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a1680
lya1680
你杠就是你对,嘻嘻
关注数: 156
粉丝数: 518
发帖数: 67,147
关注贴吧数: 68
聊点今年买过的电子产品吧 想到啥聊点啥,纯粹主观,不想看请您滚呢
上一次发帖感觉是十年前了 来看看小孩子们怎么样了
买了个粉色nsl 前两天亚马逊活动,粉色180镑就拿下了,感觉挺值的 想买的起因是经常在床上靠着玩点gal或者三角战略这类游戏,p5r登录ns之后也想重玩一遍 然后switch oled就显的有些重了,拿久了很累,而且joy con的微动按键用久了也不舒服 玩这类游戏续航大概五六个小时,基本足够我使用了 如果nsl还有次时代机种的话,对我来说加个全贴合就是完美掌机了,这个重量确实是双手手持的上限了
你燕十三但凡要点脸我都当你是个人 首楼不发了,会被抽
逛高通吧感觉和现实割裂的就是 轻薄本要性能释放 旗舰机要性能释放 总有一种电池技术好像突飞猛进没有续航焦虑了一样 然而事实上我日常用的东西里唯二没续航焦虑的产品是mob和x2
我从手机到笔记本到日常用的东西没一个主力是小米 这都要被有些东西扣性价比党电子乞丐,猴子的帽子我是没看懂的 我要是性价比党我买电子纸做什么? 我要是猴子我主力三星备胎苹果? 张口先查成分的哪儿来的废物东西啊?
科大讯飞x2的一年使用体验 有需求就买,没需求就不买,啥电子产品都是这样,别狗叫整天吹还不买 这类产品到了旗舰级定位之后靠的都不是单纯的配置了,更多的靠的是对细分市场的精准把握之后推出的产品,所以性价比上来说都非常糟糕,甚至很难说这类产品对普通人来说存不存在所谓性价比的概念。 sony dpt rp1/cp1,reMarkable,这类产品更多的是通过e ink和超薄超轻的机身来完全还原纸的体验,这些产品无一例外都遵循着功能单一但稳定性极佳的优势,并且在作为纸的代替品这点上做的非常优秀。 而科大讯飞x2也有着上面这些产品的部分优势,比如它同样超薄,但是相较于纯粹的电子纸,x2确实更像它自己的产品名一样,“智能办公本”。 x2的屏幕规格和cp1之流类似,都是阅读性和便携性比较适中的10.4柔性e ink。这个尺寸可以保证不错的阅读和书写体验的同时,也不会太影响携带。在系统流畅度上,除了书写以外,x2的流畅度表现其实非常一般,无论是笔记翻页还是阅读翻页速度,相较于boox都显的逊色。我没有关心它的处理器是什么,但是我猜这种反应速度偏慢不光是处理器的问题,应该和科大本身的系统优化偏保守也有关系。 屏幕没有背光,不过这对我来说没有什么问题,eink由于材质本身的原因,大部分采用的是“前光”而非“背光”,前光照射之后e ink的类纸特性会被削弱非常多。如果是偏重阅读的kindle之类的产品,加个背光增加阅读场景的多样性我认为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像x2这类偏重仿纸的产品那确实可有可无。 屏幕表面本身做了磨砂处理,在书写上类似于贴了类纸膜的tab,比ipad的书写体验要好很多,我的大部分笔记和试题练习都是在这个产品上进行的。 而这款产品能卖5000的核心溢价点在于,它是为数不多以转写为卖点的电子纸产品。凸出来的额头部分x2有着4麦克风阵列以用于采集人声,转写本身可以做到多语种离线转写。而且转写识别正确率也非常高,也能做到多人发言自动区分并分开转写。转写体验非常优秀。而这部分服务在其他产品上大多是需要付费的,而且由于没有针对性设计麦克风的原因,转写的体验和准确率可能也远不如它。 当然我对它一些地方的设计还是非常不满的,比如金属边框的硬度不够,磕碰中很容易留下痕迹。续航只能保证持续使用2到3天,稍显不足,虽然明白是为了超薄机身牺牲了电池大小,但是还是希望下一代可以多多少少增加一些电池容量。 最让人想吐槽的是x2的后盖,光面塑料材质让它的抓握体验和耐磨性都非常差。你说你看到我拍的图上后盖像雾面的? 那tm是我80买的官方后盖磨砂膜这个膜对使用和整机品质感的提升很大,我还不得不买 这算敲诈了吧 原装的电磁场除了重量稍微不足和笔夹容易断裂以外都还不错,如果追求更好的书写体验可以尝试凌美的电磁笔。当然,我只是建议
7gen1厂商不用的根本问题是性能太弱鸡了 和能耗比关系还真不大 一个性能778gplus水平的东西你凭什么让厂商拿去对位8100呢?归根结底中端u在8100出来之后已经变天了,高通的7系的更新思路永远都是衬托旗舰的中端而非和mtk一样的次旗舰 这样思路下的7系和田鸡8000系有性能上巨大的差距,你就是真把能耗比做好了也没人买啊 就像买8gen1就算8gen1是铁垃圾他也不考虑778g啊
无机黑和无机吹下次看到直接封禁惹 虽然我看贴吧不频繁,不过你们可以@我惹 不具体针对某一人惹
