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dy_feng
greedy_feng
关注数: 0
粉丝数: 197
发帖数: 4,066
关注贴吧数: 1
初级教练员证好考吗,拿到证可以去球馆教学吗? 突发奇想,寻思考个国家体育总局的初级乒乓球教练员证,文化课要考3科,不知道好不好考,还有就是考下来之后这个证含金量怎么样?是否稀缺,能不能直接去球馆教学,希望有经验的大佬介绍一下,感谢🙏🏻
张继科的发力方式值得大家学习
乒乓球接发球技巧及通用规律 发球与接发球是个很复杂的技术,尤其是接发球,很多业余的球迷说,我接不好,就算接过去没有质量;长短不知道,旋转不知道,转不转也傻傻分不清楚;其实接发球是可以提前预判的,今天跟大家叨叨两句接发球的成人技术提高篇! 一、对方发球,“奔球”和“短球”傻傻分不清楚!首先奔球和短球其实特别好区分,首先就是要盯死发球者,一定要看对手发球后,乒乓球接触球台的第一落点在哪里! 1,如果对手发球后,第一落点砸在了靠近他身体的附近,那么一定是长球!(因为案子的边缘离网袋很远,不发力球根本过不去网袋,所以一定是长球!)2,如果对手发球后,第一落点砸在了离网袋很近的位置,那么一定是短球!(大家不妨回去试试,如果你用力地发奔球,发球的落点又离网袋那么近,发球不下网才怪呢!) 所以通过对手的发球第一落点的判断,可以完美地提高你对发球提前的判断! 二、对方发球旋转,“转”还是“不转”?我们遇到过搓球冒高的情况吗?对,这就有可能是对手给你下的圈套;(发不转球)教你三点提高快速提高实战水平: 1,听,我发球的时候都是要跺脚的,大家知道原因吗?他是在掩盖一种声音,发球的声音;如果摩擦就不会有太多的击球声音的,而打击会声音却震耳欲聋!(大家脑补一下对手拉高调弧圈球的时候,声音都不大吧)所以对方发球是“磕”出来的,还是“擦”出来的,一听便知! 2,看,看什么呢?看球标志,你多数的时候是看不见,因为球在飞速的旋转;尤其在摆短的时候,看球标就极其有用,摆到什么时候我应该进攻?好多留意一下球标,当你能看得见的时候,对,你可以上手进攻了!3,感觉,感觉什么呢?如果球不转的情况下,他的运动轨迹特别丝滑,很规则不会加速,不会减速;缓缓地奔你而来;这是侧上旋和侧下旋都没有的特征! 这些微弱的变化需要大家多留意,只有多留意,多练习才能找到接球的经验,提前预判!(没有捷径,都是自己的感觉) 三、“侧上旋”和“侧下旋”,只靠蒙? 如何判断上旋球或者是下旋球呢?目前国乒也只有这一种解决办法! 之前遮挡发球的时代,侧上和侧下旋很难判断,如今不是难事;办法只有一个就是盯着对手的球拍,盯什么?怎么判断,一共两点:1,要盯住他的拍面,到底是用拍面哪个“位置”发的球,是球拍的上沿,还是球拍下沿;球拍的上沿是没有摩擦距离了,你在使劲,你在做假动作,依然没有足够的摩擦距离,怎么发都不会转!(回去自己试试,好不好用?假的来找我) 2,如果都在拍面下沿摩擦乒乓球,那么只看他抖动的一瞬间是向下还是向上的,其余的动作都是假的!这也适用于所有种类的发球,无一例外,就看他摩擦是向下还是向上!伊藤美诚的发球和国乒选手的发球就有着很大的差别,国乒选手的发球动作小,隐蔽,突然,嗖一下,抖动得特别快球出去了! 而伊藤美诚的发球,前面动作跟作秀一样,根本没有用,所以才引来大满贯邓亚萍频繁吐槽! 3,侧下旋来球是减速的,第二跳的弧线明显力量缓慢了很多,而侧上旋大家让对手发一个你们可以体会一下,是有节奏地往前拱,有明显的二跳加速!(好的下旋球5跳能出台,好的侧上旋,一跳就出台,大家应该能辨认得出来) 四、小编我侧旋不会接,有没有什么规律?——有!如今的发球,多多少少都带有侧旋,什么侧下旋,侧上旋;那么侧旋怎么抵消,对手换了个姿势给我弄不会了,一张图纸就搞定你们! 不论是任何一种发球,都可以提前做好预判,只需要判断出对方的球拍摩擦的方向,你机械地将版型如上图放置,即可抵消其侧旋,一句话他往哪一侧摩擦,你就要用球板“盖住”其摩擦方向(因为球会往他摩擦的方向弹出,我们自然就要盖住旋转和抵消其力量) 以上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史上最全乒乓球24大技巧秘籍 1、用重心控制球 即打球主要是全身发力,不是单纯靠手臂,利用腿,腰等身体部位的动作集中发力击球,表现出来就是身体的重心控制有用身体重心拉球、打球并送出的感觉,有用自己身体重心压住来球并送出的感觉。反冲时,也要用重心来控制球只有前臂和手腕动作,没有用重心来调节弧线,经常压不住球或回球质量不高。提前判断来球的落点及旋转,晚了就来不及做动作,被迫只用前臂和手腕击球,另外动作不要大,因为如果来球旋转稍强的话,落台后弹起来很快,不好找点。 2、用“迎”的手法把球拉得更爆 要让弧圈球暴力,应尽量采用主动迎球的手法。