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头虎泽 光头虎泽
70后的男人,也曾年少轻狂,但早已荡然无存;70后的男人,奔四了四十不惑,没了说我依然年
关注数: 285 粉丝数: 305 发帖数: 3,149 关注贴吧数: 50
随缘,到底随什么缘呢? 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再者,人世间事,因缘没有成熟——就是因素条件没有具备的时,我们强求不得,一定强求,必生烦恼;因缘成熟,水到渠成,一切顺乎自然。譬如树上的苹果,没有成熟时,你强摘下来又酸又涩,但到瓜熟蒂落的时候,一切就自然了。所以我们学佛的人常常说‘随缘’,意思就是说随顺著因缘,任何事不勉强。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成事在天,这其中就舍有因缘成熟不成熟的意思。 因和缘一切具足,必然成果,此果对因来说,即称为‘报’。因此,因缘又称‘因缘果报’,简称因果。所以缘起法则有三条定律,就是果由因生,事待理成,有依空立。于此再分别说明如下: 一、果由因生:世间万法,各有因果——物质世界有物理的因果,生命世界有生理的问因果,心识的作用有行为上的因果。行为的后果就‘业’,有业因必成业果。所以,凡果必有其因,但有因无缘不能成果,必须因缘具足始可成果。佛经上说:‘假使千有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二、事待理成:万法各有其因果,而此因果中又有其普遍的理则,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瓜种豆种是因,所生出的瓜和豆是果。但瓜种生不出豆苗,豆种生不出瓜蔓,这就是其理则。为善必获乐果,为恶必获苦果,这也是其理则。 三、有依空立:任何存在的事物或理则,都必依否定实在性的本性而成立。佛经上说:‘缘起性空’。一切有——存在,都是依空性而立。 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的世界里,所以一切都是相对,而不是绝对。有因缘和合的生起、存在,自然也就有因缘离散的变异、坏灭。青年男女,互相爱慕,交往一段时间后,终于缔结连理,这其间,自然有它的因,也有它的缘;相反的,夫妇交恶,争执不断,日久不能相处,终至异离,这也有他的因、有他的缘。好友意气相投,合伙创业,有它的因缘;到了事业有成,彼此猜疑,终至折伙,也有它的因缘,所以、‘有因有缘世间集’,同样的,‘有因有缘世间灭’。一切都是因缘,离开因缘,就没有所谓宇宙与人生。 随缘,就是有不自我执著,不坚持己见的意思,我们与人相处,包括家人、亲族、街邻、朋友,以至于公司的同事,道场的同修,如果处处执著自我、固执己见,岂不是自寻烦恼?佛经上说:‘随顺众生’——随顺别人,也是尊重别人的一种表现。随顺众生,尊重别人,也是结善缘的一种方法。 缘有顺缘、有逆缘;有善缘、也有恶缘。我们在生活过程中,随顺众生,处处与人结善缘,自然会顺缘多而逆缘少;反之,处处与人结恶缘,自然是逆缘多而顺缘少了。命相学上的术语:‘你命中有贵人相助’,或者说:‘你命犯小人’。贵人相助,是我们多生多劫结的善缘;命犯小人,自然是过去结的恶缘了。 我们常常说:‘随缘、随缘’,要能随顺缘,也要能随逆缘。如果只能随顺善缘,不如我意的缘我就变了脸,那叫随什么缘?如果能随顺逆缘,则逆缘也能化为顺缘,恶缘也能化为善缘。大乘佛教发菩提心的修行者,要修六度。六度的第三度是忍辱度——羼提波罗蜜,忍辱度所以度嗔恨。忍是能忍之心,辱是所忍之境,人情上最难忍受的境,莫如侮辱,辱若可忍,则其他境遇也就能忍了。但是,随缘不是随波逐流,更不是同流合污,在修持上要中心有主,不随境转,在生活上要随顺因缘,一切不勉强。至于其间的分寸,就要靠自己的智慧来抉择了。
