肤浅的刻刀 肤浅的刻刀
关注数: 57 粉丝数: 96 发帖数: 14,781 关注贴吧数: 61
【随感】当直抒胸臆变成刻意冒犯,当就事论事总会拖人下水。 我们是该期待大家都能用缓和到让所有人都不会不愉快的方式发言呢,还是在遇事时稍微去试着理解下一些话语的真实用意? 我们是该把所有的引用视作是转移注意力呢,还是更单纯地去讨论一件事情? 其实我一直觉得,“理解”并不意味着让步,并不代表是认同。或许你试着去理解之后也完全无法让自己有所改观,但有时候试着去理解,或者偶尔克制一下情感的随时爆发,未尝不能减少一些无谓的冲突吧。 并非所有人都是有意冒犯,也并非所有人都是恶意回击。只不过若互相都不试图理解,不必要的争端可能也只会愈演愈烈。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并不需要一切思考都完全遵循事实和逻辑,却也也不该让言行随意地服从感情和冲动。有时候,多少试着去理解一下他人的心意,或许也不赖? 当然,或许有人不屑一顾,是否产生矛盾无所谓,自己“正确”就行了吧…… 或许很多时候确实是需要改变一些遣词造句的方式,才能让自己的意见变得“无害”。 但我觉得,我们是否也应该保留一点辨别他人真实心意的能力和意愿? 是否能够不再去盲目地奢求其他人的“无害”,而是能从自身做起,试着减少一些来自自己的不必要的敌意和过度的自我保护? 愿每个人都可以不用成为“自己所厌恶的那种人”。 谨献给对一些状况充满各种不安或是不满,寻求反思和改变的人。 以上。一点小小的想法,略长,略乱。
【发表看法】我觉得还是单独贴出来吧。关于素质、道德、钻空子 其实以下基本是我对某个帖子的回复,有微量的措辞修改,大意基本没变。想了想,出于各种理由,我单独发出来或许能更好地满足个人利益的。见笑了。 内容主要围绕的焦点是“钻空子”现象,但出于某些相似性,众位看官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自行联系到其他的方面,如接机等。同时下文中可能会大量提到所谓“道德”一词,虽然这跟素质并不完全等价,但是我认为一定程度上可以互相转换,所以应该不至于太影响阅读和理解。 ============================================================================= 正文: 我认为,不是每个人都能将自己定在绝对的高标准上的,即使是给人感觉道德素养的宣传普遍高的古代,那时所谓道德也就是专门适用于有自制力的“君子”的指标,而不是所有人…… 换句话说,如果有空子,那几乎必然有人会钻空子。 不是说他们就是“道德沦丧”的,这是盲目的;只能说他们为了达成自己的利益、或者说是理想,是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放弃所谓“道德”的(其实不只是握手会的事情,很多其他事情早就有这样的情况产生了,基本是见怪不怪)。 举一个例子吧,众所周知所谓七不规范里有一条是“不乱穿马路”,从根本上这只是一个小小规范,没有法律强制性,实际上即使是设置了交通信号灯也几乎没有强制性(有协管员的情况除外),只是一旦发生状况你必须自己承担相应的责任。 那么问题出现了,当你有需要的时候(夸张极端一点比如时间很赶,形象地说就比如重要约会要迟到了,或者是考勤迟到要罚钱减评分之类;缓和一点就比如想要早点到家之类),此时交通信号灯显示是红灯,即不许通过,且此信号灯转变为绿灯几乎可以预见地确实会影响你的实际利益或者是心情,可同时旁边既没有协管员的监督、又没有探头的监视、更没有其他路人的眼光;甚至你很明确,两边没有来往车辆,可以保证只要天上不掉下来奇怪的东西或者是地面突然塌陷、抑或是有人狙击你,此时穿越马路完全没有任何危险的——那么这个时候,你是选择默默地继续等待,还是快速通过以达成你的目的? 个人以为,我所模拟的这个情况和握手会钻空子还是很相近的(前面也提到,其实是跟绝大多数现实实际存在的钻空子情况相似的),其后果几乎只会影响你自身的利益,和你在这一次选择中的“道德感”,而且即使其他人(非制度监督者)知道了这件事,从根本上也只能从“道德”上“谴责”你(甚至有可能只是出于内心的不平衡而已),那么这个空子,你钻还是不钻? 说了这么多废话,无非是想说,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绝对”的“道德自控力”——其实我更认为这种东西几乎不存在,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宗教信仰、行为准则,在这不一样的主观标准下,我们现今所经常谈论到的“道德指标”其实也就是社会上绝大多数人认同的一个认为良好的、积极的指标而已,未必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实际上若真的实现了,也可能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于是最后无论是什么结果,恐怕我们也只能感叹,每个人的选择都“无可厚非”罢了。 ——也就是说,与一味其呼吁、甚至期待大家的自我素质提升(当然我始终相信大多数人对于这样真切的呼吁会做出良性的应对,比如进一步的自我改进之类),不如尽可能去促使形成一个良好而公正的制度来矫正、引导我们——至少在这件事情上来说,一个良好而公正的(或者可能是有点严苛的)制度还是很值得服从的,因为我们在实行时并不需要由于太多考虑“人情味”这种感性指标(其实道德也算是一种感性的指标吧,嘿嘿……)而犹豫不决。 从这件事来说,对于我们这个层面的饭来说,比较好的治本之法,或许就是给官方提出意见吧? 虽然可以预见的是,过程同样会很艰难痛苦,但至少,若光是从降低大家可能产生的因心理落差等理由导致的不快等情绪来说,这恐怕才是真正有效的解决办法之一。 以上个人意见,或有纰漏、错误,敬请指正。
