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路人路过♬ wdmzszsh
关注数: 17 粉丝数: 158 发帖数: 12,323 关注贴吧数: 62
关于新兰新签绘 捞一下旧帖: https://tieba.baidu.com/p/8869694504?share=9105&fr=sharewise&see_lz=0&share_from=post&sfc=copy&client_type=2&client_version=12.48.1.1&st=1725779500&is_video=false&unique=843A7D1B49548B5A9F83F475DDBE66D9 https://tieba.baidu.com/p/8970077760?share=9105&fr=sharewise&see_lz=0&share_from=post&sfc=copy&client_type=2&client_version=12.48.1.1&st=1725779599&is_video=false&unique=25D17D33B076704418354BC43730DCB7 https://tieba.baidu.com/p/8940241495?share=9105&fr=sharewise&see_lz=0&share_from=post&sfc=copy&client_type=2&client_version=12.48.1.1&st=1725780146&is_video=false&unique=95FD975B02B6A70114640E9F257F0843 https://tieba.baidu.com/p/8844384041?share=9105&fr=sharewise&see_lz=0&share_from=post&sfc=copy&client_type=2&client_version=12.48.1.1&st=1725779088&is_video=false&unique=A5A9A670D1CBA921289F7FFB25517CFF 新兰新签绘大伙看过了吧,我觉得客观上来说来的蛮好的。 最近平和分析部分成立显然给一些比较激动的柯哀党打了兴奋剂,我看到了一些【今年圣诞冲1144话】的速胜论,刚好给一些上头的朋友冷静一下。 趁这个机会,也刚好重提一下旧观点做个合集,方便一下。 (1)真的有货的内容,肯定会用来预热剧场版,所以不要老想着速通,如果真有初遇论或者其他什么大活,那基本会是在下一部新志兰三角相关剧场版前的预热,不可能赶出来,就为了让你在今年圣诞节凑一个1144话。 (2)近来新兰相关的剧情有些多,所以可以猜想新兰自从重启后已经准备进行下一步加速了,根据青山特地留着【兰的生日】这个节点来看,下一次新兰戏就应该是这个了,包括平和成功很可能也是催化剂之一,而以我所想,更多还是会停留在名分上的加码。 (3)思考一下,如果是小新兰和警校组之间的故事,也许可能会成为安室透识破柯南身份的契机,毕竟如果他要开场白肯定要知道柯南身份的。
关于灰原哀满月前【逃避命运】的底色 【不要逃避自己的命运】,这是公交车案柯南对哀说的话。 而【逃避自己的命运】,我觉得这句话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灰原哀前期到满月的重要底色之一。 有人说灰原哀为什么不恨琴酒,为什么不想着为姐姐报仇,也有人哀可能会恨秀一,因为秀一与明美之死间存在关联。 从我的理解来看,灰原哀这个女孩,其实是一个相当【信命】的人,这可能是从小生活在组织里的经历造成的,她对自己的命运,对自己姐姐的命运,都早已抱有某种【注定】的想法。 所以面对【有能力救下姐姐的柯南】,她痛苦的哭喊着【明明你这么有能力,可为什么连你也救不下她】。 公交车案,意识到贝尔摩德的到来,她整个人都泄了气,全心没有一点对贝尔摩德的怨恨,她只是想着,【我真笨,对吧姐姐】。 因为她认可了死亡是她们姐妹的命运,所以她不会,或者说没有余力去怨恨执行命运的人,毕竟命运本身就就足够沉重了。 ……是不是觉得这种想法蛮抽象? 面对必然到来的命运,有人选择面对,即使无法改变终局也展现勇气,有人选择顺从,要我死那我就死吧。 而灰原哀的所作所为,其实是一种【逃避命运】的表现。 这和【顺从命运】有什么区别呢? 区别就在于,【逃避命运】的方式,是能活那我就活,活不下去那也没办法,属于被动消极等待命运将自己吞没的行为。 就好像她对于自己的感情,她内心独自咀嚼着苦涩,但她什么也不会说,也什么都不会做,既不会主动去争取,也不会将一切放下死心,她只是什么静静注视着,等待着结局来到她的面前,宣告她的【死刑】。 从这个角度讲,也不怪那么多人会对她的结局表示悲观,这种性格,除非真的是天选之女(作者钦定),否则怎么看都太像会走be啊。 当然,满月后灰原哀其实已经解开了这层束缚,如果考虑到青山节点式切割的写法,灰原哀在m26的成长其实就是连着满月后的成长。
关于初遇论与形象营销 前情提要: https://tieba.baidu.com/p/8933562716?share=9105&fr=sharewise&see_lz=0&share_from=post&sfc=copy&client_type=2&client_version=12.48.1.1&st=1725169580&is_video=false&unique=F8603E83EFCD8800F339B1FEF9299BC9 我以前说过一个观点,就是名柯IP非常注重的是形象营销,换句话说同一个人的不同皮肤,是两个形象,两个形象怎么营销也是两码事。 不说新兰柯哀,就说快斗和基德,快兰戏本质上准确说是基兰,基德扮演工藤新一和毛利兰玩耍,和我黑羽快斗有什么关系.jpg 反过来说,青子在形象营销上应该是和快斗绑定(我不知道有没有白礼服基德和青子CP配对的周边)。 幼年新一,这个形象其实也绑定了【工藤新一】,而【工藤新一】是绑定【毛利兰】的,所以从营销角度,我觉得幼年新一有可能不是初遇论的主角。 ……你以为我要否定初遇论吗? 发散思维,想想有没有一种满足幼年新一不是【工藤新一】的方法呢? 答案就是为小新一换上一层马甲,以另一个名号出场。 以我的角度想,最合适的就是【福尔摩斯】。 小新一不是【新一】,其实是【福尔摩斯】,【福尔摩斯】和毛利兰有什么关系? 这样某种意义上睁眼说瞎话,逻辑上回避了营销带来的刻板印象,当然肯定有人不接受就是了。 所以总结一下,我的猜想是,假设【新志初遇】成立,当事人的双方,可能两人并没有以真名示人,而是以【福尔摩斯】和【艾琳】作为互称。
