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风_小黑 流行风_小黑
关注数: 1 粉丝数: 26 发帖数: 4,506 关注贴吧数: 7
何为熊市 熊市与牛市相反。股票市场上卖出者多于买入者,股市行情看跌称为熊市。 熊市第一期。其初段就是牛市第三期的末段,往往出现在市场投资气氛最高涨的情况下,这时市场绝对乐观,投资者对后市变化完全没有戒心。市场上真真假假的各种利好消息到处都是,公司的业绩和盈利达到不正常的高峰。不少企业在这段时期内加速扩张,收购合并的消息频传。正当绝大多数投资者疯狂沉迷于股市升势时,少数明智的投资者和个别投资大户已开始将资金逐步撤离或处于观望。因此,市场的交投虽然十分炽热,但已有逐渐降温的迹象。这时如果股价再进一步攀升,成交量却不能同步跟上的话,大跌就可能出现。在这个时期,当股价下跌时,许多人仍然认为这种下跌只是上升过程中的回调。其实,这是股市大跌的开始。 熊市第二期。这一阶段,股票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就会触发“恐慌性抛售”。一方面市场上热点太多,想要买进的人反因难以选择而退缩不前,处于观望。另一方面更多的人开始急于抛出,加剧股价急速下跌。在允许进行信用交易的市场上,从事买空交易的投机者遭受的打击更大,他们往往因偿还融入资金的压力而被迫抛售,于是股价越跌越急,一发不可收拾。经过一轮疯狂的抛售和股价急跌以后,投资者会觉得跌势有点过分,因为上市公司以及经济环境的现状尚未达到如此悲观的地步,于是市场会出现一次较大的回升和反弹。这一段中期性反弹可能维持几个星期或者几个月,回升或反弹的幅度一般为整个市场总跌幅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熊市第二期。经过一段时间的中期性反弹以后,经济形势和上市公司的前景趋于恶化,公司业绩下降,财务困难。各种真假难辨的利空消息又接踵而至,对投资者信心造成进一步打击。这时整个股票市场弥漫着悲观气氛,股价继反弹后较大幅度下挫。 在熊市第三期中,股价持续下跌,但跌势没有加剧,由于那些质量较差的股票已经在第一、第二期跌得差不多了,再跌的可能性已经不大,而这时由于市场信心崩溃,下跌的股票集中在业绩一向良好的蓝筹股和优质股上。这一阶段正好与牛市第一阶段的初段吻合,有远见和理智的投资者会认为这是最佳的吸纳机会,这时购入低价优质股,待大市回升后可获得丰厚回报。 一般来说,熊市经历的时间要比牛市短,大约只占牛市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不过每个熊市的具体时间都不尽相同,因市场和经济环境的差异会有较大的区别。回顾1993年到1997年这段时间,我国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经历了股价的大幅涨跌变化,就是一次完整的由牛转熊,再由熊转牛的周期性过程。
何为熊市 熊市与牛市相反。股票市场上卖出者多于买入者,股市行情看跌称为熊市。熊市第一期。其初段就是牛市第三期的末段,往往出现在市场投资气氛最高涨的情况下,这时市场绝对乐观,投资者对后市变化完全没有戒心。市场上真真假假的各种利好消息到处都是,公司的业绩和盈利达到不正常的高峰。不少企业在这段时期内加速扩张,收购合并的消息频传。正当绝大多数投资者疯狂沉迷于股市升势时,少数明智的投资者和个别投资大户已开始将资金逐步撤离或处于观望。因此,市场的交投虽然十分炽热,但已有逐渐降温的迹象。这时如果股价再进一步攀升,成交量却不能同步跟上的话,大跌就可能出现。在这个时期,当股价下跌时,许多人仍然认为这种下跌只是上升过程中的回调。