随缘,到底随什么缘呢? 学佛的同修,有一句口头语,就是‘随缘’。大家都常说随缘、随缘,到底随的什么缘呢?原来随缘二字,具足应该说是‘随顺因缘’。因缘二字,在佛经是非常深奥的名词,是要解释因缘二字,就要从佛陀在菩提树下修行证道说起。佛陀在菩提树下睹明星而证道,他所证的道就是‘缘起’。缘起,具足说就是‘因缘和合生起’。 佛陀住世时代,印度传统的宗教是婆罗门教,婆门教的理论,说世间万物是大梵天所创造的。就像现在天主教、基督教所说的,‘上帝创造世界’一样(这叫做神意论)。同时还有一些反传统的沙门集团,如六师外道等,他们则说,万法的生起,没有什道理,全是偶然生成的(这叫做偶然论)。佛陀认为这两者都不合理,他在菩提树下入定沉思,证悟到万法的生起,不是神造,不是偶然,而是‘缘起’——因缘和合而生起。 什么是缘起呢?《阿含经》中给缘起下的定义是:‘此有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意思是说:宇宙之间,没有独立存在的事物,全是许多因素条件、彼此间关系的生起与存在。任何事物,全是互相依赖、互相支持而生起存在的。其中若欠缺某一些因素条件,这一法就不会生起;生起之后,若是某一些因素条件发生变化,这一法的本身也随著发生变化。 不过,佛陀最初是以人生生老病死的烦恼、而出家修道的,所以最初缘起的含义,主要是指生命流转而说的。因此经中说:‘识缘名色,名色缘识,此有则彼有,此无则彼无,此生则彼生,此灭则彼灭。’例如《杂阿含.二八八》经中说: ‘譬如三芦,立于空地,辗转相依,而得竖立,若去其一,二亦不立,若去其二,一亦不立,辗转相依,而得竖立。识缘名色,名色缘识,亦复如是。’ 名色就是五蕴,识缘名色,名色缘识,就是我们的五蕴和合之身。‘此有则彼有,此生则彼生’,识与名色和合(肉体与精神和合),而有生命的生起;名色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就是五蕴分离(精神和肉体分离)。生命即不存在,生命的生起,‘不从天生,不从自生,非无缘生,从因缘生。’这就是缘起的最早的定义。 缘起法,是宇宙间本然的法则,不是佛陀所创造或所制定,而是‘法尔如是’——大自然间自然的法则。此自然法则为佛陀之所证悟。所以《杂阿含.二九九经》谓: ‘佛告比丘:缘起法者,非我所作,亦非余人作,然彼如来出世及未出世,法界常住。彼如来自觉此法,成等正觉,为诸众生分别、演说、开发、显示。’ 缘起,是佛陀以有情生死流转的立场所证悟的真理,这种有情生死流转的缘起,具足的说,就是‘缘无明行,缘行识,缘识名色,缘名色六入,缘六入处触,缘触受,缘受爱,缘爱取,缘取有,缘有生,缘生老死、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的十二有支流转。继而由有情生死流转的缘起,扩及于万法生灭变异的缘起,而把前者称‘内缘起’;后者称为‘外缘起’。如后来的大乘经典《入楞伽经》称: ‘佛言:大慧,一切法因缘生有二种,谓内及外。外者谓以泥团、水、杖、轮、绳、人工等缘合成瓶,如泥钵,缕垒、草席、种芽、酪苏、悉亦如是,各外缘前后转生;内者谓无明、爱、业等生蕴、界、处法,是谓内缘起,此但愚夫之所分别。’ 经文中的内缘起,是指生命流转的缘起;外缘起,是指万法生灭的缘起。关于内缘起,留待后面再说,兹先探讨外缘起。所谓外缘起,是指世间一切物质现象的生起、存在、变异、坏灭。前面说过,宇宙万有,没有孤立存在事物,一切都是仗因托缘,互相关涉对待而生起存在的。好比我们以泥土与水加以调和,再加以木杖、轮子等工具,就可以做出泥罐、泥钵等陶器来;我们用纱缕织成布,用草编成席子,也都要加上工具,人工等相关的条件。更具体的说,我们有了或瓜或豆的种子,但种子只是因缘的条件之一,必须把种子埋在土壤中,再加上 阳光、雨露、人工等助缘,种子才能萌芽生长。当然,如果我们再除去杂草,施以肥料,种子萌出的芽会生长的更茁壮。所以种子生出豆苗瓜蔓,决不是种子单一的因素条件,要依赖其他许多相关的因素条件。这许多相关的因素条件,重要者称因,次要者称缘。有缘无因,固然不会有事物的生起,有因无缘,同样也不会有事物的生起,而因缘具足,一定成果。