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悟空 輕煙飛鴻
关注数: 0 粉丝数: 435 发帖数: 21,108 关注贴吧数: 3
12-23【江苏咨讯】连云港工业初级体系,已基本建成 2024-12-22 来源: 来自人民网的报道。 历经15年努力,到2024年,连云港工业初级体系,已基本建成。 连云港工业初级体系,是基础产业+高科产业+产业链 工业基础产业,是石化、钢铁、电力、交通物流、水资源。自已生产,满足自产、自用、自销,经济发展不需要外出花钱买。 高科产业,好理解。 产业链,连云港的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装备产业等10个重要产业,基本是产业链发展模式。 比如以新材料产业中的碳纤维产业为例。 连云港碳纤维产业,历经20年努力,目前已是技术最高、产能最大的世界三巨头之一。 碳纤维产业链, 就是自已可以生产那些生产碳纤维需要的各种原料(而这些生产碳纤维用的原料,以前需要花高价从西方国家购买),此是产业链的上游、 到生产各种碳纤维,,,此是产业链的中游、 到碳纤维的高端应用于航空、大飞机、国防等,中端到民用的机器设备、电缆、低端到碳纤维自行车、钓鱼杆等等的民生应用,销售到全国及世界,,产业链的下游。 整个碳纤维产业链,形成自已可以玩上、中、下游的完整闭环。 比如连云港的石化产业链,从采购原油开始,,,,,到最后的石化产出最高端产品象生产芯片用的化工原料、到低端的化纤纺织料生产等。
12-21【江苏咨讯】连云港10年内不太可能有轿车类高架 连云港10年内不太可能有单纯轿车类高架。 单纯轿车类高架,是什么意思,就是纯为私家轿车行走的高架,就类似现在一些城市高架。 或者说,连云港现在已有的几条高架,主要都是为疏通货车通行、客货车分流而建,象连云区的东联高架,主要目的,是疏通货车用的。 包括现在在建的赣榆区城区204高架,也是为分流货车用的。 原因有3个, 1、象连云港有一个网友(有这种清醒观点的网友在连云港相当少见、好象还是年轻人、不是愤青了几十年仍乐此不疲的老码等类),在连云港论坛里提出的,象连云港最堵的港城大道和花果山大道拥堵,只能算是结构性堵车,只会出现在节假日、上下班的特定时段,堵,就象五一这种节假日,也最多只堵半个小时,其余时间都是畅通。 没有必要为每天几千辆车,还只是节假日、上下班偶尔堵、堵还不超过半小时、而去花数十亿元建高架,有钱,可以花在别的地方,本就是欠发达地区,没有多少钱,而需要花钱的地方多了。 一条高架数十亿,这是全市民的钱,而不是那些需要走高架的少数市民拿的钱。市里的钱、或全体市民还没有富到不在乎几十亿元的程度。 而现实或事实,有的市,每年大批年轻人外出打工,本地连年轻人都留不住。你不去保全体民生、保大批年轻人,却,,,, 象连云港花果山大道这种短暂拥堵,也只是因为没有同方向的其他路可走,未来处理,可以有二种方式,一是建同方向的另外大道,二是将花果山大道中间的超宽绿化带一拆,可以增加至少6个车道,这样花果山大道就变成双向14个车道,足够未来10年用。 2、就是上面讲的,连云港市区有足够的用地指标来建同方向的另外大道,只要到时有钱建就可以。 连云港市区拿到上面批复的中心城区规划是1050平方公里,主要是因为市区内多是养鱼池、盐碱地等,海州区、连云区,基本没有农田,只有赣榆区农田多一些,而赣榆城市区选的位置,实在太好,临海而建,扇形结构,同样城市区周边基本没有农田,多是养鱼池和盐碱地,再加上填海,有足够大的空间可以外拓。 而另外一个一直号称大市的某市,市区中心区规划只拿到上面批得的不足700平方公里,估计就是受市区内大量农田限制,这种情况,你就没有办法,必造成市区集在某个地方集中建设,人扎堆拥堵,所以需要建高架、快速路等。 3、连云港市民反对建高架。 市民反对建高架的本原因,是高架一建,很多车都走,通行车太多,污染及燥声严重,且影响周边视觉。 而市民能反对的底气,就是上面2讲的,连云港本可以建同方向的另外大道来疏通过于集中的车流。 有市民说出的逻辑很简单,你有另外的办法解决,为什么拿我们的健康开玩笑? 所以连云港几年前规划的数条市区内高架,被市民给否,不给建。 图为连云区东联高架