关于平和的可看性 老实说,事到如今,平和告白地点梗其实已经和很勉强了,如果想延长这个梗的寿命,要增加可看性的话,我觉得还得加入新要素,比如——【和叶拒绝了平次的告白】。 …… 和叶瞪大了眼睛,脸上染上薄樱般的红晕,张了张口,一时间竟然说不出话。 【怎,怎么样,你回答一下啊和叶?】 平次询问,看得出平次努力想保持平静,但声音却无可避免带着几分颤抖。 女孩因为害羞,眼神不住地躲闪,却又努力地把视线移回少年脸上。 【……我很开心……】 这个男孩,是远山和叶喜欢了许久的对象,所以她会跟着他乱跑,会去看他的比赛。 【……我等了真的很久……】 她也确定这个男孩也是一样的,也猜到他今天会做什么。 【……我也喜欢你,平次……】 他们终于走到了这一步,只差一步,只要她开口说一句。 ……但,平次对不起。 望着露出狂喜神色的平次,和叶心中道歉。 【但是,我暂时不能答应。】 平次喜悦的神色半途凝固,显得有些滑稽。 【为为为为什么?】 话都说不太清了。 【难道说,你还喜欢别……】 和叶一巴掌拍在服部头上,羞怒道:【都说了,我只喜欢你啦,至于为什么不能答应你……】 然后手勾住帽檐,一扯便把平次的帽子摘下,然后戴在头上,一边背着手轻轻蹦跳后撤,一边嬉笑道—— 【来推理啊,你不是关西的名侦探吗?】 少女转身小跑离开,只留平次呆站在原地。 …… 然后一转【服部平次猜测远山和叶拒绝告白的原因】,这不就又可以水几年嘛。
关于【柯南不懂恋爱】以及【青山自称把恋爱和推理结合得最好】 以下推论以假想柯哀结局为基础。 【柯南不懂恋爱】,这个设定应该不少人看过或者至少听说过,但设定得有表现,就好像【钢铁直男】得表现完全不懂女生心思,【草食系】总会有女生钻进被窝他都能跳起来跑路。那么【柯南不懂恋爱】有表现吗?事实上柯南不知道吗?兰难过的时候,柯南能精准找到方法安慰她;对于步美对他的好感他也心知肚明,蓝色古堡事件小绅士也很好接过了步美的心意;至于助攻警视厅组,那红郎柯更是战绩辉煌;甚至对于灰原哀,在危命期间他也察觉到了【灰原哀为他做的不正常得多】(只不过被怼回去了,在女生明确表现拒绝的情况下,哪怕是向来少年自信的大侦探也不可能自我感觉良好)。所以说,柯南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思考无法往恋爱方向掰扯式】的【不懂恋爱】。 然后又有人解释,【柯南不懂恋爱】就是他不知道自己喜欢灰原哀,等了解到自己对灰原哀所做的超过界线太多,就明白了。有理,但我个人觉得太直接了,和柯哀式的含蓄有些差异。 所以我是怎么想的呢?首先是从一个无关议题起头的,昨天看柯哀up对细节进行解析,然后我就联想到,明明在其他任何地方,能够存在细节解析的CP一向受人欢迎,怎么名柯就这么特殊,那么多人刻板印象下对于细节解析这种普遍存在的文体不以为然呢?抛开一些极端群体的恶意,其实不少人的看法就是,【因为名柯CP就是那么简单。】 ——男主角,女主角,阻碍男女主的阻碍,助攻男女主角的助力。定位清楚,故事直白,直来直往,喜欢就说,误会就解,吃醋就吃,吃完发糖,脸红情话一个不少,全在表面,哪怕不看前后的,只要看到其中表现感情情节就知道定位。所有人都是这样,所以你也是一样的,你没有明白说那就是不喜欢,你不在明面那就是失败方。为什么唯独你觉得你是异类呢? 得到这种答案,然后我就有联想,为什么唯独柯哀的刻画是特殊的异类?又为什么已经恋爱的柯南还是【不懂恋爱】呢?然后就发散到了东京显像所,有希子一锤定音的【她一定是喜欢你】,以及柯南夜半问的【我脸上有东西吗】。然后我猜想了一个命题——柯南不是【不懂恋爱】,他是【不懂灰原哀式的恋爱】。在他的周围,包括他在内的所有人,都是那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表达在明面的恋爱,所以对他来说,恋爱这种事就是明明白白,喜欢这种事带来的喜怒哀乐都是在表面,他一眼就看得出的。但他看不懂灰原哀,她说为他做的只是为了观察药效,她几乎不会干涉他的其他生活领域,她从不会不会想办法对他靠近亲也不会对他脸红(因为女孩脸红的时候不是背过身去就是在海里,或者是因为看到他屁股或者被他看到胖次啥的),最关键的是她也不会对他喜欢另一个女孩这件事做出什么吃醋之类的反应(挂件篇最终也由着他去了)。以工藤新一加上江户川柯南十七年的恋爱经历和观察来说,他只能得出结论,灰原哀是不喜欢他的——【哪有喜欢一个人什么也不做的】但是有希子说了,【灰原哀是喜欢他的】。于是晚上,他甚至认真考虑了【脸上粘东西】这种可能性来做排除法。灰原哀是他从来没遇见过的特殊女孩,【灰原哀式恋爱】也是完全超出他理解范畴的特殊恋爱思维。他以往所有的对恋爱这个概念的理解,自己恋情的思考,旁观助攻其他CP恋爱的经验,不仅无法帮助他,反而成为了他理解【灰原哀式恋爱】的阻碍(也成为了观众理解的阻碍)。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这些条件刚好构成了一个经典的【名柯式案件】。面对天衣无缝的现场(隐晦的灰原哀式恋爱),柯南一开始也被瞒了过去(无法理解灰原哀的恋心),直到偶然目击罪犯的笑容(有希子一锤定音),警觉这才是真正的犯人(柯南得知灰原哀喜欢他的命题),但他无法理解手法和动机(他的恋爱思维无法理解),只能找寻现场散落存在于角落中的线索(这就是分析文的领域了,信则有不信则无),拼凑真相(最终理解到灰原哀的心意)。当中也会有毛利小五郎看一眼明面就被瞒过,高呼【这一看就是自纱嘛】(不需要分析啥的……),看到线索会扯东扯西(经典国民CP啥的),最后扯不行炸了(不用说……)。 【青山说自己把恋爱和推理结合得最好】。——恋爱也是案件,案件自有真相,真相埋于假象,假象需要破解,破解必须推理。所以【恋爱】需要【推理】。
