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h2005 djh2005
关注数: 0 粉丝数: 16 发帖数: 1,244 关注贴吧数: 0
【转】1D Mark Ⅲ老用户感言 我接触佳能1系的时间比较长了,从那时候的1N,到后来的1V,1D,1Ds,没少玩。当年用1v打鸟是何等的爽啊,现在老了,跑不动了,就开始经常用卡片机了。但是说实话,佳能的1系的确是135相机里的巅峰之作,操作的感受和那种踏实感是独一无二的。身边有个用1D的记者朋友,从2002年用到现在,每天两个发布会,每个会起码三百张,5年下来,算起来快门起码五六十万次了,还是随着他征战在新闻发布会上,要知道1D的标称快门次数只是15万次啊,现在已经超期服役三四倍了。哥们儿的摄影棚的1Ds也绝对超过标称两倍了,也是好好的。从现在报出来的情况看,国内好像还没有人站出来说自己的1D Mark Ⅲ出了问题,也有一些朋友在网上说有这样那样的情况,但是好像还没有人确实的拿出什么依据。据在佳能工作的朋友说,中国现在还没有1D Mark Ⅲ的用户到佳能反映跑焦问题的,这可能与1D Mark Ⅲ在中国发售较晚有关系。佳能在中国正式1D Mark Ⅲ的时候,外国的网站已经有人再说跑焦的问题了,可能不少打算买的也看到了消息。我自己用1D Mark Ⅲ拍了一个下午,基本没有发现对焦问题,可能是因为温度不够高的缘故吧,呵呵。但是总体主观感觉似乎还是小兔妞要习惯一点,可能是因为小三连拍太快了吧。反正佳能现在对问题批次内的产品是可以免费维修的,打佳能的800即可,解决的倒也迅速。贫了半天,都是自己的认识,有不对的欢迎大家来讨论。总之,我建议1D Mark Ⅲ的用户和"准用户":及时升级固件,批次产品快修,注意使用环境,新品放心购买。转自色影无忌http://forum.xitek.com/showthread.php?threadid=495785
(转):这也太强了吧!一个本机换了一万本书!! 今天上网看到一条很劲爆的消息,一个福建的大学生承诺用一生的时间捐献10000本书,来换取一台笔记本电脑!!就在11月14日,联想结束了为期半个月的"雪山机"义拍活动。这台本曾经在十月份跟随联想的一帮工程师登上了玉珠峰,完成了中国第一次雪线试机的使命。这款意义非凡的笔记本电脑在义拍活动中,被一位大学毕业生用"一生捐献一万册图书"的承诺拍得。看介绍说,这个义拍是为"希望书库"千万贫困学子筹集善款而发起,在为期两周的义拍活动中,义拍点击量累计超过2万次,收到咨询产品和捐赠相关问题的电子邮件近千封。一名来自福建的大学毕业生在多次出价后以5万元的价格拍得,但这位大学毕业生随后提出希望以远高于5万元价值的一份承诺--"一生捐赠一万册图书"得到这台自己热爱的笔记本,得到了联想集团和希望书库的赞许。不仅如此,全国各地的联想天逸"逸品馆"的网友还在浙江、南京、西安、成都等全国25个城市,自发组织了线下捐赠活动,以表示"天逸粉丝们"的一片爱心。一台电脑换了一万本书,听起来似是天方夜谭,而它却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联想连同这位福建的大学生,给我们打造了这样一个朴素而感人的故事。真希望这样的故事,时时、日日都能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
北京时代通途友情提示: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 在计算机病毒出现的初期,说到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往往注重于病毒对信息系统的直接破坏作用,比如格式化、硬盘、删除文件数据等,并以此来区分恶性病毒和良性病毒。其实这些只是病毒劣迹的一部分,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发展,人们深刻地认识到凡是病毒都可能对计算机信息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危害: 大部分病毒在激发的时候直接破坏计算机的重要信息数据,所利用的手段有格式化磁盘、改写文件分配表和目录区、删除重要文件或者用无意义的“垃圾”数据改写文件、破坏CMO5设置等。 