其实,这是股市大跌的开始。 熊市第二期。这一阶段,股票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就会触发“恐慌性抛售”。一方面市场上热点太多,想要买进的人反因难以选择而退缩不前,处于观望。另一方面更多的人开始急于抛出,加剧股价急速下跌。在允许进行信用交易的市场上,从事买空交易的投机者遭受的打击更大,他们往往因偿还融入资金的压力而被迫抛售,于是股价越跌越急,一发不可收拾。经过一轮疯狂的抛售和股价急跌以后,投资者会觉得跌势有点过分,因为上市公司以及经济环境的现状尚未达到如此悲观的地步,于是市场会出现一次较大的回升和反弹。这一段中期性反弹可能维持几个星期或者几个月,回升或反弹的幅度一般为整个市场总跌幅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熊市第二期。经过一段时间的中期性反弹以后,经济形势和上市公司的前景趋于恶化,公司业绩下降,财务困难。各种真假难辨的利空消息又接踵而至,对投资者信心造成进一步打击。这时整个股票市场弥漫着悲观气氛,股价继反弹后较大幅度下挫。 在熊市第三期中,股价持续下跌,但跌势没有加剧,由于那些质量较差的股票已经在第一、第二期跌得差不多了,再跌的可能性已经不大,而这时由于市场信心崩溃,下跌的股票集中在业绩一向良好的蓝筹股和优质股上。这一阶段正好与牛市第一阶段的初段吻合,有远见和理智的投资者会认为这是最佳的吸纳机会,这时购入低价优质股,待大市回升后可获得丰厚回报。 一般来说,熊市经历的时间要比牛市短,大约只占牛市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不过每个熊市的具体时间都不尽相同,因市场和经济环境的差异会有较大的区别。回顾1993年到1997年这段时间,我国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经历了股价的大幅涨跌变化,就是一次完整的由牛转熊,再由熊转牛的周期性过程。
【价值投资】巴菲特《信》中谈中石油:拒绝当"聪明人" 大概从1980年代末期开始,每年的早春3月,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一个相当于中国内地三线城市的地方,会聚集起一大群有钱人,聆听一个外号“奥马哈智者”、长相土气的小老头的“福音”。这就是一年一度的“伯克希尔股东大会”,而主讲人正是刚刚超越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的沃伦·巴菲特。 听这个会的门槛很高:你必须至少持有一股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今年的“门票”价格大约在12万美元左右,此外还要自掏来回路费,能免费吃一顿牛排但没有礼品。于是,世界各地更多奉巴菲特为投资圣人的崇拜者,只能通过阅读该公司的年报,也就是一年一封的《巴菲特致股东们的信》(简称《信》)来过过瘾。 今年3月,2008版的《信》又如期而至。 拒绝裸泳 最早预言巴菲特会成为世界首富的是30岁那年的巴菲特本人,排第二的预言者则可能是著名的传记作家洛温斯坦,他在名著《巴菲特: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中认为,由于巴菲特的特殊能力让他的财富能保持很高的年复合增长率,加上老巴的身子骨硬朗活到90岁都非常可能,所以他的财富终有一天会超过1000亿美元,而这个时间点很可能在2015年之前。 