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格兰 TH格兰
便宜东方众,夜行车万人
关注数: 5 粉丝数: 3 发帖数: 221 关注贴吧数: 3
【小学生读后感】关于《幻想乡弧光冲击:赏花闹剧大战》,我的感动 【小学生读后感】剧透注意(重点) 实际胡言乱语,想到哪写到哪,还望见谅。 不过事到如今才写是否有点过时了?(^^;) 老实说,看完之后,涌入心的首先是畅快、然后是难得,难得的技术、难得的热爱、难得的每个角色之间的温情。从尔虞我诈MC金块竞赛到人气爆发人里决战,一路疾走的剧情就绝对畅快,开幕的舞台装置、红师傅与蕾咪的漫才、被训斥的一般河童,每一个细节都在为结局蓄势——有如忍者间激烈的空手道应酬,每一发手里剑都可能在死斗中刺中鸠尾。 天子、布都、咲夜、妖梦的故事分别影响了河童妹与萃香,又最终将他们的故事、与力量汇聚在了萃香身上。(难能可贵的,作者没有略显拖沓地展示每一个人的力量,何等的决断力!)剧情环环相扣、有条不紊,最终都为萃香与河童妹的友谊重建桥梁。哦哦…更多的溢美之辞,也就不必再说了。 更有趣的是,作者在很短地篇幅中就描绘出了河童妹这个半原创角色的面貌,有懦弱、但更多地是勇敢,和守护友情的决心,而没有耽误后续的剧情,没有迫不及待地把原创角色的全身上下都翻出来写,也没有寥寥几笔就查无此人,成了摄像头。这样恰到好处的戏份安排无疑是水平的体现。 以MC作为引入也可谓狡猾,“引诱”观众放下戒备、以胡闹的心态观赏剧情的暴走、而不去纠结“灵梦她们为什么能这么轻易地被文文绑走”之类的问题。而且轻松的桥段也被很好地安排在了这一部分,而没有不合时宜地、侵占调动感情的后半段(在剧情冲突白热化时插入搞笑片段以缓和节奏无疑是弄巧成拙,在许多合家欢电影中常见)。 然后,我还想谈谈一些无关作者写作水平的、高度主观的、我喜欢的地方,也就是作者对东方本身的尊重、还有对原作要素的灵活运用。没有太多的自创设定,就用现有的设定与角色写出了一个故事。“这是东方的二次创作”,它就是能让我发自内心地这样感慨。我喜欢看东方二次创作,有时候,一些作品总会让我感觉里面的角色只是些似是而非的人物,而不是我熟悉的东方。作者把自己珍惜的故事用在了东方上,他们是可敬的,但我却做不到喜欢这些作品。 这是老调重弹了,尊重他人创作重点。 但就在我看见萃香通过人气爆发使出元气弹的那一刻,我仿佛跟作者对上了电波——就应该这样,换谁来写也应该是这样,这就是东方该有的二创。 对我来说,唯一在观赏时会带来影响的,只有一些个人因素:文作为这里的“反派”角色,弱了,或者说萃香实在是太强了,文,不够。所以要大削两刀才能给她营造出一个“绝境”,而这种削弱却需要巧合(明明预定对手是早苗却带着大豆粉)来达成,有了不自然的可能。 另一方面,与实际发生的——可谓“胡闹”的实际相比,文原本的计划反而显得破绽百出:预料到了萃香会冲出MC吗?如果预料到了,有把握就靠大豆粉战胜吗?被计划外的强者插手了怎么办?既然本来希望早苗“在失去战意且迷茫的河童面前出现”,与其一同打倒文,那么为什么能笃定河童没有碰上“被咲夜、妖梦开导”这些计划外的事情,也会反抗文呢?如果河童没有反抗,早苗要在什么时候登场?而到底又为什么没能出现呢? 还有就是萃香这个最大的“不稳定因素”。若我是萃香,早在第一次杀败文的时候,我就会选择不停地殴打文,直到她愿意放大家出来为止。既展现了身为鬼的高贵力量、维护了鬼族威严与妖怪之山的秩序、又不经意露出自己为弱小而战的温柔一面…哦哦…但或许也正因为没有这么做,才是萃香吧。