要有这个“迎”的意识,即一身体要迎前,二步法要迎前,三手法也要迎前。向前的基础力量的产生的问题,就是要向前拉住球。这个力要靠向前的重心交换来完成。(右手为例)右实左虚的弓箭步一定要做得完全,即右脚踩实,右脚尖和球台底线平行,指向东。左脚稍前,脚尖着地,脚跟一定要提起来。上身要含胸收腹。以王励勤、马林榜样,他们含胸收腹作得很充分,二人含胸含到上身基本都和台面近乎平行。这样的作得好处一是重心会自然地落到两腿的前脚掌;二是这种机制使发力时必须向前,含着胸自然人就向前哈。像马林、刘国政抢冲凶的时候差不多要趴在案子上就是突出的例子。向上不向前的情况也会自然地被避免。 3、“照着来球收小臂” 手臂不往回拿,而是尽量迎前往前扫,它自己不能往前了会自己回来,你不用操心,往回拿就没劲了。 4、业余横板横板的反手没有想象的那样好 业余横板的问题确实是集中在反手和中路。反手是横板的特长,但很多业余的没有开发好,结果成了弱点,以至于敌不过直板的推挡。还有,我觉得很多横板战位离台过近,影响了正、反手的转换。其实也是由于站位远了反手的问题。所以练好反手是打好横板的关键,而肘的控制相当重要。得反手者得天下。横板反手一定要敢于主动加力抢先加力。 5、为"身前击球"而做引拍 身前击球是指在身体的重心--肚脐前方击球后。 6、练习基本功球时,一定要有节奏 对方过来的球,回击时要以基本相同的速度回击,双方才能有节奏的练下去,而且不累,这样才能提高手感。 7、身体重心一定要低 身体重心一定要低,这样打球才稳。反手位厕身时,身体更要低,才能打的准。但注意要活用,当中近台拉前冲时重心不要压得太低,否则导致引拍太低,拉球压不住弧线,易出界。 8、击球时必须放松 击球时,手臂必须放松,有用腰转动打球的感觉。打球要有击打(快攻)的感觉,不是摩擦。要主动去击打球,不要被动的让球来顶你的球板。 腰部要放松,不要紧张,否则看起来是直着腰板打球。其实,整个打球过程中,只有击球的瞬间是紧张的。 9、协调用力是基础 腿、跨、手必须同时同方向动作。 10、向前用力是指导 腿、腰、手都必须首先向前用力作用于球,在此前提下向其他方向调节。 11、用力支点是关键 近网球瞬间支点在腕关节,近台球瞬间支点在肘关节,离台球瞬间支点在持拍手一侧的髋关节。 12、用力方法是技巧 根据来球和自己的战术目的,可以采取加力,借力、合力、摩擦、弹击等不同方法。 13、鞭打式发力 无论是王励勤还是孔令辉他们都在追求一种鞭打式发力的方法拉弧圈,只不过王励勤的爆发力(击球力量,更优于其他选手)所谓鞭打式发力是以腰跨作为向前发力的一个支撑点,在击球一瞬间,腿部撑住腰跨,有肉眼看不见的一个暂停,形成一个稳固的支撑点,使手臂得以发力更优化。拉弧圈必须用手腕,现在的弧圈是撞击和摩擦的组合,手腕触球的弹击成分多,摩擦成分少,这个球就比较爆。反之球就比较转!手腕动作要强调力量从食指中指传递到拍子的击球部位,而不是从手掌心传递,食指和中指兼有控制方向的功能,为了控制低弧线因此也就出现手腕向里钩的现象。你们可以仔细观察著名乒乓运动员的弧圈分解图,注意他们的腰跨动作和手腕动作。老瓦就是先从侧面像要搂人一个大嘴巴子那样,把球搂住,然后向前SNAP,即在接触球的那瞬间用爆发力在包住球的基础上收甩。球不是被擦走的,而是边搂边摩兜走的(打磨)。快触球的时候大臂好像被锁住了,前臂刷的一下像鞭子一样向前抽甩。外观上是向前敬礼到额前,敬到不能再向前敬为止,然后手臂自然地也就必须收回还原。拉前冲,肩要放松、要有等球的一瞬间。 14、多体会“打”和“磨”的比例 撞击球过多。可能当你前冲不冲时你会以为多向前撞击球即可弥补速度,这有点饮鸩止渴,其实撞击球过多易造成弧线不好,失误多;且因旋转不强,也使拉出的球前冲不强,特别是在近台以外。摩擦过多会导致球速满,力量小。 15、拉球时要先预判根据旋转拉球 拉球时不视来球旋转,就一种动作。有很多老球痞认为只要手感好啥球都可一样拉------当然不是说上下旋的区别,而是同种性质的旋转可不大考虑强弱。诚然,如果手感好时很多上诉情况都能上台,但这样拉过去的球质量显然要打折,并且大多数业余球手不可能象那帮老球痞那样一天到晚的泡在球馆里,要养成“盯球”意识,平常多留心来球旋转,比赛时就成习惯了。 16、反手拨是横牌反手技术的基础 基础打扎实了,攻、拉、弹、挑等就容易了,横拍要练好反手必须先练好拨。 17、把拍子想象成你的手,吃住球扔出去的感觉和很薄的撞 秘籍一:‘球感“(吃球瞬间的手感)来自是YE(软球板好吃球),这是发挥最佳手感靠自身发力的器材秘籍,你可以感觉到马琳是用全身的力量把球吃进球拍然后甩出去!(当然这个过程太快了)狠不得一板把球打破的架势。 秘籍二:来自炉火纯青的动力定型-“蹬腿转腰”。 秘籍三:拍面触球是内弧线轨迹,保证球拍与球的入射角很小,几乎只有5--10度!!这也是胶皮海面能吃住球的重要原因,很薄的磨擦,我教队员的时候形容为:很薄的撞。