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心飞翔
无心飞翔
关注数: 1
粉丝数: 311
发帖数: 8,208
关注贴吧数: 25
星舰的发射潜力大约每天30发,每年1万发 目前美国的LNG液化天然气出口大约每天4万吨,而星舰每次发射需要920吨甲烷,加上提纯等各种损失,将LNG出口全部转星舰发射,就是每天30发。这个发射频率对美国人来说能源消费和生活没有任何影响。再多的话,就需要挪用管道天然气的出口,甚至进口天然气了。
星舰Artemis登月合同的分析
先降2万,Model Y上市再降2万,特斯拉的战略清晰了 之前大家太乐观,现在想想,毕竟其他车都小涨,最多也是自己贴补贴持平价格,特斯拉也不能突然死命的降。另外也得给监管层面子,毕竟政企关系在中国非常重要。AP看来是不拆了,不过AP是0边际成本,拆了再卖一方面吃相很难看得罪ZF,一方面消费者不买的话降低用车体验,对后续的FSD推广也不好,不如白送拉倒。 * 目前看就是5月1日各降2万,把标续降入30万补贴后27.8万,把长续航降到32万(可能会用免息来解决观感问题)。在7月22日之后,内部消化补贴,标续和长续航的到手价格保持不变(其实此时长续航变相的降了4万!) * Model Y上市的时候,再各降2万,长续航降到29.9万刚好拿补贴,标续说不定就取消了。Model Y长续航32万,补贴肯定就不拿了,不然吃相太难看。 * 这么做的话,利润上是有损失的,ZF这次调整补贴也客观的起到了割了特斯拉利润的韭菜的效果。宣传上大家也舒服,钱都补给国内车企了,老百姓也没意见了。然后大家该买特斯拉继续大量买,今年20万辆肯定销售一空。
M3和MY30万,MS60万,X会大改,预测下特斯拉的价格策略 先说结论 * 3和Y会锚定30万,形成心智上的潜意识,S国产后会锚定60万。3和Y价格下探,25万是红线,多半会卡死在26.8万的价格,最多再会采用3成首付3年免息这样的变通方法降价,顶配大约在40万上下。S下探58万是红线,上不封顶。 * 汽车的实用性很重要,脸面也很重要,推出太廉价的版本未必是个好事。加上目前的续航并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所以特斯拉一定会守着30万的口碑,通过加大续航,提高配置来变相的降价。标续再降3万就是底线,再次降价的时候会直接用长续航代替标续,推出nedc1000的超长续航代替现在的长续航。 * 预测国产Y开始预定时,标续3=26.9,长续3=30.9,长续Y=34.9,性能3=39.9 高密度新电池装车后发布nedc1000的超长续航代替长续航,长续航版顶替标续 * S的国产不会很久,特斯拉需要硬杠5系宝马和奔驰E,进口S的价格太高,58万就能吸引过来了。 * 至于X,我认为会大改,强化越野性能,去掉鸥翼门,EPA续航加大到1000KM。
讨论电动车续航和快充多少才算够,换电是歪门邪道 先说换电 * 换电在乘用车上压根就是不可行的,三大硬伤,效率低、人工贵和影响车辆设计。换电的效率其实是最低的,试想一个服务区,如果有50个V3超充,基本半个小时能充满一辆车,每小时吞吐量是100辆。而换电1组人马平均10分钟1辆,要达到100辆的吞吐量,怎么也得15组人。还不说这换下来的100块电池的充电和管理。 *** 再说续航 * 私家车主要的场景基本上有1、市内通勤,2、短途跨市出行,3、长途猛跑 * 市内通勤:有充电桩的哥们随便跑,看看没有充电桩的。大多数情况,每天通勤都在100公里以内,每周是500公里,加上周末动动,实际续航在650km可以做到每周1充,可以让没有家充的车主不至于太烦躁。 * 短途跨市出行:典型的情况是周末郊游,或者从杭州出发去浦东机场接家人/客户这样的情况。经典的情况需要来回400公里高速+200公里市内,短途跨市出行最容易续航焦虑,需要700km的续航才能保证出去1天不需要到处找充电桩。 * 长途猛跑:常规的要求4小时连续驾车就得休息30分钟,这样是500公里,但是考虑服务器拥挤和跳空这些情况,基本也需要650km续航,能带来和燃油车一样的体验。 * 所以要完全带来和燃油车不相上下的体验,WLTP的续航(别提NEDC了)需要达到700-750km,再往上增加带来的体验就不是那么明显了。这样计算的话,Model 3和Y塞下100度电的电池,就很舒服了。 * 再说超充 * 个人认为10分钟充300公里,20分钟充600公里就完全能达到燃油车的体验。毕竟燃油车下服务区,上个厕所再加个油20分钟也过去了。目前特斯拉V3的超充,15分钟可以充300公里,这么看V4基本就达标了。
老马当年不愿放弃独资,才给了特斯拉能在中国真正一战的能力 合资的话,什么主动权都没了,没有定价权,而且合资方多半还是有自己小算盘的国内车企。 * 比亚迪们颤抖是必然的,因为特斯拉目前完全是短兵相接,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特斯拉的自动化程度高于其他新能源车企,车辆的制造流程设计也更先进,4S店也被压缩成体验店。所以总体的成本,特斯拉甚至能做到比其他新能源车企更低。至于什么刀片电池,就是个笑话,特斯拉的电池成本是很低的,后续自产了,并不会比磷酸铁锂成本高处多少。 * 如果说燃油车国内车企还能靠着和合资车企打个价格差来占领低端市场,纯电车和特斯拉PK真的很难有什么胜算。唯一能和特斯拉正面交战的,还是转型并降低成本后的汽车巨头们。 * 预测比亚迪的汉之类的会死的很惨,堆料价格上去了,卖不动。克扣质量和配件达到低价,口碑今后就更差了。特斯拉后续肯定照着跑满工厂产能来定价,没有降价2万搞不定的销量,如果有,那就再降价2万。
最新消息,特斯拉中国3月产量1万出头 特斯拉搞了1万,直接把3月新能源车的销量同比拉成正的,疯狂。
全球动员制造呼吸机
特斯拉的呼吸机原型出来了,抓紧啊elon
Model 3长续航34.68万,年底Mode Y长续航34.98万 30度电的电池3万,加上点别的费用涨价5万差不多,但是补贴会多些,所以长续航的Model 3估计补贴后的价格会落在34.68万。当然不排除交车前更激进的降到33万,同时把标准版的Model 3降到28万。 Model Y长续航85度电,估计工况600出头,按特斯拉的说法,Model Y比Model 3贵10%,但是到Model Y交车的时候随着国产化率的增加和电池价格的降低,省下10%基本不是很困难。 当然34.98万是光屁股的价格,选下轮子、车漆和第三排座椅,起码还要加3万多
说几个孙杨团队没有向大家说明白的几个问题,判断我也不敢下 1、并不是三个无手续的人过来,而是主检官手续齐全,监督尿检的人只有身份证,抽血的护士有证件,但孙杨团队认为她异地抽血违规(大概就是上海的护士跑到浙江抽血,孙杨团队就认为是无证人员,但听证会的时候提到,护士异地抽血在中国进行的药检中很常见) 2、同样的手续和流程,孙杨已经经历过60来次,之前从未有异议。同样的手续和流程,同一批的还有很多运动员,包括傅园慧,也都未有异议(不清楚其他运动员接受药检时,是否也通知队医和领导) 3、孙杨自己反复表示,并非冲动毁坏样品,而是在电话沟通队医,沟通团队后才这么做。 4、药检官当时明确表示可以不拿走样品,而是将样品放到可靠的第三方先行保管,但是被孙杨团队拒绝。
下单CyberTruck了,貌似明年底就能选配
每日宇航员对老马的采访完整视频
星舰发布会直播贴【2019年9月29日】
星舰和其他几种火箭的尺寸大致对比
量子计算机有用和量子计算机默秒全是两个概念 虽然目前已经证明,存在量子计算机能解决而经典计算机不能解决的问题,但未证明,是否存在经典计算机能解决而量子计算机不能解决的问题。所以目前从计算上来说,量子计算机是经典计算机的补充,对于某些特定的数学问题和算法,量子计算机是经典计算机的数亿倍,甚至经典计算机根本搞不定。但大量经典计算机的算法,目前量子计算机同样搞不定,所以目前来说不存在量子计算机秒杀经典计算机的必然性。 . 回到当下,量子计算机目前的作用很小,主要的隐患是shor算法,刚好可以用量子计算机高速破解RSA算法。目前所谓的量子计算机几小时,相当于summit多少年,说的就是shor算法加速RSA破解。而且要破解RSA2048的话,起码要1000个量子位。此外,椭圆算法,哈希算法,量子计算机还搞不定,而且有消息说似乎都有人证明了量子计算机根本就搞不定某些哈希算法。 . 题外话,其实数学界有个阴谋论是,NSA其实已经掌握了使用经典计算机高速破解RSA算法的数学方法,只不过秘而不宣。
