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草牙膏儿 爱吃果冻____
关注数: 51 粉丝数: 300 发帖数: 10,812 关注贴吧数: 34
【转帖】死亡金属简评 生命是有纹理的,就像掌心上的纹路。从出生那天起,我们就在已经被制定好的纹理中重复着似有若无的道路。这样的生命看似是前进的,但实际上却停滞不前。在这种循规蹈矩的日子里,我们必须要遵守一系列的种种规调,在压制和拦阻面前,人们更多时候只能作出逆来顺受的选择。我们都是一些渺小的个体,在任何一个庞大的群体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而群体的一种特性是要兼并比其微弱的个体,但摆在眼前的选择是被吞噬还是去反抗?在一次又一次的随波逐流中,一些决定要反叛的人们被显露出来,被当作是异类,在人们向他们的生活投以异样的目光时,他们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和特殊的声音质问着每一个张望过来的眼神:要自愿的选择死亡,还是要不顾一切的去希望? 于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这一种叫做“Death Metal”的音乐逐渐产生。那段时期的美国正值里根和老布什的“无望政策”时代,这种被称作“亡命徒音乐”的崛起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它意味着这种“无望文化”的唯一出路只能够是死亡。在无助的生活中,惨淡的人们需要将他们的重压从脑神经中摇下,但谁会摇震他们的头呢?没有别人,只能自己动手。于是,他们甩起了头颅和长发。在每一次现场中,无论乐手还是观众都是演出中必不可少的角色,因为每个人都赋予了自己参加到这种反抗活动中的权利。那些吼声、嘶叫、甩头和冲撞充满了蔑视和愤怒,而正是这种蔑视是出自于他们的尊敬,这是一种对人类自身本我的尊敬。 很多人认为death metal是一种噪音,这只是因为他们对噪音并不敏感。而对于death metal乐迷来讲,这所谓的噪音正是用来更好的争辩与思索的工具。这样的声音不是没有根源,凭空滥造的。其实凶猛的“水喉”和jazz中的拟声唱法(Scatsingsing)如出一辙,在这种演唱技巧中歌词变得不再重要,人们越来越重视音乐本身的表现力以及创造性。那种犹如野兽咆哮,血液滚沸的声音带给人们听觉上无与伦比的冲击力,在这些低沉得不能更甚的吼叫中,一切的沮丧、失败、怒气、怨恨……都随着下水道般的Guttural一泄而出。 与主唱遥相呼应的是吉他的演奏,那些快速的Riff和凶猛的下切给death metal抹上了一笔浓重的死亡色彩。不谐和和弦的变换,半音式的爬行,以及无根音、无调性的旋律是吉他的主要演奏手段。再加上本身就具有鲜明特点的切分式节奏,它的节拍颠倒、强弱后置,无论在音乐上还是在理论上,无疑都体现出死亡金属的突破感与颠覆性。鼓的运用是death metal中的另一个看点,那些飞舞的鼓槌在与鼓和镲片的碰撞中击打出风驰电掣的速度,低沉厚重的底鼓双踩能让人感到一股股力量的潮涌。不管吉他与鼓有多么惊人的速度,稳重的贝司像巨人的脚步,每一个脚印都坚实的烙在音乐的根基中,这才使得death metal成为名副其实的重型音乐和极端金属。在这三种乐器的交相辉映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另外再加上其它的乐器在其中,则显得多余且负赘,这就是死亡金属巧妙、独特但格格不入的个性。 和很多种音乐类型相比,death metal是一种很难被驯服或者同化的事物。他们不像jazz,虽然jazz在起初的时候也是在那些非法的酒吧中地下演奏,但它却被逐渐被拉入大众文化的潮流中;他们也不像hair metal,虽然hair metal有也会在身上挂满骷髅和武器那些愕人的装饰,但谁都知道这只是打在谈情说爱和偶像崇拜之外的幌子。相反,在这场奔向灭亡的途中,death metal获得了自己新的生命。他们拥有不羁的细胞与恶毒的刺芽,拥有锋利的刀子和钢铁的齿爪,这些是他们用来刺伤伪善的道德,撕毁虚慌的面具,残杀不公平现实的强有力的武器。就像尼采所说:“为什么这个犯罪者谋杀。他意在劫夺。但我告诉你,这灵魂欲求着血而不是赃物:他渴望着刀子的幸福!”,尼采还说“你红色的法官呦,假使你高声说出你思想中所作的一切,那末,所有的人都要叫出:‘离开那污秽,那有毒的蠕虫!’”。的确,虽然人们眼中的death metal是血腥与残暴的代名词,但在那些看似善良与温顺的背后,又有谁能知道那里藏着多少不见天日的暴虐与恶毒? 从Cannibal Corpse到Dying Fetus,从Suffocation到Devourment,甚至Dripping、Ultra Vomit、Gutrot……Death Metal在经历了世事变迁和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后,真正拥有了自己一片坚不可摧的土地和一群热血沸腾的簇拥。