12su顶配基友的反馈来了 总体来说是好评,其他截图懒得放了,我直接转述吧,要么一张一张涂个人信息好累 先说一下他前两台机器是我送的k30s和x3pro次顶配(图4),也算是旗舰机用户,所以并不存在千元机突然跳旗舰带来的价格方面的体验落差 流畅度方面他的直观感受是和x3pro相比差距不算很大,x3pro日常流畅度优化做的不错,但是流畅度稳定性方面12su好不少,日常使用几乎没有影响使用的掉帧发生 屏幕方面可视角度差了些,户外能见度高了,其他的他觉得差不多 拍照碾压,他说对他这种拍照没啥概念的用户来说用起来的感觉都是碾压,成片快准狠,别的也没说 日常温度控制比888的x3pro好很多,他的感觉是几乎和865做到了日常相同的发热表现,也就是说体感有温度但是谈不上热(是865,不是870 游戏他没测,我送了他ns和ps5之后他就再没玩过手游了 总体来说他觉得这机子相比去年同样是首发时候我买的11u值多了,去年那个买了之后没多久我就换了顶配21u,使用体验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就这些了,算是普通人用12su的使用体验,可以给吧里大部分不用手机来跑10w烤鸡20轮以凸出性能优越性的普通用户做些参考
笔记本20w功耗爆炸,游戏手机10w有何不可 笑死了还说别人双标 呜呜呜怎么高通做不出个性能能看的桌面端处理器来啊,只能在手机上欺负一下三明治主板啊
又给妹子买了个mbp13,借这个机会再说说我对mac的观点吧 前段时间妹子的顶配mbp15挂了,应该是转轴排线有问题了,屏幕一亮一黑的,懒得修了,所以借机给她买了个mbp13 至于为什么是13pro这个老模具的产物,是因为她想要个轻薄的(之前的15太厚重了),需求只是写论文和看论文,没别的需求,很讨厌14的重量和厚度本来m1 air是个非常适合的产品,但是这玩意儿在英国苹果缺货了,argos不能用学生折扣反而价格和m1 pro13几乎一个价了(本来想着她要14我就给她我这个然后自己买个16了 我也问过她要不要尝试一下其他品牌的轻薄本,她说不想重新适应,而且之前用过xps13,心理对win超极本有抵触(戴尔你罪大恶极 对她来说笔记本就是个码字方便的工具,mac又恰巧精致符合她审美而已,感觉这礼物送的还挺有性价比的 所以我一直认为对于预算宽裕的女性消费群体,macbook是个几乎不会犯错且性价比很高的产品 前提是买之前能明确自己的需求的人,亦或是根本不知道自己买电脑要做什么的人,这两类买macbook可太适合了 同理ipad pro 12.9也是一样的东西
订了台顶配12su送朋友 由于我不在国内就不上手了,到时候问问作为普通用户的朋友用12su的体验如何,应该比我更能表现一般用户的使用体验了 他现在用的是x3pro,我脑补一下应该是除了屏幕以外全方位升级
吧里有些水军我就奇了怪了 你黑小米拍照拿谁来都好,选个苹果真的就离谱 2022年了,苹果的拍照在旗舰机里连能看的水平都没有,拍啥画质都是肉的,发色也和真实相距甚远纯粹就是阴间 这种要真实没真实,要冲击力没冲击力的拍照能拿来踩小米啊?
在手机上比10W的极限性能,在笔记本上对几w功耗吹毛求疵 有些人的脑子我是真不知道怎么想的哦 M1强不就强在配合Mac os 在6.9w的散热环境下都能提供不俗的轻办公以及日常娱乐体验 M2在这个区间有影响吗?没有,那不就得了
说下最近吧里吵的ns性能问题以及其他 1.ns性能问题 1.1 放在发售时间ns有更好的平台可选吗? 没有,ns发售于2017年1月年,考虑到开发周期,x1是当之无愧的最强性能移动soc,所以不存在ns当时有更好选择而任天堂不用。(不计成本的定制高价soc不在游戏机的选择范畴内,稍微有点主机市场成本和定价常识的都应该知道 1.2 ns的性能放在今天落伍吗? 落伍。ns论绝对性能已经远远的被如今的主流旗舰移动平台抛在了身后,这个是毋庸置疑的结论。 1.3 ns的性能差到只能4399吗? ns在底座模式下性能是ps3稍强的水平,且本身arm的架构相较于ps3的cell更适合游戏开发者。所以ns性能确实是短板,但是在适当的缩水情况下基本能满足上世代游戏降特效1080/30运行,最差也能保证720/30的情况。这就是为什么上世代部分3A游戏得以移植NS平台。通俗点说就是NS性能差,但是没有直觉认知下那么差。 1.4 NS需要半代升级吗? 或许需要,但是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时间点,且历史上半代升级的主机在销量上都没有获得成功,大部分的用户并没有那么在意绝对性能这种事。稍微了解一下主机历史的应该都能明白性能在主机世代竞争中除了吹牛逼以外是多么没有意义的一件事。(指对厂商而非消费者 1.5 手机性能强于ns为什么没有成为游戏大作的发售平台? 这个很好理解,因为手游玩家大部分不具备也没有培养出大型游戏的消费能力。2021年中国手游人均氪金数字为344元,这个价格相较于3a作品新标准售价69.99美元依旧有着相当远的距离。更何况平均数参考价值一般,如果有中位数数据的话我相信这个数字不超过30。 这就意味着如果没有三星苹果这类巨头进行投资开拓市场的前提下,任何3a作品都不会考虑做手机平台的移植or同步发售计划。 而且说一个暴论,手游终究是轻娱乐平台,不会也不可能专业游戏平台,这是手机高集成度 高便捷性以及多功能性三者共同决定的。 2.三星代工问题 2.1三星的代工在历史上有超过tsmc吗? 有,准确的说在7nm节点前两者在移动端的同时代竞争一直是交替领先的。 2.2三星的代工是目前android阵营体验受限的主要问题吗? 是,也不是。 再次声明这个锅绝对不是三星代工一家的问题,而是arm公版架构的孱弱以及代工两方面累加的后果。如果谁能证明目前手机上n4 x2 710 510的组合可以在除了跑分以外的任何项目相较于n5 a78 a55组合强的话,那我自愿打脸删除这条。 