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泡泡 温泡泡
再看也不约→_→
关注数: 43 粉丝数: 13,225 发帖数: 33,451 关注贴吧数: 250
怎样不辜负活着这件事。 再有二十二天我就要跨入一个令自己难以置信的年纪,一个似乎要踏踏实实地面对社会,对世界有所担当对未来有所思考对父母有所回报对恋人有所责任对工作有所追求的年纪。可我根本还没做好准备。有时我觉得我全然还是十五岁的我,我依赖父母,我憧憬不切实际,我相信真爱至上,我在书本和二次元世界里寻找人生王国的入口,我还没找到,不要这样,I am not ready! 人生的真相就是,我被硬推到一个个事实面前,但我根本不认识它们。 理想的焦虑我已经说的够多,如果不是在必要的情况下,我并不想打开这扇门。过去我一直寻找着理解它、承受它、不放弃它的途径,但这种追寻已经变成一种惯例,也没有什么意义。后来我发现,把它放置在全人类的框架下,这种焦虑就能有所缓解,我告诉自己:关于时光流逝的无力感每一个人都是差不多的。我告诉自己:在宇宙洪荒面前没有人和事有藏身之所。我告诉自己:要知道你脚下踢飞的一颗石子也能比莎士比亚活得更久。直到有一天,我告诉自己:够了! 沧海一粟也好,理想是某高级灵长类动物无法克服的生理缺陷。 我不想打开那扇门。因为这就像海边的堤坝,只需要击溃很小的一个孔,海水很快会把我所有的心理建设冲毁。尼采说,我们拥有艺术,所以不会被真相击垮。可是尼采根本什么也不懂。昆德拉说,存在,存在就是幸福。可是昆德拉根本什么也不懂。伍尔夫说,我们会融合在某个更大的光芒之中,而那光芒又会融合到一片更加巨大的光芒中去。可是伍尔夫根本什么也不懂。当这堤坝被冲毁,我处于一方,生活处于另一方,我和我的生活总是尽可能地去战胜对方,我们谈判,我们妥协,我们向对方猛扑过去,我们败下阵来,我们的堤坝被冲毁,我们只剩一潭死水。 我不想打开那扇门,看见生活是充满敌意的,是可怕的。 还有那些永远存在的事实:苦难、死亡、贫穷。那些暂时存在的事实:雾霾、摇号、房价。世界并不存在于书本和二次元世界里,我知道。可是站在这个年纪,知道了这一切的我,是不是还要对这世界的欢呼和无奈视而不见。是不是还要转过身去,逃离集体主义和人类伟大的进程。是不是还要躲在遥远的世界里,看着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莎士比亚,米开朗基罗——只看着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莎士比亚,米开朗基罗,而对自己赖以生存的世界继续心不在焉、与我无关、不置一词? 这一切,我不知道。 友谊,还有友谊。亲情,当然还有亲情。还有爱情,还有自由,它们缺一不可。可是面对步步紧逼的生活,我还要再一次重置我的人生吗。我已经重置了我的人生两次,一次是出国,一次是回国,其代价就是我失去了和我共同度过美好青春岁月的大部分人、事、物。我难道还要像过去一样经不起诱惑吗。我难道还是那个可以为了爱情和梦想过分冒险的小孩。我难道还不明白,我那不着边际的友谊、爱情和自由只会让我在自己的国度里丧失公民的权利,其结果只能是四处漂泊? 这一切,我不知道。 What horrifies me most is the idea of being useless: well- educated, brilliantly promising, and fading out into an indifferent middle age. - Sylvia Plath 怎样才能不辜负活着这件事? 一无所知。
~ 这不算是个开头,也远不是结局。希望这几年来你所经历的一切,到最后都会有所报偿。 ◤温暖我,在我的心还不够坚强的时候◢ 不相信世界就是这样,在明知道有的时候必须低头,有的人必将失去,有的东西命中注定不能长久的时候,依然要说,在第一千个选择之外,还有第一千零一个可能,有扇窗等着我打开,然后有光投进来。——王小波 我坚信,人应该有力量,揪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从泥地里拔出来。 ——廖一梅 我依旧只是你的一个死角,存放着无关紧要的感情。有一天我终于走累了 会回到妈妈的怀抱,她会摸着我的头发说,傻孩子,那些爱和疼痛都是假的。 ——河川敷 每次体验到疼痛,情绪或觉得受伤,毫无例外,一定是你灵魂有个伤口。但是,每一个惹到你的人都给了你一样礼物;每一个伤害你的人,都为你打开了通往灵魂疗愈的大门,只要你能负起疗愈灵魂的责任。 ——渡边淳一 每一个人在世界上都要受到挫折,有许多人反而在折断的地方长得最结实。 ——海明威 你生命中的问题并不是意外或偶然发生的,它们是特别为你量身定做的。你心中的某个部分爱你甚于一切,而路障就是它制造出来的,为的就是带领你回归到你自己。它以极端的形式唤醒你,要学会慈悲,信任,温柔的对待自己。——阿玛斯 ◤对自己说的话 ◢ 1.亲爱的,我知道你处于很低谷的状态,但是你自己一直都知道自己是特别的。 2.虽然目前看来,挣扎的过程太久,却还没看到结果。这一路走来,最让我骄傲和欣慰的就是:你其实能一直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的成长。有的人走得就是比别人慢,但是总有一天你也能到达。 3. 生命中很多事情你都无需去想,时光自会揭晓答案 ◤Live and Learn, Always ◢ 你生命中重大的事情,都要求你专心致志的去完成。