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阳淡淡柳阴阴 斜阳淡淡柳阴阴
关注数: 10 粉丝数: 453 发帖数: 3,194 关注贴吧数: 30
这是一篇毫无逻辑的文章——我的 从人类存在于世界上开始,他们的思考便开始作用,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改造了这个世界,建立起了文明。当他们的理性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反思自己之于这个世界的意义和价值,这,也是任何哲学学派要解释的基本问题。如果不能清晰的解释这个问题,则其必然不能让人信服,也不能对人类的行为产生指导作用,进而成为一些看似存在理性实则毫无价值的空话。 就人而言,这个问题应当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人与世界存在的性质上的联系,即固定联系。一个是人与世界存在的互相作用,即动态联系。前者是人类看待世界解释自身存在的观念,即世界观,后者是人类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价值与行为准则的方式,即方法论。在解决这一种问题的过程当中,人类并没有能够达成统一的共识,渐渐划分为唯物与唯心两派。一方主张以物质为主,人类的意识通过能动作用认识与改造世界,一方主张以意识为主,物质只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延伸和附属。这二者都经历了长时间的人类理性审查,奠定了其存在的价值与系统的理论,并试图坚持自己,批驳对方。 但当我们仔细审视唯心与唯物者的辩论之时,“我们发现胜利的往往是诡辩而不是人类理性的胜利”,真正的胜利者实则是以辩术赢得更多他人信仰的一方,但是就哲学理论而言,这完全是在鸡同鸭讲。如果我们要获取真正的理性,就只能从头开始回顾自己的思考。 无论是唯物者还是唯心者,他们的理论体系都有一个绝对不可缺少的部分,那就是经验,那就是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存在这样一种经验的联系。人们通过感知外在世界来获得关于外在事物的经验,而这样一种经验又被人所用来行为,这样的一个事实是不可否认的。当唯物者与唯心者试图在两端寻找到确定性与第一性之时,真正确定的实则是这样的一个纽带,那就是经验。 而以经验作为第一原则,正是经验主义诞生的根本,这也是人类价值得以重新体现的第一声呼号。 古希腊的哲学研究被中世纪的基督教会覆压了一千余年,才慢慢开始走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更多是在艺术与宗教上对于旧有文化的建设和对新生文化的培育。而标志着人类重新走回理性思考的进程,则是启蒙运动,而启蒙运动又以英国的经验主义思想作为哲学的开端。可以说,经验主义哲学是西方一切近代哲学的近祖(而远祖则是古希腊),究其特性,它是一种能够彻底反映人性解放和人权要求的哲学学说。 但是这样一种学说存在的必然的问题,就是难以理解和接受:如果我们无法认识一座桥的两头,我们怎么上桥呢?同样的,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同时不能够被确定与认识,人类的经验又联系了什么呢?这样的一种世界观,所带来的一切方法论也只能是“按照经验办事”,显而易见的是,例如守株待兔之类,都是因为坚持经验而导致的可笑的错误,以至于“按经验主义办事”就成为了这类失败错误行为的代名词。正因为如此,休谟刚写出《人性论》的时候,无人问津,直至他死后,这本巨著的价值和意义才得以被发掘。十分惭愧的说,当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不得不随时拿笔划下重点,以防我顺着他的思路,莫名其妙地就到了下一页而忘记了将内容放入脑海。 这样的疑问只是对于经验主义了解不彻底的结果而已。 我们不能因为没有两头就强行确定一头作为坚石来搭起桥梁,这是一种武断。而真正的理性就是知道确定与不确定,然后根据需要确定哪里是坚石的。我们要生活,所以我们不可能对于物质与意识都认为是空,而一味对于经验简单重复,这是粗浅的复制。内涵是,在两头之中,我们终将寻找到一头作为我们行为生活的依靠,但这并不能改变两头价值与地位相等的客观事实,因为经验并未赋予任何一头以特殊性。 唯一的客观是经验,而人总是要活在主观世界的思想与意志之中的。 之所以经验主义能够成为人性解放的先声,就是因为它将这坚定的一头留给了意识,留给了人的理性。当我们看到前路的迷茫和不确定时,人类的智慧和信念,加上对经验的合适理解和分析,人终将寻找到光明的前方,这在基督教与封建专制统治的时代里,是多么振聋发聩的呼喊啊。
谈经验主义 一般当我们说到“经验主义”这样一个词汇的时候,都会产生负面的情绪:所谓的经验主义是一种错误的理论,我们都用这个词来形容讽刺那些根据固有经验墨守成规,最终因为经验偏离实际情况而导致失败的人或事——这个定义下的经验主义,应该等同于“守株待兔”。 而事实上,这是我们对于经验主义的一种成见和误解。 事实上,当否认某些“经验主义”的做法时,相对的,必然会得出“具体事件具体分析”那样的说法。但是,怎么分析呢? 假设我们没有亲身经历过某一件事情,我们所能指望的能是什么呢?肯定是知识,是处理这件事情的方法,而显然的,这样的一种知识,必然是前人从自己经历这样一件事情的经验中,剔除导致失败的一部分,而保留直达目标的那一些所最终得到的。 如果我们亲身经历过那样的失败,我们又怎么不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呢? 我们对于事件所做的分析,不是从自己的经验,就是从他人的经验,人又怎么能脱离开经验去做分析呢? 而“守株待兔”那样的情况,最多作为一个失败的经验,而不能作为经验主义的失败,我们现在不会像那个人一样死守木桩,墨守陈规,这就是我们从经验中做出的有益分析。而这种分析,即使是小孩子都会做,只要是具有正常思维能力的人,都会做。 所以,当“经验主义”这个名词出现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再从浅显的成见来对这个词汇有所偏见,而是深刻考察这样的一种哲学流派。因为这样的基于经验的分析方式,是从每一个人最基本的思维开始探索,经验的分析,就是每一个人,对于自身的寻找。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