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康功能训练高怀志
ghzwanbdtb
本人是一名昏迷42天的脑出血开颅的病人,从不会走路吃饭穿衣到现在可以跑跳,目前学习康复技术,创建祁康功能训练中心,专业康复偏瘫后遗症。
关注数: 131
粉丝数: 413
发帖数: 4,567
关注贴吧数: 51
肌动学知识求助 胸大肌胸小肌紧张会导致肩关节屈曲受限吗?这是为啥?这个知识点哪里有?哪本书?几页?
解剖基础知识提问 胸大肌胸小肌紧张会导致肩关节屈曲受限吗?这是为啥?这个知识点哪里有?哪本书?几页?
解剖知识求助 胸大肌胸小肌紧张会导致肩关节屈曲受限吗?这是为啥?这个知识点哪里有?哪本书?几页?
运动康复基础 胸大肌胸小肌紧张会导致肩关节屈曲受限吗?这是为啥?这个知识点哪里有?哪本书?几页?
偏瘫后遗症康复是不是只要锻炼就会好? 脑中风偏瘫以后,出现了肢体障碍,但是有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慢慢就好了,但是有的人一直锻炼,偏瘫后遗症也没有改善,甚至有的人后遗症越来越严重,感觉退步了。难道锻炼无用? 有很多人,偏瘫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没有康复,难道偏瘫后遗症真的无法康复? 首先小高在这里告诉大家,大部分偏瘫患者其实自己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损伤严重,大部分偏瘫患者充其量只是中等损伤患者。有的甚至只是稍微损伤运动神经。(这种患者功能基本没有影响,只要练练肌力就好了。)真正严重的,肢体,语言,认知,情绪,心理都有障碍。其实大部分人经过科学的康复都可以达到跑跳的地步。(比如最常见的基底节区损伤患者,只有肢体障碍,最多是中等损伤。) 但是中等损伤的不可能通过居家康复自己锻炼好,必须进行专业康复。(可能这句话打击了不少人信心,很多偏瘫患者不爱听,但是信心没用,过度自信反而把最佳康复期耽误) 首先先说一个大部分偏瘫患者都会经历的偏瘫后遗症康复误区,那就是依靠大量走路去康复偏瘫,但是事实是大部分偏瘫患者靠走路锻炼恢复不了。关于偏瘫后遗症康复不能依靠大量走路的理论,之前的很多文章都已经阐述过,今天小高就不絮叨了。 下面就聊聊,为什么很多偏瘫患者并不是靠走路锻炼,每天刻苦锻炼基本功,还是没有进步,甚至退步了。难道锻炼基本功没用? (每天锻炼基本功,还是没进步?) 偏瘫康复≠锻炼 能锻炼的一般是(锻炼肌力,或者拉伸拉伸。) 而偏瘫肢体障碍的康复最关键的是功能恢复,而诱发功能是需要专业的康复技术,目前主流的康复技术有,Bobath技术、PNF技术、Rood技术、Brunnstrom技术、运动再学习技术,反复促通技术。而这些康复技术都是由康复师辅助患者做的被动手法。偏瘫患者不可能自己给自己做手法。拉伸和康复师被动牵拉降肌张力也不是一个概念。效果天壤之别。 而且偏瘫康复最重要的是评估。并不是锻炼基本功没用,而是不正确的锻炼基本功,比如盲目锻炼肌力,把肌张力越练越高,不退步就不错了! 所以并不是所有偏瘫后遗症可以靠锻炼就能解决。 居家康复不适合所有人 居家康复的前提是通过康复师的专业康复手法,把功能都诱发出来。再练练肌力,拉伸拉伸就能恢复。这种情况可以居家康复。 或者那些功能都有并且自身有点偏瘫康复常识的人,也可以选择居家康复。 偏瘫肢体障碍的肢体功能诱发,发病时间越早越容易。发病时间越久越难。 0-3个月(黄金康复期) 3-6个月(康复前期) 6-12个月(康复中期) 随着时间越来越长,损伤的中枢神经康复,越难激活。 1年以上临床上叫偏瘫后遗症期。 (但是偏瘫后遗症只是比较难康复,进步慢,并不是不可能康复。) 只是需要的时间和精力成倍增长。 所以奉劝那些功能不全还在居家康复的病友们,一定要找专业的康复师专业康复,否则时间越长功能越难恢复。
你认为的可能是错的(偏瘫后遗症康复常见误区) 脑中风偏瘫之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都急着恢复,大部分患者和患者家属在偏瘫早期的时候对这个病都一无所知,有的人觉得偏瘫后遗症就和感冒发烧一样,靠输液打针就能好,也有很多人觉得这个病慢慢养就养好了。不过用不了多久就听说了这个病的后遗症需要锻炼才能好。 但是很多人锻炼几年,十几年也恢复不了,其实不是他的损伤有多严重,而是不正确,不科学的康复方式(错误的锻炼)导致他无法进步,甚至退步。 我们认为的理论和实际偏瘫康复的正确理论可能是大相径庭。 偏瘫后遗症康复没有那么容易。 下面给大家总结一下一般容易出现的偏瘫康复误区。
有任何偏瘫康复问题,可以留言。会一一回答。 2018年12月03号.本人重度脑外伤,昏迷42天,肢体障碍严重,从不能走路,胳膊和手不能动,康复后期为了康复,自己学习了康复治疗技术,目前四年多,创建了康复中心。目前营业快两年了,收的患者基本都是超过一年的后遗症期偏瘫患者,都有很大进步,有的甚至回归社会,参加工作。 平时康复患者比较忙,有空会过来看看大家留言。 有任何偏瘫后遗症康复问题可以留言。
本人2018脑外伤,昏迷42天,偏瘫肢体障碍,后期为了康复,自学康复技术,目前以成立偏瘫康复工作室,不是打广告,有任何偏瘫康复问题可以问我。欢迎留言。
求康复吧资料播放密码 在论坛算号区算号获取播放密码: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kfyixue.com%2Fforum.php%3Fmod%3Dforumdisplay%26fid%3D65&urlrefer=a8727c8cf55d735d51e23ca3ddf2736d 康复吧: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kfyixue.com&urlrefer=986eff386ff9e57e7849b9800f891cc8 在论坛算号区算号获取播放密码: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kfyixue.com%2Fforum.php%3Fmod%3Dforumdisplay%26fid%3D65&urlrefer=a8727c8cf55d735d51e23ca3ddf2736d 康复吧: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kfyixue.com&urlrefer=986eff386ff9e57e7849b9800f891cc8 在论坛算号区算号获取播放密码: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kfyixue.com%2Fforum.php%3Fmod%3Dforumdisplay%26fid%3D65&urlrefer=a8727c8cf55d735d51e23ca3ddf2736d 康复吧: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kfyixue.com&urlrefer=986eff386ff9e57e7849b9800f891cc8 在论坛算号区算号获取播放密码: http://kfyixue.com/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65
