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uiser3a cruiser3a
关注数: 54 粉丝数: 170 发帖数: 11,019 关注贴吧数: 59
“薛定谔猫”其实是个伪悖论 我一直认为我们的世界应当是普适和自恰的。任何所谓的“悖论”其实都是伪悖论,都是在命题中忽视了自然界中的某些因素导致的。 举个例子,大家耳熟能详的“薛定谔猫” 其实这个问题的忽视点就是——观察者只有一个,观测手段只有一种吗? 只要猫放在箱子里,那么无论用可见光、红外、引力波还是别的什么手段——只要有一种手段能够观测到里面的猫,那猫对于使用这个手段的观测者来说就像罩在玻璃罩子里面一样,是全程被观测的。那样猫的死活在任意时刻都能知道,“半死不活”叠加态怎么可能产生呢?自然这个结论就是靠不住的。 而使用任何手段都不能观测的猫位于什么里面呢?很显然这种猫即使从我们的宇宙中剔除掉,也没什么关系——不能被任何观测手段观测的物质不存在。只能说某一时刻一个携带着放射性原子的猫从我们的宇宙里消失了,另一时刻一只或者死了或者活着的猫突然出现在我们的宇宙里面,这两只猫的死/活状态可以没有任何因果——除了貌似违反能量守恒定律以外,其它一切都保持得好好的。但现在我们都知道只要系统在过程中的总能量没发生变化,那么在某一时刻能量守恒未必被保持得那么好——正是这个结论使真空充满了虚粒子/虚反粒子对。这样,薛定谔猫其实并不是一个悖论,也不会产生“平行宇宙”之类荒谬的思想了。
读书小感 不知道这里有谁读过李·斯莫林的《宇宙的本源——通向量子引力的三条途径》这本书。没什么特别高深的内容,只是一本科普读物(话说以我这本科以后就扔了的数学知识似乎也读不了什么专业的书……)。但是里面关于自旋网络和圈量子引力的介绍确实很吸引我。这还是我第一次接触圈量子引力的宇宙观。 之前就觉得弦论的某些内容似乎走了太多的弯路,搞得过于复杂以至于作为一个理论有太多的缺陷。果不其然,斯莫林也多多少少提到了这个弊病——尤其是多维导致的过多参数可调问题——一个所有参数都可调的理论不是一个科学理论,而更像是拼凑。 在这方面,圈量子似乎简单得多,而且概念更加基于既有的基础理论。而且也与我之前做过的几个猜想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吻合:时空是具有离散性的而且引力是时空效应。这相当于在某种程度上否定了从寻找点状的“引力子”来研究微观引力的可行性,相反,只能通过自旋网格来揭示引力的效应。 看书中的意思,似乎基于自旋网格的离散空间几何学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了。但是还没有推导出自旋网格与引力的关系,也就是说没有建立离散空间力学。这样存在两个大问题尚未解决: 1.引力怎样通过这样的空间结构作用于物质? 2.自旋网格理论预言了剧烈的空间涨落幅度。但为何我们的宇宙空间是如此平直的? 我的一个小猜想是自旋网格的“边”也许不是纯几何学意义上的边结构,而是在边上存在着与能量大小相关的张力。这样的好处是: 1.解释引力产生的原因,正是物体的能量导致所在空间张力变化,这样张力的剩余效应产生引力; 2.解释为何空间平直:无论我们给网格设定多么大小的张力,只要张力处处相等,那么网格就会自发塌缩为平直的样子——就像挤在一起的蜂巢一样。这对应空间处于能量基态上的平直状态。而量子涨落会引起局部张力的变化,形成一种负反馈,使得涨幅不会过大。 当然,这都只是定性的假设性讨论。如果有读过这本书,或者对圈量子理论有了解的朋友,欢迎一起讨论一下。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