后边文文选择直接硬抗萃香“人气爆发”的符卡更是惊为天人,没有被轰至爆发四散得亏紫老太婆醒得赶巧。不过假如计划一开始就有向紫老登报备,那么如此顺利地绑走住在天南海北的灵梦等人、没有人会在演出时出手干涉的信心、乃至硬接萃香符卡的十成勇气,也就都合理了。 对于我来说,文最终的形象反转是点睛一笔,没有将一个人物的形象推入绝境,也更让整个故事软着陆于爱与包容上。即便中期我几乎想越过屏幕狠狠地抽打文,但最后文在病床上吐露实情时,那种愤怒也在一瞬间消解了——这本就该是预料内的事。闹起吵吵闹闹的异变,再接上热热闹闹的宴会,这就是幻想乡。 不过从我的角度来说,我会更愿意这样设定:文最初的确是为了萃香执行计划,为她敬重的鬼王排忧解难,但在计划完全脱轨、被迫与萃香一战时,她真情流露了。身处天狗的“格差社会”的文,不能理解萃香的“屈尊”,不能理解身为“山中的顶点”的鬼王,为何会与路边的河童结下友谊。于是解只有一个:打败萃香,把她从顶点踢下,身为败者而去与弱者结交,才算合理。所以她要死战,哪怕违背自己的计划也要贯彻天狗社会教给她的规矩。但她在被萃香轰下、被全幻想乡的人气轰下时,终于也明白了——力量带来的格差,早已被友谊与勇气跨越。至此,文所做的、计划外的胡闹到此为止了。 无视我的闷骚,再重新回顾整个作品吧。又一个同人杰作、东方生命力的体现,怎样说都好,可以预见的,它会成为《不幸的循环》一样的、值得各位东方众抽出时间欣赏的佳作。 最后敬爱作者、敬爱译者、多谢款待。
【小学生读后感】关于《幻想乡弧光冲击:赏花闹剧大战》,我的感动 剧透注意(重点) 实际胡言乱语,想到哪写到哪,还望见谅。 不过事到如今才写是否有点过时了?(^^;) 老实说,看完之后,涌入心的首先是畅快、然后是难得,难得的技术、难得的热爱、难得的每个角色之间的温情。从尔虞我诈MC金块竞赛到人气爆发人里决战,一路疾走的剧情就绝对畅快,开幕的舞台装置、红师傅与蕾咪的漫才、被训斥的一般河童,每一个细节都在为结局蓄势——有如忍者间激烈的空手道应酬,每一发手里剑都可能在死斗中刺中鸠尾。 天子、布都、咲夜、妖梦的故事分别影响了河童妹与萃香,又最终将他们的故事、与力量汇聚在了萃香身上。(难能可贵的,作者没有略显拖沓地展示每一个人的力量,何等的决断力!)剧情环环相扣、有条不紊,最终都为萃香与河童妹的友谊重建桥梁。哦哦…更多的溢美之辞,也就不必多说了。 更有趣的是,作者在很短的篇幅中就描绘出了河童妹这个半原创角色的面貌,有懦弱、但更多地是勇敢,和守护友情的决心,而没有耽误后续的剧情。没有迫不及待地把原创角色的全身上下都翻出来写,也没有寥寥几笔就查无此人,成了摄像头。这样恰到好处的戏份安排无疑是水平的体现。 以MC作为引入也可谓狡猾,“引诱”观众放下戒备、以胡闹的心态观赏剧情的暴走、而不去纠结“灵梦她们为什么能这么轻易地被文文绑走”之类的问题。而且轻松的桥段也被很好地安排在了这一部分,而没有不合时宜地、侵占调动感情的后半段(在剧情冲突白热化时插入搞笑片段以缓和节奏无疑是弄巧成拙,在许多合家欢电影中常有)。 然后,我还想谈谈一些无关作者写作水平的、高度主观的、我喜欢的地方,也就是作者对东方本身的尊重、还有对原作要素的灵活运用。没有太多的自创设定,就用现有的设定与角色写出了一个故事。“这是东方的二次创作”,它就是能让我发自内心地这样感慨。我喜欢看东方二次创作,有时候,一些作品总会让我感觉里面的角色只是些似是而非的人物,而不是我熟悉的东方。作者把自己珍惜的故事用在了东方上,他们是可敬的,但我却做不到喜欢这些作品。 这是老调重弹了,尊重他人创作重点。 