而苹果在a13之后是实打实的每代都有日常使用可见的进步,哪怕是被诟病的a14抛开5g之后相较于a13也没有任何退步。a15更是能让2000电池的se 2022进入可用的范畴。 2.3高通用三星是为了省钱吗? 是,但不全是。 首先需要明白的一点就是高通在tsmc的话语权远远不如苹果,甚至相较于之前的海思也是如此。话语权方面的弱势让高通在产能方面的竞争处于非常弱势的地位。转投三星相较于成本更多的是出于提前新处理器出货以跟上苹果更新节奏的目的。当然三星工艺带来的体验问题也是实打实存在的,这个是后话了。 3.苹果的省电全部归功于芯片或者ios吗? 不,两者皆有,但是缺一不可。 事实上在a8 a10时代的苹果在续航方面并没有办法像现在这样无视电池容量的巨大差距越级吊打。足以说明芯片本身的劣势无法靠ios系统进行弥补。 如果说到这一步还有某人觉得iphone13系列逆天的续航是ios系统的功劳而a15纯粹是cjb的话,那只能借用老罗一句话,“他在他生命的每个阶段都说了他最相信的话,他有什么错呢”。 4.8475能为android旗舰市场带来久违的质变吗? 不能。倒不如说如果正常更新迭代,8475这种东西是要被钉在耻辱柱上的。 假设三星5nm真如预期那样实现接近tsmc5nm的性能。那么8475这种东西面临的就是日常/游戏体验相较于去年888没有任何提升甚至稍差的窘境(仅限对于常规手机来说,游戏手机这个市场加起来销量都没se俩月出货量高,在这个话题下没什么讨论价值),这样的话这种东西有什么值得吹嘘的吗? #ns#
gt3pro主观体验简评 用了也有几周了,算是主观深度使用了。简单聊聊我的使用体验吧。 先说结论,对于gt3pro的升级我是十分满意的,甚至可以说是超出我的预期。 由于我买的是全陶瓷版本,在佩戴和外观方面和标准版不通用,这方面评价看看就好。 先说说和前代gt2pro比起来体验差不多的地方。(低情商的说就是没进步的的地方 首先是续航,虽然gt系列做为“大手环”产品,续航本身是一件比较无感的事情。前代gt2pro在开启息屏显示并且关闭血氧全天检测开启心率全天检测的情况下续航可以保持一周左右,在使用了大概一年半的情况下续航依旧有大概五天的水平,这对我来说非常的足够。而gt3pro在这方面依旧是相似的水平,如果开启血氧全天候监测的话续航甚至还会再短一些。另外就是这代的充电感觉貌似快了一些,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没有专门统计过充电时间的长短。 其次是功能性。 Gt3pro的升级更多是优化已有的功能而非添加新功能,所以在这代身上并找不到显而易见的能让人眼前一亮的新功能。说到底对“大手环”型的智能穿戴设备来说,做好稳定性和数据准确性以及基本功能性的基础才是最重要的。 然后就是优点了。 首先是表盘美观度。 尽管全陶瓷版本的几个表盘美观度都非常在线,但是我要说的不是这个,而是息屏表盘终于能和亮屏表盘统一了。之前的gt2pro时候我吐槽过华为的息屏表盘是单独固定的样式,和亮屏表盘完全不统一。而且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之前的gt2pro如果设置了息屏表盘,那么抬腕亮屏是没有办法显示你亮屏表盘而只是在息屏表盘的基础上增加亮度。这代应该是得益于芯片本身的提升,息屏变成了三星苹果那种隐去背景色留下关键信息的方法。这在提升使用体验方面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如果你不喜欢抬腕就变成耗电的彩色表盘而是只需要提供关键信息的话,在设置里华为依旧给你提供了抬腕显示息屏表盘的选项。 其次是流畅度的提升。 这方面应该和息屏显示是一样的原因,得益于更换芯片,流畅度带来了翻倍的提升(指30帧提升到60帧)。这对于操作顺畅性非常有帮助。并且加入表冠之后,在列表操作中相较于手指滑动有了更好的体验。但是我依旧认为在手表上,三星的机械表圈的体验对于其它所有方案都是碾压性的优势,舒适度和操作爽快度都是表冠以及手指触控无法比拟的。希望华为下一代pro把这个特性“抄”过来。 其它的就没什么好说的了,说说白陶瓷款本身的特点吧。 最大特点首先是重。尤其是相较于金属+皮革表带款来说,戴在手腕上的负担感明显重了一些,而且由于陶瓷表带本身的厚度,如果你使用键盘时习惯手腕贴着桌面的话,那你可能需要摘掉它来获得更好的舒适度。 但是全陶瓷确实换来了极佳的外观和精致度,我可以明确的说在精致度这方面能和它媲美的只有galaxy watch4 classic以及不锈钢款的apple watch。并且这个外观对于女性市场来说确实是一大杀器。毕竟手表在当下主要是作为佩饰而非功能性设备,这也是gt2当初可以出圈的根本原因,gt3pro的全陶瓷版可以说是不忘初心了。 至于价格方面,我觉得不是什么问题,没有对应的产品竞争的同时能保证不涨价就已经是很良心的事情了。而华为在大手环类智能手表的领域相较于其他国产确实已经领先了太多了。