在因缘具足的条件下生起存在的事物,就叫做‘因缘生’;而许多因素条件生起事物的理则,就是‘因缘起’——简称缘起。 许多因素条件生起的事物,有时间上与空间上两种相对待的关系。自时间先后来说,就有了前因后果的关系;自空间相待来说,就成了互相依存的关系。譬如一棵大树,自时间上说,先前的种子为因,而有现在大树的果;自空间上说,树苗要依赖土地、 阳光、雨露等条件而生长。而土地要依赖周围的土地来支持,周围的土地要依赖更周围的土地来支持。反过来说,土地固然支持了大树,大树的根也保护了土地,这就成了关涉对待的依存关系。所以,广义的缘起,任何事物的生起、存在、变异、坏灭,其依存与因果的关系,可说是横遍十方,纵贯三世。 宇宙万象,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也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这些关涉和变化,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生起、存在、变异、坏灭。因此,所谓‘诸法因缘生,法亦因缘灭’,因就是主要的条件,缘则是次要的条件。这就是楔经所云: 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
穿学生装的妓女与穿妓女装的女大学生 十年前,大学生还是大学生,妓女还是妓女,即使你的判断力再愚钝,走在街上你也不会误把大学生当妓女,因为她们之间有着能让人一眼就认出的特质。可是时代发展到今天,如果你再次走在街上,你就会发现你越来越分不清哪是大学生哪是妓女了。 大学生酒红色高跟鞋,蕾丝吊带加黑色丝袜,浓妆艳抹,或更甚者齐B小短裙加露脐吊带衫,金黄色大波浪头发,迈着性感的猫步招摇过市,一副“喂,你到底想怎样嘛,想上人家就过来嘛”的表情,要多妩媚有多妩媚。 反之,现在的妓女穿着却越来越与其职业背道而驰,多数从业者都是T恤加修身牛仔或一身朴素长裙,淡妆配一头乌黑色的秀发,整个一副清纯大学生的打扮。咋看之下,还纯洁的像一朵花。 从商业的角度而言,我们特别能理解妓女这样的穿着。时代变了,多数的性工作者希望让顾客感觉到自己是清纯的,在某些工作上,这种装扮的确能达到兴奋和刺激的效果。妓女这一举动,其实也是经过市场调查的,而且具有很强的实战市场运作。因为很多嫖客喜欢年龄比自己小很多的女人,或者意淫很嫩的女人,回忆起当年大学那些单纯扎着马尾辫女生,这就是一种商机,妓女当然要抓住这点,于是出现了学生装。以此相类似的,还有制服诱惑等等,以学生装为代表,在很多场合是淫欲的代名词。 如果说,妓女穿学生装是为了迎合市场需要的话,那么大学生穿着越来越妓女化又是为了什么?一个个把自己打扮的花枝招展,高跟黑丝袜加低胸露背装,齐B小短裙加透明蕾丝吊带,这样的装扮,究竟是为了美还是诱惑? 或许,的确没有人能明确的告诉我们大学生究竟应该穿怎么样才算合适,妓女也并不一定就非要穿着暴露才叫妓女,但就从大学生的角度而言,从崇尚大学教育开放的角度而言,我想这个“开放”需要有一定的尺度去约束和衡量它。 无论社会怎样开放,道德底线都不能开。怎么穿,如何穿是大学生们个人的私事,但就算是“私事”也应该有一个尺度。这个尺度不仅包括个人道德情操的尺度,也包括社会能接受的尺度。当然,你可能会说,我就喜欢这样穿,这样穿我觉得时尚,我喜欢,关你吊事。但如果真的那样也算时尚的话,那远古人岂不是比你更时尚。 我们从公众的认知和常识判断方面来讲,女大学生们越来越露骨的穿着,一方面暴露出的是她们低俗价值观和审美观倾向,这样的穿着显然与大学生身份不相称,也无形中暴露出大学在日常教育和引导机制存在的误区;同时从另一方面反映出部分大学生道德羞耻感的缺失或道德底线的持续降低。这显然是一个极不好的信号,如果各大院校培养出来的都是这样敢露的女大学生,那国家高等教育的教育精神何在,教育人才的导向何在?这样的一批大学生走向社会,对社会风气起到正面促进作用到底有多少?这个问题值得人们深思。 最后,我还想问,那些牛仔长衫,挎包围巾的大学女生如今还有吗?