祁康功能训练中心 一家针对偏瘫后遗症期患者的康复训练中心,我们康复中心的患者都是在医院康复科无法进步的后遗症期患者,招聘康复师,有没有临床康复经验不要紧,可以学习,以后会有很多学习深造的机会。热爱康复工作的来。
偏瘫康复误区系列 我经历过的偏瘫康复误区,如果不是走了很多偏瘫康复误区,肯定会缩短康复时间。
免费分享偏瘫康复知识! 需要的可以入群
脑出血后遗症吧吧主竞选:NO.0001号候选人
关于SOAP评估,这篇介绍最全面!!! SOAP(Subjective,Objective,Assessment,Plan) 评估记录法是目前国际上最常用以问题为导向的医学记录方法,主要用于培养康复治疗专业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临床康复问题的能力,同时SOAP评估记录法的理念在康复组织工程中 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治疗记录格式,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临床治疗中,是每一位执业治疗师或助理治疗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也就是说这不但是应用于康复治疗学生的教育,也应用于临床评估。 SOAP包含4个方面:主观资料(Subjective,S),客观资料(Objective,O),评估(Assessment,A)和计划(Plan,P) (一)主观资料:“S”主要是患者提供的资料, 包括患者主诉,一般情况(例如年龄、职业等)、疾病发 生发展情况、当前症状、个人病史、家族病史等。主观 资料的获得主要通过临床问诊,临床问诊实质是资料的 搜集、思考、质疑并整合患者提供的相关信息以得出康复评估和治疗方案的临床推理过程。临床推理不仅仅是康复治疗学科需要理解的概念, 更是需要康复医师和治疗师学习的临床技能。康复医务人员在评估时,需明确以下问题:患者的年龄、性别、 从事的职业、什么部位出现症状、如何损伤的、症状程 度及持续时间、哪些姿势或动作会加重或减轻症状、是 否影响生活自理能力、是否影响到睡眠等。 举例一:患者的年龄。许多疾病是与年龄呈相关性的。例如,不同年龄导致腰痛疾病的种类不同:①小儿和青少年导致腰痛常见疾病为先天性畸形、脊柱侧弯等。②中青年导致腰痛常见疾病为腰肌劳损、腰扭伤、 腰椎间盘突出症等。③老年导致腰痛常见疾病为腰椎骨性关节炎、腰椎管狭窄、骨质疏松等。 举例二:患者的职业。不同职业导致疾病的种类不同。例如,不同职业与膝关节疼痛:①跑步运动员导致膝关节疼痛常见疾病为“跑步膝”(即髌骨软骨损伤)。②篮球运动员导致膝关节疼痛常见疾病为“篮球膝”(即 髌腱末端病)。 (二)客观资料(Objective,O)是指康复医务人员在康复评估过程中所观察的信息,即主要是通过视诊发现患者的功能障碍与所观察的信息的相关性。检查者在观察患者姿势时,尽量明确以下问题:从前面看,鼻、胸骨剑 突和肚脐是否在一条直线上;从侧面看,颞骨外缘、肩 峰、髂脊、膝关节和外踝稍前方是否在一条直线上;肢体上否存在 (三) 评估(Assessment,A)是为了排除或确诊前面根据主观资料和客观资料所做的初步诊断,故这些评估需要系统地进行。若患者的病情是急性的,评估者需要细心。康复医务人员在为患者评估时,需遵循以下原则:一般先做健侧的评估;先做主动活动评估,再做被动活动评估,最后做等长抗阻评估;引起疼痛的活动最后检查;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的肢体,需仔细加压以体验最末端感 觉(End feel)等。同时也应注意在评估某个部位或关节时,检查者还需注意此部位或关节的损伤,是否会对完整运动链上的其他关节所造成影响,以及是否发生代偿的变化等。 举例:颈椎病患者的评估主要包含以下方面:①颈椎的主动活动、被动活动和等长抗阻运动。②颈髓神经 节检查(C5:屈肘肌群)。③颈椎的特殊检查,如椎间孔压迫试验、上肢张力试验。④反射检查,如Hoffmann 试验。⑤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ctivies of daily living,ADL) 与功能性评估,如Barthel指数评定、颈椎功能障碍指数 (neck di****lity index)。 (四) 计划(Plan,P)是康复治疗文件记录的最后一个部分。书写内容必须包含: 1.患者所接受的干预措施(根据所设定的目标不同,总共接受的特殊治疗量也存在差异); 2.患者每天或者每周接受治疗的频率; 3.出院后的干预记录中应包含患者所去的地方和回来治疗的次数。此外,包含的其它内容有: ①治疗地点(床边,治疗室,院子里,家中等); ②治疗进程; ③为下次评估或再评估所做的计划; ④出院计划; ⑤患者及其家属的教育(如果可能,家庭训练计划应该保留一份已签名的副本附在记录中); ⑥需要的设备或需要患者自己去购买的设备或用品(出院记录中); ⑦转诊去其它机构,以便提供给患者更好的治疗计划。
发表意见
走路对偏瘫康复有没有好处? 大家觉得呢
