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先生2018 森林先生2018
紫玉无言 金沙有声
关注数: 209 粉丝数: 340 发帖数: 2,710 关注贴吧数: 9
2003-2023贵妃朱泥二十周年(八月科普文) 2003年业内资深行家,《阳羡茗砂土》作者刘玉林先生凭借多年经验,发现、收集、炼制了一款优质朱泥矿料"贵妃朱泥"。当时,刘玉林的炼泥作坊还在四号井井筒边,房屋陈旧,灰尘仆仆。家兄杨德明偶然瞥见他茶盘上的一把朱泥《仿古如意》泡养的鲜艳欲滴,捧之爱不释手,当即买了十捆!因与刘玉林,是由当时在深圳画油画的同窗蒋葵菲引荐相识。(蒋是刘玉玲的小姨子)遂起名为"贵妃竹泥"葵菲谐音"贵妃"。刘玉林当时茶桌上的《仿古如意》 "贵妃朱泥"虽然属朱泥,但与一般朱泥相比。分布与矿料形成却有不同。普通朱泥一般在矿床中至少有薄薄的一层,但"贵妃朱泥"却不然,其根本没有矿层,只零星的依附于嫩泥的表面,为青色片状。嫩泥风化而形成。为典型的因风化而形成的矿料,仅有两厘米左右,很薄的一层。根据刘玉林先生讲述,原矿的平面型矿床散落于嫩泥层表。在拔取挑捡后,裸露在外的仍然是青色片状的嫩泥。在经长时间分化之后又会再次形成"贵妃朱泥"的矿料。其过程好比普洱茶由青饼发酵成熟茶饼。而分化时间不宜过长。一到两年为最佳。时间太长,矿料中的泥浆流失过多,则失去了可塑性,不易成陶。"贵妃朱泥"原矿呈土黄、红褐色碎片状,质疏,风化侵蚀程度高。矿表有小虫洞侵蚀的眼孔。其烧成温度略高于其他朱泥,与红泥较为接近,干燥和烧成的收缩率也于红泥较为相近,约13%左右,最佳窑温为1150度,断面致密,声音微哑,珠光隐现。与普通朱泥相比,"贵妃朱泥"为嫩泥矿表层嫩泥。因长期分化,泥浆流失较多,黏土物相对减少,砂性比例相对增多。故成陶后色泽不像其他朱泥鲜艳,但质感表现却更为强烈。透气性也更佳。烧成后略显古朴的外表。经泡养后温润如玉,也和一般朱泥,(烧结后为单气孔)泡养后变化小,有本质的区别。"贵妃朱泥"被誉为朱泥界的天后,鲜为人知,重要原因是其存量稀少。圈内拥有此矿料的一手数尽,且无市场流通。2003年当时的购入价是台西顶级平台底槽青的三倍多。2023年许晶晶制《文旦》 "贵妃朱泥"20周年,谨以此文记之。(部分考证资料、照片由刘玉林先生与杨德明先生提供) #贵妃朱泥#黄龙山原矿#紫砂#
何为深紫: 一来,泥料产自四号井-28米作业平台; 二来,烧高温发深紫色(2#7 1184度) 烧2#4 1178度发枣红色 烧极高温3#半 1200以上发紫茄色。 黄龙山众多井口所产泥料,唯四号井吃温最为宽泛,跨越多个色系,成品且不炸裂。如四号井本山绿泥,2#8呈米黄色,3#5呈鸭蛋青。四号井底槽清烧成发色更为丰富多彩。而其他井口发色相对单一,外山泥料更是一吃高温就炸。四号井处于黄龙山青龙山交界处,随着地壳运动,青龙黄龙两个板块互相挤压,造成四号井区域的深层原矿较其它地方的密度更高,砂性更重,成陶窑温宽泛,高中低可烧出各种不同色泽。 江南水系丰富,四号井山脉底下的矿床,上亿年被冷冽清澈的青石水滋养润泽,矿源呈乌青色(台西紫泥呈土褐色),每一槽外表均带有釉皮,如同贝壳内壁一样,晶莹透亮,熠熠生辉,和浅表泥是两个概念,就像和田玉的籽料山料。四号井1972年启动,1997年关停,上下挖了三横管(三层),最深处-80米,几乎被掏空了,目前井筒被拆井口被填埋,复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四号井的泥料既种不出,也找不到替代品,不可再生不可回炼,用一点少一点。