A510和a710及其糟糕的表现让我对android未来的处理器 进步非常悲观 别的不说,a16哪怕是挤牙膏式的能耗比进步都能把android处理器远远的抛开在身后,如果小核心本身能获得能耗比进步那依赖510的android阵营处理器则完完全全没有一点可能追上a系列的日常体验 而且最重要的我再重申一次,a系列目前就是拥有顶级性能的同时还能保证非常恐怖的日常使用能耗比别拿9000和8475这些日常能耗比被a15甩开三年的垃圾来碰瓷了 而且我可以预见的是,和9000一样,8475在日常使用中依旧不会有超过8100的可能性,大核不大,中核小核太废物是arm公版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 当然你和燕十三一样日常只用烤鸡功耗玩手机那我没话说
gt3pro全陶瓷版开箱 发布会一眼就种草了,预定第一时间就下单了,补了尾款两天就到了
越是轻办公mac优势越大 先别急着反驳,我认识的同学里大批对笔记本的需求是纯粹的轻办公,他们需要的只是一台足够稳定,美观,续航长噪音小的笔记本 另外大部分都不缺钱 这种情况下老款m1 air几乎是我的首推,优秀的外观,无风扇带来的无噪音以及不需要清灰的稳定性,MacOS优秀的美观度,恐怖至极的续航表现 甚至大部分我认识的工科狗也都有意向买台Mac,毕竟干活有干活的电脑,偶尔去个图书馆还是Mac背着舒服
一点对android智能手表的看法 不谈苹果只是因为苹果是论外,技术领先和ios封闭生态带来的体验壁垒暂时很难有厂商在对应赛道上追赶,三星虽然也有着android阵营中最为领先的硬件,但是即便是在国外,galaxy watch4也很难在体验上完全追赶apple watch 这点来说我认为国产厂商尤其是华为选择的赛道非常正确,强化健康监控和手表作为装饰品的卖点,避开处理器硬件上的劣势,在满足作为手表周边基础功能的情况下优化流畅度和外观,gt系列的三代进步非常大,从gt2开始畅销,pro系列通过蓝宝石和陶瓷优化手表的耐用性和美观度,gt3优化界面流畅度,gt3pro更是做到了国产长续航智能手表里前无古人的高度 至于白陶瓷版gt3pro则是第一款让我觉得装饰品属性拉满同时不输产品力的智能手表p.s.狗屎uk,6号补款,月中才发货,急死了急死了急死了 这方面就要喷一下小米了,你那手表产品线做的是什么玩意儿
说个地狱笑话,se3是近两年买的手机里 心理预期外问题最少的手机简言之就是它所有拉垮的地方在我买它之前就全部可以预期到,买到手之后没出任何新的问题,反而是续航和流畅度都比较超出我的预料,用着还挺舒服的,借此机会顺便说说这两年手机到手之后的稳定性排名吧(不单单指系统稳定性,更多倾向于整体给予我的直观感受体验,其中包括心理预期和实际体验之间的落差带来的减分项
不知道各位对待手机摄像头是什么态度 我要求不高不低,体验好一些就行 然后必不能有凑数,有凑数就是超级减分项,我宁愿要单摄都不要凑数三摄四摄 三摄里有一个凑数我就难受,有两个我直接红温 800w超广某种意义上也算凑数
一个反直觉的结论 抛开游戏不谈的情况下,绝大多数888的旗舰机在今年日常体验是超过同品牌870/865的机器的 P.S. S21ultra/note22ultra mi11u/POCO F3 X3pro/x3
a710是纯垃圾定论了吧 还有啥可说的吗
8475的最大价值是厂商会对高通 旗舰给予更大的资源倾斜,所以出现旗舰机的概率更大,仅此而已 指望8475本身有多强不太现实,9000的最大问题是没啥看的上眼的旗舰机
iphone se2022简单体验 先披复活甲,你买我不推荐,我有13promax所以不是预算问题,有13mini所以并没有说想用小屏为了预算上se3,这机子我很喜欢但是它确实没有一点性价比 好了复活甲披完了说正事 机器是昨天去市中心溜达喝咖啡时候心血来潮买的,机器版本是128g星光白,贴了高贵的30镑贝尔金终生包换的钢化膜(上一次心血来潮是s22ultra exynos2200版,各位没看到这机器的简单体验帖子你们猜猜是为啥,理由同tensor的pixel 6pro 目前用下来基本满意,代替了我的se3和iphone12,现在出门更愿意s21u+se3了,大小搭配干活不累嘛(之前尝试过出门22u+13pro max,裤子都快兜不住了 屏幕就是以前那块,算是素质不错的lcd,但是和好屏幕已经相差甚远了,没有高刷,尺寸和时代脱节,色域一般,有lcd的拖影问题,ppi也只有326,所以这块屏幕对我的使用需求来说是一块“我能接受”的屏幕,毕竟我对它的期望本身就是更为轻松的单手握持,在此前提下的牺牲我可以接受 没有magsafe这一点让我非常不满,加个magsafe我就可以把信用卡吸在后面了,没有magsafe直接导致我出门并不能放弃我的钱包,这点来说不如se3 握持感受上完爆苹果全家毕竟超轻超薄超圆润的iphone新机只此一个 续航方面得益于a15变态的日常能效,超小屏60hz,以及比起1800稍微大了些的2000毫安时电池,综合叠buff之下,日常的续航比我电池健康84的iphone12竟然好一些,已经是可以接受的程度了(一款好的旗舰soc对于小屏机型的作用毋庸置疑,你说对吧,s22 在2022年买一台如此复古的手机我竟然还觉得用着还可以,超小屏上60hz的落差感没有大屏那么强烈,机器本身没有花里胡哨的卖点但是与此同时我也没遇到什么恼人的bug 机器总共花了469+35(壳)+30(膜),综合来说没什么性价比可言,但是它足够精致和可爱,我买来开心是最重要的 之前英国这边poco f3(国内的k40)超级折扣,199镑8+256,几乎是屠杀同价位所有机器,但是买来以后我发现我没啥喜悦感,感觉这类配置不错但是精致度几乎没有的机器已经让我没任何兴趣了。所以se3得精致度还是让我很惊喜的,至少我愿意把它拿在手上玩 以上观点纯主观,你觉得哪儿不对那以你为准
