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时已暮赏花归 醒时已暮赏花归
关注数: 17 粉丝数: 21 发帖数: 485 关注贴吧数: 2
又想起了鲁迅 出了一趟远门,回来的路上,和一位大学生闲聊,偶然谈起鲁迅,这个大学生说,中学课本里已经没有鲁迅的文章了,问我为什么,我说,好比食品和药,人们喜欢各种美食,但是很少有人喜欢药,药只是一种需要,而鲁迅的文章就是这个社会的药,大概有些能够左右教科书内容的老爷以为鲁迅这种药,对现在的社会而言,已经疗效甚微了吧。 回到家,我又陷入深深的思考,鲁迅真的过时了吗?鲁迅的文章所达到的高度,鲁迅的思想所探及的深度,鲁迅独特的语言艺术风格所体现的鲜明性,我们现在有几个人能够企及?那么为什么?为什么我们要抛弃鲁迅?封杀鲁迅? 或者,换一个角度,从文章的受众来考虑,难道是认为现在的中学生们没有能力理解鲁迅的文章?难道真的是如鲁迅所言: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 我以为,以上的这些,都不是。鲁迅的药,也绝对没有失效,它是长效药,而且,对许多的社会的病毒而言,是长效的特效药。是投向这些社会顽症的匕首和投枪,是依然犀利无比的手术刀。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拿起鲁迅的文章,对照我们现实社会的许多现状来读,来印证,看看我说的是不是对。 如果一种药没有失效,并且对许多种病很有特效,那么,医生会拒绝使用它吗?病人会拒绝服用它吗?不会!害怕这种药的,其实不说大家都清楚,就是这个社会的顽症,就是这个社会的病毒,如果你本身就是这个社会的病毒,你当然对鲁迅这种药怕得要死。必欲除之而后快。 鲁迅这种药,被一些老爷们从药柜轻而易举地撤掉了,然后,为了粉饰,增加了一点据说可以补充营养的甜点,病毒们肆无忌惮地狂欢,而病人,将在浑然不觉中渐渐死去。
又想起了鲁迅 出了一趟远门,回来的路上,和一位大学生闲聊,偶然谈起鲁迅,这个大学生说,中学课本里已经没有鲁迅的文章了,问我为什么,我说,好比食品和药,人们喜欢各种美食,但是很少有人喜欢药,药只是一种需要,而鲁迅的文章就是这个社会的药,大概有些能够左右教科书内容的老爷以为鲁迅这种药,对现在的社会而言,已经疗效甚微了吧。 回到家,我又陷入深深的思考,鲁迅真的过时了吗?鲁迅的文章所达到的高度,鲁迅的思想所探及的深度,鲁迅独特的语言艺术风格所体现的鲜明性,我们现在有几个人能够企及?那么为什么?为什么我们要抛弃鲁迅?封杀鲁迅? 或者,换一个角度,从文章的受众来考虑,难道是认为现在的中学生们没有能力理解鲁迅的文章?难道真的是如鲁迅所言: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 我以为,以上的这些,都不是。鲁迅的药,也绝对没有失效,它是长效药,而且,对许多的社会的病毒而言,是长效的特效药。是投向这些社会顽症的匕首和投枪,是依然犀利无比的手术刀。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拿起鲁迅的文章,对照我们现实社会的许多现状来读,来印证,看看我说的是不是对。 如果一种药没有失效,并且对许多种病很有特效,那么,医生会拒绝使用它吗?病人会拒绝服用它吗?不会!害怕这种药的,其实不说大家都清楚,就是这个社会的顽症,就是这个社会的病毒,如果你本身就是这个社会的病毒,你当然对鲁迅这种药怕得要死。必欲除之而后快。 鲁迅这种药,被一些老爷们从药柜轻而易举地撤掉了,然后,为了粉饰,增加了一点据说可以补充营养的甜点,病毒们肆无忌惮地狂欢,而病人,将在浑然不觉中渐渐死去。