2017年自炼,单矿非拼配,采用石磨粉碎,40目过筛,不掺粉,不掺浆,不酸洗,零添加。▲ 周嘉《折角小石瓢》,何涛监制,2018年2月 黄龙山四号井深紫▲ 郑志贤【梅花三弄】,烧两遍2.7号标,发深紫色,2019年3月 黄龙山四号井深紫▲ 作品《紫嫣》,窑温临近极限,发紫茄色,2018年3月 黄龙山四号井深紫 七月科普文章,部分文字内容及记录照片由杨德明先去提供。
2003年纯底槽青 史上第一款纯底槽青  02年,大陆紫砂市场刚刚萌芽,绝大部分买壶人皆为茶客,对泥料和造型最为讲究,因为买壶就是为了泡茶和把玩,这才是紫砂正确的打开方式,现在紫砂渐渐偏离了它的初心,赋予太多金融属性。▲ 紫砂一厂“拼2”,40斤整块,主要用来生产厂壶。还有一种20斤小包装的精品泥如特拼、特清、墨绿等供研究所使用。  某日搜索到台湾的真壶网,介绍有一款泥料叫底糟(网站就这么写的)青,产于紫泥最底层,质量之佳,为历代陶人推崇之首,并称是顾景舟最钟爱的泥料,瞬间眼前一亮,就它了。   当时丁山最负盛名的几位泥商:任玉春、刘玉林、陈伟、钱汉平等没有一家炼底槽青。有这个原矿却没人炼这个泥料,岂非咄咄怪事?实则不然。   从明代开始,炼泥的最高境界即泥配泥,据《阳羡茗壶录》记载:造壶之家,各穴门外一方地,取色土筛捣部署讫,弇窖其中,名曰养土。取用配合,各有心法,秘不相授。及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紫砂一厂的泥料都是这一车那一车拼配而成,泥料的名字也因此叫作:拼一、拼二、拼三、拼四。甚至到了2004年,陈伟的“正砂坊”也只有清水泥和特清之分,特清即以底槽青为主料,掺入一定比例的紫泥降温,压根没有纯料这种概念。比如刘玉林,因为善配清三代、民国老壶的泥料而广为人知。   另一个深层次的原因,黄龙山尚未封矿,价格十分透明,甚至给看山人一包烟,私挖个几百斤也无人过问。单一矿料怎么开价?啪啪啪一合计,原矿多少钱,加工多少钱,成本多少利润多少一目了然。拼料有技术含量,就无法按单一矿料来核算。 03款纯底槽青,由钱汉平先生练制。   诞生之初,曾经有一个很响亮的名字:史上第一款纯底槽青。2015年新广告法颁布实施后,由于不符合极限用语的要求而改名。之所以敢于号称【史上第一款纯底槽青】,是由家兄杨德明先生提供了包括图片、录像、人物在内的证据链,证明这款泥料诞生于2003年11月,确切的时间是15、16、17三天。前两天原矿粉碎,17号下午拍摄了整个加工流程,并于18号张贴到网上。 当初台西还没有封矿,底槽青价格极其低廉唾手可得,况且加工数量不大,出价较高(在当时),并且反复叮嘱,绝对不要掺入其它泥料,磨成粉后加入清水即可,不要真空,壶做出来好不好和你无关。看到这种要求,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加工的量很少了,实际上当时是抱着石头过河,也不知道这样做到底成不成,即便不成,损失也有限。  刚推出时,绝大部分壶友的态度是淡漠的,觉得这更像一种噱头,或博眼球的手法。坚持一二年后(后面陆续推出了本绿、一品纯底槽青),本色这个概念才逐渐形成合力。2007年家兄写道:【史上第一款纯底槽青】距今只有四年时间,你还看不出它有多大价值,但四十年后呢?这就是紫砂断代的一个分水岭。