关于【柯南不懂恋爱】以及【青山自称把恋爱和推理结合得最好】 以下推论以假想柯哀结局为基础。 【柯南不懂恋爱】,这个设定应该不少人看过或者至少听说过,但设定得有表现,就好像【钢铁直男】得表现完全不懂女生心思,【草食系】总会有女生钻进被窝他都能跳起来跑路。 那么【柯南不懂恋爱】有表现吗? 事实上柯南不知道吗?兰难过的时候,柯南能精准找到方法安慰她;对于步美对他的好感他也心知肚明,蓝色古堡事件小绅士也很好接过了步美的心意;至于助攻警视厅组,那红郎柯更是战绩辉煌;甚至对于灰原哀,在危命期间他也察觉到了【灰原哀为他做的不正常得多】(只不过被怼回去了,在女生明确表现拒绝的情况下,哪怕是向来少年自信的大侦探也不可能自我感觉良好)。 所以说,柯南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思考无法往恋爱方向掰扯式】的【不懂恋爱】。 然后又有人解释,【柯南不懂恋爱】就是他不知道自己喜欢灰原哀,等了解到自己对灰原哀所做的超过界线太多,就明白了。 有理,但我个人觉得太直接了,和柯哀式的含蓄有些差异。 所以我是怎么想的呢? 首先是从一个无关议题起头的,昨天看柯哀up对细节进行解析,然后我就联想到,明明在其他任何地方,能够存在细节解析的CP一向受人欢迎,怎么名柯就这么特殊,那么多人刻板印象下对于细节解析这种普遍存在的文体不以为然呢? 抛开一些极端群体的恶意,其实不少人的看法就是,【因为名柯CP就是那么简单。】 ——男主角,女主角,阻碍男女主的阻碍,助攻男女主角的助力。 定位清楚,故事直白,直来直往,喜欢就说,误会就解,吃醋就吃,吃完发糖,脸红情话一个不少,全在表面,哪怕不看前后的,只要看到其中表现感情情节就知道定位。 所有人都是这样,所以你也是一样的,你没有明白说那就是不喜欢,你不在明面那就是失败方。 为什么唯独你觉得你是异类呢? 得到这种答案,然后我就有联想,为什么唯独柯哀的刻画是特殊的异类?又为什么已经恋爱的柯南还是【不懂恋爱】呢? 然后就发散到了东京显像所,有希子一锤定音的【她一定是喜欢你】,以及柯南夜半问的【我脸上有东西吗】。 然后我猜想了一个命题——柯南不是【不懂恋爱】,他是【不懂灰原哀式的恋爱】。 在他的周围,包括他在内的所有人,都是那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表达在明面的恋爱,所以对他来说,恋爱这种事就是明明白白,喜欢这种事带来的喜怒哀乐都是在表面,他一眼就看得出的。 但他看不懂灰原哀,她说为他做的只是为了观察药效,她几乎不会干涉他的其他生活领域,她从不会不会想办法对他靠近亲也不会对他脸红(因为女孩脸红的时候不是背过身去就是在海里,或者是因为看到他屁股或者被他看到胖次啥的),最关键的是她也不会对他喜欢另一个女孩这件事做出什么吃醋之类的反应(挂件篇最终也由着他去了)。 以工藤新一加上江户川柯南十七年的恋爱经历和观察来说,他只能得出结论,灰原哀是不喜欢他的——【哪有喜欢一个人什么也不做的】 但是有希子说了,【灰原哀是喜欢他的】。 于是晚上,他甚至认真考虑了【脸上粘东西】这种可能性来做排除法。 灰原哀是他从来没遇见过的特殊女孩,【灰原哀式恋爱】也是完全超出他理解范畴的特殊恋爱思维。 他以往所有的对恋爱这个概念的理解,自己恋情的思考,旁观助攻其他CP恋爱的经验,不仅无法帮助他,反而成为了他理解【灰原哀式恋爱】的阻碍(也成为了观众理解的阻碍)。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这些条件刚好构成了一个经典的【名柯式案件】。 面对天衣无缝的现场(隐晦的灰原哀式恋爱),柯南一开始也被瞒了过去(无法理解灰原哀的恋心),直到偶然目击罪犯的笑容(有希子一锤定音),警觉这才是真正的犯人(柯南得知灰原哀喜欢他的命题),但他无法理解手法和动机(他的恋爱思维无法理解),只能找寻现场散落存在于角落中的线索(这就是分析文的领域了,信则有不信则无),拼凑真相(最终理解到灰原哀的心意)。 当中也会有毛利小五郎看一眼明面就被瞒过,高呼【这一看就是自纱嘛】(不需要分析啥的……),看到线索会扯东扯西(经典国民CP啥的),最后扯不行炸了(不用说……)。 【青山说自己把恋爱和推理结合得最好】。 ——恋爱也是案件,案件自有真相,真相埋于假象,假象需要破解,破解必须推理。 所以【恋爱】需要【推理】。
关于m27海报这档子事 额,其实我个人不是很有感觉,毕竟国内三次元再怎么闹,也闹不到二次元的灰原哀身上,所以我感觉一般(当然我不是说哀粉被跳脸无所谓的意思)。 非要说的话,在国内大陆能一定程度代表官方的存在,亲自下场霸凌纸片人,这种事无论是出于工作人员的个人操作也好,还是公司默许的吃流量的策略也罢,都必然成为二次元史上不可绕过的一页。 所以谁说名柯没意思的,这可很有意思,这就是一个大型的,可能空前,甚至绝后的大型网络生态社会实验。 其主题包括【非二次元圈子碰撞二次元圈子,甚至占据主要宣传路径】,【在一个相对封闭进行舆论引导三十年形成的独特生态】,【本土以角色单人营销为主和国内以新兰纯爱概念营销为主的不同策略】等等。 我的评价是可以以此来进行论文的研究了。 所以乐子人们,如果你们真的不在乎CP结局,只喜欢乐呵,那么要不要试试期待一下柯哀结局? 新兰赢了,不过也就是以前的老样子,官配胜利,清算分析文,营销全面庆纯爱什么的,但如果柯哀赢了,想象一下国内三十年的营销策略崩裂,会发生什么,那些代理会做什么? 是躺平装死,是没脸没皮跳反,还是黑红走到底,大哭忘记初心,试图以舆论把名柯打到谷底?那些激进派粉丝又会对这种反应做些什么? 这不值得期待吗?
