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奇女王 贺朝谢俞10979
关注数: 11 粉丝数: 32 发帖数: 5,327 关注贴吧数: 17
澎湃新闻对Nomadland的影评,我认为不太能说服我 他将其评价为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左右互搏,电影最大的优点反而成了其缺点。 以下是段选 🔽🔽🔽 上文所诉独立电影的通病也往往在此,它们的论调似乎都是在说,“尽管有我所孜孜不倦一一呈现的这一切,他们的生活还是美好可期的”(或者套用电影中的一句台词:“我的生命是完整的,这很好”)。究其根本的原因,其实可能是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之间的“打架”,或者说不可媾和性:前者是“诘问”式的,事出皆有因,问底需刨根;而后者则更向内,具有某种超然性。调性本就不和,强扭在一起必然尴尬。《无依之地》以开头和片尾的字幕奠定现实主义的基调,却整片浮荡在光影自然和人生小哲理(作为出口)的层面上,弗恩“在路上”有三个维度的原因,即他人眼中的原因、她的现实原因、她的内心必需之原因,这三者在电影里并没有找到一个平衡点。现代游牧部落的人说“在路上”是一种找到答案的方式,但广博浩瀚伟大的自然却不是所有事关“人”之问题的解决方式和出路。又或者说这两者之间的强行并置,就像是用泰伦斯·马力克(Terrence Malick)的方法完成一部肯·洛奇(Ken Loach)主题的电影。感情逾真,真实逾少;感受越多,事件越弱。冲突即起,消弭的方式便是整段整段的串场抒情音乐。过度依赖音乐在《哥哥教我唱的歌》中已然出现,在《无依之地》则到了近乎让人无法忍受的程度。也许并不是出于懒惰,而是因无计可施而得过且过。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