10000块的苹果,9000块在管着应用不到处拉屎上 我觉得这话真没毛病 国内的android生态可不就是应用到处拉屎
简单说一下magic keyboard的体验 先扣个复活甲,不值得买。 再说明一下我为啥会买这东西,起因就是我想花钱了。 然后开始谈体验。 首先我的观点是,抛开昂贵的价格不谈,magic keyboard是所有品牌平板官方键盘里首屈一指的产品,以键盘本身的体验来说可以做到吊打所有友商。 按键敲击体验和macbook pro14区别不大,可以称得上舒适,触控板虽然面积很小,但是得益于优化滑动手感非常不多,唯一不太满意的是这块小小的触摸板上并没有搭载类似于mac上的那种touch engine 来模拟震动体验。 转轴翻转时的舒适度和稳固性都十分优秀,虽然放在腿上最大开合角度的情况下会出现头重脚轻的后仰现象。 转轴处的充电口很实用,可以让机身上唯一的c口外接拓展坞来获得扩展性。 然后最主要的两点缺点,其一是没有esc,其二是重量接近ipad pro12.9的本体。 有对应需求且不愿意购买mac的消费者购买这玩意儿没啥毛病,贵了点,但是体验比smart keyboard那种敲木板好了太多太多。 p.s.照片都在床上凑合拍的,各位凑合看
今年买手机最膈应的事儿就是 8gen1完全是个**,同样的环境下8gen1的机型流畅度全面落后上一代888机型,包括s22u(当然我买的是2200版本,更惨以至于我的主力机又换回888的s21u了,日常真爽 8100和9000的机器也是外围配置全面落后,8100因为价位低好歹还能说得过去,9000的机器要么是x5pro这种比同模具8gen1日常表现还拉跨的**,要么是k50pro这种拍照连可用都谈不上且质感完全落后同价位的机器 就挺膈应的,哪家学习p50e那种思路用中端8100做个旗舰机出来呢拍照外挂个isp之类的也能解决 要么对我来说真的只能等8475或者年底的8550了,至少这俩u厂商真的会做旗舰 (p.s. 你觉得k50拍照够用那你对,你觉得x5pro流畅那你对,你觉得手机质感不重要那你对
感觉平板这东西,如果未来两年没啥方向上的突破的话 真就是普通人的玩具+特殊职业人群的生产力了 我现在平板的使用率甚至比我的电子纸还低。。。当然这个仅限定我个人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有性价比的平板基本都是用来进行无纸化学习或者网课用途的 平板基本还停留在轻办公能做但是不好用的阶段,ipad os是这样,android也是这样,作为轻办公的工具都不如一个普通的四五千的超极本。就像ipad pro性能再强大甚至比mac air性能释放更好也不影响它对大部分用户还是屁用没有a15和m1在平板的使用场景里并没有什么差别 但是对于特殊用途的人群高价位的平板反而展现超乎想象的性价比,比如s8ultra作为手绘板性价比秒杀所有传统厂商,ipad pro是不错的便捷视频处理工具+绘画板 没啥别的意思,就是单纯在想平板这个品类的高端产品线到底啥时候能做出一些更好的创新来,这两年的就s8ultra比较有看点,剩下的感觉都看腻了 p.s.提一嘴,平板这东西华为苹果三星对其他家基本是碾压性的优势,苹果先不谈,华为和三星比起手机,他们的平板相较于其他家才是真的贵有贵的道理其他几家都是给人感觉在赚快钱,没准备深耕产品线 利益相关:pro12.9 tabs7用户
有些人嘴比我腰都硬哦,就是死不承认a15有多优秀 抛开日常谈理论a15全性能段都能吊打android全家 抛开理论谈日常4300电池的13promax续航能把5000的android屎都打出来,全系统场景流畅度稳定性接近android阵营顶配的三星,而三星日常续航也就13pm一半出头 什么理由都找了一遍就是不愿意承认a15锤android这对臭鱼烂虾的soc几条街你可以说ios没法用可以说苹果软硬件优化到位,但是这都不能抹杀a15就是截止现在时间点地球上最强的智能手机平台的soc
zy哥这mz1,只能说zy哥自己爽了,你们是什么勾8 由于是世界第一鼠评人zy哥的作品,所以之前关注的人应该还挺多的。 先说总结吧,这鼠标是个严重两极分化的产品,只针对大手指握用户。而且你的指握姿势还得接近zy哥推荐的握姿或者是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去学习他推荐的握姿。 如果不适应推荐握姿的话它是个相当好用的日常用鼠标同时是一个及其难用的游戏鼠标。 从大小来说这玩意儿比最广为人知的g102/gpro那个模具还小,所以除非女性手掌的尺寸,否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它都只能指握。然而这并不代表小手用户就能通过抓握使用它,由于它奇葩的背面隆起位置,如果你是小手抓握的话,这个隆起部位会牢牢的卡住你的虎口,让你的使用十分疲劳。 从图上也能看出来,和我常用的两款旗舰鼠相比这玩意儿的背部隆起位置相当的奇怪,我试着用zy哥推荐的姿势使用了两天。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姿势下它用起来还是相当不错的,因为拇指的握持区域在侧前键附近,而这个鼠标的重心又恰好微微靠前,所以在这种姿势下对鼠标的掌控可以说是十分到位的。 