12-21【江苏咨讯】江苏重度老龄化城市,6或7个市 看芭妮在吧里发贴。 江苏4个市已进入重度老龄化,分别是:南通市、泰州市、盐城市和扬州市。 其实, 还有另外2+0.5+0.5市。 也就是,有2个市,只是数据上没有显示重度老龄化, 实际上,这一二十年因为能生、仅从数据上看,暂时数据没有重度老龄化。 但是,从目前这2个市的产业结构、产业质量,仍然是留不住年轻人,每年仍有大批年轻人出走打工。 或者说,这些生出的孩子,多数未来仍是外出打工,根本就留不住。 等于没有这些孩子一样,全市也是重度老龄化。 注意,几年前,出生率大幅减小。后面的因能生、孩子多的红利也没有了。年轻人走一批,就少一批,没有以前因大量孩子出生、长大还能补一些。 第1个0.5市,江北某市,是有一些机会能留住本地年轻人,具体能不能留住,只能未来再看,所以0.5。 说这个市有一些机会能部分留住本地年轻人,这个城市目前的产业结构、产业质量,也不行, 但这个市历史份量很重,这么下去可能不行,省里面,未来有可能会倾斜扶持一下。 第2个0.5市,是镇江。镇江这个市一直很低调,具体情况,应说是不太清楚, 现在发达地区外地打工人口在急流失,镇江未来能否留住一定量外地打工人口,不太好讲。如果外地打工人口流失太多,老龄化可能也不低。
12-19【江苏咨讯】各城市之间拉开差距,是从2010年开始的 各城市之间拉开差距,是从2010年开始的。 说各城市差距,不要去扯什么GDP、人均收入、财政收入、银行存款、个税等,这玩意有时什么也说明不了。 说各城市之间的差距,是产业差距,或是产业结构、产业质量的差距。 是什么造成这种产业差距迅速拉开,是计划转为市场的产物。 2005年之前,可以说是几乎百分百的计划时代。 本质上讲,就是等、靠、要的年代。 细点讲,就是国筹、省筹的结果。 只要国、省,给你大量的用地、环保、能耗、交通、银行贷款、项目批准等指标,你傻子也能发展起来。 就是说,只要躺那儿等、靠、要这些指标就行了。 甚至各地能有多少上市公司数量这种细节,都是统筹的。 就是说, 你等、靠、要得着,你就发展了。 你等、靠、要不着,你完蛋, 2005年,糊,,,,,全面放开行政监管,2005到2015年,其经济急速发展的10年,在人类历史上怕难再现。 在那10年,只要你买几套房子,房子后面价格会翻几倍,正常。你会发现,白吃白喝10年,还挣下几百万、几千万家产。 放开到什么程度?不管是那种人、还是医生、老师、律师等,你贪甚至抢都没事。 污染企业,你也可以随便上。污染企业,你把周边人毒半死也没事。 或者说,2005年以后,市场经济来临,是全国各地每个城市都有开挂机会的时代来临。 这时候,就要看本地人的真正的经济发展能力。 中端的,本地可以不顾民生,倾全市之力极力扶持中高端产业, 高端的,可以随便到市场上圈钱,象阿里、京东、后期的滴滴等等为代表,圈多少,看你本事。 所以,出现了象北京的信息、软件等, 深圳的高科象华为、大疆、互联网等 杭州的互联网等等。。。 西安、长沙等城市区的大规模建设等 有些城市象西安、成都、武汉等可以不受限制用一切手段让外来人口急增等。 几年之后, 也就是2010年,各城市之间的差距,迅速拉开。 有的城市迅速雄起,有的城市原有的光环渐渐没落。 一个城市,如果踩中2005年之后这一波,那就赢了。 踩不中,等2035年吧,看能不能踩中下一波机会。
12-16【江苏咨讯】江苏3个大科,连云港占了2个 2024-12-16 来源: 人民网 大科学装置是国家和地区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性、基础性和前瞻性科技问题而投资建设的科学技术研究设施。 江苏目前总共获批3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连云港占了2个,代表着连云港进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核心方阵。 1、南京的紫金山天文好象 2、连云港的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将填补我国高参数大功率燃气轮机空白。 