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xiaoloushi xiaoxiaoloushi
初中读了一年,文盲一个。喜爱文学,苦修3年,混进省作协,成为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报告文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关注数: 22 粉丝数: 4 发帖数: 486 关注贴吧数: 0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我们小区里有那么几位老者。只要他们凑在一起,便是一股脑儿地抱怨——现如今,这个不合理,那个不公平,这事应该这样做,那是必须那样办……总之什么都不对,什么也看不顺眼。仿佛只有让他们掌握政权,这个国家才叫国家。 其实他们侃的那些闲椽,无非是些陈词滥调,毫无价值。说句不中听的,吃饱了撑的,又终日无所事事,不发点议论、谈点高见,如何显示他们的存在?这些还饱含“余热”的人正是那些“碗里吃肉,嘴上骂娘”的贱皮子。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里,他们连说话的力气都不足,更别说叫唤的这么响了。 我们不能否认,现今社会确实存在着一些难尽人意之处。可以议论,但要看怎么个议论法。倘若特意戴上有色放大镜看问题,那不是科学的唯物主义,更不是站在历史的角度看问题。别忘了:13亿人,每人一张嘴。吃饱肚子就不容易了。 正如垣曲教育,摘掉“老十三”帽子才几天。在“剃光头”的年代里,哪些“智者”也不知都哪儿去了。现在每年高考录取千名,却一无是处了。难道我们就不能从欣赏的角度对待现实吗? 我绝不是说垣曲教育有问题不能批评,但要看站在什么角度。关心爱护与恶意攻击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心态。语言态度就代表了立场观点。人非仙佛,孰能无过。更不能把个人作为与垣曲教育混为一谈。垣曲教育是垣曲人民的,政府的,国家的大事,这么浅显易见的道理还用多说吗?通过一点否定全盘,用某个人的某些过失否定垣曲教育是愚蠢的。由此使我想起了郁达夫赠鲁迅的一首诗来:“醉眼朦胧上酒楼,彷徨呐喊两悠悠。群盲竭尽蚍蜉力,不废江河万古流。” 垣曲教育刚有起色,千万别把它抹黑。如能再坚持几年,让垣曲多出一些大学生,对垣曲人民没有坏处,真的!
(报告文学) 狄文义 山西垣曲谭家乡谭家村人。民国22年(1933年)10月26日生,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随军赴朝鲜作战,在上甘岭战役、平康战役中荣立二等功。1953年3月间,他在朝鲜成川执行特别任务,返回部队途中,一朝鲜儿童遭敌机轰炸。他冒着生命危险用身体掩护朝鲜儿童,在身负重伤,几度昏迷的情况下,背着朝鲜儿童爬回营地。儿童得救,他却终身残疾。伤愈出院后,彭德怀、邓华、洪学智等志愿军首长接见了他。为表彰他的英勇行为,1953年8月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后方勤务部、政治部、直属工作处发给他“特别通行证”,朝鲜人民共和国授予他“爱民模范”称号,并颁发编号为 50868号纪念章一枚。1956年回国,为二等乙级残废军人。同年在谭家乡邮电所负责工作。“文化大**”期间,狄文义被冠以“里通外国”罪名,受到迫害。但他无怨无悔,不以功臣自居,以一个普通百姓的身份生活在农村,默度晚年。 ——《 垣 曲 县 志 》 一 有缘识英雄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认识了狄文义老英雄。 2011年5月18日,我去垣曲蒲张采访,却一头闯到了谭家,无意中见到了我们仰慕已久的“最可爱的人”。 五黄连天,缓慢地穿行在乡间公路上。娇阳似火,烤得我汗流浃背,渴的嗓子冒烟。沿路两边尽是人家,就过去讨口水喝,歇息歇息。 这是一户房门直接朝向公路的人家。门上挂着用各种颜色的碎布块拼接起来的,很难说出是什么图案的布门帘。这种门帘诞生于物质匮乏时期,如今已很少见了。 一个满头白发的老者坐在门外的石疙台上,低着头,似有所思。 我走近前,说:老人家,能给我点水喝吗? 老人慢慢地仰起脸,顿时我就愣怔了:一张消瘦的老脸上布满难以解读的符号。他左眼紧闭,右眼圆睁,口角极度左侧倾斜,嘴里叼着的那支烟卷几乎上升到了颧骨位置,五官极度错位。