疼痛科普:网球肘 PART 01 临床表现 症状 肘关节外侧疼痛伴或不伴前臂桡侧及腕部放射,逐渐加重;握物不敢用力,拧毛巾、端水壶、倒水、拖地、扫地等活动可诱发及加重。 体征 肘关节外侧(肱骨外上髁)压痛阳性。 PART 02 图片 图片 治疗 注意休息,避免患肘屈伸及持重物。 一般治疗 药物治疗 使用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洛索洛芬钠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依托考昔等)及膏药外敷。 在肱骨外上髁肌腱周围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与局麻药的复合液以缓解疼痛 局部封闭治疗 小针刀疗法 针刀松解治疗效果良好。 疼痛部位可进行红光照射、超声药物导入及冲击波治疗。 物理治疗 保守治疗6-12月后如症状不能有效缓解,可考虑行开放手术及关节镜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PART 03 图片 图片 预后 网球肘具有自限性,80%-95%的网球肘患者通过保守治疗可达到治愈,一般愈合良好。
St S T OT全称叫作语言治疗(speech therapy)。 大部分发育迟缓及脑瘫的孩子都多少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且伴随构音器官和摄食系统的中枢神经运动异常。 这样的病症会导致孩子发声困难,摄食困难,严重影响了言语、语言,进食,认知,社会交往及交流能力的发展发育。 ST就是语言方面的一种治疗方法。 康复师会针对口吃、失语、发音不清、发音困难、聋哑,语言发育迟缓等进行口肌、发音等训练,尽可能地帮助孩子恢复听、说、交际能力。
Ot O T OT全称叫作作业治疗(occupational therapy)。 在OT康复训练中,康复师会巧妙运用有目的性的、经过大量筛选的作业活动,对身体精神发育有功能障碍或因为残疾导致不同程度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的孩子进行训练,使他们的生活学习能力能最大限度地得以恢复改善和增强。 在孩子未来融入社会的过程中,这种训练非常关键。 比如对于脑瘫的孩子,OT治疗是以感觉,运动,认知和心理技巧为基础,通过姿势控制的发育,手功能的发育,感觉统合,感知与认知,心理,进食和口运动功能,自理和独立性,游戏,书写技巧,家长指导等方面,针对孩子在自理,游戏,上学三方面的功能表现进行训练,让他们在未来可以取得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和适应性。
Pt P T PT全称叫作物理疗法(physio therapy)。 是通过力,电,光,声,磁和热动力等来帮助经络通畅,达到活血化瘀,康复萎缩肌肉,松弛痉挛肌群,恢复神经传导功能等作用治疗小儿脑瘫的一种物理治疗方法。 在对孩子的肢体障碍关节畸形等症状都有比较有效的改善和缓解。 PT治疗可以分为两大类: 以康复师的功能训练和手法治疗为主要手段,称为运动疗法或运动治疗; 以如电,光,声,磁,冷,热,水等为主要手段,称为物理因子疗法,传统上又称理疗。 我们来主要说说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的康复过程中会采用主动和被动的运动两种方法,主要目的是改善孩子肌肉,骨骼,关节等等的血液循环和代谢,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提高孩子的肌力,耐力,心肺功能和平衡功能,减轻孩子的异常压力或施加必要的外界治疗压力,达到纠正躯体畸形和功能障碍的目的,是孩子康复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续 PT是指运动疗法或者物理疗法; OT主要指作业治疗方法; ST指的是语言治疗方法。 他们代表着不同的治疗方法,下面一个一个来介绍。
PT、OT、ST都是干嘛的?各有什么作用? 孩子一旦在大运动等各方面发现了异常,不管是发育迟缓或是脑瘫,医生一般都会建议去儿童康复中心或者自己在家开始家庭康复训练。 相信不少家长在刚接触康复的时候非常迷茫,那么多的专业术语,完全不了解。 每每当别人问,孩子现在在做哪些项目帮助康复吗? 家长们都会说“PT,OT,ST”等等。 但是,大家真的了解这些项目吗?它们各有什么作用呢? 今天我们就给大家简单科普一下这些儿童康复治疗方法,希望看完大家就能更清楚地知道孩子究竟具体需要哪方面的训练。
偏瘫康复吧官方微信群 相互学习康复知识
函授康复治疗专业的大专,能不能报名康复治疗师国考? 函授康复治疗专业的大专,能不能报名康复治疗师国考?
函授康复治疗专业的大专,能不能报名康复治疗师国考? 函授康复治疗专业的大专,能不能报名康复治疗师国考?
函授康复治疗专业的大专,能不能报名康复治疗师国考? 函授康复治疗专业的大专,能不能报名康复治疗师国考?
脑出血军团官方微信群 一起学习如何正确的康复训练
偏瘫康复官方微信群 一起学习偏瘫康复知识
偏瘫康复官方微信群 让我们一起交流偏瘫康复经验,吧主微信ghzwanwx
脑出血军团官方微信群 加入我们大家庭,相互取暖,相互学习康复经验。吧主微信ghzwanwx
偏瘫康复提问 有关于偏瘫康复的问题,请留言。
脑出血偏瘫问题留言贴 有什么偏瘫康复的问题,请留言提问
脑出血军团吧吧主竞选:NO.0001号候选人
康复医学吧吧主竞选:NO.0001号候选人
你觉得天天走路能不能康复好偏瘫 请大家留言说出自己的见解
不同部位脑出血临床表现形式 下面总结常见的,不同部位脑出血临床症状,供大家学习…… 1 内囊出血 是最常见的出血部位。其典型临床表现为对侧“三偏”(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内囊出血病辑范围较大,神经损害症状较重。但若出血偏于内囊外侧,主要损害外囊部位,则临床症状多较轻些,多无意识障碍,偏瘫也轻,预后较好。 2 丘脑出血 如属一侧丘脑出血,且出血量较少时,表现对侧轻瘫,对侧偏身感觉障碍,特别是本体感觉障碍明显。如果出血量大,受损部位波及对侧丘脑及丘脑下部,则出现呕吐咖啡样物,呕吐频繁呈喷射状,且有多尿、尿糖、四肢瘫痪、双眼向鼻尖注视等症。病情往往危重,预后不好。 3 脑叶出血 也称为皮质下白质出血,可发生于任何脑叶。除表现头痛、呕吐外,不同脑叶的出血,临床表现亦有不同。 如:额叶出血可出现精神症状,如烦躁不安、疑虑,对侧偏瘫、运动性失语等;顶叶出血则出现对侧感觉障碍;颞叶出血可出现感觉性失语、精神症状等;枕叶出血则以偏盲最为常见。脑叶出血一般症状均略轻些,预后相对较好。 4 桥脑出血 桥脑是脑干出血的好发部位。早期表现病处侧面瘫,对侧肢体摊,称为交叉性瘫。这是桥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如果出血量大,则影响对侧,出现四肢瘫、瞳孔缩小、高热、昏迷等症;如果血液破入第四脑室则出现抽搐、呼吸不规则等严重症状,预后多不好。 5 小脑出血 若出血量少,临床表现常常是先出现头晕,继则有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走路不稳、讲话不清;如果出血量大,压迫延髓生命中枢,严重者可突然死亡。 6 脑室出血 一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脑室出血为脑室内脉络丛破裂出血,较为少见。继发性者是由于脑内出血量大,穿破脑实质流入脑室。 临床表现为呕吐、多汗、皮肤发紫或苍白。发病后1~2小时便陷入深昏迷、高热、四肢瘫或呈强直性抽搐、血压不稳、呼吸不规律等。病情多为严重,预后不良。
