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奇女王 贺朝谢俞10979
关注数: 11 粉丝数: 32 发帖数: 5,327 关注贴吧数: 17
其实,我感觉Beyoncé的专辑有点被吧友低估了 特别是这张。 最近我又反复听了好几遍,每一次听都会有新的发现。例如专辑中不同曲目为了保持连贯,如何通过相同的节奏型(鼓点)在调性改变后完成衔接(一般是三首为一个整体);还有对人声的运用,既可以通过人声的重复当作鼓点,也可以像灵乐一样合声配合领唱。 总之就是,你让我挑这张专辑的错处,我是挑不出来一点的。演唱者对演绎细节的把控,歌曲的旋律和节奏,丰富而又不喧宾夺主的和声,配器制作对音色把握的恰到好处,令人眼花缭乱的采样,曲目的完美衔接。完美的演唱,完美的混音,完美的作曲与编曲。 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已经强大到有能力垄断这个黑人音乐产业所有资源的人,如果她的目的只是为了给自己封神,那她耗费大量财力和物力做出来的东西真的能够代表流行音乐在作为一个巨大工业而非艺术领域时是如何完美验现“标杆”一词的。 一张专辑不算美术设计和宣发,动用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歌手、词曲作者、制作人、混音师、录音工程师。上百个不重样的人声和器乐采样。 其实我个人挺赞赏这种工业化程度高的专辑的,某种程度上至少可以表明在贴合大众审美的情况下一张能拿出当前工业技术水平最高标准的专辑制作能先进到什么程度。每个领域被细分到由精通这个专业的人去完成,而不是像几十年前十几甚至几个人就可以完成一张专辑创作的主要部分。 当然,这类专辑被贬低的理由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不够“本我”,缺少艺术创作的真实感,使其更像工业产品而非艺术品;另一种是缺乏创新和深度,并非不能像一些个人专辑一样,由创造者自身气质而塑造出来的独特的音乐特征进一步影响后来的艺术家。 但至少在我这里,这张专辑给我最大的意义正是因为它没有像其他创作者一样个人气质过于浓厚而难以模仿,因此反而是一个很好的用于学习的模板。里面的音轨编排,对音色的塑造,节奏的运用,黑人音乐的回溯,对于那些已经有一定能力制作一些简单的流行音乐来又不屑于市面流俗的卧室音乐人来说,这张专辑可以做为一个更进一步的学习。可以尝试从复刻专辑中一些显著的制作方式开始,然后慢慢练习。虽然不能人家那样做得如此精致,但指导意义还是挺大的。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