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先生2018
森林先生2018
紫玉无言 金沙有声
关注数: 209
粉丝数: 340
发帖数: 2,710
关注贴吧数: 9
贵妃朱泥 《平盖祥云》 许晶晶作品 踏着七彩祥云,找你约茶可好? 许晶晶作品《平盖祥云壶》 泥料:03年旧藏60目贵妃朱泥(清砂坊提供)容量:150cc 传统全手工制作 限量6把,壶内底刻有编号,6-1到6-6。 6-1这种排序,无法造假。 朱泥界的天后,祥见科普文。 支持七天无理由/第三方交易 欢迎小窗👏
大水潭天青泥 潘进作品《留园》 吕克贝松说:电影是一片阿司匹林,紫砂何尝不是。 工艺美术师 · 潘进作品《留园》 泥料:黄龙山大水潭天青泥(清砂坊提供) 容量:200cc 传统全手工镶身筒制作 蜀山小仙刊刻,存世一件 作品点评:型制方正,线面转折间气畅自由,方寸间开阖出空间感。刚中见柔,不失俊逸之气。混方器不仅需要陶手扎实的功底,点线面之间的节奏、韵律以及整体结构关系都需要很好的去呈现。颇具难度的一款作品。紫砂讲究个性,个性即艺术。自以为刻骨铭心的回忆,也许别人早已忘记。 紫砂,何尝不是一片阿司匹林。 —————奇迹先生语录 支持七天无理由/第三方交易 欢迎小窗👏
大水潭青灰泥 《半夏水品》200cc 都说玩壶看性情,不光是造型,其实也包含了发色。灰色之所以被赋予高级感,是因为它传递的情绪少。沉稳与安定、低调和内敛、都透露出一份简约沉静的气质。 大水潭原矿青灰泥,烧成砂质肌理细腻温润,发色朴拙素雅。40目通粉,不酸洗,无添加。(清砂坊提供) 《半夏水平》周鑫作品 半手工制作 200cc 支持七天无理由/第三方平台 欢迎小窗👏
四号井深紫 《双线竹鼓》复刻版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 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双线竹鼓》 毛聪作品 240cc 四号井深紫 电窑2#4 单矿纯料,40目通粉,无拼配,无添加 壶艺泰斗顾景洲实样3 D扫描复刻,同比缩小,误差小于3丝。 照片款,有泡养五六壶茶,下单另发。 支持七天无理由/第三方交易 欢迎小窗👏
2003-2023贵妃朱泥二十周年(八月科普文) 2003年业内资深行家,《阳羡茗砂土》作者刘玉林先生凭借多年经验,发现、收集、炼制了一款优质朱泥矿料"贵妃朱泥"。当时,刘玉林的炼泥作坊还在四号井井筒边,房屋陈旧,灰尘仆仆。家兄杨德明偶然瞥见他茶盘上的一把朱泥《仿古如意》泡养的鲜艳欲滴,捧之爱不释手,当即买了十捆!因与刘玉林,是由当时在深圳画油画的同窗蒋葵菲引荐相识。(蒋是刘玉玲的小姨子)遂起名为"贵妃竹泥"葵菲谐音"贵妃"。刘玉林当时茶桌上的《仿古如意》 "贵妃朱泥"虽然属朱泥,但与一般朱泥相比。分布与矿料形成却有不同。普通朱泥一般在矿床中至少有薄薄的一层,但"贵妃朱泥"却不然,其根本没有矿层,只零星的依附于嫩泥的表面,为青色片状。嫩泥风化而形成。为典型的因风化而形成的矿料,仅有两厘米左右,很薄的一层。根据刘玉林先生讲述,原矿的平面型矿床散落于嫩泥层表。在拔取挑捡后,裸露在外的仍然是青色片状的嫩泥。在经长时间分化之后又会再次形成"贵妃朱泥"的矿料。其过程好比普洱茶由青饼发酵成熟茶饼。而分化时间不宜过长。一到两年为最佳。时间太长,矿料中的泥浆流失过多,则失去了可塑性,不易成陶。"贵妃朱泥"原矿呈土黄、红褐色碎片状,质疏,风化侵蚀程度高。矿表有小虫洞侵蚀的眼孔。其烧成温度略高于其他朱泥,与红泥较为接近,干燥和烧成的收缩率也于红泥较为相近,约13%左右,最佳窑温为1150度,断面致密,声音微哑,珠光隐现。