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a1680 lya1680
你杠就是你对,嘻嘻
关注数: 156 粉丝数: 518 发帖数: 67,147 关注贴吧数: 68
说出来给大家当个乐子吧 分开了有点走不出来了,因为异地的原因,说出来就当找大家倾诉一下了。 先说一下个人基本情况,英国留子,比较胖,身高180体重也有85了。目前在一个央企当牛马,月平均下来大概能有个1w2 1w3左右的收入,不算高但是在我们当地算是不错的收入了,两三年之内能涨到2w左右。家里爹妈给攒了些家底,车有三辆,房子也有一些,基本生活压力只来自于职业上升和人际交往。这些是基本情况。工作性质导致没有正常的双休,是上13休8。她是国企的部门上班,收入和我差不多,也有1w左右,但是是正常双休。 和她是去年认识的,一直聊的很好,她真的很好,我工作有阶段性的提升她会给我买礼物,我买了新车会给我买礼物,也一直很尊重我。直到今年三四月的时候我出差,离开了大概一个多月,在此期间她病了一场,然后那之后她就开始时不时谈异地的问题,问我有没有什么门路回来上班但是我真的没办法,老哥们也知道现在工作多难找。后面几个月我就感觉她开始犹豫不决,两个人出去的时间也变的越来越少,互相之间也变得很客气。 然后直到最近我鼓起勇气问她我们有没有下一步的可能了,她给我发了说她始终不能接受异地,她不想婚后还是过不上正常的婚姻生活。 说实话当时很平静的接受了,因为我知道这个矛盾双方调和不了而且她已经很给我体面了。但是这些天休息躺在家里老想起来和她相处的日子,就好像彻底分开之后那些在一起时候做过的关于未来的梦也成了噩梦想起来就全是揪心。 走之前她给我发了最后这段话她什么都不想欠我。我什么也给不了她。 这几天父母也很遗憾说我难得遇上这么喜欢的最后没成,可能为了安慰我就和我说想找我的多的是人介绍,没必要太伤心。但是人心都是肉长的,感情哪有那么快能平息的我不怨爹妈让我做这个工作我也不怨她因为异地分开,我就是觉得我自己以前没好好努力导致我现在连自己喜欢的人都把握不住 心情不好说的有点断断续续,大家凑合看吧
给想买相对精品的小车的吧友做个使用体验上的参考吧 开了大概1500公里了,惊喜和问题共存吧,考虑到本身价格还是便宜的情况下不做推荐也不做劝退,主观来说没有我第一次看到外观时候感觉的那么一无是处,惊喜>失望 先说问题吧,1000公里的时候出现了萤火虫部分车型的通病,车机定位出错,导航和noa基本都无法使用,联系售后服务之后在晚上车辆停好之后后台推送了一个新的软件版本之后解决了。然后就是车机本身的一些问题,挨个列举一下吧。 1.lumo也显示接入了大模型,但是实际无论是语音操作还是问题反馈,都远远不如理想同学和小爱同学,虽然比我那俩油车还是强不少,但是很多车机上我习以为常语音操作的设置lumo是办不到的只能自己操作; 2.车机目前的功能是半成品状态,尽管有8155p+256的大储存空间,但是目前的萤火虫是没有应用商店的,默认的qq音乐不是我常用的音乐类app,使用比较麻烦; 3.使用默认的qq音乐播放歌曲的时候,如果此时手机也在蓝牙连接车机的情况下,打开诸如微信这类app的时候会导致车机的音乐播放突然停止,退出后恢复; 4.noa应该是momenta的方案,高速noa表现很稳定,但是车道保持不知道是谁的方案,有明显车道内轻微画龙并且偶尔偏左的情况,有些吓人。所以在noa无法启动的情况下车道保持我也不选择使用; 5.原厂小配件太贵了太贵了,比mega还贵而且因为这辆车的销量一般,第三方配件也并不那么丰富,很多刚需只能考虑买原厂的; 6.玻璃顶烫头这个问题是玻璃顶的通病,贴了天窗冰甲并且加了官方商城的遮阳帘也只能说是略有缓解,萤火虫的车内头部空间其实在微型车比是比较富裕的,没有做电动遮阳帘其实是比较败笔的。 缺点说完了,接下来是优点了 1.首先是驾驶体验很出乎我的意料,我开过蔚来的et5 7以及es6,蔚来的驾驶体验给我的印象在同级其实是很一般的。但是萤火虫的体验可以说仅次于这价位的标杆id3。转向手感优秀,底盘滤震没有小车的廉价感甚至可以说很有高级感,电门调教很线性跟脚,刹车也是如此,总体就是很好开,加上小车有的灵活特性,山路和城市里开都爽极了; 2.内饰用料和设计都相对精品,id3尽管已经比传统大众车比如高尔夫这类内饰设计用料好不少了,但是和萤火虫相比就还是丐的不行。大量翻毛皮和皮质材料的使用让萤火虫的座舱感觉上还是蛮有档次的; 3.车机虽然功能性目前欠佳,但是流畅度和ui设计美观度真的是非常顶级,尤其是ui没有套用蔚来家族的模板而是匹配萤火虫的车型定位重新设计的紫苑aster很让人惊艳,双指快捷操作的设定也弥补了一部分没有实体按键的遗憾; 4.