而不是很厚的撞,我们都知道:很薄的撞是摩擦、是弧圈球,很厚的撞是击打是攻球。当然,这个很薄的撞是靠”蹬腿转腰“来完成的,此时的手臂并没有收,而是自然伸直和身体的运动轨迹是一体的。但也就是在’很薄的撞”的同时大幅度往前转腰,身体重心移到左前,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马琳的身体前倾的很厉害,这样是为了发挥肩引带大臂的作用,也就是用身体的力量把手臂抡出去,这样就有了:“把拍子想象成你的手,吃住球扔出去的感觉”,最后由前臂手腕作微调。这个过程当然是瞬间的。 此秘籍的分量为35%,但这个秘籍的感觉不太容易获得,因为要非常快才能产生,我给学生讲的是时候用“0。01秒”来形容。不知你能否理解,射入角很小,很薄的撞,球拍像和案子平行。好处是球很爆,不惧下旋。但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要根据球的旋转高度落点位置以及你的战术意图来确定你的击球拍形和角度。秘籍四:立腰或收紧腰,右脚尖朝右,而不是右后方,膝盖稍内扣(这样可以蹦住转腰的力量)手臂固定拍型,在膝盖的上方吃住球,我给学生讲解的时候形象的理解为:“包膝盖”摩擦,这就形成了一个自然的弧型轨迹,你不妨试试!!如果要发大力,或冲中台,就要再加上肩的动作。关节就要适当打开,这样肩也是一个旋转的支点。再说就又会让人觉得复杂,不过我的感觉就是加大动作只是让开一些,不要想太多。还是要以肘为轴,要不然就没有鞭打了。没有鞭打的弧圈球,就是费力、大动作、没有效率而且又不转的弧圈球。如果能做到肩、肘、手腕三个关节陆续一气呵成的收甩,那你的正手就自然很暴了。 18、球拍在发球时松些好 球拍在发球时松些好,灵活!而且有转动,手腕转动方向的平面与胳膊的直线垂直,击球后,要稍微"颠一下"身体,可以很好的放松同时回到标准准备动作。为了“颠一下”身体,击球瞬间脚后跟要抬起来。打球要有4个意识:盯球判断来球,移动脚步,击球,还原。 19、越用力时,挥拍越要下压 越用力时,挥拍越要下压,而不能上托,越要压住球,前倾的要比发力小时多点。攻球时手腕要有点弧线,这样球速要快一些。 20、四分之一定律 开始练习正手攻球,要牢记个1/4,一是,手臂挥拍的轨迹是1/4圆,球拍摩擦球也是球的1/4,手臂挥拍放松至起始位置也是按原先的1/4圆弧,在球案上以端线为直径,中线与端线的交点为圆心,划一圆弧,右半边的弧线就是手臂挥拍的下投影;然后面对墙,以自己的身高,作攻球的准备动作,以腰部高度划1横线,眉毛高度为最高点,划一圆弧,这是前面的投影。正手攻球,执拍右手拇指压拍,食指放松,中指顶拍,在划1/4圆弧过程中,拇指和中指有1/4圆弧的微调动作,击球上部1/4圆弧;同时前臂也要有1/4圆弧的旋转。 21、拉加转球时要“双腿”下蹲 下蹲时,先碎步侧身让开球的路子,然后“双腿”下蹲,而不是“1腿弓,1腿蹬”,是身体稍微一侧,右肩放松下沉,快速蹬右腿!重心由右脚移到左脚时,右脚蹬地不要使身体有窜高的动作,应该感觉重心是平行移动。球拍要沿着球的下降轨迹引拍,当球下降到合适位置,再向上拉,这样不容易拉漏了!下旋的加转弧圈动作要领:调整位置侧身;双腿下蹲;胳膊放松;向上发力;收拍到耳朵。球要拉下降前期,先要调整步法和击球位置,引拍胳膊要伸直。 22、马林讲解摆短:“要把腰下去,借力……” 对于摆短的感觉是一定要上步,身体要探入球台,把腰下去使重心尽量靠近球,用重心控球才最稳最有把握,这样就有了一种把身体爬在球台上的感觉,要借力但在借力的同时还要根据球的旋转和旋转的强弱控制拍形,控制球的方向尽量让球不出台,不论是在球台的端线还是球台的侧面(当然看准了对方要侧身时可以控制球在对方空档的一边出台),在最后还要下切一下或向下一戳,使球具有一定的下旋,同时千万不要摆高了否则再短也没用。 23、北肩北肘(虎爪) 北肩北肘法就是正手击球时要尽量侧身转体,使击球前准备姿势为左肩向前,右肩向后并下垂,完成右脚实、左脚虚的重心交换;击球时,蹬腿、提臀转髋,重心从右实左虚变为左实右虚,击球完毕,球拍挥至头前,肘尖指前。对方球台仿佛地图方向的北,整个击球过程故为北肩北肘法。 北肩北肘有大拉和小拉的北肩北肘。 24、晃动(假动作) 接发球时要用眼神、余光、隐蔽的出手拍形来牵制对方的注意力。接发球时用突然的变化形成晃动的接发球。目前男子台内球的处理上,单纯、单一的动作已经不多了,大多加上了晃动,以蒙蔽对方。虽然这是专业选手的先进技术,但业余的也有必要借鉴一下,研究一下。