与普通朱泥相比,"贵妃朱泥"为嫩泥矿表层嫩泥。因长期分化,泥浆流失较多,黏土物相对减少,砂性比例相对增多。故成陶后色泽不像其他朱泥鲜艳,但质感表现却更为强烈。透气性也更佳。烧成后略显古朴的外表。经泡养后温润如玉,也和一般朱泥,(烧结后为单气孔)泡养后变化小,有本质的区别。"贵妃朱泥"被誉为朱泥界的天后,鲜为人知,重要原因是其存量稀少。圈内拥有此矿料的一手数尽,且无市场流通。2003年当时的购入价是台西顶级平台底槽青的三倍多。2023年许晶晶制《文旦》 "贵妃朱泥"20周年,谨以此文记之。(部分考证资料、照片由刘玉林先生与杨德明先生提供) #贵妃朱泥#黄龙山原矿#紫砂#
养壶日志(第八壶茶) 器物被茶汤泡养后便生温润感, 那么人呢…
《六方犁式》陆东波全手工作品 200cc "手中无犁,难言茗事" 流、把、钮、盖、身皆以六棱造器,口盖严密,线面清朗,挺拔中见精神,君子寓意于物,抟砂成器,皆是以气质作载体。 《六方犁式》 200cc 薄胎 2015首届"景舟杯"制陶大赛民间组银奖,助理工艺师·陆东波全手工作品 黄龙山原矿乌晶泥 (单矿无拼,不酸洗,无添加) 支持七天无理由/第三方交易 欢迎小窗👏
四号井底槽青 潘进作品《秀方》300cc 君子进退有度,处世有方,藏锋而不露芒。 工艺师·潘进作品 《秀方》300cc 黄龙山四号井纯底槽青(清砂坊自炼) 单矿不拼配,不酸洗,不加碳酸钡 传统镶身筒全手工制作 壶身饱满丰盈,角钝而匀,具古韵。比例协调,型制周正,浑厚大气。 支持七天无理由/第三方交易 欢迎小窗👏
四号井深紫 许晶晶全手工制《鱼罩》 夕时文人独钓寒江,无鱼也潇洒。 现代人,捧个手机,执一把壶便拥有 "对鱼摸月是良宵,买尽青山作画屏"之畅怀。 时代在变,喝茶人的心境也是… 许晶晶作品 《鱼罩》 160cc 全手工制作 四号井深紫(清砂坊提供)160cc 2017年自炼,40目通粉,不掺浆不拼配不酸洗不加碳酸钡。 支持七天无理由/第三方交易 欢迎小窗👏
《筠器·砂陨》王宝继全手工作品 120cc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诗经 小雅《鹤鸣》篇 王宝继作品《筠器·砂陨》 五彩芝麻段 (清砂坊提供) 全手工制作 120cc 孟赟督造 太湖石之纹理,跃然壶表,竹钮、竹把、竹流细节处藏巧于拙,返璞归真。 遵守七天无理由/第三方交易 欢迎小窗👏
四号井深紫 许晶晶全手工作品《得闲》 人生待足,何时足;未老得闲,始是闲。 ———陈继儒《小窗幽记》 道洪风,丰盈圆润,敦厚凝实。 许晶晶作品 《得闲》全手工制作 黄龙山四号井深紫(清砂坊提供)300cc 2017年自炼,单矿无拼配,40目通粉, 不掺浆不掺粉不酸洗,无添加。 限量款 6把,壶底有签名,编号6-1至6-6 遵守七天无理由/第三方交易 欢迎小窗👏
黄龙山异品七彩泥 陆知航作品《巨轮珠》200cc 玩壶很看一个人的性格,有些喜欢珠圆玉润,有些则喜棱角鲜明。有些喜欢飞流三千,有些则喜快速迅猛。 炮流,在几年前还被认为丑的无可救药,这些年,逐渐被壶友(特别是年轻壶友)接受喜爱。 迅出,是满足特定的茶类的冲泡要求。比如,武夷岩茶,凤凰单丛等等… 助理工艺美术师 · 陆知航作品《巨轮珠》 泥料:黄龙山原矿七彩泥(清砂坊提供) 容量:180cc 半手工制作 黄龙山异品七彩泥,极少见的一款天然共生矿。 支持七天无理由/第三方交易 欢迎小窗👏
