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振东(帝国之壁版) 控抢宗师
关注数: 19 粉丝数: 83 发帖数: 2,965 关注贴吧数: 10
关于龙胖的讨论贴 先说结论,我认为其实马龙和樊振东在很多地方存在相似,在1227之前,樊振东相当于一个加强版的年轻马龙。在1227之后,两个人则走向了不同的道路。首先两者都算得上是年少成名,我印象中两个人的青年赛成绩都不错。同时,早年马龙背靠北京队,樊振东背靠八一,省队资源都很好,也都是国家队的重点培养对象。且都有队内球路相克的老将压制,马龙是王皓,樊振东则是马龙,不同的是樊振东打出来的更早,成绩更好,但马龙的成就,以及对早期樊振东的克制,在我看来是强于王皓的。其中,较大程度上是因为王皓大了马龙一个周期,而马龙则是大了樊振东两个奥运周期。然后是周期对标,按照年龄和成就来看,樊振东的东京周期应该对标伦敦周期的马龙,巴黎周期对标里约周期的马龙。可以说,同时期的樊振东成绩是要大马龙一圈的。区别是伦敦周期的马龙没能上单打,但我认为并不怨别人,伦敦周期上不了是因为马龙自己没能把握住机会。但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是,同期竞争者中,伦敦张继科强东京许昕很多,只能说时也命也。两个人前半段职业生涯是有重合的,转折点发生在成就大满贯之后,两个人做了不同的选择。也让两个人一个成为了GOAT,一个成为了HERO。不同的选择,反映了两个人不同的追求。在国乒这样的环境里,每个周期都有要捧的人,没背景,要拿冠军就得学会服从,才能得到资源的照顾与倾斜。东京的马龙就是如此,京队对马龙的培养并不是不求回报的,你们信不信,如果里约后的马龙也像樊振东现在一样反叛,同样也打不到东京。樊振东如果愿意配合国乒营销,别说八一解散,就是樊振东是海南队出来的,教练组照样好吃好喝供到洛杉矶。更长的职业生涯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东京的马龙其实并非像有些人张口闭口的有京队罩着,如果他不委曲求全,如果他不坚持训练,教练组依然会把他拿掉。所以两个人的境遇与省队无关,与背景无关,只与个人选择有关。马龙选择了瓦全,樊振东则选择了玉碎。说实话,我并不认为马龙有错,就像他曾经失败过的比赛一样,他的职业生涯不那么完满,但也没有到有些人嘴里的资源咖,不值得培养的程度,樊振东的成绩很好看,三大赛外战胜率百分百,但因为性格,难以成就双圈。只能说世界有时候是公平的,外协可以不低头就打很久,但拿不到国乒这么好的资源,国乒资源好,但打下去就得低头。
开个帖子说说我对几个运动员的看法 乒吧现在的风向是尽量避免关于运动员本人的讨论,作为小吧得以身作则,我开这个吧的初衷也是为了净化乒吧的环境,可以说是祸水东引吧。因为这个吧相对可以无所顾忌一些,所以在这个吧发个帖子谈谈我对几个运动员的看法。 首先是马龙,马龙的球风是所有运动员里我最喜欢的,行云流水的动作,流畅的正反手转换,合理的战术运用,灵活的节奏变化,都展现了正手体系运动员的宗师风范。除了这些以外,马龙最吸引我的一点是他的胜负心,在我看来,他和马琳一样都是球场上的大胜负师,用尽技战术组合,只求胜利,这是其他运动员身上所没有的。 至于场外的东西,阴谋论大多我都是不相信的,有些阴谋论简直糖的要死。我觉得马龙更多的是委曲求全的一个人,一切场外的东西都为场上而服务。 然后是樊振东,我之前说过,樊振东现在是我最喜欢的运动员,但我对他的喜欢更多是在场外,因为我本人是正手利,认为马龙的打法是最合理的(个人观点,不喜勿喷)。喜欢樊振东是喜欢他的责任感,他的一身正气,他的敢于发声。 当然,他的球我也喜欢看,他和马龙的动作是我认为当今乒坛最美观的。暴力的球风让人看着也很过瘾。21年以后的樊振东在凶稳关系的处理上愈加完善,硬实力说是乒坛历史第一毫不为过。但一直到巴黎之后我才从他身上感受到和马龙一样的宗师风范,虽然23年的时候他的台内球处理已经很好了。但拿没拿大满贯对于整个人的心境我认为是有很大影响的,心态的变化也会影响技战术的运用组合。所以樊振东被逼退让我非常愤怒,没能看到更强形态的樊振东。 最后是张继科,说实话我对张继科的态度波折是最大的,还没打球的时候就知道有这么个人了,我是17年开始打球的,当时铺天盖地的三剑客。可能是比较反感营销,剪他的营销号是最多的,后来又不打球了天天上综艺,导致我在24年以前都特别讨厌他,他的球我从来不看。直到后来在宁波开球馆,听了他对球的理解,才对他慢慢改观。认为他绝对有历史前三的实力。加上最近各种事情爆出来,我开始相信他确实是冤枉的。但对蛾子还是非常厌恶。 后面会在评论区谈一谈其他的运动员。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