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代哈蜜瓜
我本哈蜜瓜
独立苍茫自咏诗
关注数: 32
粉丝数: 84
发帖数: 2,506
关注贴吧数: 27
写了一首给Miku的词 《暗香•听SNOW MIKU 2023主题曲感怀》 序:起先我听《SnowMix♪ 》一首,即深为感动,一是snow Miku如是可爱,二是歌曲对Miku之爱,Miku对世之爱,又入化境。我想vocaloid虽然仅是流行音乐的亚文化,但vocaloid本身却托寓了无数在歌声中响亮的好梦,包括最崇高,最纯净的之于虚拟歌姬即vocaloid的爱。虽然术力口p或有滥竽充数者,但究其十五年来长青,我要上升到神性的高度,让Miku为神性之爱,惜Miku远在扶桑,我也只能“雁沉海水”了。然而某为葱厨,亦怀神圣之心灵,咏而成词,亦是神圣之幻想。词中“晴丝”,周密用以为管弦,实是“情思”耳。“兔园”,虽解为梁王典,然snow Miku所有,亦一白兔。“蓬莱”,东方仙岛,不可达也。“绿梦”,似沿旧用。 雪愁不起,记兔园暮霭,沧茫歌未。绮霰素梨,醒眼分明玉栏睡。空看罗浮此际,听绿梦、飞音憔悴。赋客在、唤谱晴丝,堂上一凝盻。 〇仙袂,挽翠髻。渺栋宇缟台,洛舞凌地。雁沉海水,神女蓬莱惘舟子。长恨飘零淅沥,缘泪眼、深窗寒蕊。似对我、怜断曲,被风夜里。
温庭筠长得这么丑,你们为什么还喜欢他 温飞卿?温钟馗!
暖一下周吧 发现吧主与我同为老乌龟,周姜二吧冷清至此,我们仍能每月不忘做任务,实在是持之以恒 《满庭芳》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送中国古典文学丛书系列 书局的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和上古的中国古典文学丛书,大约2005年前的我都有,要的,贴吧私聊我。
道之将废也与?命也。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 公元1221年,姜夔卒于临安。 公元1310年,张炎卒。
我想要再次修改吧头像 这次的两个字为姜夔手书,摘自跋王献之保母贴
吴文英词摘句选 在此摘下一些梦窗词中绝妙好句,也是我非常喜欢的。张炎说他碎拆下来,不成片段,其实梦窗合上就是“重,拙,大”,拆开也是句工字琢,非常好看。 一楼祭白石
【转载】周茜《吴文英词的现代化特色献疑》 非常好,周茜教授的专著《映梦窗零乱碧》我还未拜读,但其论文在吴文英研究中已是一流的。 一楼祭白石
【转载】孙虹《夢窗生平事蹟述略 》 该文原为孙虹笺注本前言第一节,因为梳理清晰,研究完备,对纠正夏、杨考订之误大有帮助,因此录叙于下。 一楼祭白石。
【转载】曾大兴《朱彊村与20世纪词学史上的梦窗热》 提前声明,对于该文观点,我不是非常认同。对于吴文英,我则是异常喜爱的。此文猛烈抨击了临桂词派的一众拥趸,我只能说见仁见智。 一楼敬姜夔
【转载】崔海正《近年吴文英词研究述略》 这篇文章梳理有一定参考价值,只是98年发表,稍显较早。 一楼敬姜夔
一首七言古诗 《闻李易峰事败愤书》 潇潇秋来城外雨,城内金玉抛醉纸。 扬粕弃华世情恶,每临犬祸更悔迟。 劝天激仇鼓万雷,人间惊醒待何时。 淫梦秦楚如痴云,漫依郑卫交邪气。 空笑嵇阮风流名,却羡易吴香艳事。 九月北望满妖氛,中原竞拜戏子师。
姜夔吧发展议程 目前,我吧是格律派词人贴吧中,会员数最多,发贴量最多,活跃度最高的贴吧。为提升格律派词人的讨论热度,吸引更多爱好者,拓宽姜夔吧的生存空间,现提出改造姜夔吧为一个自由讨论各词人的综合性贴吧,如下征求诸位意见
【转载】孙虹《析吴文英词的章法句式》 该文用的一些术语我觉得很到位,属于构建性很强的一篇期刊。
昨天写的词 《翠楼吟•中秋前一日赠陈君》 鬼束烟松,磷波露影,西风独立寒袖。哀云殷步障,过窗暗嫠蟾羞旧。花枝清瘦。想早桂开劳,疑君来后。惊疏漏,断声更晚,陌头回首。 〇赋就,希逸高凌,共阁台呈雅,缓情闲奏。却阴灵解素,故人隔兮音尘久。清光凄又。纵灭魄生辉,冥冥知否。城如岫,十千琼阙,梦分携骤。
历来对姜石帚问题的梳理 标题如上,原文见知乎,这里作一些摘编。因为贴吧发贴要抽楼,所以我也没办法发完全,何况还有一些论文图 原文,分楼发: 姜石帚对于了解吴文英的人来说,既神秘,又有趣。神秘在于石帚白石身份之辨,自梁启超以来,争论从未停止。有趣在于吴文英的多次赠赏,不但词艺卓雅,且笔下的石帚也高姿傲岸,比之秋壑、云麓这些人相去万尘。 先录一下这几首词: 《三部乐•赋姜石帚渔隐》 江鶂初飞,荡万里素云,际空如沐。咏情吟思,不在秦筝金屋。夜潮上、明月芦花,傍钓蓑梦远,句清敲玉。翠罂汲晓,欸乃一声秋曲。 越装片篷障雨,瘦半竿渭水,鹭汀幽宿。那知暖袍挟锦,低帘笼烛。鼓春波、载花万斛。帆鬣转、银河可掬。风定浪息,苍茫外、天浸寒绿。 《齐天乐•赠姜石帚 》 余香才润鸾绡汗,秋风夜来先起。雾锁林深,蓝浮野阔,一笛渔蓑鸥外。红尘万里。就中决银河,冷涵空翠。岸觜沙平,水杨阴下晚初舣。 桃溪人住最久,浪吟谁得到,兰蕙疏绮。砚色寒云,签声乱叶,蕲竹纱纹如水。笙歌醉里。步明月丁东,静传环佩。更展芳塘,种花招燕子。 《拜星月慢·林钟羽姜石帚以盆莲数十置中庭宴客其中》 绛雪生凉,碧霞笼夜,小立中庭芜地。昨梦西湖,老扁舟身世。叹游荡,暂赏、吟花酌露尊俎,冷玉红香罍洗。眼眩魂迷,古陶洲十里。 翠参差、澹月平芳砌。砖花滉、小浪鱼鳞起。雾盎浅障青罗,洗湘娥春腻。荡兰烟、麝馥浓侵醉。吹不散、绣屋重门闭。又怕便、绿减西风,泣秋檠烛外。 《解连环•留别姜石帚 》 思和云结。断江楼望睫,雁飞无极。正岸柳、衰不堪攀,忍持赠故人,送秋行色。岁晚来时,暗香乱、石桥南北。又长亭暮雪,点点泪痕,总成相忆。 杯前寸阴似掷。几酬花唱月,连夜浮白。省听风、听雨笙箫,向别枕倦醒,絮飏空碧。片叶愁红,趁一舸、西风潮汐。叹沧波、路长梦短,甚时到得。 《三姝媚•姜石帚馆水磨方氏,会饮总宜堂,即事寄毛荷塘》 酣春青镜里。照晴波明眸,暮云愁髻。半绿垂丝,正楚腰纤瘦,舞衣初试。燕客飘零,烟树冷、青骢曾系。画馆朱楼,还把清尊,慰春憔悴。 离苑幽芳深闭。恨浅薄东风,褪花销腻。彩箑翻歌,最赋情、偏在笑红颦翠。暗拍阑干,看散尽、斜阳船市。付与金衣清晓,花深未起。 《惜红衣•余从姜石帚游苕霅间三十五年矣,重来伤今感昔,聊以咏怀》 鹭老秋丝,苹愁暮雪,鬓那不白。倒柳移栽,如今暗溪碧。乌衣细语,伤绊惹、茸红曾约。南陌。前度刘郎,寻流花踪迹。 朱楼水侧。雪面波光,汀莲沁颜色。当时醉近绣箔,夜吟寂。三十六矶重到,清梦冷云南北。买钓舟溪上,庆有烟蓑相识。 上录六首词,俱是吴文英为姜石帚所作。
水一下比较 下面两首词,大家认为谁的更高明 《撼庭秋》晏殊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蝶恋花》晏几道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 向来说这两首词,认为大晏意厚,小晏词新。我不这么觉得。