毛病     毛病,有时是指一件东西或一个事情有瑕疵,但更多的时候是指一个人做事或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比如不修边幅、粗枝大叶、做事浮躁、贪小便宜等等。对一个人来说,毛病大都是自小养成的,因为习惯成自然,所以一般自己觉不着,但是到了社交场合,在别人看来就很刺眼,比如有的人吃饭吧唧嘴,有的人吃饭时弄得满嘴都是饭渣,有的人在朋友家做客时喜欢乱翻别人的东西,或者随地乱吐瓜子皮、随地吐痰等,可能你在自己家就那样,随地吐口痰,用脚蹭一蹭得了,但是到了别人家,就让人觉得很恶心,下次一定不敢邀请你来家做客了。做饭后不洗锅下次继续用的人很少,炒菜后不洗菜勺下次继续用的人却不在少数,这是缘于我们上一代生活困难时期,本来油就少得可怜,炒过菜觉得菜勺上还沾着不少油,洗了可惜,下次继续炒菜还可以少用点油,所以就不洗了。我们现在知道,油在加热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有害物质,尤其是经过高温加热的油,所以你不洗菜勺省下的不是油,而是毒素,所以现在大多数人都改了,都每次炒过菜洗洗菜勺再用了。这说明有的毛病或者叫着不良习惯是生活所迫而形成的,历史上最有名的被后人称为名士风流的扪虱而谈其实就是几个人在一起说话说得高兴,高兴的忘形,然后自己身上痒痒,伸手在胳肢窝一抓,抓到个虱子,然后放在嘴巴里嘎巴一咬吃下去,恶心不恶心?当然古人那时候以为虱子是自己身上掉下的虫子,相当于自己吃自己的肉,不像我们现在知道了虱子是寄生虫,我们现在要学名士,抓个虱子让你吃,你敢吃吗?     毛病虽小,但是如果长期不注意自身修养,就会影响自身的形象,影响交友,影响夫妻生活,甚至会铸成大错,现在有许多的贪官锒铛入狱,其实起初只不过是有爱占小便宜的毛病,小便宜占多了,习惯成自然,别人行贿送礼就习以为常了,直到最终把自己送进监狱。     有毛病不改能成吗?
蚂蚁的世界 在我家的院子里,有一群蚂蚁,它们从来没有去过外边的世界,不知道外边的世界有多么奇妙,多么精彩。它们每天只是在我院子的周遭活动,整天忙忙碌碌地爬来爬去,它们之间或许也有许多恩怨情仇,只是我们人类不可能了解它们的情感。 它们在我家的墙缝里攀岩,在地砖缝里探秘,我花盆里的花花草草就是它的森林,我随意丢弃的饭粒就是它们的珍馐佳肴。我每每用水冲洗院子的时候,它们就要来一次抗洪救灾,所以我总是刚刚把院子冲洗干净,就看到它们把许多的土粒沙粒搬到地面它们的洞口周围,对它们来说,我就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不知道它们抗洪救灾结束以后,是不是也来一次表彰总结大会?或者它们的奖品就是我某一天丢弃的砂糖的颗粒。 我不忍心用灭害灵之类的毒药消灭它们,有时候闲来无事,我就蹲在院子里看着它们忙碌,一个蚂蚁爬过来了,我用手指一挡,对它来说就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大山,抓一只在我的手心,它奋力地爬来爬去,总也爬不出我的手掌,在这个小小生命面前,我充分体验到我的伟大,我的手掌竟然和如来佛有一比哈哈。 有一天我要出门,一只蚂蚁悄悄爬到我的身上,我坐了一辆出租车,直接到了机场,它就和我一起上了飞机,经过了上千公里的飞行,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随意地抖了抖衣服,它掉在了地面,一个它完全陌生的地面。 此后的事情我不得而知,不知道它在新的世界怎么生存,新的蚁群会不会接纳它,它们有没有语言方面的障碍?新地的蚂蚁种群是不是把它当着外星人一样看待?而我家的蚁群呢,是不是会因为它的失踪而进行一系列寻找、追踪、调查、报道?它在这个大家庭里充当什么角色?有多少蚁友为它的失踪伤心痛惜?它有亲人吗?它的亲人该怎样对它进行追悼? 几天后我出差回家,对脚下的蚂蚁视若无睹,对于蚁群来说,我就是它们喜怒无常的上帝,随意丢下足以养育它们生命的饭粒糖粒菜梗,也不断地给它们制造水冲脚踩扫帚扫的灾难。 有时候我想,如果我就是那些蚂蚁中的一个呢?我的上帝又是哪一个呢?