3、连云港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说是俄罗斯、德国之后的世界第三个深陆钻探,这个不知道有何用,好象地质钻探技术类的。 这种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个长期功夫,年年投入,能形成社会效益,需要2、30年。 连云港的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技术方面,中科院主导,看报道,从2008年开始成立、连云港已投入了16年、16年累计投入上百亿,目前正进入调试,明年有望全面建成,但形成大规模生产能力,可能还需要10年。 看目前参与方,可能至少在上海、连云港、南京三地建设生产航空发动机、燃汽轮机基地。 这个有点类似连云港其他企业,象连云港碳纤维,从2000年开始私谋美国、日本的技术与产品研究,前期投入近百亿、亏损大几十亿,到现在成为世界碳纤维技术与产能均第一,建有连云港、上海、西宁等碳纤维生产基地,用时约25年,3个基地包括产业链总投资或达数百亿元,为航空航天、大飞机、国防、高端材料等。
在回复一个网友中,扯出这个话题。 俗世虚无论,本质,是意识本体、思维、逻辑出了问题。 比如说, 黑洞,是实物物质的聚集。 至于黑洞内的空间是不是塌陷,以现在人类手段,测不出来。 人的意识盈过程, 古人早讲清楚了,就是那个看山的理论。 只是,现实中,极大多数人达不到或完不成这个看山3步过程, 就是,由年轻时俗世虚无开始, 因为年轻时,想盈的话,需要积大量的概念。 而这些概念之间,是缺严密的思维、逻辑的。 到成年后,就又落入到俗世虚无。 所以想望见哲学的影子,从上面讲的概率上讲,是有相当难度的。 俗世虚无论是什么, 举个例子, 就象上面讲黑洞内空间是不是塌陷, 这个黑洞内空间塌陷现象,按目前哲学观点是存在的,或者讲,不只是黑洞,整个宇宙中都存在空间塌陷、扭曲等现象。 但对于人类来讲, 空间塌陷这个现象,你不能延伸到其他领域, 因为在人类现在能把住的空间内测不出来这个, 再直白点讲,虽然宇宙中都存在空间塌陷,但对人类没有影响。 对比一下,如果人不吃饭,就会走人,这个影响大。 就是说,不吃饭和走人,是基于意识本体的、现实人可体验的、明确的、有着严密的思维、逻辑关系。 所以,人类不能将空间塌陷进行延伸。 比如, 2个量子的远距离异域反向同步, 有人就延伸出人类活着没有意义, 那,人就进入了俗世虚无论。 量子的异域反向同步, 为什么有人会延伸出人类活着没有意义? 因为这个量子的异域反向同步, 否定了西方的我即为上帝(自我独一无二)的理论基础,会造成西方理论的整体崩溃。 但,也仅是西方理论而已, 或者说,现在的西方理论, 只是人类历史中的产物,或一小阶段而已, 不能因此,就否定人类存在的意义。 这个理论崩溃了,换个理论,不就完了嘛。
哲学,是概念的综合。 综合,是盈哲学的后半段。 初学者来讲,达不到这个境地, 一,概念数量不够。 二,沉淀力度不够。 达不到这个境地,但是综合的概念可印在脑子里。 但这一条,也是盈哲学的难点之一。 因为综合这个本身,也是分层级的。 就是也有上面的一、二性质。 综合的概念印在脑子里, 举个例子来讲, 不要以为太阳是最重要的, 事实上,如果 没有水、胃, 没有空气、肺 空气里没有氧,,,, 包括没有钱, 。。。 等等, 就是说,只有太阳,人能活吗? 没有其他,同样人活不下去。 盈哲学,同样如此。 没有这个综合的话, 就只是大量文字的堆积。 网上大量的键盘侠,就属此类。 他打出大量的汉字, 其实他自已都没弄清自已在说什么, 麻烦在哪? 就是,他以为自已已弄清了。 如果再理直气壮的话,那离能望见哲学影子的路,还太长。 就是其没有过上面讲的一、二这个坎。 就键盘侠,也是分层级的, 在这个几乎人人会写汉字的世情下, 最低档次的键盘侠, 他自已是说不出什么有内容的东西来, 但他会用大量的文字攻击你、各种负面字、各种愤青、各种贬、甚至脏话。 所以,3个能力,极为重要, 悟性、思维、逻辑。 如果达到综合的境界,那么再上一层, 即为尼采说的,一觅即中, 就在综合内的大量概念中,找到那些关键点, 即为道家讲的损的概念。 如到了这一步,那贺喜你已成为那个概率只有几十万分之1的那个1。 另外,千万不要以为盈哲学,是多么容易、舒坦、大得的事情, 真望见哲学的影子,就明白,盈哲学的心路,是五味杂陈的。
