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牛 刘子牛
关注数: 8 粉丝数: 6 发帖数: 132 关注贴吧数: 0
(转帖) 拍马屁的为什么越来越多 我梦见自己正在向鲁迅先生请教问题。  “先生,为什么现在拍马屁的人越来越多?”  先生放下手中的笔,正襟危坐,横眉冷对,看着我,说。“我告诉你一件事 ——   “从前有一个县令得了一个孙子,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同僚都去贺喜,县令抱出孙子给客人看, —— 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   “一个官员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官员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   “一个官员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你 …… ”   “我愿意既不谎人,也不遭打。那么,先生,我得怎么说呢?”   “那么,你得说:‘啊呀!这孩子呵!您瞧!多么 …… 。阿唷!哈哈!Hehe!he,hehehehe!’” 我点头表示赞同。  “但是”,先生又说:“是的,有一个官员像你一样聪明,后来,那个说谎的得到了提拔,说实话的既没有提拔,也没有被贬职,像你一样聪明的,却被贬职了”。  我不解先生的意思,疑惑地看着他。  先生说:“因为县令认为,那说谎的可爱,那说实话的虽然可恶,但却有胆量,在上级考察时会实话实说,弄不好会坏了他的前程,不敢惹,但又不喜欢,那说“啊呀阿唷哈哈”的聪明人,县令认为这种人太狡猾,阴险,不可重用”。  先生严肃地看着我,说:“你现在该明白拍马屁的人为什么越来越多了”,先生说完,愤然离去。  于是,我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眼前总是先生的影子。
强烈要求中央一台恢复每天国歌的播放 强烈要求中央一台恢复每天国歌的播放 大家都知道,不知道什么原因,在中央电视1台每天19:00之前的国歌停放了,不知道这算不算与时俱进。其播放的原因,国人并不清楚 要求播放国歌的理由。 1,爱国教育有够了一说吗?有吗?有过了一说吗?有吗?对父母的热爱有过分一说吗?爱国教育可能有偏差一说,但是没有过分一说,好比对知识和科学的热爱可能有偏执一说,但是没有过分一说。(不多说) 中小学校中的学生可以在每天上午的升旗仪式中倾听国歌,大学生不知道每天都有升旗仪式没有,成年人到哪里去听国歌,感受国歌的氛围,难道大学生和成年人就不需要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了吗? 2,没有起到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吗? 就我所知,全国绝大多数的人都会唱国歌,运动员在获得奖牌的时候一般都习惯于唱国歌,如果不放了,以后就可能只是听国歌。听和唱其实有程度上的不同,听是一种旁观,而唱是一种投入,比听更强烈。 就我所知,有些社会上的流里流气的人,虽然满口粗鄙,但是唱起国歌来却一点也不含糊,同时听到国歌的时候也会跟着哼上两句,这就是潜意识的培养,谁敢说没用。 从这个例子来说,每天在中央一台放国歌给了整个民族一种爱国主义的背景,使他们潜意识中爱国(当然对那些铁杆汉奸卖国贼还是不起作用的,好比宣传反腐法规对尚未暴露的受贿贪污累犯也没有作用),不放,就起不到这种培养全民族的潜意识的作用,起码是明显削弱了这种作用。 如果说播放国歌常年累月的放一种MTV显得太单调,那么,可以不断拍新的国歌MTV嘛,一个季度换一个MTV的表现画面,我们国家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设国家、改革开放的那么多成绩,有那么多英雄,怎么不可以慢慢地拍成MTV,慢慢地让整个民族(尤其是青年和成年人)回忆起、深刻化中国的历史成就和时代英雄。 