关于分析文和洗脑包和官配论 之前有篇帖子,有位朋友表示对一些ca的分析文怼脸表示异议的,我觉得很有参考性,在此也说一些一直想说的话。 (1)其实分析文本质上并不是什么特别高大上的东西,确切说,其实和原创番剧评论区里发表的评论差不多,有人喊666,也有人通过剧情猜测谁谁谁会怎么样,有些逻辑严谨的开始分析剧情走向,更有人结合导演编剧等人的言论,只不过柯哀分析文,是因为环境原因,独立形成了一个类似专题评论区的平台,所以分析文是一种很普遍的文体,毕竟应该没有人会去闲着去原创评论区大喊你们都是yy吧。 (2)在如何认知分析文这个话题上,我必须要说的是,无论分析文在如何逻辑严谨可能性多高,在真正实现之前,都仅限于一种【对剧情的猜测】,而猜测是不能当作证据的。 所以对于新兰一见钟情等剧情,我是不建议用新志初遇论或者错位论去反驳,因为后者并未证实,一切尚未有结果,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 把分析文当做证据,恕我说话不好听,事实上就和新兰党的官配论是类似的行为,他们是尚未有结局就预支结局CP,而用分析文做证据也同样是预支了尚未明确的剧情(漫画这种东西,画出来的东西才是存在的,这点你们应该懂吧)。 (3)扯回话题,如何认知分析文,其实分析文这种东西,重要的不是得到的结果,而是达到结果的过程,看过分析文的应该稍微了解,哪怕在柯哀党内部,分析文都是派系林立。 出于个人喜好思考角度出发立场等等,通往同一个结果的路途万千,你不可能说【我只要柯哀的结果,过程是啥我无所谓】,这种属于很不健康的想法,基本和某些极端粉丝差不多。 反过来说,路途万千,只要踏上其中之一,就会走向认知柯哀存在的结果,如果有人去认真阅读,从中稍微认可了其中一条路径,那么那个人心中就会对于柯哀结局的可能性有所倾斜。 让没有对【官配已定】有执念的观众,了解柯哀如何存在可能性,让他们认可【结局未定】,并对于更好的结局(柯哀)抱有期待,这才是分析文存在的应有成果,而非直接让人认同结局是柯哀,后者不现实。 (4)关于洗脑,虽然我并不太喜欢用这个词,毕竟站立场笃信这种行为很正常……我上面说了,官配论本质上也是一种【对剧情的猜测】,对于一个尚在连载的作品,吵着结局已定,而且绝大多数人都已经深信不疑到理所当然,将其当作和【柯南是男孩】这种同一层面的【设定】,恕我直言,在洗脑这点,新兰党比柯哀党严重的多。 如果用婴儿boss论来理解的话,ca党就是类似于在对于BOSS的讨论过程中掏出婴儿boss论作为证据,用猜测佐证猜测,sr党就是已经觉得【婴儿就是BOSS啊,不是已经设计好了吗】,并且对于其他质疑婴儿BOSS论的发言表示【纯yy,BOSS难道可能是婴儿外的别人吗】
关于所谓【卖了这么久新兰所以无法接受结局不是新兰】 嗯,我只能说对观众圈子有相当大的误解。 首先要明确一点,CP粉音量再大,对于整部作品的观众仍然是少部分(啊当然说的是【真正的观众】,这是排除童年党和纯路人的情况),也只有CP结局党会对于最后感情线结局有绝对的坚持。 对于其他多数的并没有把感情线当成全部的观众来说,比起【结果如何】,【结果好看】才是更重要的。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追原创的经历,我是经历过,哪怕过程中已经出现了崩坏预兆,哪怕心里已经有数,我自己也吐槽过不止一遍,但心里还是抱着对结局的期望和【结局好看的话那被打脸也无所谓】的想法,我觉得这也是很基本的【真正的观众】的想法。 所以结局是新兰,更多观众也只会觉得【哦新兰终于结局了啊】,然后不去在意了。 而结局是柯哀,更多观众会震惊,然后有兴趣的观众会去回顾,去找寻【为什么结局是柯哀】的理由。 在其他作品里,这种逆转如果最终CP德不配位就会被骂死。 但放到名柯,大伙会看到什么,哦互相生死奔赴,哦互相交换秘密,哦一起带孩子,哦还打了啵。 这不就理所当然了? 至于部分新兰党和兰粉对作品的抵制,我只能说看看柯哀的人气和话题度,以价值来说可以说是完全值得。 当然最终只能看青山怎么想,毕竟也不能否定【求稳】的可能性对吧。
关于青山新绘 一些话刚好说一下。 第一,有不少人一直在觉得【青山讨厌毛利兰,所以刻意丑化】,我非常认真地说,这是绝对错误的。 不要用党争的角度去猜测青山的想法,因为作者和观众的角度完全是两个维度。 绝大多数作者都不会对笔下的角色有什么厌恶的想法除非有其他原因,不如把显示讨厌的人或者事物代入什么的。 或许我说的比较难听,但对于一个作者来说,角色从本质上是用来表达自己想法的工具,对于工具,作者大多时候是无感的,作者也确实会喜欢一个角色,因为他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意志,所以【愿意给予他更多的表现】……当然也有作者把自己代入进去主角,搞的一塌糊涂的,最众所周知的,大概就是唐家三少吧。 对于毛利兰这个角色是如此的,别管青山喜欢她是不是因为【想浴室里见面】什么的,就算不是出于【文学上】的喜欢,但喜欢就是喜欢,青山愿意给予她超越其本身价值的戏份。 对我说的就是很多人觉得【丑化形象】的戏份,要明确一件事,在各类文学影视作品里,什么才最可怕?是丑角吗?是反派吗? ——是【没有戏份】啊。 露脸才是重要的,露脸才能被人记住,才会记得还有这么个人,然后才是考虑塑不塑造的好,而且又不是只有光辉伟岸才被人喜欢,搞笑役和反派做得好一样能有人气的。 