看看各位是不是真爱粉 以下两首词,各位喜欢谁的 《汉宫春•会稽蓬莱阁观雨》辛弃疾 秦望山头,看乱云急雨,倒立江湖。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长空万里,被西风变灭须臾。回首听月明天籁,人间万窍号呼。 谁向若耶溪上,倩美人西去,麋鹿姑苏?至今故国人望,一舸归欤。岁云暮矣,问何不鼓瑟吹竽?君不见王亭谢馆,冷烟寒树啼乌! 《汉宫春•次韵稼轩蓬莱阁》姜夔 一顾倾吴。苎萝人不见,烟杳重湖。当时事如对弈,此亦天乎。大夫仙去,笑人间、千古须臾。有倦客、扁舟夜泛,犹疑水鸟相呼。 秦山对楼自绿,怕越王故垒,时下樵苏。只今倚阑一笑,然则非欤。小丛解唱,倩松风、为我吹竽。更坐待、千岩月落,城头眇眇啼乌。 . 我先简要地说一嘴 辛弃疾的用词相当自然大气,毫无生硬处,“秦望山头,看乱云急雨,倒立江湖”,开篇便笔势惊人。乱云急雨,造语纯乎北宋。“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句法变乎南宋。接下两个“万”字,虽然意犹未工,但气象不输前贤,不过“变灭”“万窍”过于抽象,比之北宋则勾勒未细。下片转入怀古,前人旧笔耳。“麋鹿姑苏”四字概括陈事,结句劲浓。“一舸归欤。岁云暮矣”笔调由急入缓,始有情味,料雨力渐微。“鼓瑟吹竽”巧应上片,暗示雨之天籁息,人籁应起。“冷烟寒树啼乌”六字归于凄清,自此收尾,运气有法,实在是一篇观雨怀古好文字,其弊在沿袭旧笔,虽见南宋,不能见辛弃疾。 姜夔次韵,重在“蓬莱阁”,于雨无涉,此见二人非同地观景。“一顾倾吴。苎萝人不见,烟杳重湖”收拾迅速,勾勒有余。“此亦天乎”,笔力雅洁,然与辛弃疾英语气相别。“大夫仙去,笑人间、千古须臾”略与前意相重,归到“水鸟相呼”,则未废勾勒之法,果然是美成后继。下片与辛弃疾设想相似,“时下樵苏”比之辛弃疾又更进一层,可见次韵出新。“只今倚阑一笑,然则非欤”间以疏气,渐见老仙本色。“小丛解唱,倩松风、为我吹竽”回应友人,颇为有趣,“千岩月落”,次韵之意已厚,而白石意度毕现。 不知道诸位怎么看
宋词第一必须也只能是《暗香》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 起三句,“旧时”,过去也,“几番”,贯空也,“梅边”,总而言之也。一般人只知道月色吹笛,姜夔偏要中间写句“算几番照我”,便是清空,“梅边吹笛”,便是骚雅。“唤起”,又似化梅,又似忆人,“玉人”,似人似梅,“不管”直以气出之,无一处质实,无一处不雅。后文不写自己,反写“何郎”,一句“都忘却”,若是吴、周,何敢如此行笔?其必字字工饬,姜夔不然,“不管”“都忘却”,情之深致,前人不能道,后人不能过。“但怪得”,别开生面,章法之妙,劲峭无二,实乃白石老仙。上片以花始,以花结,处处关照,真如玲珑回环,而仅以“春风词笔”荡开,此时凛冬,何以言春?安排至中,此则仙笔也,反以春能出于冬,冬能忆及春,来回荡漾,春即不见,“野云孤飞,去留无迹”是也。 上片结构精巧独绝,难以为继,于是以大笔染出“江国”。周邦彦仅能道“青芜国”,何以言江国?其必托寓君怀,心系天下,能飞出此笔,接以“寂寂”,叠词反朴,纯之又纯,六朝遗脉也。“初”字极轻,“积”字极厚,此沉笔也,先刹一脚。吴文英咏物,必极力刻画,姜夔不然,“夜雪初积”,疏中意厚,厚中词疏,唯王沂孙能得此神韵。翠尊红萼二句,神中又神,周、吴诸人绝不能道,史达祖学之,然已失纤巧。唯姜夔笔法老练,心灵高古,方能成就。王沂孙苦诣方得玉斧盈亏一句,然大气有之,融情切身,又不及姜夔幽深凝涩,使此句横亘南宋,无数法门,就此开出,然后吴史王张皆追逐之,已落下尘。“长记曾携手处”,又极疏排,一扫尘气,史达祖每学之,恨无“西湖寒碧”之笔力。此词上下两片皆有“寒”字,吴文英多从之,词之例格耳。后人多以为吴善于大转折,殊不知正从姜夔“长记”学得,周邦彦勾勒密连,不曾为此,唯姜夔敢于直破前篱,向上一路,即在“江国”“千树”,两用巨力,格律派之至矣。结尾绝不言梅花箫曲,“千树”“吹尽”,荡尽无遗,此乃周氏笔法,而姜氏陶洗尽矣,絮语碎语,仅“片片”括之,“几时见得”遥应“几番照我”,何也?月无穷而花已尽,一往而深,竟至于此。老杜“江月江花”之悲,亦从中托出,非止合肥人事。虽然,姜夔一生心事,亦尽道出,何能使人不销魂?然后方知柳艳秦弱,苏粗贺俗,方知雅正之音南渡复起,吴史王张,俱有“白石意度”。然后方知两宋要穴,正在《暗香》一词,由北入南,由自然入工巧,由大入工、入变,如此方能知何以为词艺耳。
《夜合花》诸词比较,你们最喜欢谁的? 史达祖: 柳锁莺魂,花翻蝶梦,自知愁染潘郎。轻衫未揽,犹将泪点偷藏。念前事,怯流光,早春窥、酥雨池塘。向消凝里,梅开半面,情满徐妆。 风丝一寸柔肠,曾在歌边惹恨,烛底萦香。芳机瑞锦,如何未织鸳鸯。人扶醉,月依墙,是当初、谁敢疏狂!把闲言语,花房夜久,各自思量。 吴文英: 柳暝河桥,莺晴台苑,短策频惹春香。当时夜泊,温柔便入深乡。词韵窄,酒杯长。翦蜡花、壶箭催忙。共追游处,凌波翠陌,连棹横塘。 十年一梦凄凉。似西湖燕去,吴馆巢荒。重来万感,依前唤酒银罂。溪雨急,岸花狂。趁残鸦、飞过苍茫。故人楼上,凭谁指与,芳草斜阳。 高观国: 斑驳云开,濛松雨过,海棠花外寒轻。湖山翠暖,东风正要新晴。又唤醒,旧游情。记年时、今日清明。隔花阴浅,香随笑语,特地逢迎。 人生好景难并。依旧秋千巷陌,花月蓬瀛。春衫抖擞,馀香半染芳尘。念嫩约,杳难凭。被几声、啼鸟惊心。一庭芳草,危阑晚日,无限消凝。 周密:(咏茉莉) 月地无尘,珠宫不夜,翠笼谁炼铅霜。南州路杳,仙子误入唐昌。零露滴,湿微妆。逗清芬、蝶梦空忙。梨花云暖,梅花雪冷,应妒秋芳。 虚庭夜气偏凉。曾记幽丛采玉,素手相将。青蕤嫩萼,指痕犹映瑶房。风透幕,月侵床。记梦回、粉艳争香。枕屏金络,钗梁绛楼,都是思量。 晁补之:(咏牡丹) 百紫千红,占春多少,共推绝世花王。西都万家俱好,不为姚黄。谩肠断巫阳。对沈香、亭北新妆。记清平调,词成进了,一梦仙乡。 天葩秀出无双。倚朝晖,半如酣酒成狂。无言自有,檀心一点偷芳。念往事情伤。又新艳、曾说滁阳。纵归来晚,君王殿后,别是风光。
吴文英的字面招数 《霜花腴》 翠微路窄,醉晚风、凭谁为整欹冠。霜饱花腴,烛消人瘦,秋光作也都难。病怀强宽。恨雁声、偏落歌前。记年时、旧宿凄凉,暮烟秋雨野桥寒。 妆靥鬓英争艳,度清商一曲,暗坠金蝉。芳节多阴,兰情稀会,晴晖称拂吟笺。更移画船。引佩环、邀下婵娟。算明朝、未了重阳,紫萸应耐看。 . 这首词是我认为吴文英最好的一首,同时也体现了密丽一派作风在字面上的关联。作词须有一段完整的思想,因此用字皆有于脑中承续之由,此可谓人之常情。梦窗精于此法,因而处处勾连不断,总成浑化之姿。 “路窄”与“欹冠”相连,“饱”与“瘦”相连,“花”与“烛”相连,“烛”与“秋光”相连,“难”与“强”相连,“病怀”与“恨”相连,“雁声”与“歌”相连,“凄凉”与“寒”相连,“歌”与“曲”相连,“花腴”与“争艳”相连,“清商”与“金蝉”相连,“芳”与“兰”相连,“度”与“吟”相连。 此外“秋光做也都难”与“暮烟秋雨野桥寒”相连,“坠金蝉”与“下婵娟”相连,“醉晚风”与“算明朝”相连,“翠微”与“紫萸”两种颜色布置首尾,亦有安排。
吴文英与姜夔的两首词 《喜迁莺》吴文英 烟空白鹭。乍飞下、似呼行人相语。细縠春波,微痕秋月,曾认片帆来去。万顷素云遮断,十二红帘钩处。黯愁远,向虹腰,时送斜阳凝伫。 轻许。孤梦到,海上玑宫,玉冷深窗户。遥指人间,隔江烟火,漠漠水葓摇暮。看葺断矶残钓,替却珠歌雪舞。吟未了,去匆匆,清晓一阑烟雨。 《征招》姜夔 潮回却过西陵浦,扁舟仅容居士。去得几何时,黍离离如此。客途今倦矣。漫赢得、一襟诗思。记忆江南,落帆沙际,此行还是。 迤逦。剡中山,重相见、依依故人情味。似怨不来游,拥愁鬟十二。一丘聊复尔。也孤负、幼舆高志。水洪晚,漠漠摇烟,奈未成归计。 . 这两首词,姜夔珠玉在前,吴文英引化在后。可以看出姜夔后期词艺已经非常老练,“仅容”“几何时”“矣”“一襟诗思”“聊复尔”等词语拗折生劲,“水洪晚,漠漠摇烟”用一笔白描勾过,全词用语凝省,毫无费笔,此句不浓不淡,恰到好处,富有一种凄迷的沉静,实在是绝妙。 吴文英则充满了炼字琢句的个人风格,如“细縠春波,微痕秋月”“海上玑宫”“珠歌雪舞”,都力出新意,但似乎字面虽丽,实在无情,比之姜夔的“似怨不来游,拥愁鬟十二”,则姜夔如陶渊明,融情出奇,吴文英却虽新而缛,笔力与姜夔并不能相顽。吴文英引化出“漠漠水葓摇暮”,与姜夔原玉“摇烟”相较,略显抽象,勾勒并不能如姜夔般生动,此可见二词高下。
