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恶童 黑白恶童
车轮不息
关注数: 43 粉丝数: 281 发帖数: 7,404 关注贴吧数: 15
Marquez已经摧毁了这个运动 来源:摩托家MotoGP阿根廷站Rossi:Marquez已经摧毁了这个运动 「我人没事,但这是一个很糟糕的情况,Marquez摧毁了比赛,他从来没有尊重过任何对手,从来没有。」Rossi说。Movistar YAMAHA车手Valentino Rossi与Repsol HONDA车手Marc Marquez在倒数第五圈时发生碰撞 周日的阿根廷Termas de Rio Hondo赛道并不平静。当Movistar YAMAHA车手Valentino Rossi与Repsol HONDA车手Marc Marquez在倒数第五圈时发生碰撞,这一撞也导致Rossi转倒并且也衍伸出了一些争执与冲突。 事件发生后,Rossi也对Marquez极富侵略性的骑乘方式给了「Dirty(肮脏)」的标签,甚至Rossi也不讳言Marquez根本就是打着让其他车手摔车的算盘。而在这次的事件之前,Marquez也已经收到了两张不同状况的罚单,从早先对Aleix Espargaro与中上贵晶之间的超车动作,直到最后在弯中将RC213V切进Rossi的内线,但根本没有空间的情况之下,Rossi退到湿滑的草皮上转倒。最终Rossi以第19名完赛,而Marquez虽以第五名冲线,但因为不当超车而遭判罚30秒,名次从第五降至第十八名。 「在赛车运动中碰撞真的难免,每个人都会发生这种状况。你可能在刹车时犯了错,那就有可能会造成碰撞。」「但是从礼拜五的自由练习赛时,Marquez就和Vinales、Dovizioso有些小摩擦,礼拜六的排位赛他也曾对我这么做,正赛时他直接切了四个车手。」Rossi说道, 「我认为Marquez是故意这么做的,这并非一个错误( it's not a mistake),Marquez知道这样做他不会摔。」Rossi指着腿。 「但你会摔。」我认为Marquez是故意这么做的,这并非一个错误( it's not a mistake),Marquez知道这样做他不会摔。」 「所以当你开始这样玩,比赛就会变得非常危险。」Rossi也呼吁赛事总监Mike Webb应该要采取强而有力的行动。并且Rossi表示他对于现在Marquez这样子的骑乘方式感到「害怕」。「他们(赛事总监)应该也必须去做一些积极的作为,让Marquez节制一点,因为今年在卡达的第一个弯,Marquez就碰到了Zarco的腿然后朝着Dovi冲去,在阿根廷的自由练习又找上了Vinales,今天我也变成倒楣鬼。」 「我看到Pit板打出Marc比我快一秒,我今天状况并不是说很好,为什么Marquez没有在下一个弯超车呢?但他追上我时,却故意把我往外挤,让我跑出Racing Line,如果我摔了他也开心。」Rossi说明当时比赛状况,「我其实满怕和Marquez一同在赛道上,因为我知道他准备来追我,所以我必须想,绝对不能摔车。我不是总监,赛会方面会做出相关罚则,但是像这样子的跑法,Marquez已经摧毁了比赛。当你以时速300公里的速度在赛道上奔驰时,你必须尊重你的对手,必须坚强并且挑战最大极限,但是像这样,一切都结束了。」「当你以时速300公里的速度在赛道上奔驰时,你必须尊重你的对手」 这两位车手的冲突也让我们想到2015年的雪邦之战,但这次角色互换,变成了Marquez回头看着他的对手横躺草皮。当Marquez做出了这种超车动作,「我也是笑笑,这太超过了。」Rossi说,「2015年之后我跟Marquez就没有任何交集,到今天仍然如此,所以打照面时我也只是说声『Ciao』,这对我来说简单一些。」