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猫熊
飞土逐罐
关注数: 417
粉丝数: 38
发帖数: 1,539
关注贴吧数: 16
大风,无法练弓,如之奈何! 每年春天,都是大风,天天四级、五级的刮,最近一个月印象中没有几天无风,区别只在于风的大小。 大拉,拉开后,风一刮,抖得嗡嗡响。只能近距离练几发。30米朝上风一刮偏差的厉害。面对大风,如之奈何! 大风.停弓 大风起兮卷沙狂,手挽雕弓意彷徨。柳色新新风飘絮,桃蕊初绽一扫光。 心耿耿,意茫茫,平生射艺竟空藏。夜阑一弹惊霄汉,东风笑我梦一场。
丸子和🐖🐖对瞄点的影响 去年秋天练习18米打3公分靶子的时候,发现用泥丸和钢珠瞄点是不一样的。其实这个问题老早就出现了,当时一直没仔细思考。我是右手持弓,以右手弓为例,配置:2014,0.5,裁长22.5㎝。9🐖,11泥丸。 如图一:我用11泥丸打靶,用撑头正上方b点(红色)的位置瞄准能正中。如果换9🐖,后手捏兜不变的情况,前手瞄点将会向左侧a点(黑色)移动。 有的弓友曾经称过重量,9🐖重量约相当于12的泥丸。我用12的泥丸,感觉太大,捏着不舒服。所以用的11丸子。 我感觉可能是重量不一样造成的瞄点不一样。也有一种可能,即使重量一样换8🐖,它们的体积不同,风阻也不一样,瞄点可能也会出现差异。 解决办法: 1.如图二:我捏丸子的常用位置为B点。用9🐖的时候,捏兜位置需要调整到A点。瞄点位置会重新回到撑头正上方b点。气温如果降低的时候,捏兜位置需要向 c点移动。 2.如果不调整捏兜位置。假设捏兜位置为A点。皮筋想把9🐖的瞄点调整到撑头正上方,则皮筋的长度要减少0.5㎝。如原来的配置为22.5㎝,则皮筋长度缩短为22㎝。如换成11丸,皮筋缩短后,丸子的瞄点将会变为图一中的 c点。 我现在主要用的方法为第二种,以9🐖为主,固定后手捏兜位置,通过调整皮筋的长度来控制瞄点。
糗事播报,博诸君一笑 2012年过年的时候,用的是一把米奇数控卡球弓。天天逛52论坛,论坛里有大佬分享圆皮鸡尾酒皮筋,有内穿的也有拖挂的,据说30米弹道没有抛物线。看完心痒难搔,自己买的大力马线,没有专业工具,纯手工制作,耗时半个小时绑成一副圆皮拖挂鸡尾酒皮筋,2050拖挂1842,四股,忙活了一头汗,喜滋滋冲出去测试。第一发,c,中虎口。肯定是推弓不正。再来一发,飞弹。再来一发,k,又中虎口。就这样,20来分钟中虎口三次,幸亏用的 安全泥丸,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拜拜了,我的拖挂鸡尾酒。 2015年,扁皮开始兴起。跟风买了两把紫檀飞虎,75弓门。看国外大神玩大拉,神乎其技。于是直接上大拉。小臂与肘呈直角。0.65,1813,22,8🐖。 刚接触扁皮,对扁皮瞄点规律知之甚少。近距离打1㎝螺丝帽,发发中。远距离弹道总是高于撑头,40多米归零点才在撑头上,就这也玩的不亦乐乎。某日,浓荫匝地,日当正午,正准备对远处的芦苇下手。