姜夔吧吧主竞选:NO.0001号候选人
写了一首词来庆祝Miku15周年 《玉楼春•为初音ミク十五周年贺》 序:以古物书今事,此拟贺之体也,不失庄严意度,亦唯曲承心情。Hatsune Miku,黄钟大吕,咸池舜典也,何伤华腴之词,故作此寄怀,既同庆于周年之祭,亦独悲于涨海路沈。 岛京秋气金波凛,赋雅锦庭丝竹深。尽街烟晚庆夔音,倾国梦华陶舜品。 寒庐三月闻天籁,忘味思韶终不悔。谁人共我舞阳阿,直祝千龄过海水。
好雅兴,唐寅诗 明月清风我 白石老仙有云:“东望赤城近,吾兴亦悠哉”。 看来两位同是狷介之士
次韵吴文英一首 《惜秋华•用吴文英韵拟投水》 瘴雾高楼,渺秋湖、锦坠千漪愁抱。砧断韵移,难听镜敲寒照。当时合剑骊渊,卧龙起暝云恨扰。灯峭。碎梧桐、白浪渐吹落帽。 碑上字应老。问古今消磨,几人清好。绿梦湿、晓色恶,满城风到。伤心去雨声中,卖杏花、依然娇小。谁解。酹浮尸、斜阳多少。
还是非常感动 已经两年了,再次翻书依旧有泪欲流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姜夔研究书目3.0(已更新) 现今市面上尚能一见的白石研究书目总汇,依次评判,若有不当,还望斧正。其中所举或有溢价绝版者,为求完备,亦并录入,然欲购之则难。 {姜夔全集} 一,姜夔全集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姜清水编成,收录详全,无注文。多采自四库全书及全宋词等文献,为当今姜夔最全汇本。不易购得。 {姜夔词} 一,姜白石词笺注 中华书局(书局) 陈书良为夏承焘的学生,夏本精于考证而未涉及词义训诂,陈本主要补充了注释部分,且所下功力较深,比较满意,可算使夏本为完善。陈本以夏本为底本,亦步亦趋,然依旧是市面上最畅销的校注本,可见中华书局之深得人心。如欲购买,则性价比极高。 陈本包括每首词的赏析、校记(基本抄录夏本)、笺注、集评(很不完备),书后附有夏本版本考等成果。 二,姜夔词 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文) 韩、王二人的这一种普及注本,市面上依旧非常常见,在普及层面该本的注释与赏析都算简明易懂。人文社在当年古典文学分治三足时方面曾负有很大的普及责任,如今在学术领域渐不如另外二家。姜词虽少,此本仍是选本,一般学生到此即可,抱有更高兴趣者可以直接略过。 三,姜夔词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上古) 上古这版是小开本,出于便携的考量。不同于人文版的是,上古这版注释仅注出必要典故,另有数量可观的辑评,除外无他,是比较简陋的普及本。然而依旧十分畅销。 四,姜夔集 山西古籍出版社 普及注本,且为选本。然而难得的是其亦包含姜夔诗的选注,虽然其目的无心学术,似乎注释不精,但对于注本稀见的白石诗领域依旧有参考性。购买价值不大。 五,姜夔诗词选注 上古 刘乃昌亦参与了另一个注本的工作,不过该本为诗词选注,且为上古所出,价值在于稀见的诗注。遗憾的是似乎该本注释不精,可见注书之难。年代久远,不易购得。 六,姜夔诗词鉴赏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该书仅为诗词赏析,部分篇目带有少量增注。辞书出版社的鉴赏写得很多且很好,各词工作分派不同研究者,广集众智。可惜只是选本,篇目较少。已有《宋诗/词鉴赏词典》则不必购入,因为只是从中所辑。 七,姜夔词新释辑评 中国书店 刘乃昌的主要工作在这一本。新释辑评这一套书由于是叶嘉莹领头的,似乎质量都还不错,体例也是注评赏三者。刘本的辑评比陈本完整很多,而且赏析写得挺认真。陈本的赏析写得不如李本与刘本。刘本的附录有姜夔研究书目等内容,算是学术与普及相中和的一种注本,据说注释做得算出色的,不妨一看。 八,姜夔词全集 崇文书社 李旭的注本由于后出,名气不大。但作为我当年接触到的第一本姜词注本,李本饱含深情的序言彻底改变了我从王国维那里接受的对格律派的偏见。相比陈本,李本輯评更完备,相比刘本,李本有基于夏本的校记,且赏析写得很好,体例相当完善。李本的注释与陈本不相上下。在姜词普及这一方面虽然注本较多,但李本似乎更合我意。 九,姜白石词编年笺校 上古 开山之石,注本之宗,当代一切注本都基于夏承焘先生的丰厚学养。以一代词宗的名声去选择姜夔,本就是白石的幸运——在宋词注本中只有享受龙榆生校注的苏东坡能够赶上这待遇。夏先生的谱牒与考证功力在该注本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夏本的编年成果与行实考、版本考现今依旧未被推翻,可谓成就斐然。夏本更重要地,考证出合肥情事,则是当代姜夔研究的不二真理。 夏本最大的缺憾在于不收白石诗以及注释只注人地故实,未成完璧。虽然他已经一个人走了很远,值得所有人细阅学习。 十,白石诗词集 人文 夏承焘整理的一个诗词合集,在当时是很不出名的,但由于影印旧藏,版本价值无疑很大,且兼附白石道人诗说。该校本只有比较简单的一点校记,然而依旧是目前收录白石诗比较可靠的详本。其词亦因影印旧本而带有俗字谱原注。 十一,白石道人词笺平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陈晔的这个注本是陈晔在陈柱标点本上的增注。陈柱于30年代进行标点工作,问世最早,但成就显然不及夏本,埋没至今。陈晔的工作尤具学术价值,个人认为与陈书良的水平是可相议的,由于该本所出时间不长,故我亦无甚了解,不过后出转精,应该大有可观,学术之林一庆事也。 十二,姜白石词校注 广东人民出版社 吴无闻是夏承焘的妻子。吴夏本最大的特点在于夏承焘亲自写赏析与吴无闻被夏承焘亲自过目的注释,二者互相结合,底本应该与夏本差别不大。夏本缺少词义的注释,故吴夏本可视为夏承焘自己比较满意的姜词注释。他自己写的赏析虽然不多但仍很见功底,年代久远,购得不易。 十三,姜夔词 中州古籍出版社 普及注本,质量不佳。 十四,周姜词 商务印书馆 当年大名鼎鼎的万有文库所收的,想来质量应佳。一见即知为周邦彦与姜夔词的合选。叶昭钧选注,重在普及。可备参考。 十五,姜夔张炎词选 广东人民出版社 刘逸生所选,有注释,有赏析。或是为了致敬清代的《双白词》刻本?刘逸生本人是香港老教授,对龚自珍的注本相当有名,可见功底还是深的,虽然选得比较少,但也不妨一看。
