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anjinyu001 guanjinyu001
珊瑚,可以为我生孩子么?
关注数: 42 粉丝数: 440 发帖数: 10,607 关注贴吧数: 33
关于雪花形态的形成与温度、相对湿度等因素的关系。 昨天废了挺大劲写的东西被吞了,我也不想再重写了,这里就做个摘要吧。 预备知识: 1. 总体来说就气象学上观测,天气越冷,气温越低,雪花晶体越小。在天气十分严寒时,形成的雪花晶体,其直径往往不到 0.05mm 。气象科学家做过这样的观察:当空中温度在 -8 度至 -5 度时,形成棱柱状冰晶;在 -5 度至 -3 度时,形成针状冰晶;在温度为 -3 度至 0 度时,生成薄薄的六角板状冰晶。可见,在温度为 -3 度至 0 度时,雪花形状最大、最完整。在非常严寒时形成的雪花晶体反而很小,这种雪被称为干雪。 2. 水汽条件越好,雪花也会越大。长江中下游地区空中的水汽条件比黄河中下游地区要好很多,一旦冷空气南下,所带来的降雪范围和降雪量比湿度小的北方地区要大,有时漫天飞雪,十分壮观,甚至达到暴雪级别。(东北地区就更不用说了,冬季下的大都是干雪,既不好玩,也不好看) 3. 实际生活的外部环境中的温度与湿度两个量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关系。 PS :昨天我们用显微镜实际观察了一下雪花形态,现场采集实验样本,并且现场观测,基本形态为针状冰晶,并且一片雪花由 n 多冰晶相互结合在一起,看的眼花缭乱。(设备简陋,所以没有拍照)估算了一下一片雪花的平均表面积,大约在 0.25~0.64mm2 综上所述,将温度 (x) 与湿度 (y) 两个变量作为主要影响因素,即自变量,那么主要因变量为平均表面积 S(x,y) 和晶体形状。 数据处理摘要(东北地区雪花平均表面积与温度的关系,由于相同地区相同季节的湿度变化不大,所以这里对相对湿度不做考虑,话说怎么考虑,采集样本就是个麻烦事):横坐标为温度,纵坐标为雪花的平均表面积,拟合曲线方程: S(x,60%)=0.0442574 + 2.76021e^(0.427077 x) ( x 在 -25 到 -1 度基本满足)在 -10 度到 -1 度有曲线有一段激增,也就是说在低于 -10 度时,温度对于雪花形态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