乒乓球反手打法及技巧深剖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些干货知识!国乒选手反手较好的代表有樊振东、张继科等,随着乒乓球技术整体水平的逐渐提高,反手打法成了很重要的进攻手段,乒乓球反手打法的核心思想是为了争取有“正手杀板”的机会,最终能得分而做准备! 横板反手打法以及技巧深度解析:1,反手“拨”球,这是反手打法最基本的一种,也俗称基本功,他是所有反手技术的基础;如果球迷们想系统练习的情况下,需要注意对方回球的两个点,起点“拨”球,和高点“拨”球! 其一,起点“拨”球练习的是球感、击打与摩擦的结合、和娴熟挥动小臂的速度! 其二,而高点“拨”球练习的是反手的发力,为下一步反手爆冲打好基础!有些球迷称:我反手拨球容易下网,原因就是在小臂顶住球的一瞬间,没有及时地展开手腕,导致球没有弧线! 2,反手“快撕”,这是在“拨球”的基础上的进阶技术,也是如今国乒选手必须拿手的技术之一,动作要领与“拨球”不同,“拨球”球拍角度可以为45°,但是“快撕”的球拍角度需要与球台平行(就是180°),如果球迷们想系统练习“快撕”技术,需要注意两点!其一,你的陪练需要用加转弧圈球喂球,因为加转弧圈球弹起的速度非常快,练习者千万不能退台,板型要压死180°向前摩擦! 其二,需要有扎实的拨球基础,学会放松,接触球的一瞬间手腕要瞬间展开,加速摩擦,如果摩擦慢的情况下,会导致自己的失误或者下网!3,反手“挑打”,反手挑打是之前的老技术,王励勤时代用得相对较多,配合摆短使用,可以把对手吸引到近台,为自己突击制造机会,运用得当突然性将会很强;反手“挑打”一定要会判断球的旋转,“挑打”只适合相对不太转的下旋球才可以采用,那么球迷们练习“挑打”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 其一,练习“挑打”时引拍姿势很重要,拍头儿要略微朝下,因为“挑打”只能用手腕摩擦来球,所以拍头向下能留下更好的伸展空间! 其二,“挑打”技术要注意挑与打的使用比例,如果来球较高,不转球,那么打就要多于挑;如果来球较低,相对下旋,挑的比例要多于打,挑斜线时打要偏多,如果挑直线(因为路径较短)挑要占比更多,多加摩擦和弧线,会有很好的上台率!4,反手“摆短”,反手“摆短”技术顾名思义回球要短,尽量不要给对手发力进攻的机会,也是配合“挑打”和“拧拉”一起使用的技术,本身技术不厉害,但是组合起来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那么“摆短”技术有两种!其一,“托摆”,很简单拍面水平,把球借来球的力量托过网袋,适用于马琳的魔鬼发球,纯下旋,特别转地下旋!(摆短一定要在回球刚刚弹起时接球,学会借力)其二,“快摆”,根据球的旋转调整拍面,用手腕向下剁,如果比喻来说就像小鸡吃米一样,手腕的感觉就像在抖动一般!(摆短一定要在回球刚刚弹起时接球,学会借对方的力回球,球才能短)5,反手“拉冲”,反手拉冲技术需要整个身体的配合,也是乒乓球反手主要的进攻手段,动作要领分为四步:引——转——顶——展! 引拍,位置在反手位胯骨处,咱们中国的技术优势是快,而欧洲选手反手引拍比胯骨处还要靠后,便于爆冲;并且重心要踩在反手持拍位的脚下! 蹬转,要先蹬地脚发力,力量向上传递,转腰——顶胯,这一步的好坏,决定着反手拉冲的质量与否顶臂,力量从脚——腰后,逐步传递到小臂时,小臂一定要展开,伸直顶出去,很多业余球迷们反手拉冲的时候,小臂根本伸展得不完整,就是顶不出去,吃不住球,球怎么会有力量呢,甚至球迷们可以理解成把小臂伸直! 展腕,展腕是最后一步,从接触球的一瞬间开始利用手腕加摩擦,制造更好的旋转和弧线,手腕展开得越迅速,球的旋转越强,弧线越好,稳定性就越高!6,反手“拧拉”,是不是一提到这个技术,大家都想起了张继科的“霸王拧”呢,对这个技术基本上宣告了直板小球的结束,如果反手优势的球迷一定要学好这个技术,也是所有技术里反手技术最难的一个,如果形容的话,反手“拧拉”就是台内反手的爆冲缩小版!那么“拧拉”注意事项有这么几点 其一,反手位“拧拉”技术是手腕先动,先要摩擦住球,带动小臂拧拉;有些球友该问了,为什么发力结构是反的呢,因为球很短,在台内,莽撞的先发力球就会脱拍而出,没等有摩擦和弧线,球就弹走了,所以要手腕带动小臂拧拉!其二,是拧拉的击球点,如果球转一下就要等到高点后的下降期去拧拉,如果球不转偏高可以在高点期拧拉,切记不可以在初期拧拉,失误率会大大增加,就好像要在回球球最薄弱的环节先抓住球,之后扔出去一样! 如果以上的6个技术球迷们可以学会,那么你们也会成为下一个马龙! 注:所有反手技术都要遵循最核心的要领:一松、一紧,什么意思呢;引拍的时候要放松,如果按数字来形容就是:完成一个击球动作开始的力量要从0开始,一直到力量100之后有一个动作停顿!业余的乒乓球爱好者都是早早的就发力,触球时力量已经浪费了30,在到100,实际作用在球上的力量只剩下70了,最后大家切记松后要学会紧,最后做完动作一定要有一个结束动作的停顿,你的摩擦将会非常出色!
