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马里护航队 索马里护航队
关注数: 19 粉丝数: 576 发帖数: 8,231 关注贴吧数: 50
某游戏网站失窃 连小偷都不屑于要Wii U? 2013-6-1 9:16:42 来源:游民星空[编译] 作者:游民·Lamend 编辑:Lamend 浏览:   MMGN是一家专注于报道游戏资讯的国外游戏网站,而这家网站的办公总部刚刚闹出了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他们的总部被盗了。失窃的财务包括一台Xbox 360、一台PS3、若干员工个人财物等等...可是让人感到意外的是,放置于大厅显眼位置的Wii U却无人问津,难道这年头连小偷都不喜欢Wii U吗? MMGN总部那台无人问津的Wii U,旁边只剩下线了   在MMGN的主页,一个笔名为Tano的编辑发表了这样的日志:   “今天早上我像往常一样来到MMGN的总部,看起来和平时普普通通的一天没什么两样。过了一个小时左右,我发现我的一个皮包不见了,我明明记得昨天下班的时候把它留在了办公室,当时我就有点迷茫了,不过同事都说我可能把它落在了家里,我也就没多想。”   “每天中午12点左右,我都会和EndBoss那家伙踢会《实况足球2013》,那家伙每天都会输给我,还乐此不疲,可是我却突然发现我们的Xbox 360找不到了!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被盗了!”   “我们丢了一台PS3、一台Xbox 360测试机、好几部iPad、iPhone还有一些其他员工的个人财物,当然还有我那个皮包。”   “可是最奇妙的事情是,摆在最显眼位置的一台Wii U却还完好无损的放在那里,无人问津...” 真不是小编存心恶搞,这张是原文配图   “我想到的只有一句话:连小偷都不喜欢Wii U...真的,他们把能值钱的都拿走了,除了Wii U...” ——大流流兮入千峰,鹤仪山舞妙青松 来自诺基亚603
四种诗歌 作者:鲁力(这是一篇不错的文章) 一 概论 1.   写诗的人轻视理论,由来已久。但有价值的诗学理论不多,也是事实。诗人轻视理论并非他们没有理论,世俗的理论已经在他们的头脑中成为积习和依据。他们多半不用再去考虑自己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因为他们认为写是很自然的事情,写出来就可以了,管它那么多。关于自己对诗的感觉,基本上都是真理在握。而讲述理论是令人头疼的。倘若理论拘泥于是非标准上,犹如蝉鸠笑鲲鹏——这也只是一种“小知”。所谓言多必失。因此理论的“非正确性”倒成了一种“惑乱人心”之言。理论似乎是欺骗那些不懂诗的人或者想了解诗的入门者。虽然诗人们轻视理论,但他们的确也不是没有标准地在乱写。比如分行、遣词、语感口气、情感思想、语言材料等,懵懂中也都有自己潜在的标准。这个标准是什么?又因人因时而异,难以统一。标准本身即极富弹性,变化莫测,似乎无“标准”可言。当然,可以说没有永恒的标准,但在一个相对的历史段,标准又是真实存在的。如果取消了标准,就等于取消了诗。既然有诗这个概念,就有其范围,我们说:范围即标准。标准是约定俗成的,是历史文化的产物。是个活物。既然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中,标准也在变。变的标准还能称其为标准吗?当然可以,万变不离其宗,我们依然能看到它变的轨迹。而这变的轨迹,也已成为了标准的一部分。因此,如果我们把它们框起来看,这个“标准”也就相对固定了。  2.   不求诸于外,借用我们中国的传统,可以将诗歌大致分为四种:曰格调、曰性灵、曰神韵、曰肌理。这四种诗歌便分出了四种标准。历来论者对格调、性灵、神韵、肌理的涵义说法不一。笔者认为,辨清这四种诗歌的精神实质,是一个诗人“再向上跨一个台阶”所必作的功课。   3. 首先,大家都知道诗歌写作是个很自我的行为,自我是受自身气质、性别、年龄、种族、地域、文化传承、意识形态等等诸多因素影响的。由于所受影响不同,对自我的认识,每个人也就有其不同的倾向。这种倾向是潜在的,无意识的。哲学上,自我的境界一般可分为四种。下面我们结合四种诗歌来分别加以述说。   4. 身体的我——以感官生理及心理欲求为内容,包括情感、欲望或曰性情相关的生活等内容。此类可归为性灵诗歌。从齐梁宫体、元、白、刘、花间、**、随园等,到今天的于坚、韩东、李亚伟、阿坚、伊沙、下半身、垃圾派等等。此类诗歌通常注重当下,强调一种感官体验,带有一种叛逆性格的平民意识或身体意识,形而下,性情至上或意气用事,强调一个“真”字。   5. 认知的我——以知觉理解及推理活动为内容,即以知识、文化、逻辑活动为内容。此类可归为肌理诗歌。从永明体、老杜、韩愈、李商隐、西昆体、江西派、翁方纲、同光体等,到今天的杨炼、多多、欧阳江河、钟鸣、张枣、臧棣、余怒、王敖等等。此种诗歌注重修炼、修辞,强调文化感(比如喜欢用典或隐喻),形而上,语言铺陈、繁复、唯美、奇特。   6.   意趣的我——以生命意趣及生命感为内容。超然物外,采取一种妙赏和游戏的态度。此类可归为神韵诗歌。从东晋山水诗、王、孟、韦、柳、司空图、严羽(主要为理论)、王士祯到现在的杨黎、何小竹、年轻一代的符符、什么什么、衣、九等等。此类诗歌以直觉或抽离的方式,注重一种言外之意。从无到有,刹那永恒。甚或在“语言游戏”中呈现一种生命的意味。   7. 德性的我——以价值自觉或灵魂拯救为内容。此类可归为格调诗歌。从建安七子、陈子昂、李、杜、苏轼、陆游、明前后七子、沈德潜、黄仲则到今天穆旦、北岛、王家新、陈超、西川、海子、陈先发等等大多数主流诗人。此类诗歌以意为主,追求一种“正统”的道德意识、个人抱负、人文关怀或宗教情结,给人一种正气、崇高等浩然之感。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