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非鱼bd
子非鱼bd
为人,应不阿世、不迎俗,以独立的人格,自立于天地之间。
关注数: 51
粉丝数: 235
发帖数: 4,733
关注贴吧数: 52
劲始于足,不是劲起于前脚掌,也不是劲起于后脚跟。 劲始于足,发于腿。。。说成劲起于脚,不是很确贴,容易误解,说成劲根于足,要合适些。 而劲根于前脚掌,还是劲根于后脚跟,个人觉得更是不可一概而论。 劲根在脚的哪里,其实是取决于“发于腿”时,发在哪里。 腿上能发劲的包括大腿肌群和小腿肌群,能蓄劲的主要是膝腱和跟腱,其中绝对力量最强是大腿群,弹性蓄劲最强是跟腱。所以力量型发劲靠大腿,弹性型发劲靠跟腱,那自然力量型发劲需脚跟着地来弥补小腿力量弱势,弹性型发劲需要虚脚跟,前脚掌着地来尽量发挥跟腱优势。所以负重靠脚跟,跑步用脚掌。 拳术中,脚的着地方式有三种,脚跟式,全脚式,脚掌式。脚跟式善转马换劲但起腿不利,全脚式善撑架子摩根但挪移不利,脚掌式善于腾闪起脚但守根不利。 所谓的脚趾抓地,是全脚式,这个也不止太极有,最讲这个的应该是南派的船拳。老渔民即使不练拳,这个也很厉害。 正常人走路,也不可能全是靠前脚掌着力,如果走路脚跟不着力,不是脚骨畸形,就是肾虚。正常人走路,落脚时脚跟着力,移身时是全脚着力,收脚前是前脚掌着力。只是收脚时一般伴随着小腿发劲蹬一下,能加快收脚速度,所以着力感较强,让人误会是全靠前脚掌着力。事实上行走过程中,脚跟着力的贡献功率比前脚掌着力的贡献功率要大的多。不信的可以只用前脚掌着地走一公里试试。正常人步行一公里小儿科,但是只用前脚掌着地走一公里可能大部分人完不成,即使完成,小腿估计得痛几天的。 武术运动过程中,也是三种落脚式自由转化的,需求不同式法不同而已,无所谓对错。
劲法大要,你怎么看? 好久没发过帖子了,近来贴吧气氛不错,也提个技术问题大家讨论。 劲法大要其一, 有人说该是“稍带根”,有人说该是“根带稍”。你觉得该是怎样?
经络、气功、丹术、周天这些东东你真的搞清了么? 练拳的老拿什么经络啊周天啊说事,你确认这些东西的含义和渊源你真的搞清了么??看不少同好黑灯瞎火自己摸索,入了坑还不自知,也是够难为了。。说几个要点吧,信不信或能明白多少,看机缘。 1、先定基调,正宗的武术丹术都不讲经络,讲经络是医家的专利,不要给我说医出道门的话,医家先是独成一家后并入方技家,早于道门成形。不排除有医术高明的道士,就像同样有医术高明的儒士,汉以后,兼学两三家的人很多,儒生还常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呢。。 1、关于经脉与经筋。经筋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内经专门有篇幅讲的。经络与劲筋互为体用,不过都是医家的东西,既不属于武术,也不属于丹术。 2、关于气功,不要给我说什么【炁功】,【《玉篇》曰:"炁,去既切,古气字】,可见自少从南朝开始,这两个字就是通用的了。“气功”古意是服气功夫,最早见于《宗教净明录》中的“气功阐微”一词,但古代这个词是冷门词,老学究都不一定知道。古意和今意没有任何联系,现代气功在决定使用“气功”一词时根本不知道古代也有这个词汇。而今意指的是一种中医疗法。该中医疗法的命名者是原抗战根据地冀南区卫生局局长黄月庭,“气功”一词第一次正式使用是一九四九年冀南区召开的卫生行政工作会议上,第一次落到纸上是赵景春的《气功治疗慢性病的总结报告》,第一次见于正式出版物是一九五三年刘贵珍著的《气功疗法实践》。可见气功既不是武术的分支,也不是丹术的分支,而是中医的分支。 3、关于经络型周天功。四十年代气功出现之后,经历了一段时间发展,得到某科学家大力支持,至八十年代前后出现“气功热”,各种大师层出不穷,各种神奇眼花缭乱。务实一点的开始引入经络理论和丹术理论,出现了意走经络的现代型周天功也可称【气功周天】。务虚一点引入魔术技法,出现各种特意功能。恰巧那个时期又出现一批颇有影响力的小说家,把气功与武术融合,加上自己的想象写成小说中的功夫。