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cmnm ssicmnm
关注数: 8 粉丝数: 12 发帖数: 3,231 关注贴吧数: 20
第一百八十九章 回家的感觉,好吗? 自佛教兴起于中土之后,在政治大环境的影响下,中土豪门世家的宗教信仰大都为佛教。本土道教一度衰落,甚至连中土儒学的地位都一度受到威胁,于是中土儒家和道门联手攻击佛教,但佛教的生存能力太强了,日益中土化,赢得了上至皇帝贵族下至平民奴仆的普遍崇信。 很多人不但信佛,还皈依佛门,如果尘缘未了的话,也要做个修行的居士,把佛的光辉普照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虔诚礼佛,比如给自己的孩子取个与沙门有关的小名,甚至干脆也找个沙门师父,皈依剃度,取个法号,也算沙门的俗家弟子了。 李建成的小名叫毗沙门,这也是他的法号,而他的沙门师父则是洛阳白马寺的寺主明概上座。 案几上的这封信,就是明概所书。 李建成的这个法号很有寓意。毗沙门是梵语,意为多闻,表示其福德之名,闻于四方。在佛教的四天王天中,毗沙门为北方的多闻天王,因为其乐善好施,又被称为财宝天王。毗沙门天王曾经蒙佛嘱托,在未来世邪见王毁灭佛教时,必须出来护持佛法,所以毗沙门天王是正信佛法的保护神。 伽蓝当然知道毗沙门的寓意。伽蓝神不过是保护寺庙的神只,而毗沙门天王是佛法的保护神,这两个神只的地位悬殊太大了。当年伽蓝不过是官奴婢出生,师父赐他“伽蓝”法号已经算是完美诠释“众生平等”之意了,但不论是人的世界还是神的世界,都不存在真正的平等。到了李建成这儿,因为他是豪门子弟,是大贵族,明概上座一张嘴,就赐了个“毗沙门”法号。人在尘世,又岂能“免俗”? 不能“免俗”也就算了,法号充其量不过是个名字而已,无关紧要,紧要的是,西北沙门不但主动介入了这场风暴,而且内部形成了两种对立的决策,这是伽蓝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的事。 西北道门和西北沙门的斗争自楼观道崛起于西北以来就没有停止过,唯独在周武帝宇文邕取缔佛道两教时期,双方消停了一段时间。宇文邕驾崩后,先帝以大丞相职总揆军政,重新支持佛道两教,斗争旋即再起。 这次西北道门介入风暴,其中一个途经就是通过陇西李氏。现在唐国公李渊已经出任弘化留守,主掌陇右十三郡军事。接下来只要皇帝赢得这场斗争,不但武川系因此获利,西北道门也能从中受益。 西北沙门不会任由楼观道“坐大”,虽然迫于今上继位后不遗余力地提升南方佛教和道教地位,遏制和打击北方佛道两教,双方不得不缓和矛盾,暂时搁置争端,但并不表示双方握手言和了,齐心协力了,而是该斗的时候还是斗,该痛下杀手的时候还是毫不手软。 伽蓝向西北沙门提供了这场风暴的诸多讯息,包括对这场风暴的预测,但西北沙门对局势有着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明概在信中含蓄地告诉伽蓝,西北沙门内部就如楼观道一样,也是派系林立矛盾重重。其中明概上座着眼于未来,顾全大局,愿意与西北沙门合作,而陇西李氏正是双方合作的“桥梁”,但法琳上座反对与楼观道合作,尤其严重的是,他支持杨玄感。 西北沙门内部的矛盾骤然激烈,这正是明概上座亲自给伽蓝写信,并请苏合香转交的原因,而苏合香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离开东都,与李建成同赴黎阳寻找伽蓝。 如今苏合香回到了中土,事事都必须考虑到关中苏氏的利益,更要兼顾楼观道的利益。虽然她与河西太平宫交恶,但并不代表终南山或者说终南山里的某些人就会认定她的背叛而将其逐出楼观,毕竟关中苏氏权势显赫,苏道标更是楼观道的上任法主,楼观道绝不会因为苏合香的一时“任性”而与苏氏决裂,所以,现在苏合香的一举一动都必须慎重,像这种事关西北沙门内部的事她绝不能参与。不要说目前她与伽蓝的联姻尚八字不见一撇,就算嫁给伽蓝了,也没有资格参闻沙门之事。 明概上座托她带信,是因为伽蓝信任她,而这封信非常重要,伽蓝也只会信任苏合香转交的书信。