技嘉矿板魔改上个9900ES QQBY怕压不住,搞个QQBZ貌似还可以,技嘉的魔改还不用编程器。。。
有没有七路显卡水冷的方案,求教 找了找就发现EK几年前有,但是也停产了,有没有大神知道呢? 就是工作站主板连续排列的单宽的7显卡。
宰人登录火星时间表,纯个人YY 2019年 MK1飞跃卡门线,迈出第一步 2020年 SuperHeavy+Starship试射成功,超过土星五成为推力最大的入轨火箭,同年完成绕月飞行。 2021年 S+S共计完成20次+发射,Starship登月并成功返回,载人火星登录点确定 2022年 钱则有座完成绕月飞行,首艘Starship成功登陆火星,成功进行燃料制备测试。同年NASA决定放弃SLS登陆火星的计划,转而全力支持SpaceX的火星计划 2023年 首批两艘无人Starship的准备工作全面展开,各项技术定型 2024年 首批两艘无人Starship登陆火星,开展基地的建设工作,制备燃料。同年美国重返月球。 2025年 SpaceX和NASA通过月球登录获取经验,完善载人登火计划,两个梯队各7名登火队伍开始训练。 2026年 载人登火,首批7名宇航员,2女5男,同时发射3艘Starship(不算加油的tank),其中1艘载人,并具备出现问题后直接从火星轨道返程的余量。1艘装载新的各种设备和物资,弥补2024年两艘船带的东西的不足。1艘装载足够的补给物资和返程燃料在绕火轨道待命。如果出现各种未预料到的问题,火星上的四艘Starship,只要任何1艘能起飞入轨,并和轨道上的星舰对接即可安全返回。(如果仅SpaceX自己登火,不会有那么多的余量,如果NASA全力支持,2024,2026共计5艘Starship成本上毫无问题,也不需要2028年的支持即可自行返回地球)
目前来看,大过滤器存在是毫无疑问的 就目前已知的物理原理,地球这样的文明假以时日肯定能扩散到整个星系。人工智能+冷冻胚胎+高性能的电推,数百年内地球文明就能扩散到相邻的恒星。所以大过滤器一定存在,否则整个银河系肯定是熙熙攘攘,不会至今连无线电波都收不到。 > 乐观点的话,人类是极少极少首批跨过大过滤器的文明,诸如火星,泰坦,木卫二,可能最多只有单细胞生物。早期的宇宙环境太恶劣,刚好到了人类这一波才演化出文明。 > 悲观点的话,那就是黑暗森林法则,暴露目标的都被干掉了。 > 当前地球文明演化到能够恒星跳跃,看上去并没有什么阻碍,除了黑暗森林法则,地球文明在恒星间跳跃传播并无已知的绝对障碍。 > 总结:千万不要在木卫二,土卫六之类的上面发现高等级的鱼类等玩意儿,如果爬行动物之类的生物遍布银行系的话,那人类文明接下来的存活率会很低很低。
太空战是个全新的问题,目前还没有可靠的战法 当前的反卫星武器在太空战中没有丝毫作用,对于轨道完全固定的卫星才能打一打,反卫星导弹到目标轨道已经是强弩之末,只要卫星能主动机动变轨,根本摸不到。 - 至于很多人吹嘘的核武器,更是没用,1000万吨当量的核弹头在100公里外的辐射能最多只有1分钟的太阳辐射。而即便是密集的星链,目前两颗星之间的距离都超过700公里。大沙皇上去也未必能烧掉两颗星链啊。到了GPS这样的轨道,就更稀疏了,总面积能有90亿平方公里,放上1万颗卫星,中国那么大面积才9颗。 - 激光武器的话,上千公里的距离上也很难起作用,况且主动防御也不是那么难。 - 看看大家有什么脑洞,设想下未来的太空战是什么情形
