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xinfanghappy duxinfanghappy
快乐简单的生活,相信自己的心!
关注数: 26 粉丝数: 8 发帖数: 732 关注贴吧数: 11
深读|大学生就业“抢”跑,值不值? 职业探索当多一些理性和有序当实习期前置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学生、学校与用人单位该如何应对?“有学生在实习中受了委屈,来找学校维权,我们才发现实习企业连经营资质都不合格。”有高校辅导员颇为无奈,由于经验匮乏,大一实习容易陷入无序状态。多名受访实习生表示,他们希望学校能提供更系统的支持,比如多提供一些有保障的、有学分认定的短期实践项目,或者在低年级阶段,就开展识别实习陷阱以及传授实习经验的课程或交流活动。记者注意到,目前,全省本科高校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建设实习基地超2.1万个,其中95%在校外,主要面向应届毕业生,占比接近一半。今年,江苏省教育厅印发《江苏省高等学校学生企业实习管理规定》。其中规定,不得安排与学生所学专业无关的实习项目,不得安排一年级在校生赴企业参加岗位实习。省教育厅高教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将管理部门设置在教务处,承担实习单位审核推荐、三方协议合同拟定、实习工作管理等职责,大部分本科高校建有实习工作信息化管理平台。多数高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了实习计划和考核标准,探索建立导师制、项目制等多元人才培养机制,切实提升实习实践育人水平,平均每个高校开发的产教融合实习课程超过18门。近年来,越来越多高校开始将实习纳入培养方案,将“无序的早实习”转化为“有序的职业探索”。不久前,河海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师生奔赴密云水库泄洪一线参与应急抢险,师生们共同勘查风险点,分析堤坝坍塌原因,协助救援团队操作大型机械进行大块石回填等关键抢险作业。“在抢险一线,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用在了解决实际问题上,我更加坚定了今后职业选择方向。”河海大学2024级硕士研究生吕志龙说。与此同时,不少高校也在积极改变重知识轻能力的惯性,建立课程内容动态更新机制,紧密对接产业前沿。同时,构建贯穿学制的阶梯式职业指导体系,引导学生科学规划实习路径,避免盲目低效的“经历囤积”。对学生而言,学会“战略性暂停”同样重要。暑假即将结束,开学即将升入大三的张伟背着满身行囊,完成了环新疆之旅。“有亲友建议我抓紧去实习,不要摆烂,但我觉得有必要静下来,想清楚。”张伟很坦然,“大二的暑假可能是我人生中最后一个能自由支配的、漫长的假期了。我想接触点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比如摄影和剪辑,而不是盲目跟跑。”他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段话,配上了自己精心剪辑的一段Vlog。“与其急着去公司打卡,不如先搞清楚三个问题:我喜欢什么?我擅长什么?进入这个行业的憧憬是什么?”采访中,某金融机构经理李娜甜坦言,经历职场后她更加明白,积累工作经验不是一场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有人适应提前加速,有人需要慢慢热身。相较于匆忙赶在别人前面,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更重要。“通过实习打开深入社会、认识世界的窗口,开启多元成长路径似乎才是本心。”她说。