洛温斯坦的话里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复合增长率”,在总长78页的英文2008版《信》的第3页,我们就可以看见巴菲特有些洋洋得意地列出一张表格,列举着从1965年至今伯克希尔公司每年的内在价值增长率、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增长率,以及两者的差距。 2007年伯克希尔价值增长11%,标普500指数为5.5%,两者差距为5.5%。事实上,在40多年的竞赛中,伯克希尔仅仅输过6回。看绝对值的话更惊人,从1965年以来,伯克希尔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1.1%,标普500指数为10.3%,意味着如果你用1万美元在1965年买入标普500指数,现在有68.5万美元,而投资给巴菲特,你就拥有了4000万美元出头的财富水平了。 更有意思的是,从1999年至今的9年中,巴菲特居然跑输了三回。可是他的特殊之处在于,跑输的三回都是美国处于大牛市阶段,大盘高收益,伯克希尔低收益,虽然低,但不亏损;然而他跑赢的时间却多半处于市场平衡甚至熊市阶段,市场大跌,伯克希尔小赚甚至是大赚。 这令人想起他的一句被反复引用的名言:“只有潮水退去,你才能看到谁没在裸泳。”在2008版的《信》中,巴菲特依旧没有忘记嘲笑次级贷款危机中涌现的裸泳者:“随着房价的下跌,大量愚不可及的错误被曝光了。只有在退潮的时候,你才能看出哪些人不穿裤子就下水了。对于美国最大的一些金融机构,我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了。” 拒绝开危险的车 巴菲特拥有何种“魔力”能够完全避开次级贷款带来的危机,一如他在过去的漫长岁月里避开了纳斯达克泡沫破裂、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垮台等等一系列华尔街惊涛骇浪?他自己给出的回答非常简单明了:常识。 不久前,美国福克斯电视台采访了巴菲特,问他为什么一点都没有买次级房贷,他的回答是:从30个月前直至18个月前的一年内,很多房屋建筑商都想把公司卖给我,其他行业中从未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我并不想指出这些公司的名字,但有很多是上市公司,当这些公司的股价飞涨、公司的管理层信心满满地高谈阔论时,这些人却在试着卖出他们的公司。 对那些看上去很美的投资趋势抱有天然的戒心,这就是巴菲特所说的常识。事实上,巴菲特在1990年的《信》中就第一次揭露了这种华尔街游戏的本质,他称之为:“假冒的失翼天使”。 “迷信这些垃圾债券的门徒一再强调不可能发生崩盘的危机,适当的巨额债务会迫使公司经理人更专注于经营,就像是一位驾驶员开着一辆轮胎上插着一把匕首的破车。当然我们绝对相信这位驾驶员一定会相当小心谨慎,但是另外却还有一个变量必须克服,那就是只要车子碰到一个小坑洞或是一小片雪就可能造成致命的车祸,而偏偏在商业的道路上,遍布着各种坑坑洞洞,一个要求必须避开所有坑洞的计划实在是一个相当危险的计划。” 最深刻的道理往往是看上去最常识化最简单化的比喻,华尔街上那些成天摆弄着数学模型的精英们看到这辆“轮胎上插着一把匕首的汽车”时不知作何感想?