但是问题来了,根据我一直以来的经验,哪怕是大手指握用户,采取zy哥那种握法的人都是相当少见的,也就是说这款鼠标严格意义上来说是zy哥对自己量身定制的,完全没有考虑任何其它消费者的使用体验。这和gpw那种泛用性极强的磨具是完全背道而驰的设计思路。 另外一方面就是这款鼠标的脚垫设计稍微有点不尽如人意,前大后小的脚垫在这样一款小巧轻盈的鼠标上感觉稍微影响到了我的操纵体验,当然这有可能是我的握姿不标准的问题,一家之言,看看就得了。 免驱设计的相当不错,虽然免驱和驱动本身并不冲突,但是相较于使用起来繁琐的各家驱动,我更喜欢xtrfy这种设计思路简单周道的免驱设计,毕竟一个dpi用到死,要驱动到底有啥用呢。 总结来说对于大多数人这玩意儿并不值得买,尤其是在同价位已经能买到狗屁王和毒蝰终极版的情况下,前者拥有近两年最广泛好评的模具设计 够用的性能以及优秀的售后,后者拥有体感极强的秒天秒地的3399,无论哪一款都比这个售价高昂的有线奇葩小鼠标更值得买。 但是如果你买鼠标就是当作买玩具,那么这个设计思路不同于市面上所有鼠标的小玩具一定值得你入手体验一下。 如果恰好适合你,你能大喊一句zy哥牛逼。 如果你和我一样被割了韭菜,也能换种思路说zy哥不走寻常路,设计了一款完全不跟风的鼠标。 当然你直接骂世界第一鼠评人就是cjb那也完全没问题,毕竟鼠标这种东西,适合的才是最重要的
简单聊一下鼠标,以及去年用过的鼠标里比较推荐的几款 提前防杠,鼠标这东西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人群适用性,如果你非要杠那你对
开始ios脱敏治疗了 由于对android处理器前景实在不敢抱有希望,所以准备提前开始ios脱敏治疗,以防在未来android继续摆烂的时候无机可用 本来想着用iphone13过渡一下,但是想了想去年短暂的用过半个月的iphone12pro,和s21u巨大的流畅度落差让我实在无法适应,所以想了想还是直接上了ip13pm,有个高刷感觉还是强很多
mbp14简单感受,纯主观 首先我工科生,买mac完全就是为了日常码字以及带出去当星巴克入场券,主力有y9000k,所以别问我mac做啥啥啥怎么样,我一点都不懂 到手的第一感觉就是厚了,尽管数据来看相较于mbp13没厚多少,但是体感和观感就是厚了一大截,低情商点说就是丑爆了。尽管圆润的边角不在那么容易割手,但是在精致度上属实倒退了不少。换来的就是重新回归的magsafe和卡槽以及hdmi2.0。见仁见智吧,我觉得牺牲一部分外观换来这些功能是值得的 然后就是连苹果自己都觉得丑的这个刘海屏,我不接受任何对这个刘海外观方面的洗地,因为它就是不折不扣的美学设计反面教材而且牺牲了这么大一块地方,换来的只是一个支持1080p的摄像头,emmmm,值得吗?而且因为mac os的状态栏软件适配还没跟上的原因,你图标一多就在这个刘海前消失了,除非你把前面的图标删掉,否则怎么都看不到 键盘f键回归大赞,touch bar就是苹果近几年最失败的设计。说是符合直觉,但其实是反直觉。因为没有反馈导致touch bar无论用多久,在下一次使用它的时候依旧得低头看一眼,属实是脱裤子放屁。唯一作用可能只是养猫了。 但是键盘整体做了黑化处理我感觉不怎么好看,没有mbp13的看着舒服。 屏幕上了mini led,测试到处都是我就不关公面前耍大刀了。具体说两个我的感受。一个是这块屏幕的观感真的非常优秀,极高亮度和非常舒适的色彩,让它成了我现在最愿意用来看网飞的设备,日常用起来也赏心悦目(如果你不是非要盯着刘海看的话)。另外一方面是它的拖影非常严重,不光是和游戏本的低延迟屏幕比,和一般win超极本的高刷屏幕比拖影都算得上很严重,只能说mac确实没有游戏需求 续航相较于13的mbp明显短了一些,不过出门当入场券或者是去图书馆看文献写论文依旧不需要带充电器。 我买的是8c 16 512的乞丐版,所以以上言论仅针对这一个版本。 最后就是如果你只是拿来当星巴克入场券或者写写论文看看文献的话,那13的pro或者air是更好的选择。这两者都拥有更好的外观以及更轻薄的机身,而且在续航上也有明显优势。 至于生产力方面我就不懂了,毕竟我也不拿它当生产力。 那我为什么要买呢?因为pro13有touch bar啊! 对比图沦为m1款pro13和m1pro款pro14
switch oled简单上手,或许switch本就该如此 pixel6的上手等发售了再说吧,先说说我最近最喜欢的这个大部分数码圈爱好者眼里智商税的玩意儿,switch oled。 其实这东西昨天才拿到手,英国这边这玩意儿疯狂缺货,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妹子帮我在官网蹲了两天才买到手。 体验了大概一天左右,总体是十分满意的,至少对我来说这玩意儿的更新是痛点而非痒点。 接下来我会对比旧机型(初版)来简单谈谈体验。 首先是最最最明显的改变,屏幕和外观。先讲屏幕,甭管手机屏幕怎么进步,这块720p rgb排列的oled相较于老款switch在游戏中的表现堪称换芯级的提升,虽然xb2分辨率一样的糊,但是掌机模式下的体验就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最明显的一点就是switch在我这儿终于开始当做掌机用了,我愿意捧着它玩游戏而不是非得连接tv来进行。