坐标丢失 坐标丢失 这是一件很严重的事 比庄生化蝶还严重 一下子不知道谁是自己 不过也好 趁机扔掉平日里好多外套 且歌且狂且手舞足蹈 让教授搀扶着在 学院的广场上撒一泡尿 拿学术论文做手纸 并且感觉 一点没有卫生纸好  找不到自己 灵魂在空中没有归宿 地下的那个狂生正烂醉如泥 那就是我的躯壳吗 你看他又爬到一个领导的车上去了 你看他又在领导的西服上呕吐了一大滩 灵魂在哭泣 灵魂想起了自己的书斋 但灵魂知道自己只不过是个空虚 灵魂拉不走自己的躯体  城市下雨了 雨中的城市像勃起的生殖器 各种各样的欲望都在膨胀 一个一个东奔西突的车子像游动的精子 而我 我的躯壳 就在那精子的里边 我知道我将要去孕育什么 那是一种容易腐烂并且释放毒素的生物 但我不能掌握车子的方向 每条路都是规定好的 密密麻麻的车流中你上来就 逃不脱 掉头就违犯了交通规则  灵魂在无助地哭泣 灵魂决定自己返回头 去寻找那个丢失的坐标 灵魂仔细辨认来路 灵魂飘到城市的边上 在高速路口的收费站 灵魂悄悄着陆 灵魂弯下腰 去辨认那个坐标 这时 一辆飞驰而来的轿车 从灵魂身上压过 灵魂死了
趣事二三 一 ­       秋天来了,学习古人做韮露,侵早去菜市买来一斤韮花,并青椒青苹果若干。 ­     听说用石臼捣的最有味道,特意打听借来。 ­     先把韮花冲洗干净,和切好的青椒丝青苹果片少许搭配,陆续放入石臼慢慢捣碎,捣的过程中撒入细盐,因为要长期储存,细盐要比平时拌凉菜多一些。 ­     去年图省事用果汁机制作,结果弄得太碎,成了糊状,一点也不好吃,所以今年不嫌麻烦,手工制作。 ­     捣的胳膊发酸,终于大功告成。然后用勺子一点一点盛入提前准备好的一大玻璃瓶内——是前些时去超市买的雪梨水果罐头,雪梨早吃了,瓶子今天派上了用场。 ­     最后一道工序,一定要把捣制好的韮露在瓶子中压实,我用石杵一点一点往下压,结果一不小心,瓶子碎了……­ 二       身在公门,平日事务繁多,好不容易有个不需要加班的双休日,周五晚上就计划好明天给妻子一个惊喜,让她一起床就吃到我 亲手做的早餐。     早晨五点悄悄起床,轻轻带上房门,徒步到市郊晨练一小时,然后去菜市买菜,才发现出来时没有带一分钱,垂头丧气地回家,更糟糕的是没有带家门钥匙,大呼妻子起来开门,妻子惺忪双眼打开家门,嘴里嘟嘟着,好不容易有个清闲的日子,也不让人睡个囫囵觉……
喜欢 ��喜欢你的长发飘逸��喜欢你的明眸善睐��喜欢你光洁的额头��喜欢你修长的身段��没有道理��就是喜欢����甚至��喜欢你的恶作剧��喜欢你狡黠的鬼眨眼��喜欢你看我窘迫的样子��露出洁白的小牙齿朗朗大笑��喜欢你悄悄地在后边��蒙住我的双眼��然后��在我回头的时候��看到了带着面具的凶恶丑陋的鬼脸��没有道理��就是喜欢����还有你魔鬼般每天变幻无数遍的衣着��还有你鹿儿一样奔跑��风一样飘来飘去的身影��还有你的歌声��还有你烦恼时嘟起的小嘴��我就坐在沙发上��看着你的烦恼��我就不帮你解决��只是为了看这难得的神态��你拳头挥来��我逃之夭夭����喜欢你睡觉的样子��我在你嘴角画上胡须��喜欢你对镜梳妆时诧异的目光��洗不掉啦��你懊恼地说��给领导请假装病一天不敢出门��喜欢你这样陪我一天��没有道理��就是喜欢����我们生活得象小草一样快乐��虽然不能成为栋梁��虽然不能开出艳丽的鲜花��但是我们满足��我们只喜欢我们那一点点青翠的绿色��对于我们脚下的土地��我们从不挑剔��一点点的泥土和水��我们就显现出勃勃生机����亲爱的��我说的这些��都是为了你��当然��我更喜欢你��被我的花言巧语��感动后的泪水��因为那只属于我��喜欢你��没有道理
学诗心得 诗歌不过是一种诗人们抒发情感或感悟向读者发出的心照神会的小聪明。 诗歌没有解释,一解释就俗,就了无生趣。 诗歌仿佛恋人之间不需言语表达就能体味对方心迹的一个微小的动作或眼神。所以诗人与读者之间的沟通应是一种相恋式的沟通,诗歌只是这种心灵沟通过程中的一个载体或桥梁,从这个意义上说,诗人的修养决定了他的读者群体。 我们不能要求读者读懂所有的诗,我们只能要求诗人在诗中准确地传递他的感悟于他的读者群,而决不能象发癔症似的一会传递的是这样的信息,一会又换成另一个频道,好象一个用情不专的轻浮子。长此以往,你就会被所有的读者抛弃,象一个找不到恋人的光棍汉。这也许就是好的诗人都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缘故吧。