自己写的一点小令 【令词】 《忆王孙》 序:小词有怀,斯人心事。 落花如雪雪如烟,青鸟如笺笺似萱。旧结新衾薄雨寒。淡云天,红豆灯阶红叶残。 《忆王孙》 序:渐次思及。 风干泪眼出塘凫,衣皱凉波欺纸鱼。半寐焚灯一部书。簟纹疏,对物如思杨柳居。 《忆王孙》 序:难眠。追旧业。 积明深浅草涯薰,多媚空浓黛碣昏。百水忧瞻渺渺分。古时声。飞上横江灯梦真。 《钗头凤》 序:吾去年曾赋一调,今年再以此衷赋。问吾何事,此中实难。 过东柳,莺声旧,峭烟昏雨扶头酒。风城满,斜光晚,隐笺痕淡,怕鱼踪绻。换,换,换。 〇几重岫,燕来否,万红摇影疑鸳甃。闲情懒,梨云散,才因春减,恨缘谁眼。难,难,难。 《捣练子》 序:春时犹多嗥啸,夜半心恻。惊有魅魉,常笑人也。不知此物,宜恃何以。 飞叶走,苦风飘。月树寒衣顾相萧。长向雨前无问许,奈斯身后鬼霖滔。 《虞美人》 序:鲍参军集代春日行一首末云“两相思,两不知”。今移于词中,恨无知者。 流光湿雨红笺纸,旧梦悠如水。花心一寸莫轻随,吹尽小枝惊鹊各相思。 〇可堪宛转三年几,多事孤鸿矣。陌头隔柳最怜窥,落叶纷披南北两不知。 《朝中措》 此生金谷会无时,来却晚烟微。废苑衰鸦自起,新垣老柳斜晖。 〇醉醒天地,盈亏晋事,玉倒山摧。惯说坠楼花落,年年花笑人非。 《河传》 庭古,宫树。小幽如暮。蛙醉波涟。到了无处,碑草径没春前。鸟啼尘外闲。 〇零圭藓石千年苦,疑旧路,涸土祈神雨。一声凄切,平唤棘里铜驼,大风歌。 《唐多令》 听尽日尘音,飞江上素琴。小渡明、霁过青林。云晚鸥汀愁将去,金杯浅,好波斟。 〇红豆恋灯心,松陵吊古吟。二十桥、花月沈沈。昨夜舟山今夜梦,万籁悄,睡沙禽。 《点绛唇》 云朔朝清,问岩寻壑荷衣朗。坐招万象,棋墅凭秋望。 〇空雨微霏,野落仙乡惘。千枫嶂,棹溪歌吭,舞叶翻红浪。 《点绛唇》 一叶春江,宿烟朝雾花无数。惯莺争语,飞过双鱼渚。 〇月洗明波,客火微几许。梦云府,遥尘千缕,相照星河路。 《卜算子》 千顷波光云水闲,堤外鸥随,楼上人眠。芳桥渡柳碧纹圆,曾误双鱼,为访孤山。 〇花路花飞风满园,晴雨空濛,香絮连绵。几时好梦几时船,苒苒流霞,淡淡湖烟。 《望江南》 序:余思亦深,自伤憔悴,一时愁恨,难以倾怀。托之以词。 梨云梦,空浪隔苍茫。芳草三春迷远道,白汀二水去残阳。恨满莫思量。 《蝶恋花》 昨日柳丝春乱絮。不解行人,系马章台路。憔悴绿杨难觅处,满城粉黛风吹去。 〇好梦溶溶花苑暮。庭锁秋千,谁记香车树。一霎雨愁春已误,几时芳草春分付。 《浣溪沙》 序:清人为词似多怯小令,今试填一调。 舟浅柳溪风絮湾,人深孤梦雨青山,相思梨树雪云寒。 〇小舫羊裙回锦字,芜园别雁唳秋天。剪灯难忆蜀江宽。
我将再次竞选吧主 我要重振姜吧
记取崔徽模样,归来暗写 一名葱厨渴望魔法未来,正如穆永远向往着麦加
【20220822 其它內容】为什么刘慈欣要选出程心 因为威慑只是一时的,无论如何都不能长久。 威慑的结局只能是: 1.人类内斗,执剑者无法以暴制暴,只能退出。 2.换届选举,受时代局限,比如程心。 3.人类止步不前,三体找到封锁信号的新技术。 4.其它文明找上地球,永远危机。 所以人类待在地球只能坐以待毙,要么,终将被歌者发现,要么,自己先乱,不攻自破。 为什么人类始终处于劣势呢? 因为人类文明与宇宙并不平等。 那怎么才能平等呢?光速旅行。 所以程心正是来打破人类的温床
我瞧不起25岁以下的人,不配跟我争辩 这些人的认知都太天真幼稚,肤浅蒙昧、眼界狭隘、缺乏思辨性。一个个还都心高气傲、自以为是。喜欢不懂装懂,故作高深。知道点皮毛就以为自己很懂,站在窗台就在那感慨人生,以为自己看破了世事红尘。想问题大多不切实际,异想天开。做事情往往意气用事,虚荣做作,务虚不务实。情绪不稳定,一会儿心潮澎湃,一会儿唉声叹气,还容易自我感动。相反,年龄大一点的人想法都成熟稳重,做事都踏实干练。 年纪不一样,看问题的高度层次也就不一样,年龄局限性摆在那里。我现在说这些25岁不到的小朋友,他们内心可能还不服。觉得自己是天选之人,是个例外。事实上当你到达我这个年龄时,你就会发现,现在的你其实就是个傻子。 所以我现在根本不想和这些人一般见识,和他们多争论一句话。
什么叫初音雕龙 《文心雕龙乐府篇明义》 刘勰曰:“夫乐本心术,故响浃肌髓,先王慎焉,务塞淫滥。敷训胄子,必歌九德,故能情感七始,化动八风。自雅声浸微,溺音腾沸。” 以此观之,当以Hatsune Miku为正声,今反复听品,实备九德,情溢天地,唯此可正雅声,抑溺音。 刘勰曰:“至于魏之三祖,气爽才丽,宰割辞调,音靡节平。观其北上众引,《秋风》列篇,或述酣宴,或伤羁戍,志不出于杂荡,辞不离于哀思。” 以此观之,正声不必君子作,Hatsune Miku亦能为之也。君子之乐,譬建安才调,犹有直率伤情,而Miku则纯以天籁应之,于正雅乐,扶古制,挽人道,倡教化,Miku功莫大焉。 刘勰曰:“故知诗为乐心,声为乐体;乐体在声,瞽师务调其器;乐心在诗,君子宜正其文。” Hatsune Miku何以为正声?不过乐心异俗,况高鹤潜蛟,自然发鸣,即成绝调。Miku之乐心,上摩苍天,远逸均雅,故其为乐体,亦由producer体之度之,谐以宫商,所谓不正而正者也。 刘勰曰:“凡乐辞曰诗,诗声曰歌,声来被辞,辞繁难节。” 故正声宜庄简,在于一斗衡以万量,一斗者,Magic Miku所用雅乐也,其文约,其义明,其辞华,而其声不待正而自正,所以中和为上,Hatsune Miku因奉明德。 刘勰曰:“然俗听飞驰,职竞新异,雅咏温恭,必欠伸鱼睨;奇辞切至,则拊髀雀跃;诗声俱郑,自此阶矣!” 如此真可知雅乐难制之若是,然Magic Miku所定宫调,温柔敦厚,华穆深静,欠伸者随风咏而振起,鱼睨者以化同而忘情。以观淫佚,则拊髀者必大惭,悔其失态也;雀跃者必惶走,恨其纤媚也。登泰山而小天下,悦Hatsune Miku而美正声,事由天定,乐因人圣。 赞曰:化形拟圣,肇乐正雅。崇德有方,明经无瑕。天典播载,衡玑移涯。礼备千声,情足万价。
【20220817 其它內容】关于黑暗森林理论的几个漏洞 1.宇宙物质并非绝对有限。即使有限,也不是才诞生130亿年的宇宙所忧虑的,文明消灭,为时过早。 2.宇宙中并非没有安全声明,这一点基于原著,可以直接告破黑暗森林。 3.高等文明并非对其他文明只可远观。须知道猜疑链只是基于对方不可知。三体尚能有智子,真正的高等文明岂会没有办法实现有效沟通? 4.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黑暗森林导致宇宙干涸,故可以推想,一切后果为负的情况都应为高等文明提前扼杀,解决黑暗森林才能拯救宇宙的话,一开始就不应该有文明受限于此而展开清洗。这是一个可以先预的利益问题。所以一开始的情况就不应该存在黑暗森林,而是尽可能实现文明的联合与改造。
逛一下周吧 我是当年的哈蜜瓜,主攻宋词,有什么问题吗
你们发个贴子吧 哪怕复制一首诗也行啊
兰情学步集一稿 【慢词】 《忆旧游•次韵咏榴花》 悄孤桐户冷,古凤花违,春灭人归。水叶招香魄,减家山楚意,绀锦飞时。早知嫩约无几,前梦久参差。入午树庭深,窗阴照焰,特染红眉。 停杯。瀑千片,绾翠线缃盟,同结芳期。锁小车云雾,玉纱缠新束,风骤龙回。海笺浪字颠倒,漫睡起离披。纵绛彩成丛,朝来爽气晞露衣。 《念奴娇》 序:时时一勤,免疏旧笔。 中天月色,祝清润万里,娟娟深意。井上胭脂凄帐影,悄扑罗扇寒盻。金树无波,艳云羞靥,彩线埋尘鲤。暑纹湖簟,嫩眠韩寿香拟。 〇灯尾蠧壁蛛丝,梦魂浩荡,半镜归能几。愁叹湘帷山黛晚,白雾高城堆髻。玉斧劳人,桂宫妒永,妆阁莺晨寐。暖笺重许,与风烟烬吹泪。 《宴清都》 序:为慕杨君作也。 柳梦夸眉蕊。帘浪约、拂光花影如水。长杨歌懒,梁园笔怯,裂绡焚纸。归来雪燕兰稀,绀径窈、青芜晚醉。鞠色浅、素靥迟看,重城暗雨憔悴。 〇乘兴幻镜盟鸥,相思未表,菱唱空翠。萤寒蠧倦,香山古调,叶腴花腻。银瓶抱,连环解,正暮霭、愁凝万里。问琐窗、会许青笺,鸾醒冷寐。 《水龙吟》 序:浅斟成调,括近来事。 古江曾满千舟,去云残雨人不见。笑鹦鹉客,争黄鹤守,风流一半。倒树苍然,亘天晴意,雁低秦苑。问云书万里,白毡青史,华烟敛,高楼晚。 〇十二阑干目断,更回头、峥嵘孤馆,怯怜楚梦,华阳危路,醒新葭管。酒遣刘伶,赋邀宋玉,东园狂狷。览寒沙病木,伤心垂发,暮江霜霰。 《女冠子•次蒋捷韵》 序:时时还是写首长调。