旧衣服不要扔!!! 如果你还有不想穿的旧衣服什么的,只要干净完整一点的,不妨洗洗干净打上邮包按照下面的地址给他们 寄过去,真的花不了多少钱的,平邮就可以了,因为他们太需要我们的关心了,或许我们能做的只有那么一 点点,甚至微不足道,但是有你的一双旧手套,他们这个冬天可能就不冷了;有你的一摞旧教材,他们可能 就能走出山村改变命运;不要吝啬我们那残存的一点爱心,因为他们的确太需要了。 我们同情 我们流泪 我们象征性的捐款 城市里的你,每年都在为怎么处理旧衣服而烦恼,留着占地方,扔了又可惜,送亲戚朋友 送不出手。 山里的他们,每年都在为生计而烦恼,年均收入不过千,孩子上不起学,老人看不起病, 衣服残旧不堪。 我们也许没有很高的收入,我们也许没有多余的存款,我们也许捐不起一座希望小学,但 我们可以把我们不需要的旧物转给那些需要它们的人,这只需要我们的爱心。 希望大家都行动起来,尽我们的绵薄之力,帮到一些我们能帮到的人。 这也会是我们的快乐! 关于捐衣&邮寄流程: 1)家里收拾出不再穿的旧衣包鞋书等等(内衣啦、破洞很大啦建议自裁拖地)。 2)敬请清洗干净,(能用消毒液浸泡一下最好),晒干。 ————这一点,是对对方的尊重与负责,还希望好心的朋友们能不嫌麻烦地做一下啦。 3)装袋——在邮局有邮寄包裹专用的纸箱,但比较贵,最小的都要花8、9元钱。因此我们建 议大家自找纸箱或不透明的布袋(米袋、面粉袋,自己用布缝一个布袋都可以,比较节约 ),最好先把衣物先分装进塑料袋再装进纸箱或布袋,因为这样可以避免衣物在邮寄过程 中被雨水淋湿。 注意: 此时不要把纸箱或袋子封口,因为邮局要查看里面的东西。 4)扛到邮政局。 5)购买包裹单,5毛,包裹单要绿色的,最便宜又实用(邮局人员往往会问你要寄快件还 是普通包裹,寄快件不实用费用也高),用力填上地址。 6)把袋子封好(邮局会有针线提供缝袋子封口),写上地址。 7)可以选择保价,1元可保100元的东东。 8)寄吧!看目的地的远近,每公斤收费是2块-4块钱。 公路货运程序: 1.整理出干净的旧衣服,鞋,书,包等等你们不再需要的物资,洗净晒干(最好用消毒水 浸泡后再清洁)。 2.找个塑料袋将衣服装好(用塑料袋先装一下是为了防水,衣服多的请多用几个)。 3.自己找个纸箱子(个人觉得用纸箱子比用布袋结实),把衣物装箱,用胶带封好。 4.打电话或亲自到货运公司(快递公司)询问好价格,一般规格的箱子运费大抵都在2、30 元左右,因城市不同或有差异,可以自己送过去,也可以让货运公司上门取。 5.填写托运单子,付钱(也付出了您的爱心)。 注意: 1.请尽量邮寄素净点的衣物,适合农村生活的。不要太时髦,不要裙子,不要吊带等 2.御寒衣物为主,尽量少寄夏天的衣服。如果有棉被,床单等也需要。 3.具体可以是:棉衣、羽绒服、绒衣、毛衣、外套 棉纱衣裤、保暖内衣、衬衣、长袖T恤   棉裤、毛裤、绒裤、牛仔裤、长裤    棉鞋、旅游鞋、休闲鞋、袜子    围巾、帽子、手套 4.衣物请不要有破洞,不要有明显的污渍,扣子、拉链、鞋带必须完整无缺,贫困山区买 这些服装配件也很困难的。 5.如果是旧衣物,请消毒清洗干净后晒干(消毒用威露士,84等消毒液浸泡十五分钟照常 清洗即可)。 6、如果您有书籍要捐,请选择内容积极向上健康的读物。中外名著、科技图书、识字卡片 、儿童故事书、少儿科普书籍、童话、字典(包括新华字典、成语字典、歇后语字典、汉 藏字典、英汉字典)等工具书都可以。请勿将渲染迷信、暴力、色情的书送去,时尚杂志 也不要。另外,西部省区的教材和教辅书与内地不同,内地的送去也没有用处。
