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o—鱼得水 Mto—鱼得水
淘宝【恒钓渔具】欢迎您的光临,我们只做正品品质渔具;让你买得放心、购物开心。店铺链接地址:http://hengdiao.taobao.com
关注数: 483 粉丝数: 552 发帖数: 31,119 关注贴吧数: 55
鱼饵的名词解释【转】 1.鱼饵:凡用于钓鱼的鱼用食物都可以称为鱼饵。在传统的概念中鱼饵分为诱饵和钓饵两种。随着台钓和竞技钓技术及钓鱼理念的不断发展,诱、钓一体的鱼饵被越来越多的钓鱼人所接受。 2.诱饵:此类饵料中含有对鱼类嗅觉能起到刺激作用的有机物质或化学成分,也被称为诱鱼剂。并利用诱饵溶化速度快、扩散性好(在水中梯度递解快)的特性,加快从四周诱鱼进窝的速度。 3.集鱼饵:当诱鱼剂把鱼诱进窝子后,能把鱼长时间留住的是集鱼饵。传统钓法中用曲酒浸泡的小米打窝子,就是利用酒的化学成分来诱鱼,实实在在的小米则是集鱼饵。散落一片的小米,让诱进窝的鱼有的吃,一时半会儿又吃不饱,所以久久不愿离去。 4.钓饵:挂在鱼钩上的饵料。竞技钓使用的钓饵。兼备了诱、集、钓三种功能。所以说在配制竞技钓使用的钓饵时要把诱、集、钓三要素统统考虑到,否则会出现诱不来钓不着;诱得来留不住;留得住不咬钓等现象。 5.粉饵:事先经过粉碎加水后即可调制成钓饵的饵料。 6.添加剂:也被称为"小药"或"小料"。指那些无法单独作用,必须添加在粉饵中使用,能提高钓饵诱鱼和促摄作用的物质。添加剂分为纯液体、半液体、固体粉状三种。使用时液体或半液体添加剂最好先溶于配饵用的水中,再用此水去调饵;使用固体添加剂最好先均匀地掺在粉饵中,然后再加水凋饵。钓饵已调配好再加入添加剂其效果会受影响。因为高浓缩的添加剂事后加入,无法使它均匀地与钓饵融合和在一起,挂到钩上的钓饵所含的添加剂浓度会忽高忽低,引起鱼的警觉,有的饵球含添加剂浓度过高,反倒会把鱼吓跑。另外后加添加剂,为了能掺匀要来回搋揉钓饵,破坏了钓饵的溶散性。 7.定饵:凭经验,根据水情、鱼情确定用饵方案。定饵方案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最后的比赛成绩。因为在技术水平接近的比赛中,正确使用钓饵是获胜的关键。 8.配饵:根据用饵方案,把各种要使用的主、副粉饵按照确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备用。 9.主饵:配制的钓饵中占比例最大的那种粉饵,即这个配方的主饵。主饵使用是否正确,用量是否得当,是关系到此饵是否好用的关键所在。 10.副饵:配制的钓饵中占比例较小的粉饵,就是副饵。副饵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几种。副饵能改善主饵的饵性,起到烘托主饵的作用。如果副饵的色、香、味均超过主饵,用量又大,结果会起到喧宾夺主作用,彻底改变了主饵的特性,造成用饵失败。另外特别要注意的是:用很多种粉饵配在一起的饵,一定是个大杂烩,效果不会好。同时也说明配这种饵的人,对水情、鱼情不太了解,是心里没底的一种表现。 11.调饵:北方钓手称为"和饵",广东一带的钓手称为"开饵"。也有人称"调饵"为"做饵"。