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古先生
师古先生
关注数: 793
粉丝数: 250
发帖数: 10,192
关注贴吧数: 24
黄健翔激情解说之股票版 http://hi.baidu.com/carfieldhotel/blog/item/ef5989137c59d822dd540193.html
求救!怎么找第三个朋友家庭? 我玩的是模拟人生1的欢乐派对,作到了一个公司的低级主管后,提示我要再升级需要有三个朋友家庭,可是那个地图上除了我只有两家人,我怎么办呢?
关于阎崇年的年龄 据说老阎生于1934年9月,如果这样的话,今年九月他就73了,中国有句古话——73,84阎王不叫,自己去。不知会不会......
看不看韩沙之战呢? 看了,韩国人(暂称之为人)那副嘴脸实在令人生厌。不看,万一漏看沙特人痛宰棒子,岂不可惜?
狼太强大了 游戏刚一开始,我在去丰州经过树林实在打不过群狼,他们一拥而上,连加血都来不及,怎么办啊?
父姓加母姓起名的弊端 http://hi.baidu.com/carfieldhotel/blog/item/aff9308ba8238710c9fc7a7a.html#comment
父姓加母姓起名的弊端 http://hi.baidu.com/carfieldhotel/blog/item/aff9308ba8238710c9fc7a7a.html#comment
拍摄《七品李剃头》公司名字的意思 华谊兄弟?华夷兄弟?
大人物力挺刘德华 http://hi.baidu.com/carfieldhotel/blog/item/cdb9b1de75fbbb5695ee373b.html#comment
赞美阎老师的诗(看看再说) 阎王索命有常理,崇善压恶是正题。年年岁岁偱此例,死有余辜冤莫提。
曹仁是不是废物? 我时隔三年再玩曹操传,还是觉得曹仁很废物,不像夏侯敦,张辽那样能攻善守,也不能像李典,庞德那样当人肉盾牌,我拿他也就是欺负一下策士,道士,以及快咽气的。不过好像有高手说曹仁是有妙用的,那位能指点一下。
王立群的御史大夫读音 我发现王教授在读《史记》过程中,老是读御史大(DAI四声)夫。我查了一下古代汉语词典,上面说在先秦两汉都是读DA(四声)的。大(DAI四声)夫这个词不说意义在这里不对,光算时间他就不对,大(DAI四声)夫这个读音是在宋朝才出现的。
阎崇年吧吧主都小气出国际水平了 我在这里经常听见有吧友被阎崇年吧吧主封号,所以我在那里发言都是强压怒火,倒还相安无事,没想到前两天我在自己的博客里弄了个小小恶搞老贼的连环画,他们就把我封号了。这管的太宽了吧,我又没贴到他们吧里,也没发链接,自己写在博客里他们也跳脚。无非如此吗?http://hi.baidu.com/carfieldhotel/blog/item/23dcd50a2772201d94ca6b42.html
现在的封号行为是不是太敏感了 我三次被封号,两次原因不明,这次我就打了个清遗,5秒就封了,太神经质了吧
情况也许没那么糟(我有证据) 前一阶段《地下交通站》停播,有人说是政治原因,这也有可能,但是也许没到绝对禁播那么严重。因为现在河南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正在播出英达的另一部抗日喜剧——《追杀横路靖六》,风格和地下交通站完全一样。
阎大仙近期活动 http://hi.baidu.com/carfieldhotel/blog/item/23dcd50a2772201d94ca6b42.html
电视剧《周信芳》即将开拍 据最新一期《新世纪周刊》报道京剧大师周信芳的女儿表示:经过长期的资料准备和资金筹备,电视剧《周信芳》即将在今年下半年开拍,此剧将介绍周先生的传奇一生,其中将以他的50年艺术生涯作为重点。希望大家届时关注。
河南永城斥资3000万给刘邦塑像。大家看法如何? 5月29日《河南商报》报道:站在商丘永城市芒山镇大街上向西北方望去,一座山头上矗立着一个高大的建筑物。这是永城市政府耗资3000万元建的“大汉雄风”刘邦塑像,塑像建在海拔156.8米高的山峰上,塑像和基座共高39.9米,被称为全国第一高历史人物雕塑。
大家看《中华文明大讲堂》的新读史记了吗? 四月开始BTV-1 周四 22:05开始播出中国《史记》研究会名誉会长韩兆琦主讲“新读”《史记》。不知道大家看了没有,印象如何?
自荐当吧主 本人非常爱好史记这篇历史及文学巨著,衷心愿意为广大会员和非会员服务,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和发布的平台,了解和研究这一国学经典。前任吧主如素也鼓励我前来,那我也学一下我们河南的一位先辈——毛遂来个自荐。希望吧主批准。
京剧剧名对联游戏 我看剧名接龙游戏很火,突然想起对联这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京剧结合起来应该也很有趣。大家在这里写写整联供人欣赏,或者光写上联让人对。都是乐趣。我先抛砖引玉,不过水平有限,只有半块砖。《虹霓关》,《南阳关》,《文昭关》,连《赶三关》。
请大家谈谈对新编京剧的看法 近些年在弘扬国粹的呼喊下,一批新戏诞生了。但我始终觉得这对振兴京剧每多大作用。我认为大多有以下几个特点: 1、编新戏目的是为了拿大奖得经费,只投领导所好不管演出价值。所以内容上尽是些个明君贤臣惺惺相惜。 2、新的让人觉得不是改革是改行。可能是为让更多人听懂,上口尖团都没了,听清了不假,但京剧特有的韵味没了。念起来象话剧,唱起来象晚会京歌。真成了外国人说的“BEIJING OPERA”。 3、没有广为传唱的唱段。核心唱段往往是一出戏的灵魂。对其影响大小和流传时间几乎有决定作用。现在常演的传统剧目里几乎都有经典唱段。而新戏就惨多了。
有兴趣给史记作注吗? 我刚读史记一年,不知有没有人给史记作过注,是裴松之给三国志作的那种。肯定有人说史记比三国志详细多了,每必要。而且年代久远,资料难找。但我认为还是可以做的,前代留的可丰富他的史料还是不少,再加上网络搜索的帮助还是有可行性的。 我的思路是学裴松之,往上加一些后世有关史记中故事的补充,列一些不同,文人大家对某些人或事的评论,民间的传说故事等等。 举个例子。在刺客列传刺王僚那段我就注上了《吴越春秋》说的鱼肠剑的故事。项羽本纪中纪信假扮刘邦让其从西门逃,我就注上了从此后荥阳人不走西门的民俗。还有评论,光项羽的评价诗就不少,李清照的最出名,放在乌江自刎多合适。这都是些小的,大篇的估计也有,我现在还没找,不过我觉得地方志是一个宝库。 如果我们吧里的人每人提供一些的话,史记就会再焕发一次。在宏篇巨制中留下自己的痕迹,多惬意。 如果有人作过就当我没说,并告诉我哪里有这种注本的。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