2015年的雪邦之战,Marquez与Rossi也因擦撞导致事故 「但尊重就是两码子事,这是你与我之间的事,因为赛车是有风险的,Marquez以200公里的时速切进Aleix Espargaro的弯中,如果碰到手把你就会撞上,我们为什么非得要这样比赛不可?我们是MotoGP,摩托车的顶峰,如果每个人都来玩这套,那这就会变成一场毁灭性的乱斗,也许最后只有他能抵达终点!」 当然,这次的事件Rossi也对于赛会总监的作为有所意见,「我认为赛事总监再不有点做为,我认真的说,我们真的一点也不觉得有被保护,如果没有出事,Marquez还是会这样子玩。」这次的事件Rossi也对于赛会总监的作为有所意见 Marquez对于阿根廷站的表现,他承认对于Espargaro的速度错判,但Marquez依然坚称对Rossi没有做出失控的举动,只是在湿滑的赛道上失去前轮抓地力,并且否定了Rossi对他的指控。
Motogp战车60km/h限速按钮-源於惨剧 今年重返Motogp的SUZUKI,透过Facebook解释軑把上左右两则按钮的功能;事实上,大部份车队均采用带有工业色彩的按钮,虽然美感欠奉,但胜在操控方便,相比现时追求gimmick的高性能市贩车更易用。不过当看到60km/h限速按钮后,让编者回想起发生在1993年GP250西班牙站的惨剧......究竟像彩虹糖的按钮有甚麼用?上图黄色按钮是menu(菜单),篮及红色是选择Mapping(不同点火及供油程式,改变加速反应及马力输出)的上、下按钮。虽然车队没有提及,但相信还可选择控制尾轮不同程度打滑的循迹系统。 下图的绿色按钮是在下雨时打开尾灯,黄色是维修通道的60km/h限速按钮(Pit Lane Limiter ),红色是关掉引擎,篮色是起步用的Launch Control,作用是即使车手起步时过激地扭油加速,程式限制转数过度飙升,避免车头过多起头影响车手起步表现。现时的高性能市贩车辆除了没有以上的60km/h限速功能外,其余功能已成为了基本设备。而赛会设定维修区车速限制原因是考虑到车手及工作人员的安全,事实上不单止Motogp,全球的赛事也有相同的赛例。可是万一Motogp车手进入维修通道后因各种原因忘记按下限速按钮而超过60km/h车速,根据赛例,如发生在练习赛罚款是150欧元,约港币$1266元,如超速发生在比赛中,罚则是Ride Through,即是车手必须驶入维修通道再驶回跑道继续比赛,比罚钱更严重。●即使繁忙的维修站实施了60km/h限速,碰撞偶然还会发生。 至於大会何时实施60km/h限速?始於1993年西班牙站GP250的惨剧,日藉车手若井伸之(Nobuyuki Wakai)驶回维修站时,因高速撞向突然横越的工作人员后,导致头部撞击混凝土防撞墙后身亡,自始大会限定维修区极速只有60km/h。毕竟赛道如战场,新例实施后碰撞偶有发生,幸好没有生命损失,而编者也曾经在珠海某场耐力赛中,亲眼目睹一对优闲地拍拖的情侣,给从他们背后驶回维修站加油的战车撞倒,幸好男的没有被撞,美女只受皮外伤。●1993年西班牙站GP250的惨剧发生后,西班牙Jerez赛道内树立了纪念若井伸之的墓碑。
关于车迷互掐我再发两句牢骚 先表个态,我是罗西的死忠,最喜欢的赛车是本田HRC部门研发的所有赛车,除了罗西,我还是凯西斯通纳的粉丝。2000年开始接触MotoGP赛事,当时叫做GP500,后来断断续续的在杂志、电视看到一些比赛。后来大学毕业,出来参加工作了,看比赛就只能随缘了,虽然没有真正完全经历GP比赛变迁的全过程,但对赛车也积累下了感情,再也不能离开赛车运动了。最近两年才发现原来有这么个motogp吧,终于可以找到能聊赛车的地方了……随着罗西状态的回升,吧里出现了一些猴粉与马粉互掐的状况,这种情况不是第一次出现了,对此我只想说:马粉们不用这样妄自菲薄,除了个别偏激的车迷会相互攻击,没有谁会专门针对谁找麻烦,这世界上哪里都会有不同的意见存在,不可能每个人都会顺从自己的想法的,实在受不了可以反击、可以不予理睬、可以离开,但不可以辱骂!不可以诋毁!