现在大多数男人本身是没资格取老婆的 现在大多数男人本身, 是没资格取老婆的。 就是说,本身素质、素养等, 达不到娶老婆的实力, 本身没有实力,哪来的资格? 这话,直白了些,可能有些扎某的心。 有人可能不服, 看看现实, 一个男人,毕业上班后, 其收入有多少是帮父母维持家庭开支的? 帮家里缴个水电费、拿出钱帮家里买个菜? 又有多少收入用在父母身上? 哪怕每个月能帮父母买条烟、买瓶酒、买件衣服等? 就是说,你一点爱心、付出的心也没有, 女人,没有安全感。 女人嫁给你,给自已未来找事啊? 而现在,极大多数能娶到老婆的男人, 男人本身,你给不了女人什么, 那这女人嫁给你,得向你父母索要她未来生存需要的一切,、 包括彩礼、房、车等, 为什么,因为这个男人,一点付出的心、一点爱心也没有, 那结婚后,她怎么办? 所以,男人,不要去怨女人嫁会提彩礼、房、车等。 就是说,极大多数能娶到老婆的男人, 只不过是父母付出、给了儿媳妇需要的一切,包括钱,给了女人一种生存的安全感。 而不是男人自已给的女人安全感。 而父母这种付出,并没有解决女人的内心安全感问题, 因为这个安全感,不是建立在她的男人身上的,而是建立在男人父母身上的,而这种亲外的建立,只是一时、瞬间而已,况,男人的父母并不在眼前,也并不能给自己一生的安全感。 所以女人仍需要花大量的钱消费来获得安全感。 女人,就是感性而已, 女人的维度高度、或眼光看到的距离,极大多数时候,就是她眼球到她眉毛的高度距离。 更麻烦的是,女人的思维、逻辑是不连续的,就有没有前因、后果的严密的不间断思维、逻辑, 就是女人的思维、逻辑是短、有空白的分段式、前、后是分离的, 所以女人的生命感觉意识,需要不停的去重复、刺激,去填补这个前段与后段之间的空白, 用体会到的大量而又短暂的意识来维持自已生命活着的连续性, 这也是女人耐不住寂莫、孤独等的原因。 如果她觉得她的男人能始终给她安全感,这个男人只需要经常在她面前晃来晃去的,她就不需要太多的消费来刺激自已、获得生命的安全感。 但是,现在的男人不能做到这个。 这时候的女人,找不到男人的依靠, 实质此时女人就进入私我的境地。 她没有外界给她形成的内心安全感,她不想、也不可能付出。 导致现在现实这情况, 说到底,是文化基因尚没有形成。 古语讲,苍天,有好生之德。 德,得也。 自已有生,方能得天德,方能有得。 现在很多人,只有命,没有生。 没有生,你不能为家庭、为别人、为社会提供什么。 对别人、对女人,有价值吗?没有。 古语讲,内因决定外因。 由内因,去摧动外因形成, 方有生, 方成其为人生。 否则,就是上面讲的, 如果多只是由外因摧动, 只是具命而已,没有多少生。 或者说,去修生,方有德、方有得, 其后,命,才有价值。
11-27【江苏咨讯】江苏的计划单列市 看江苏吧,、 还有各市,扯了多少年这个东西。 什么计划单列市、升副省级、想什么一把高配、甚至想什么直辖。 时也,势也。 以计划单列市为例, 一、就江苏的历史看,没赶上第一波计划单列市,以后就不会再有。 就是说,各市转为尽量争取计划单列市有的各项权限。 苏州就是例子,已经拿不到计划单列市的名号,但实质上,已是准计划单列市待遇。 二、不排除未来,江苏会出现类似计划单列市的城市,但不会叫计划单列市,或有另外的名称。 比如连云港在民国时期拿到的称号,特别市(类似现在北京主导的雄安新区),由当时首都南京主导开发,这个和计划单列市的实质是一样的。 三,一个市,想提高其行正地位,那是需要相当的大区域硬实力。 这个,现在,再去想几十年前的、或者回到前面的1,再想突然得个深圳这样的圈、或突然拿到计划单列市、或突然象苏州这样的省硬挺拿到准计划单列市,已经不可能了。就是开局讲的时也、势也,时代不一样了。 现在,再想提高区域地位,需要靠大区域硬实力,就是在大区域内,你有多少高于大区域各市的产业、平台、有多少省级的、国级的平台元素,可以被大区域内各市利用。在这方面,和其他市有足够大的悬差,才叫硬实力。 