储物空间很丰富,前面有个超大的前备箱,后备箱空间表现也不错,后排魔术座椅下也有储物空间,前排过道处也能安装储物盒,杯架不够可以使用磁吸官方配件补充一个,总而言之对于这么一个小车来说储物空间是很让我满意的; 最后就是一些电车比较关心的续航之类的问题,这段时间比较热,空调基本都是21度,座椅通风打开的情况下,三个人高速120的情况下续航是240-260这样,电耗15-16度,能满足短途高速的需要但是长途在目前没有换电站且充电速度比较捉急的情况下是不建议的。市区里怎么开也有个370 380,如果是市区通勤的话是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的,电耗可以到官方标称的水平上下。
上班摸鱼之后有游戏需求,整了个幻14 7840h+4060的配置摸起来确实比我那老掉牙的m1pro舒服多了而且就算是在win的全能本里算相对高价的产品,但是和mac比起来真是便宜麻了,加了32的条子组了个48非对称双通道,换了网卡和2t的p44pro,上班摸鱼妥妥够用了,加完硬件的价格还不够买个m3 mbp 确实不是一个定位的产品,所以win的这类独显全能本和mac更多是需求导致的选择差别,真说同价位论配置其实没啥意义 用了几天,优缺点都有,优点都是明面的,小体积下相对优秀的性能,集显模式也能满足一定的外出办公需求(续航大概5h这样,和mbp肯定是比不了,但是可堪一用)。小体积还能保证一定的扩展性这点好评,接口也比较够用。 缺点方面,对我影响最大的是这玩意儿的pd供电只有100,并不是最新的130。想要pd供电下不从显卡走电就只能用35+65这个配置,但是我试了一下哪怕省电模式它也还是会从电池走电,目前除了用小厂氮化镓+诱骗线以外没什么解决方案。原装充电器感觉有一斤重,单本子重量相较于mbp没劣势但是加上充电器就有点折磨了 触摸板没压感,依旧是跷跷板,其实换个压感我多加500都是可以接受的,跷跷板用起来多少有点折磨 最后就是我对于液金的可靠性非常不信任准备过两天问问我们这儿华硕售后能不能给我换相变硅脂
小米14简单上手 粗略说点,以及讲一下我主观感觉提升很大的地方 外观上基本就发布会说的那些,正面更窄(看不太出来),顶部更简洁(因为各种开孔放到了摄像头deco里),相机deco尺寸大许多并且加了装饰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主观感觉上手之后比渲染图和谐),重量尺寸这些体感几乎都没有变化 感知明显的方面,第一点是屏幕,其实去店里看这块屏幕相较于13还没有一打眼的巨大升级,但是回屋之后我就发现14这块屏幕改掉了我之前对13屏幕一个特别诟病的点,就是原彩显示的色温调整问题,图片里应该能看出来,我屋子里的灯光其实是冷色暖色都有,体感就是14屏幕那种白底略偏暖色,而非13这种直接像是进了局子熬夜点灯被审问一样的颜色再加上分辨率的提升改善了之前被诟病的精细度问题,14现在这块屏幕对于一个尺寸偏小的手机来说称得上完美无缺(原彩显示的改进多半不是屏幕本身的原因,多半是环境光传感器的硬件或者算法或者两者兼有带来的提升,放在屏幕部分说只是因为这对屏幕体验影响最大) 第二点是马达,其实14的马达依旧和优秀不沾边,哪怕是相较于我的主力机iphone se3都差一些,但是14的马达绝对称得上及格,相较于13那敲破锣一样的马达反馈体验来说,14的马达体验至少是让我原意开着它使用了 第三,系统流畅度真的是可见的提升,到手其实还是有点卡,但是更新了开机就推送得新版系统并且关闭了完全是负加成的虚拟内存之后,14在动画流畅度和应用流畅度上相较于miui14的小米13都有非常显著的提升,我觉得只要上手并且正常使用了两三个小时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 综上所述,这依旧是当下时间点我最满意的android体验之王,一如去年这个时间的小米13。我当时对13的评价是这是一台十分不“小米”的手机,它纸面参数相较于同价位竞品明显处于劣势,但是无法遮盖它综合体验上的优势。而今年的小米14改良了13的一部分硬件短板,却在综合体验上更进一步,加上价格同配置甚至更低的情况下,我觉得小米14确实是一款优秀的,对得起雷军发布会吹得牛逼的好手机。