这是做人的基本素养,如果攻击你的人没素养,可以不管他,因为那种没品的人根本听不懂人话……就算到了以后没有罗西、没有马奎斯参赛的时候,我也不会不看赛车……当然哪天GP吧变成了喷子斗嘴的地方,我也会离开这个贴吧……如果大家都是赛车迷的话就认真想想上面的话,本来喜欢赛车的人就少,还要在这个小圈子里搞分裂、闹矛盾,简直就是小孩子过家家耍脾气……我会珍惜和我一样喜爱赛车的朋友,我是罗西的死忠,但别的罗西迷如果有羞辱其他车手或者车迷的举动,我不会附和,当然不能把他怎样,也就只能和吧务反映反映了……我经历了看赛车十多年没有同道中人可以交流的寂寞,身边喜欢看摩托车比赛的人真的很少很少很少,就算是现在,我身边也没有一个、哪怕是半个认识的人是看摩托车比赛的!现在有这么多同道中人聚集在这里实属难得,我们真的应该好好珍惜现在这个平台。我对赛车运动的喜爱早已超过了对任何一位车手本身的喜爱,如果你真的是喜爱这项运动,请不要为了某个车手而伤害别人的感情。最后再唠叨一句,我们猴粉好久好久好久没有这么开心啦真的好久没有赢得这么酣畅淋漓了,猴哥你是好样的!
【科普贴】浮动刹车盘 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51821919edff7f93bca49fbcc3493ba9d6f31716&urlrefer=f969212621f9d699777134348021ca0d 所谓的碟盘就是碟刹卡钳夹住的那一块铁板,一般简易的设计就是将一块碟盘固定在轮框之上,并与轮框同步旋转,当卡钳夹紧碟盘时将使碟盘减速,进而使轮胎减速,这就是碟式刹车的基本原理。 下图就是传统的一体式刹车盘:但问题出现了,卡钳是跨越在碟盘两侧的,当卡钳夹紧时,左右两侧的夹紧行程是否相同呢,如果不同的话,碟盘应该会歪向一边才对。 刹车卡钳:而且刹车皮与碟盘磨擦时会生热,碟盘受热后理当会膨胀,它会向哪里膨胀呢?其实要解决以上两个问题非常的简单,只要碟盘会上下左右移动就一切OK了,这就是浮动式碟盘的基本原理。 传统一体式的刹车盘没有可以移动的结构:当碟盘刹车时,会产生高温,碟盘会有热胀的情况出现。浮动碟会有轻微摆动,作出适当的角度,跟刹车皮有一个最合适的磨擦面,保持刹车的稳定性,碟盘的面积加大,也有助于碟盘的散热功能。 下图是浮动式刹车盘:留意图中红圈部分,该固定点可以位移长时间刹车或大力刹车时,刹车碟摩擦面会因剧烈摩擦产生高温而发生纵向膨胀(也就是外缘直径扩大)。如果是一体化的刹车碟,高温膨胀的外缘和较冷的支架为刚性联结,会产生强大的内部拉扯应力,严重时会导致碟面横向扭曲变形,而刹车碟直径越大,这种变形就越明显。 留意看图中黄圈部分,这些固定点是不能活动的,刹车所产生的的拉扯应力会牵连到整个刹车盘片:为获得较大的刹车力矩,高性能刹车系统都使用了大直径刹车碟,为避免刹车碟严重热变形导致刹车故障,工程师将刹车碟外缘摩擦面和内侧支架分开,中间用特殊的非刚性结构联结,也就是浮动联结。这样摩擦面和支架就成了相对独立的受力面,当摩擦面受热膨胀时,浮动结构允许摩擦面有一定的自由纵向膨胀空间,这样就可以消除与支架间产生内部拉扯应力的条件,从而保持摩擦面不会因受热不均而导致扭曲变形,使刹车更加稳定可靠。
【回顾】Valentino Rossi专访影片——亲身讲述回巢Yamaha的原因 访问中瓦伦迪诺·罗西回答的全文如下: 自加盟Ducati后,困难接踵而来,不幸是由年头至年中,我们无法解决问题,此战车使我的竞争力尽失。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DQ5OTkxOTA0.html&urlrefer=b294a8e1706697a04ca548f80c422d72 对我来说,要为2013年的去向作出决定十分困难,因为在Ducati车队内,实在有太多出色的人物,最终选择离开,是因为我需要一台有竞争力或最强的战车,但我相信明年Ducati将会有大改变。