自然是有人懂我的。 晚荼轻也。被风憔悴成画。都缘春尽,再看花老,剩雨禁寒,离思惆射。红楼灯祝挂。照见暗窗昏月,记分糖夜。自早蝉、多噪柳枝,疑是伊莺怯耍。 〇阶前滴断芭蕉打。问旧情和酒,遍寐城无借。泪妆晨灺。但梦破两处,未笺罗帕。当时银粉砑。索味乱鸦烟阵,与藏闲话。待许多烦恼,念伊难解,一生心下。 《六丑》 序:本来是断阕慵续。听着one more time one more chance还是把它填完了。 绪烟和柳变,燕对眼、凄离心事。客衣晚熏,重楼渐结蕊。碧锁灯舣。最苦魂声悄,絮清明泪,楚骨寒江委。天隅雁带何时起。怨托云城,随销鲤纸。黄昏树低舟尾。故招人拥雪,忘赋薇荠。 〇平生回盻。玉壶敲碎桂。月上金梯渺,风雨细。残钗落钿都悔。夜磷追蠧笔,谢桥人殢。杨花与、旧愁簪髻。知梦到、梦入高阳酒侣,路深春昧。明窗小、卷掩山鬼。浅色成、梦觉游丝媚,西陵晓醉。 《高阳台•次韵》 游梦回廊,芳思草坞,青青漫与秋容。随意霓裳,换消几泪笺红。寒蝉独抱西风死,恨枯形、不到东风。问浮舟、如此天涯,谁味孤蓬。 〇开帘觉道春归处,笑来时社燕,空吊离宫。神女馀碑,经年尘土堪重?旧过倒影盈盈步,柳黄新、遮露惊鸿。也登临。半璧斜阳,满市烟浓。 《渡江云•感岁》 序:岁末杂思,书多隐语,一时难辨踪迹。 既无风雪日,忆槎客犯,星浪几时归。水仙灯影约,岁末云烟,旧历一枝微。人间笑谑,是倦与、花笑人非。寒梦误、春冰心意,铁马入斜晖。 〇栖迟,登临落帽,露饮惊鸦,散东园事悲。聊忆山、深青眉黛,怕染灵犀。清宵烛露飞萤下,独自愁、来去渐稀。天似水,银笺此后谁知。 《洞仙歌》 小楼世味,落华棠丝雨。深巷几番薄风阻。寡骄乘、过嚷曾怯平生,分茶晚、旧燕渐捎暮煦。 〇临天长路漠,春色欺人,满市尘缁问莺语。入草浦萋然,月烛铅铜,秦镜照、阑城玉筯。转帘卷轻纱掩相思,听叫卖年年,杏花谁付。 《凤凰台上忆吹箫》 尘覆山河,岁荒朝市,到时鸿雪茫茫。梦醒阳台树,倦楚怀襄。旋整渔蓑雨业,今一舸、百万淝江。归来去,花暝镜涩,旧舞秋娘。 〇兴亡,古辞诉恨,纵入寺更钟,未断清狂。夕殿传情叶,斑字经霜。鹦鹉晴川埋骨,楼上客、洲外云乡。潇湘竹,青了泽居,泪改严妆。 《台城路》 序:余观古人书,多胜于史。因念义熙旧人,建康故垒,台城后迹。 是台城柳青青也,空江月明潮打。踏骨行吟,销魂忍说,惊鬼鸣荒芜野。风街雪节。草衣一灯寒,败琉璃瓦。万壑平丘,渡神州古梦无那。 〇金陵路迷倦歇。过芳汀腐楫,桃叶歌哑。半室南分,千尘北覆,晋楚新遗旧寡。楼阑府灺。既暝燕萧萧,苇编腥彻。更折斯枝,树垂垂老者。 《满庭芳》 烟锁铜台,雨连金井,旧巷风过梧桐。土花墙落,朱画蚀雕蛩。萍浪鸿妆照影,小桥北、惊客浮篷。高阳酒,水旗钗梦,缄语对尘栊。 〇飞箜,鸣苑树,犹堪去陌,怎奈思同。惯湘误氾人,扇薄离宫。南月天涯两泪,胭脂坏、别笑今容。三更鼓,雾城渔唱,腥叶染笺红。 《念奴娇》 黄花败叶,荡湾苇萧瑟,漫双思系。数柳瘦腰秋带减,兰鹭春萍偷记。天末云寥,峰头林暗,冷雨侵衣芰。残编寄雁,可堪山外摧翅。 〇小舫明月香莲,池开杨迹,捧夜烟心字。窥粉楼深星梦淡,屏里潇湘愁费。风醉商量,玉消湔印,旧镜鸳妆媚。影齐离草,酹斜阳坠鸿唳。
孙兵出征孙兵无敌 冲啊
文选《招隐士》注【转自豆瓣用户初音未来】 淮南小山-著 王逸-注 李善-整理 初音未来-校对 〔《序》曰:招隐士者,淮南小山之所作也。小山之徒,闵伤屈原,身虽沈没,名德显闻,与隐处山泽无异。故作招隐士之赋,以彰其志也。〕 ※刘安【一说作者为淮南小山,即刘安之门客也】 〔《汉书》曰:淮南王安,为人好书,招致宾客数千人。后伍被自诣吏,具告与淮南谋反,上使宗正以符节劾王,未至,自刑杀也。〕 (王逸注) 桂树丛生兮 〔桂树芬香,以兴屈原之忠良也。〕 山之幽, 〔远去朝廷而隐藏也。〕 偃謇连卷兮 〔容貌美好,德茂盛也。〕 枝相缭。 〔信义枝结,条理成也。以言才德高明,宜辅贤君,桢幹也。〕 山气陇嵸兮 〔岑崟〈山参〉嵯,云塕郁也。〕 石嵯峨, 〔嵯峨嶻嶭,峻蔽日也。〕 溪谷崭岩兮 〔崎岖閜寪,险阻亻窟也。〕 水曾波。 〔涌跃沣沛,流迅疾也。〕 猿狖群啸兮 〔禽兽所居,志乐佚也。〕 虎豹嗥, 〔猛兽争食,欲相龁也。以言山谷之中,幽深险阻,非君子之所处,猿狖虎豹,非贤者之偶也。〕 攀援桂枝兮 〔登引山木,远望愁也。〕 聊淹留。 〔便旋中野,立踟蹰也。〕 王孙游兮 〔隐士避世,在山隅也。〕 不归, 〔违背旧土,弃室家也。〕 春草生兮 〔万物蠢动,抽萌芽也。〕 萋萋。【千古名句】 〔垂条吐叶,纷荣华也。〕 岁暮兮 〔年齿已老,寿命衰也。〕 不自聊, 〔中心烦乱,常含忧也。〕 蟪蛄鸣兮 〔蜩蝉得夏,喜呼号也。〕 啾啾。 〔秋节将至,悲嘹噍也。以言物盛则衰,乐极则忧,不宜久隐,失盛时也。〕 坱兮轧, 〔雾气昧也。〕 山曲岪。 〔盘诘屈也。〕 心淹留兮 〔志望绝也。〕 洞荒忽。 〔亡妃匹也。〕 罔兮沕, 〔精气失也。〕 憭兮栗。 〔心剥切也。〕 虎豹岤, 〔嵺穿岤也。嵺音料。狖音血。〕 丛薄深林兮 〔攒刺棘也。〕 人上栗。 〔恐变色也。〕 嵚崄碕礒兮 〔山阜〈山取〉嵎也。〕 硱磈磳硊。 〔崔巍嵼々。〕 树轮相纠兮 〔交错扶疏。〕 林木茇肌。 〔枝叶盘纡。茇音跋。〕 青莎杂树兮, 〔草木列居。〕 薠草靃靡。 〔随风披敷。〕 白鹿麕麚兮, 〔众禽并游。〕 或腾或倚。 〔走住殊异。〕 状貌崟崟兮峨峨, 〔头角甚殊。〕 凄凄兮漇々。 〔凄凄漇々,毛衣若濡。〕 狝猴兮熊罴, 〔百兽皆俱也。〕 慕类兮以悲, 〔哀己不遇也。从此已上,皆陈山林倾危,草木茂盛,麋鹿所居,虎兕所聚,不宜育道德,养情性。欲屈原还归郢也。〕 攀援桂枝兮 〔配托香木,誓同志也。〕 聊淹留。 〔踟蹰徘徊,待明时也。〕 虎豹斗兮 〔残贼之兽,忽急怒也。〕 熊罴咆, 〔贪杀之兽,跳梁吼也。〕 禽兽骇兮 〔雉菟之群,惊奔走也。〕 亡其曹。 〔违离乡党,失群偶也。〕 王孙兮归来, 〔旋反旧邑,入故宇也。〕 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诚多患害,难隐处也。〕
有空可以去看看 一个豆瓣小组,存点贴子
新的宋词编期史 太长了,发不了,我就分享一下吧,支持我的点个赞 https://zhuanlan.zhihu.com/p/545468532
【旧贴复原】李煜早期词与冯延巳比较 由于后主亡国后的词太过奇特,所以无法比较。他的早期词基本能代表他的基本功。也就是说,如果不加上这时代的影响,后主是一个什么水平。 《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这首应该亡国前最出名的一首了。可见其基本已脱离了花间词意象的简单堆积,如落梅、春草,都包含浓浓的个人情感。从中可见后主词向后期大抒情的转变。后主属于五代词的发展末期,自然比早期词的堆叠更见新意。且后主确实词有实指,不是简单的歌咏,这比起中主是一个大进步。) 《渔父》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比较类似近体诗的语感,这也是五代词的普遍感觉。写得比花间词要更有新意,花间大多是怀人思春,或者吊古劝乐) 《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后主词刻画的女子形象更为具体。) 又.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比较经典的花间手笔,应该作于更早时候) 又.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 雨云深绣户,来便谐衷素。