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伟杰 钱伟杰
关注数: 12 粉丝数: 31 发帖数: 1,297 关注贴吧数: 16
4月12号太平猴魁开园采摘 安徽名茶太平猴魁正式开园采摘 4月12日,在太平猴魁核心产区——黄山市黄山区猴坑村举行开园仪式,标志着今年太平猴魁茶正式开园采摘。当天还举行了“茶王祭”活动和猴坑村正式挂牌仪式。 在太平猴魁茶核心产区,茶农们将一棵茁壮的茶树命名为茶王树,并为之树碑,每年茶园开园,茶农们都要开展“茶王祭”活动,对未来美好生活表达祈望和祝福,已成为当地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太平猴魁茶原产地为黄山区新明乡三合村,核心产区为猴坑村民组。为保障太平猴魁茶品质,避免外地茶叶混入,以次充好,从2003年开始,三合村就实现了警民共建式保护模式,实施 “地域大保护,核心小保护”,充分保护茶农利益。 太平猴魁开园当天,举行了猴坑村挂牌仪式,正式将三合村更名为猴坑村。 太平猴魁开园采摘时间一般为谷雨时节开始至5月中旬结束,采摘时间为20天左右。今年,受天气影响,开园时间比去年提早8天。4月初影响黄山区茶叶的倒春寒对太平猴魁这类高山茶影响较小,产量略有减少,同时,受国内市场礼品茶销售大幅下滑的影响,太平猴魁价格略有下降,但品质不变,今年核心产区所产茶叶市场均价在每斤4000元至5000元,总产量估计在2万斤左右。 太平猴魁茶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曾被选作国礼,一直以来很受市场追捧。近年来,太平猴魁茶价格逐年攀升,核心产区的茶农的经济收入创造了十年翻十番的增收奇迹。黄山区一直做好茶业富民工程,太平猴魁茶品牌成为黄山区对外的一张靓丽名片。2012年,黄山区实现茶业产值4.02亿元,茶业综合产值 10.6亿元。村,核心产区为猴坑村民组。为保障太平猴魁茶品质,避免外地茶叶混入,以次充好,从2003年开始,三合村就实现了警民共建式保护模式,实施 “地域大保护,核心小保护”,充分保护茶农利益。
给你们看看各种等级的祁门红茶,教你们祁门红茶的好坏 照片等级由差到好,实物拍摄,无PS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228a2426956ad04fe56447e7bcbcc7774f5b667f&urlrefer=38ed46bc435c47a69360d018f6e797d3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228a2426956ad04fe56447e7bcbcc7774f5b667f&urlrefer=38ed46bc435c47a69360d018f6e797d3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228a2426956ad04fe56447e7bcbcc7774f5b667f&urlrefer=38ed46bc435c47a69360d018f6e797d3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228a2426956ad04fe56447e7bcbcc7774f5b667f&urlrefer=38ed46bc435c47a69360d018f6e797d3 祁门红茶,中国历史名茶。著名红茶精品,简称祁红,产于安徽省祁门、东至、贵池、石台、黟县,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带。“祁红特绝群芳最,清誉高香不二门。”