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香幽雅 淡香幽雅
解放2013
关注数: 9 粉丝数: 38 发帖数: 1,032 关注贴吧数: 6
河北三河市启动重特大疾病救助基金 河北省三河市在国内率先启动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基金。三河市官方介绍,该基金由9家民营企业捐助,已募集1.05亿元,政府配套10%,3年救助金额达1.155亿元。  28日下午,三河市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基金启动仪式于此间举行。据介绍,该基金覆盖90%以上城乡群众,涵盖白血病、血友病、先心病、恶性肿瘤等重特大疾病。该基金单人最高救助额达30万元。  据介绍,该基金由三河汇福集团、燕达集团、兴达集团等9家当地民营企业共同捐助,首轮已募捐1.05亿元,政府配套10%,3年救助金额达1.155亿元。据称,县级建立如此完备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基金,尚属首例。  “该基金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化运作,以企业捐助为主,政府配套为辅,是政府德政与民间善举的有机结合。”中共三河市委书记张金波介绍,按照救助病种划分若干分项基金,由捐资主体予以冠名,可覆盖除高收入群体之外90%以上的城乡群众。   “重特大疾病救助基金的成立,将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医疗救助体系。”张金波称,该基金将与不断提高的城乡群众医疗保障体系、救助体系相衔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有望解决。  据介绍,三河市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基金每3年募集一次,救助范围涵盖白血病、先心病、血友病、恶性肿瘤和烧伤等常见重特大疾病。救助对象为因患重特大疾病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经医保报销后医疗费自费部分超过5万元的患病群众。  全国人大代表、三河汇福集团董事长石克荣是建立重特大疾病救助基金的最初倡导者之一,此次汇福集团出资1500万冠名汇福救助基金,主要救助妇科肿瘤疾病分项患者。石克荣向中新社记者表示,关心老百姓的安慰疾苦,是我们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成立重特大疾病救助基金,可以建立长效机制,力争为更多困难家庭送去社会温暖。  三河市民政局副局长贾连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位患白血病的农民,通过新农合医疗最高可报销30万元,通过医疗救助、困难群众医疗救助、重特大疾病救助基金,最高还能得到36万元救助,两项加在一起总计66万元,自费只占一小部分,极大减轻了患者家庭的经济压力。  河北省卫生厅副厅长朱会宾称,通过多元投入、多措并举,解决“看不起病”的问题,三河做了有益的探索。(完)
分配 “、、、、、、、、、、、、、、、” 五、建立健全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长效机制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平等交换和自由流动,促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1.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健全农产品[-4.08% 资金 研报]价格保护制度,稳步提高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完善大宗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养新型经营主体,支持适度规模经营,加大对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投入,促进产销对接和农超对接,使农民合理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增值收益。因地制宜培育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和乡村旅游,使农民在农业功能拓展中获得更多收益。 22.健全农业补贴制度。建立健全农业补贴稳定增长机制,完善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粮食直补政策,增加农机购置补贴规模,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新增农业补贴向粮农和种粮大户倾斜。完善林业、牧业和渔业扶持政策。逐步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范围,适当提高保费补贴比例,进一步细化和稳步扩大农村金融奖补政策。 23.合理分享土地增值收益。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确保农民分享流转收益。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征地制度,依法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24.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大幅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新增部分主要用于支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加大以工代赈力度,努力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十二五”时期,对240万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实施异地扶贫搬迁;按照人均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扶贫标准,到2015年扶贫对象减少8000万人左右。 25.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制定公开透明的各类城市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政策,探索建立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把有稳定劳动关系、在城镇居住一定年限并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重点推进解决举家迁徙及新生代农民工落户问题。实施全国统一的居住证制度,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六、推动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 大力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强制度建设,健全法律法规,加强执法监管,加大反腐力度,加强信息公开,实行社会监督,加强基础工作,提升技术保障,保护合法收入,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26.