若是过程中你一直需要停下来去做暂时会让一些人满意的事,那件当下对你来说重要无比的事情可能就会失败。同时,人总觉得能教别人怎么去做,特别是年长于你的人,似乎年纪是某种强大的资历证明。他们总想指导你怎么去生活,但是最后你若过得不开心,他们却不会负责。 在生命的旅程里,一开始人总习惯从他人处寻求自我。期待从别人身上得到赞扬、认可,甚至是爱。上帝会一遍又一遍将残酷的事实揭露给你看,直到你不再对他人抱有虚妄的期待,直到你知道需要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活在这世界上。有时候哪怕你的力量只够搭建一个茅草房,那却是独属于你的,任何人都不能从你那拿走的。 其他的人生课程也一样,上帝会一次又一次作业摔在你面前,直到你最终自己学会去解答。 People judge, but no one truly cares, so be true to yourself. 你失去的就失去了,不会再以任何方式回来 每一个经历,给你,就是要你真正地去面对经历体会。每个人一出生就注定了一些事情,无法被安慰,无法被补偿。但是这些都不是失去。不曾得到的,都不能称为失去。最多不过是缺失而已,生活又何尝能少的了缺失。
~~~~ 亲爱的朋友们,你上大学快两年了,你 是否曾经充满激情的来到大学,而后激情 又慢慢地在大学中破灭?你是否为自己上 大学而迷茫甚至后悔过?你是否感受到现 实与理想的落差?如果你有这样的感受, 那很好,证明你慢慢步入社会了。 你不能 再沉浸在大学以前的时代,你所面临的问 题不再是一切以学习为中心。你上大学了 ,开始脱离父母的照顾,你们开始独立自 主的生活了,你掀开了你人生的又一章, 在人生的这一新章里,你将会面临很多问 题,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你大学的意义所 在。 我知道,你们经常心里会犯嘀咕,读大 学到底有什么意思?你们时常觉得大学所 教的课程都一无所用,你们会觉得我们学 得很理论和空洞,偶尔你们也愤青一番, 愤慨地抨击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很不合理 ,抨击之后你们又开始陷入迷茫的恐惧, 你们很关心现在的就业情况,你们从大一 就接受了毕业就失业的理念,你们有很忧 虑感很有紧迫感,有紧迫感很好,生于忧 患死于安乐,可是忧虑之后你们依然无法 找到出路。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你 们把思维停留在以就业的点上,而大学教 育并不重在培养技能,并不能保证你能顺 利找到一份好工作,所以换句话来说,如 果你把大学的生活停滞在就业的导向上, 你的大学就永远无法找到突破口,所以你 看会觉得没有方向感,很迷茫。
无情一点并没有错 小学时,体育检测。同班姑娘让我帮她拿着发卡,她去做仰卧起坐。我把发卡紧紧地握在手里,一秒钟都没有放开。她考完了,一句谢谢都没有,就和别人去玩了。 第二次体育课,轮到我考试了,我让这个姑娘帮我拿着发卡,她没拒绝。考完以后,我问她:“我的发卡呢?”她说:“丢了。”我问:“怎么丢了?”她说:“刚才你考试时,她们叫我过去玩,我跑着跑着就丢了。” 于是我只得在下午的课堂上披头散发地上课,被正好过来检查“仪容仪表”的教导主任批评,而那个姑娘,和别人一起一脸兴奋地看我挨批。 上高中时,不知道是谁说看见有司机接我,于是别人开始推测我零花钱比别人多。后来,有人管我借钱不还。我成了债主,却要陪着笑脸管别人要钱,还背上了“小肚鸡肠,不乐于助人”的坏名声。 上了大学,看到同宿舍的一个女生经常为了省钱不吃饭,我那可耻的善良就又钻出来了......我经常请她吃饭,还把自己不用的化妆品送给她。几个月后,我听到了关于我的负面新闻,就是这个舍友编造的。 后来到了美国,我的大学教授每次都把中国学生和其他学生区别对待。同班的中国学生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直到那次,他无视离他最近的那个白人大胖子一直在刷Facebook,却指着我的笔记本电脑说:“关上那该死的东西!” 再上课时,教授正在吹嘘他的光辉事迹,我突然对着一个刷Facebook的白人说:“你,关上那该死的东西!听课!”全班人都像看疯子一样看着我,我已经做好了被赶出去的准备,可是教授竟然没说什么。下课以后,教授走过来默默地拍了拍我的肩膀,我知道从此以后我再不用遭受种族歧视了。 于是我开始不再那么善良。 变得没那么善良以后,我少了很多累赘的人际关系。 变得没那么善良以后,我拉黑了曾经不敢拉黑的人,我当着其他学生的面说一个教授“涉嫌威胁、欺诈”,收获的是其他人的掌声和教授的退让。 变得没那么善良以后,我不会因顾忌和别人的“友谊”就放弃自己的话语权,我争取到了比原先更多的机会。 有时候,过分的“善良”会伤害到自己,会让一些没有底线,没有良知的人得寸进尺。这个社会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着“善”的本质,有些人伤害了别人,不会内疚、不会不安,他们只会笑你傻,说一切都是你自找的。 而当你学会拒绝别人,学会以牙还牙时,他们反而会尊重你,甚至敬畏你。 我终于相信了那句话:无情一点并没有错。 (本文摘自青年文摘2013第14期)
首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