按照事先定好的用水量,把配制好的粉饵溶入水中,再按不同的技术要求用手将其搋揉成饵团。 调制出的钓饵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一是用水量是否正确(如果调制的是拉饵,水的温度也是重要的一环)。二是粉饵和水是否均匀融合,如果有一个个板结小块出现,说明粉饵吸水不均匀,会直接影响使用。三是加水后直接搋揉,还是放置几分钟后再搋揉,一定要根据粉饵的特点和预期想达到的标准,有计划地进行。比如说,用于钓底的饵,因为搋揉得不够,饵偏散,入水即化,造成底层鱼部分离底或上浮,钓底无法实现。相反钓浮的饵搋揉过度,入水不化,造成鱼追饵下移,使鱼群难以在中上层停留。 12.饵性:指各种粉饵调制成钓饵后的特性。比如说搓饵方面:偏黏、偏散;颗粒粗、颗粒细;比重大、比重轻;横向溶散性好、溶化快、溶化慢;絮状物多、绵软而不糟、虽硬到底即化等等。拉饵方面:丝长、丝短、残留物多、黏线;出饵少、出饵多(指拉到钩子上的饵少和多的现象)、出饵不均(指拉到钩子上的饵忽少忽多不稳定)拉饵出现的的各种问题,除饵性原因以外同拉饵的动作、方法有关。 13.饵的互融性:这里所讲的互融性,主要是指各种粉饵中所含的气味是否能融合。比如说含有奶香的饵同椰香饵、草莓香饵可以融合,也就是说可以搭配使用。而椰香饵同草莓香饵因香味很独特,不便搭配使用。如果搭配使用,不但抵消了各自的特性,可能还会产生怪异的气味。配制钓饵时,一定要充分了解各种粉饵的特性,绝不能随意地搭配。 14.搓饵:必须用手先把调好的饵搓成球,再把钩子埋入饵球中并通过拇指、食指、中指三指的配合搓动,把钩子封在饵球内,饵球外表不下缝隙。搓饵是竞技钓必不可少的技巧。手法娴熟的钓手,能搓出多种的饵团比如球形、水滴形、三角形、圆柱形等等,而且根据需要,饵团大到弹球、小到米粒均能随意搓出。 15.拉饵:利用饵中含有小麦蛋白形成一定的纤维束这-特性,把钩放在饵盘上,用饵团压住钩,持线的手轻轻把钩拉出即能挂上饵。拉饵所拉出的饵球大小、溶解速度快慢,是否能达到钓目标鱼的要求,主要靠拉饵的质量和调制方法。 16.小麦蛋白:拉饵必不可少的原料。加水后能形成面筋的一种从小麦中提取的物质,面粉加工厂及糕点厂常用的一种增稠增黏剂。钓鱼人鉴别小麦蛋白的简单办法是:白不带杂色,细而不滑,加少量的水调成稠糊状放置五分钟后,把它拉断时,能感觉到一定的弹性。质量差的很糟,轻轻一拉就断,毫无弹性。
关于八字溜鱼法【转至于青鱼大哥】 八字溜鱼法是钓友们最常用的溜鱼方法, 但在目前的形势看很多钓友还真的不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八字溜鱼。 首先从鱼的游动方向上来讲一般都是横向八字路径, 这里面还存在着正八字和反八字的区别。。。。 正八字在大鱼位于你正前方的路径交叉点上鱼头冲外的, 而反八字则在次交叉点位置鱼头是对着岸边的。。。 在这两种八字溜鱼路径中其效果和危险程度是截然不同的!!! 也就是说正八字溜鱼法在大鱼处于左右边缘位置时鱼头都是向着岸边的, 这样比较安全!!! 如果是反八字情况就不同了, 在左右侧最远端鱼头会对着深水区, 如果大于此时法力就必定超出了你的溜鱼掌控范围, 大多数切线都是这样形成的。。。 下面以图说明:(红色带箭头线路表示与游动路径,蓝色细线代表钓线拉力方向)这是正八字鲤鱼线路。。。