处暑继续热!全国“秋老虎”出没地图出炉 中国天气网讯 处暑已至,暑热未消。今起一周(8月27日至9月2日),南方“秋老虎”势头强劲,高温持续发威,北方多地高温也会不时冒头。为何到了夏秋之交,“秋老虎”如此凶猛?哪里的“秋老虎”最猛?中国天气网推出全国秋老虎出没地图,快来看看你那儿有什么级别的“虎”。十余省区市有“秋老虎”出没 长江沿线将上演高温连续剧8月19日出伏以来,北方降雨频繁,不少地方暑热暂消,但在南方,高温高湿天还在持续,闷热如蒸桑拿,“秋老虎”登场。“秋老虎”是指立秋节气以后还会出现短期的炎热天气,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时间约7至15天。今起一周,江南、华南等地仍处于副热带高压控制之下,“秋老虎”凶猛,高温天气可达4至7天。具体来看,今起一周“秋老虎”最凶猛的区域在淮河以南地区,尤其是长江沿线的江苏、浙江、上海、湖北、安徽、江西、湖南和重庆等地,将上演高温连续剧,高温日数可达4至7天,局地最高气温可达38至39℃,热力十足。大城市中,杭州、南昌未来一周高温全勤,其中杭州最高气温可达39℃,最低气温接近30℃,暑热全天不退场,空调需持续加班。山东、河南、陕西南部、新疆南疆盆地等地今起一周也有高温出没,但降雨穿插其中,暑热时消时长,“秋老虎”猛烈程度属“炙热小老虎”级别。以西安为例,昨天最高气温冲上38.8℃,今天高温消退,明后天受降雨影响,最高气温将降至30℃以下,最低气温也仅有20℃出头,早晚时段甚至有秋凉的感觉。京津冀、内蒙古西部、山西南部、云南等地属“微热纸老虎”区域,其中京津冀今起三天受降雨影响,暂享清凉,但周末开始30℃以上的炎热天气将再度回归,高温虽缺席,但午后暑热感明显。而在西藏、青海、内蒙古东部、黑龙江、吉林等地没有“秋老虎”出没,最高气温将在20至25℃左右,天气清凉,部分地区早晚时段气温不足15℃,凉意凸显,早晚时段需添衣防着凉。
这种看似健康的饮料,可能损害血管还让你发胖 “困了累了来一瓶,开车熬夜来一瓶”,这是很多功能饮料的常用宣传用语。近几年,功能饮料市场发展迅速。有数据显示,中国功能饮料市场在 2007~2017 年间高速崛起,并且一直在稳步增长。 现在功能饮料在各大超市都很常见,很多人会认为它们比普通甜饮料更健康,也是打工人被迫熬夜时的精神支撑。不过,最近有消息称:功能饮料喝多了或引发焦虑失眠。 这让很多打工人心中一颤:这是真的吗?手里的功能饮料瞬间就不香了。经常熬夜的危害有多大?平时到底该不该喝功能饮料?我们这就来聊聊关于功能饮料的事。 有研究表明:每天饮用 250 毫升功能饮料,就会增加年轻成年人患焦虑和抑郁发生的风险。而对于青少年来说,代谢咖啡因的能力比成年人弱,如果常喝功能饮料不仅会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还会减少青少年的睡眠时间,导致睡眠障碍。 另外,过量摄入功能饮料会导致血管内皮功能改变,引起急性血管内皮障碍。有报道称:一位 14 岁的少年连续 5 天饮用功能饮料后参加跑步比赛,感觉胸痛胸部不适,心电图检查显示房颤。 还有一位原本身体健康的 28 岁男子,在参加摩托车越野赛之前喝了 7~8 罐功能饮料,导致心跳骤停。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华预防医学会食品卫生分会等 5 机构发布的《咖啡与健康的相关科学共识》中建议:普通成人每天咖啡因摄入量应控制在 400 毫克以内。 一般的功能饮料咖啡因含量为 50~504 毫克/罐或瓶,如果控制不好饮用量就可能会超量摄入咖啡因。
“夏天喝茶,胜过吃肉”!解暑、减脂、消炎……喝对茶,整年都受 三伏天的闷热天气,让人不自觉想要吃点东西凉快凉快,冰奶茶、碳酸饮料虽能带来短暂清凉,但糖分和添加剂却会让身体更“燥热”。此时不妨喝点茶饮,古语“夏天喝茶,胜过吃肉”绝非夸张,而是顺应时节的养生良方。 夏季,“上蒸下煮”的天气让很多人觉得口干、心烦、没胃口,而茶恰好成了应对这种不适的“老朋友”。从科学角度看,茶的水分补给、天然成分与三伏天人体需求高度契合;从传统智慧来说,“夏饮茶”本就是顺应季节的养生选择。①1. 喝茶能促进身体代谢三伏天出汗多,身体需要持续补水。茶中的咖啡因能促进肾脏代谢,让水分更高效地参与身体循环,避免“喝得多、排得少”的水肿感。2. 茶里自带“解暑因子”茶叶里的天然物质,仿佛为三伏天量身定制:·茶多酚:能缓解暑热带来的燥热感。·氨基酸(如茶氨酸):能放松神经,抵消高温导致的烦躁、焦虑,让人在闷热中保持平和。·芳香物质:像茉莉花、桂花等窨制的茶,香气能刺激嗅觉神经,间接改善食欲。3. 顺应夏季气机调体质传统养生认为,夏季“阳气浮于外,阴气藏于内”,人易出现“外热内虚”的状态。茶性清利,能帮助“疏泄暑热”,不让热气在体内堆积。不同茶性(凉、温、平)能适配不同体质,怕热的人喝绿茶清热,怕冷的人喝茉莉花茶理气,让身体在炎热中找到平衡。①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