就这样的MTV拍摄,可以间常地作一次专题访谈,说说创作国歌MTV第一集、第二集,第三集(没有限制,只要有需要,有素材,能保证水平,就一直拍,因为国歌要一直放,)的过程、幕后,该期国歌内容牵涉到的事件,促进大家的爱国知识。 如果拍到拍无可拍了,那就重复放(实际上并不需要到拍无可拍才重复放),足够遍数地重复才能记忆牢固,同时要明白:国歌的精神教育中关键的一环是针对一代人的教育,比如上一代人(21-40岁的人)听过了(但还应当继续听,因为精神教育不被动持续或者主动持续就会减弱),下一代(1-20岁)的人可还没有听过,对他们来说就不是重复。 3,与钱俱进。 无话可说。中央电视台的3分钟的广告收入也许比全民族的精神教育更重要。 4,国家利益。 以血饲狼。(不多说) 虽然只是几分钟的时间,但是真的非常重要,虽然可能是种形式,但是可以震撼心灵,鼓励国人 转载
伊朗希望能在中国储备战略石油 伊朗石油部长瓦兹里·哈马内11日说,伊朗正在同中国进行谈判,希望能在中国储存战略石油储备,伊朗还将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5国投资建造炼油厂。瓦兹里·哈马内当天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参加亚洲石油和天然气大会时宣布了上述消息。他说,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近年来建起了大量石油储备设施,“我们有一些计划……我们已经跟他们(中方)进行了讨论,希望在中国战略石油的储备中获得一席之地。”中国已在浙江镇海完成了首批原油储备,这一储油设施的容量为3300万桶。目前,相关部门正准备开始对第二个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位于浙江舟山的岙山储备基地储入原油。据与已储备或将储备原油的运输相关的人士说,这些原油来自安哥拉、伊朗和苏丹。中国的目标是在2008年前完成1亿桶的原油储备。今年1到4月,中国从伊朗进口的原油量比去年同期高出11%,伊朗是中国所购石油的第三大来源国。分析人士认为,伊朗若真的能与中国达成储存战略石油储备的协定,对双方都有利——中国的炼油企业将能获得更多与伊朗之间的长期供油合同,而伊朗也将与中国这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加强经济联系。瓦兹里·哈马内还说,在中国储存石油将耗资巨大,但伊朗方面对资金并不担心——尽管伊朗正因核问题遭受制裁。他说,到2014年,伊朗每天的原油产量将从目前的430万桶增加到530万桶。瓦兹里·哈马内还说,为了加强与亚洲国家的合作,伊朗正在与中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叙利亚和马来西亚谈判,以在这些国家合建炼油厂,这5家炼油厂每日炼油能力将共达110万桶。“我们将成为这些炼油厂的合资伙伴,并将努力向这些炼油厂提供原油。”他说。但他没有透露这些项目的更多细节。(第一财经日报 殷赅)相关报道:中国战略储备石油少 美伊开战将遭重大冲击《环球时报》此前曾刊文称,一旦美国打击伊朗,会影响到世界60%的石油出口,导致石油价格暴涨,全球经济将重新洗牌。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是中国也包括世界上许多国家在这场冲突中可能遭遇的境况。目前伊朗和沙特是中国最大的两个石油来源国,一旦开战,中国石油进口将大幅减少。    编辑: 郭敏 汕头要是也能成为储备地就好了!呵呵呵!
