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之仁 桃李之仁
那些前生来世都是动人故事,
关注数: 3 粉丝数: 15 发帖数: 984 关注贴吧数: 9
转载刘国重先生文章:简论金庸十五部小说兼排位次 刚刚看过,深合我意,先生高见,晚辈佩服。1955年《书剑恩仇录》---云烟霜雾的青春忧郁,  跌跌撞撞的青春梦想。  1956年《碧血剑》---人物看起来发飘,不真实。  故事读下去俗套,没深度。  1957年《射雕英雄传》---绝非完满无缺,然而光芒四射。  郭靖如'铁马秋风塞北(或漠北)',黄蓉如'杏花(或桃花)烟雨江南'。恰因南辕北辙,成就珠联璧合。  《射雕》是金庸的第三部作品,至此,金庸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之前的《书剑》《碧血》只能算作金庸的试笔,写得也还好,终究不过如秋水时至、浩浩汤汤的钱塘江水,至《射雕》,方才望见大海,欢腾怒湃如海宁潮!  何平《侠义英雄的荣与衰》是我读过最好的几篇论金文字之一,他认为郭靖是'刚毅木讷''可亲而不可劫,可近而不可迫,可杀而不可辱'的'刚儒',"映现了原儒(战国之前的原始儒家-刘注)有天下之志的圣王气象。"  论文学价值,后期的《笑傲》《天龙》《鹿鼎》明显高于《射雕》。何以'新儒家'的殿军余英时先生反而说"《射雕英雄传》最合我的口胃"?何平先生的论述,是最好的答案,跟余先生契合的,是那份'原儒情怀'。  夏济安先生最早也有意撰述武侠,读到《射雕》,对友人说:"(李世民这样的)真龙天子已出世,我只好(像虬髯客那样)到扶余国去了。"  同时期看报上连载《射雕》的,还有张五常先生,他也对朋友谈过这部小说:"如果《水浒传》是好文学,那么,《射雕英雄传》也是好文学了。"  我亦云然。  1959年《雪山飞狐》---精巧绝伦的艺术杰作,一字增删不得,情节丝丝入扣、无懈可击。体现了高绝的艺术手腕与深致的古典情怀。  1959年《神雕侠侣》---此书有金庸笔下最光彩的人物(郭襄),最经典的场景(追日),最感人的对白('我的过儿长大了'),但这一切,并不能阻止《神雕侠侣》成为一部支离破碎的作品。  《神雕》文气并不畅顺,情节安排也非一气呵成,'硬抝'的地方,不是一处,而是多处。  像一件雕塑作品,细部完美,整体失败。  1960年《飞狐外传》---《外传》续《雪山》,狐假虎威,狗尾续貂。  文笔稍嫌板滞。主题先行,胡斐在这部书中颇具'高大全'的身姿。  1961年《倚天屠龙记》--- "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到七次可以吗?""我对你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马太福音》  张无忌是传自古波斯的'明教'的教主,却感觉他身上有着 基督的真精神:" 要爱你们的仇敌。"  基督教与其它宗教一大差异在于对'一夫多妻制'的反对,而张无忌与韦小宝最有'多妻'嫌疑。  韦小宝滥情为自己。  张无忌滥情,不想让每个女孩为自己而伤心失落。  张无忌性格不够统一,另外,金庸其他作品武功神奇如张无忌者,不少,但张无忌武功在小说情节发展中起的作用,总嫌太大。  1961年《鸳鸯刀》---像是今日'笑匠'们的杰作,刻意搞笑,一点都不好笑。  结尾抖出的那个'包袱',说是'仁者无敌'!这个,也不好笑,但是可笑。吾国自古以来,是'仁者无敌'?还是'厚黑摄政'?  1961年《白马啸西风》---"唉,你心里真正喜欢的,常常得不到。别人硬要给你的,就算好得不得了,我不喜欢,终究是不喜欢。"  佛家所称'人生七苦'除'生、老、病、死'外,还有:'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徒唤'奈何'!面对命运的无力感觉,感伤的田园(或草原)牧歌。  1963年《天龙八部》---方死方生,亦枯亦荣。阴阳为炭,万物为铜!  东挪西借了四句话,聊以塞责。《天龙八部》堪称博大,深感自己对这部作品把握不住。幸好有陈世骧先生那两封写给金庸、主谈《天龙》的函牍在,有此两信,我再说什么,都是妄言、赘语。  1963年《连城诀》---金庸的《天问》,强烈的质疑、极端的绝望,怀疑一切,厌弃一切。