但就在我看见萃香通过人气爆发使出元气弹的那一刻,我仿佛跟作者对上了电波——就应该这样,换谁来写也应该是这样,这就是东方该有的二创。 对我来说,唯一在观赏时会带来影响的,只有一些个人因素:文作为这里的“反派”角色,弱了,或者说萃香实在是太强了,文,不够。所以要大削两刀才能给她营造出一个“绝境”,而这种削弱却需要巧合(明明预定对手是早苗却带着大豆粉)来达成,有了不自然的可能。 另一方面,与实际发生的——可谓“胡闹”的实际相比,文原本的计划反而显得破绽百出:预料到了萃香会冲出MC吗?如果预料到了,有把握就靠大豆粉战胜吗?被计划外的强者插手了怎么办?既然本来希望早苗“在失去战意且迷茫的河童面前出现”,与其一同打倒文,那么为什么能笃定河童没有碰上“被咲夜、妖梦开导”这些计划外的事情,也会反抗文呢?如果河童没有反抗,早苗要在什么时候登场?而到底又为什么没能出现呢? 还有就是萃香这个最大的“不稳定因素”。若我是萃香,早在第一次杀败文的时候,我就会选择不停地殴打文,直到她愿意放大家出来为止。既展现了身为鬼的高贵力量、维护了鬼族威严与妖怪之山的秩序、又不经意露出自己为弱小而战的温柔一面…哦哦…但或许也正因为没有这么做,才是萃香吧。 后边文文选择直接硬抗萃香“人气爆发”的符卡更是惊为天人,没有被轰至爆发四散得亏紫老太婆醒得赶巧。不过假如计划一开始就有向紫老登报备,那么如此顺利地绑走住在天南海北的灵梦等人、没有人会在演出时出手干涉的信心、乃至硬接萃香符卡的十成勇气,也就都合理了。 对于我来说,文最终的形象反转是点睛一笔,没有将一个人物的形象推入绝境,也更让整个故事软着陆于爱与包容上。即便中期我几乎想越过屏幕狠狠地抽打文,但最后文在病床上吐露实情时,怒火也在一瞬间消解了——这本就该是预料内的事。闹起吵吵闹闹的异变,再接上热热闹闹的宴会,这就是幻想乡。 不过从我的角度来说,我会更愿意这样设定:文最初的确是为了萃香执行计划,为她敬重的鬼王排忧解难,但在计划完全脱轨、被迫与萃香一战时,她真情流露了。身处天狗的“格差社会”的文,不能理解萃香的“屈尊”,不能理解身为“山中的顶点”的鬼王,为何会与路边的河童结下友谊。于是解只有一个:打败萃香,把她从顶点踢下,身为败者而去与弱者结交,才算合理。所以她要死战,哪怕违背自己的计划也要贯彻天狗社会教给她的规矩。但她在被萃香轰下、被全幻想乡的人气轰下时,终于也明白了——力量带来的格差,早已被友谊与勇气跨越。至此,文所做的、计划外的胡闹到此为止了。 无视我的闷骚,再重新回顾整个作品吧。又一个同人杰作、东方生命力的体现,怎样说都好,可以预见的,它会成为《不幸的循环》一样的、值得各位东方众抽出时间欣赏的佳作。 最后 敬爱作者、敬爱译者、多谢款待。
一些上不了台面的话题:从东方H创作开始的漫谈与自说自话 实际东方微要素(重点) 之前看到up殇韵月风分享的趣事: “今日秋季例大祭成群结伴的中学生男孩望着对面的东方R18区说:‘我们现在还不能进去。’” 我是不如他们那般守规矩的。不知耻地说,在成年之前,不管是漫画、视频;3D、真人,我都“有所涉猎”。 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入坑某个系列后,无法再以平常心“欣赏”这个系列的H向创作的经历。在东方上我是有的。那段时间,我害怕这种作品,害怕我心中形象的崩塌、破坏,害怕看到在角色身上发生那些可怕的情节——我视这为一种对人的侮辱,对角色、对我的侮辱。 但是后来,我开始慢慢可以接受“真人快打”形式的影像;再然后是3D视频形式的,我把这归因于这种视频的那种“独特氛围”。 