小黑吧年度颁奖典礼! 最佳新人、最具潜质奖——不是巴菲特小黑自认在股市里有稍许天分,老实说我从来未从心底里佩服过百度众多贴吧里任何一个高手,那些高手们有多少实力那些是高手那些是庄托小黑心里有底。但自从不是巴菲特来了以后,我就说他青出于蓝,后生可畏。他谦虚好学喜欢大量寻找和阅读资料,他在股市里有不错的天分,对周围的事物有明锐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如果说以后我们周围可能会诞生一个金融天才我第一个想到的是他。飞跃进步奖——lzz55lzz55说过他在这里学到的东西比之前7年还多。我很欣赏他对价值投资的执着,欣赏他冷静投资心态和敢于对未来形势的预测判断。最佳吧主、经理人、股友——深不可测的一瓢而已我在贴吧里最开心的就是有一瓢那么好的朋友和拍档。老实说我们私底下交流并不多,但是我们有非常好的默契,可以说是心领神会。这种感觉是非常秒的~一瓢最大的优点就是虚怀若谷,我喜欢把自己比做是开荒牛,因为我把一样东西学习的差不多了就会把所学到的全部在吧里发出来,然后学另一方面新的东西,(如K线技术感觉掌握的差不多了,就开始研究价值投资)。而一瓢就像海绵一样会默默把我所掌握的东西吸收了,而且会在我的基础上更深层次的挖掘学习。这些我们不需要交流在他所找的文章和股票中显现出来。而且他有些东西是我自己都没法理解的——比如上次比赛的兴发集团为什么会再次上涨。这就是他的高深之处——深不可测啊~~最佳价值投资者——比赛专用ID一个忠实的价值投资者,虽然他一直说自己没什么水平很菜,但从他在我们吧里比赛的名次和分数就可以充分相信价值投资的威力和他的能力!他学财务的所有在股票的投资上有先天的优势,所以我时常也要请教他。也很高兴吧里有这样一位专才,让我们更方便的学习交流。最佳伯乐奖——花花木羊花花木羊是吧里出色的黑马捕捉者,她有相当明锐的眼光来挖掘强势股。她对大盘分析上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我非常欣赏她的勇气和能力。最佳牛人奖——流行风_小黑呵呵,我喜欢吧自己比做开荒牛。而且牛在股市中又是好兆头,那我就自封牛人吧呵呵。我就不评价自己了,先检讨下这次大盘的判断失误和自己的自负。别的还是大家说吧~
道氏理论 道氏理论入门(一)浪潮、波浪及涟漪 一位海滨的居住者在有海潮来临时,也须将采用让一个来临的波浪推动在海滨中一只木桩到其最高点的方法来确定海潮的方向。然后,如果下一个波浪推动海水高出其木桩时,他就可以知道潮水是在上涨。如果他把木桩改换为每一波浪的最高水位记号,最终将会出现一个波浪在其上一记号处停止并开始回撤到低于这一水平,然后他就可以知道潮水已经回转了,落潮开始了。这样,事实上就是道氏理论定义的股市趋势。 浪潮、波浪及涟漪的比较在道氏理论最早的时期就已开始了。并且更有可能,大海的运动对道氏理论也有一定的启发。但是,这一比喻也不能走得太远,股市中的浪潮与波浪远不如大海的浪潮与波浪那样规则。用以预测每一次浪潮及海流的准确时间的时间表可以提前制作,但道氏理论却不能对股市给出一个时间表。以后我们还将回到这一比喻的某些地方,但现在我们将接着讨论道氏理论其余的要点与规则: 1.平均指数包容消化一切(除了上帝“上帝的行为”)——因为他们反映了无数投资者的综合市场行为,包括那些有远见力的以及消息最灵通的人士,平均指数在其每日的波动过程中包容消化了各种已知的可预见的事情,以及各种可能影响公司债券供给和需求关系的情况。甚至于那些天灾人祸,但其发生以后就被迅速消化,并包容其可能的后果。 2.三种趋势——“市场”一词意味着股票价格在总体上以趋势演进,而其最重要的是主要趋势,即基本趋势。它们是大规模地上下运动,通常持续几年或更多的时间,并导致股价增值或贬值20%以上,基本趋势在其演进过程中穿插着与其方向相反的次等趋势——当基本趋势暂时推进过头时所发生的回撤或调整(次等趋势与被间断的基本趋势一同被划为中等趋势——这是接下来的讨论中用到的一个很有用的术语)。最后,次等趋势由小趋势或者每一的波动组成,而这并不是十分重要的。 3.基本趋势——如前所述,基本趋势是大规模的、中级以上的上下运动,通常(但非必然)持续1年或有可能数年之久。