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托山野人 翡翠银殇鹭
关注数: 11 粉丝数: 27 发帖数: 2,770 关注贴吧数: 29
请问一下各位大佬,关于鱼的分布和迁移/扩散的问题 白金镇楼 太长不看版: 同一种溪蟹怎么可能同时分布在两座不相邻的山头? 一条河上下游分成了零碎的、不同的生态环境,水生物种怎么扩散?尤其是适应溪流的物种。 国斗分布于较为平缓,多水草的河段,但是水系间这样的河段并不是连在一起的,连接在一起的大多是水深的大河,国斗如何扩散到另一条大河的上游? ——分割线—— 先描述一个小情景入题: 一个沿海的城市 有几条通海的溪流,长度在10公里左右,彼此没有直接联通,各自发源于一小片山地,山地之间有平地分隔。 每条溪自上而下,分为落差大、流速急、水浅的「上游」,入海汽水环境、水深的「下游」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地带。 我在这几条不同溪流的 「上游」 属于山间的部分,采集到了同一种鱼类/虾蟹/螺类(下文统称“物种”)我对这一现象产生了疑惑,想要一探究竟。 疑惑:我认为高度适应溪流水生环境的“物种”,不太可能降海扩散,况且如溪蟹、条纹小鲃这样的动物根本没有在海水迁移的能力,那么请问它们是如何扩散到不同地区的? 以下是我个人的猜想: 猜想1:这些溪流曾在过去彼此「联通」,这几个物种从一条溪的「上游」扩散到另一条的「上游」。 猜想1的矛盾之处: a.属于「上游」的环境能连绵成片以使得这些物种迁移到别处吗? 因为两条山间溪流之间隔着大面积的平地,而溪流物种能否下降到平地的流域再反溯上另一条溪流的上游? b.假设这里原本能连绵,但如今发生地质变迁,这样的地质变迁发生的速度,相较于物种演化和改变的速度,谁快? 因为分居两地的物种可能发生分化,例如溪吻虾虎的各种地域表现,我国溪蟹种类的丰富度;生活于两地而未分化的两个种群,要么是分离时间不长,要么是两地环境非常相似。 猜想2:人为因素的干扰,如果处于有人生活区域的低矮群山,应该避免不了与人接触,是否是人促成了这些物种的迁移?(远古放生佬?) 猜想2可以演绎一下:如果某地的溪流没有人为干扰,并且存在地理隔离,那么它应该存在一些独有的、与众不同的物种。 同理这个问题还可以问在其他物种上,比如国斗喜欢静水、有植物的环境,而这样的环境是零碎分布的,比如从长江流域一直到珠江都有稻田和比较平缓的河段,但是他们彼此相连的部分并不一定是,这种情况国斗如何扩散过去? 如果有大佬了解原因、愿意解惑,请不吝赐教,如有朋友有自己的想法,欢迎讨论。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