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月3698 皓月3698
关注数: 3 粉丝数: 85 发帖数: 1,383 关注贴吧数: 1
一年一度的斋月昨天开始了 在所有穆斯林国家和地区的节假日里头,斋月大概是最隆重的,相当于我们的春节吧。 简单说说这个斋月的规矩吧。每天日出的那一刻起到日落的那一刻止,穆斯林们是不允许吃,喝还有抽烟的。我听说还不能喷香水,不知道女士可不可以化妆。所以,一日三餐都集中在天黑的时候。每天日落以后,首先便是各区的阿訇召集大家礼拜,礼拜完了之后,各自回家吃‘午饭’。这就快要到晚上9点了。之后,吃饱喝足的人们就开始出门活动。以至于到凌晨1,2点钟,大街上还是灯火通明,人头攒动。大概半夜2点左右,人们开始吃‘晚饭’。然后,在日出之前,匆匆爬起来吃一顿早饭之后,就一整天都不能饮食了。当然,病人,老人,孕妇都是可以酌情调整饮食的。女人们在例假期间也是可以正常饮食,但是在斋月结束以后是要补回来的。 总的来说,斋月就是日夜颠倒的一个月。我以前询问过为什么要这么做的原因,答案是,先知为了让所有的人,尤其是非穷人体会一下穷苦人没吃没喝的痛苦,从而希望有钱一点的人能够更好地为教众,为社会服务和贡献。 就像很多国家的政策一样,斋月的初衷是美好的。但许许多多年下来,斋月逐渐演变成跟我们今天的春节一样的合家团聚,肆意挥霍的节日。斋月前一个月开始,商店里的人明显比往常要多;到斋月前半个月,商店里头简直就是人满为患,尤其是放甜品的那些个货架,一会儿就空了,店员补货都来不及。那个疯狂抢购的劲儿,好像东西都不要钱似的。而天黑以后的第一餐饭,吃得据说始特别的丰盛,大鱼大肉,糕饼,椰枣还有那甜死人不偿命的阿拉伯风味的茶。大家想想,长达一个月的时间,天天夜里这么高糖,高脂地猛吃,正常人怎么吃得消?所以,斋月过后,每个人都得胖个几斤。我想这大概是当年先知们提倡过斋月的时候没有想到的吧? 更为严重的问题是,他们把晚上当白天过,自然,白天就当成晚上过了。大部分不用上班的同志们,白天就是两个字:睡觉!一定要上班的同志们,早上勉强挣扎起来,9,10点钟到单位点个到,混一两个小时,就又晃晃悠悠回家继续睡觉去了。工作效率接近于零!这就直接导致了我们这些不用守斋的外国公司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也基本是一事无成。 第一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外人对于斋月没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思想准备,过得那叫一个凄惨!吃喝没有保障不说,还有很多可怜的同事半夜12点要跑去跟那些只有那时候有精神上会儿班的人开会。所有生活和工作的规律都被打得烂烂的。然后从第二年起,聪明一点的同事就开始把年假都放在斋月休。而今年,公司也不剩几个人了,所以,大家很自然地就都在这个时候离开了。我也不例外,埋头苦干了一个礼拜,把老板交待的事情做得七七八八了,明天做一个最后的收尾,下午就飞西安。在西安休整两天,接着去西藏上一个礼拜的班,然后就回西安休假直到月底。 写到这里,我发现,只要有工资领,其实,我也是蛮喜欢斋月的呀!所以呢,就不继续抱怨了吧。
关于清明寒食的典故 我国古代在清明节前还有一个与清明相连的重要节日——寒食节。寒食在冬至后105日,寒食共有3天,过后就是清明,因此清明节正好在冬至后的第108天。现代寒食节基本已经并入清明节,但是二者还是有不同之处,有关寒食节还存在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 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节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节,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节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