这块屏幕明显没有校色,but who care?游戏中鲜艳清晰的表现对于被老款非全贴合lcd折磨的我来说简直就是救赎。 当然对于低频pwm调光敏感用户慎重,不过根据dc教主但丁的最新章程,积极的健身和取消996工作有助于降低对于低频pwm调光的敏感程度。 其次是外观,最明显的有两处,一处就是这终于跟上时代的正面屏占比,简言之就是switch oled相较于老款switch那种玩具感来说更像一款2021年诞生的“数码产品”。另一个大改变来自支架,从老款那个tf卡槽盖子硬充支架的玩意儿变成了surface同款的支架,相信我,它这次真的能站稳了。 其他的外观改变来自于一些小的细节,比如后盖元素减少让视觉上更简洁,前面板的边框部分从老款的磨砂塑料变为钢琴烤漆,后盖反而从光滑金属变成了磨砂金属。散热口和卡带插槽这种小改变就不提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switch oled的joy con的老款通用,但是机身本体会比老款长一丢丢,对于外带时的保护包这并不影响,但是保护壳一类的产品并不通用。 最后就是做工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joy con插在主机上完全没有了老款松松垮垮的问题,整体给人很扎实的感觉。 所以switch oled究竟值不值得买其实确实是看用户需求的,对于纯粹把switch当做主机的人来说它的所有升级你都没办法体会到,这类人我是不推荐的。但是如果你有把switch当做掌机来用,相信我,这£50的额外花费能换来让你质变的体验。 至于我,我是前一类人,但是妹子送的,不要白不要嘛
从结论说起,没有大法信仰或者对音质降噪都有比较高要求的,1999不值 首先佩戴方面,佩戴稳固性当面相较于xm3那个怎么都戴不稳的好了很多,但是佩戴舒适度依旧非常拉胯。看图能看出来这玩意儿的腔体比buds pro大了一圈,佩戴舒适度也差了不少。tws这种长期佩戴的东西如果连戴着都是折磨就别谈别的的。 外壳和耳机本体都是那种类回收塑料的质感,触感也很不错,比airpods pro自己buds pro这种光面塑料好不少。 听感和buds pro同级或稍好,降噪是目前android里我听过最好的。 盒子相较于xm3是进步最大的地方,加入了无线充电,缩小了体积。阉割了nfc但是我觉得无伤大雅,对耳机来说这是最无所谓的功能了。 对音质和降噪都有比较高要求且预算宽裕的可以考虑,否则就对应自己手机买各品牌的旗舰tws就ok。
离xm4尾款还有将近一周,简单说一下airdots3 pro 大概9号线下买的 先说优点,相较于同价位的漫步者和oppo的w51,红米这个绝对称得上做工优良,盒子接缝处严丝合缝,盖子有磁吸,整体手感优良。说白了就是抓在手上很好盘。 降噪和小米的新款如出一辙,在同价位表现非常优秀。佩戴体验相对良好,比起buds pro这些有差距但是比w51好不少。 有无线充电是很大的加分项。 说完了优点说缺点,首先是听感,说三频完全分不开一点都不为过,整体听感非常的糊,个人来说有些不满意。 另外就是我这个可能是个例,我的左耳跑电 另外就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小米的蓝牙音质emmmm,这玩意儿在11ultra上比在s21ultra上差一些
11ultra简单体验 体验基于个人主观,对比基于11顶配和11ultra顶配,可能会掺杂保时捷40和s21u的体验
888明天就发售,别jb翻不翻车的了 明天不就知道了,非要学燕十三一样恶心人?翻车了骂没翻车吹,哦,燕十三不享有以上权利,倒垃圾倒了几天了,过两天翻脸当没发过想都别想
k30u,2000档位的神 这机子我也不会长时间用,说说短期几天的体验吧,来北京就带了三个手机,没更多的对比对象了,凑合凑合看得了 颜色的选择方面我认为黑色≥白色>>>烂菜叶子色,当然这个纯主观,你认为我说的是错的,那你就是对的。这个白色算比较纯净的白色,没有乱七八糟的白色反光,给我的印象不错。 整机质感和去年的那批4g性价比旗舰相当,靠着金属中框+高屏占比+比较有辨识度的后盖把同价位iqoo z1和荣耀x10之流锤出几条街去,如果说k30u是满分10分,那x10 10x这种连及格都做不到题外话,5g这口屎着实除了屎啥都没换来。
buds live体验小结 先说一句题外话,三星以及无数国产已经证明了在airpods和airpods pro之外还有别的优秀的tws外观解决方案,剩下的“耳机除了做成这样还能做成什么样”的厂商还剩哪家呢 话说回来,buds live从爆料开始我就很感兴趣,国行首发就入手了,总体来说比较满意,不过live和buds+应该是完全不同的两条路线,不存在定位高低的关系 首先说一下受人诟病的降噪,其实开放式耳机做降噪本来就是一个比较喜感的事儿,这次的live也不出意料的拉了跨,但是体验下来发现与其说它降噪效果不佳,倒不如说它只做了低频的降噪。实际使用时低频噪音几乎可以完全过滤,但是哪怕再小的人声都会传到耳朵里所以它的主动降噪更适合安静的室内用来屏蔽空调声等杂音,想要和airpods pro那样的降噪怕是会失望了 音质emmm,换个说法吧,听感仅次于buds+,远强于wfxm3,airpods以及freebuds这些主要问题在于低频过重,可以适当的通过调整佩戴姿势或者使用三星的软件调节 说到佩戴姿势,buds live有着前无古人可能后有华为的金豆子外观,宣传的时候也把舒适佩戴当做了卖点。实际来说buds live在熟悉了佩戴方法之后确实有着相当不错的佩戴舒适度,这个豆子甚至可以让你戴着躺在枕头上都没有丝毫压迫感。但是学习和适应期确实相当长,错误的佩戴方法会使得这个本来以舒适佩戴为卖点的豆子瞬间变身wfxm3 总体而言我认为对于三星用户来说buds live是最优选之一,完全物有所值,推荐购买