如果的话,你有各类加工厂、组装厂、服装厂、中低端工厂、小码头、弄个名牌商场等,我也有,那么你哪来的影响力?你对我根本就没有区域影响力。 二市没有大的悬差,就会互不鸟对方,因为对方没有利用价值。 没有大区域影响力,想提高行正地位,不可能的。 象当年无锡的高配,都拿下来了,为什么,大区域影响力没了。 当年的苏锡互相叫板,但无锡落下了,无锡落下的直接初始原因,就是没争到那个新坡工业园,这个新坡工业园当年可是付锅级的在牵头,这是妥妥的国家级平台,一下子让苏州的地位高了无锡一档,后面带来了一系列的东西,无锡就不行了。 如上海在长三角的老大地位。上海有大量的高端的、国家级东西、有悬差压着你,你周边各市没有、上海有你需要利用的东西。 所以象江苏人口、GDP是上海的3倍、也远大于浙江、安徽,但做不了长三角老大、 你GDP大怎么着?对我有用吗?浙江硬叫板、安徽也不鸟你。
11-27【江苏咨讯】江北8市能否超过苏南? 看吧里,有这样的贴子。 超过,即为逆袭。 先说下苏南、江北目前的经济基础。 别去看什么GDP、人均GDP、人均收入、财政收入等,有时键盘数字而已,很多时候说明不了什么。 而是要看苏南、江北的历史、现实。 一、苏南,从1985年开始发展。 代表性的,就是乡镇企业大量涌出。 二、江北,从2005年开始发展。 1985年江北8市,当时有些市也产生大量的乡镇企业, 但1992年南、中、北梯度正策,这些乡镇企业、包括国企,银行贷款等给一掐,在几年内,伴随着国企,极大多数乡镇企业破产。 2005年的李,借国开始中西部大开发正策的力,开始发展苏北。 从上面可以看出,苏南、江北,发展时间,差了一倍,也就是苏南到现在发展了40年,而江北是发展了20年。 苏中,比苏北早发展小几年。 40年对20年,导致现在苏南、江北经济基础差距很大。 差异体现在在产业结构、产业质量、特别是人口结构上。 人口结构,代表着现在、代表着未来。扯其他任何东西,也没有用。 除非某市命好,未来能谋了个深圳、雄安新区类的圈。 人口结构,最关键的指标,是常住人口(不算毕业多走掉的在本地高校大学生)受的教育程度。 受教育程度的一个关键指标,就是常住人口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口(同样,在本地高校的大专以上学生人数不算)的占比比重。 这个指标,代表了现实的一切。 其背后,是留住了本地年轻人、吸引到了外地年轻人,因为年轻人的学历高,可以大幅提升本地的常住人口受教育程度。 如果一个市的常住人口,大专以上人口占比重太小,那就是这个市年轻人跑了、外出打工的太多。 那一个市,能留住本地年轻人、吸引外地年轻人,靠的是本地经济结构、经济质量,否则年轻人不会鸟你。没有大量年轻人,多靠小孩、老头老太太,你说你能发展的多好,哄傻子。 江北8市,如果哪个市,在哪年,常住人口大专以上学历的占比,和苏南相当、或超过了苏南,就可以慢慢接近苏南,就是能缩小苏南发展40年对江北发展20年的导致的差距。 但缩小,不等于能超越或逆袭。 二、还要看苏南的未来发展情况。 苏南,除南京外,面临一个重大问题,就是产能的急剧萎缩,这里面,有国令的沿海省份产业往中西部转移、越南、二印、墨西哥等的产能争夺。 有些事情,别想象,比如说,沿海省份产业往中西部转移, 一谈这个,有人脑子会认为沿海的工厂搬到中西部,想多了,脑子太笨。 人家中西部开始拿到国的大量发展指标,象土地、交通、能耗、环保等指标,特别是银行贷款指标,有了这些指标,加上本地人消费能力,上马企业还不容易嘛,人家主要是自已上马玩,为什么要大量接你的中低端工厂?还让你盘剥本地劳动力创造的价值? 就是说,这是一种零和游戏,沿海省份很多工厂会被中西部等产能挤破产。 那你苏南,就得转型升级。这个决定苏南的未来趋势。 就是,你大量的旧产能去了,有没有新的产能接上来? 如果新产能上的量太少,发展资源特别是资本就会大幅撤离。背后就是外地打工人员急速流失等。 再加上北、广、浙、重庆、天津、武汉、成都等,包括一些省会城市象郑州、合肥等的夹击, 苏南就会进入通缩、再通缩的境地。 只有上面二条都具备,江北8市,才有可能出现有的市逆袭苏南的可能。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