突然想起邓飞虎和泰国马的拧兜手法,尤其是泰国马,那两个门牙,活脱脱是个铲车,不过人不可貌相,打的真快,真准。于是乎决定拧兜一试。立定,前推后拉,气定神闲,拧兜,发射,“wc”,飞弹,中眼镜片下缘。幸亏👀安好,两股溧溧,汗涔涔下,大中午去亨达利配眼镜一副。此后好长一段时间没动扁皮,还是圆皮安全的多。 2019年圆皮,扁皮交叉着玩。圆皮玩的是传统弓,1842,四股。扁皮先后换了某魂,某斧,手撸木叉若干。 2021年冬,12月。中午一点多。刚入手某世一把,站河边打河里漂浮的瓶子。手一松,突然眼前一花,手指一阵麻木。虎口偏大拇指关节处外皮上翻,出血了。仔细分析,应该是头上戴的厚帽子,皮兜蹭在帽子上,先中眼镜片,然后中拇指。再配👓一副。 22年具体什么时候忘了,只记得天不冷,站在河边打靶。手一松,突然感觉眼镜一振,左边眼镜腿飞到河里了。只剩半拉眼镜歪在鼻梁上。可能是撅兜,皮兜挂住眼镜腿了。望着滚滚而下的河水,喟然长叹一声,把剩下的半拉眼镜架子也扔进了河里。 22年秋,某日淅淅沥沥下着小雨,落叶遍地。车停在马路边,坐在车里,7,8米左右打路边树上2㎝的小树枝,远处雨雾迷离,近处雨打树叶沙沙作响,恍然觉得天地悠悠,唯吾一人。一发又一发,打了大概一个多小时。突然,砰的一声,左边眼镜片不见了。赶紧低头,车座上掉了一片碎掉的眼镜片。车外边还有一小片,其余的不知所踪。万幸,👀无事。默默拿出了早就备好的一副👓。 此后开始琢磨皮筋贴脸位置。以前皮筋贴脸位置在颧骨偏上的位置,之后有一段时间把皮筋贴脸位置调到了嘴角,果然放心了很多。然而,对于90弓门,虚点太大。于是,皮筋贴脸位置又调到了颧骨偏下位置。 这之后,偶有抽脸,总体上相安无事。一路磕磕绊绊,虽有挫折,然而很享受物我两忘的感觉。忽忽数年,几度春秋,弹弓始终伴我左右,与诸君共勉!
中不中随缘,专业描边 昨天中午看见远处的土坡上有个小白点,照片上看的不太清。大概位置在箭头指向处。温度5℃,有点刮风,皮筋拉开呼啦啦响。第一发低30公分左右,第二发近了点,第三发中,听见响了一声。内心一阵窃喜,以为接下来要连中,结果连续高了两发,又有三四发比较接近,剩余的弹道忽高忽低,忽左忽右,都是迷之弹道。打了将近20发,走过去捡钢珠,数了数步子除去下坡,上坡,大概81步。走近了发现是个酒瓶,北京二锅头。第二幅图上的红圈是看得见的弹着点。
路过别人的靶场 河边散步,路过别人的靶场,箭头指向处有个喷了白漆的红牛罐,在积雪映衬下不太清楚。距离大概27米。路过岂有不打之理,大拉,9🐖,10中5,不太理想,继续散步。
发现一个奇怪的问题 个人配置:0.5皮,裁长22.5㎝,拉距132㎝,11泥丸,9🐖。 昨天最高温度3℃,中午的时候出去练弓,用平时的瞄点位置和后手位置,发现用泥丸弹道总是偏右,30米能偏15㎝左右,后手向右调才能解决问题。换9🐖,后手不用调,30米可中5公分的树枝,偶有偏差,在正常范围之内。该问题如果温度在10℃以上则不会出现。 去年也用0.5的皮,用暴力皮筋,拉伸比6,冬天的时候没有出现该问题。 莫非今年的皮筋拉伸比6.5,又太薄。受温度影响比较大,现在比较苦恼。已经买了8米皮筋了。是否得买厚点的!