请问一下三期科研奥丁刷经验有什么推荐的吗,非常感谢
p40pro俩月主观体验 p40pro当备胎用了一段时间了,我觉得可以说明一下它我心里的定位了。 目前最好用且可用的华为旗舰手机。 我会对比我的主力机s20+以及一些其它吃灰的机器来简单讲一下这台核心硬件落后于高通阵营旗舰但卖点独特的旗舰机。 关键点大概就是音量键,大挖空,风格转变明显的成像以及遗憾的屏幕这些,其它也会提一嘴。
今年的三星华为成片都让我挺失望的 华为桥枉过正,整体画面偏灰而且很素,三星丧失了s8到note10以来极为优秀且稳定的日间观感,变得又浓又艳,真的很让人失望 拍照体验方面三星倒是一如既往的优秀,华为一如既往的烂
这就是最佳的安卓tws耳机,galaxy buds+ 去年因为想尝试其他品牌的android,所以考虑到配套使用的舒适度之类的先买了一个xm3,就是微博kol一开始吹上天的那个降噪豆二代 首发好像是1700还是多少来着,到手一开始其实觉得还凑合,但是用了没一段时间就非常失望了,硬伤多的离谱,盒子和本体相较于同类型产品都太过于庞大,难以放在口袋里携带。没有无线充电和我日用习惯非常不合。重心靠外使得在佩戴中需要经常性的扶正,运动时戴着更是噩梦,索尼的软件更新体验也不好,放在盒子中打开盖子无法更新,还需要特殊的设置让耳机保持开机状态,唯二的优点就是主动降噪和还算不错的听感了 然后比buds+出来之后我立马就购买了buds+,尤其这个骚红色真是太和我胃口了
来来来,说个泡面盖 虽说大多数年轻人不需要两个泡面盖,不过偶尔换换泡面盖还是很有趣的 小米电纸书就是这样一款产品,买之前还是比较担心第一次涉足此类产品的小米能把这个对标青春版的廉价玩意儿做成什么样子 简单体验过后感觉就是,完全及格,但是还可以更好
预订了s20+ 到时候可以对比看看m30p的产品力有多拉跨你们就明白三星这价格有多良心了 心动的点在于轻薄+三星惯有优势以及秒天秒地秒hm1的imx555 p. s. 虽然我是单卡党能插内存卡,但是这个12+128属实是脑瘫才能想出来的内存搭配
先占个坑,简单叙述一下我对三代mate rs的看法 我先去找找mate20rs不知道在哪吃灰
在家太闲了,简单评价一下去年一年用过的千元机吧 旗舰机精神股东太多了,而且个人来说对于厂商在千元机这个成本控制很极端的价位会如何做取舍也很感兴趣,纯主观(说客观您也不信对吧 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慢慢写,慢慢聊 不按时间先后
作为消费者,理性看待各家竞争,对进步大的一方予以肯定才是正确 作为消费者,理性看待各家竞争,对进步大的一方予以肯定才是正确做法 然而就有那么一些精神股东整天期盼着别家翻车来突出自己主子的优秀 说难听点,贱不贱呐 您就是再精神股东,不妨碍您成不了资本家啊
游戏手机?倒不如说是便宜的855手机,黑鲨2简单聊两句 2pro都出来了我才聊2真是马后炮hhh,不过2pro升级力度没有想象中的大,2本身就足够优秀了,简单聊两句我对游戏手机的看法
千元市场搅浑水,大厂交出的令人满意的答卷,oppo k3 今年的千元机市场格外的精彩,从年初和小米分家的redmi发布了999起售660+gm1的note7开始,千元机市场就出现了各种人们理解之外的产品,连三星都有1400档位675+全功能nfc+线性马达的a60s,那oppo这种传统线下厂商自然也会拿出相应的产品,oppo k3就是这种环境下的产物
**骑士真牛逼,嘻嘻
菊花这个软件内滑动用的我快自闭了 游戏之类的mate20表现还可以了,问题是这个软件内滑动难受的一b,尤其是贴吧和微博这种应用里,不是不跟手,而是阻尼特别奇怪的感觉,划起来又慢又费力。。。。 菊花什么时候优化一下程序内的表现再吹体验吧。。。这也用着太自闭了
我其实一直有个疑问,对于厂商来说,能一直 购买旗舰机并提出缺点的普通消费者更值得把握还是品牌忠实簇拥却一年买不了一个旗舰的粉丝更值得把握 因为之前被有人说我不配用华为手机,华为不需要我这样的用户,我仔细思考了一下我一年起码四五台华为旗舰,是不是得四五十台才能配使用华为?
pro换回20,整个人都变好了 大果粒就大果粒吧,还是这个香一些。。。流畅度也比pro更好一些
我换不动机了,mate20pro简评 估计是现在没有lg屏幕的版本了,所以最终m20p也没办法成为我的常用手机之一,深度体验就算了,简单谈谈我眼里的m20p的优点和不足吧
感觉买m20p可以冲分测试人品啊,多段测试保证准确性 人品绝佳的一次性购买到无问题的lg屏 人品差一些的购买到lg绿屏可以选择换机,运气up换到无问题lg屏,运气down换到绿屏lg,继续循环 人品暴毙的一次性购买到boe屏,可以直接把眼睛捐给华为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