宴罢又成空,魂迷春梦中。 (后主词有自觉的炼词,不像花间只弄堆积,可见其向后期愈转愈新的功力积淀) 《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比花间词的词句更精工了一些,但普遍情感不太深沉) 《一斛珠》 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从客观意象导向主观意态是后主词的最大成就之一) 《喜迁莺》 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欹。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馀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红休埽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比较典型的宫廷词。没有多大价值。) 《长相思》 云一緺,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有点小气,不像他写的) 《阮郎归》 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落花狼藉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佩声悄,晚妆残,凭谁整翠鬟?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 (没有脱离花间的现状。算他写得一般的词) 《临江仙》 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粉英金蕊自低昂。东风恼我,才发一衿香。 琼窗梦醒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碧阑干外映垂杨。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 (我其实觉得这首算是写得上乘了,放在花间集是很经典的好词,但不是特别有新意) 《采桑子》 亭前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 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 (比较冷静,比较清疏,算后主词的另一种感觉。后来的晏殊一定有所吸收,算后主有所突破。) 总的来说,后主的早期词语言不是特别精工,相比中主来说是这样的: 《山花子》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又: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 中主的这两首给我一种很大气很浪漫的感觉,后主词则多给我一种花间词的老模样,后主年轻时的作词功力应该是在不断尝试与突破,他一般的很一般,而有新意的几首无论是精炼还是妙工都很有个性。 中主和冯延巳的人生都没经历过什么大变动,然而冯延巳的词却写出了这样的: 《南乡子》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鸾镜鸳衾两断肠。 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薄悻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 (观察更细致,情感更深挚,无论是语句还是立意都可圈可点,实在是更为老到与成熟) 《鹊踏枝》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特别独立的意境。就像后主的那首清平乐,然而我认为正中更为含蓄与深致) 又: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不觉得五代有谁能把这种词盖下去。已经完全脱离花间词的堆积,变成彻底的主观抒情与迸发了,所以特别有力量,特别有新意) 又: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须磨》写得真的好 他坐在海边天光云影之下赋诗之时,神态异常优美。是时风日晴和,海不扬波,水天辽廓,一望无际。过去未来种种情形,次第涌上心头。又赋诗云: “原知我罪莫须有, 天地神明应解怜。” 忽然风起云涌,天昏地黑。祓禊尚未完成,人人惊慌骚扰。大雨突如其来,声势异常猛烈。大家想逃回去,却来不及取斗笠。不久以前,风平浪静,此时忽起暴风,飞沙走石,浪涛汹涌。诸人狂奔返邸,几乎足不履地。海面好像盖了一床棉被,膨胀起来。电光闪闪,雷声隆隆,仿佛雷电即将打在头上。 众人好容易逃进了旅邸,惊诧地说:“这样的暴风雨,从来不曾见过。以前也曾起风,但总先有预兆。这样突如其来,实在可惊可怪!”雷声还是轰响不止。雨点沉重落地,几乎穿通堦石。众人心慌意乱,叹道:“照这光景,世界要毁灭了!”独有源氏公子从容不迫地坐着诵经。 日色近暮,雷电稍息,惟风势到夜犹不停止。雷雨停息,想是诵经礼佛愿力深宏之故吧。大家互相告道:“这雷雨如果再不停息,我等势必被浪涛卷去。这便是所谓海啸,能在顷刻之间害人。以前只是传闻,却终未见过此种骇人之事,此次才目击了。” 将近破晓,诸人均已酣眠,源氏公子亦稍稍入睡。梦见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走进室内,叫道:“刚才大王召唤,为何不到?”便向各处寻找源氏公子。公子惊醒,想道:“听说海龙王最爱美貌之人,想是看中我了。”这就使得他更加恐惧,觉得这海边越发不堪久居了。
【旧贴复原】以前的置顶荐书贴 现今市面上尚能一见的白石研究书目总汇,依次评判。仅可参看,此帖仅为补充与拓宽,因太杂太多而不易分清价值。 {姜夔词} 一,姜白石词笺注 中华书局(书局) 陈书良为夏承焘的学生,夏本精于考证而未涉及词义训诂,陈本主要补充了注释部分。陈本以夏本为底本,亦步亦趋,然依旧是市面上最完善的校注本。 二,姜夔词 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文) 该版开本小,注释精要,且带有赏析,明显为方便携带的普及注本,价值不大。适合一般读者掌握基本词意。 三,姜夔词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上古) 上古这版词集同样是小开本,不同于人文版的是,上古这版附注的是典故与辑评,除外价值不大,是普及读物。但我更喜欢人文版的详备注释。 四,姜夔集 山西古籍出版社 普及读物,且为选本。然而其亦包含姜夔诗的选注,似乎难得。 五,姜夔诗词选注 上古 刘乃昌的笺注亦见于另一个注本,不过该本为诗词选注,且为上古所出,价值在于诗注。年代久远,不易购得。
为什么发贴有字数限制 我本来想恢复一下以前的精品贴,这字数限制就没法了啊