第一百九十二章温城司马氏 从河内所处的战略地位和司马氏在河内所拥有的实力来说,今日的司马氏肯定处在风暴的中心,所以杨玄感举旗之后,司马氏必须做出选择,是选择支持皇帝,还是支持杨玄感;是选择支持改革派势力,还是支持保守派势力;是选择与山东贵族集团保持利益上的一致,还是与河洛贵族集团保持共同利益。 但在形势没有明朗之前,任何选择的风险都太大,以司马氏今日的处境,唯有缩着脑袋做“乌龟”,而冷眼旁观的代价就是在形势明朗之后,利益也随之而去,白白错失了一个大好的崛起良机。然而,司马氏不敢行险一搏,司马氏输不起。就在这个时候,明概上座送来了有关伽蓝和这场风暴的讯息。这之后,司马氏实际上已经没有选择。 伽蓝就是皇帝的人,是裴世矩的亲信,是改革派势力中的一员,假如皇帝在这场风暴中赢得了最后的胜利,伽蓝是戡乱功臣之一,只是,伽蓝因自身身份和地位的卑微,其功勋无法利益最大化,假如司马氏在此刻承认和接纳了伽蓝,把司马氏的未来和伽蓝捆绑到一起,那么皇帝赢得最终胜利的把握就更大,而伽蓝因为实力的增涨,其个人能够建立的功勋也更大,因功勋而获得的利益也能最大化,而最大化后的利益中的大部分,将归于司马氏。 所以,司马氏绝不会错失这样的大好机会。当然,是不是大好机会,还有待查证,只待有证据证明皇帝有五成以上的胜算,那么司马氏的加入,河内力量对东都的坚决支持,必将改变东都的局势。 薛德音找到了伽蓝,把司马氏主动迎接他的原因做了解释和分析。 “裴阁老和薛大将军是否知道你的姓氏?他们是否告诉了陛下?你在南下河北之前,他们是否暗示你可以回归本堂,认祖归宗?” “假如陛下不知道你的姓氏,裴阁老和薛大将军对你也没有这样的暗示,那么你的认祖归宗,实际上就是对他们的‘背叛’,也可以解释为是一场阴谋,你和司马氏阴谋借助这场风暴从中获利。虽然陛下不会抹杀你的功劳,甚至也不会吝啬对司马氏的赏赐,但从此以后,你将失去陛下的信任,裴阁老和薛大将军也未必会像从前一样信任你。” 薛德音望着伽蓝,摇摇头,苦笑道,“某知道你不想留在这里,你想回西土。或许你认为认祖归宗有助于你早日返回西土,但你想过没有,假如你失去了陛下、裴阁老和薛大将军等人的信任,你在西土还能像过去一样为所欲为?你一旦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敦煌戍卒,你在西北的天地还有多大?你还能护卫你的兄弟朋友?你还有多少力量去保护沙门?” 伽蓝沉吟不语。 薛德音的话表达了一个意思,帝国利益、司马氏利益和个人利益,孰重孰轻?假如以帝国利益为重,伽蓝就必然要借助司马氏的力量,如此皇帝赢得这场博弈的胜利,司马氏获利,而伽蓝利益受损。假如以司马氏利益为重,伽蓝认祖归宗,随即必然演变为帝国利益为重,受损失的还是伽蓝。假如以个人利益为重,伽蓝暂时就不能认祖归宗,如此一来就借助不到司马氏的力量,而帝国利益必然受损,杨玄感在这场风暴中或许就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薛德音之所以说出这番话,不是站在伽蓝的立场,以伽蓝利益为重,而是站在他自己的立场上,以他自己的利益为重。他目前最为迫切的问题是,他已经与杨玄感决裂,一旦杨玄感赢了,他就玩完了,所以他当然希望皇帝赢。皇帝赢了之后,假如伽蓝被赶回西北,他必然受到连累。试想中枢里有御史大夫裴蕴,中央有大量同情杨玄感或者杨玄感的亲朋好友,薛德音的下场可能比他父亲更惨,所以薛德音不惜代价也要确保伽蓝的利益。伽蓝获利了,他才能获利,才能重归朝堂并伺机为自己大人报仇雪恨,昭雪沉冤。 伽蓝暗自冷笑。人和狼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狼为了猎物要自相残杀,人也一样,为了利益,无所不用其极。山东鸿儒刘炫、陇西李氏的李建成、河内司马氏的司马同宪、洛阳白马寺的明概上座,甚至关中苏氏的苏合香,包括坐在自己眼前的薛德音,都在为了各自、各家族和各贵族集团的利益,争夺自己这个猎物。猎物的命运是什么?当然是他人嘴中的食物,如果猎物不能杀出重围,死了后连骨头都不会剩下。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