曹县桃源集花供 大众网菏泽2月16日讯(记者 陈 翔)今天上午,由曹县桃源集后西街主持的具有五百年多年历史的曹县桃源集“花供”会隆重举行。本次“花供”会共摆出7道花供,吸引了上万人观看。 据了解,曹县桃源集花供每年农历正月初七举行,是为了纪念远古时期人类发明钻木取火的祖先燧人氏,及帝喾时指导人们用火的火正官祝融的形式。“花供”也是当地人们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消灾祛病的特有的祭祀供奉习俗。 在过去,曹县桃源集镇家家户户都要摆花供,或数家,或数十家请一火神像。后来逐渐演变成全村共同筹办,由村里统一组织人员雕刻、捏塑、摆花供。 “桃源集镇上有七条街,每年一街轮台主持,主持街不办花供。”曹县桃源集花供会首委员会秘书长王文亭说,“今年是后西街主持,共摆出7道花供,其中北街摆2道花供。” 据王文亭介绍,自2006年春开始,花供仍恢复到传统的一年一办。办“花供”的经费主要来自各街村民自愿捐款,每次总开支大约3—5万元。花供品种200余件,展览面积近20平方米。 “各街年后初五男进香,初六女进香,初七大进供。事前主持街负责棚桌彩门,其余各街初六通夜雕供,七日上午各街排好先后次序,列队行进。摆完的花供,初七下午再由各街接回,也可延长到初八下午接供。”王文亭说,“这些花供从人物鸟兽、花卉果蔬,到房屋建筑,无所不有;祭祀对象也有天地诸神、祖先亡灵及民间俗神。”
土生土长的曹县生活 我是土生土长的曹县人,我对这个小县城有着深深的感情。在这里说一下自己的感受。    1,曹县以面食为主,鲁菜是四大菜系之一,小吃也很多,像烧饼、火烧、羊肉汤,鱼汤,烧鸡,烧牛肉,烤全羊,羊肉串,拉面水饺。    2,曹县人张嘴就是吃了吗?好打招呼。    3,曹县旅游业不发达,但夜生活丰富,到了深夜街上还车多人多,饭馆路边摊生意火爆。    4,曹县商业发达,商场众多,生活便利。银座,汉光,人民商场,本土商业主导。 5 ,道路方面,曹县 老城 道路较窄,堵车严重,开车出门比较不方便。    6,曹县有公交线路,虽然不是很发达,但公交车是新的,就是车小点。    7,曹县出租车不少,但每次打车都要等很久,很少有拒载现象。    8,曹县有地沟油,有吗?好像吃油条的少了些。   9,曹县的停车位不紧张,而且到处都不收钱。    10,曹县人话多,脾气大,两个人吵架嗓门大,吵着吵着就要动手,这有点不好 11 ,曹县有闻名的水系,八里湾,万亩河塘,四季河,红卫河等等,水城不是徒有虚名的。    12,曹县有公园,免费,可以玩的地方多,像人民公园、环岛公园等。    13,曹县医院多,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东城医院,盘石医院。。。老百姓看病方便。  14 ,曹县交通便利,火车汽车四通八达,地理位置优越。离海边也不远, 700公里,挺好。    15,曹县人钱挣得不多,物价不太高。 16, 县有大平原森林,离着大自然好近啊。    17,曹县领导天天宣传要搞大都市,您见过大都市吗?    18,曹县有杨文广,马金风等名人。    19,曹县人爱国,但没有游行打砸烧。 20 ,曹县美女多,哈哈。    21,曹县美女约会要求买衣服,也有约会要求买金链子,都挺好,哈哈。。    22,曹县环境很好,风沙少。    23,曹县人收礼人收礼办事,办不了事会把礼退给你,不正之风有点不好。    24,曹县治安不差,小偷不多,打架斗殴的少见,更没有当街杀人的。 25. 曹县的房价均价三千左右,对咱老百姓而言,能接受。   26,曹县是有文化韵的地域,文物古迹众多,像红三村知名度很高。历史上不欠缺。   27 曹县产业杂,企业多,高科技的也有。   28 曹县城市建设动作大,发展快,东部北部南部都是大手笔,进步明显。  先说这么多,希望外地的朋友们有空来曹县经商投资,感受美丽曹县,感受好客 曹县 。
