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逝这未澜 伤逝这未澜
一介微命。
关注数: 390 粉丝数: 234 发帖数: 5,733 关注贴吧数: 107
晋文公生卒年考 据《晋世家》之说,献公即位,重耳年二十一。献公元年即莊公十八年,然则重耳生于鲁桓公十五年。《左传》僖公五年重耳出奔狄。时重耳年四十三。《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反国即位,僖公二十八年楚成王谓重耳在外十九年,则六十二岁立,城濮之战时六十六岁,僖三十二年卒,享寿七十。然《史记》、《左传》不合处有如下:《左传》以奔狄之年,献公滅虢,嫁女穆公,伯姬乃太子申生之姊,若果四十三岁奔狄,伯姬岂四、五十岁左右始嫁耶?且《晋世家》谓重耳至齊二岁而桓公卒,按如此说,桓公于僖公十七年卒,则重耳奔齊当在僖公十五年。然《左传》、《晋世家》并以僖公五年奔狄(《晋世家》未明说奔狄之年,但说献公二十二年使寺人披杀重耳,献公二十二年当僖公五年),留十二岁奔齊,则至齊时为僖公十七年。太史公不仅不合于《左传》,且不合于自身。另,按《史记》留齊凡五岁推演。则僖公二十二年去齊,剩余两年依次历经曹宋鄭楚秦五国。太史公以曹、宋、鄭皆用“过”字,楚谓“去之”,又较《左传》之胥用“及”字为有得也。又杨伯峻引《国语晋语》说重耳十七岁奔狄,果如此说,则《左传》莊公二十八年(《晋世家》以献公十六年作二军,十二年二公子出居,《左传》晋作二军之年当闵公元年,减去四年亦得莊公二十八年),二公子出居蒲、屈之时方五岁,岂有是理。
晋文公生卒年考 据《晋世家》之说,献公即位,重耳年二十一。献公元年即莊公十八年,然则重耳生于鲁桓公十五年。《左传》僖公五年重耳出奔狄。时重耳年四十三。《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反国即位,僖公二十八年楚成王谓重耳在外十九年,则六十二岁立,城濮之战时六十六岁,僖三十二年卒,享寿七十。然《史记》、《左传》不合处有如下:《左传》以奔狄之年,献公滅虢,嫁女穆公,伯姬乃太子申生之姊,若果四十三岁奔狄,伯姬岂四、五十岁左右始嫁耶?且《晋世家》谓重耳至齊二岁而桓公卒,按如此说,桓公于僖公十七年卒,则重耳奔齊当在僖公十五年。然《左传》、《晋世家》并以僖公五年奔狄(《晋世家》未明说奔狄之年,但说献公二十二年使寺人披杀重耳,献公二十二年当僖公五年),留十二岁奔齊,则至齊时为僖公十七年。太史公不仅不合于《左传》,且不合于自身。另,按《史记》留齊凡五岁推演。则僖公二十二年去齊,剩余两年依次历经曹宋鄭楚秦五国。太史公以曹、宋、鄭皆用“过”字,楚谓“去之”,又较《左传》之胥用“及”字为有得也。又杨伯峻引《国语晋语》说重耳十七岁奔狄,果如此说,则《左传》莊公二十八年(《晋世家》以献公十六年作二军,十二年二公子出居,《左传》晋作二军之年当闵公元年,减去四年亦得莊公二十八年),二公子出居蒲、屈之时方五岁,岂有是理。
晋文公生卒年考 据《晋世家》之说,献公即位,重耳年二十一。献公元年即莊公十八年,然则重耳生于鲁桓公十五年。《左传》僖公五年重耳出奔狄。时重耳年四十三。《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反国即位,僖公二十八年楚成王谓重耳在外十九年,则六十二岁立,城濮之战时六十六岁,僖三十二年卒,享寿七十。然《史记》、《左传》不合处有如下:《左传》以奔狄之年,献公滅虢,嫁女穆公,伯姬乃太子申生之姊,若果四十三岁奔狄,伯姬岂四、五十岁左右始嫁耶?且《晋世家》谓重耳至齊二岁而桓公卒,按如此说,桓公于僖公十七年卒,则重耳奔齊当在僖公十五年。然《左传》、《晋世家》并以僖公五年奔狄(《晋世家》未明说奔狄之年,但说献公二十二年使寺人披杀重耳,献公二十二年当僖公五年),留十二岁奔齊,则至齊时为僖公十七年。太史公不仅不合于《左传》,且不合于自身。另,按《史记》留齊凡五岁推演。则僖公二十二年去齊,剩余两年依次历经曹宋鄭楚秦五国。太史公以曹、宋、鄭皆用“过”字,楚谓“去之”,又较《左传》之胥用“及”字为有得也。又杨伯峻引《国语晋语》说重耳十七岁奔狄,果如此说,则《左传》莊公二十八年(《晋世家》以献公十六年作二军,十二年二公子出居,《左传》晋作二军之年当闵公元年,减去四年亦得莊公二十八年),二公子出居蒲、屈之时方五岁,岂有是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