而某些气功大师又反过来参考小说,编排自己的气功。如此循环。。。 4、关于丹术小周天和通任督。气功周天所谓的通任督,是打通任督两条脉的本身,一穴一宫的去通,如果你学的是这种,那对不起,你学的是气功周天,大错特错了。。任督两条脉的本身就是通的,不通必有大病,可参见《奇经八脉考》。而真实的丹术小周天通任督二脉通的是什么呢?是利用任督脉气去通天地桥! 5、关于丹术大周天和通全身经脉。如果你练的大周天是通全身经脉,那不好意思,你学的又是气功周天,又是错的。气功大周天有很多版本,不过比气功小周天还不成熟。即使你练了,也不会有什么成就,因为全身经脉本身就是通的,所谓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不通则有病变。用意守病灶的方法可以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解决不了大问题,大问题还得针灸,药剂。。。丹术大周天练什么呢?是利用全身之气去炼中黄! 6、丹术练什么呢?炼关窍,炼真气,炼中黄,抱营魄,炼金丹等等。。。 7、武术练什么呢?练形体,练筋骨,练气血,练气机,练神意等等。武术讲的腾练筋膜,到是与经筋相关,经筋也就是筋膜链。不过武术不讲经络,形意以经络化五行,其实没有多大实质性的意义,隐含的东西其实就是筋膜链。武术练筋膜要讲体征,比如说的什么太阳穴突出,耳朵能动,鼻子能动什么的,就是筋膜运化入微的表现。这点与医家说的经筋异曲同工,比如《内经》说【足太阳之筋……邪上出于鼽】,那么你足太阳之筋要是练通了,鼻翼自然能动。武术讲究要练出体征,什么金龟显背,玉柱盘腰,峰肩翅臂这些,就是筋膜练成的体征。关于筋膜的论述,以前发帖子说过了,在此不再多说。。
“功力”究竟是什么??!!!! 传统武术叫功力, 现代体育叫体能。 功力和体能其实所指相同。 那么功力和体能究竟具体指什么呢? 功力(体能)=力量+速度+协调+耐力+柔韧。 要提高功力改怎么办? 还要我说么。。。。。。????
纯技术贴,深度理论,干货,欢迎来辩!! 座山劫煞口诀和盘面如下图,座山劫煞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请说出你的看法。欢迎坐论!!
推手原则,欢迎投票,辩论!!!
当站立降服被允许,是否可以使国术在擂台上的表现更佳??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MjEyNjkzNDEy.html%3Ffirsttime%3D190&urlrefer=49e953ead9c407f2fe46b905425982ca
不同规则下的太极散手,给了你什么启发???说说看。。。。 武林大会规则下的太极拳散手: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MzI2NDY2ODYw.html%3Ffirsttime%3D127&urlrefer=d64c1c2530540f3d7b5dec760be4dd6b
跤王,花蝴蝶。。。。。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Mjc4NzgyMzky.html%3Ffirsttime%3D0&urlrefer=3d5ab62498e24f5caa6ba50c0eed8571
又一个太极实战视频,欢迎各抒己见。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MjEzMTIzNDky.html%3Ffirsttime%3D588&urlrefer=d39a5d5c186e1921a5b01b3c7c08e759
一个太极与门外交流的视频,谈谈你的看法。。。。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ODAyNzQ4NzY0.html%3Ffirsttime%3D80&urlrefer=1f41fac8c0c08997fb34a4dc786a1e0c
一个太极与外门交流的视频,谈谈你的看法!