《厚黑学》——未学其技,先行其事 傍晚外出吃饭,饭后回校途中在一卖书摊位前驻足,本没有买的念头,只是看看而已。卖书者摊位并非地摊,乃是那种可以推动的书柜。有几个人正在选书。随手翻看几本,均不如意,只觉如今之书太过泛滥,随便都可以出版,经典太少。正抽出一本书,还未注意书面,忽然卖书老板匆匆忙忙连拖带拽将书柜拉进了旁边的学校家属院里,经过一道小门,连柜上之灯都碰了下来。我惊奇又纳闷,转头一看,却见一群穿着城管制服的人正向这边走来。我手里还拿着那本书,这时才看清书面,原来是那本以前见过多次却从未读过的《厚黑学全集》。我跟着那卖书老板急急的脚步,想把书给他放回书柜。可是那老板拉着书柜走的太快,直到院子里面一段路才停下来,我没有追上去。彼时夜色阑珊,虽有灯光却昏黄黯淡。人影熙攘,我忽然动了心思。反正那老板匆忙之下,也不曾见我拿着他的书,我索性来个顺手牵羊如何?于是乎我把书往怀里一揣,坦然便行。这本书是归了我,可良心却丢了。我很明白这样做是不对的,有违我一向行事规则,更甚者,简直“泯灭人性”。从来都是鄙视偷盗行为,今日却脸不红心不跳的做了一回贼。自忖是不是这本书一到我手里就给了我“力量”?真是未读其书学其技,却先坦然行其事。抑或是我本性深处原就有着厚黑的天赋?不得而知。及至校门口,那帮身穿制服的城管已正在处理一个卖烤红薯的。以往城管现身,都是便衣,今天却为何如此“庄重”,竟穿起了制服,实在罕见。只见那卖烤红薯的拉着他的烤炉正与城管们理论,不一会过来一辆小车,城管们不由分说从其手中夺过烤炉,几个人抬上车,呼啸而去。卖红薯那人无可奈何,向着远去的“敌人”喊道“你们把地瓜都吃了吧!”,自言自语又似乎对围观众人说:“简直就是一帮土匪!”我心里有些不爽,我一向都同情弱者,却也明白这是无奈之事。内心深处,隐隐觉得,这帮城管正是道貌岸然下披着法律的外衣做着伤民之事的厚黑学的集大成者。脸厚,心黑,是为厚黑学之精旨。未阅其书便得窥其旨,我有点沾沾自喜。只不过,以后行事若秉承此念,尚须锻炼。世间厚黑教主门下弟子,又多了我一个。
那一季的青春张扬----迟来的读后感 那天晚上晚饭过后比较无聊,我问宿舍一哥们有无课外书看,他递给我一本翻的破破烂烂的书,就是这本《那一季的青春张扬》。本来我是一向不屑看这种多愁善感无病呻吟的书的,可我耐着性子看了几页就被吸引住了。 简洁流畅轻松夸张的文字,带着一丝丝快乐和伤感的情绪,就这样引人入胜,使我一口气从开始看到结尾。 看着看着,就产生了共鸣。虽然并无主人公生活与情感的多姿多彩,但那不正是我们所向往的吗? 本书前半部分是快乐的,后半部分则让人伤感。 看毕掩卷叹息,为主人公的爱情。 应该说,爱情是主线,友情是辅线。但我看完后流淌在心底的总是那快乐的友情,一想到主人公的爱情,就伤感起来。我觉得宿舍兄弟们的友情已经升华到了一种高度,其光芒遮掩了灰色颓废的爱情。 如果不是主人公“老罩”的一番单恋的痴情,结局应该是完美的。陈可可并不值得他去爱。小丽对他那么好,他竟然能忍心割舍。若是用女人的话来说,就是这个男人太贱了,越是得不到的越当作宝贝,结果输的一败涂地。在这一点上,我已与本宿舍哥们达成一致意见,呵呵。 只不过,感情太戏剧化了,我宁愿相信他的友情,感动于那嬉笑怒骂曾经的青春岁月,如今早成为一杯苦涩的伤感的酒,不堪回首。注:这本书几年前曾在网络上风靡一时,我现在才看过,所以说是“ 迟来的读后感”。
那一季的青春张扬----迟来的读后感 那天晚上晚饭过后比较无聊,我问宿舍一哥们有无课外书看,他递给我一本翻的破破烂烂的书,就是这本《那一季的青春张扬》。本来我是一向不屑看这种多愁善感无病呻吟的书的,可我耐着性子看了几页就被吸引住了。 简洁流畅轻松夸张的文字,带着一丝丝快乐和伤感的情绪,就这样引人入胜,使我一口气从开始看到结尾。 看着看着,就产生了共鸣。虽然并无主人公生活与情感的多姿多彩,但那不正是我们所向往的吗? 本书前半部分是快乐的,后半部分则让人伤感。 看毕掩卷叹息,为主人公的爱情。 应该说,爱情是主线,友情是辅线。但我看完后流淌在心底的总是那快乐的友情,一想到主人公的爱情,就伤感起来。我觉得宿舍兄弟们的友情已经升华到了一种高度,其光芒遮掩了灰色颓废的爱情。 如果不是主人公“老罩”的一番单恋的痴情,结局应该是完美的。陈可可并不值得他去爱。小丽对他那么好,他竟然能忍心割舍。若是用女人的话来说,就是这个男人太贱了,越是得不到的越当作宝贝,结果输的一败涂地。在这一点上,我已与本宿舍哥们达成一致意见,呵呵。 只不过,感情太戏剧化了,我宁愿相信他的友情,感动于那嬉笑怒骂曾经的青春岁月,如今早成为一杯苦涩的伤感的酒,不堪回首。注:这本书几年前曾在网络上风靡一时,我现在才看过,所以说是“ 迟来的读后感”。