X真正无敌的是单星2吨的星座 巨型单星的低轨星座的能力远超200公斤的小卫星,才有可能在500m-700m频段提供手持终端的通讯服务。然后匀出500公斤的载荷空位,供电管够,轨道管准,菌方、NSA和NASA还不疯抢? - 要是3000颗合成孔径雷达星,3000颗高分辨光学星,3000颗多频段电子侦查星在头上,那还不疯了。。 - 最关键的,2吨的单星,只有星舰有能力发射。放眼望去,20年内都很难有竞争对手能搞定1万颗2吨单星。
星链对整个通讯行业的影响比想象的要大得多 第一,空间里的通讯技术迭代,比地面要容易的多,打一发星舰上去就升级一大片,地面上的基础设施复杂又复杂。地面上每次技术的升级换代,都是极其复杂费力的工程。星链升级,就是打一批新卫星上去,老的烧掉。按目前的星链卫星,Starship打一发可以弄400颗,发射费用1000万刀。。。 第二,通过星链,任意两点间的通讯,经过的设备少之又少,那些网络设备厂商日子会很难过了。空间星座进一步发展后,特别是高轨上百吨的核心转发星成熟后,地面只需要终端即可,根本不再需要大型的骨干机房和节点。卖路由器的厂家日子有的难过了。 第三,利用星链的5G、6G基站,铺设费用比传统方式低一个数量级。无需光纤铺设,和复杂的高速网络,丢几个披萨盒就能开始提供服务。 第四,未来相控阵天线技术发展,手机最终会脱离地面基站,直接连上卫星。甚至会有多频段的相控阵,在室内需要穿墙的时候用500MHz的,室外用更高频率的。比起建几百万个基站,打上10万颗通讯卫星便宜的多,也好用得多。
建议本吧不要再谈论某五 某五既和SpaceX没啥关系,也根本算不上竞品,讨论毫无意义。而且大锅献礼,万一真出什么幺蛾子的事,本吧再嘲笑讽刺,封口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讨论追踪X和NASA的各项进度即可,别去管大锅的事。至于骗钱的那些民营航天,偶尔说说就行,长期讨论浪费口舌,反正傻子太多了骗子不够用。
谈谈摄星计划和激光帆的可行性 光压的公式非常简单,全反射的话,光压(N) = 2*功率(W)/光速(C),如果能产生10GW的激光,光帆又能全反射,那么能产生67N的推力。 探测器1克的话,如果要达到20%光速,需要持续加速895秒,此时探测器飞出2680万公里 这么看激光帆的效率还是太低了,激光供能+离子发动机的方式或许更靠谱些
情人节上播的都是好主播
流浪地球理论上可行,但聚变真的很弱鸡【原创】 首先行星发动机可以歇菜,作者自己都说写的不严谨,要按照设定在2500年将地球推动到4.3光年外,已非行星发动机这种弱鸡产品可以实现,基本要把整个地球拆光差不多。 先看基本设定和数据 1、4.3光年耗时2500年,假设加减速很快,那么最高速度最低也要0.00172c 2、聚变很弱鸡,别听着”重核“聚变觉得比氢聚变要高级,事实上质子聚变成氦4才是大头,能损失千分之七的质量,地球上丰度最多的氧硅镁,聚变成铁也就能损失千分之一的质量。所以烧石头,只能产生0.1%的质量损失 3、眼看聚变能不多,为了降低能耗,我们假设加速喷射1%地球质量的铁出去,减速也喷射1%地球质量的铁出去。 4、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 V = v0 ln(m0/mk),速度不快,就不引入c了 简单计算: 加速过程,喷射速度v0 = 0.00172c / ln(1/0.99) = 0.17c,计算动能,所以需要0.000289个地球质量转换成能量,需要0.289个地球的氧硅镁聚变成铁。减速过程基本也差不多,需要0.287个地球,这样需要0.576个地球质量的氧硅镁聚变。 结论: 要实现流浪地球的设定,理论上勉强可行,但需要把几乎整个地球拆了并且把除铁之外的几乎所有元素聚变成铁(除铁之外还有0.675个地球),还需要极其高效的把能量转换成0.02个地球质量的铁离子以0.17光速喷走。 所以恒星间航行,依靠聚变基本是不可能的,不要妄想什么”可控“核聚变可以使得太阳系文明走出太阳系。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