佛悟生活,都来看看!!!!!。。。。。。。。。。。 在家修行,不要误入误区! “居士”的“居”,是居家、在家的意思。居家学佛,在家修行,这是居士的一个最显著,也最重要的特点。也正因为这个特点,作为一名居士,他的修行首先应该注意的,就是要立足于自己仍要居家过日子的实际,不去做超出或有违家庭生活的那些想当然的“修行”! 之所以这样说,实在是因为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至今还有不少的居士——其中甚至不少还是被众多的后进居士赞叹、倾羡、模仿的所谓“精进”居士当中——存在着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那就是:凡提修行,必向出家师父靠拢;有没有修行,就看你是不是学出家师父学得全,学得像!譬如说,出家师父要晨钟暮鼓早晚做功课,那么他也要一大早地起床,三拜九叩,从楞严咒、十小咒……一直到伽蓝赞,滴水不露——根本不顾其他家庭成员的作息、工作是否允许,更不管家中是不能念伽蓝赞了! 出家师父要修庙建寺,庄严佛像,那么他也要不满足于一面墙、一张桌、一个像,而是要一间房、一大桌、全堂佛像了——根本不去想想这对个人修行有无必要,对家庭是否加重负担!出家师父要每天参禅打坐,精进念佛,那么他也要屏却万缘,每天动不动双腿一盘,梦想如此就能往生极乐——忘记了老伴是不是需要照顾,小孙子是不是还在哭闹,自己的责任是不是已经尽到!……如此种种,不一而足,而且流弊所及,蔚然成风,似乎这样才叫有定力、有修行,才叫真学佛。 而事实上呢?一个老人跟师父说:师父啊,你一定要劝劝我老伴,现在她学佛学得这日子也不好过了,天天一大早就爬起来做功课,弄得全家人觉都睡不好,白天也不做事,就知道念佛打坐,小孙子闹也没用。我和孩子说她,也不听,反说我们根性太浅,不明白事理,还说要和我分居,专心修行——真是,年轻时我没休妻,到老了,她反倒休夫了!……学佛学到这个份上,我们还能随喜赞叹是真精进吗?修行修到这般田地,她能够不入魔道,我们就由衷地替她念一声:阿弥陀佛,万幸,万幸啊! 这事明摆着,在家居士学佛修行,最起码要做到的,就是家庭要和乐。由家庭和乐到佛化家庭,由佛化家庭到佛化社会,由佛化社会到普度众生同登觉路,这才是学佛修行的要义和真谛!而那些因学佛造成家庭关系紧张,甚至破裂的,分明是学佛走上岔路,学成外道;虽名为学佛修行,实为坏佛败法——因为旁人也许会因他一人的所作所为,而误以为所有学佛人都是如此的自私自利,不近人情!既如此迂曲,又怎么能够成就无上菩提的佛果! 这样做的居士,原因即在于他们忘记了,忘记了居士学佛修行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自己在家修行的特点,绝不能在家人做出家事!那么,作为居士,是不是出家人的五堂功课就不能学了?这倒未必,有能力、有条件的居士能学好五堂功课还是值得我们赞叹的。 然而,需要讲明的是,并非是所有的居士都非要去学五堂功课,能学则学,不能学,或学不全,也不必沮丧,灰心,各人有各人的因缘,能学会一经一咒,或别的什么经咒、佛号,也是很令人欢喜的。在家修行的居士做功课,更不是非五堂功课莫属。会五堂功课,而且有条件的——比如说独门独户,离群索居,不致影响他人——也可以做,但如果是有碍家庭其他成员的生活,那就绝不要去做。 做功课的目的是提醒自己培植福德,精进修行,慎勿放逸,至于做功课的内容,在家修行的居士则完全可以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来制定,诵一部经,持一个咒,或者是念一定时间的佛号,都可以是做功课的内容。在做功课的时间上,在家修行的居士也不必照搬寺院里的规定,非要和出家师父一个点儿,居家过日子,关键是要步调一致,在家居士安排做功课的时间,同样要服从这个前提,尽量和家庭里其他成员的作息统一,或在取得认可支持的前提下,有所差异。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