说白了双方都有人觉得【毛利兰应该是光辉伟岸的形象】,然后觉得搞笑役戏份是丑化她,但有没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她本来就是气氛组,本来就不是又酷又帅的那种方向,她本来就是女高中生啊,尤其是满月以后她的角色定位基本只限于恋爱线角色后。 不如说考虑毛利兰这个角色的价值,她能有那么多戏份,可能已经说明青山确实很喜欢她了。 第二,就是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喊着什么【柯哀没希望了】,其实也是我以前谈过的,无论是青山还是周边商,都不吝啬于明确【新兰一对】。 但很多人一直有一个误区,那就是你作为观众的视角,和作者的视角是不同的。 在你眼里新柯不就是一个人吗,那么青山乐于说新兰,那么不铁新兰结局? 但有件事,可能一般人观众难以理解,觉得【反逻辑反常识】,那就是【工藤新一的形象】和【江户川柯南的形象】,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形象。 他们有着不同的样貌,有着不同的人际关系,有着不同的角色行为逻辑,他们是【设定上的一个人】,却是【塑造上的两个人】。 就好像周边上新柯向来分开卖,新兰柯哀也分开卖(最近基德和快斗也分开了),青山也这样搞,然后就有人有说【青山又端水啦】【青山只想炒CP赚钱啦】。 其实我个人觉得这只是单纯新柯是两个形象,工藤新一的CP的毛利兰,江户川柯南的CP是灰原哀,就是这么回事罢了。 所以感情线结局,终究是看名柯最后的主题是什么。 如果是【a药的存在,工藤新一变小这件事是违逆自然,一切应该要回到原点】,那么最初的新兰就是这种结局的象征。 如果是【a药代表的是继承与成长,工藤新一是过去,是最初,而江户川柯南是继承了工藤新一的一切并继续走下去的存在】,那么推动工藤新一的命运,【创造】了江户川柯南的灰原哀,才是真正的结局。
关于【一定要画出樱花班】 这两天回顾了下二分之一顶点那个案件,猛然意识到一件事——党争整多了,双方各种找理由佐证自家CP,貌似对于【在去世之前一定要画出来传达出来的东西】究竟是多么重要沉重都失去了概念。 说白了,抛开恋爱视角和党争,请问樱花班最浅层的新兰戏,各位真的觉得是能背负的起【生命听得到倒计时的人想要告诉别人的事】的内容吗? 或者我这么说—— 读者:青山老师,您临终一定要传达的东西一定很重要吧。 青山:是的。 读者:从内容对应来看,纽约篇是兰对新一觉醒喜欢,樱花班是新一对兰觉醒喜欢,那么两者一定是对应的,那么说明纽约篇也有另一个新一的视角……纽约篇有黑组,对应的樱花班时期是否就与组织擦肩而过……樱花班最后的人是否是若狭……樱花班和纽约是否包含着结局的信息……青山老师,你想说的是这些吗? 青山:呵呵(微笑摇头)……这不是重点。 读者:还有高手,洗耳恭听。 青山:你没发现吗?新一对兰是一见钟情啊(激动),我画的新兰真的好甜啊!! 读者:…… …… …… 哈哈哈,想象一下真的莫名戳中我的笑点,只能说,如果真是如此,那么青山在另一种意义上成为了恋爱喜剧大魔王。 有【恋爱】,有【喜剧】。 一定也能留名二次元史吧。
关于新兰确定关系后的下一次见面 事实上盘过剧情的应该都了解一点,自从红修确定关系后,新兰就一直没有再见面。 七年时间可以说是因为m26柯哀还没有摆上棋盘所以进度停滞了,但现在【新兰再会】就应该是可以谈的了。 甚至可以说,下一次的【新兰再会】,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感情戏结局的参考。 首先要明确一个点,【新志兰大三角同台】是必然到来的节点,这无关新兰还是柯哀结局,无论是m26柯哀重启生死互救,还是m26之后新兰重启强调名分,我认为这都是为了最终的舞台为双方加码。 而从现在到【新志兰大三角】之间的时间段,【新兰再会】就是一个很微妙的存在。 如果这中间新兰不再见,那我只能说【新兰】最终是一个衬托,它的存在只是为了表现【柯哀】,无关结局,如果是柯哀结局就是柯哀he的衬托,如果是新兰结局那就是柯哀be的衬托。 如果相见了,那又分两种情况,新兰和柯哀。 新兰线很简单,一般恋爱戏经典的浪漫路线照着走就行,别整伦敦和红修的抽象活,约定约会,遇到案件解决,结尾再明明白白说【我喜欢你】,重新补一个誓言,如果这样那么结尾很大可能就是新兰结局。 柯哀方向,那么就是与上面相反,怎么不浪漫怎么来,比如部分人带着戏谑说法的【黑色子弹】,比如和伦敦红修一样继续抽象反恋爱逻辑,又或者在其中灰原哀怒刷存在感(我以前发过一个帖子,脑洞毛利兰见家长的时候灰原哀坐旁边,直接把有希子架火上烤),这些【不浪漫】的因素,会反过来增加柯哀结局的成功率。
关于新志与柯哀的形象与营销 其实就我感觉,新志反而不太适合作为柯哀的结局。 当然我不是否认新志的合理性,我承认,从立意和逻辑上,新志结局都是一个很完善的结局……但前提是名柯只是一部正常结尾的番剧。 再次重申,我没有否定新志,更无意切割柯哀和新志。 而是说作为正常番剧里一切的终结,新志是很合理的,但名柯不一样。 它已经连载了三十年,而且很可能还需继续起码五年,甚至百万槽工衣食所系,完结了也不一定是结束。 它和一般番剧不同,太长的连载时间已经基本耗尽了故事本身的精彩,说白了就是没活了,以卖人设为核心反而更容易(虽然青山似乎是有意做恋爱喜剧大魔王整活)。 它更会进行商业营销,圈五组就是经典。 所以我想说什么呢,我想说,角色形象以及其营销在名柯里面是很关键的东西。 关于形象是指卖的是特定的形象,而并非【同一个人】。 就好像圈五周边基德万年白礼服,因为【怪盗基德】和【黑羽快斗】是两个形象。 