【求你了别删了好么已经四次了!】到底是哪里有值得被删的地方了? 不知道吧里有没有人玩过,我反正是第一次看到,我觉得蛮有趣的,想跟众位吧友一同分享就全部复制粘贴过来了……如果有人做过了也请手下留情,我是真的第一次见到…… 似乎说了名字也会被河蟹?那原文作者的名字我就不放了…… 另,原文观点并不代表LZ本人的观点,只是单纯想要分享而已,肆意脑补者自重= = 以下是日志标题及正文 “ 一个好玩的听力测·试,看看是你的木耳朵在糟蹋头上昂贵的耳机,还是耳机正在谋杀你的金耳朵 2011-11-27 06:37 | (分类:默认分类) 这两天又动了想烧耳机的心,因为用了两年的 AKG--K450 实在是听的有点腻歪了,于是上各类耳机论坛看看评测、推荐之类的帖子,无意间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听力测·试 不同于以往那种高低频转换,弄得人头疼、浑身起鸡皮疙瘩那种,这个测·试是通过对比两段音质不同的音频,对分辨音频是否有损坏的能力进行评价,简单而又无痛苦,遂与大家分享 这就是测·试的链接 KLIPPEL listening test(PS:链接复制不了的样子,复制链接地址,应该是这个ht链tp:接//rr不url.能cn/7h有xP97吗?) 载入页面后,在右手边点击“take the test” 首先接上你的耳机,然后在ready to go这栏里,点击“test loudness”按钮,电脑会自动播放一小段音乐,以帮助你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合适的音量,调整完后会跳出几个选项,两个下拉列表可选可不选 接下来就点击“start test”开始测·试 具体操作就是对比A B两段音乐,选出你觉得是有损坏的那段,然后进行下一级别,你的判断正确与否会显示在下面的表格中 评价标准: 12db ~ -6db: 这也是我最想跳过的阶段,实在是太难听了,如果你止步于这个阶段的话,说明声音在你耳朵里的惟一区别就是大和小,连音乐里伴随的牛叫都听不出来,趁早摘掉耳机,你应该关注的是助听器类产品 -12db ~ -24db: 这说明你确实听到的是音乐,而且还能分辨所听的音乐质量如何,带着beats出去装逼,招摇过市心里也可以有底气了,还可以跟人家侃侃 “我觉着吧,studio就是比solo音质细腻” 当然,这话尽量少说或者不说,因为这就相当于饮食类节目主持吃了一口肉,然后赞 “这肉真香” <= -30db: 赶快摘下你头上的廉价耳机,你的耳朵已经是监听级别,普通耳机正在损害你的听力,这个听力级别的你应该做的是分辨 森海HD800 和 拜亚T1 区别在哪,你的耳朵已经配得上任何价位的音响设备 这是这个网站统计出来的数据这个是我做的结果,顿感自豪,十几年的乐团不是白坐的” 以上…… 下面为表诚意贴一下小弟自己做出来的成绩,同时也欢迎大家做完之后来分享见笑了…… 感谢大家的阅读!
【无关】夜深了啊。发生了点事情,好难过。 本来想解释地清楚点的,不过打了好多字一下子又叙述不下去了……删光。嘛,反正也是吐一吐苦水,说太多也没人看,还大半夜的(啰嗦了抱歉啊)……简化一下吧…… 家里情况有点点小特殊,经济情况么其实也算是一般。事情起因就是最近生日,姐姐准备送我点东西,我最近正热追着妹子们+前两天又正好看了那个耳机汇总贴,对好好听音乐的耳机有点动心,就这么顺水推舟…… 但是我又有那么点任性、贪心,想着稍微买个好点的耳机,老姐也想多少买个好点的,于是我选的价格稍贵了(其实我的目标也就是500-1000,米帝见笑了) 实际上这个价格按姐姐的经济实力,她还是很心疼的。说实话挑选期间我也是挺犹豫的。妈妈也清楚姐姐的经济能力,所以后来她悄悄过来劝我不要买了。 我当下心就一酸,想到家里人都不太容易,于是暗下决心要放弃了,反正也不是没耳机用。随后姐姐过来问我有没有决定好,我就说了“我不要了,其实没什么兴趣” 好吧我承认我蹩脚了,姐姐看出了什么,几面为难,很受伤,情绪比较激动。于是家里人开始闹矛盾了。 可是从头到尾都没有人怪我一句。明明都是我的错吧。 现在心里好难过,大半夜的也不好意思找朋友倾诉,也不知道该怎么倾诉,就想到了来吧里宣泄一下,见笑了…… 不知不觉还是写了好多啊,烧流量了真的很抱歉。可我实在不知道还能去哪里说了…… 最后谢谢你们看完……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