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rions dorions
关注数: 175 粉丝数: 1,296 发帖数: 47,751 关注贴吧数: 201
巴西输的一点都不冤 内马尔、威廉、马塞洛,三个大坑,不输才怪。 巴西输就输在遇到强硬对手时,内马尔哑火了怎么办。 其实巴西早就可以围绕热苏斯来打,这个人的球商绝对是巴西全队最高的,而且年轻,肯跑,肯为队友牺牲。 我随便找一次进攻,你们就看巴西的进攻效率有多低。威廉拿球,此时比利时还未形成局部密集防守。绿色箭头是高效进攻的跑动方向威廉没有向前,反而停球往后转身,表面上是甩开了从后回防的队员,实际上是让对方防守更坚实了,而且自己更难以传出威胁球了。然后自己反向带球,让22号白白傻傻的站在那里,比利时人可以完全不去理会他,右路这次进攻被彻底防死。 此时中路的热苏斯已经在跑弧线要球了。下面的图更明显绿色箭头是跑动方向和传球方向,这个球可以挑传或者走小门传球,热苏斯已经启动了,而且贴身防守队员慢了半拍,只要传过去就只需面对最后一层防守队员了。看看威廉干什么了,原来他右路往后转身磨磨唧唧是为了等内马尔上来。慢吞吞得左路上来后立马被局部封堵死,看真行,防守队员是3、2、1,三层。主要防守队员被吸引到左翼巴西三人组,其实此时还是有高效率得进攻方法,那就是再转回到右路,这样放手方就只是1、2、3了,而且这个3是远远在身后了。根本无人盯防的热苏斯。强行给内马尔突破,然后局部被人封的死死的,即便传、射、过人都是不可能的,别说防守的是人高马大得比利时,换其他队这样放手巴西一样无功而返。 ======= 下半场热苏斯改打右路,一下就把右路带活了,右路进攻效率明显比左路高的多。结果却被换下场,呵呵,这下真的只有上帝才能救巴西了,但是耶稣已经下场了——说实话,这一点也不好笑,这是个悲伤的故事。
你们读书少,请不要被骗了 已经复制出来的,由于游戏机制问题,无法举证做实复制;但以后会加强监控,尤其是针对当前已知(经玩家举报)的复制手段,若发现疑似行为,严惩不怠,勿以身试法:即,可以试法,也就是说承认有漏洞可以利用,但是官方认为这种行为是违规;请参考,过去的违规行为因为游戏机制问题无法举证做实复制。 看是你心大,还是辣椒心大。 红心辣椒使用了圣女军旗 红心辣椒使用了挑懞的军旗(远古道具) -- 关于无法做实复制品问题,可能存在两种技术上的困难。 1,道具没有id,即道具只有类别和属性,没有唯一识别的id,但这种可能性不大。 2,道具有id,但是不同服务器的数据库道具的id表并不是一个,而是独立的。当跨服物品转移时(交易、露天、丢弃、掠夺)在当前服务器内生成新的物品道具id,同时在原生服务器内销毁该物品id。所以跨服物品转移和从银行发出来的物品性质一样,对于当前服务器而言都是“新建物品”,是全新的id,而不是复制的id——所以即便是道具属性相同,但也不是复制的。 弥补漏洞的做法,针对2,可以在物品id的编码上增加1位表示原生服务器的编号,跨服转移物品时不再“新建”id,而是直接copy原有id。但是要检查可能重复的id需要遍历4个服务器的物品id表,耗费较大,只能对备份的历史数据进行排查,故而查处结果也只能针对当前持有重复道具的游戏角色进程处罚,很可能无法追溯源头。 -- 所以,如果是举报前的复制品,请放心购买,这是官方承认的合法品。举报之后,原厂可能采取了某些机制来发现新的复制品,所以举报之后生成的复制品,都有被查处的风险——只要你持有,而不管是不是你真的无意当中搜索到的,视情节严重可能是销毁重复道具或者封禁帐号。但是你知道哪些是举报之前之后的呢,呵呵,你可以试试。