只要每一个后续价位弹升比前一个弹升达到更高的水平,而每一个次等回撤的低点(即价格从上至下的趋势反转)均比上一个回撤高,这一基本趋势就是上升趋势,这就称为牛市。相反,每一中等下跌,都将价格压到逐渐低地水平,这一基本趋势则是下降趋势,并被称之为熊市(这些术语,牛市与熊市。经常在一些非严格场合分别用与各种上下运动,但在本书中,我们仅把它们用在冲道氏理论出发的主要或基本趋势的情形)。 正常情况下——至少理论上是这样——基本趋势是三种趋势中真正长线投资者所关注的唯一趋势。他的目标是尽可能在一个牛市中买入——只要一旦他确定它已经启动——然后一直持有直到(且只有到)很明显它已经终止而一个熊市已经开始的时候。他认为,他可以很保险地忽视各种次等的回撤及小幅波动。对于交易人士来说,他完全有可能关注次等趋势,在本书后面的章节中将会发现可能因此而获利。 4.次等趋势——这是价格在其沿着基本趋势方面演进中产生的重要回撤。它们可以是在一个牛市中发生的中等规模的下跌或“回调”,也可以是在一个熊市中发生的中等规模的上涨或“反弹”。正常情况下,它们持续3周时间到数月不等,但很少再长。在一般情况下,价格回撤到沿基本趋势方面推进幅度的1/3到2/3。即是说,在一个牛市中,在次等回调到来之前,工业指数可能稳步上涨30点,其间伴随着一些短暂的或很小的停顿,这样在一轮新的中等规模上涨开始之前,这一次等回调可望出现一个10~20的下跌。然而,我们必须注意,这个1/3~2/3并不是牢不可破的,它仅仅是一种可能性,大多数次等趋势都在这里范围之间,许多在靠近半途就停止了,即回撤到前面基本趋势推进幅度的50%。很少有少于1/3的情况,但有些几乎完全看不出回调。 从而,我们有两个标准用以识别次等趋势。任何与基本趋势方向相反、持续至少三个星期并且回撤上一个沿基本趋势方向上价格推进净距离(从上一个次等趋势的末端到本次开始,略去小幅波动部分)至少1/3幅度的价格运动,即可认为是中等规模的次等趋势。尽管这样,次等趋势经常令人捉摸不透。对其识别、确定其开始并进一步发展的时间等,对道氏理论的追随者来说都是最困难的事情。对此我们还将在以后加以讨论。 5.小趋势——它们是非常简短的(很少持续三周——一般小于6天)价格波动,从道氏理论的角度来看,其本身并无多大的意义,但它们合起来构成中等趋势。一般的但并非全是如此,一个中等规模的价格运动,无论是次等趋势还是一个次等趋势之间的基本趋势,由一连串的三个或更多的明显地小波浪组成。从这些每日的波动中作出的一些推论经常很容易引起误导。小趋势是上述第三种趋势中唯一可被人为操纵的趋势(事实上,尽管这仍然值得怀疑,甚至在目前的情况下他们可能为有意操纵到很重要的程度)。基本趋势与次等趋势不能被操纵。如果这样做的话美国财政部的财源都会受到限制。 在我们接下去讨论下一个要点之前,花一点时间进一步说明上述三种趋势,我们用大海的运动与股市的运动进行对比。主要是趋势就像浪潮。我们可以把一个牛市比为一个涌来的浪潮,它将水面一一步地向海岸推动,直到最后达一个水位高点并开始反转。接下来的则是落潮或退潮,可以比做熊市。但是,无论是涨潮还是退潮的时候,波浪都一直在涌动,不断冲击海岸并撤退。在涨潮过程中,每一个连续的波浪都较其前浪达到海岸更高的水平,而其回撤时,都不比其前次回撤低。在落潮过程中,每一个连续的波浪上涨时均比其前浪达到的水位低一点,而在其回撤均比其前浪离开海岸更远一点。这些波浪就是中等趋势——基本的或次要的则取决于其运动与海潮的方向相同还是相反。于此同时,海面一直不断地被小波浪、涟漪及和风冲击着,它们有与波浪趋势相同,有的相反,有的则横向穿行——这好市场中的小趋势,每日都在进行着的无关重要着小趋势。