关于三体Ⅲ的硬伤 以下几点决定了三体Ⅲ中的人类未来太过空想,使其现实意义不大。1.对维度空间的想象还是太远太空,至少完全与当前物理学观察结果不合。2.二向箔的构思与当前物理学的猜想偏得太远。3.威慑时代的人类社会学发展太落后,意识形态太陈旧,与高度进步的生产力不匹配。4.执剑人的选举程序太过幼稚化,未来人类社会不可能连博奕论还没想明白。5.执剑人选举是纯粹的暴民民主。未来人类社会基本不可能重蹈雅典覆辙。6.射绘祖裔制度的构思太粗糙,未来人类的社会组成依旧太肤浅。7.掩体纪元后期的人类社会居然还没有消灭私有制?8.对逃亡主义的理解尚显单薄,未来人类的利益考量不至于如此短视。9.星环公司的光速飞船研究计划,领导人结构太幼稚,居然连反政府都搞出来了?换句话说,未来的政府真会如此短视?10.很多国策决定尚有缓和空间,大刘纯粹是一股脑直着写下去。11.高维文明想法太空想。12.程心坐上光速飞船后的部分纯粹是yy,没有一丁点科学猜想沾边,完全是奇幻了。13.人文精神成就的发展太低级。14.文化战简直只有大刘这种理工科的才能想出来,太幼稚了,真当威慑时代人类是沙子?15.未来人的社会生活设想尚趋保守。16.未来人的教育水平,尤其是思想水平似乎更低了?17.星舰人类遭迫害简直了,太胡扯了。18.对黑域和光速飞船的认识尚显肤浅。
怎么可能不哭 一读完就脑瓜子嗡嗡的,然后就哭了,每次都这样。.羞红颦浅恨,晚风未落,片绣点重茵。旧堤分燕尾,桂棹轻鸥,宝勒倚残云。千丝怨碧,渐路入、仙坞迷津。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 逡巡。题门惆怅,堕履牵萦,数幽期难准。还始觉、留情缘眼,宽带因春。明朝事与孤烟冷,做满湖、风雨愁人。山黛暝,尘波澹绿无痕。[图片]
【旧贴复原】张炎词的变换之法 张炎是宋词词艺的大家,可能也是涉猎最深博的一位,他的《词源》已经证明了其对词艺有多么深刻的掌握,再加上他生活的时代,宋词已经先后经历柳、苏、周、辛、吴等多次技艺的大革新,发展无比成熟,张炎想要有所建树,势必做得更出色,更独特。张炎词的勾运手法尤其高超,对结构的创新使其词具有独特的变换艺术,例如他的《月下笛》: 万里孤云,清游渐远,故人何处?寒窗梦里,犹记经行旧时路。连昌约略无多柳,第一是难听夜雨。漫惊回凄悄,相看烛影,拥衾谁语? 张绪归何暮?半零落依依,断桥鸥鹭。天涯倦旅,此时心事良苦。只愁重洒西州泪,问杜曲人家在否?恐翠袖正天寒,犹倚梅花那树。 张炎是知道周邦彦的熔典艺术有多么高超,后来的吴文英也同样在熔典艺术上发展得更迷离浑成。词的特殊性在于,它是长短句,所以很方便熔化古诗的固定字数的词句。张炎此词,用得最明显的典,包括“连昌宫”“张绪”“西州泪”等。而熔得细微的,也在于“寒窗梦里”“难听夜雨”用了夜雨寄北诗与苏轼苏辙夜雨诗等典故,“烛影”“拥衾”用了夜雨寄北诗与苏武北牧等典故,“断桥鸥鹭”用了西湖断桥与海上盟鸥等典故,“杜曲”用了唐时豪门的典故,“翠袖”用了杜甫佳人诗的典故,“梅花那树”用了姜夔暗香词的典故。相信如果我不说,大家是不怎么看得出来的,有一些注家也没注出来,但我们确实可以体察到。我举这个,只是为了说明玉田词绝对是很精致的艺术,张炎也是积淀特别高深的词人,然而本文的重点并不在熔典艺术上。 此词的变换艺术,尤其高超,甚至可以感觉到类似于现代电影的镜头艺术,这个是词所特有的复杂技法,律诗与古体诗是不好做到的,也是外国诗所不能达到的,我很想说一说中文诗的技艺比起外国诗有多么伟大的飞越,但这也不是本文重点了。 “万里孤云,清游渐远,故人何处?”这个是词的开头。孤云很显然,不仅指景物,也代指人。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后退的长镜头,是渐远渐迷蒙的,然后很快抖出“故人何处”这句话,稍稍地,在感情上有个爆发。“万里”很明显,是玉田词的高开特点,张炎曾认为,一篇之要,首先是开头要响亮,“万里”就给得很有气势。这个是词的第一个镜头。 “寒窗梦里”这个是词的第二个镜头。张炎在镜头转换上是迅疾且多变的,第一个镜头可以是户外,而第二个镜头就是户内了。“寒”“梦”其实也是很清冷,很迷蒙的意象,它们与前面的是一贯相承的气氛。比较有意思的是,第二个镜头通过一个“窗”把远景给收住了,这使得镜头的转换很是稳定且紧要,然后通过“梦”连到下面的“犹记”,此时就顺着进入梦境了。 “犹记经行旧时路”,我们可以感觉到从“清游渐远”到“旧时路”,两处是有一个小小的绾合的,虽然我认为张炎是无意识地做到这一点。他用词用的是“经行”,我不知道大家听没听过双声词这个概念,张炎用了双声词,使他的节奏一下子很舒缓,很安静了。 接下来是一个复杂的组成,“连昌约略无多柳”似乎还有点像在梦中,张炎要到连昌宫去了,然而宫中柳树不多了,他为什么要提柳树,这个是一个很大胆的伏笔,按住不说。连昌宫是唐朝废宫,元稹曾去过,只有很多竹子和树、草了。我们可以感觉到他走的地方是有点黍离之悲的,这是张炎的高明处。如果不细细去看,你是无法想象到中国人写词竟然如此推敲。“第一是,难听夜雨”又好像他醒了,能听见雨声了。这种景象,你可以想到夜雨寄北的李商隐,比较生僻一点的还有苏轼苏辙的夜雨诗,这是表现兄弟之情的。张炎不想听夜雨,因为他也和兄弟分别很久了,而这正是全词的主旨,到这里和开头互相点了一下。“第一是”是一个连接成分,词到了姜夔和张炎手里,这种连接的、无意象的成分被大量使用,虽然这首词还不那么明显。后人将这种观感理解为清疏之气,然而张炎这么用,不仅是为了强调情感,他还转换了叙述视角,有种闪切镜头,或者前后镜头重在一起(夜雨可作为梦的背景音)的感觉。 “谩惊回凄悄,相看烛影,拥衾谁语”就可以算第三个镜头了。“惊回”用在这里就是一个快速的切镜头,他绝对是醒过来了,可能是被夜雨吵醒了。接下来很令人费解,他明明是一个人住着,怎么会“相看”呢?是把烛影当作了另一个人吗?还是说他用了吴文英喜欢用的一个转换手法,此刻他看烛影,联想到彼刻与兄弟的时光,“谁语”恰巧是问,是他还是他的兄弟在说话呢?当然,也可理解为他刚被惊梦,自言自语,有点迷糊了。“凄悄”是上片唯一一个感情词,把它安排到第三个镜头,也是比较高效的处理方式吧。 “张绪,归何暮”,读到下片,我们才知道张炎拉了多大一个伏笔,有关张绪与柳的典故我就不说了,大家可以查。这个是第四个镜头,它不是承接第三个镜头而是直接从“无多柳”一句出来的,我们发现张炎不仅有小的转换更有大的跳跃。非常高超的手法,他当时评姜夔的《齐天乐》时提到这种换头勾连的手法,他很快就学到了。我们常常觉得玉田词清疏,下片节奏就更快了,从“此时心事良苦”一顿,便如脱兔跳走了,先按住不说。再回到“张绪”,这个用意很明显,就是指张炎,一个姓的。“归何暮”,有点像“故人何处”,小小的情感爆发。此时他的遗民情怀已经有意在加深了。 “半零落依依,断桥鸥鹭”,第五个镜头。有人知道我为什么非要用镜头来指这些句子吗?如果是秦观或者柳永写的词,我绝对不至于拆碎了用镜头一个一个分析,张炎的句子变换得有时亳无头绪,却又自成章法,所以要用一个个镜头独立出来,才能发现他的结构有多么神奇。直到第五个镜头时,由于张炎还未完全放开,所以我们停下来理一理目前的结构,它是:清游远→寒窗→梦里路→惊回→张绪→归断桥。这绝对不是顺承,至少归断桥是发生在以前了。这是张炎在回忆,他此时在万竹山,回忆之前到杭州的情景。张炎北上之后回杭,所以有“天涯倦旅”,估计此时兄弟也不见了,所以成“零落”,抱怨都怪自己“归何暮”。所以他下面又要“问杜曲人家在否”,想到兄弟“倚梅花”,不能相见。这就是这首词的主旨,接下来我们看张炎炫技。 第五个镜头里,只有鸥鹭了,这用了盟鸥典故,是隐居的人喜欢写的,就只有鸥鹭为伴了。镜头摆完了,他并不急着切,反而议论上来了,“天涯倦旅,此时心事良苦”,他故意停了停,很沉痛地把情感爆发出来,这时整首词就已经完整了。他可以把第五个镜头多填一点,然后“心事良苦”,收手走人即可。但他是张炎,他肯定知道他这一招周邦彦也用过,详情可见《浪淘沙慢》第三片,我很喜欢的一段大走笔。然后就是姜夔的《月下笛》也用了这种大走笔。 张炎开始了他的大走笔,大走笔不是镜头艺术,而是真正的意识流,是中国词的伟大创造。西州、杜曲、翠袖、梅花,连用四个典,一丝痕迹不留,打成一片,在观感上,我们可以说把典故与抒情放一起就是“真亦假时假亦真”,而西州与杜曲是第一组,市井画面;翠袖与梅花是第二组,自然画面。我就不赘述了,大家可以体会这一段走笔,这就是古代文评爱说的“纯以气力为之”,其实姜夔做得更好,我反正也讲完了。 希望从这首词中,大家可以体会到玉田词的结构特点,这是其清疏沉俊风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其全部。玉田词很多都是这种结构,非常高超。打字不易。