山东菏泽曹县某国有公司15名员工要求涨工资遭停职 原标题 [员工要求涨工资遭停职]   本报菏泽9月10日讯 菏泽市曹县某国有公司的15名员工要求涨工资,公司负责人先是认定两名员工代表撺掇工友,将两人停职,其他13名员工向公司提出恢复两人工作的申请,也因此失去工作。   今年6月20日,水泥罐车司机岳旺所在的混凝土公司转手,新雇主是一家国有企业。7月9日,该企业负责人召集水泥罐车、泵车司机开会。“那时候承诺要给我们涨工资、买保险。”岳旺告诉记者,直至9月份,工资都没有上涨。9月3日,根据公司要求,岳旺和另外一名司机作为代表,去找公司负责人商量涨工资的事情。公司负责人同意提高司机们的工资水平。   “两名作为代表的员工,停职一个月。”水泥罐车司机李师傅说,工友为大家争取权利,却被停职了,大家都不能接受。于是,司机们提出申请让两位员工代表恢复工作。“公司领导说,他们二人违反了规定,不能恢复工作,如果谁有要求,也不要干了。”李师傅说,他们向公司写了份申请,希望公司领导让大家恢复上班,没想到公司竟然认定他们辞职,如今事情没谈妥,15个人全失业了。   “两名代表撺掇其他员工,影响大家正常的工作,所以让他们停职了。”该企业负责人宋站长接受采访时说,公司没有向员工承诺涨工资,另外,从这些员工写的申请看,离开公司是他们自己的意愿。
过去春节前去浴室排队洗澡 春节来临,突然想起了过去春节前去浴室排队洗澡的情景,过去生活很不容易,冬天不能经常洗澡就是其中的一例。 冬天气候特别冷,室内室外一样冷,冷至骨髓。普通的民居都没有暖气设备,在家里洗澡冷的不行。于是不管是住洋房还是住普通平房,要想身体干净,人们只能到浴室里去洗澡。 县城过去只有县政府前的曹县浴室,最简陋便宜的大池,人可以全部浸泡在热水里松筋骨. 每年春节前浴室的生意最为火爆(中国人有干干净净过年的习俗,不仅要把家里打扫的一干二净,也希望自己和家人清清爽爽迎接新年),浴室在节前天天排长队,每个洗澡的人基本上都在刺骨的寒风里排二到三个小时的队,才刚刚能进大门,进了大门后再慢慢地排到了房间里此时浴室里雾气腾腾,挤满了脱衣穿衣的人。平时被人看不起的浴室服务员现在很是威风,大声吆喝着,指挥着来洗澡的人们,客人们都低眉顺眼不敢得罪服务员,怕一不谨慎,服务员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终于走进了狭小的洗澡空间,你已是身心疲惫腰酸背痛,仔仔细细地用香肥皂(三四十年前很少有人用洗浴乳)涂抹全身,用丝瓜筋上下左右一寸寸地擦洗,温润的热水喷薄而下,抚摸着柔嫩的肌肤,皮肤开始微微泛红,被寒风吹得僵硬的身体变得柔软轻松起来。为几小时在寒风中的辛苦等待,洗澡的人都希望延长这温暖的享受。 无情的呼叫声一阵阵传来,服务员在催你快快结束,客人只能无奈地选择离开。走出浴室大门,等待洗澡的人还是一如既往的多,不知道何时才能轮到他们。 80年代初,有人发明了浴罩,浴罩像一个圆形的帐子,用钩子固定在房顶上,长长的透明塑料布套在浴缸或者脚盆上,形成一个封闭的小空间,然后在浴缸或者脚盆里放满了热水,洗澡时就可以抵御寒冷。很多人在冬天就可以不去浴室,用这样的方式来清洁自己。现在感觉最方便的是房子里有暖气和热水,这在过去是一种可望不可及的奢侈。 现在大部分家庭都用上了暖气和热水器,冬天洗澡难已成为了历史。21世纪中国人的生活有了更大的变化,常常听亲朋好友津津乐道地谈论去浴室洗澡的乐趣,孤陋寡闻的我始终猜不透其中的奥妙。 从过去洗澡的艰难,到现在洗浴提升到文化的享受,你不得不承认中国社会真的发展了,中国经济真的繁荣了,中国老百姓真的富裕了,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事实。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