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doka信徒 Madoka信徒
元に戻ろうとして、未来はどうでもいいかも…
关注数: 147 粉丝数: 209 发帖数: 16,475 关注贴吧数: 42
曹公梓良记 曹公梓良记 铭信 曹公梓良者,城西中南人也,先日屈身庠校,以才广闻。西洋算数之纷繁,东瀛文化之深厚,中土科试之浩瀚,皆无扰于公,不堪于公之强闻博知。由是乎结交、求教者不绝,门坎踏破,稿纸积堆,或曰吾欲易东瀛纸卡二三,或曰吾有疑于几何数化之技艺,他者则插科打诨,唯损毁公者之为乐。虽然,余今忆公之为文属字而已。 初,余求学奔走,移席十六班,是以有识于曹公。虽得邻坐,余时术业专攻,恨乎视听不可贰属,未闻公之伟绩远志也。夫子曰独学而无友,诚我之谓也。 至若执经肄业,公诗赋文章,无所不读,师之所疑,可旋解之,发古人之所未发,明今人之所未明,张弛有度不失其位,而师生咸叹之。 一日,公陷于热疾,课业日累,唯恐师责,属文而谢之。翌日,师佳其文而布告于众生,赞曰:陈情有挈领之势,说理有剥离之效,凡百余言,而深服人心。 曹公惜墨,文传于世者一二而已,他者未及余之收藏,既得,已为蠹虫之粮尔,恨世风之贱文也久矣。虽然,公之存文字字千金,相诵者不绝,异乎大家之滥文而近俗也。 今公远游北上,非商贾巨利之驱,非高官厚禄之诱,求学也,是行深远。与公一别,相见庶几无期,感时不逮,恍惚已为久别。悲夫,故作斯文以记之。 (文中曹公,高中同学,毕业一别,相距千里)
跟我把历史作业做完,听到没!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l. 背景:①十月革命胜利后,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国内外敌对势力疯狂反扑。 ②1918年夏, 苏俄进入国内战争时期。 2.目的: 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 3. 内容: ①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②工业: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 化。③流通:取消自由贸易。 ④分配:实行实物分配制和普遍义务劳动制。 4. 特点: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 5. 评价: (l)积极:是战争环境下的非常政策,对于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进攻提供了物 质保障,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2)消极:①在社会生活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和经济的手段控制社会经 济,意图直接进入共产主义;②国内战争结束后,其弊端日益暴露,对国家 造成不利影响,不是一种理想的政策,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6.结果:粉碎了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武装干涉,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二、新经济政策 1. 背景:①国内战争结束后,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②1921年2月苏俄一个海军基地发生兵变。 2. 内容: (1)农业:实行以粮食税 代替余粮收集制。 (2)工业:①解除对部分中小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②国家暂 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政府以租让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 3)流通:改变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 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4)分配: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按劳分配。 3. 作用: ①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②到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三、“斯大林模式”(斯大林:1924-1953在位) 1. 背景:①1922 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正式成立。 ②1924年列宁逝世,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 ③新经济政策逐渐被取消。 2. 内容:①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经济体制: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 的计划经济体制。 ③农业: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3. 评价: (1)积极: ①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②国家可以按照统一计划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1937 年,工业产量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③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消极:①片面发展重工业, 导致农业和轻工业的滞后。②向农民索取太多, 压抑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③长期的计划指令, 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 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4. 结果: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