康复训练:肘关节受伤,该怎么进行康复? 常见的肘关节软组织损伤有:软组织拉伤、扭伤、挫伤 急性软组织损伤会造成局部水肿,在急性期下建议不要进行任何手法处理,以避免情况加重或二次损伤出现,且及时咨询专业人士,排查原因。 损伤急性期间,在不痛的范围内反复握拳,刺激手臂肌肉,防止局部软组织黏连。 进入亚急性期(一般为受伤后3天以后),可以使用热敷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损伤的恢复,同时在不疼痛的范围内反复屈伸肘关节,恢复关节活动度,方法如下: 被动手臂屈伸 将手臂平放在桌面或者床面上,用健侧手扶住患侧手臂,轻轻托起使得肘关节屈曲到可以达到的最大角度,缓缓落下到起始位置,反复多次。
拧毛巾手肘疼,抓握无力,7个动作预防肱骨外上髁炎! 当一件事情不好理解或不好记忆的时候我们常常会用许多其它方式来协助记忆。例如美国影视演员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我们更习惯称他为“小李子”。 这非常适用于医学领域,许多疾病的医学名称晦涩难懂记不住,这时候就需要有一个接地气的名称,如腕管综合征-“鼠标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妈妈手”,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扳机指”,髂胫束综合征-“跑步膝”……以及我们今天要分享的肱骨外上髁炎。
图文详解脊柱侧弯的成因、评估及康复 脊柱侧弯是什么? ▼ 脊柱侧弯是脊柱的非正常弯曲。正常的脊柱在肩部有向后的弯曲,而在腰部有向前的弯曲。典型的脊柱侧弯包括三维的脊柱和肋骨畸形。根据度数的变化,脊柱从侧面弯曲,有时椎骨有轻微旋转,导致髋部或肩部出现不平衡。可能发展至下列情况: 主要是侧面的弯曲(类似英文字母C)或(图1)有两个弯曲(一个主要的弯曲和一个次要的弯曲,导致形成S形),脊柱侧弯最常发生在上背(胸椎区域)与下背(腰椎区域)之间。还有可能只在上或下背发生侧弯。
颈椎诊查必备—静态动态触诊 一、静态触诊 脊柱静态触诊,是指患者保持体位静止的状态,施术者运用“手摸心会”的方法进行压痛点检查的技术。摸法可具体细分为按、拨、揉、推四个操作手法。 1.按法 分为指按法和掌按法,分别指用手指螺纹面、指端或者掌根按压体表的手法。当单手指力不足时,可用另一手手指或手掌重叠辅以按压。按法亦可与其他手法结合,如果与拨法结合则为按拨法,与揉法结合,则为按揉法。手法要领为按压力的方向垂直于受力面向下,用力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感觉充分达到机体较深部位组织,切忌用迅猛的暴力,按法结束时,不宜突然放松,应逐渐递减按压的力量。 2.拨法 指施术者用手指按于穴位或一定部位上,适当用力做与肌纤维垂直方向来回拨动。手法要领为用拇指的桡侧面或拇、食、中指的指端,深触于肌腹之中,使病人有酸胀感并以能忍受为度。拨动的方向与肌纤维的走行成垂直,即纵行纤维做横向拨动,横行纤维做纵向拨动。拨动频率可快可慢,速度要均匀,用力要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刚中有柔。 3.揉法 指施术者以指、掌、掌根、小鱼际、四指近侧指间关节背侧突起、前臂尺侧肌群肌腹或肘尖为着力点,在治疗部位带动受术皮肤一起做轻柔缓和的回旋动作,使皮下组织层之间产生内摩擦的手法,在触诊操作中主要应用指、掌、掌根操作,根据着力部位的不同,分为中指揉法,拇指揉法,掌揉法、掌根揉法,手法要领为动作柔和,揉转的幅度要由小而大,用力应先轻渐重,术手要吸定在操作部位上带动着力处皮肤一起回旋运动,不能在皮肤表面摩擦或滑动。 4.推法 指施术者用指、掌等部位紧贴治疗部位,运用适当的压力,进行单方向的直线移动的触诊手法,手法要领为施术者肩及上肢放松,着力部位要紧贴患者体表的治疗部位。操作向下的压力要适中、均匀。压力过重,易引起皮肤折叠而破损。用力深沉平稳,呈直线移动,不可歪斜。
核心训练,不论你做什么运动都必不可少 作为跑步爱好者来说,如何能无伤跑步是我们在跑步中所想要达到的训练目的,而除了堆积公里数的常规跑步训练外,必不可少的就是增加其他的力量训练,跑得快跑的多并不能意味着就能很好的锻炼身体提高成绩。如果想在跑步中得到更全面的训练,核心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而在训练核心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什么是核心?核心包括哪些部位,清晰的了解后我们再通过训练动作锻炼核心。
【镜像系列研究】从中枢干预看镜像疗法 传统的四大技术——Bobath、Brunnstrom、PNF、Rood技术常用于手功能外周康复,这些外周干预措施通过感觉运动系统向中枢神经不断输入刺激,或通过训练强化正确的运动模式以促进中枢神经系统重塑,从而实现脑卒中后手功能的恢复。而“中枢干预”则是直接对相关脑区进行刺激、激活功能脑区,以提高突触的可塑性从而促进康复。 随着康复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不断被开发和应用。经颅直流电刺激、脑计算机接口、镜像(多模态镜像)疗法、运动想象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它们均是通过精准定位,对损伤脑区或功能脑区进行“直接”刺激。这种非侵入性脑部刺激,即为“中枢干预”。