刚做完手术,在rog掌机买到手之前聊聊掌机这种玩具 首发下单了个rp flip,折腾了个天马g前端上去,感觉翻游戏列表就能满足精神需求 体积上来说这玩意儿的投影尺寸接近ip13mini和se3,比3ds稍大但是体积远小于3dsxl,屏幕是ip6的国产屏,放在寨机圈子里这屏幕算数一数二的好东西了 按键配置是完整的,包括l3和r3(虽然直觉里滑杆做这个功能怪怪的,但是实际用起来误操作率很低),十字键尚可但是abxy比较硬,两者都是导电胶好评。 做工整体很好,rp是寨机里我为数不多买了觉得有把玩兴趣的机子,原因就是机器做工真的很不错,拿在手上有小玩具的精致感而且我非常反感金属掌机,用金属这种没亲和力的材料做掌机除了脑子有问题想不出来还有什么原因(或许是因为金属比塑料更容易做溢价?) 寨机的性能确实都是上不了台面的东西,不过众所周知寨机玩的是机器不是游戏,除了dos和psp平台的游戏我会用这类机器玩,剩下的我基本都有改屏幕的原机来玩虽然很多人认为手机夹个拉伸手柄就行,但是我始终接受不了这种形态,搓玻璃对我来说又太过于痛苦 rog掌机开卖到手之后准备试一下10w tdp下能跑到什么水平,如果还是不如sd的话我就准备安心等sd下一代了我巴不得掌机全是5w tdp整机不到10w,然而目前高性能掌机里低功耗表现最好的sd锁10w tdp整机也得将近20w,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见到理想中整机不到10w的产品落地
看到某人说pc游戏市场低于手游所以balabla 我是真的不懂通吧有人那些言论啊,就那么喜欢给有利于资本且损害用户体验的发展方向洗地。今天这个不谈手机处理器,我就是谈一下对氪金手游的看法和一点浅薄的认知。 先说手游的氪金抽卡机制,这就是变相赌博,没有任何洗地空间。为了规避赌博的恶名,现在的手游在氪金抽卡时基本都会通过游戏内的货币转化来规避,简言之就是你花的钱转化成了游戏内的特殊货币,然后特殊货币购买了游戏内物品并且赠送抽卡次数。所以名义上你充钱是购买的标价的游戏物品,你之后用这个物品去进行抽卡行为则是你自己的行为,所以规避了赌博的风险。但是实际上你买的“游戏物品”除了进行抽卡并无他用,这只是掩耳盗铃的规避规则罢了。 其次我之前说过氪金手游中普通玩家是氪金玩家体验的一部分,某人非常气愤我这种说法,但是我并不认为我这种说法有错。至于原因我慢慢来说。 我没有找到目前标志性手游原神的氪金结构数据,但是在崩坏3的时代,米哈游曾经公布过一组崩坏3的数据。按照月卡30元的价格计算,姑且将半年内0-500范围内都定位月卡or无氪党,那么这部分人数占比为83.47%,而金额占比仅为11.67%。而5000以上,2.02%的玩家氪金占比则为45.76%。 上面这组数据是07年的,因为通胀以及疫情的存在,在五年后的今天2%的玩家贡献超过50%的氪金量也完全有可能。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个成功的有氪金元素的手游想要发展,那么策划最应该做的事儿不是良心,而是如何保证氪金玩家的游戏体验优越性的同时让月卡or无氪党能够为游戏提供足够久的热度和数据量,而后者反过来能够成为氪金玩家游戏优越性的保证。也就是说大部分情况下,手游厂商一定是优先保证中氪以上玩家的游戏体验,在此同时给下层玩家用户一些油水以此来保证数据量和上层玩家的氪金体验优越感。 那么这里回答一个问题,之前某人和我说过一个没有pvp的游戏何来的优越感?玩家优越感是多方面的,以往单机游戏尚且能出现水平高低之分带来的优越感体现,一个氪金手游你认为没有隐性优越感体现那我只能说你可太年轻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余,这些都是优越感的体现方式,更别说现在成功的国内手游社群效应非常明显,交流之中本身就会对“氪金大佬”带有仰望属性。 然后就是最关键的,氪金手游对于普通玩家和对于厂商来说为什么有着完全不同意义。 通过上面的数据正常人应该都能看出来,氪金手游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能让有钱人无上限的花钱。这就意味着氪金手游本身可以靠富豪玩家群体撑起整个游戏的运作。通过不断的游戏更新获取这部分玩家的氪金,并且给普通玩家带来游戏体验上的更新。从这一点来说,氪金手游是有其可取之处的。但是,这个可取之处是建立在仍旧有传统买断制单机威胁的情况下。也就是说氪金手游的流程依旧是保持买断式手游的那套玩法。 那么假设,如果传统游戏市场崩塌,市面上只有氪金手游可以玩的时候。氪金完全影响游戏流程的游戏会不会诞生甚至成为主流? 更别说现在大部分氪金手游的游戏流程玩法依旧是“借鉴”多少买断制单机大厂几十年以来的积累和经验,然后仅仅是因为现在它赚的钱更多了,你就跳出来说pc游戏市场没有手游市场大,为什么要在乎pc游戏市场。 容我衷心的说一句,贱不贱呐?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