“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犯了招架就是十下”的正确理解。。。。 这个在“孤狼”的贴里回过了,觉得有必要单独拿出来说说,就又发在了这里,还望不莫怪。 “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犯了招架便是十下。”,这句话的本意很多人都忘了,呵呵。导致很多错误的理解。这句话讲的不过是交手的原则而已。一出手,落空,那就要注意回防。因为你是奔着目标去的,空了,自然是人家躲过去了,既然躲过去下来他必然反攻。这就是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犯了招架,那就是接上上了。不管是哪里接上了,那都是近了身,一份短一分险,这个时候你就需要一顿爆发,把套好的招都打出来,[url]http://噼里啪啦[/url]一顿揍。十下也就是个连续打击的意思。传统练把式练套子,就是为了这十下八下!因为进身交手太快,视场有限,根本来不及用眼睛看,也看不清,来不及想,这时一套练的纯属的有效的组合动作就非常占优势了。后来又说的“练时无人当有人,打时有人当无人”,也是说的这个时刻。练的时候,你要当面前有人,你的每一动都要打在合适的地方,也就是用自己的身、手、步去丈量对手的身体部位,保证打出的位置正确。打时你就不要管前面的人,按照事先练的近乎本能的组合打出去。所以练到一定的时候就可以盲打。 拳经捷要里先举了几家拳术的例子,才说那些拳术套子无非用的都是这个原理罢了。。。。 可惜现在人,也不知是谁开始曲解的,都只是盯着前半句。变成追求一下击败去了,现实中能一下击败的一是偷袭,二就是对付安全没有技击意识的傻蛋,或者实力悬殊非常大的对手。一个照面放翻人,也不是说只能打一下而已。。。。。[url]http://陈发科[/url]也说,没有三倍于人的功夫,你别想轻易把谁怎么样。 这句的原理传武的人丢了,练拳击的人却用的很好,呵呵。。。。。 交手时,不招不架时多是试探。不招不架就是还没进身呢。而一旦招架上了,就会迅速分胜负。以前讲的一合。就是斗在一起一次,太极拳叫做接上手。实际交手接手的时间很短,却是分胜负的关键。传武搏击的精彩就在接手的瞬间,就像跳水运动员落体的过程。普通人看来很短,他们却可以觉得很长。交手也会一样,你能做出更多的反应,你的神算也就越大。太极的听劲优势也与此有关。以前练武会有谁这一招克制谁的那一招的说法。道理也在这,因为近身快功用的是套好的招。
龙牌一个,大神估价
再发个老视频,邓奕的棍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TEzOTExNjU2.html&urlrefer=bc5ba7d36c08a5440b29eba030465f99
比较纯正规范的形意,同为内家,大家鉴赏鉴赏!! 杨桐,师承郭培云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jE2MjYzNzk2.html&urlrefer=7dff6fb702c50329713283d89f895ec7
太极拳视频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MTY2MzAyNDE2.html&urlrefer=53c537eadb98b599d2570545454a019e
太极拳师傅VS壮汉,你怎么看?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Mjc4NDU0Njky.html&urlrefer=ddee01f526fcd91ceec160d9f8a2300d
如果仅仅把人弄倒为目的,太极、摔跤、柔道睡厉害?????
炼气化神,不容易啊。。。。。
普及点基本知识--传统武术如何传统的切磋 一楼度娘………………
对于金刚捣锥——嘴家门不要再误解了 一楼度娘
坐等来辨-太极与棋 红方先手 先说红胜还是黑胜
只是停留在四正讲手和摸劲阶段的人,还是不要随便给人搭手的好 尤其是觉得推手,就是推“手”的人,免的一搭手碰了你哪里,你还怀疑别个人品有问题。 当然也不要以为自己很能耐。
国术成败 度娘
太极拳双刀形制探讨 如题,请各位大侠说说你认为合适的形制,并简述下理由。能贴出图片或给出数据更好!!!
太极拳的拳、腿、肘、靠 度娘
伏羲画卦和仓颉造字谁的贡献大???? 如题
刹那之美,或可永恒!!————花城分享给各位吧友
回归理智,想起一个笑话,颇像有些吧友的交流逻辑。 愿大家回归理智,正常交流,并有所获。 太极拳求的是平衡,太极理将的是中和。钻牛角,会障目。
太极拳乃至传统武术中的一大误区 一楼度娘。
太极拳虚实如何分?? 上下、左右、前后。其中虚实如何分配?
你认为重心位置与虚实有必然练习吗? 这几天,双重的问题很火啊。有些童鞋对有些概念似乎比较模糊啊。 提几个问题大家探讨探讨。 1、你认为重心位置与虚实有必然联系吗? 2、重心55是否就必然是不分虚实? 3、重心不在55,是否就必然有虚实? 4、一只脚站地上,是否就必然是虚实? 5、是否可以在外形上看起来分担重力多的一边,反而是虚边? 其实后面2、3、4、5问都是对第一个细化,大家有相关问题也可提出。共论之。
华山论气:第一场 度娘
你用什么听劲? 度娘
腿法 用功夫,还要有胆量,当然再有点爱心也不错
你打过你师父没? 度娘
武林风太极vs拳击那场你看了吗?………… 武林风太极vs拳击那场你看了吗?………… 说说感想,呵呵