火星救援:Plan B 其實標題很重要,但也不重要。 比如說這個貼,原本或許叫《爲美好的世界獻上,em,歐派?!》更好——這樣的話估計會有人跳出來說這是物化女性,那麼總不能叫《爲美好的世界獻上,e,大雕!?》吧,這樣聽起來像是在罵人一樣。物化不物化先不講,至少前者,em,是一種美;而後者只讓人聯想到聖職——所以說,藝術其實也是物化,物化並不一定就是low,物化也可以是美或者美感上(美學意義上)的。 於是,成功的把話題扯到火星——那麼遠了,現在我要救回話題——轉part B ------part b 前些天偶然在嗶嗶嚦嚦網站聽歌時找到首《阿姨說·中文版》(《Unistall》),乍一聽神曲預定,聽了幾遍越發覺得歌詞(中文原創)不錯,但是(你知道,凡是這種時候出現轉折,總沒好事兒)總是有種淡淡的不協調感。在聽了幾天後,在過了最初的驚豔之後,仔細品味歌詞,終於找到那個讓我覺得不協調的地方了,就是那句“我沒錯”——也許這就是東方人的倫理觀吧;如果按照我理解的那個西方的觀念來說應該是“誰都有錯(原罪)”。這種差異性使得東方人更加趨於非理性——當他們越發接近文明時——由於不承認人本性中“利己”的本能,故而敢於做基於本能的任何事兒,而且還以爲“我沒錯”,想來是很可怕的,因爲這是個根本性的問題。 -------part c 來聽聽吧
轻井沢为什么会被绫小路(实际上是作者)选中 其实并不是乱写,轻井沢和绫小路在相性上非常切合,这和他们的成长环境有关。 轻井沢是在一种非常恶劣(充满敌意和危险)的环境下成长过来的,也就是她的被欺凌史。但是她并非一直软弱,进入这所学校后她才去的行动上看,以及在被绫小路要挟后的发展来看,她并非是到了这所学校才成长起来了。因为对她的描写不是主角(第一人称视角)视角,所以给读者一种慢慢看清的印象,先是带点不良的辣妹、被欺凌者(反转)、被保护者(再反转)、自立者(再次反转)。看起来好像是“在成长”,其实不然,这一切早就已经形成了,轻井沢只不过在面对不同的环境时采取不同的对策而已。实际上,小说并没有任何地方有过类似“轻井沢由不成熟变得成熟起来了”这样的情节。只不过一再的反转,让读者看起来以为是在“成长”一样。轻井沢和绫小路其实一样,他们都是带着一定的目的性(并不是升入A班进路自由那种目的)选择的这所学校,而且从一开始就选定了某种策略在这所学校生存下去,只不过环境变化太快,但是他们的目的和策略根本上是没有变化的,只是在实施上顺应环境变化而已。 然后补充一下主角,因为他多数情况下是第一人称视角,所以除了装x埋坑造情节地方之外,其实交代的算是所有人里面最清楚的了。但是有一点没有详细提,那就是所谓的白房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生存环境。大致上,书交代了,白房子是一个以培养后天精英为目的教育机关。既然是后天的,那么根据人性考虑,要想成为精英,除了必要的外部条件外,对人的内在的高规格要求是必然的,而对于小孩子来讲,竞争、优胜劣汰这两点并不够,恐怕还有强制性的甚至虐待性质的要求,有些不堪重负的孩子很可能身心受到摧残以至于危机生命都有可能。 这也就是说,绫小路和轻井沢都是在相似的严酷环境下成长的,他们的成长部分早就在“写这本书之前发生了”。他们都是特殊的恶劣环境下的幸存者和某种意义上的成功者。所以他们互相选择是很自然的。 我之前也提到过,这本小说不是“校园智斗成长类”的小说,而是沙盘小说。主要人物的定位、能力、相性一开始就是确定的,就好像下棋棋盘上的棋子一样,包括绫小路在内都是如此。