林园:我选股票的财务指标 利润总额——先看绝对数  它能直接反映企业的“赚钱能力”,它和企业的“每股收益”同样重要,我要求我买入的企业年利润总额至少都要赚1个亿,若一家上市公司1年只赚几百万元,那这种公司是不值得我去投资的,还不如一个个体户赚得多呢。比如武钢、宝钢每年都能赚上百亿元,招商银行也能每年赚数十亿元,这样的企业和那些“干吆喝不赚钱”的企业不是一个级别的。它们才是真正的好公司。  通过这个指标,我选的重仓股就是从利润总额绝对数量大的公司去选的。  每股净资产——不关心  我认为能够赚钱的净资产才是有效净资产,否则可以说就是无效资产。比如说有人对一些上海商业股净资产进行重新估值,理由是上海地价大涨了,重估后它的净资产应该大幅升值,问题是这种升值不能带来实际的效益,可以说是无意义的,最多也只是“纸上富贵”。  每股净资产高低不是我判断公司“好坏”的重要财务指标,我对它不关心。  净资产收益率——10%以下免谈  净资产收益率高,说明企业盈利能力强。比如2003年我买入贵州茅台时,若除去贵州茅台账上的现金资产,其净资产收益率应该为80%以上,实际上就是投资100元,每年能赚80元。我对招商银行北京分行的调研也发现其净资产收益率也达53%。  这个指标能直接反映企业的效益,我选择的公司一般要求净资产收益率应该大于20%。净资产收益率小于10%的企业我是不会选择的。  产品毛利率——要高、稳定而且趋升  此项指标能够反映企业产品的定价权。我选择的公司的产品毛利率要高、稳定而且趋升,若产品毛利率下降,那就要小心了——可能是行业竞争加剧,使得产品价格下降,如彩电行业,近10年来产品毛利率一直在逐年下降;而白酒行业产品毛利率却一直都比较稳定。  我的标准是选择产品毛利率在20%的企业,而且毛利率要稳定,这样我就好给企业未来的收益“算账”,增加投资的“确定性”。  应收账款——回避  应收账款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可以收回的应收账款,比如G铸管,其应收账款都是各地的自来水公司的延期付款,这么多年都能够顺利收;比如云天化的应收账款也是由于和用户的货到付款形成的,都是能收回的。另一种情况就是产品销售不畅,这样就先贷后款,这就要小心了。  我会尽量回避应收账款多的企业。  预收款——越多越好 预收款多,说明产品是供不应求,产品是“香饽饽”或者其销售政策为先款后货。预收款越多越好,如贵州茅台长期都有十几亿元的预收款,这个指标能反映企业产品的“硬朗度”。
转自大时代 1.树上有三只小鸟,有一个猎人“砰”一枪打死一只,那么树上还有几只小鸟。还有一只因为一只看见同伴被人打死了就去报警,另外一个留下来做证人。2.还记得龟兔赛跑吗?因为兔子上次太骄傲赢不了乌龟,所以他这次再约乌龟出来赛跑。可是没用,兔子怎么跑,怎么努力都跑不过乌龟,因为乌龟在终点牌旁边竖个牌子写着:谁先过终点谁就是乌龟公。3.有个大富翁,有栋很大的别墅,有一个很大的游泳池,养了很多鳄鱼、吃人鱼他说谁敢再我的游泳池游一个直池,我马上给他一千万,话还没有说完,就有一个人跳进水里。一口气“嗖”游医个直池,跟着上来以后,看后面说:“有没有搞错?是谁推我下水的!”4.有一个粗鲁的猎人,非常粗鲁,他每次到森林去,总是拿着枪乱扫射,杀死很多无辜.猎人每次都打不到猎物。他的目标总是打不中,他一打不中,就骂了很多脏话。真他妈的活见鬼,又打不中!天神在天上听到,觉得这个人怎么那么粗俗。好,我要雷公打他,打雷了,噼哩叭啦,那个粗鲁的人呆呆的站在那里,他旁边有个兔子掉下来,被雷打中了,变成焦炭。跟着天上传来一个声音,是天神说话:他妈的,又打不中。5.一个武林高手,自认无敌,打遍天下,自己叫自己无敌一支剑,他的女朋友被仇人杀死了,他当然要报仇.找到仇家了,想拔剑,剑还没拔出反而被仇人剥光了衣服,光溜溜的被拆骨剥皮!