(汕头)旧房子 偶尔路过中山路,忽然发现肯德基对面成片新的住宅小区已经落成,勾起我对过去无尽的回忆。 儿时就住在中山路一栋叫“瑞庐”的旧洋房里。老汕头人可能大多听说过“瑞庐”和“铭庐”。它们是中山路紧挨着的两栋西式建筑。从前这里是否住过洋人,我已是不得而知,只是它的建筑风格和大量使用洋材料,使得称之为洋房也不为过罢了。听老人讲,从前瑞庐的阳台栏杆上镶嵌着好多石狮子,威风极了。但是到了我住进这栋楼房的年代,早已不见什么威风的狮子。倒是四层高的楼房,相对于对面中山一横连片的平房来讲,可算是鹤立鸡群了。站在楼上最顶处,汕头市貌尽收眼底。远处的汕头大厦、南生公司,近一点的红砖楼和水厂硕大的铁塔。前方是胡文虎兄弟的两栋塔楼,中山公园展览馆绿色琉璃屋顶在中午的时候反射着耀眼的光。而背后正是碣石山连绵的秀色和夕阳下归航的船帆。眼前的景色无疑是陶醉的。在这高处住久了,有时未免感觉就象住在整个城市的最上层。 楼内十几户人家,邻里关系很和睦,不管你来自何方,做什么职业。彼此的称谓也特别的亲切。“刘同志”“李姐”“叔叔”“阿姨”,或许我当时还猜不透大人们各自的心思。 那时侯,好象每家都有三四个孩子,年龄虽然参差,却常常玩在一块。当然了,年龄越近就越能成为好玩伴。经常的游戏我还清楚的记得,是“抓特务”。四层楼的公共地方都能藏“特务”,想把它抓完可不是一会的工夫,对于较小的孩子就更有挑战性,以至我都记不住,有多少次因为抓特务的人半途跑掉,而得重新开始游戏。 人的童年总是比较单纯幼稚的,却有它天真可爱的一面。当然也就有很多难以琢磨的事情。 记得过去总爱停电。相信谁也不喜欢那黑暗的世界,可偏偏那时候的父母总有开不完的会,害得我整个晚上躺在床上竖着耳朵,辩着楼梯不时传来的脚步,在一次次的失望中慢慢的睡去。我肯定自己胆小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唯一能给我壮胆的,怕是偶尔一次的晚睡,有线广播里雄壮的《国际歌》。 眼看着汕头老房子渐渐的消失和破落,新楼房成片的耸立,人们总爱赞叹新汕头的美丽,却又常会怀念过去的时光。其实不矛盾,就象过去能建出适合人群居住的舒适旧房子,而今天也常推倒一些新的垃圾建筑物。如果说上海苏州河畔成片旧仓库区能成为现代设计师无穷的灵感来源地,那么汕头的旧房子也许更能变成给人无尽回忆的好地方。
(原创)旧房子 偶尔路过中山路,忽然发现肯德基对面成片新的住宅小区已经落成,勾起我对过去无尽的回忆。 儿时就住在中山路一栋叫“瑞庐”的旧洋房里。老汕头人可能大多听说过“瑞庐”和“铭庐”。它们是中山路紧挨着的两栋西式建筑。从前这里是否住过洋人,我已是不得而知,只是它的建筑风格和大量使用洋材料,使得称之为洋房也不为过罢了。听老人讲,从前瑞庐的阳台栏杆上镶嵌着好多石狮子,威风极了。但是到了我住进这栋楼房的年代,早已不见什么威风的狮子。倒是四层高的楼房,相对于对面中山一横连片的平房来讲,可算是鹤立鸡群了。站在楼上最顶处,汕头市貌尽收眼底。远处的汕头大厦、南生公司,近一点的红砖楼和水厂硕大的铁塔。前方是胡文虎兄弟的两栋塔楼,中山公园展览馆绿色琉璃屋顶在中午的时候反射着耀眼的光。而背后正是碣石山连绵的秀色和夕阳下归航的船帆。眼前的景色无疑是陶醉的。在这高处住久了,有时未免感觉就象住在整个城市的最上层。 楼内十几户人家,邻里关系很和睦,不管你来自何方,做什么职业。彼此的称谓也特别的亲切。“刘同志”“李姐”“叔叔”“阿姨”,或许我当时还猜不透大人们各自的心思。 那时侯,好象每家都有三四个孩子,年龄虽然参差,却常常玩在一块。当然了,年龄越近就越能成为好玩伴。经常的游戏我还清楚的记得,是“抓特务”。四层楼的公共地方都能藏“特务”,想把它抓完可不是一会的工夫,对于较小的孩子就更有挑战性,以至我都记不住,有多少次因为抓特务的人半途跑掉,而得重新开始游戏。 人的童年总是比较单纯幼稚的,却有它天真可爱的一面。当然也就有很多难以琢磨的事情。 记得过去总爱停电。相信谁也不喜欢那黑暗的世界,可偏偏那时候的父母总有开不完的会,害得我整个晚上躺在床上竖着耳朵,辩着楼梯不时传来的脚步,在一次次的失望中慢慢的睡去。 我肯定自己胆小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唯一能给我壮胆的,怕是偶尔一次的晚睡,有线广播里雄壮的《国际歌》。 眼看着汕头老房子渐渐的消失和破落,新楼房成片的耸立,人们总爱赞叹新汕头的美丽,却又常会怀念过去的时光。其实不矛盾,就象过去能建出适合人群居住的舒适旧房子,而今天也常推倒一些新的垃圾建筑物。如果说上海苏州河畔成片旧仓库区能成为现代设计师无穷的灵感来源地,那么汕头的旧房子也许更能变成给人无尽回忆的好地方。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