四号井底槽青 杨凯凯 全手工制《高文旦》 由高级工级美术师·蒋鉴陶刻 唐·李商隐诗作《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竹坞无尘水槛清, 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 留得枯荷听雨声。 诗文:竹坞,亭槛,流水,枯荷勾勒出清幽绝妙之意境。陶刻心追古人,妙理于豪放之外,出心意于法度之中,颇有魏晋之风。学院派·杨凯凯 全手工制《高文旦》 175cc 四号井纯底槽清 2018年自炼四号井底槽青,单矿不拼配,40目通粉,不酸洗,零添加。 砂料界的爱马仕。 (泥型工刻俱佳之作) 支持七天无理由/第三方交易 欢迎小窗👏
吴洪慷 作品《归隐》150cc 全手工制作 混搭了日式具轮珠和枯山水两种流派,匠心独具。 有小巧、静谧、深邃的禅悟气场。 轻薄胎,内推半球孔,出水极佳。 150cc容量非常适合要求出汤迅速的岩茶, 单枞类茶品。 吴震入室弟子 · 吴洪慷作品《归隐》 泥料:2002年藏民国清水泥(清砂坊提供) 容量:150cc 传统全手工制作 支持七天无理由/第三方交易 欢迎小窗👏
黄龙山纯底糟青 毛建韦作品《玉硕》 紫玉无言,金砂有声。能被称为人间珠玉,定非浪得虚名。 05年藏品泥,产自台西-11米露天矿,俗称平台底槽青,单矿不拼配,60目通粉,不掺粉,不掺浆,不酸洗,不加碳酸钡,零添加。 2015年,首届景舟杯金奖, 2015年技能大赛一等奖, 高工·毛建韦 全手工作品《玉硕》 05款纯底槽青 250cc 支持七天无理由/第三方交易 欢迎小窗询价👏
掌中知己/案上轻玩 金黄段《洒金小竹段》 有些茶适合一个人喝, 就像有些故事只能说与壶听… 好茶是很厉害的,有时喝了还容易醉。 执一款小壶,只须三五克,轻松的啜上一口, 就能让你忘了很多事… 李仁恒志作品《酒金小竹段》 黄龙山原矿金黄段 120西西 半手工制作 照片款正岩轻泡养 一人饮/掌中知己/案上轻玩 支持七天无理由/第三方交易 欢迎小窗
柴烧·窑变 《美人杯》 柴烧有着与时间一同生长寂灭的魔力… 高温柴烧·窑变 《美人杯》 黄龙山四号井夹脂泥 180cc [限量版] 判断本山泥料高温烧制真伪,必定有铁质析出。 柴烧作主杯,茶汤更扬香,汤感更柔和。 遵守七天无理由/第三方交易 售¥199/只 欢迎小窗👏
四号井底槽青 许晶晶作品《汉君》 昨天被一众吧友批评,壶照拍的过于含蓄,今儿自罚好茶三杯,又厚颜的拿起相机,咔嚓了几张,多谢大家指正 上一把据说需要烧高香才能买到的四号井底槽青 许晶晶 全手工制作《汉君》 225cc 黄龙山四号井底槽青 2017年自练,单矿不拼配,不掺粉,不酸洗,零添加。泥料已陈腐5年,3.2号标高温窑。 砂料界的布加迪 支持七天无理由/第三方交易 欢迎小窗
平台底糟清(高温窑)新锐陶手 王超作品 高温窑烧制,发色纯正,砂感十足。 本山纯料,不掺浆,无酸洗,非拼配市场科技泥。 新锐陶手 王超全手工作品《清欢》 黄龙山纯底糟清 200cc 作品法度自然,线面明快,大巧若拙。 支持七天无理由/第三方交易欢迎小窗
泥是肉 砂为骨
自古高仕皆玩才[捂脸]
《汉风壶》05年藏本色红降坡 吕勤芳作品 泡养了三壶牡丹王,已然现珠光,品质好的本山料,就是这么神奇。精工半手,细节没有可挑剔之处。下午咔擦了几张业余照片。 吕勤芳作品《汉风壶》 泥料:05年藏本色红降坡泥 容量:260cc 限量16把 泥料特点:中心块,无杂质,颗粒柔和,色泽瑰丽。非后加粗颗粒,拼配商品泥。 市场几不多见,少数藏家作坊还有零星储备。 支持七天无理由/第三方 欢迎小窗👏
玩过底槽青 一览众砂小
照片V S皂骗 佳能VS苹果,苹果这自动调色也太猛了
金砂有声,紫玉无言…
赏壶可近禅,止念、养正…