杨柳枝头戏知了 上午十一点多,带着孩子到河边玩,艳阳高照,岸边的杨柳枝头传来阵阵蝉鸣。孩子让抓几只知了,抬头寻觅,一只在头顶上方,角度有七八十度,大拉打高靶,一发直落,掉下来的时候骨碌着差点掉到河里,到河堤下边捡上来了。第二只角度有四十多度,爆头拿下,树干上一只带白点的飞虫,正中头部。
大拉65米左右瞎蒙 画红圈的地方,挂了一个饮料瓶,距离65米左右,打了十几发,正中一发。昨天巡河,河对岸一个饮料瓶距离也在60米以上,2发正中一发。
天然靶场,凉快 周末六点多起床河边练靶,温度30℃,有点热,发现小树林中有条小路,就到林中纳凉。无意之中发现小路尽头竟然有个露露罐,看来定是哪位弓友的靶场,到跟前仔细观察,发现地面有两个8🐖,罐子里边有一颗。 密林看不透,安全起见,于是把露露罐移到距离地面一米三左右的位置,每隔5步打一发,每步约70㎝。走了40步,来到小路开始的位置,泥丸总是偏左,换9🐖,两发把露露罐打掉了。靶子在标红色箭头的位置。
晚上11点多推罐子,夜静人稀,凉风习习,身边虫鸣啾啾,偶有几声鸟啼。 这个地方光线比较好,从5米开始推,一直推到60步(每步约71㎝),啤酒罐变成比较小的一个点。连打四五发,看不清落点,只得作罢。
38米打靶训练 此处河道较窄,距离约38米,挂了一个矿泉水瓶。刚刚10发一组,打了两组,第一组10中三,两发正中,一发擦边,约四五发散布在5㎝以内,最远散布20㎝左右。第二组两发正中,散布大部分都在10㎝以内。大拉,9🐖,中靶率较低。
打惯了三四十米,这几天想练练远距离,体验一把蒙中的感觉。 昨天在河边练习打瓶子,河对岸有个白色的瓶子(红色箭头指着的位置),还有个绿色的瓶子(照片上看不见绿色的),河宽大约六十多米,从站的位置到岸边有15米,打了30多发,中了四发,一发正中,三发擦边,其余的忽高忽低,反正也不在乎,中了听个响声,不中看个散布。在岸边正走着的时候,发现河中间有两个瓶子被水草挡住了,距离大概50多米,打了十余发,两个瓶子各中了一发(运气好,纯蒙),岸边钓鱼的都震惊了。 第二张图是在河边散步,发现别人打的露露罐,打得坑坑洼洼的。有罐岂有不打之理,七米左右,一发双穿,十几米再打十数发,罐子中间打了一个大洞。
马上五月了,天气晴暖,到山中一游,下车后农家乐旁边放了几根剥了皮的树枝,顿觉眼前一亮,这不是个叉子吗。 闲步了一万多步,捡了几个红牛罐,挂在核桃树上,85🐖,7米双穿,14米罐低单穿。20米,25米,30米打饮料瓶,25米中靶率较高,30米,随缘,好的时候二中一,差的时候四五发不中。
每天练一练,舒活舒活筋骨 在家闷了一天,下午5点左右有空,习惯性的散步到河边,温度-6℃,十二米左右打瓶子,瞄点下降了1㎝多,打中也没什么力度。小风吹着脸,皮筋贴脸都快感觉不出来了。耳朵明显不耐冻,打几发就用手捂一会儿耳朵。 在地上发现了比较大的动物的脚印,莫非是兔子的? 还有一丛草窝旁边都是脚印,正在疑惑是不是田鼠的脚印,结果一会儿飞来一群喜鹊,估计在草窝里找种子吃。
看看我们这儿的雪 白天下雪,先是下冰粒,然后飘雪花,竟然还打雷。晚上雪停了,快九点陪孩子出去打雪仗,跑的出了一身汗,感觉一点也不冷。
顶风冒雪练习 这几天雨雪天气,气温骤降。在家窝了好几天,今天雨夹雪,风不大。出去玩了一个小时。手指,耳朵都冻麻了。发现气温低,对弹道影响非常大,不单是打的近,而且左右偏。我是右手持弓,按照平时的捏兜位置,弹道严重偏左。把捏兜位置往指尖方向调整才能解决问题。
化身拾荒者,捡到几个宝 马路边遛弯,忽觉眼前一亮,左右一看,无有熟人弯腰急拾,装包走人。 河边放靶,9🐖伺候,满打算来个对穿,奈何气温不高,皮筋稀软,7米左右只能单穿,10米左右只能打裂。 第三图为早上椅子上结的白霜。