寄生在磁盘上的病毒总要非法占用一部分磁盘空间。 引导型病毒的一般侵占方式是由病毒本身占据磁盘引导扇区,而把原来的引导区转移到其他扇区,也就是引导型病毒要覆盖一个磁盘扇区。被覆盖的扇区数据永久性丢失,无法恢复。 文件型病毒利用一些DOS功能进行传染,这些DOS功能能够检测出磁盘的未用空间,把病毒的传染部分写到磁盘的未用部位去。非法侵占了磁盘空间,一些文件型病毒传染速度很快,在短时间内感染大量文件,每个文件都不同程度地加长了,就造成磁盘空间的严重浪费。 除VIENNA、CASPER等少数病毒外,其他大多数病毒在动态下都是常驻内存的,这就必然抢占一部分系统资源。病毒所占用的基本内存长度大致与病毒本身长度相当。病毒抢占内存,导致软件不能运行。 除占用内存外,病毒还抢占中断,干扰系统运行。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很多功能是通过中断调用技术来实现的。病毒为了传染激发,总是修改一些有关的中断地址,在正常中断过程中加入病毒的“私货”,从而干扰了系统的正常运行。 病毒进驻内存后不但干扰系统运行,还影响计算机速度,主要表现在: 病毒为了判断传染激发条件,监视计算机的工作状态, 这对于计算机的正常运行状态有害。 有些病毒为了保护自己,不但对磁盘上的静态病毒加密,而且进驻内存后的动态病毒也处在加密状态,CPU每次寻址到病毒处时要运行一段解密程序把加密的病毒解密成合法的CPU指令再执行; 而病毒运行结束时再用一段程序对病毒重新加密。这样CPU将额外执行数千条以至上万条指令。 病毒在进行传染时同样要插入非法的额外操作,特别是传染软盘时不但计算机速度明显变慢,而且软盘正常的读写顺序被打乱,发出刺耳的噪声。 计算机病毒与其他计算机软件的一大差别是病毒的无责任性。编制一个完善的计算机软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经过长时间调试完善,软件才能推出。但在病毒编制者看来既没有必要这样做,也不可能这样做。很多计算机病毒都是个别人在一台计算机上匆匆编制调试后就向外抛出。反病毒专家在分析大量病毒后发现绝大部分病毒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错误。大量含有未知错误的病毒扩散传播,其后果是难以预料的。 兼容性是计算机软件的一项重要指标,兼容性好的软件可以在各种计算机环境下运行,反之兼容性差的软件则对运行条件“挑肥拣瘦”,要求机型和操作系统版本等。病毒的编制者一般不会在各种计算机环境下对病毒进行测试,因此病毒的兼容性较差,常常导致死机。 据有关计算机销售部门统计,计算机售后用户怀疑“计算机有病毒”而提出咨询约占售后服务工作量的60%以上。经检测确实存在病毒的约占70%,另有30%情况只是用户怀疑,而实际上计算机并没有病毒。那么用户怀疑病毒的理由是什么呢?多半是出现诸如计算机死机、软件运行异常等现象。这些现象确实很有可能是计算机病毒造成的。但又不全是,实际上在计算机工作“异常”的时候很难要求一位普通用户去准确判断是否是病毒所为。大多数用户对病毒采取宁可信其有的态度,这对于保护计算机安全无疑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往往要付出时间、金钱等方面的代价。仅仅怀疑病毒而冒然格式化磁盘所带来的损失更是难以弥补。不仅是个人单机用户,在一些大型网络系统中也难免为甄别病毒而停机。总之计算机病毒像“幽灵”一样笼罩在广大计算机用户心头,给人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极大地影响了现代计算机的使用效率,由此带来的无形损失是难以估量的。"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