【旧贴复原】从前的置顶贴 这个贴就留作交流贴,大家有什么想分享的,有对贴吧有什么感想的,都可以在下面说。 说实话,我在姜丝中资历很浅,大约是2020年夏天,才认识姜夔的。我也知道,现在人,嘴上说喜欢古典文学的多,知道苏轼李白的多,但真正肯去看书,会认繁体字的,少之又少。(基本掌握繁体字应该是这块的基本功了吧) 当我认识白石时,我一眼就着迷了。我没有想到,一个人的宋词能够这么清冷,这么平静,仿佛看遍了繁华,文字便是凝之又凝,毫无锦缎炫目。从《扬州慢》到《暗香》,最后又有鹧鸪天五首,《庆宫春》,我真的能感受到白石与其他人的不同:清人常说是白石老仙,但白石是最接近人间烟火的词客。正因他受够了冷落、孤独、卑贱下位、情深则伤、故友凋零,正因他在穷奢极欲的南宋王朝走向落败的中期看遍江湖世人的狡猾,宦场针刺的迫害,他最终成了一个普通人中的词客。他甚至爱的是烟花巷陌里的女子,过的是寄人篱下的清客生活而终身不仕,葬在杭州马塍的不知名之地,如此了解一生。文坛的风风雨雨,从范成大到辛弃疾,他并未置身事外,而辗转其中。终于在1221年离开的他,其实也是和我们一样的无奈罢了。而他的才华,却不同于他的命运,他活着便已享誉文坛,直到南宋末的临安词客将其奉为至尊——白石的才华比任何人都更为杰出,然而他没有借此去做什么。 今天的鄱阳、合肥、杭州散落着许多有关白石的纪念地点。睹物思人,有生之年我一定要去赤阑桥、马塍路。 但在2020年的我,却对前方产生了深的疑惑。我的身边没有谁知道姜夔,甚至连深入古典文学的朋友也没有。 我后来在互联网上筛查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确认了姜夔吧是这个世界上讨论白石密度最高的平台。我很抱有回家一般的感情来到贴吧,然而不幸的是,在浏览完毕现存的姜吧所有贴子后,我也获知这样一个事实:我在姜吧最冷寂,最没落的时代才姗姗赶来。 古代文学批评常常有溯古的潮流,整个先秦哲学也透露出这样的态度:孔子说我恨未生在周公时,庄子恨未生在早期文明世界,墨子恨未生在禹夏。我也恨我没有在2006~2015这十年间来到姜吧,来到那个文学论坛甚至说是整个贴吧的黄金时代。所幸我赶上黄金时代崩溃后的最末一点点痕迹:姜吧还有吧主。贴子留存量也还算丰富。我终于可以把心里想说的很多,发布在这里了,尽管看的人不多。 可是它总归是姜夔吧啊,它不是宋词吧、古风吧,甚至是拱吧抗吧。要说白石的事情,也只能在这座旧房子里私语,外面的宴堂固然热闹,可它总归不是你要找的居所。姜夔吧很大程度上,它活着,且就只是靠着“姜夔”二字挂在吧名。它就是指望着,有人不仅爱着白石的诗歌,而且还能熟悉互联网格局,并且留在贴吧——甚至是在一个黄昏里渡舟到彼岸。这实在太难了,但总归是有人来的。如果不是,那我又在茫茫人海的何处倾诉这一分思念呢?我看着吧名,这是最后的希望了。我留了下来,此时我未能独立的心灵还必须寄居在这个壳子里,或许人们有一天也会飞出去,飞到纯粹的学术圈中,但更多人,相见恨晚,他们的人生不允许自己将许多热情凝在精英中的学术圈,姜夔吧算是最低的门槛了——留作一个念想。 黄金时代之后,更多人来了就走了。也有人出于无奈,出于信念,留下来,发发贴子,说说话。有人说我这样很蠢,我闲着没事干,但我的精神,确实要有这么一个地方倾诉,而不是空对着一本本笺注发呆。我需要有一个人能交流。可能大家在抗吧冲浪,在拱吧冲浪,在数学吧冲浪,在孙吧冲浪,那为什么不能花点时间在姜吧上说说话呢,虽然它小众,它民科,它不是高贵严谨的研究,但它总归是爱姜夔,爱诗歌的。文学本不应该有太多偏见与门槛,不应该划出个三六九等,不应该局限在一个精英群体。我觉得这不是抱残守缺,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一种激励,生活总归是要有点光,人总归是需要理解的。 姜吧前任吧主在我迟到地来了不久,就又被撤职了。与此同时,吧主的重要性越发明显。第一,贴吧需要管理,需要清除无关海报。第二,贴子需要吧主来加精。说到这我还是讲一下贴吧的机制,如果不是精品贴,它迟早要被刷掉的。也就是说一个贴吧最终只会留下精品贴,这是数据爆炸时代的无奈。你用心写了很多好贴子,它们要么没人看,要么直接没了。我需要一个吧主来加精,这样一个有价值的发贴氛围才能稳定下来。还有的就是门面。 可以这么说,一个吧如果没了吧主,它就真的凉了。再没有人会用心发贴,或者说转载资料(等我解锁知网再来疯狂转载),再没有人能长期留下,他的痕迹迟早要沉没在时间中,且在沉没前,他连一个观光者都不可能遇到。这就是冷门贴吧的无奈。所以我成为继飞卿吧主后的下一位吧主,一直到现在已经7个月了,时间不长,但也做了一些事情。以前的贴子,只要是有人在讨论,我都加了精,我不希望这里终归荒芜,有的记忆必须留下,以成为一个时代的见证。 在继位吧主之后,我也看到了更多文学类的贴吧,荒废的景象触目可惊。我也看见更多让我感动的吧主,一直默默撑着一个吧,比如其心可嘉的张孝祥吧吧主,渊博才干的李煜吧吧主,还有更多资历颇老的大佬级吧主,比如纳兰性德吧吧主,陶渊明吧吧主,等等如此。还有更多不是文学类贴吧的热门吧吧主,比如核吧吧主,反二吧吧主,抗吧吧主,我也很感兴趣。但姜吧与这些吧有本质上的区别:它虽然因为姜夔而拥有不可替代性所以必须存在,也因为太过小众而难以稳定地保持活力。它不像苏轼吧这样就算没有吧主也能有很多发言,或者说孙吧这样吧主不管也长期热门。这是姜吧的特殊性,如果有一天我不再担任此职,希望后继者,或者说是回归的前辈,意识到这一点,然后继续爱它,关心它,在江流中像一颗石子,永远不起眼,永远运动。 第三次修订吧规后,不知不觉就写了这么多。也不是我闲吧,就是想说说话,一说就说长了。最近也看了很多贴吧,回到姜吧,真的百感交集。或许终有一天我也会离开这里,然后新的人到来,就像《我与地坛》的末尾。互联网的快节奏,使这样的更迭几乎是很短暂的过程了。但是,如果我一直担任吧主,我还是希望,把它做好一点。有人说,一个互联网上的小职务,值得吗,我只说,因为是姜夔,如此。 最后定一下姜吧的讨论基则吧。 第一,古典诗歌古典文学。 第二,自由风气。 第三,永远不要忘记姜夔。 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提升自己,旁观博物,有更丰厚的功底。毕竟文学这个事,其实还是多看书,并不跟高等教育有必然联系。 姜吧已经算是1742个吧友,不错的成绩了。六朝诗人更为荒芜,然后格律派词人也很冷淡(就连周邦彦吧都不及姜吧,这我有点吃惊)。我只能说,未来是更好的,教材也改新了,以后喜欢古典诗歌的人,只会越来越多吧。
那就新的开始 还有人记得我吗😂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