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mao2 alimao2
关注数: 263 粉丝数: 972 发帖数: 12,008 关注贴吧数: 1,646
靖远岩画家族又现新成员 3月30日,由省级岩画、古道、史地专家、国家岩画课题组组成的考察队,对大兵道古道岩画带进行了考察。 大兵道古道在黄河中上游的西岸,是靖远县城北三十多公里处的一条旱沙河。此处是古代重要的交通要道,也是黄河中上游重要补水支河,是靖远境内除祖厉河而外常年流水的旱河,又称大冰道。西东走向,该河源头在白银区,入黄沟口在靖远三滩镇碱滩南、某部队农场北之间,与平川尖山隔河相望。岩画是一种石刻文化,在人类社会早期发展进程中,还没有发明文字,人类祖先以石器作为工具,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它是人类社会的早期文化现象,是人类先民们留给后人的珍贵文化遗产。据史料记载,在秦以前,靖远为古代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戎人、羌人所占据。靖远三滩镇、刘川镇、糜滩镇一带地处黄河以西,背山面河,地势平坦,远在两千年前,这里水泽充沛,草木繁茂,是游牧民族的理想游牧之地,大兵道古道岩画即为那个历史时期人类游牧生活的真实写照。通过细致考察,考察队对大兵道古道岩画给予了极高评价,认为岩画点众多且个体图案数量多、体栽丰富、形态各异,图画形象保存较为完好,刻画年代久远,整体画面粗犷雄浑、栩栩如生,尤其有幅骑马射箭图、大角羊跪乳图,认为这在甘肃乃至西北岩画中是稀有的,这无疑丰富了靖远岩画带,使靖远岩画家族增添了新成员,同时明确了大兵道是从长安而来,渡河后经大兵道向西而行的古道。大兵道古道岩画的发现,不仅为研究汉唐以来丝路文化提供了有力线索和证据,也为靖远乃古西戎与北羌游牧地之说提供了实物见证。大兵道古道岩画与吴家川岩画同属一个时期。
【熊猫 新闻】甘肃白水江保护区工作人员两天偶遇四只野生大熊猫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近日对碧口保护站辖区的李子坝村区域进行野外监测时,两天时间偶遇了四只野生大熊猫,该保护区工作人员表示,这种情况实属罕见。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刘万年介绍称,监测第一天,他们发现一只大熊猫亚成体在一棵树上悠闲地晒着太阳。“我们匆忙拍完照片后,大熊猫飞快地从树上爬下,消失在茫茫竹林中。”   “监测第二天,我们在小溪边偶遇一只成年大熊猫,距离我们十几米远。”刘万年说,这只成年大熊猫看到他们拍照,“配合”地摆了几个动作后缓缓离去。   “紧接着我们在休息时听到大熊猫求偶叫声,发现两棵树上分别有一只成年大熊猫,一边晒太阳,一边发出鸣叫,仿佛正在进行情歌对唱。”刘万年坦言,这个季节是大熊猫的发情期,它们属于森林中的“独行侠”,两只一起出现且没有打架,就是在“恋爱中”。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大熊猫管理办公室主任何礼文表示,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形复杂,工作人员在野外看见实体大熊猫的概率很小,“有的人工作一辈子也不一定能见到野生大熊猫,这次短短两天时间偶遇四只大熊猫实体,所有人都觉得像撞了大运。”   据介绍,甘肃目前共有132只野生大熊猫,其中110只都生活在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8年,该保护区完成230多条线路的监测任务,放置红外相机近700台(次),采集到大熊猫视频1477段、照片788张。“近年来,随着保护工作稳步有效推进,保护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大熊猫数量稳中有升,这次与大熊猫的‘邂逅’也是生态变好的重要体现。”何礼文说。
首页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