祁门红茶是红茶中的极品,享有盛誉,是英国女王和王室的至爱饮品,高香美誉,香名远播,美称“群芳最”、“红茶皇后”。 鉴别祁门红茶是一项技术性的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定:   1、外形:条索紧细、匀齐的质量好,反之,条索粗松、匀齐度差的,质量次。   2、色泽:色泽乌润,富有光泽,质量好,反之,色泽不一致,有死灰枯暗的茶叶,则质量次。   3、香气:香气馥郁的质量好,香气不纯,带有青草气味的,质量次,香气低闷的为劣。   4、汤色:汤色红艳,在评茶杯内茶汤边缘形成金黄圈的为优,汤色欠明的为次,汤色深浊的为劣。   5、滋味:滋味醇厚的为优,滋味苦涩的为次,滋味粗淡的为劣。   6、叶底:叶底明亮的,质量好,叶底花青的为次,叶底深暗多乌条的为劣。   7、祁门红茶茶颜色为棕红色,切成0.6―0.8厘米,味道浓厚,强烈醇和、鲜爽。假茶一般带有人工色素,味苦涩、淡薄,条叶形状不齐。
你们知道"太平猴魁"名字的来历吗?  相传,清朝后期,太平县猴坑一带盛产一种名茶,叫“太平猴斗”。她外形扁平舒展,犹如含苞待放的兰花,又酷似小蝌蚪;内质优秀,畅销南京几十年。  那么,“太平猴斗”又是如何变成了“太平猴魁”呢?这其中有一个生动的故事。   古时候,在猴魁的历史产区,有采茶前看大戏、开“财神会”的习俗,一般要欢乐三天三夜,年年如此、乐此不疲。有一年,桃岭(当时人称“小南京”,今新明乡招桃村)的大茶庄请来了芜湖的大戏班子,唱的不是单本戏,而是连本戏《杨家将》,一连唱了十整天,至谷雨那天才结束。茶山上的茶叶都已长成一芽三四叶了,往年太平猴斗一般谷雨前五、六天就要开采,采摘标准是一芽二叶,看戏入迷的猴坑茶农误了农时,只好硬着头皮采下一芽三四叶,然后回家摘去多余的叶片,保留一芽二叶进行炒制,可干茶个头仍比往年的大了一半多。   茶叶一装篓,猴坑就立马派专人水陆并用、日夜兼程,把大个头的太平猴斗送往南京。此时南京茶庄的大师傅也正在纳闷,思忖今年的太平猴斗怎么比往年迟好几天呀?当得报太平猴斗终于到了,赶紧吩咐徒弟快快取样,片刻后徒弟便将装有太平猴斗的样盘,恭恭敬敬地端在师傅的眼前,可大师傅只是用眼角瞟了一下,便大喊起来“‘出鬼’,这不是太平猴斗,太平猴斗没有这样大”,样盘随之甩向徒弟;他以为徒弟做事马虎,取错茶样了。小徒弟又急忙再次取来茶样,并委屈地央告:“师傅,这真是太平送来的太平猴斗”。师傅见状只好拿起样盘,轻闻了一下干茶香气,忽然大叫起来“‘出鬼’,这茶怎么这样香,兰香扑鼻、高爽鲜灵,徒儿快准备茶具开汤”。满腹疑惑的徒弟小心翼翼地将开汤后的茶碗递给师傅,脸色已有好转的师傅喝了一小口,吮吸了一下,慢慢咽入喉中,诸不知他老人家又再一次大吼起来“‘出鬼,’这茶太鲜醇爽口了,回味太甘甜了”。此时站在一旁的徒弟也理解了师傅的夸张表情、搞懂了师傅的意思,师傅大喊三声“出鬼”,前一声喊“出鬼”是极为不满此茶的大个头,后两声喊“出鬼”是惊讶这个茶叶的兰香高爽和滋味鲜醇回甘的优异品质。   好,太好了!平日威严的大师傅也乐不可支,忙叫来太平的送茶人,认真叮嘱起来:“你回去后,告诉乡亲们,以后就按照这个茶叶进行采制,谷雨边开采,采一芽三四叶,回家拣尖后再炒制。名字就不要用“太平猴斗”了,也改一改吧”。大师傅踱着方步,一边凝神思考,一边自言自语“有鬼、有鬼,没有鬼这茶怎么这样好呢?”。过了小会儿,他让太平的送茶人把货票拿出来,然后,蘸了蘸墨,提笔在太平猴斗的“斗”字前工工整整地加了一“鬼”字,“太平猴斗”四个字眨眼间变成了“太平猴魁”。大师傅同时收起笑容,严肃地说道:“‘太平猴魁’,产自太平县猴坑一带,茶中魁首也”。太平送茶人明白了,满怀深情地向老师傅叩头致谢。  从此,中华民族的宝库中又多了一个瑰宝———太平猴魁!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