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rweiss Herrweiss
不跟狗聊天
关注数: 13 粉丝数: 24 发帖数: 7,567 关注贴吧数: 65
从物权客体到亚马逊退出中国 物权客体原则上仅限于有体物,包括动产和不动产,以物以外的权利为客体需有法律的明文规定。 这条规则可以追溯到罗马法时期,当时的规则也许没有考虑过这么多,但现代立法延续该规则实在是有现实合理性,有体物所有人可以现实的支配该物而对抗他人的侵夺占有,对物权的享有是一种不言自明的规则。 与之相比,虚拟财产简直虚无缥缈,无论是权利行使的便利性还是实在的支配来说都无法和有体物相提并论。这一点,人们口口相传的“你所拥有的仅仅是使用权而非拥有该财产权利”确实是客观现实,大公司网络协议如此写就,现实也如此运行,网络买的虚拟电子书,影片,一旦平台不再运行,真金白银买过的产品就不复存在,平台借大量用户数据享有的电子资源和获得的盈利自然归他们所有,用户的“损失”确不会获得任何补偿。 这句话听了许久,但在实际经历之前绝谈不上对此有什么感悟-哪怕人人都在谈论烂尾楼,只要自己买到的筒子楼没有什么问题,那也是悲欢各不相通。 而我因为重度使用互联网,已经遇到了若干次此类事件。 steam在几年的时间开始登陆浏览难度越来越大,不可抗力下架的游戏痕迹抹除如同不曾存在,只有在论坛的只言片语中能感受到曾经享有。而后,暴雪退出中国,某网站悄默声关闭海外站上千块的投入一纸通告即可清空你的虚拟“库存”。 kindle亚马逊退出对我的震撼最大,因为我是kindle忠实用户,曾经对亚马逊客服的周到服务津津乐道,受宠若惊,也对kindle app的软件布局,使用体验感到得心应手,从购买之初,就在kindle商店下单选购图书,虽然存书量未必一应仅有,但好在方便,我并不想为了找书而连接电脑在论坛下载资源再反复传书,互联网时代的云存储和自动同步实在是太过便利,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更是使得个人电脑的娱乐功能可以被平板电脑取代而专用于办公。 于是,当理所当然的便利似乎融入生活时,某个短暂的新闻背后就是你的财产转瞬即无,虽然你为此付出的金钱是真实的。 我也许还会继续使用电子产品阅读图书,但我的心里不得不对“购买”这件事持有高度警戒,在互联网世界,无所谓“所有”,所见即所得,看一本书,比买到手更重要,依大部分人的使用习惯,租其实比买更划算,因为想读的书读完,很可能有相当久的空窗期不会读书,所谓的“所有”,只能是丢在图书库里的自我安慰,等待有一天被运营平台清零,那一天也许是十年后,也许是明天。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