回想八十年代,棉袄棉裤是老土,那个时候流行涤纶、晴纶、卡其、化纤、的确良,现在谁还穿涤纶化纤?连袜子都买纯棉的!普洱、红木、翡翠、玉石,莫不以纯料为贵。 2003年11月17日诞生的纯底槽青,是紫砂史上的第一次网络秀,第一次呈现紫砂泥料的原生态加工流程,让海峡两岸以及海外壶友真正认识了底槽青,比如什么是鸡眼,怎么粉碎,如何捶制。在这之前,底槽青只是一个模糊的名词,家兄杨德明先生首次提出了纯料(本色)的概念并付诸行动。   从无意到有意,是一种历史进程。史上第一款纯底槽青提出了三大概念 纯料(单矿)、通粉(不掺粉、不掺浆、不酸洗)、零添加◎以上为2003年11月18日上传的原版图片 资料,照片均由家兄紫砂公园站长杨德明先生提供,本人整理,互联网是有记忆的,此帖再现愿为吧友们科普解疑![抱拳] #底槽青#
四号井底槽青的前世今生 ★ 根据钱汉平2017年9月16日口述整理: 1991年五六月份,在五号井底发掘出一槽泥料,有鸡眼,粉碎成40目后,只要烧特高温,就发青,紫里面泛青。 我和师父王伯生(原料总厂),周洪生(音同)三个人为其起名底槽青。即底下一层泥料,烧成发青。当时四号井已经挖出了底槽青,80米的大鸡眼,没起名前叫二号泥,-44米的鸡眼小,叫一号首选泥。四号井处于黄龙山青龙山交界处,随着地壳运动,青龙黄龙两个板块互相挤压,造成四号井区域的深层原矿较其它矿层的密度更高,砂性更重,成陶窑温更宽泛。 江南水系丰富,四号井山脉底下的矿床,终年被冷冽清澈的青石水滋养润泽,断面呈乌青色,而市面上常见的底槽青,多产于三号井、台西矿(受黄石水滋养润泽),断面呈土褐色。 据老矿工讲,在湿润的井下,矿灯一照,四号井底槽青是蓝青色的,非常蓝。四号井底槽青,断面疙瘩不平,似蛤蟆皮,俗称牛肉块状,鸡眼边缘模糊,银星密布,边缘钝化不割手。吃温极高,可烧4.5号标,采用高低温搭配,理论上可以烧出上百种颜色。四号深井泥料的特点:含砂量大,含铁量大。 烧成后,灰扑扑的毫无光泽,毫不起色,枯涩如老者。 但洗净后,只需泡养几回茶,霎时变得光彩夺目,温润如玉,就这么神奇。◎2003年11月,家兄杨德明先生推史上第一款纯底槽青,在此之前,业界还没有纯料(单矿)的概念。 当时泥拼泥才是王道。比如刘玉林,因为善配清三代、民国老壶的老料而出名。“正砂坊”只有清水泥和特清之分,特清以底槽青为主料,掺入一定比例的紫泥以降温。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紫砂一厂的泥料都是这一车那一车拼配而成,泥料的名字也因此叫作:拼一、拼二、拼三、拼四。 20年前,当时的泥商添加化料、碳酸钡自认做得神不知鬼不觉,反正烧成陶后,无人发现。 即便检测,也要打破茶壶,研磨成粉才能测出成分,好好一把壶,谁会狠心打破了送检。 现在呢,只要把壶(或泥)放在仪器下,一分钟就出结果。加了甚么“海克斯黑科技”一目了然。 15年后,是否黄龙山的泥料,很可能放在仪器下扫一扫真伪立判。而单矿更容易被检测识别。 科技不断进步,时间#四号井底槽青#是最好的裁判。 ▲ 样本:工艺美术师 / 潘进《秀方》▲ 样本:左为助理工艺美术师 / 朱建斌《古莲子》,共烧了四遍,4.3、1.5、4.2、1.5 右为工艺美术师 / 潘进《云襟四方》,烧了两遍,4.1、4.1 均在毛胡子电窑烧制▲ 样本:高级工艺美术师 / 张炜《井栏壶》#紫砂##四号井底槽青#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