关于栉田不出场,其实没必要太担心 这不是校园智斗升级小说,而是沙盘小说或者用个流行的说法这是“校园战国”。 现在站在前七卷视角审视三个人:栉田、轻井沢、堀北。 前两者是原D班女生的实际领导者,栉田在男生中还有很大影响力,是D班仅次于平田的实际领导者;堀北是D班个人成绩优秀的学生。男主要在D班找一个代理人在一定程度上控制D班,男生当中唯一选择是平田——这个表面佛系男神,没有死角,合作还有可能,控制几乎不可能。女生当中以上三人,实际上最适合做代理人的是栉田,她的实际影响力最高,而且和她接触起来也容易,不容易引起注意。即便不能成为代理人,也可以像利用轻井沢那样利用栉田。但是实际上男主没能达成这样的“理想状态”。 前面几卷,实际上男主多次暗示他有多么想喝栉田构建以上的关系,尤其是现在轻井沢的这个位置(无论是作用还是情感上的位置),如果是栉田的话——前提是男主可以达成,但是很遗憾,他没能达成。他的这种渴望,其实是很显而易见的。 由上其实就可以看出栉田这个人难以掌控,即便是男主也是如此。这样的人拥有的力量也是强大的,越是强大的人越难以掌控。前面笔墨多是因为要交代清楚这个人,后来笔墨少是因为不能过早引爆矛盾或者过早拥有过强的实力,不然后面别人还怎么玩?动不动就拿出别人的小辫子来,boss级别的可能不受太大影响,但是杂鱼全收,那么故事就没意思了——尤其是一旦用过这种手段,后面就没有理由不用了。 == 然后说下题外话,既然提到这三个人就简单对比一下。综合实力来讲栉田、轻井沢、堀北这个顺序,这也可以从男主掌控她们的难易程度上看出来。栉田是不太可能被控,只能交易;轻井沢是要在一定时机下抓她痛处加以掌控;堀北是几句话就给忽悠住了。所以,男主一上来就是选了堀北做代言人,用她虽然方便(嘴炮就行了),但是实际控制力太弱,所以在控制了轻井沢后,让她给堀北加buff,提升堀北的威望。 == 再回到原来话题,栉田出场少,不是因为她不重要了,路人化了,而恰恰相反,是因为她太重要,不能随便出场或者随便使用。这几卷轻井沢出场增多,一方面要交代清楚她这个人(基本上到7.5卷才真正意义上交代清楚),但是后面又来了个转折,加了感情戏码。排除感情戏,轻井沢最近几卷出场多和前期栉田出场多是一个道理,出场才能交代清这个人。只不过一个先出场一个后出场罢了。至于堀北一直出场较多,那并不是要交代清楚这个人,实际上这三个人里最容易交代清楚的就是堀北(直白点说就是这个人物没啥故事,容易指挥),她的出场只是体现在小说情节的发展上——男主是靠堀北来展开情节的。所以一旦到了不能通过堀北展开情节的章节,她出场也就很少了,比如接下来的第八卷,虽然标题上有一节堀北视角,但是总体上她相对过去出场肯定会少很多,这也是正常的。
继续向重口味迈进 滴滤壶终于被我用来煮咖啡用了 150ml水,一勺豆,手磨比平常调细了2格。 底料(火锅?)是少许姜末和一小匙砂糖,中小火煮沸,停火加粉,小火加热,沸腾离火,再加热反复,一共一分钟。 杯子里放一小匙砂糖,上面放茶漏,稍微静置10秒左右后慢慢注入,目测最终大约70ml-100ml左右液体。 灵感来源于对重口味的追求,昨天突然想放点姜,搜了下冲突不冲突(别食物中毒了),没事儿,挺合的,非洲阿思就这么喝。 另外一个灵感来自于上一次我试了试咖啡渣最上层的那层细密的粉渣,因为充分浸取过(正常冲完,又加了同样的水量又冲一遍),苦涩酸这类味道没有的,只有淡淡的木味儿,打个比喻就是没了辛辣味的胡椒末(比如胡椒末放久了),更直白的讲就是木渣滓,但是是炒熟了的,和锯木厂的那种锯末还不一样,但是味道上会让你联想到嗅觉上的锯末,反正不抵触,这东西可以促进小肠蠕动吧。所以调细了2格,希望出更多的细粉(实际上大量的泡沫油脂里包含了这些细末,因为用滤纸的话,最终这些极细的粉就是在最上面,那些泡沫破碎后就留下了这些细末。 总之,精神奖励ok,味道因为混入了姜和砂糖让我联想到了姜汁汽水了(姜味儿+甜味儿+刺激味儿)。细密的粉渣混合在液体里让咖啡变得浑浊不透明,口感上我是喝不出来渣感,反而增加了浓厚感,透明咖啡的那种涩感没有了。 结论就是:壶一定得可以烧水才行
首页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