他似乎听懂了我的话,微微点点头,看样子他笑了,只是他那笑比哭还难看;右半张脸表情肌功能健全,左半张脸却如同面具,是名副其实的半笑半不笑,那摸样让人既惊诧又悯惜。他没说什么,拧灭了烟头,撩起门帘,进了屋里。 门外分明就是灶间,一眼就能看见水缸,他回屋里干什么?我正在纳闷,老人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水走出屋子。 这大热天,喝凉水最解渴,老人却端给我一碗热开水。焦渴难耐,我还是小心翼翼地呷了一口。哦!很烫,也很甜,他在水里放了糖,但我还是把这一时难以下咽的热水放下凉一凉。我说了声谢谢,顺势坐在了石疙台上,搭讪地问道:您那颜面神经麻痹好多年了吧? 老人摇摇头,说:不是神经麻痹,是美国飞机炸的。他指着自己脑袋,说:现在这里边还有一块弹片没取出来哩! 美国飞机没有到过山西垣曲,如果把他的年龄与美国飞机联系在一起,只能是在朝鲜战场。果不其然,他曾经赴朝参战。 数十年前,我在小学课文中就读了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心中顿时对这位其貌不扬的老人肃然起敬,在崇尚与敬仰的同时,也隐隐感到 些许酸楚——他脑袋里至今还残留着美军弹片,一定是无法取出,才不得不留作永久的纪念。头部中弹而不死,的确是一个特列,他是百万分之一的幸存者。 “青年人多开拓,老年人多回忆。”在我到来之前,或许他正在回忆朝鲜那硝烟弥漫的战场,思念他那永远长眠于白山黑水的亲密战友,也未可知。当我一提起朝鲜战争,仿佛触动了老人最敏感的 (狄文义在朝鲜负伤前的留影)经,他一下子就精神了许多,滔滔不绝地讲起来。
玛茹花--2 二 1941 年 5 月,随着“中条山战役”国军的惨败,黄河以北平陆、永济、芮城、夏县、垣曲一线尽被日军占领。 5 月末,日军避实就虚,由垣曲东滩渡河,直扑渑池,进逼洛阳。垣曲也就成为日军中原战场重要的军需物资补给地,并在垣曲王茅镇建立了“大日本皇军司令部”。 王茅镇地势狭长。东临亳清河,西靠麻姑山,距东滩渡口 20 华里。在这条通往渡口唯一的公路上,日军骑兵战车昼夜巡逻,一切军需物资都由这里运往前线,从此王茅镇就变成了日军的兵营。 在日军驻王茅众多的军事机构中,有个叫“慰安所”的地方,在镇子西边的玛茹沟里。 玛茹沟距王茅镇 3 里许,沟里原有七、八户人家。日军要在这里建慰安所,这些人家就统统被撵走,又强迫民夫沿沟畔挖了 20 几孔窑洞。山顶有岗楼,沟口有卫兵,闲杂人等休想进得去。时值 5 月末,沟两畔的玛茹花依然盛开。鹅黄色的花朵一簇簇一丛丛煞是耀眼,到处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清香。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岁月里,倒也算得上一块难得的安宁之地。 没过几天,镇上来了一群花枝招展的日本女人,年岁大都在 16 ~ 17 岁。一个个身着日本和服,脸上抹得粉白,嘴唇图得艳红。头上盘着个高高的髻,脚上穿着叫木 屐的那种鞋,迈着小碎步,走起路来就像叫花子打莲花落一样“吧哒吧哒”响。 这些日本女人中有的会说中国话,还特别爱跟中国人交谈。老实把脚的当地人那见过这世面,吓得掉头就跑,惹得那些日本娘们儿叽哩哇啦一阵怪笑。 自从这些日本女人住进慰安所 ,成群结队的日军官兵白天黑夜往玛茹沟跑。
回复贵在运动先生问 原文: 问一下小小陋室先生,如果你作为局长,对于垣曲的几千位教职员工,在同等条件下,你希望员工的身体好还身体差呢??如果员工的心理压力极大,有阴影,那么教出来的学生呢???我想你年龄比我大,你更清楚身教胜于言教!我可以明确地说:垣曲教育这几年的基础建设硬件设备上去了,可是人的硬件呢???孩子们的身体呢???我还可以告诉你,我在高中的时候我听到过先生口中的混混,痞子,人渣!呵呵呵,当你说别人是混混,痞子,人渣的时候,你自身的修养也有很大的问题吗!如果你作为教师,你希望你的学生出现这样的语言吗???呵呵呵现在是 21世纪,难道你也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骂一个人很容易,可是宽容一个人并让一个人真正的学好不容易啊!我呢也练过几年的毛笔字,写的不好,尤其是人字总是写不好啊!呵呵呵,对了,您的画画的不错! 回复 贵在运动先生,您可真抬举我。我做梦都没想过当局长。能当个小组长就是祖上积阴德了。 您问:“你希望员工的身体好还身体差呢?”我的回答是:和您的希望一样。 