眨眼间十几年就这样风风雨雨的过去了,年轻的已经成熟,成熟的慢慢衰老,而衰老的渐渐破败,在这种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中,我常常会想到波依斯的一句话:“死亡让我清醒!”。就这样,死亡金属从最开始的反叛与悖逆自然的变成了一种精神动力,它越来越不单单只是一种音乐形式,而逐渐演变成一种文化活动。一年一度的金属音乐节上,在人们看来音乐已并不占有主要地位,而真正把大家从世界各地吸引到一起的,其实是对于death metal文化的信仰与热爱,这是一种融汇与包容。 其实,Dead is just the beginning……的确,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在死亡中寻找着新生命的诞生。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的,甚至在一场漫无边际征战过的废墟上也会长出嫩绿的青草,更何况在这一片充满力量的舞台上,探索和寻找的道路将无限延伸,在death metal铿锵的旗帜下人类擂起战鼓,向着更艰难的前路与远山振奋的行进着。
★▁▂▃▄☆测测你是哪种鸟◇☆▄▃▂▁★ ◎帝雉 1/15~2/14出生 条理清晰、见解力强、诚实而坚毅型的人。虽然拥有老实又温和的外表,内心却隐藏着像梅花一般的坚强个性。重视自我实践、有效率地达成目标,你总希望能不断进步以完成更高的理想。你有向上的野心,更会不惜花费时间、金钱,力求完成。 ◎鹰 2/15~3/14出生 早熟善感,富有个性与创意,独特的思维模式让你显得神秘与吸引力。文艺方面具有相当的天份,希望在旅游中找寻人生的真谛与灵魂的意义,流动式的生存方式,也是你向往且擅长的,因此如果硬要把自已绑在一个固定的范围之内,你可能会感到有挫折感,「留在固定模式的框框」里,会埋没了你的才能! ◎白鸽 3/15~4/14出生 心地善良总是把温暖欢乐带给别人,具有从事公益活动的精神。常常不顾自己,尽力完成别人的托付,要小心被心怀不轨的人利用。不过你却不会因此改变性格,但你却会升华这些教训,变得越来越坚强! ◎蜂鸟 4/15~5/14出生 个性主观且执着,却是性情中人!不会沉溺于不切实际的空想当中,专心一志达成目标。能适时展现出勇敢果断的一面,口才佳,具谋略且反应快的你,有与生俱来的机智和过人的逻辑力,这样的你不论成为领导人物,还是人气活跃的角色,都会备受注目与拥戴。 ◎画眉鸟 5/14~6/14出生 天生具有神秘感与灵巧的变化性,但时常容易处于矛盾之中。隐藏着两种极端的个性,温柔与强势、可爱与妒嫉、浪费与小气,属于纤细敏感体质。在微笑背后,也有想象不到的超现实的另一面。你适合担任辅臣或谋臣,较能发挥力量。 ◎九官鸟 6/15~7/16出生 具好奇心,聪明且幽默风趣的人。想法一直在改变,虽然辩才无碍,但常不小心把重要的事说溜了嘴。对于耍宝、搞气氛方面也很擅长,人际关系手腕圆滑,如果能不把聪明表现得太过火的话,就能成为人气极旺的阳光人物喔! ◎文鸟 7/17~8/16出生 容易觉得寂寞,很容易被感动,也很乐意感动别人。虽然很会照顾人,内心却有天真的一面,像彼得潘,是个长不大的顽皮小孩,不过,有时却令人意外地会展现出成熟的一面。 ◎孔雀 8/17~9/16出生 个性鲜明,超喜欢追求流行,永远在找寻自已能引人注目的方式。总是活在想象的世界里。拥有号召人群的能力,可以让大家都聚精会神听你说话;缺点是容易光说不练,若能培养行动力,就有本事让人都愿意跟随你。 ◎七色鸟 9/17~10/16出生 理智型的人,很懂得做事的方法,有时不免对他人的要求也高,如果过于苛求,最后可能会走向孤独,或许是因为带有悲观的性格,所以,你也会常常因为害怕失去,连可以得到的也将之拒绝的情形发生。 ◎乌鸦 10/17~11/16出生 不笑的时候,显得冷酷与淡漠,其实内心隐藏热情,具长辈缘,也会得同辈与晚辈的喜爱与拥戴。不过,因为完美主义的倾向,而考虑太多难以下决定。对于讨厌的人,会毫不保留地加以唾弃,讨厌不公平的事情发生。 ◎金丝雀 11/17~12/14出生 性情中人,容易冲动而行。不过正因为这股隐藏在内心的热诚,让你具有使不可能变成为可能的力量。遇到困难也会超越原本能力。你奉行「一次不忠百次不用」,不会背叛人,也决不原谅背叛的人。 ◎鹦鹉 12/15~1/14出生 自由奔放的乐天派,但因为容易固执的结果,反而导致一些机会与你擦身而过。虽然拥有天份与才气,却过于沉溺在自我傲气中;个性反复无常、兴趣多,也很懂得玩乐,也会有外人意想不到的认真态度!因此要修正一下自己的毛或优柔寡断的个性,才会好相处。