仿生器 《西瓜壶》 本山红降坡 120cc 夏天的正确打开方式: 西瓜、蒲扇、荧火虫… 仿生器 《西瓜壶》 本山降坡泥 / 120cc 超薄胎 明价¥800 一人饮/适合泡一些那种很贵的,需要用小秤没有人时,一个人偷偷喝的茶 。 支持七天无理由,支持第三方交易。
何为深紫: 一来,泥料产自四号井-28米作业平台; 二来,烧高温发深紫色(2#7 1184度) 烧2#4 1178度发枣红色 烧极高温3#半 1200以上发紫茄色。 黄龙山众多井口所产泥料,唯四号井吃温最为宽泛,跨越多个色系,成品且不炸裂。如四号井本山绿泥,2#8呈米黄色,3#5呈鸭蛋青。四号井底槽清烧成发色更为丰富多彩。而其他井口发色相对单一,外山泥料更是一吃高温就炸。四号井处于黄龙山青龙山交界处,随着地壳运动,青龙黄龙两个板块互相挤压,造成四号井区域的深层原矿较其它地方的密度更高,砂性更重,成陶窑温宽泛,高中低可烧出各种不同色泽。 江南水系丰富,四号井山脉底下的矿床,上亿年被冷冽清澈的青石水滋养润泽,矿源呈乌青色(台西紫泥呈土褐色),每一槽外表均带有釉皮,如同贝壳内壁一样,晶莹透亮,熠熠生辉,和浅表泥是两个概念,就像和田玉的籽料山料。四号井1972年启动,1997年关停,上下挖了三横管(三层),最深处-80米,几乎被掏空了,目前井筒被拆井口被填埋,复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四号井的泥料既种不出,也找不到替代品,不可再生不可回炼,用一点少一点。2017年自炼,单矿非拼配,采用石磨粉碎,40目过筛,不掺粉,不掺浆,不酸洗,零添加。▲ 周嘉《折角小石瓢》,何涛监制,2018年2月 黄龙山四号井深紫▲ 郑志贤【梅花三弄】,烧两遍2.7号标,发深紫色,2019年3月 黄龙山四号井深紫▲ 作品《紫嫣》,窑温临近极限,发紫茄色,2018年3月 黄龙山四号井深紫 七月科普文章,部分文字内容及记录照片由杨德明先去提供。
台西-11米平台 底槽清教科书 《匏瓜》 纯底槽清的三大概念: 纯料(单矿)、通粉(不掺粉、不掺浆、不酸洗)、零添加 之前科普帖有详细说明,不再过多赘述。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也欢迎吧友论证评判。 许晶晶作品《匏瓜》 泥料:05年一品纯底槽青(清砂坊提供) 容量:250cc 传统全手工制作 限量6把,壶内底签有编号:6-1至6-6 2005年委托正砂坊炼制,40目通粉,单矿不拼配,不掺粉不掺浆,不酸洗,零添加。 台西-11米底槽青的教科书,2004年春即沉入水底,市面上根本看不到。 遵守吧规,七无无理由,欢迎小窗
黄龙山矿址公园 从明正德年间紫砂诞生,到2003年底黄龙山正式封矿。黄龙山,这座众多壶友心中的"圣地",女娲补天遗留人间的"瑰宝",历经500余年的开采,现在只剩下了几个小土包! 2003-2023年,黄龙山封矿已20周年。江南梅雨,下午无事,便来几步之遥(工作室在山脚)正在施工中的黄龙山矿址公园打了个卡。因为工地安全原因,管理人员不让入内,只得在外围拍了一些照片,以作纪录。 遗址是人类在漫长的活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黄龙山作为特殊的一种存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紫砂代名词。 根据矿址公园展示牌及网上蓝图资料,将建成林上书廊,四号井矿源展示馆,名人艺术馆以及游客中心等等。 问询管理人员后告知,黄龙山矿址公园将2024年(明年)建成开放,黄龙山之于众多壶友心中,就如圣城耶路撒冷之于西方人,建成之后,必将成为众多壶友此生必打卡的"圣地"!