【语言与手功能】认识镜像神经元 认识镜像神经元 脑卒中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卒中后幸存者常出现不同类型的功能障碍,如认知、语言、运动、吞咽功能障碍,其高致残率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据统计,约92%的脑卒中幸存者同时存在多种功能障碍,其中约有24%的患者同时存在失语症及偏瘫,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语言发展的行为学和神经生理学水平的证据都表明,语言和手部运动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本文主要对在语言和运动功能均发挥重要作用的镜像神经元系统进行介绍。 20世纪90年代,Rizzolatti发现恒猴大脑的某些神经元不仅在自身执行特定动作时放电,在观察其他个体(猴或人类)执行相同动作时也可兴奋,这一类特殊的神经元被命名为镜像神经元,也被称为“脑中之镜”,位于恒猴大脑的前运动皮质腹侧(F5区)及顶下小叶。 镜像神经元分布于不同的脑区并构成了镜像神经元系统(MNS)。MNS不仅在观察、执行与摄食相关的动作时可被激活,对与目标动作相关的声音也极其敏感。 人类大脑中同样存在镜像神经元,主要位于双侧额下回后部(左侧为Broca区)、顶下小叶,以及前运动皮质腹侧、辅助运动区和颞中回等区域。其中,Broca区与猴脑的F5区存在同源性。因此,语言和MNS两者间的关系密切。近年来,基于MNS理论下的动作模仿、运动想象及运动学习等研究大量开展,动作观察、运动想象、镜像疗法及脑-机接口技术等逐渐被用于上肢及手的运动功能康复。此外,动作观察疗法可通过激活MNS,促进大脑的机能重组和皮质重塑,有效改善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 这一系列研究表明,MNS与重要的语言和运动功能区存在较多重叠。此外,在失语症康复过程中,语言功能区与编码手动作的脑区存在功能连接,MNS系统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为卒中患者开展综合语言、运动功能的高效康复方案提供了结构基础。
偏瘫患者大多常见的并发症 1.足下垂 2.内翻 3膝过伸 4.挎篮手 5.手指伸不开 你有几个?有空更新解决办法。
联合反应跟联合运动 联合反应跟联合运动并不等同联合反应是指,因随意运动或反射刺激使身体某些部位活动时,引起身体另一部分或几部分姿势的固定或改变的无意识活动。(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当健肢作全力抗阻收缩,诱发患肢发生非随意运动或反射性肌张力增高,称为联合反应。它的发生被认为是本来潜在存在着的被上位中枢抑制的脊髓水平的运动整合,因损伤而解除了上位中枢的抑制后所表现出来的现象)。该反应常见于患者的用力活动,试图保持身体平衡或害怕跌倒时。偏瘫患者大部分都有联合反应,尤其是手臂的联合反应比较重,常在打哈欠,咳簌和打喷嚏时连带发生。为市场生活带来很多不便。联合运动则是伴随着随意运动的正常的无意识的姿势调整。联合运动发生于正常人,以增强身体其它部分的精确运动,或当一个运动需要很大的力量或注意力时出现联合运动。在偏瘫患者试图活动其患侧肢体时,联合运动可以在健侧肢体上观察到。简单来说,联合反应是病理的,联合运动可以是生理的也可以是病理的。这一点可以通过患者能否改变或放松加以区别。而且,联合反应是刻板的,甚至在身体无主动活动时也发生。患者也不能使联合反应放松。只有在刺激停止之后,肢体才能逐渐恢复到原来的体位。由于联合反应有许多不利的影响,在患者日常活动期间每个尝试都应避免引起这种张力过高的反应。尽量缓慢的控制肢体,体会运动的过程,从而学会正常的运动轨迹。
主动肌与拮抗肌 1、关节的功能: 所谓关节是指将骨和骨连接在一起的组织结构,由骨骼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组成。 肌肉和韧带贴附在骨上,主管关节的活动。韧带主要限制关节过度活动,稳定关节面。肌肉是关节活动的动力,不同组织的肌肉收缩使关节朝相应的方向运动。 2、各关节的功能和运动的肌肉 注:主动肌:关节收缩运动方向相同的肌肉。肌肉收缩 拮抗肌:肌肉伸直运动方向相反的肌肉。肌肉舒张 1颈椎的屈曲/前屈(低头):正常活动范围:0—60度 主动肌:胸锁乳突肌(两侧的)、 头长肌、颈长肌 颈前肌 拮抗肌(颈后肌群): 斜方肌上段纤维 头夹肌及颈夹肌 半棘肌及竖脊肌 2 颈椎的伸展/后伸(仰头):正常活动范围:0—50度 主动肌(颈后肌群):同上拮抗肌 拮抗肌:胸锁乳突肌(两侧) 头长肌及颈前肌 3颈椎的侧屈(侧头):正常活动范围:0—50度 主动肌:斜角肌、斜方肌上段(侧面) 同侧胸锁乳突肌和肩胛提肌 拮抗肌:主动肌对侧的肌肉群 4颈椎的旋转(扭头):正常活动范围:0—70度 主动肌:同侧的肩胛提肌及夹肌 半棘肌、多裂肌、对侧的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上段 拮抗肌:同侧的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上段 对侧的夹肌、半棘肌、多裂肌 5肩关节屈曲(伸直胳膊由前方举起,高过头顶,贴同侧耳朵)正常活动范围:0—180度 主动肌:三角肌前部、肱三头肌、喙肱肌、胸大肌 拮抗肌:肩关节的后方伸展肌群 背阔肌、肩胛下肌、 大圆肌、三角肌后部 6肩关节的外展:(伸直胳膊,由侧方举起)正常活动范围:0—100度 主动肌:三角肌中段、冈上肌 拮抗肌:肩关节的内收肌肉群 7肩关节的内旋:正常活动范围:0—90度 主动肌:背阔肌、胸大肌、三角肌前部 肩关节的外旋:正常活动范围:0—90度 主动肌:小圆肌、冈下肌 8肩关节的内收:正常活动范围:0—45度 主动肌:三角肌前段、胸大肌(锁骨部) 肱二头肌、喙肱肌 拮抗肌:三角肌后段、肱二头肌(长头)、背阔肌、大圆肌 肩关节的伸展(后伸或背伸):正常活动范围:0—50度 主动肌:
向心、离心、等长、超等长收缩到底是什么意思? 骨骼肌又称横纹肌,肌肉中的一种。人体大约有600多块骨骼肌。骨骼肌(在此之后只称作肌肉)是由数以千计,具有收缩能力的肌细胞(由于其形状成幼长的纤维状,所以亦称作肌纤维)所组成,并且由结缔组织所覆盖和接合在一起。任何的体育活动,都是骨骼肌收缩的成果,人体共有600多条骨骼肌,约占全身重量的40%。肌肉的力量和耐力,都直接影响到运动时的表现。 骨骼肌的特性 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或负重时可被拉长,这种特性称为伸展性。而外力或负重取消后,肌肉的长度又可恢复,这种特性称为弹性。虽然骨骼肌具有伸展性和弹性,但并不是外力和负荷越大,肌肉的伸展程度也大。而且,当外力或负荷取消后肌肉的长度也不是立即恢复。 骨骼肌收缩的形式 1 向心收缩 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的收缩称为向心收缩,又称为缩短收缩。向心收缩时肌肉长度缩短、起止点相互靠近,因而引起身体运动。而且,肌肉张力增加出现在前,长度缩短发生在后。向心收缩是骨骼肌主动用力的收缩形式。 向心收缩时可以是等张收缩也可以是等动收缩。 等张收缩 肌肉张力在肌肉开始缩短后即不再增加,直到收缩结束。这种收缩形式为等张收缩。有时称为动力性或时相性收缩。 在向心收缩过程中,所谓的等张收缩是相对的,尤其是在具体情况下,更是如此。由于在肌肉收缩过程中,往往是通过骨的杠杆作用克服阻力做功。在负荷不变的情况下,要使肌肉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内以同样的力量收缩是不可能的。 如当肌肉收缩克服重力垂直举起杠铃时,随着关节角度变化,肌肉做功的力矩也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肌肉用力的程度也不同。在整个运动范围内,肌肉用力最大的一点称为“顶点”。出现“顶点”主要主要是因为在此关节角度下杠杆效率最差,加上肌肉缩短损失一部分力量,而促成了“顶点”的产生。因此,在整个关节的运动范围内,只有在“顶点”肌肉才有可能达到最大力量收缩。这是等张训练的不足之处。 等动收缩 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外界的阻力与肌肉收缩时肌肉产生的力量始终相等的肌肉收缩称为等动收缩。由于在整个收缩过程重收缩速度是恒定的,等动收缩有时也称为等速收缩。 等动收缩和等张收缩具有本质的不同。肌肉进行等动收缩时 在整个运动范围内都能产生最大的肌张力,等张收缩则不能。此外,等动收缩的速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因此,理论和实践证明,等动练习是提高肌肉力量的有效手段。 等长收缩 肌肉收缩时其长度不变,这种收缩称为等长收缩,又称为静力收缩。肌肉等长收缩时由于长度不变,因为不能克服阻力做机械功。 等长收缩有两种情况:其一,肌肉收缩时对抗不能克服的负荷,如试图拉起根本不可能拉起的杠铃时,肱二头肌所进行的收缩就是等长收缩。其二,当其它关节由于肌肉离心收缩或向心收缩发生运动时,等长收缩可使某些关节保持一定的位置,为其他的运动创造适宜的条件。 3 离心收缩 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称为离心收缩。如下蹲。肌肉离心收缩还可防止运动损伤。如从高处跳下时,脚先着地,通过反射活动使股四头肌和臀大肌产生离心收缩。由于肌肉离心收缩的制度作用,减缓了身体的下落速度,不至于使身体造成损伤。 4 超等长收缩 超等长收缩时指骨骼肌工作时先做离心式拉长,继而做向心式收缩的一种复合式收缩形式。
偏瘫康复能不能走路锻炼 大家认为走路能不能锻炼好偏瘫
脑卒中康复之核心稳定性训练 核心稳定性训练(CTS)以往在体育领域应用较多, 近年来,作为一种治疗新技术逐步被引入到临床康复领域中。 人体核心区是腰-骨盆-髋关节形成的一个整体,位置在膈肌以下髋关节以上包括骨盆在内的区域,处于上肢和下肢的结合部位,是所有运动的起点和上肢与下肢对角线链接的枢纽。腰腹部则是核心区里比较重要的位置。围绕在腰-骨盆-髋关节核心区的肌肉,就是核心肌群,包含背部、腹部和构成骨盆部的所有肌群。核心肌群分为深层稳定肌(腹横肌、多裂肌、腰大肌、髂肋肌、最长肌、腰方肌中束、横膈肌等)和表层运动肌(腹直肌、腹斜肌、竖脊肌、腰方肌、盆底肌等),分别参与稳定耐力运动和快速运动。
什么是偏瘫康复的正确方法 多选
走路锻炼你怎么看
偏瘫患者以走路锻炼为康复途径
偏瘫锻炼方法该如何选择
脑中风的早期康复,让肩、肘、腕关节活动起来 对脑卒中患者而言,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不同的时期采用一切有效的措施均可改善受损的功能障碍,预防并发症,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要尽早开始,不要错过康复黄金期。一般情况下,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根据医生诊断为标准)时就可以开展康复了。 脑卒中的早期康复包括保持良肢位、翻身坐起和适宜的关节被动活动等训练方式。关节被动活动是早期康复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帮助放松痉挛肌肉,牵引挛缩的肌腱、关节囊和韧带,有利于恢复和保持关节活动幅度。 今天有请和睦家康复医院物理治疗师周健为大家演示如何正确地让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骨间关节活动起来。 上肢关节应该如何活动 1. 肩关节前屈:患者取仰卧位,治疗师立于患侧,一手握住患侧腕关节处,另一手握住肘关节稍上方,慢慢把上肢沿矢状面向上高举过头。 2. 肩关节后伸:患者取健侧卧位,治疗师立于患侧,一手握住肘关节稍上方,另一手固定肩胛骨,慢慢将患者上肢沿矢状面向后伸展。 3. 肩关节外展:患者取仰卧位,治疗师立于患侧,一手握住腕关节处,另一手握住肘关节稍上方,慢慢将患侧上肢沿额状面外展,当患者上肢被移动到外展90度时,将上肢外旋后继续移动直至接近患者同侧耳部。
