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阿飞手工 wqf8800
wqf8800.原始技艺的传承,只做最好的纯手工六安瓜片.热烈欢迎广大茶友来信交流互相学习,奉献最美味的纯手工茶叶
关注数: 2,901 粉丝数: 471 发帖数: 3,530 关注贴吧数: 52
04.12【日常分享】4月11号纯土种瓜片开采 4月11号雲顶兰香头采纯山顶褚叶种,六安瓜片在以前,一直叫的是皖西片茶,俺们家土话一直叫“片茶”,俺的叶片的确没有那么好看,但俺的这个头采真的特别好喝,这个山顶,今天第一次采摘,因为一直天干,所以三三两两的茶树上才有茶可以采摘,因为真正的第一次采摘,叶片大小从来不统一,因为真正的第一次采摘,所以才有脚叶在其中,现在茶青正在摊晾中,离四五米远都可以闻到一股浓浓的花香,而捧起一捧茶青放在鼻前,香气反而幽长,这便是真正的自然兰香,不直冲鼻腔,自然而和谐,朴实而低调,我一直采用大铁锅,木柴,纯手工制作六安瓜片,这么多年以来,一直如此,从来没有制作机制瓜片,我也不会制作机制瓜片,我想,六安瓜片作为绿茶中特立独行的存在,有且也只有真正的古法手工,良山,良法 才能完全的体现他独有的魅力!当夜幕星光挥洒,我家的山坎边,茶锅烟囱里依旧清烟缭绕,我们几个炒茶的师傅们为冲散瞌睡的困扰不时的开着玩笑。而当月亮[lbk]月亮🌙[rbk]她照墙根儿时,我这个皖西大汉肯定唱不好小曲儿,但我可以用一个大大的蓝边瓷碗为您冲上一碗这片茶,或许饮法粗俗,但也可以理解为豪迈,古法手工六安片茶,作为一款从来不是以颜值取胜的绿茶,在茶届的江湖中,他便是那身跨宝剑,一骑绝尘的塞外游侠儿,于江湖之中,却又于江湖之外…… ——小阿飞 #原产地茶农 #柴锅土灶古法手工 #雲顶兰香头采
4月23号,中雨 4月23日 中雨 终于得以稍微缓缓了,不知是茶季久坐炒茶的原因还是雨天导致,腰椎老毛病犯了,疼的厉害,腿侧边一根大筋格外疼,好在上次在舒医生那里拿的膏药还有一张,贴上了,稍微缓和些。 七十多的老父一早就去田里“贴田埂”了,因为马上要种稻子,我发茶叶快递回来,到田间地头转了一圈,满眼看着因为前期干旱导致长势萎靡的油菜,心痛无语,付出的辛勤劳动与汗水,天不垂怜啊[撇嘴] 茶季,农忙季接踵而至,山村一线做茶的人的生活大抵如此,厌倦了美工美化的特效,深恶痛绝所谓制茶不易的煽情宣传,实打实的说,我们产区农民,祖辈以来,都是这样平凡而忙碌的过来的,那些所谓的“茶道”唯美视频,所谓的找几个奶子大 屁股翘的美女捧几捧茶的视频,那些“诗情画意的,上升到艺术高度的视频宣传,可以说,与产区真正的制茶人,不相关。 茶季农忙季累,是肯定累,也是真的累,但是,也许只有这样的忙碌与累,才使得我们产区农民,得以换得碎银几两,得以生活照常。祖辈以来,也许正是得于这样的,平淡,平凡,质朴,与不争,至少到目前,农村山区,还保留着那一份纯那一份真!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现…… 这样的场景,也只有在山村才得以展现 皖西的山,皖西的水,孕育了红色的土地,孕育了一群质朴的一线做茶人,三月的春风吹拂过山岗,眼望千里茶树叠翠,一浪一浪,风儿裹挟着瓜片茶草的清香! 一杯瓜片茶,一口家乡味,山在这里,家在这里,我 也在这里! ——4月23日,皋城茶派小阿飞杂谈以记之!
4月23号中雨 4月23日 中雨 终于得以稍微缓缓了,不知是茶季久坐炒茶的原因还是雨天导致,腰椎老毛病犯了,疼的厉害,腿侧边一根大筋格外疼,好在上次在舒医生那里拿的膏药还有一张,贴上了,稍微缓和些。 七十多的老父一早就去田里“贴田埂”了,因为马上要种稻子,我发茶叶快递回来,到田间地头转了一圈,满眼看着因为前期干旱导致长势萎靡的油菜,心痛无语,付出的辛勤劳动与汗水,天不垂怜啊 茶季,农忙季接踵而至,山村一线做茶的人的生活大抵如此,厌倦了美工美化的特效,深恶痛绝所谓制茶不易的煽情宣传,实打实的说,我们产区农民,祖辈以来,都是这样平凡而忙碌的过来的,那些所谓的“茶道”唯美视频,所谓的找几个奶子大 屁股翘的美女捧几捧茶的视频,那些“诗情画意的,上升到艺术高度的视频宣传,可以说,与产区真正的制茶人,不相关。 茶季农忙季累,是肯定累,也是真的累,但是,也许只有这样的忙碌与累,才使得我们产区农民,得以换得碎银几两,得以生活照常。祖辈以来,也许正是得于这样的,平淡,平凡,质朴,与不争,至少到目前,农村山区,还保留着那一份纯那一份真!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现…… 这样的场景,也只有在山村才得以展现 皖西的山,皖西的水,孕育了红色的土地,孕育了一群质朴的一线做茶人,三月的春风吹拂过山岗,眼望千里茶树叠翠,一浪一浪,风儿裹挟着瓜片茶草的清香! 一杯瓜片茶,一口家乡味,山在这里,家在这里,我 也在这里! ——4月23日,皋城茶派小阿飞杂谈以记之!
4月23中雨 4月23日 中雨 终于得以稍微缓缓了,不知是茶季久坐炒茶的原因还是雨天导致,腰椎老毛病犯了,疼的厉害,腿侧边一根大筋格外疼,好在上次在舒医生那里拿的膏药还有一张,贴上了,稍微缓和些。 七十多的老父一早就去田里“贴田埂”了,因为马上要种稻子,我发茶叶快递回来,到田间地头转了一圈,满眼看着因为前期干旱导致长势萎靡的油菜,心痛无语,付出的辛勤劳动与汗水,天不垂怜啊[撇嘴] 茶季,农忙季接踵而至,山村一线做茶的人的生活大抵如此,厌倦了美工美化的特效,深恶痛绝所谓制茶不易的煽情宣传,实打实的说,我们产区农民,祖辈以来,都是这样平凡而忙碌的过来的,那些所谓的“茶道”唯美视频,所谓的找几个乃子大 屁股翘的美女捧几捧茶的视频,那些“诗情画意的,上升到艺术高度的视频宣传,可以说,与产区真正的制茶人,不相关。 茶季农忙季累,是肯定累,也是真的累,但是,也许只有这样的忙碌与累,才使得我们产区农民,得以换得碎银几两,得以生活照常。祖辈以来,也许正是得于这样的,平淡,平凡,质朴,与不争,至少到目前,农村山区,还保留着那一份纯那一份真!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现…… 这样的场景,也只有在山村才得以展现 皖西的山,皖西的水,孕育了红色的土地,孕育了一群质朴的一线做茶人,三月的春风吹拂过山岗,眼望千里茶树叠翠,一浪一浪,风儿裹挟着瓜片茶草的清香! 一杯瓜片茶,一口家乡味,山在这里,家在这里,我 也在这里! ——4月23日,皋城茶派小阿飞杂谈以记之!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