加快收入分配相关领域立法。研究出台社会救助、慈善事业、扶贫开发、企业工资支付保障、集体协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转移支付管理等方面法律法规,及时修订完善土地管理、矿产资源管理、税收征管、房产税等方面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财产登记制度,完善财产法律保护制度,保障公民合法财产权益。 27.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健全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将拖欠工资问题突出的领域和容易发生拖欠的行业纳入重点监控范围,完善与企业信用等级挂钩的差别化工资保证金缴纳办法。落实清偿欠薪的工程总承包企业负责制、行政司法联动打击恶意欠薪制度、保障工资支付属地政府负责制度。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 28.清理规范工资外收入。严格规范党政机关各种津贴补贴和奖金发放行为,抓紧出台规范改革性补贴的实施意见。加强事业单位创收管理,规范科研课题和研发项目经费管理使用,严格公务招待费审批和核算等制度规定。严格控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高管人员职务消费,规范车辆配备和使用、业务招待、考察培训等职务消费项目和标准,职务消费接受职工民主监督,相关账目要公开透明。 29.加强领导干部收入管理。全面落实《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严格执行各级领导干部如实报告收入、房产、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的规定,对隐报瞒报、弄虚作假等行为,通过抽查、核查,及时纠正,严肃处理。继续规范领导干部离职、辞职或退(离)休后的个人从业行为,严格按照有关程序、条件和要求办理兼职任职审批事项。 30.严格规范非税收入。按照正税清费的原则,继续推进费改税,进一步清理整顿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坚决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费和基金项目,收费项目适当降低收费标准。建立健全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 31.打击和取缔非法收入。围绕国企改制、土地出让、矿产开发、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强化监督管理,堵住获取非法收入的漏洞。严厉打击走私贩私、偷税逃税、内幕交易、操纵股市、制假售假、骗贷骗汇等经济犯罪活动。严厉查处权钱交易、行贿受贿行为。深入治理商业贿赂。加强反洗钱工作和资本外逃监控。 32.健全现代支付和收入监测体系。大力推进薪酬支付工资化、货币化、电子化,加快现代支付结算体系建设,落实金融账户实名制,推广持卡消费,规范现金管理。完善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发票管理和财务报销制度,全面推行公务卡支付结算制度。
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加快公交智能化,解决市区“打车难”问… 年我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投资力争突破40亿元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19日 点击数: 203 【字体:小 大】     2月16日,全市交通运输工作暨交通运输系统廉政工作会议指出,今年我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投资将力争突破40亿元。其中,市交通运输系统完成23亿元以上,主要包括高速公路建设完成20亿元,干线公路建设完成2.12亿元,农村公路建设完成O.7亿元,场站建设完成O.5亿元。同时,力争在一年中,全系统不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不发生影响稳定的事件,不发生违法违纪问题。  完成京台高速主体工程,实施8项干线公路大中修,农村公路新改建100公里。据悉,在工程建设方面,我市交通各有关部门将加大投入,在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确保今年8月底前,京台高速完成路基工程,年底前完成主体和房建工程。同时,实施廊泊线、廊涿线、廊霸线等8项大中修工程及唐通线养护改造、廊沧高速后奕连接线工程。农村公路则以连村道路建设为重点,将新改建100公里。  开展“平安交通”创建,推广北斗车载终端,超限超载率控制在2%以下。在安全方面,全面开展“平安交通”创建活动,继续抓牢运输、桥梁、施工、机关四个重点领域。同时,深化道路运输安全标准化管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推广北斗车载终端,加强对旅游包车、长途客车、卧铺客车和危险品运输车辆的实时监控,并深入开展“打非治违”等专项活动,严厉打击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在继续保持源头监管和路面治理高压态势的同时,加快市级治超网络信息中心建设,实现市县联网,积极参与京津冀联合治超专项行动,加强治超检测站建设管理,对重要节点、重点线路进行集中治理,将全市超限超载率控制在2%以下。  提高公路养护水平,提档升级道路绿化,优化道路通行环境。抓好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运营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全面实施预防性养护,着力创建以大香线、102线为示范路段的养护示范工程。同时,围绕改善“两个环境”,实施“绿色廊道”工程,提档升级廊沧高速绿化,并完成104线、106线、廊涿高速九州连接线等重点线路、重要节点的绿化提升工程。此外,实施安保工程,加快危桥改造,加强路域环境和标识标线整治,优化干线通行环境。在落实《廊坊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的同时,开展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幸福乡村·美丽农路”活动,使农村公路精品路段达到1500公里以上。  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加快公交智能化,解决市区“打车难”问题。据了解,今年,我市将积极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启动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试点工作,并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完成公交电子站牌和手机刷卡系统建设,谋划开通2—3条线路,实现城市公交“无盲区”覆盖。为解决市区“打车难”问题,我市将加强出租车管理,建设出租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指挥调度效率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