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战坤
关注数: 13 粉丝数: 64 发帖数: 1,561 关注贴吧数: 13
谈一谈乒乓球底板的“底劲”问题 首先来讲,这是个伪命题,所谓“底劲”,一言以蔽之,应该是让使用者能够充分发力,符合使用者的发力档位,而且兼具一定的速度旋转和容错的底板所具有的特性。 误区1:1速越快,底劲越大(处理能不能发上力的问题)。反例:超级张继科。五六分力就能出接近天花板的质量!适合小力量发力紧凑的选手,一般校队科班出身的女生使用较多。发八九分力反而会感觉非常非常发空,到处乱飞。也适合小力量的业余,适合中老年铁推流,一速惊人压迫性强,旋转极为一般,弧线几乎没有,像一道白光,一旦被适应很容易回头。这样的底板,一个身强力壮的发力不够紧凑的小伙子拿在手里,敢发力吗?底劲大吗?恐怕板板都得鸡翅正手压着力打。 误区2:上限越高,底劲越大(处理速度与弧线的问题)。反例:斯蒂卡oc。这个不用多解释,越发力越有,天花板深不可测,弧线吊诡异常。但是一速极其慢,而且所谓的“发力”出的质量,很大程度得借力才能打出来,主动发力还真不一定能出的来大质量。 误区3:兼顾速度(面材加硬)和发力上限(处理底板档位与业余发力档位是否匹配的问题)。无反例,确实如此,但是因人而异。比如968,属于“底劲大”的类型,但是如果板板打不透,还不如oc能在档位出质量,有几板能打透,要看看借力程度如何,拉的是上升期还是下降期还是最高点?击球位置、对方喂球加力与否很重要,有多少力是自己直接施加的?打比赛能不能在软绵绵轻飘飘的球上稳定施加?可以说,业余不少人打不透968(或者是说大多数情况下不能发挥968的威力),那么业余选手持有968就不符合自己的发力档位,换言之,自己发力一定的情况下,体现在球上的威胁没有那么大,发力效率低。这样的底板,是客观的底劲大,不是主观的大。 误区4:弧线越饱满的底板底劲越大(处理主动发力与被动防守的关系)。和3一样,没有反例,一定程度上完全成立。弧线饱满,证明兼具弧线与旋转,“饱满”意味着能够拉开力量完全释放,弧线才会饱满有张力,符合业余的发力档位。但是只适合主动进攻连续压制弧圈的打法,一旦遇到对方快攻回头,顶大板的快速对抗情况下,发力动作一旦小就会不过网,比如ysc。适合主动进攻,符合业余主动进攻的发力档位,可以说底劲大,但不符合业余防守反击的发力档位。
聊聊亚萨卡竞技者系列(直板) 竞技者spin:本人认为,spin是大球时代的马软碳,弧线旋转为竞技者系列最强,上台率高,最适合业余练球打比赛。 一直以为spin和张a很像,但是比张a中小力量更扎实,近台爆冲更有数,让我想起了yeo,硬脆的手感非常通透正手39 2.1neo橙省 基本上板板透 由于弧线有点低可以尽情加转 想前冲的时候抬手就来 轻灵易透 这种中小力量更有威胁的手感更像波a 唯一的缺点 推挡太垃圾了 但是没办法 配狂是这样的 像网兜一样指向性模糊 而且方柄非常磨手 补充一点,所有外置都有断档,无非是门槛的高低,打透了才会一直稳定,要不然发力一直在断档前后反复跳跃当然难受。竞技者spin是我用过外置断档期最早的,也就是发力门槛最低的,中等力量拉球就能透板,近台中小力量挑打也能透板(这个用手腕,可能感觉出来的“中小力量”和小臂力量不一致) 一句话总结:小球好于张a 比张a更倾向于正手利 但是借力不如张a 近台像波a与张a的结合体 适合摩擦为主的框架 更适合发力紧凑收小臂的打法 竞技者power:最适合业余进阶的底板。打比赛不敢说,但是练球一定会改善动作+培养手感 我用过数字968 中小力量不太出质量 不利于挑打 侧身爆冲的时候稍微有点陷进去再甩出来的感觉 不够脆 竞技者power既适合快收小臂的外置拉法 也适合大开大合的抡大臂的打法 何况推挡还比968高一个档次 虽然打起来有些无趣,有种水桶板的感觉,但是推挡有力清晰,小球合力贼转,挑打爆冲有速度有旋转,借力很好很稳定 总结:适合进阶球友,适合推挡结合横打的打法,适合前三板打法 Speed balance还没有打过,但是power和spin已经让我十分惊喜。打过张a 超张 林a 蓝标黑标 301 最后烧了一圈还是得回到亚萨卡 直板还得是亚萨卡 如果没有试过亚萨卡 一定要尝试一下
聊聊打比赛和练球 书接上回,聊聊马软碳和张a(直板)的使用场景 有几种情况: 1.纯练球 张a完胜马软。蝴蝶打借力球 定点球是自动挡,快收小臂出高质量,感觉自己就像打球的机器,感觉是板子在打球而不是自己在打球。自己动作稍微不对,球质肉眼可见下掉,甚至打丢。但是只要基本做对快收小臂,非常非常稳。 马软不行,没有纠错体系,甩大臂 框架散也能上台,打借力球也不差,质量也可以。美中不足是有点震手,但是也不能算缺点,毕竟这是直接的反馈,不震手让你感觉不到你打的是球。 2.练+打比赛(固定球友) 如果你有一个甚至几个经常一起练习、练习完开几局的,用张a较好,马软也不差。这种状态下可以大胆出手,该打打该冲冲,而且对对方的发球和旋转心中有数,预判合理,甚至还能进阶。 马软的优势在于,旋转强。有的时候你爆冲一板确实很帅,但是越低平的弧线越容易回头(如果质量不高),不如稳拉,即使防回来还有充分机会拉下一板。我用张a经常被回头,我不擅长打摆速,有时候我在想,快收小臂如果对方适应的话,等于自己吃了自己的速度,我反应慢,喜欢中台稳拉,不喜欢近台拍拍拍,所以球路熟悉的人经常有相持。 3.经常打遭遇战 马软完胜,详见上个帖子。如果你不是摆速流,就不要在机会不太好的情况下强行加速度,也不要在机会好的时候给质量很高的大路球,现在的情况是,质量再高的大路球也容易被回头 被防守。不是摆速流,就认认真真控制旋转,寻找机会带保险拉死。张a薄膜擦不行,马软薄膜擦超转,收小臂质量也很高,关键球甩大臂也不会飞,适合各种发力情况,稳中带暴 说马软不适合40+的,要么是经常练球的(感觉不如968 vis脆爽澎湃),要么是摆速流,如果不打摆速,经常打比赛,马软完胜任何底板,能包容各种僵硬和手紧,这才是最重要的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