您又问:如果员工的心理压力极大,有阴影,那么教出来的学生呢??教师有压力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倒真值得探讨。 往往,压力会转化为动力。生活在这个物欲横流、如此现实的社会里,谁个没有压力? 人守法,马钉蹄,自古如此。学校督促的紧,管理的严,不会成为教师的压力。教师聘任制更不应成为压力。择优录取,优胜劣汰,垣曲教育提升也必须遵循这一自然法则。 如果工作能够胜任,勤奋兢业,谨遵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压力何来?阴影何在? 没有压力也未必是件好事。教师随意备课,旷课,调课,迟到早退,我行我素。 下课铃响,拍屁股走人,学生学好学坏与他无关。这如何得了呵! 您说得很对,身教胜于言教。俗话说:尊其师,信其道。一位教师处处事事都必须成为学生的楷模。您说:“垣曲教育这几年的基础建设硬件设备上去了,可是人的硬件呢???孩子们的身体呢???”这个问题在上边已经回复了,不再赘述。
专题回复贵在运动先生 在吧里,一般回复是在别人的帖子后面。如果篇幅过长,便受到限制。因而只好另发新帖以回复。 贵在运动原文: 这句话说得很好:如果用数字表示人生,身体是 1 ,其余都是 0 ,如果这个 1 没有,其他也就不存在了。 是啊,看来你的意思也是在说身体健康最重要,我不反对孩子们学习一定的知识,作为父母和亲人来说,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在父母眼中尤为重要,不论干什么,身体健康是本钱!对了,你一发这个帖子就露出一种霸气,呵呵呵!我已过不惑,虽然吃得米没有你吃的盐多,但是我清楚的知道,身体的健康和心理健康是第一位的!我的母亲也是糖尿病,糖尿病人要饮食调节加上心情好,我的母亲这两年的血糖控制住了。我在想,小车不倒只管推到底可取吗??焦裕禄、孔繁森等的实际我知道,可是王进喜时传祥我也知道!我知道,各个行业都需要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人才! 我不否认,垣曲教育着这些年文化成绩是上去了,这有目共睹!教育是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那么你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人,你应当比我更清楚!那么现在的垣曲教育其他方面呢???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起风雨的和寒冷的! 回复 贵在运动先生:首先对先生这种坦诚的态度与高雅的文风表示敬意。在这个大千社会里,每个人所处的角度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也就不尽相同。这种认识上的差异,通过探讨,沟通,求大同求小异,提高共识是我们的心愿,因而我非常欢迎您这样的帖子。 过去我们常说: “ 身体是**的本钱 ” 。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或者身体没了,怎么能谈到 “ 革 ” 呢?在这一点上人们不会有什么分歧。 由于竞争剧烈,全国任何一所学校无不加足马力,借以提升成绩。负荷过重势必然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这是不争的事实。尽管国家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但任何纠正性的政策制定都是滞后的。国家规定,从 2013 年起,中考体育成绩由 30 分提高到 50 分。某些省份已把身体素质(体育成绩)纳入高考分数,山东首先做出了表率。事物历来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这是规律。垣曲教育方面所出现的一些问题有一定的共性,是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所造成的,而且也正在整改之中。