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21ab97d97fd6dc2a09d2212958b5d9712206955a&urlrefer=f6a46754e902d39dc1c66bcd4bee2d26 我们无法改善前轮的咬地性及抑压起头,这是在2010年Valencia测试中发现的最大问题,很不幸,经过两年似乎未有解决迹象。对於Ducati及我的粉丝来说,意大利人开意大利车是绝配,可是我们已尽最大努力仍无法创造佳绩,因此感到非常失望及难过。但我们在部份赛事中仍有出色表现,特别是今年法国站,在湿滑情况下仍获得第二名,还有跟斯托纳、卡兹奴(烤翅佬)等等比拼,让我难忘。现在,我要为明年准备,需要了解自已的实力及余下的潜能,因为再过两年,年龄成为最大障碍,而我也无法预测能否像洛伦佐一样快。我相信这次回巢Yamaha后,跟洛伦佐关系将大有改善,我认为……或许洛伦佐是现时最好的车手,而且越来越成熟,与Yamaha M1创造不少佳绩,因此,要击败他并不容易。但我的重点是需要一台可以争胜的战车,否则将失去参赛的乐趣,要获得佳绩及改善战车并不容易。Mugello站对我非常重要,原因除了在意大利外,赛车场离我的家乡只有数公里,因此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去年这站我取得不俗的成绩,这是一条极富挑战性的跑道,充满急刹弯道、慢速弯、大油门出弯的弯角等等,因此对车手的体能及战车的操控技术要求极高。
世界冠军斯托纳15岁的访问 2000年1月,斯托纳当时只有14岁,他的父亲Colin及母亲Bronwyn决定将所有值钱的家当变买,并要忍受跟女儿(即斯托纳的姐姐)及年幼的外孙分离之苦。他们现在只剩下几件轻便的行李,接下来便要飞离老家澳洲新南威尔斯,目的地是英国。如此巨大的牺牲,换来的是一台流动旅行车,而这个流动居所将会成为他们一家三口在英国的栖身地。你可能会问,为甚麼他们愿意放弃澳洲的生活,孤注一掷跑到英国展开新生活?是因为这对夫妻相信儿子斯托纳将会成为世界冠军,而他们选择扎根英国,是因为透过互联网深入的研究后发现,当地成熟的赛车环境有助斯托纳发展赛车事业,在云云赛事中,他们选择了英国Aprilia 125挑战赛为踏脚石。还有澳洲及英国同属英语国家,无需克服语言障碍及申请入境签证。虽然很多人认为他们痴人说梦,然而这是对儿子充满信心的表现。「我们从澳洲远道而来,因此要做得比别人好!破斧沉舟是完全放弃回头路,但我认为放弃在澳洲的一切仍是值得的。」史东拿母亲Bronwyn说。跟不少天才车手一样,斯托纳在3岁时便懂得驾驶摩托,一年后便展开比赛生涯,主要是参加Offroad为主。跟同龄年幼的车手相比,斯托纳已学懂更换火花塞。10岁时,在父亲有限度的监督下更懂得自行修理越野车的引擎。事实上,在国际赛车坛中,澳洲车手人材辈出,包括杜汉Doohan、拜尼斯(Troy Bayliss)、高莎(Troy Corser)及华美伦(Vermeulen)等等都是近代有名的澳洲名将。 理论上,澳洲的赛车发展水平不低,对斯托纳来说应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澳洲,斯托纳只能够参加泥地或越野机车的赛事,事关当地的赛车部门不容许16岁以下车手参与道路赛,兄且斯托纳今年只有14岁,与其等多两年,倒不如出外发展,参战不同地区的联赛,好让他尽快适应公路赛的节奏。」斯托纳的父亲Colin说。居住在英国首3个月,天气既寒冷又潮湿,由於没有固定的居所,他们一家三口须在细小的旅行车内进行起居饮食。然而这种艰苦的生活并没有将他们的意志打沉,尤其当斯托纳在英国赢得首个公路赛冠军后,对他们来说是一支强心针,并认为所有的付出是值得的。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