反手拧拉技术分析与练习方法 反手台内拧拉技术动作分析 反手拧拉的握拍及动作正确性至关重要,往往一个错误动作的出现,会导致回球出界、下网或者是影响命中率及回球质量,这都与错误的握拍方法及动作有直接关系。此项技术的动作重点是依靠手腕发力,引拍时球拍不要过度下压,拍头自然向下垂直,手腕向后回收,挥拍击球时小臂以肘关节为轴心向右前方(右手握拍)展开,拍面触球时手腕向前转动摩擦球的左侧面。需要注意的是整个拧拉过程中,手腕不能向上转动挥拍,要向前转动,才能制造出强力的侧旋球给对手造成威胁。其次是脚下站位,双脚张开的距离与肩同宽即可,双腿弯曲,重心放低,出手拧拉时右脚上前跨出,人的身体重心随着脚步移动,迎前拧拉。如果来球落在球台左半台边线(小三角)的位置,可以跨左脚上前进行拧拉。强调大部分情况使用右脚上步是因为在引拍时手腕可以随着腰部的转动,自然向后引拍,借助腰部转动的力量使反手拧拉更具杀伤力。反手台内拧拉技术训练 多球训练 反手位拧拉多球训练先以反手位定点短球开始练习,供球者在球台的另一端喂发反手位下旋短球,练习者通过定点的线路进行反手拧拉练习。这项技术多数情况在台内使用,所以练习时身体不要离球台过远,保持与球台约40cm的距离即可,站的太远不好掌握准确的击球时机。多球训练是以动作的协调性和正确性为主,准确判断击球的时机,通过步法移动找到合适的击球位置,等球落台之后,在上升期时手脚配合上步做动作,当球到达最高点时出手拧拉。正手位拧拉待反手位拧拉练习动作固定后,供球者再次对练习者的正手位近台定点短球喂发,练习正手位半台的反手拧拉。不同的是,正手位短球距离准备位置较远,脚下移动很难一步到位,练习者需要通过对球的落点进行预判,再靠步法连续移动至合适的位置进行拧拉。每次拧拉完后要注意回到准备的位置,等待练习者还原后,供球者再次进行下一球的喂发。定点练习掌握后,供球方可以对练习者正反手近台两点短球进行不定点的方式喂发,通过全台不定点的练习,提高运动员的反应能力以及移动中拧拉动作的稳定性和击球感觉,进一步加强练习者对反手拧拉技术的掌握。 单球练习 进行一对一单球训练是在熟练掌握反手拧拉技术且能有较高命中率的基础上,以一个球对练的方式进行练习。接发球拧拉接发球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处于一个较为被动的环节,相反发球方则从第一板球起就占据了进攻的主动权,所以如何处理好接发球对任何一名乒乓球运动员来说都至关重要。陪练方站在球台的另一边,根据练习者的站位发出全台不定点的下旋、上旋、左侧旋和右侧旋球,通过不同的发球旋转和落点增加训练难度,练习者思想需要高度集中,对发球的旋转和落点预判后步法移动到位,再把球拧拉起来形成上旋球的相持对抗,从而逐步接近实战的效果。 摆短球拧拉反手拧拉技术同样可以用于前三板的摆短控制中,双方在互相摆短控制的过程中寻找机会上手拧拉。练习方在接发球时先回摆短球,陪练方以回摆短球的方式接球,双方在互相控制短球过程中,寻找时机待出现弧线较高或旋转不强的机会出现,使用反手拧拉形成上旋球强强对抗。短球控制中进行拧拉比接发球直接上手拧拉难度要高,在摆短过程中球的旋转强弧线低,不容易找出机会上手拧拉,所以要始终把重心压低,注意力高度集中,步法移动要更快。刚开始训练时的回球质量不用太高,练习难度适当降低,待命中率提高慢慢适应后再逐渐增加难度直至正常质量。 实战演练 模拟实战模拟实战是为了加强练习者进一步对此项技术的掌握和运用,以接近比赛的练习方式进行。进行模拟实战的练习者对反手拧拉的技巧及动作要领已经有较为纯熟的运用,且训练时的命中率较为稳定。练习时从发球开始就完全以全台长短球不定点的方式展开,不设置落点和旋转的限制,进行全台的全面练习。练习者在接发球和摆短球的环节上积极主动的通过判断旋转,合理准确地使用反手拧拉去回击对手的来球,注意观察对手的站位对拧拉球的落点进行调整变化,考虑对手会如何进行回击,以便做好后续的还原和连续进攻。 练习比赛正规的记分式比赛的目的是给予练习者心理上更大的压力。训练中练习者的心理处于较为放松的状态,缺少压力,与比赛时紧张激烈的情况大不相同,要通过比赛的形式进一步锤炼技术的使用。良好的心态是保障运动员技战术发挥的重要前提。上手拧拉时动作注意放松,出手要果断,力量不要太大,以加强摩擦突出旋转为主。比赛时多数球员易出现紧张情绪,击球时肌肉会变得僵硬,技术的运用不如训练时随意放松,容易造成失误,这就需要球员对自我心理进行调节,在紧张状态下大胆合理使用技术。 切记比赛不能盲目地使用反手拧拉技术,要依据来球的质量和战术的需要合理使用。职业选手之所以能够以拧拉技术作为主要接发球手段,是因为他们的练习次数和比赛锻炼机会较多,通过比赛的锻炼足以完全掌握这项技术并且融入到自身的战术体系中。结论 (1)注意保持动作的规范性,熟练掌握技术的挥拍技巧后再上台进行有球练习,以此避免养成错误的习惯性动作。 (2)起始上台练习时不需要使用过多的力量,注意摩擦以及保证挥拍击球时的合理性,提高命中率是练习中的重点。 (3)全台不定点练习时注意脚下的步法移动,到位后再挥拍击球,强调脚要先到位置再做动作,防止破坏拧拉时的击球感觉,造成不必要的失误。 (4)实战练习时不要盲目地使用反手拧拉,需要结合练习时对手回击球的落点和质量,合理使用反手拧拉技术。