当然,风格不代表僵化,风格是一棵成型的大树,但是仍在继续生长。风格的创新与发展绝非“用情不专”,他只不过相当于爱情生活中不断寻找新的“共鸣点”,然而即便如此,这种在已有风格基础上的创新也应慎之又慎,过于随便就有可能既失去老读者又不讨新读者的好。 诗人不应是媚俗的,但也不能对读者不闻不问,自顾自个地搞自己的东西,那是一种自私,那样写出来的诗只能留给自己。当然,还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写出的东西甚至连自己也不知道说些什么。这些人决不是诗人,他们追求的只是诗人这个冠冕,诗在他们眼里只不过是成就虚名的一种形式。他们之于诗之于读者,仿佛世间为了某种功利而结合起来的夫妻,这是人类任何一种生存方式下都会存在的陋习,已超出诗歌之外,是诗歌的不能承受之重。 不过诗还是诗,当尘埃落定,风烟俱净,诗歌给你的,还是最最靓丽的风景。
小张系列之----随份子 随份子在我们本地也叫行情。在以前大家的生活都比较困难,谁家里有了红白喜事,或上梁搬家,亲戚朋友都来帮忙,大家凑凑份子,让主家应应急,本来是一件好事。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都比较好了,按道理这随份子应该渐渐淡化才是。谁知道人心不古,衍生到现在竟然成了许多人借机敛财的手段。不知道其他地方怎样,反正在我们这里就特出格。一年四季,名堂多的数不过来,子女婚嫁要随,老人去世要随,上梁搬家要随,甚至为自己过世的老人立碑或者三周年也要给别人下请贴。本来随份子应该是朋友们自愿的,现在成了拿自家的脸皮硬蹭钱,不管人家和你是不是朋友,只要认识,只要打过一次交道,就下个请贴给他,来不来是你的事,请不请是我的事,还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我今天有事不请他,他改天有事请我我不是吃大亏了吗。 随多了,有些人就觉得吃亏,别人老有事,自己老没事,怎么办?便没事找事,便生出许多新名堂,比如给孩子过十二岁,比如给自己现住的平房再加上一层搞一次乔迁……有弟兄俩,都住单元楼,实在想不出别的招,就互换了住处,各自通知各自的同事朋友,说是搬家,大家虽知道内情,却不好意思不去。 小张一个月的工资是1200,在我们这里这样的工资不高也不低,如果没有什么大事也就够维持全家人的生活,但是这个月光行情就花了1100,剩100元怎么也混不到下个月呀,怎么办呢?想到单位财务上借点钱,人家会计说只有出差才能借,还要叫领导签字。实在没招,只好认准一个有钱又关系不错的同事借了500元。但是下个月呢?谁知道下个月还有多少的人情要行啊!
小张系列之----随份子 随份子在我们本地也叫行情。在以前大家的生活都比较困难,谁家里有了红白喜事,或上梁搬家,亲戚朋友都来帮忙,大家凑凑份子,让主家应应急,本来是一件好事。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都比较好了,按道理这随份子应该渐渐淡化才是。谁知道人心不古,衍生到现在竟然成了许多人借机敛财的手段。不知道其他地方怎样,反正在我们这里就特出格。一年四季,名堂多的数不过来,子女婚嫁要随,老人去世要随,上梁搬家要随,甚至为自己过世的老人立碑或者三周年也要给别人下请贴。本来随份子应该是朋友们自愿的,现在成了拿自家的脸皮硬蹭钱,不管人家和你是不是朋友,只要认识,只要打过一次交道,就下个请贴给他,来不来是你的事,请不请是我的事,还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我今天有事不请他,他改天有事请我我不是吃大亏了吗。 随多了,有些人就觉得吃亏,别人老有事,自己老没事,怎么办?便没事找事,便生出许多新名堂,比如给孩子过十二岁,比如给自己现住的平房再加上一层搞一次乔迁……有弟兄俩,都住单元楼,实在想不出别的招,就互换了住处,各自通知各自的同事朋友,说是搬家,大家虽知道内情,却不好意思不去。 小张一个月的工资是1200,在我们这里这样的工资不高也不低,如果没有什么大事也就够维持全家人的生活,但是这个月光行情就花了1100,剩100元怎么也混不到下个月呀,怎么办呢?想到单位财务上借点钱,人家会计说只有出差才能借,还要叫领导签字。实在没招,只好认准一个有钱又关系不错的同事借了500元。但是下个月呢?谁知道下个月还有多少的人情要行啊!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