关于大拉拉锯的一点思考 前几天看了一个兄弟的帖子,讲的是要么固定拉距,要么固定皮筋的拉力。感觉这个兄弟是善于思考的。在此,也讲讲自己拉距从刚开始到现在的一些变化,一家之言,不一定对,也可能对于刚开始练习的兄弟有所帮助。 初练扁皮的时候,由于传统弓已经练习了好几年了,主要是斜握小夹角打法。对横握瞄打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我一开始就练的是大拉,后手上臂和前臂呈90度夹角,配置是裁长23㎝,1810,0.65。 练习几天后,感觉拉起来太轻松,23㎝有点长,于是改成22㎝,1813。随着练习的时间增加,后手力量越来越大,配置没有变,导致拉锯越来越长,后手上臂和前臂的夹角不再是直角。这也导致了前手瞄点出现了一些变化。 练习了半年左右,发现0.65的皮筋打泥丸,动能过剩,经常出现抽手;皮筋横纹,突然拉断的情况。于是降配,改成0.6,1813,22㎝。这下,动能过剩解决了,不再抽手,但是拉锯比以前更长了。瞄点和以前相比又发生了变化。 另外,买皮筋的时候,也没买什么著名品牌,主要买便宜的,由于出厂批次不一样,皮筋的拉伸比经常发生变化,有次买的皮筋,明显拉伸比更大,拉开以后两臂接近完全打开。练了一段感觉还行。但是拉锯长了以后,后手感觉不是太稳。恰好又遇到了一个高手,他只用0.45以下的,40米到60米的易拉罐中靶率极高。于是再次主动降低皮筋的厚度,成了现在的0.5,2014,22㎝,这下两手完全打开了。跟福州萝卜的打法一样了。 曾经测试了一下,2米到3米打红牛罐,至少能穿一面,另一面鼓起来,偶尔能穿两面,还是有一定威力的。 自从拉距固定以后,前手瞄点也基本固定了。不用跟以前一样,每一副皮筋都得试几发了。以前有时上一副皮筋打的很准,下一副皮筋就差的离谱。现在基本固定,啰哩啰嗦写的不少,如能有所帮助,不胜荣幸。 姿势和下图的较为接近。图片为网上截图,非本人,在此感谢这位兄台了。
晚上无聊,外出打靶,马路边一个小树林。距离靶子约15米。横握瞄打,晚上也看不清瞄点。有时连中,有时发发脱靶。第一幅图箭头位置挂了一个矿泉水瓶。第二幅图是实际的黑度。
闲来无事打树叶 闲来无事,到农村转转,还是农村的天地广阔。地里种着很多桃树,梨树,枣树。挑个没人的地方,打打树叶。宽约5㎝的树叶,距离大约13米左右,8发6中。
本人以前主玩圆皮小夹角,近来练扁皮大拉横握瞄打,总觉得出手太慢。一直舍不了圆皮小夹角的随意。于是又把久违的冷弯拿出来重温一下。工作太忙,一天只能抽出半个小时。今天在河边打瓶子,听见知了吱吱的叫个不停,循声望去发现树枝上一只知了正叫得欢,直线距离六七米,一发直落。打得有点偏,蹭脑袋上了。顿时心头涌起一阵惆怅,看起来什么打法长期不练都会生疏。还得再练练才能找回以前的感觉。
喝麻,弹弓丢了。 昨天晚上喝多了,十点多到河堤上练靶,练了一会儿发现喝蒙了准头不咋地,不禁意兴阑珊。随手把弹弓往兜里一揣,回家。到家很快就睡着了。早上,有事要忙,忙着忙着突然发现弹弓不见了。还依稀记得最后爆了一只飞虫,什么时候丢的,丢到哪里了都回忆不起来。一直忙到中午,赶紧又到河堤上顺原路走一遭,什么也没发现,估计早被晨练的给捡走了吧!希望捡它的是个爱弓之人,也算发展了个弓友。否则,只能明珠投暗,万年吃灰了。可惜我的盖世英雄了,手上的疤还是它给造的。看着空空的弓包,仿佛它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
近视眼不戴眼镜瞄打 早上,习惯性的来到靶场,天太热,站在树荫下打几发,距离16米左右,打拇指粗细的树枝。眼睛近视270多度,没戴眼镜。朦胧中看着阳光下树皮的反光,先试打几发,不中,看不见弹道。根据平常的感觉上下调整弹道,居然中了数发。