新柯周边向来能分开卖,因为新柯也是两个形象。 而营销,其实就是剧本创作和商业营销里的绑定和关联。 纵观创作和营销,我们不难发现【新兰】就是强关联,青山和商家也从不吝啬说新兰是一对。 然后新兰党就很高兴,这不明摆着新兰结局? 然而如果参考我上面的关于新柯【不同形象】的说法,在旁观就会发现一个本来像玩梗,但细思恐极的的结论——【新兰是一对,和我柯南有什么关系】。 是的,除了部分玩柯兰和新哀的周边,其他灰原哀绑定的形象大多数其实是柯南,而不是新一。 反过来说也一样,和柯南配对的大多也是哀,而不是兰。 【新一形象】绑定的毛利兰。 【柯南形象】绑定的灰原哀。 你可以从逻辑上反驳【新一又不是必须绑定初恋】【营销而已又不代表结局】,很合理,但是【合理】不能改变多年的营销带来的印象,肆意撕破这层印象很容易被带偏,甚至给新志带来一些有心人设计的故意引导的【背德污点】,就好比国内的新兰生态一样,哪怕霓虹本土CP那边没那么魔怔偏激。 在这个层面,柯哀结局反而能规避这些风险,本来柯哀一样卖,一样营销了那么多年,一些看过的路人(当然不是国内这种)自然会也有柯哀营销了这么多年的印象,更容易接受柯哀转向的结局。 所以我认为,如果是柯哀结局,那新志一定会同台,但很可能会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作为结局。 哪怕最后结局两人是大人模样,那也会是【大江户川柯南】和【大灰原哀】。 哪怕是新一的形象,也会说这是【摘下眼镜的十七岁柯南】。
关于青山对哀的【爱护】 我这里不是讨论什么【青山好喜欢她把她当亲女儿】之类的东西,而是青山对于【灰原哀】这个角色在整个名柯故事层面的【保护】。 总有人说灰原哀这个角色啊出场这么少,说明青山不重视她什么的,我觉得恰好相反,在这个名柯故事一直在延长,出镜少,反而避免了在形象上被过度消费(柯南是没办法,男主角不出场算什么回事)。 类比赤井安室世良母女等等真正有价值的角色,基本不会让他们随意出场。 与之相反的是新一,几次变大出场,除此之外还有基德顶号,出场多神秘感就被消减了,而且出场还老是谈恋爱,观众对他的印象基本都是【新兰恋爱戏的固定角色】了,但本质上他本来应该是和【宫野志保】一样属于一直存在在回忆里,一出场一定是大事件的那种,不应该被随意拉出来的形象。 我同样也说过,青山对于长篇的手法并不高明,就只是把剧情咔咔咔切成几段,然后放在各个节点再打开,而各个节点之间就想办法拖。 所以被青山冷藏的,有可能反而是他所重视的,新志兰大三角就是被青山所规划好的节点,所以柯哀和新兰为了才会分别在满月和红修后冷藏,又直到m26后一起启动。 说回来,所以灰原哀满月被冷藏,反而说明了青山对她的【爱护】,如果仔细去想可以知道,三十年前的灰原哀带着一身谜团而来,三十年后的今天她和宫野家的过去还是只有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 因为她重要,所以不会随意消费她,哪怕满月时间是她的人气最高峰,也要把她冷藏; 因为她代表了名柯故事的核心(柯南是主角),所以她的过去被好好掩藏; 因为她的成长关乎名柯走向,所以她的感情线都是要青山亲自把关。 所以【青山恰烂钱所以写柯哀】这点压根不成立,要这样二十年前新兰就该结束了。 青山对于灰原哀的爱护,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对于名柯这部作品的爱护,也是他在对于柯南这部商业作品在【商业】和【作品】之间的权衡。
关于毛利兰和新兰的重要性 之前提过【毛利兰在名柯的故事里无关紧要】,但后来仔细想想这个结论其实是有些片面的,更准确说是只在【故事里】谈她的重要性有些片面了。 我以前聊过一部小说,因为剧情中一个女配很受观众欢迎,于是直接提拔为第一白月光女主,占全局七成恋爱戏份,原本的三女主两个边缘化直到番外补完,我要说的就是还有一位,为什么她还能保留三成戏份呢? 因为她是写进作品标题里的存在,可以说虽然她在后面基本不出场,出场不是谈恋爱就是搞搞气氛,但是过程必然要分出一些提及她,因为她是故事最开始,一切剧情还未展开之前,整部作品最初最底层架构的部件之一。 之后无论戏份如何变更,世界观如何扩大,她都是不可绕过的角色。 相信有些人能隐隐理解了,毛利兰其实也是类似的。 在名柯的世界观还未扩大,海下冰山般的组织,和男主角共享命运的来自黑衣组织的女科学家,以及各种领域的一众全明星等等到来之前,以柯兰叔三人组解决日常案件为核心,以变小的名侦探和青梅竹马同居的搞笑恋爱为线索,以小侦探击败黑社会组织为结局的三月短篇才是名柯这部作品最初最底层的架构。 至少在感情戏上,三月短篇的名柯就是建立在新兰作为线索上的。 就和我上面说的小说一样,毛利兰,或者说是新兰,也是名柯这部作品的最初的底层架构之一,之后的一众人都是在这个底层架构上的延伸。 所以哪怕它不讨喜,也懒得刻画,如今更是世界观一步步扩大,延伸的故事比原来强得多,但也必须给予戏份,因为不打算颠覆原本的故事架构。 甚至我可以这么说,就现在而言,作为【故事的最初】,没有比新(柯)兰更能代表整部名柯的。 (所以某种意义上一些新兰党说的没错,新兰确实是名柯的【设定】,只不过这个【设定】不是他们以为的【新兰必然永恒的结局】,而是【新兰必须走到一起的过程】,至于结局,那就是不可预测之命运舞台了。) 除非某天结局,某一对能代表【故事的最终】,那么他们也能代表名柯这部作品。 好的,好的说完了,接下来我要说的是【但是】。 但是,那为什么明明在整部作品角度来看这么重要,毛利兰这个角色却反而如此不重要呢。 