拉球十大基本技术分享 1.快收前臂 拉球必须收前臂的基本观念,无论是业余的弧圈高手,或者是专业队的学生,都强调拉球要在触球时"快收前臂",我想对于"拉球瞬间要快收臂"这回事还有疑虑的,我想可以提供给您一个参考。初练时,建议先把触球前的速度放慢,先把球挂起来,感觉球停在球拍上久一点,拍子跟球一起走一段距离的感觉,然后再慢慢的加上快收前臂的动作。要注意,收前臂的时机越晚越好,力量越能集中,有位弧圈高手告诉我:"球要转靠前臂,球要冲靠腰腿" ,如果小臂用的不好,怎么练拉球都不可能练的好的,小臂绝对是基础中的基础。 2.摩擦旋转的掌握 无论你要拉的多冲多爆,一定要保有强烈的上旋,从没有任何一个老师会跟我说,只要往前撞击就可以拉的更爆而不必顾及旋转,相反的,每次我撞击多了,总是会被要求要多摩擦,我曾经质疑过那专业队的学生为何拉球爆冲的时候撞击声那么大,那学生的回答是:那是我发力摩擦的结果,是力量集中与发力方向问题,不是减少摩擦增加撞击这么简单。3.发力方向的掌握 每次球拉的太软,老师们总是要我往前多些,但还是摩擦,每次球拉下网或者不够转,老师们就叫我往上摩擦多些。 4.上肢的放松 每个老师都强调要放松,但如何做到放松,真的是不容易,我长期的练下来,我的心得就是,蹬腿用腰与否的问题对于上肢的放松影响很大。腿腰发力没用上,你想怎么放松上肢都是空想,真的想练好弧圈球的朋友们不要再怀疑了,也不要再去研究"手上功夫"因为那真的是缘木求鱼的作法,我的教练就告诉我:"只要用腿腰,手都不动就要能打到到球,如果打不到,你的腿腰就是不及格 也代表上肢还不够放松"。 5.还原与引拍 我看很多朋友总是认为自己的拉球不够爆,老是在"触球那瞬间"的细节来找问题,努力研究如何摩擦,却忽略了还原与引拍的重要性。没有还原,就不可能做到引拍到位这回事,引拍没到位,身体力量用不上,上肢非僵起来不可,这样怎么可能练好弧圈呢? 所以挥拍击球结束,手不要停在空中做造型,重心也不要停在左脚不动,从挥拍击球,收拍还原要一气喝成,不只是手要还原,重心更要还原,把重心回到两腿之间 (可以在还原过程加个垫步,两脚稍为腾空再一起落下)。6.引拍高低 再者,很多人引拍都过低了,重心也下座,怎么拉都爆不起来,要想想,引拍过低,怎么拉都是往上摩擦的多,往上发力多,怕拉飞只好磨的更薄,不敢主动去迎球,重心下座,重心动不了,如何迎前发力? 反过来,很多人就是掌握不好起下旋,时常下网,越是用力下网的越厉害,自己都没发觉,引拍时拍子根本没有往下放,往前发力过多,越是用力越惨。 马琳拉完球后的快速还原动作,还有他引拍的位置,甚至我们经常看到马哥拉完球后会跳起。 7.用右脚找球 其实步伐的学问说来不大,主要还是个练字,但怎么练法? 我认为最基本的就是,不管是定点还是走动击球,都要习惯去用右脚去找球(也可以说是用身体找球)。有位老师就这么教我:每打一颗球,第一个念头就是右脚去踩那么一下,时常提醒自己养成习惯,即使是定点,也要在原地踩那么一下,这样只要来球位置一偏,自然就会移动右脚去找球了,各位可以一试,另外强调一点,右脚踩下去的时候全身要放松膝盖要弯要稍微沉那么一下,要有那种重量下沉到小腿与脚掌的感觉,脚掌要踩实,一位老师形容说就像是脚掌有爪一样扎实的抓住地面,不能踩的含糊。 8.用左脚打球用左脚还原 其实意思就是"用重心打球"还有"击球节奏的掌握",老师要我手要等左脚踩下去的同时才能有击球动作,要主动踩而不是球打出去了才被动的踩。主动去踩左脚就会逼迫自己去蹬右脚,就会主动去迎前,手要等脚就是节奏问题,用左脚控制右手,做到腿带腰腰带手。其实重心转移就这么简单,就跟走路一样,但可别误解成重心完全转移后才开始转腰击球,而是要在左脚踩下去的同时就完成击球动作,在重心转移的过程转腰击球,要注意拉球的站位是左脚在前 右脚在后,所以并非往人的正前方蹬而是侧蹬,侧蹬的力量主要是靠小腿与弹掌的力量,但也不需要把右脚整个伸直,小腿力量掌握不好的人可以多练习跳绳,至于用左脚还原这个大家应该都没什么疑问,力量出去之后也就是重心转移之后就要立刻用左脚把重心顶回来,正确的节奏是引拍慢还原快,也就是重心停在左脚的时间要比右脚短些。9.练习方法 引拍动作完成之后,手都不要有动作,脚往左前方跨一小步(不是正前方,基本站位:左脚在前右脚稍后),就跟走路一样,当脚往左前方踩人同时转向正前方,不就完成了蹬转了吗? 你手不需要动,拍子也已经跟着身体走了一段了,最后在脚就要落下的同时,收臂击球,球一出手左脚立刻把重心顶回手跟着放下还原到准备动作。 10.用腰引拍,身前击球 如果"用右脚找球用左脚打球"的节奏都做到了,步伐也到位了,还原也有了,接下来就要注意,加上转腰动作,有非常多的业余朋友都犯了"用手引拍"的毛病,手直接往后拉,上半身还却忘了向右转腰。 很多人都知道打球要用腰,结果引拍时都忘了用腰去引拍,击球时怎么能用好腰呢? 其实引拍动作很简单的,就是从准备动作为基础,重心右移的同时把你的脸向右转(不是转脖子),小臂稍微打开(肘保持在腰侧别动但也别夹紧) ,这样就是标准的引拍动作了。 只有用腰引拍,避免手肘后拉,才能做到所谓的身前击球,而不是身侧击球,击球点往前,才有足够的发力空间,这样球质才会高,也不会被球顶住发不了力。 许多人只能打下降期半出台的短球老是拉不好,这跟"手后拉不会身前击球"是有很大的关系的,要注意,是转腰引拍,只是弯腰是不对的,只要做好用腰。