那一季的青春张扬 都快考研了还看这种书?可我用了一晚上就看完了。那天晚上晚饭过后比较无聊,我问宿舍一哥们有无课外书看,他递给我一本翻的破破烂烂的书,就是这本《那一季的青春张扬》。本来我是一向不屑看这种多愁善感无病呻吟的书的,可我耐着性子看了几页就被吸引住了。简洁流畅轻松夸张的文字,带着一丝丝快乐和伤感的情绪,就这样引人入胜,使我一口气从开始看到结尾。看着看着,就产生了共鸣。虽然并无主人公生活与情感的多姿多彩,但那不正是我们所向往的吗?本书前半部分是快乐的,后半部分则让人伤感。看毕掩卷叹息,为主人公的爱情。应该说,爱情是主线,友情是辅线。但我看完后流淌在心底的总是那快乐的友情,一想到主人公的爱情,就伤感起来。我觉得宿舍兄弟们的友情已经升华到了一种高度,其光芒遮掩了灰色颓废的爱情。如果不是主人公“老罩”的一番单恋的痴情,结局应该是完美的。陈可可并不值得他去爱。小丽对他那么好,他竟然能忍心割舍。若是用女人的话来说,就是这个男人太贱了,越是得不到的越当作宝贝,结果输的一败涂地。在这一点上,我已与本宿舍哥们达成一致意见,呵呵。只不过,感情太戏剧化了,我宁愿相信他的友情,感动于那嬉笑怒骂曾经的青春岁月,如今早成为一杯苦涩的伤感的酒,不堪回首。
转载一篇文章:回帖之美 我们共同寄居在一个栖息地里--------论坛.这里是心灵的家园,使每个人放松的讲述内心的苦与乐.这里是倾诉的小站,总有凝视你的目光,不厌其烦的听你娓娓道来.我们平静或是愤慨的谱写心曲,我们高亢或是萎靡的挥洒才情,只要我们愿意,论坛便会包纳我们的一切. 论坛像一个大家庭,每一天我们在这里交流着心德体会,那一篇篇贴子,也许平淡无奇,细若流水静静逝过;或是引人深思,久久无法忘怀.有的加荐加精又顶置,由衷的让人羡慕又佩服.然而不管是精华还是平庸,没有人跟贴的贴子,必然是寂寥的.就算精彩又如何,无人喝彩的佳篇也只能孤芳自赏. 手指在键盘上舞蹈,没有温度的文字被写者注入了灵魂.每一次敲打,都是心灵的写照.需要有人与之分享那份喜悦的悸动,或是分担一些窒息的心痛,不管为何总是需要少许的赞美或是小小的安慰.那怕是善意的批评,也说明还有人在关注你的言行.这一切的一切都会激发写者的写作热情,让冰冷的心渐渐感知温情,让快乐感染整个论坛. 有些写者常常忌妒别人盖的是高楼大厦,而自已只有矮矮的小楼.或是常常怀疑斑竹的眼光,你没有精华,连一次推荐也没有.你暗地里说他们没品味,不懂得欣赏你的才华,你暗想那些回贴的都是那些精华得主的朋友。而自已只是论坛中最不起眼的角落,你是融不进他们的生活,所以你只能住你的平房. 你从来不曾注意,你在论坛里的足迹是多么的微少,你只观注自已的贴子有没有人回复,你是否也观注过别人的贴子。也许你也曾观注过,但是你不曾留下你的影迹,别人又怎知你来过了。 你应该了解同是写者的心情,你期盼着别人的回复,可你却惜字如金的,连一个符号、一个笑脸也不曾在别人的驻地留下。你怎么能自私的去想让别人在意你的喜怒,去花费时间为你建造梦幻的高楼。听到这里你不觉得有一些惭愧吗?或者你还是不承认,因为你还是认为你是才华横溢的。你只管你的发贴只管听别人的赞美,其它的你统统不理会。但是作为一个成功切合格的写者,你要具备一个建全的心灵,记得回贴是美德 回贴是看贴后第一件要做的事、回贴是令人赞美的行为、回贴是尊重写者的表现、回贴是搭建友谊的桥梁 回贴是寂寞的抚慰、回贴是快乐的传送、回贴是思想的交流、回贴是精神的共鸣、回贴是无声的关怀 回贴到底是什么吗?只有写之人回之心才能懂吧!朋友今天你回贴了吗? 本文地址: http://bbs.qq.com/cgi-bin/bbs/show/content?club=3&groupid=117:10418&messageid=14672 复制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