超全的脚踝扭伤康复指南 走路尤其是运动时不小心崴了脚 相信你一定遇到过 你的第一反应是转转脚腕 若只是轻微疼痛 就不在意了 若是疼痛难忍、脚腕红肿起来 也只是拿毛巾热敷 或用绷带简单包扎一下 可你有没有发现 第一次崴脚后 就特别容易再崴一次 形成习惯性的崴脚!什么是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扭伤是十分常见的运动损伤,占所有踝关节损伤的75%左右。多数情况下,损伤的原因往往是足尖向内过度内翻旋转,同时足外侧着地。相对薄弱的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容易受到损伤。而较粗的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相对少见,仅占踝关节扭伤的5%-10%。 根据受损程度不同,韧带可能受到过度牵拉而引起撕裂,导致踝关节慢性不稳。症状由轻到重各不相同。大都有突然的外伤史,包括扭转伤或者翻转伤。主要表现为踝关节外侧的疼痛,也常伴有肿胀,甚至足内外侧缘瘀斑。 严重的损伤可引起踝关节外侧关节囊撕裂、踝部骨折、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扭伤最常损伤外侧副韧带,包括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和距腓后韧带,三条韧带里距腓前韧带作用最大,最容易损伤。 如果同时伴有跟腓和距腓后韧带损伤甚至关节囊撕裂,就属于比较严重了,容易造成关节松弛甚至发展成为慢性不稳。如果再伴有肌腱、骨骼甚至其它软组织损伤,就需要进一步诊断。 建议严重的踝关节扭伤还是需要及时就医,咨询运动损伤专科医生,可以借助X线、核磁共振、B超等检查来明确损伤程度,以及是否需要关节镜手术治疗。别把崴脚不当回事 别忽视崴脚!踝关节损伤占所有运动损伤中的14%-21%,在篮球和足球运动中的发病率高达40%和25%。跑步中,脚踝所承受的压力能达到体重的三倍,如果脚踝疲软无力,就使得缓冲能力和动作效率下降,并增加踝关节、膝关节、胫骨的受伤风险。一般程度的扭伤会拉伤关节囊和韧带,严重点可能会导致韧带断裂,患处可出现紫色瘀斑。急性崴脚后如果处理不得当,很有可能留下以脚踝反复崴伤(脚踝不稳)和慢性疼痛为典型代表的后遗症。 根据踝关节的损伤程度,大致可以分为三度: I度表现为:轻度疼痛,外侧副韧带轻微不完全撕裂,可伴有外踝轻度肿胀,很少出现关节不稳; II度表现为:中到重度疼痛,伴有肿胀、僵硬和行走困难,部分可见足部瘀斑,外侧副韧带中度不完全撕裂,可伴有部分关节不稳; III度损伤最为严重,疼痛和肿胀常比较明显,足底常出现明显瘀斑,外侧副韧带完全撕裂,关节出现明显不稳影响正常活动。 当然如果再严重可能伴有前内踝撞击症,外踝骨折,甚至踝关节脱位等。 部分踝关节扭伤可能发展成为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症(CRPS),是一种交感神经紊乱引发的疼痛综合症,可出现与损伤部位不相符的局部疼痛、肤色发红、灼热感、痛觉敏感等问题。 合并有这类并发症的患者,治疗就会相当麻烦,恢复的时间也更久。我在临床上曾见过扭伤1-2年踝关节仍然局部疼痛,无法正常活动,皮肤颜色改变等问题的患者。这类问题通常需要综合治疗。 为什么崴脚的总是我? 研究表明,扭伤过踝关节的人,再次扭伤的风险会增加两倍,也就是说,会形成“惯性崴脚”。主要原因是: (1)扭伤会对关节稳定结构造成破坏,虽然这种破坏大多能自愈,但不能做到完全恢复如初,不稳定的踝关节自然容易再次扭伤; (2)踝关节韧带中有感知活动速度、位置等的“本体感受器”,对运动的协调性有重要作用,扭伤会对其造成损伤,从而增加受伤机会。 崴脚之后该怎么急救处理? 崴脚受伤当时处理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后期康复的效果。所以,崴脚后正确的急救处理非常重要!简单来说,应当遵循“PRICE”原则。 Protection:保护,可以使用石膏或者支具保护,使伤处不受进一步伤害。 Rest:休息(制动)。停止活动,避免患侧下肢负重。 Ice:冷敷肿痛部位(冰块、冰袋、冷制品等)10-15分钟,每天数次(可每2小时一次)。不要让冰块直接接触皮肤,可用毛巾隔离,避免冻伤皮肤。 Compression:可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它可以阻止继续出血、预防严重的踝关节肿胀。踝关节在肿胀消退前不建议使用粘胶支持带包扎固定。 Elevation:尽量将小腿和踝关节抬起高过心脏水平(比如,躺下并在腿下放置几个枕头)。正确的抬高下肢方法应该是:踝关节超过膝关节,膝关节超过髋关节,髋关节超过身体水平位。 及时而有效的急救措施对于加快愈合十分重要。严重扭伤患者,需即时医院就诊。排除是否存在骨折、是否需要配置拐杖或者石膏支具、是否需要药物治疗。专科医生将会指导您相关的治疗。 特别提醒:对于冷敷,如果实在找不到冰块,可以立即用大拇指压迫脚踝外侧,这样即使皮下血管破裂,因为压住了破裂处,也不会导致严重的出血肿胀 切记!受伤当天不要用红花油 受伤当天不要用红花油等中药类外敷药,可以用扶他林等西药类外敷药。 红花油等中药类外敷药的主要作用是活血化瘀。在崴脚后48小时以内,皮下淤血正在渗出,炎症反应正在发生,这时如果用红花油就意味着加重出血和肿胀。 而西药类的外敷药,例如扶他林,其发挥作用不是通过活血实现的,而是抑制疼痛物质产生,从而起到消炎镇痛的作用,可以用于受伤当天以及后期。 崴脚之后如何康复训练? 经过了一段时间养伤,炎症是减轻了,但脚踝的灵活性、稳定性、力量难以通过养伤养好,还需要进行康复训练。被动休息治疗结合主动康复训练才能最大限度恢复受损的功能。
康复评定 | 洼田饮水试验 日本学者洼田俊夫提出的评定吞咽障碍的实验方法,分级明确清楚,操作简单,利于选择有治疗适应症的患者。局限性在于:该检查根据患者主观感觉,与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不一致的很多,并要求患者意识清楚并能够按照指令完成试验。 评定方法 检查方法: 患者端坐,喝下30毫升温开水,观察所需时间喝呛咳情况。 1级(优)能顺利地1次将水咽下 2级(良)分2次以上,能不呛咳地咽下 3级(中)能1次咽下,但有呛咳 4级(可)分2次以上咽下,但有呛咳 5级(差)频繁呛咳,不能全部咽下[1] 评定: 正常:1级,5秒之内; 可疑:1级,5秒以上或2级; 异常:3~5级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吞咽障碍消失,饮水试验评定1级 有效:吞咽障碍明显改善,饮水试验评定2级 无效:吞咽障碍改善不显著,饮水试验评定3级以上 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法 该表提出3种能减少误吸的条件,根据患者需要条件的多少及种类逐步分级,分为1~6及,级别越高吞咽障碍越轻,6级为正常。 评定条件: 帮助的人,食物种类,进食方法和时间。 分级: 1级:任何条件下均有吞咽困难和不能吞咽; 2级:3个条件均具备则误吸减少; 3级:具备2个条件则误吸减少; 4级:如选择适当食物,则基本上无误吸; 5级:如注意进食方法和时间基本上无误吸; 6级:吞咽正常。 疗效判定标准: 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有效:吞咽障碍明显改善,吞咽分级提高1级; 显效:吞咽障碍缓解2级,或接近正常。