一个动作发出“转”与“不转”球的技巧分享 跟大家分享乒乓球发球技巧——一个动作发出“转”与“不转”球的技巧! “转”与“不转”发球,练习的必要性! 首先,这种发球隐蔽性强,突然性强,迷惑性也十分强! 其次,这种发球十分的练习大家对发球的摩擦! 最后,对手面对自己的发球,回击的方式大家可以很好地控制,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一种发球练到“精”,是绝对得分的手段,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接下来说一下具体练习方法和注意事项! 发“转”下旋球的动作要领!1,重心一定要降下去,很多球友们发球站位都直挺挺的,重心降下去大家放心,你发球之后的还原肯定是最快的,其次就是你重心降下去能保证你的球弧线是最地平的!(大家找一下,身边一定有发球不降重心的) 2,一定要贴着岸边站位,离台子要近,大腿要贴在乒乓球台边角处,一脚前,一脚后!(进可攻,退可守) 3,在发球挥动的时候,手要松,握拍三指要紧,而挥动大臂要夹紧身体,挥动半径只有90°就足够了,球拍后仰,摩擦要薄!(下面是逐个点的分析)3(1),手要松,三指要紧,其目的就是为了手腕可以做到充分的伸展,手指发力是为了突然地加力摩擦,目前有不计其数的球迷发球都是全力靠手腕摩擦,放心你肯定发不转下旋! 3(2),发球时的动作一定要做到大臂夹紧身体,千万不能整个胳膊抡开了发球,动作大不说,容易导致发力不集中,大动作反而很难做到“顿”那一下! 3(3),抛球的瞬间,同时身体后转90°,手腕后展,板型后仰,小臂打开至90°,不要过多也不要过少,(其中的感觉有点像扩胸运动,展开之后再收紧)之后从下脚的交换重心为第一步,转腰,小臂回收90°,之后是手腕,手指,最后停顿!(一定要停顿,大家徒手试试,砍出去,突然停下来,你会感觉挥动的过程中有明显的加速度) 3(4),球拍后仰,摩擦要薄,因为要发下旋球,球拍一定要跟乒乓球台面水平,摩擦球的下部,从后仰到瞬间抖动摩擦,对手能看得见你的球拍边缘,他看不见你的拍面,所以,对手很难发现你到底用球拍哪个部位接触的乒乓球,这也是制造“转”与“不转”最关键的点!(迷惑性很强,大家可以试试将球拍放置水平时发球,对手看见的就是一条球拍的边缘而已,看不见拍面)发“不转”球其实很简单! 因为拍面相对水平(也可以稍稍带一些角度),一模一样的动作吗,兄弟们,你们放心地摩擦吧,只要你利用球拍得上沿去碰球,你把手腕甩掉了,球他都不转,动作越真,对手越上当,除非他经验极其的丰富,通过出球后的轨迹判断! 乒乓球发“转”与发“不转球”的注意事项,以及核心干货!1,切记外展小臂的时候,要放松,从头到尾都发力,就不会有任何的加速度,怎么发都不转!先放松,最后砍球的一瞬间要绷紧,最后停顿,停在自己的胯骨处,砍疼了就对了! 2,其实发球是一股巧劲,是摩擦的位置对,击球的位置也对,配合瞬间的摩擦,绝对不是蛮力;乒乓球多数不需要绝对力量,只需要相对力量,仅仅是一瞬间而已,不能把它理解成举重运动! 3,有条件的情况下,需要找一个好朋友给你录像,如果两个动作都做得很逼真了,那么开始为自己添加假动作! 4,前期练习的时候可以慢慢地发,体会摩擦,体会如何摩擦球的中下部,发出极其转的下旋球,当然这也是为自己未来发球做摩擦的基础,但是突然性在未来不可缺少,抖动得越快,对方越看不清楚你发球的旋转,假设,你抖动频率高达1秒钟60次,报告粉丝们,除非鹰眼,否则谁都看不清你发的是什么球! 5,在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球,出手后球的速度,和弹起后的速度和轨迹,尽量让两种发球极其相似! 总之,发球是一通百通的东西,会一种,就自然会多种,换汤不换药,万变不离其宗;那么为什么要先从“转”与“不转”开始练起呢? 发“转”与“不转球”,我们自己有可控性优势!1,你发“转”与“不转”长球,对手回球要么就是拉球成功,要么就是搓球成功,要么就冒高失误和拉冲失误,我觉得失误都可以忽略不计,基本就是搓回来,要么就是拉冲咱们自己;一共就这两种回球,我还怕你干什么呢? 2,你发“转”与“不转”短球,在发不转的时候,基本对手在判断对的情况下就是挑打或者拧,因为摆短摆不住,批长还批不转,所以防着你点进攻就完了呗! 3,发转的短球,对手回球基本就是摆短或者批长;业余选手很少有台内拧拉的高手,你真发转了,国家队也很少接了发球就开始拧的,因为太转失误率极高(张继科咱不能比)!每一个发球,对手回球方式就这几种,不信你你就试试!你发一个特别转的短下旋,你试试你的对手能怎么回球,次次都能拧拉上台我算他厉害! 或者你发一个不转的短球,你看看他怎么回你,摆短肯定高,批长肯定不转,你就弄他就完了!其实乒乓球的计算学问都这这里面,只不过国乒的计算要比这个要复杂10倍还带个来回!