泡养了一星期,散发古铜之色,玉石之光,脂润朴质,击之铿锵。本山料砂糯黯然,无玻璃相,这是外山料所无法仿制的。
不是没有本山好朱泥,是壶友们有没有一双火眼金睛!贵妃朱泥20周年纪,全手工作《平盖祥云》150cc
03年旧藏贵妃朱泥 全手工制《文旦》 贵纪朱泥2003年由刘玉林先生练制,家兄杨德明先生命名,一经推出,好评如潮。(纪录于刘玉林著《阳羡茗砂土》第五章135-138页)许晶晶作品《文旦》 泥料:03年旧藏60目贵妃朱泥(清砂坊提供)容量:150cc 传统全手工制作 朱泥界的天后
《听雨》|原创作品 一泓太湖水,一座太湖石,水石相融,沧桑巨变,亿万年的岁月冲刷,终成太湖瑰宝。此壶设计充满巧思,壶钮雕刻工艺,仿若嵌入一块太湖石,盖面大小不一的雨点,让人充满暇想。 工艺美术师 · 薛澄原创作品《听雨》 泥料:黄龙山四号井深紫(清砂坊提供) 单矿非拼配,40目通粉,不掺粉不掺浆,不酸洗、零添加(支持壶友送检,附承诺书,假一罚十) 容量:280cc 传统全手工制作 中国美术学院陶艺系研究生毕业,师从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吴曙峰 遵守吧规,支持七天无理由,第三方平台。
一品纯底槽青,产自台西-11米露天矿,俗称平台底槽青
也谈谈紫砂矿料的"老" 我们通常说的原矿‘老’泥料,指的是什么? 紫砂矿没有“原来”和“后来”的区别。 现在陈腐期长的泥俗称“老泥”,也不准确。我们练泥人、挖矿人对老泥概念所表达的意思,是指用老块矿料炼制的泥料。 老和嫩,是对应的概念,而不是和“新”对应。紫砂行业,只有新型新工,并没有新泥这个概念。 挖矿人,将砂性重的矿料称作“老块”,因为砂性重,所以这种矿料角钝,更呈石状。因为颗粒石英较多,所以烧结温度高。因正因为如此,砂性重、烧结温度高的泥料,才被称为老泥。 *四号井-22米深井紫泥原矿 *四号井深紫电窑2.4#标 制《双线竹鼓》 *四号井深紫 制《均玉》
国工· 薛澄原创作品《听雨》泥料:黄龙山四号井深紫(清砂坊提供)容量:280cc 传统全手工制作 中国美术学院陶艺系研究生毕业,师从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吴曙峰
静里梅花香满庭… 助理工艺美术师 · 吴张闻作品《梅桩壶》 泥料:黄龙山原矿芝麻段泥 容量:200cc 传统全手工制作 高级工艺美术师吴震亲传弟子 梅花非印版,全手工捏制,朵朵鲜活 很荣幸能参与到第四季的准入商家,各位壶友请多指教[抱拳]遵守吧规,支持七天无理由,支持第三方交易
2003年纯底槽青 史上第一款纯底槽青 02年,大陆紫砂市场刚刚萌芽,绝大部分买壶人皆为茶客,对泥料和造型最为讲究,因为买壶就是为了泡茶和把玩,这才是紫砂正确的打开方式,现在紫砂渐渐偏离了它的初心,赋予太多金融属性。▲ 紫砂一厂“拼2”,40斤整块,主要用来生产厂壶。还有一种20斤小包装的精品泥如特拼、特清、墨绿等供研究所使用。 某日搜索到台湾的真壶网,介绍有一款泥料叫底糟(网站就这么写的)青,产于紫泥最底层,质量之佳,为历代陶人推崇之首,并称是顾景舟最钟爱的泥料,瞬间眼前一亮,就它了。 当时丁山最负盛名的几位泥商:任玉春、刘玉林、陈伟、钱汉平等没有一家炼底槽青。