中海发展 随着一年一度的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日益临近, 钢铁巨头与国际矿业巨头之间新一轮的利益博弈又将拉开帷幕.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以来反映国际干散货海运价的波罗的海综合运价指数( BDI)引起各利益方的强烈关注, 三大船型运价指数齐创历史新高,海岬型船舶日租金在一年内已上涨两倍以上.中海发展(600026)也加紧了抢占国矿国运市场的步伐. 海运费形成沉重压力 近年来我国铁矿石进口量大幅增长,2005年进口总量为2.75亿吨,同比猛增32.3%;2006年进口3.26亿吨,同比增长18.6%;今年前9个月已超过2.84亿吨,同比增长14.9%.专家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进口铁矿石年复合增长率为13%,2010年进口量将突破5亿吨,甚至有人预计我国对铁矿石的强劲需求将维持到2015年. 澳大利亚, 巴西,印度与南非等国是我国铁矿石主要进口来源地,因此我国铁矿石进口的运输方式几乎全部依靠海运,其运量已占国际铁矿石海运贸易的50%.受"中国因素"影响,2004年BDI均值创出4512点的历史高位,随后两年受我国宏观调控影响有所回落;今年伊始BDI指数一路上扬, 气势如虹,10月份已突破1万点高位,前9个月均值已超过6000点. 铁矿石价格连年上涨已经给我国钢企带来沉重的成本压力, 海运费暴涨则更是雪上加霜.市场资料显示, 今年进口铁矿石平均到岸价逐月提升,从巴西运往中国的铁矿石每吨约20美元,而海运费竟超过每吨50美元.澳洲的矿山企业甚至要求新年度的矿石合同要加收海运附加费,或者以到岸价签定长期合同.海运费飙升已成为中国钢企难以承受之重. 大力增强国轮运力 日韩等国的钢铁企业很早就意识到海运价格对铁矿石采购成本的极端重要性, 并大量通过与船东签订长期运输合同(COA)方式, 通过锁定海费来保证盈利稳定.近年来,日韩船公司纷纷进军中国铁矿石运输市场,采取的主要手段就是与我国钢企签订COA合同.对铁矿石远洋运输而言,船型越大意味着越经济,如巴西航线以30万吨级以上的超大型矿砂船(VLOC)为最佳船型,澳洲航线则以20万吨级VLOC更经济. 据统计,截至2007年1月1日,世界商船队散货船总保有量中,20万载重吨以上的VLOC仅80艘,约1800万载重吨,其中多数为日韩船东所有.而我国目前拥有的海岬型船舶大都在20万吨级以内, 数量也仅30余艘,无论从船队规模还是船型结构看,国轮船队都显得势单力薄,国轮运力上不去,COA合同又会继续外流. 有报道称,为抢占中国进口铁矿石海运市场,日本三大船公司近年将大规模扩充船队,重点向 20万吨级以上发展. 面对外资船公司的激烈竞争,中海发展提出将在继续主导沿海煤炭,油品运输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大货主的战略合作,通过签订长期运输合同来发展大型干散货船队,重点发展23万吨,30万吨超大型矿砂船,积极参与中国进口铁矿石运输. 2006年10月26日,中海发展与首钢达成战略合作并签署了为期15年,总量达3700万吨的铁矿石包运协议,标志着中国海运与首钢合作进入一个崭新阶段; 2007年1月26日,中海发展与宝钢达成战略合作,同样签署了为期15年,总量3700万吨的铁矿石包运协议,这是两大集团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进一步合作的开端; 2007年10月19日,中海发展与武钢正式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同时签署了为期15至20年,总量高达1.7亿吨的铁矿石包运协议. 与此同时, 中海发展承诺,将投入20万吨级以上的矿砂船,并以国际通行的定价方式定价: 2007年2月2日,中海发展与广州中船龙穴签约建造四艘23万吨级VLOC,2007年10月22日,中海发展与大连船舶重工签约建造四艘30万吨级VLOC,未来将重点投放巴西进口铁矿石运输航线;2007年10月27日,中海发展再次与广州中船龙穴续签四艘23万吨级VLOC. 一支国内领先的大型干散货船队轮廓日益清晰.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