很简单,我同样说过,名柯这部作品,【江户川柯南决定了名柯的世界观,而灰原哀决定了故事的主线】,【江户川柯南】象征了起点,【灰原哀】选定了延伸。 那么毛利兰呢? 毛利兰其实包含在【江户川柯南】里了,这我也说了很多次,毛利兰这个角色,其实是【工藤新一恋爱线的附属角色】,她并非一个独立的角色,哪怕早期青山愿意给她一些个人刻画,都无法脱离附属角色的本质。 并非【毛利兰重要所以新兰关系重要】,而是【新兰关系重要所以带着毛利兰也变的重要】。 毛利兰这个角色本身不重要,但作为【工藤新一喜欢的对象】就很重要。 这点对比圈五看得出来,圈五基本都会有专属剧情完善各自的过去,他们的存在并不需要依附【江户川柯南的xxx】来体现。 明明【不重要】,却又【很重要】。 这就是毛利兰这个角色最尴尬的地方。 顺便一提,而随着世界观的扩大,连载时间的延续,一个角色的故事不可能延续三十年,所以要保持其活力,就必须随着故事注入新的元素。 比如人设变化或者新的人际关系,比如灰原哀的【普通少女的一面】,【追星】,【出轨研究专家】,【银色子弹】,【赤井家亲戚】等等。 而毛利兰却反而完全剥离了【变化】,这也是原因之一。
关于以新兰和快兰和【新柯一体】和【新柯分离】 https://tieba.baidu.com/p/8871488517?share=9105&fr=sharewise&see_lz=0&share_from=post&sfc=copy&client_type=2&client_version=12.48.1.1&st=1706294404&is_video=false&unique=9331334E5181601D0A2264B8B1422CEE 这是以上想法的延伸思考。 经常看有人玩梗说【新兰永恒和柯南有什么关系】,然后有人反驳【新柯一体不可分离】之类的,但其实两者并不是泾渭分明非彼即此的关系。 首先要明白一点,要讨论一个作品,最重要的就是要理清楚你是从什么角度去切入,因为不同的切入角度会有不同的解读。 好比经典老论据,从观众角度,是先有新一再有柯南,柯南是【变小的新一】,但从作者角度,是先设计了柯南再设计的新一,新一是【变大的柯南】(青山本人认证)。 这里同样要理清楚,【新柯一体】是以江户川柯南(工藤新一)为视角,以其为出发点的讨论角色方向,在这个方向新柯是一个前后成长继承的关系,自然是【不可分离】。 但【新柯分离】,是从上帝视角,从人物形象剧情塑造上讨论的方向,因为两者形象上不同,身份核心上不同,人际关系和圈子不完全重合,剧情塑造上更是有着差距,连周边都是分开卖的,从这个角度看,新柯自然是不同的。 结论的不同是源自切入的点不一样。 如果不理清楚这点,就很容易陷入【你一通分析一个角色的行为逻辑哪哪不对,然后对面回一句不都是作者画的吗所以要怪就怪作者角色是无辜的】这样混淆二次元视角和三次元视角的无效对话。 以新柯来说,【新柯分离】的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新一】和【柯南】两个完全不同形象的重要连接的薄弱。 两者连接是什么?是【侦探】和【毛利兰】——后者有人可能质疑,但我认为这是存在的,到如今毛利兰可以说是柯南变回原身想法的具象化。 但是,如果有意识的人应该可以看得出,满月之后,毛利兰几乎被排除出了侦探线,于是新兰之间的交流也排除了【侦探】,这就导致在新兰戏上,新柯强关联的两条连接断了一条,还是作为写进标题里作为主角作为核心的特质,导致新兰戏里的新一也就直接成了恋爱脑(虽然一些人可能觉得这样好甜之类的)。 换言之,拥有【侦探】特质的柯南,和没有【侦探】特质的新一(新兰戏限定),就出现了割裂感,也就是【新柯分离】。 前提说完,然后回归正题。 我因为前一个帖子提出了【青山把快兰当新兰搞】,这个观点的核心就在于【在青山的设计中,基德假扮的新一,其代表的主体究竟是基德还是新一】? 或者我这么说,究竟是——快斗(假扮成的新一)×毛利兰对手戏=快兰戏; 还是——(快斗假扮成的)新一×毛利兰的对手戏=新兰戏。 如果是前者,那么就只是单纯的恶趣味,和当初的新出本堂没什么本质区别。 如果是后者,就非常的耐人寻味了。 新兰戏里,排除了【侦探】,只剩下【毛利兰】的新一需要做什么呢?只需要和毛利兰能对话脸红谈恋爱就可以了,至少能让毛利兰感受到这些。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是必须只能由【真正的工藤新一,也就是现在的柯南】去做吗? 事实证明,只要新一的形象出现就能做到,就是【新兰之间的进展】,而这个新一形象,其本质是【柯南变大成的新一】,还是【快斗变装成的新一】,并没有绝对要求,可以是基德出场,也可以是柯基双簧。 但这个假设现在没有证实的可能,毕竟青山不可能说有没有。 但是可以假设一种场景,如果有第三个【新一】出场,和毛利兰表演一场【恋爱戏】,我觉得这个猜想可以上涨到五成。 这个角色我也觉得已经出现了,冲田总司,长着新一脸,能让毛利兰幻视,在新兰定情篇章刷存在感的存在。 不用他们真的发生什么,只要有一个两人独处,然后毛利兰借着冲田幻视回忆之类的操作票搞出一出【新兰】,那么就可以五成确定,这是冲田上了【新一】的号,来了一场(冲田被幻视成的) 新一×毛利兰=新兰戏。 所以以此有一种猜想,【工藤新一】这个角色,实际上已经被拆分了,他的内核并入在了【江户川柯南】的过去,成为了这个角色的一部分,而留下的工藤新一这个形象,则是一个账号,这个账号可以随时看需求登录,而如今账号目前的主要工作,就是新兰。 从这角度来看青山蛮重视新兰的,柯南登不上就安排其他人登录。 结尾一提,以上是为以现象为出发点,结合猜测与一定逻辑反推的暴论,毕竟难以证实,也不适合作为对线材料,发出来主要想和大家一起讨论看法。