爬行训练是核心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 每当问及做什么样的运动是核心训练的时候,答案通常是<平板支撑>或是<仰卧起坐>,这些运动其实并不是坏运动,但是问题常常出在如何做这些运动,通常有些人腹肌非常强壮,可以做很多仰卧起坐,或是平板支撑非常久。 但是通常却乏深层核心肌肉的控制,动作看起来好像是对的,但是细看的话很多都利用到腰椎骨头的力量或是手臂的力量,并不是真正使用核心肌群,这种情况常常会造成下背不舒服,一旦造成下背疼痛,大脑便会抑制深层核心肌群出力,造成更严重的恶性循环。微信公众号:康复小南宁 什么是核心肌群? 很多人对核心肌群有很深的迷思,核心肌群在目前的定义上也相当模糊,而到底什么样是真的核心肌群,必须先了解肌肉解剖以及各个肌肉的功能表现。 核心稳定不是… 图片六块肌 图片持续做100下仰卧起坐 图片平板支撑5分钟 图片任何姿势下腹部以及腰部肌肉绷紧感 核心稳定是… 图片可以在动态动作下控制住脊椎,例如在跑步或是跳跃的时候可以轻松控制脊柱的动作 图片全身的肌肉群可以很协调的控制脊柱,而不是只有腹部肌肉在控制脊椎 图片力量传递的中继站,跳跃落地的时候产生的冲击力可以往上传递到背部肌肉上,以分散冲击力 图片在手和脚在做动作时同时保持脊椎在自然弧度上 核心肌群包含的肌肉群 内部核心 腹横肌 多裂肌 盆底肌 横膈膜 外部核心 后侧斜向系统:阔背肌+臀大肌+胸腰筋膜 前侧斜向系统:腹内斜肌+内收肌群+胸腰筋膜 侧向系统:臀中肌+腰方肌+内收肌群 纵向系统:臀大肌+股二头肌+腓肠肌+胫前肌 若是在做较高难度的核心训练的时候,没有利用内部核心去控制脊椎,外部核心就会聚集过大的张力,通常久了就会发展成慢性僵硬以及疼痛。 爬行是婴儿时期很重要的一个发展环节,为之后走路,跑步甚至是协调方面奠定很重要的基础,注意去观察小婴儿在爬行,可以发现他们会先在四足跪姿尝试前后移动,之后才真正向前移动,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因为失去平衡而跌倒在地面上,但婴儿们都能再次将身体撑起来找到平衡。微信公众号:康复小南宁
超全脑梗塞康复治疗方案:原则、禁忌、技巧、后遗症康复….. 首先,在脑梗塞的治疗上可靠的中西药合理并用是治疗和防治复发的关键。脑梗塞是多病因引起的慢性病,除饮食锻炼及科学护理外,只有坚持可靠用药,才能够真正从病因入手,对血栓形成及动脉硬化起到防治作用,在改善症状的同时,才能够有效防止复发。 图片 把握康复治疗十大原则 1正确地掌握康复医疗的适应证 对于存在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消化道出血、高血压危象、高热等生命体征不稳定和脏器功能衰竭的脑梗死患者,应先以内、外科处理,待神志清楚、病情稳定后再开始康复治疗。 2早期开始康复 病情稳定后24 - 48h开始,国家“九五”攻关课题研究认为,康复早期参与有利于患者瘫痪肢体的功能预后,应用卒中单元管理模式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 3临床性康复 在“卒中单元”、“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和“急诊科”内与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内科等医生合作以解决患者的临床问题,可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在国内一些大医院中已经开始建立这种密切合作,独立的康复医学科也是综合性临床康复为主。
肌肉受伤后多久可以运动? 很多人受伤之后的疑问什么时候开始可以运动、以及运动还会痛,是不是受伤的地方还没有好?今天的文章就要来说明肌肉受伤之后正常的恢复流程。 【肌肉受伤的分类】分三种: 肌肉挫伤:被外物撞到,产生瘀青受伤; 肌肉拉伤:一用力,肌肉瞬间收缩的力量太强,肌肉就拉伤了; 肌肉撕裂伤:被东西划破皮肤,像被刀子割到,肌肉被划开受伤; (除了第三种,前两种占了运动肌肉受伤的9成。) 【受伤的肌肉长怎样?】 肌肉受伤就像布被扯破一样,中间会有个洞,洞旁边还会有被扯烂掉的肌肉。 洞口两边的肌肉会分开来,洞里的神经和血管也都坏光,这时候再拉肌肉就会把洞越扯越大,如果你不是天生主角命,自愈能力超强,伤口一下子就复原,建议受伤之后不要动来动去把洞越拉越大。
如何区分肌肉的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 关节肌“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 图片 图片 跨过一个关节的肌肉叫做单关节肌,如肱肌。跨过两个或两个以上关节的肌肉叫做多关节肌,如股直肌。多关节肌由于跨过的关节多,工作时会出现多关节肌“主动不足’’和多关节肌“被动不足”。 1 多关节肌“主动不足” 多关节肌作为原动肌工作时,其肌力充分作用于一个关节后,就不能再充分作用于其他关节,这种现象叫多关节肌“主动不足”(其实质是肌力不足)。如充分屈指后,再屈腕,则会感到屈指无力(原来握紧的物体有松脱感),这就是前臂屈肌群发生了多关节肌“主动不足”现象。在体育运动中出现了多关节肌“主动不足”,应注意发展该群肌肉的力量。 2 多关节肌“被动不足” 多关节肌作为对抗肌出现时,已在一个关节处被拉长后,在其他的关节处再不能被拉长的现象,叫多关节肌“被动不足”(其实质是肌肉伸展不足)。如伸膝后再屈髋,即直腿前摆,腿摆得不高,这是由于股后肌群发生了多关节肌“被动不足”。在体育运动中针对容易出现多关节肌“被动不足”肌肉,要注意发展其伸展性,这对提高运动成绩和预防运动损伤起到积极作用。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