有这个原矿却没人炼这个泥料,岂非咄咄怪事?实则不然。 从明代开始,炼泥的最高境界即泥配泥,据《阳羡茗壶录》记载:造壶之家,各穴门外一方地,取色土筛捣部署讫,弇窖其中,名曰养土。取用配合,各有心法,秘不相授。及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紫砂一厂的泥料都是这一车那一车拼配而成,泥料的名字也因此叫作:拼一、拼二、拼三、拼四。甚至到了2004年,陈伟的“正砂坊”也只有清水泥和特清之分,特清即以底槽青为主料,掺入一定比例的紫泥降温,压根没有纯料这种概念。比如刘玉林,因为善配清三代、民国老壶的泥料而广为人知。 另一个深层次的原因,黄龙山尚未封矿,价格十分透明,甚至给看山人一包烟,私挖个几百斤也无人过问。单一矿料怎么开价?啪啪啪一合计,原矿多少钱,加工多少钱,成本多少利润多少一目了然。拼料有技术含量,就无法按单一矿料来核算。 03款纯底槽青,由钱汉平先生练制。 诞生之初,曾经有一个很响亮的名字:史上第一款纯底槽青。2015年新广告法颁布实施后,由于不符合极限用语的要求而改名。之所以敢于号称【史上第一款纯底槽青】,是由家兄杨德明先生提供了包括图片、录像、人物在内的证据链,证明这款泥料诞生于2003年11月,确切的时间是15、16、17三天。前两天原矿粉碎,17号下午拍摄了整个加工流程,并于18号张贴到网上。 当初台西还没有封矿,底槽青价格极其低廉唾手可得,况且加工数量不大,出价较高(在当时),并且反复叮嘱,绝对不要掺入其它泥料,磨成粉后加入清水即可,不要真空,壶做出来好不好和你无关。看到这种要求,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加工的量很少了,实际上当时是抱着石头过河,也不知道这样做到底成不成,即便不成,损失也有限。 刚推出时,绝大部分壶友的态度是淡漠的,觉得这更像一种噱头,或博眼球的手法。坚持一二年后(后面陆续推出了本绿、一品纯底槽青),本色这个概念才逐渐形成合力。2007年家兄写道:【史上第一款纯底槽青】距今只有四年时间,你还看不出它有多大价值,但四十年后呢?这就是紫砂断代的一个分水岭。回想八十年代,棉袄棉裤是老土,那个时候流行涤纶、晴纶、卡其、化纤、的确良,现在谁还穿涤纶化纤?连袜子都买纯棉的!普洱、红木、翡翠、玉石,莫不以纯料为贵。 2003年11月17日诞生的纯底槽青,是紫砂史上的第一次网络秀,第一次呈现紫砂泥料的原生态加工流程,让海峡两岸以及海外壶友真正认识了底槽青,比如什么是鸡眼,怎么粉碎,如何捶制。在这之前,底槽青只是一个模糊的名词,家兄杨德明先生首次提出了纯料(本色)的概念并付诸行动。 从无意到有意,是一种历史进程。史上第一款纯底槽青提出了三大概念 纯料(单矿)、通粉(不掺粉、不掺浆、不酸洗)、零添加◎以上为2003年11月18日上传的原版图片 资料,照片均由家兄紫砂公园站长杨德明先生提供,本人整理,互联网是有记忆的,此帖再现愿为吧友们科普解疑![抱拳] #底槽青#