大家有看过吗?或许对他们的风格有些印象吧:如果是3D的,画面似乎总会有点昏黄、角色身上的高光亮的可怕,有些油腻;若是真人的,就会有略显夸张的演技、还有意义明确的“卖点”展示环节。若是篇幅再长些,“硬碰硬”之前,他们还都放着让人燥热的古怪音乐。 这些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氛围,释放了些信息素,让你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些什么”。 于是,画面中的一切人物的行为都变得有些滑稽——因为你知道里面发生的一切一切,都是为了最后“打真军”的环节。这样一来,前面一切行为的意义都被消解了,只是玩闹、只是演戏,所以都不重要。人们总结了这宝贵的经验:“如果这个设定有利于你(),那就相信他。” 更进一步地说,我们是可以在需要时,抛弃无所谓的逻辑与道德的。在自己的卧室、家里的厕所、或是趁父母不在时在客厅里,总而言之,在你的“私人空间”里,你可以放下一切做自己的“手艺活”。 写到这里,我很快想到了梁文道在《我的〇V岁月》里写的一句话,我把它找来了:“我到一些独居的男性同学家中做客,会见到柜子里有一片片日本〇V,而主人则面带骄傲的微笑。他长大了,他有自己的房间。” 不管是在被窝里盯着那小屏幕畏畏缩缩地看,还是投屏到客厅电视大大方方地看,只要走出卧室、厕所,你就还是那个父母的好孩子、老师的乖学生、公司的好同事。放心大胆地胡闹吧,这是你的天下。 在这种氛围的保护下,我也就放宽了心,“手机屏幕里的只是cos而已,她甚至没带美瞳。”是的,有什么罪过呢? 心里的大石落地后,我又去尝试了漫画,是一本探女的。情节很老套,因为探女不能说话,不好反抗,于是……这时我已经把手机关了,我到底还是接受不来。明明全篇都是不讲逻辑不讲道理的怒涛展开,而这一个只是有点贴合原设的、只是用来“展示卖点”的情节,就能让我感到不适。 就因为那个细节,漫画里的角色和我心中的角色重合了那么一瞬,如扎破气球一般,氛围就在那一瞬崩塌了。这个小小的细节把我从安全屋里可怜地拽出来,接受道德的审判。“我就是在看一个人受辱。”这样的感觉在那刻强烈地打了进来。这其实有点可笑,比起活生生的真人,一张纸片更能让我产生共情,更能让我感到这是“侮辱”、是“性别剥削”、是“物化女性”,于是于心不安。 不过,我也更能明白一些萌二为什么会对这部分创作起这样大的反应了,甚至可以说,我突然认为产生这种反映对他们个人而言,甚至不一定是件坏事了。这或许说明他们还没有放下共情,在虚拟空间上依然自作主张地守着道德。 当然,我并非是为萌二喊冤叫屈,因为说到底,他们只是因为自己受到了谴责而迁怒作者而已,明明是自己如鬣狗般去找的素材,却因为自己接受不来,反而用自己的规定去约束别人,没有这样的道理。 但或许在不打扰别人的同时,古怪地保存类似萌二那样的心境,不是件可耻的事。现在环境的“开放”速度实在可以用可怕来形容。不说太远,恐怕在21、22年时,人们都还难以想象现在大家可以不用顾忌地说出“我想 和你〇爱”这样的话、这样地在网络上展现自己略为冲动的一面。可以看到的,越来越多的朋友受不住现实生活的压力,把网络当做树洞一般用来宣泄自己——这当然不是他们的过错,但又未尝没有人希望自己所处的网络环境能更加“清淡”一点呢?压力、苦恼,又能否更加玄奥地、以更尊重他人的方式宣泄出来呢? 传统一些、死板一些,未必是坏事。 就随便扯到这吧。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