。 伽马曲线测试: 我们对明基VZ2770H伽马曲线测试的意义在于,Gamma(亮度色标)是在视频/图像中用于编码和解码的一个非线性操作的名称,如果显示器的亮度系数曲线接近标准曲线(光度2.2下),则意味着这款显示器可以正确重置屏幕亮度和对比度;如果偏离越大,则意味着显示器重置亮度和对比度的能力越差。 理论上而言,红、绿、蓝三条线完全重合,并且呈一对角直线是最为理想的。而明基VZ2770H的伽马曲线的测试结果还不错。三条线自始至终接近成对角线的方向延伸,蓝色曲线更是接近对角线分布。
去顺义妇幼给孩子看病,深表失望 2019.3.23夜里,孩子发烧,去顺义妇幼,急诊大夫建议我们去儿研所(是雅宝路儿研所三甲医院,不是李桥民办儿研所)或者儿童医院看看开车直奔儿研所,拍了片子,大夫说轻微肺炎,排除脑炎,但是没床位了,要么等着要么回当地医院输输液啥的退烧处理于是又开车回到顺义妇幼,大夫给我们开了住院单,然后去了住院楼4层值班护士一脸冷漠,询问情况,我们说明情况,希望赶紧退烧处理,并希望赶紧进到房间里值班护士:“你们买盆了吗?”我们:“出门匆忙没带着,这边有卖的吗”值班护士:“没买盆不准进病房,医院商店也没开”然后就是拖延,继续询问,并说:“这边能看肺炎,但是脑炎看不了,你们孩子烧这么高,先买个盆吧”于是我赶紧回家拿了盆。此时已经拖延接近一个小时,孩子一点降温措施也没实施!于是我们把孩子放椅子上,想给孩子擦洗降降温,但是问护士哪有水,护士说没水。只好用水壶里的水给孩子擦洗降温。孩子来了这么久他们丫一丁点降温措施也没给!他们丫是怕承担责任,但是基本的降温措施为什么不给实施!?这护士*****了!从始至终一直拖着不让我们进病房,一丁点措施也没实施,一个建议也没有。唯一主动的话是在我们批评她没有责任心的时候“别这么说啊”。护士不停絮絮叨叨,仿佛小孩就已经得了脑炎,我们也着急了,于是赶紧又办理出院。我们说路上您这边给我们点降温措施啊,值班医生才拿出一个冰袋。护士一直无动于衷,偶尔跟我们呛两句。还好孩子去了儿童医院输液后体温降下来了。以后孩子生病,小病可以来当地医院,其他的一定要去儿研所(雅宝路)或者儿童医院(南礼士路)。两种职业最需要良心,医生和教师,可惜对于很多人这只是一份工作而已。医者仁心,他们缺少那个心。
岳母的学生来看她了,她的得意门生,清华研究员 岳母是小学教师,30多年教龄。 他的学生现在也在北京,听说岳母搬过来了,过来看看他。 学生已经年近不惑,是当年岳母的得意门生,一直很出色,90年代读的大专毕业后考上河北师范大学,以后考取清华研究生,又去美国读博,现在回国去了研究所带团队,主研人工智能。 那是80年代,张家口某县城小学,当年城乡教育差距并没有现在这么大,岳母当年带他们班采用的教育方式就很创新。 教育不仅仅是应试,最重要的是培养学习能力,一些简单的问题,岳母要求学生主动上讲台给同学们讲解,因为学习不仅仅只输入,还要有输出,这样知识也能更加巩固。也是一种锻炼。一些较难的问题,岳母亲自教导循循善诱,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那个年代硬件条件不好,岳母时常会带一些家境贫寒的学生回家吃饭。阅读量,岳母也想了个办法,班上每名同学人从家里拿来两本书,图书角互相借阅。增加学生们的阅读量,培养阅读习惯。 师生感慨时光飞逝,仿佛一切就在昨天。 岳母也说,作为老师最想看到的就是学生能青出于蓝,学生成材有更好的发展,毕业之后能回去看看她也是最大的欣慰。就像园丁看到自己培育的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她的学生也没辜负她的栽培,名校、出国留学、研究员、艺术工作者,她的学生很多都记得她,也保持联络,肯定也是因为她对他们的影响,无论教学方法、还是习惯培养、为人处事等等。论一名好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他们后面又聊到教育差异,感慨城乡生源质量差距、教育差距近些年越来越大,现在岳母她们小县城估计不会有当年的情况了,人才、资源都在往大城市走。现在补习班盛行,这算是学校进步还是退步呢,岳母的学生生活在海淀,也感慨现在的小孩儿太累,但他的小孩儿也参加了好几个培训班,有些培训班不报的话没法参加一些全国、国际竞赛,而升学有些学校又看这个。 制度变化,教材教师要求职责都在变化,培育人才,人才质量也许有些是靠市场调节,靠培训班调节,我记得我小时候也没这么多培训班,我们那届牛一上清华北大的有40、50人,现在呢?应该少了很多吧。差距在拉大 以上为我的种种感慨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