古城夜话——爱在鸭绿江之二 二 席学孔来到巷口,远远就看见一个人站在敞篷小轿车上挥舞着衣裳。巷子被人们堵得严严实实,就像冬窖里的萝卜,插得满满腾腾,没有了一丝缝隙。席学孔瞅了一圈周围,发现了身边的半截土墙,一纵身便窜了上去。那时大队干部兜里总是装着一张报纸,此时,这张报纸便排上了用场。他把报纸卷成个喇叭形,嘴对着喇叭喊道:喂!喂!乡亲们!要注意安全,提高警惕,严防坏人破坏捣乱! 这两年虽然不再搞阶级斗争了,但这根弦在人们脑海中却并没有完全消失。席学孔这一通喊话还真起到了震慑的作用,原先还拥挤不堪的人群急不可待地朝后退,谁也不敢靠近小轿车半步,生怕落下个“坏人”的罪名。如此一来,便给席学空让开一条不宽的小道。 席学孔昂首挺胸,背操着手走过去,向司机问明了情况,接着便向这位朝鲜女人做了自我介绍:我是古城大队主任席学孔。 李英姬很有礼貌地跟席学孔握了手,说:我叫李英姬,是来找杨三旺的。 席学孔说:三旺开车接你去了,你俩没碰见。 李英姬略略一怵眉头,说:没有呵! 这是咋搞的,他明明开车接你去了。席学孔不解地抓挠着头皮,他继而一笑,说:不管咋的,到家了,先回家再说。 司机完成了任务,便要倒车往回返。席学孔一把抓住司机手腕,说:那可不行。你发扬了高风格,连口水都没喝就走,说不过去。现成的饭,不管好歪,吃了再走。 司机扫了一眼这拥挤的人群,苦笑了一下,没言声。 席学孔一抬脚站到了车踏板上,高喊道:前边的人自觉往后退,不然,压住谁,谁倒霉。回过头对司机说:没事,你只管朝前开。 80 年代,县长才有资格坐帆布棚吉普车,而眼前却是一辆锃明瓦亮的敞篷伏尔加轿车,档次比帆布棚吉普高多了,何况车上还坐着一位朝鲜姑娘。再者,古城大队主任发了狠话:压住谁,谁倒霉。果不其然,车一发动,人们就紧忙向两边靠拢,中间便闪出一条道。 眨眼工夫小轿车便来到了杨三旺家院门外。
关于 “筹建垣曲县帝舜故里文化博览苑” 我之见 关于 “筹建垣曲县帝舜故里文化博览苑” 我之见 “筹建垣曲县帝舜故里文化博览苑”可为千秋伟业。其规模宏大,工程浩瀚,意义深远,绝非只是建一座庙,筑一座塔,盖几栋房子那么简单。而是历史的再现,时代的记录,民族精神的体现。 尽管历史可以容纳太多的不真实,倘若没有一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素材、内涵,即使鲁班、勃朗宁在世,也难以说服吸引观众,更谈不上教化与启迪了。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舜乡”12处之多。运城市就有3处:垣曲历山,永济蒲坂,运城舜帝陵。且,众说纷纭,精彩分成,难辨高下。 有继承才能有发展是硬道理。“垣曲县帝舜故里文化博览苑”要想办得更具特色,更加辉煌,就必须博采众家之长。可否组织几位对历史、艺术、文学擅长,想象力与创造力兼备的人士,赴各地观摩、考察、学习。人为我用。磨刀不误砍柴工。 “帝舜故里文化博览苑”的主题、精粹是舜文化。舜时期是农耕文化,往事越千年,现今留下的只有支离破碎的传说。唯有把现代人的思维意识穿越时空隧道,回到5000年之前,才能与刀耕火种,素食麻衣的舜时期文化相融合。否则就会弄出像某些旅游景点那样不伦不类的笑话——舜帝头戴冲天冠,手握一卷书。 众所周知冲天冠起于秦,造纸始于汉。在农耕文化的舜时期,何来此等装束与物件。连起码的历史知识都没有,焉能自己哄得了藏龙卧虎的云云游客。 另外,修筑“舜帝庙”是否妥当,倒是要仔细斟酌一番。庙宇是佛教的产物,本是供奉佛祖的,虽受香火供奉,却把舜帝神化了,平白增添了一些迷信色彩。可否筑建舜王阁、舜王宫,倒显得更加简洁、明快、实际一些,也拉近了舜帝与后人的距离。我们的祖宗先辈是人,不是神。 再就是近代内容的“18兵站”,“垣曲军民**史记“。若采用雕塑,其工程浩瀚,淼如烟海,只有采用画面表现。无论油画、国画,都不如连环画包容性强。况且这方面人才,垣曲就有。20年前,时建国就十多次在中国唯一的《连环画报》上发表作品,小有名气。其油画、国画俱佳,实为不可多得的人才。垣曲人才济济呵! 作这方面工程者不乏其人,但创意却必须由我们自己定夺。布局只是个简单的规划,具体内容细节却是细腻而繁琐的。 垣曲是**老区,又是中条山战役的主战场,曾为**付出惨痛、巨大的代价,若不能充分表现,实为遗憾,也对不起那些死与九泉之下的先烈们。 对“筹建垣曲县帝舜故里文化博览苑”,宣传部裴部长已成竹在胸:博览苑以舜帝为号召,贯穿数千年舜乡文化之传承,是一种民族精神的弘扬,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的教育,更是垣曲旅游景观之亮点。其利在当今,功在千秋。每一位舜乡人,都应为之欢呼,为之骄傲,为之尽一点绵薄之力。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