安全!!!! 下面是反八字溜鱼,黄色点位出现切线最多。。。从我们溜鱼的钓线拉力方向上来分析, 可以看出正八字溜鱼的各个点受力与鱼游动方向的夹角都可以保持在90度以及大于90度范围, 属于主动引导大鱼游动使其消耗体力, 并且同时可以有效的保护钓线不被切。。。 但反八字溜鱼则有很多点位钓线拉力方向与大鱼游动方向成小角度, 这样整个钓组所承受的拉力就远远大于前者。 两个黄点位置是非常危险的区域, 如果大于在此时发力游向深水就很难控制而形成拔河状了。。。 很多钓友在鲤鱼过程中都不考虑这些要点, 切线后的懊丧,将问题归结于钓线质量不行。。。 经过我多年对0.4、0.6号及其普通子线的尝试, 我认为只要溜鱼得当10斤左右的鱼应该不是很困难的事情!!! 而很多钓友遇到不大的鱼都会将4号钓线切掉, 应该是鲤鱼不得法哦!!! 在垂钓中提竿中鱼后往往大鱼会对直游向深水区, 提前判断大鱼偏向一边的趋势后果断将钓竿偏倒向那一边是最为关键的步骤!!! 一旦短时间操控起作用后鱼会在你的一侧游向岸边, 这就给八字溜鱼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之后按部就班的溜就没多大问题了。。。 但很多情况是大鱼中钩后突然游向钓者, 遇到岸后在向一侧窜出---这就形成了反八字路径很危险啊!!! 解决方法是迅速向一侧转移形成横向溜鱼。。。
鲫鱼吃钩的20种漂相【转】 1、浮漂轻点轻触。多为鲫鱼在试探,连点连触则提竿。 2、浮漂微微上升一点,徐徐下沉一目半目。说明鱼已吃稳,可提竿。 3、尾漂缓缓顶起,只送半粒最多一粒,然后浮漂不动(有时被误认为是小鱼闹或碰线),是提竿时机。 4.浮漂偶尔慢慢下沉。不可忽视,动作愈慢,鲫鱼愈大(鲤鱼、草鱼十分明显)。 5.星漂微微颤动后,略沉半粒至一粒,漂动即停止。这时提竿时机是浮漂刚刚下沉,其过程很短,垂钓者若不是精力高度集中,稍有迟缓,即可痛失良机。 6.浮漂一点一点,连续点动,动作很小。也是鲫鱼已吃稳的迹象,即可提竿。 7.浮漂点动后,接着慢慢上送。动作愈慢鲫鱼愈大,动作速度快多半是小鲫鱼。 8.浮漂轻轻斜向移位,或平移,或微沉,都要及时提竿。 9.浮漂有力猛点时。只点一下动作大,不下沉也不上送,鱼饵已吃到嘴里,鱼儿较大应及时提竿。 10.浮漂横向移动,还有点向下的动作,即提竿。 11.浮漂横移。不送漂也不黑漂,只作平行横向移动,此时鱼已咬钩,可提竿。 12.未见浮漂下沉,但送漂时往往是大鱼。说明鱼已吞饵,提必获鱼。 13.浮漂微微颤动时,连续不停,鱼已咬钩。 14.浮漂突然快速下沉,或快速上送,多半是小鲫鱼咬钩。 15.浮漂横卧水面不沉不动。这往往是大鲫鱼半路咬钩,及时提竿起鱼。 16.浮漂在水面微微连续点颤、轻送或轻沉,是鱼咬钩,应及时提竿。 17.找窝试点时,空钩下送,浮漂不下沉或突然下沉。这往往是鱼咬空钩,不可忽视,及时提竿可得鱼。 18.送漂后浮漂迅速恢复原状,漂相为一粒送平后又恢复原状。出现这种现象多为虾蟹脚爪拨动所致,起竿多为空钩。 19.黑漂后迅速恢复原状,漂相为一粒粒斜向入水,然后恢复原状。多为小杂鱼咬钩捣乱。 20.浮漂在水下忽闪一下。这鱼儿碰线所致,不用提竿。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