马龙正手NO.1 高手林立的世界乒坛,为什么马龙的正手是公认的NO.1? 马龙作为国乒杠把子,向来以正手拉冲闻名,论正手单板质量、连续程度都是顶尖的存在,世界乒坛高手众多,为什么其他人的正手就不如马龙呢?简言之,就是动作的合理性,包括身体的每一个部位,每一处关节之间的运用配合,马龙的正手动作都是非常合理的,其中就包括今天谈的一点——肩膀。 网上找到了一发马龙正手暴冲的慢镜头,大家一起看一下:不难发现,马龙在正手暴冲的时候,左肘和左肩有明显往回拉的动作。这意味着,马龙的正手拉球,不光用上了下半身的力量,还充分用到上半身的肩、肘力量。 挥拍时,右肩往前顶,带动着手臂挥动,击球后,左肘带着左肩迅速往回收,一上一下,好比打通了任督二脉,可谓把全身的力量几乎全部作用在了球上,这样的正手质量,能不强吗?为了方便对比,我们请出“受害者”小胖,看一下小胖的正手拉球:小胖的正手拉下旋,左肩虽也有往回收的动作,但幅度和力度相比马龙,明显就小了一圈。所以小胖的正手特点就是动作紧凑、还原快一些,但质量稍逊。 这也就是为什么马龙正手“鞭打感”这么强的原因——以身体为轴,其他各个部位都在为击球服务,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国球汇君写这篇文章,不是要踩小胖、捧马龙,而是就正手拉球,尤其是冲下旋的绝对质量而言,小胖相比马龙,确实有些差距,当然,这也是二人技术风格不同造成的正常现象,小胖也有小胖擅长的地方,这里就不再细说了~ 总的来说,马龙的正手拉球,给我们业余球友提供了一个思路,那就是想要提高正手单板质量,需要多观察自己身体,发力时是不是有的部位没用上呢?
分享一下如何判断个人乒乓球水平--大概多少分的标准 1、刚开始打乒乓球. (400分) 2、很有限的打球经验,主要练习能够打到球.。 (600分) 3、需要打球经验,有明显的击球弱点,能打一些和平球,发一些和平球。 (800分) 4、开始学习判断球的旋转,对球的控制能力弱,能打一些速度、力量一般的球。 (1000分) 5、能协调地回击中速球,能简单的使用搓、推、挡、攻等各种击球方法, 但缺乏较好方向性、力度和旋转的控制,能发一些有力度和旋转球。 (1200分) 6、对来球的旋转性和方向性有一定的判断, 球的控制能力有提高, 能较熟练的使用搓、推、挡、攻等各种击球方法,发球有一些落点、旋转、速度的变化。 (1400分) 7、正反手击球较稳定,方向感较好.基本掌握前冲弧圈球、高吊弧圈球的区别,对不同打法有一定的了解,熟练掌握3套以上的发球方法,接发球判断较好。 (1600分) 8、熟练运用击球力量、速度、旋转的变化,并且开始注意步法, 了解反胶、长胶、生胶、正胶的不同特点。 针对不同的对手采用不同的战术打法,回球落点好.能连续进攻,已经形成自己的打法特点。利用发球为自己创造进攻机会或直接得分。(在对手不易判断、用近乎相同的发球动作发出上下旋变化的球) (1800分) 9、有很好的球感、手感和判断力,经常能在比赛中打出精彩的对攻回合球来.经常使用摆、晃、切、挑、挤、弹、抹、快带等技术,能迅速洞悉对手的弱点,及时调整战术,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2000分) 10、形成了以速度、技巧、力量和顽强作风作为取胜法宝的风格.在比赛中变化不同的战术,在有压力的情况下仍能稳定地发挥水平,曾接受过一定专业训练,并且参加过省级水平的比赛。 (2200分) 11、经过专业强化训练,参加国家级水平的比赛,并且有国家定义的运动员级别. (2400分) 12、参加规模较小的世界范围内的锦标赛,有合适的机会便会跃升到下一级. (2600分) 13、世界级选手,经常参加国际级的比赛,主要收入来自于比赛的奖金. (2800分) 14、奥运冠军、世乒赛单打冠军选手.(3000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