6米修理几根草 烈日当空,小树林边练靶,顺手修理几根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草秀于丛,弹必击之。六米距离,一弹擦边,一弹正中,满以为此草必然拦腰而断,不料泥丸却卡到草茎里了。
周末,找个人少的地方练练手。10米,手指粗细的树枝。平常太忙,只能抽空熟熟手。
观乱象有感 逍遥引弓客,但求弓架稳。 专注于打靶,无愧立乾坤。 弹弓是否售,与吾何所损, 木叉与无架,也能打得准。
携弓踏春,放松心情 陌上春晴一时新,正是携弓踏青时。 爱惜早莺争暖树,飞丸逐罐归迟迟。
坟地旁边练弓 这几天,天热了,到处都是人来人往,人多的地方不愿意开弓,于是千辛万苦找了一处小树林,场地基本还行,就是旁边灌木掩映中露出一通石碑和一个圆圆的坟包。能练就不错了,于是挂好靶子,站在一丛矮树下开练,平时20米左右打的不亦乐乎,这回不知道怎么回事,皮筋不听话,四五发才中一发,甚至有一发,诡异的很,手指一松,但听啪的一声,珠子掉到面前一米远的地方了。出弹顺畅,没有打弓壁,也没有挂住什么,就是差点砸脚面。看着那个圆圆的坟包,心中升起一股凉意,难不成打扰了某些东西。练了个把小时,最终还是把靶子取了下来,挂到离坟包远一点的地方了。
如何延缓皮筋从绑皮兜处断裂 刚从圆皮转扁皮时,最无法接受的就是刚打几十发,皮筋就从皮兜处断裂,圆皮筋一般能打400发左右。这差距太大了。究其原因就是皮筋和绑筋摩擦导致的。 在用圆皮筋的时候就养成了自己绑皮筋的习惯,绑筋助手,止血钳都是现成的。为了裁扁皮于是又入手了垫板,滚刀,锥度尺,工具准备齐全后,就琢磨着如何避免皮筋和绑筋摩擦,后来就想到了用长条状气球(这种气球宽8㎜左右,长30㎝左右。一般成袋批发,一袋有几百条,大概十几块钱),把气球套在皮筋外边,又薄又结实,套起来也容易。经过实践,如此处理过的皮筋很少从皮兜处断裂,能有效延长皮筋的使用寿命。方法是:1.把长条🎈用✂️剪成2㎝的一段一段的。2.为避免气球和皮筋粘连,在使用前把剪好的🎈段放在装有爽身粉的盒子里摇晃一下,使其粘上爽身粉。3.用止血钳把剪成段的气球撑开,把皮筋对折后从气球段的一端穿进去就可以了。4.用止血钳把套好气球的皮筋穿进皮兜里,然后就是正常绑皮筋。这种方法制作起来比较容易,是个人的一点经验,算是抛砖引玉,希望能对朋友们有所帮助。
这几天风太大了,天天四五级的刮。外出推罐子成了奢望,没法,继续窝家里打靶。买了50公斤泥丸,可劲造。第一张图片是前一阵子拍的。现在,靶心已经成这样了。距离五米。
别人眼中的垃圾,也许刚好是我们眼中的宝贝 前一段时间,去修电动车的时候,忽然发现地上有一个废弃的电动车零件,厚度、宽窄用来拧手拧螺丝刚好合适,大小和车钥匙差不多,摊主当垃圾扔了,于是乎欣欣然挂在了钥匙串上,用了一段时间,非常方便,也不伤螺丝。
疫情,小区被封,不能外出打靶,只能窝在家里,用纸盒自制一靶箱,打打瓶盖,靶子,小药瓶,小药瓶非常结实,平常用泥丸从来没有打透过,今天竟然打透了,泥丸卡在了上面。配置,0.6,2012,21,114。
秀一下靶场,能找到我的靶子吗? 现在有人有车的地方最好不亮弓,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找了个人迹稀少的小树林。画圈的地方,在小树上插了一个蓝色的露露罐做靶子,直线距离大约25米。不仔细看从照片上几乎看不到靶子。
新弓到手,一发开光 新弓到手喜不自胜,装好瞄具急欲测试瞄点。直奔小河边,瞄准河中一饮料瓶,后手一松。但觉头上眼前一花,手上一阵麻木,上图为证。细思之,乃是天气寒冷,头戴一帽,皮兜蹭住帽子,飞弹,先中眼镜片一角,再中大拇指后边,一发见血,成功开光。手虽麻木,然热情不减,又打数十发。配置,0.65,2012,22裁长,拉距110。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