关于毛利兰的形象和定位 其实很多话想说,但找不到机会,刚好看到了柯研所新消息,顺便谈谈毛利兰这个角色的定位。 我知道大伙沉迷不少分析,对于毛利兰的行为进行了细致的逻辑拆解,越拆解越蚌埠住,得出其【角色行为逻辑很抽象】的结论,引申出【青山对她有恶意】。 我个人认为这是不完全正确的。 当然我并非为其洗白,我承认她的不少行为和话语多少有些抽象,我不认可的是【青山刻意将其刻画为这样】。 首先要理清楚一个道理,【花费心思细致刻画一个令人厌恶的角色】,和【这个角色在故事中并不重要】,这两者是冲突的。 就好像有人说【灰原哀在名柯里不重要】,我们会蚌埠住一样,灰原哀那么细致的刻画,那么多的故事线索和人际关系和她息息相关,这叫【不重要】? 同理,如果你要真的觉得【青山画了三十年,从出场就刻意设计毛利兰令人厌恶的形象】,那么你就必须要连带承认,毛利兰这个角色在名柯的定位里极其重要,至少不会比柯哀差,值得青山如此用心孜孜不倦让她【不讨喜】,否则吃饱了撑着花大力气去画一个【不重要的角色】。 很明显,毛利兰这个角色其实没那么重要,她在剧情中的定位,如今几乎只在【工藤新一恋爱线】上有附属定位,其他时候基本做气氛组,所以我认为【青山对她有恶意】这点不正确——非要说恶意,也用该是对【新兰】CP上,而非【毛利兰】这个角色身上。 毛利兰是正面角色,这点毋庸置疑,因为她这个角色非常直白,也谈不上什么深度,就是善良温柔的普通女高(当然新兰线里的她不在此列)。 但是,因为角色定位和重要性的问题,青山又不会给予她过多的刻画,标签性质的正面形象(甚至可以说是神化的天使形象)配合浅薄的刻画,就会非常抽象。 最经典的刻画,就是让其他人抬她一手,灰原哀的【别人更喜欢海豚】,和叶的【如果是你我肯定比不过】,世良的【你果然很强】,还有摘桃行为等等,不让她在过程上有高光,又要在结论上让她得到正面评价。 这就能从两个方面看,一方面是青山对其的【正面刻画】,另一方面是青山对她【并没有深入刻画】的意思,至少他并不考虑设计能真正让她体现匹配这种【正面刻画】的行动和剧情故事,m26的几处戏份已经是近年的【非贴标签塑造】的高光时刻了。 就好像有个人满口大道理自己却从不做一样,你肯定觉得这家伙不行。 题外话,新兰角度,并不清楚青山的具体意思,但从安排上看,是刻意设计【新一是新兰关系感到愧疚,并且结果上主动的一方】,但同时,设计【新一对恋爱懵懂,在过程中作为被动一方】,或许是为了在设计新志兰三角的时候的考虑吧,要设置新兰的定位,又要不让大男主形象有污点吧。 但结果就是作为新兰关系里的另一方,毛利兰的行为很抽象,【急切要求推进关系把一切摊开,但自己又啥也不说啥也不主动,必须要求新一主动告白,而自己作为被告白方接受】,就做出了经典的红修里渣系操作。
关于说结局为什么存在柯哀的可能性 首先必须要说,新兰柯哀双方都是有可能的。 新兰层面,是最明显的,稳妥直白就是其最大优势,新兰现在已经确认关系,可以说其结局一眼就望得到头,哪怕上个小学生都能把饺子包好。 至于小不小丑过程烂不烂之类的,我只能是不是每部作品都会以【精彩】作为结局必须的。 这是柯哀党必须要承认的,因为伏笔不回收就不叫伏笔,如今柯哀还只是正式站上了舞台的地步。 回到柯哀层面,这是对新兰党说明的,为什么说柯哀结局的可能性? 首先柯哀党分析的诸多伏笔(当然确实过度猜想)如果成真回收,那么三十年布局的情感迷题,青山的名字和名柯这部作品将刻在二次元史上成为经久不衰的符号(啊当然是正向的,觉得打三什么的别想了),身为一位创作者,留名是一件难以忽略值得重视的事。 其次,有阅番经历的,很明显看得出【在确立一对CP后,不断推进另一条感情线,尤其是另一方女性和男主具有绝对优势的刻画】的布局,这已经形成了经典的【理解何为真爱】的必要条件,尤其是【红修遗留下的药和定情之吻,(本来)在意外情况下交给另一位女孩】,这个意图可太昭然若揭了。 再者,有人觉得名柯船大难调头,但是,调头的试探已经过了很久了,m19的【我的眼里只有你】,m21的歌牌,m24的灰原哀站c位,都可以看做试探,到如今m26的成功,可以说已经完全满足了调头的基本条件。 有人反驳新兰的童年回忆和三十年的刻画什么的,我只能说,首先,童年回忆是你自己形成的,故事是发展的而不是静止在你的童年,你自己先放弃了故事,又怎么能怪故事背叛了你?你没有经历过所有的经历,又为什么觉得自己能够评价结局?故事可没有义务为你的童年印象负责。 其次,【三十年刻画】,名柯的主体不是,至少不全是新兰戏,只能说新兰的故事分布在三十年罢了,有这个印象可能来自于以前剧场版或者其他经常例行的【兰——!】,以及国内特有的新兰营销(就比如前些天那个红修五周年纪念),只是想说新兰没有那么重要,一个新兰也颠覆不了名柯的三十年,证明就是m26的成绩。 哦,还有有人觉得ooc之类的,我只能说青山确实不会让柯哀粘上污点,所以刻意设计了【柯南是恋爱白痴和灰原哀不主动】,但是真的觉得只要灰原哀不动就保证了新兰? 有没有考虑过一件事,那就是明明灰原哀没有主动过,但为什么存在感就如此巨大?灰原哀不主动,那就只能说明柯哀更主动的是柯南,作为其设计者的青山为这种模式做了多少?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如果设计灰原哀下场,那又是何等压迫力?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