四号井底槽青的前世今生 ★ 根据钱汉平2017年9月16日口述整理: 1991年五六月份,在五号井底发掘出一槽泥料,有鸡眼,粉碎成40目后,只要烧特高温,就发青,紫里面泛青。 我和师父王伯生(原料总厂),周洪生(音同)三个人为其起名底槽青。即底下一层泥料,烧成发青。当时四号井已经挖出了底槽青,80米的大鸡眼,没起名前叫二号泥,-44米的鸡眼小,叫一号首选泥。四号井处于黄龙山青龙山交界处,随着地壳运动,青龙黄龙两个板块互相挤压,造成四号井区域的深层原矿较其它矿层的密度更高,砂性更重,成陶窑温更宽泛。 江南水系丰富,四号井山脉底下的矿床,终年被冷冽清澈的青石水滋养润泽,断面呈乌青色,而市面上常见的底槽青,多产于三号井、台西矿(受黄石水滋养润泽),断面呈土褐色。 据老矿工讲,在湿润的井下,矿灯一照,四号井底槽青是蓝青色的,非常蓝。四号井底槽青,断面疙瘩不平,似蛤蟆皮,俗称牛肉块状,鸡眼边缘模糊,银星密布,边缘钝化不割手。吃温极高,可烧4.5号标,采用高低温搭配,理论上可以烧出上百种颜色。四号深井泥料的特点:含砂量大,含铁量大。 烧成后,灰扑扑的毫无光泽,毫不起色,枯涩如老者。 但洗净后,只需泡养几回茶,霎时变得光彩夺目,温润如玉,就这么神奇。◎2003年11月,家兄杨德明先生推史上第一款纯底槽青,在此之前,业界还没有纯料(单矿)的概念。 当时泥拼泥才是王道。比如刘玉林,因为善配清三代、民国老壶的老料而出名。“正砂坊”只有清水泥和特清之分,特清以底槽青为主料,掺入一定比例的紫泥以降温。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紫砂一厂的泥料都是这一车那一车拼配而成,泥料的名字也因此叫作:拼一、拼二、拼三、拼四。 20年前,当时的泥商添加化料、碳酸钡自认做得神不知鬼不觉,反正烧成陶后,无人发现。 即便检测,也要打破茶壶,研磨成粉才能测出成分,好好一把壶,谁会狠心打破了送检。 现在呢,只要把壶(或泥)放在仪器下,一分钟就出结果。加了甚么“海克斯黑科技”一目了然。 15年后,是否黄龙山的泥料,很可能放在仪器下扫一扫真伪立判。而单矿更容易被检测识别。 科技不断进步,时间#四号井底槽青#是最好的裁判。 ▲ 样本:工艺美术师 / 潘进《秀方》▲ 样本:左为助理工艺美术师 / 朱建斌《古莲子》,共烧了四遍,4.3、1.5、4.2、1.5 右为工艺美术师 / 潘进《云襟四方》,烧了两遍,4.1、4.1 均在毛胡子电窑烧制▲ 样本:高级工艺美术师 / 张炜《井栏壶》#紫砂##四号井底槽青#
闷一壶老白 入秋,闷一壶老寿眉解燥。
人间至味是清欢 凡茶留不尽之意,则味深…
无事便吃茶,一日作两日… 茶气,弱和清的人,更容易捕捉到,弱的人是敏感,而清的人是敏锐。 放在别处,亦同。
一碗老茶润孤喉 2015年份 太姥山老银针 北方干仓 汤醇水滑 回甘甜润 毫香蜜韵 茶气足,耐泡度>15泡
爱上一匹野马,可是家里木有草原
暗香一缕,冲泡即得!
舒服很抽象 又很具象
壶自供春始
听听雨,看看壶…
砂界拍案惊奇
如果紫砂壶也有一见钟情…
去古玩市场花7块大洋淘了个老石磨,这么好的砂料配得上费九牛*二虎*一猫*一狗*之力炼制,过程用视频拍了下
岩茶泡养了两周 玩壶与交友一样,泥料好不好就如同人品正不正,其它的才是附加项…
2005年珍藏 精品红降坡 睡莲杯 160cc
岩茶泡养了一周,珠玉味渐显…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