迷墙 THE WALL 1982 一部最出色的也是最著名的摇滚电影。1979年英国的传奇摇滚乐队Pink Floyd推出了摇滚乐史上最经典的作品之一——概念性双唱片专集《The wall》,由乐队的灵魂人物Roger Waters根据自身经历创作的半自传性作品,这张唱片以“墙”的概念为基础,抒发了对战争的恐惧(Roger Waters的父亲死于二战),对人性麻木的控诉和社会阴暗面的描写,唱片推出后,不仅在摇滚乐界,而且引起整个西方文化界的巨大反响。两年后,英国著名导演阿仑.派克决意把它搬上银幕,他请来了英国乐队Boomtown rats的主唱Bob Geldof扮演影片主角Pink,运用大量的电影表现手法——蒙太奇和动画手段极好的传达了唱片的主题(当然也有导演自己的理解),不仅如此,影片的音响表现手法引起极大震动,全片没有一句对白,全部采用Pink Floyd在双唱片专集《The wall》中的歌曲(也有唱片中未出现的一些歌曲在影片中出现)作为推动影片情节发展的媒介,就像一部长篇music video。可以说这部影片的出现直接引发music video的热潮出现。另外影片的制作方法也引起后来电影人的纷纷仿效。不过如果你对西方战后青年的概况和唱片本身的内容不够了解的话,你大概不易看懂这部片子。值得一提的是阿仑.派克在十五年后,又拍摄了一部根据音乐剧改编的影片《Evita》(贝龙夫人,由麦当娜主演。),全片仍然没有一句对白。
《大门》THE DOORS 1991 《大门》THE DOORS 1991 这是我个人十分喜爱的一部影片——当然和导演有关,我是奥列佛·斯通的忠实影迷,同时也是The Doors 乐队及其主唱歌手Jim Morrison(吉姆·莫里森)的忠实乐迷。奥列佛·斯通和吉姆·莫里森是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影学院的校友,还是吉姆·莫里森在世期间,斯通曾给吉姆读过自己写的剧本,在80年代初期,斯通就萌发了把吉姆和大门乐队的事迹搬上银幕的想法,这个愿望直到斯通完成了《生逢七月四日》后才得以实现,在他宣布要拍摄这部影片之后,很多男影星都争相要饰演男主角吉姆——因为这个角色实在是太有挑战性了,最后外形酷似吉姆·莫里森的方·基默幸运入选。斯通在拍摄这部影片中,采取的不同于一般人物传记片的手法,截取了吉姆一生的几个片段,并且并不完全拘泥于史实,甚至是一些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如那个反复出现的死于车祸的老印地安人)来表现吉姆和大 门乐队的传奇经历,取得很好效果。斯通不愧于电影大师的称号,他对影片的气氛和节奏把握得恰倒好处。方·基默的演出也十分出色,为了演好这个极富争议的角色,他不但认真研究表演方法,而且刻苦钻研了吉姆和大门乐队的诗作和歌曲,认真体会角色的性格,甚至模仿吉姆的一举一动,应该说,他把这个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不但是形似,而且是神似,(即使没看过影片,只看过剧照的人相信也会同意我的说法)方·基默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在影片拍摄结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从角色中解脱出来。这部影片和斯通的其他作品一样,放映后引起极大的争议,但其艺术价值不容置疑。这部影片也向人们证明——方·基默和梅格·瑞恩(在影片中饰演吉姆的妻子帕米拉)不是只会扮演诸如《壮志凌云》中那样傻傻的角色。
《席德与南希》SID AND NANCY 《席德与南希》SID AND NANCY 1986 虽然“性手枪”不是最出色的朋克乐队,但他们是最出名的朋克乐队,《希德与南茜》是关于这支传奇乐队的吉他手希德·维舍斯与其美国女友南茜·斯庞根那反复无常的情爱关系和罗密欧朱丽叶式的悲剧结局,导演对这两个社会食物链最底端的边缘人进行了客观的刻画:他们的粗暴和痛苦,他们的敏感和自伤,他们走向自我毁灭却似乎不可避免……每一格影像都展现了电影的愤怒、激动和真诚。经过那次危机四伏的美国巡演,“性手枪”终告解体,希德仍在海洛因毒瘾的控制之下,他试图开始个人发展,但人们在一个早上发现南茜被捅死倒在地板上,希德因为谋杀罪被捕,他们的悲剧正好印证了朋克乐队“玩闹大会”(Circle Jerks)的一首歌——“Love Kills”(爱会杀人)。科特尼·拉芙和科特·柯本的关系,经常被用来与南茜和希德的关系作比,而科特尼·拉芙恰好在这部电影里面扮演了一个小角色。加里·欧德曼和克洛·韦伯以令人折服的演技将希德与南茜关系中的那份不成熟、相互伤害及令人反感的一面清晰地凸现在观众眼前,而他们那决意摆脱任何束缚的爱情又是那么令人感伤,乃至啜泣。2000年的《肮脏与愤怒》(The Filth And The Fury)是一部关于“性手枪”乐队的杰出纪录片,真实、客观、满怀热情,而又颇具观赏性。
首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