抵制日货的意义
太极拳推手……
网上太极拳应当仔细分类: 一楼度娘
气功、导引术渊源在何方? 鉴于有人认为中华气功来源于佛教(约诞生于公元前5世纪),是“舶来品”。理由是古印度也有数千年的气功研究历史。做如下说明。 1972年至1974年长沙市区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挖掘出土一具女尸,历时二千多年不腐我想这个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但一般人不知道的是,同时还出现了件意思的帛画。这件帛画被命名为气功图。懂瑜伽的、懂易筋经的仔细看看里面的动作,是不是很熟悉?! 这图两千多年前(约公元前二三世纪年)就被人放到墓里了! 达摩祖师南梁(约公元五世纪)才来到中华,晚了七八百年,当然我们不能抹杀达摩祖师的功绩,但这些东西明显不是全有达摩祖师从印度带来的! 而同一时期,瑜伽圣者帕坦伽利所著《瑜伽经》(公元前三世纪,婆罗门教,婆罗门教早于佛教,与佛教有联系,但也有很大区别的!),还只是总结出了指导思想和修行方法,并没有涉及具体的形势,还只是理论总结阶段(之前的瑜伽更是精神性指导),而气功图至少已经是实用阶段了。就同一阶段而言,气功图已经领先。 当然有人又说了,印度还有更早的,《吠陀经》里记载的东西可以上溯道公元前一万多年前,我说没错,不过《吠陀经》有四部,最早的梨俱吠陀,是可以上溯道公元前一万多年,不过记载的是雅利安人上古的神话传说,一些自然界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内容,以及祭祀和巫术等。类书籍咱也有,那就是《山海经》,《山海经》记载的主要是三皇五帝时期(了上溯到公元前15000多年前)的事情,虽然很多人认为《山海经》只是先秦作品,但是也大多认为《山海经》是描述《山海图》的,山海图该是上古遗留,可是失传。 而婆罗门教“梵”“人”合一的教义,是来源于《吠陀经》最后一部《奥义书》(公元前10~5世纪),与《周易》是同一时期的东西,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是自少可以追溯到《周易》的。其他传说中的著作就不说了,这些现成的现在还有据可查的著作足以说明,这些东西虽然有很多类似之处,但各有各的传承!别老以为别人的就是好,老捧别人的臭脚。好好理理自家传下来的东西为要!
真实的中国功夫让你大开眼界!!!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iew.news.qq.com%2Fzt2012%2Fzggf%2Findex.htm%3Fpgv_ref%3Daio2012%26ptlang%3D2052&urlrefer=aa5a8f1f3886aaf2047b783e7ba13c2d
太极拳搏击要诀——上制其肘,下制其膝。 手前,肘前,肩前三道防线。制肘则他手难进。破肘则他防护薄弱。 制膝也是同样道理,注意制膝则对其步法腿法都能很好的节制。 劳动人民是伟大的,“制肘”一词,尽显智慧。果然高手在民间,秘籍在民间啊。 哈哈,俺就是抛个砖。各位大侠的玉赶快拿来吧
四川三醉 谁有四川三醉的谱或者视频,发个,谢谢
习武必知——太极拳攻击之要 1.最快出手。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故太极拳用炮使锤,起手皆高不过胸,底不过裆,且每每就势而发,起手便打。又故太极亦要注意用中。不明此不足以后发先致。 2.最大绝对打击。 绝对打击可用冲量来衡量,冲量等于速度乘以运动部的质量。想要通过锻炼,得到比常人快几倍的拳速非是易事。而常人挥拳,其运动部仅是手臂,故要获得数倍乃至数十倍冲量提升的方法就是增加运动部质量。故太极拳不用散劲,而用整劲,整劲非全身用劲。不明此不足以知整。 3.最大打击效果。 打击效果等于作用力于作用时间之积,作用之力有限,而作用时间可增长。故太极拳讲究‘催劲’催劲不能持续或只出劲不催劲,是为断根或劲无根。不明此不知真内劲。 4.最有效打击速度 由人体内脏共振频率和人体胸、腹阻尼特性,知催劲速度为***时,打击内脏的效果最理想。故太极拳强调透劲,不明此不足以明透劲要理。(恕数值不给出) 5.最强与最省之劲。 人体能提供的最大的劲为支撑劲,乃借骨骼支撑,最省之劲也为支撑劲。一石立地,推而不动,是为支撑。故太极拳要求接骨斗榫。 6.最大能量输出肌。 人体最大能量输出肌为腿大肌。故太极拳力生于地而发于腿。 7.最大力输出肌。 肌肉的输出力,取决于输出能量和动力力臂与阻尼力臂之比。故人体最大输出力为大牙咬合力,但此于搏击无用。由于斜方肌,动力力臂与阻尼力臂基本相等,故肩靠之力为最大输出力,斜方肌为最大力输出肌。 8.最好之劲。 人体对肌肉力的合理调度形成的综合结果为劲,由第二点知最大输出劲为整直劲。由第七点知最高效劲为扭转劲,及缠丝。 9.最高效率传劲方式 劲生发的大小取决于劲源,劲传递的损耗取决于劲路上的关节。最终出劲的大小受限于最薄弱处。故薄弱处应使用接骨,扭转等法接劲。 以上在下浅见,抛砖引玉。望各位高手畅言!
客观科学的看待太极拳!有问题的拳友进,高手也请进! 如题:有问题的朋友请提问。 网络可煮酒,聊派也过招!
精品图案石一枚,共赏之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