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猫熊 飞土逐罐
关注数: 417 粉丝数: 38 发帖数: 1,539 关注贴吧数: 16
糗事播报,博诸君一笑 2012年过年的时候,用的是一把米奇数控卡球弓。天天逛52论坛,论坛里有大佬分享圆皮鸡尾酒皮筋,有内穿的也有拖挂的,据说30米弹道没有抛物线。看完心痒难搔,自己买的大力马线,没有专业工具,纯手工制作,耗时半个小时绑成一副圆皮拖挂鸡尾酒皮筋,2050拖挂1842,四股,忙活了一头汗,喜滋滋冲出去测试。第一发,c,中虎口。肯定是推弓不正。再来一发,飞弹。再来一发,k,又中虎口。就这样,20来分钟中虎口三次,幸亏用的 安全泥丸,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拜拜了,我的拖挂鸡尾酒。 2015年,扁皮开始兴起。跟风买了两把紫檀飞虎,75弓门。看国外大神玩大拉,神乎其技。于是直接上大拉。小臂与肘呈直角。0.65,1813,22,8🐖。 刚接触扁皮,对扁皮瞄点规律知之甚少。近距离打1㎝螺丝帽,发发中。远距离弹道总是高于撑头,40多米归零点才在撑头上,就这也玩的不亦乐乎。某日,浓荫匝地,日当正午,正准备对远处的芦苇下手。突然想起邓飞虎和泰国马的拧兜手法,尤其是泰国马,那两个门牙,活脱脱是个铲车,不过人不可貌相,打的真快,真准。于是乎决定拧兜一试。立定,前推后拉,气定神闲,拧兜,发射,“wc”,飞弹,中眼镜片下缘。幸亏👀安好,两股溧溧,汗涔涔下,大中午去亨达利配眼镜一副。此后好长一段时间没动扁皮,还是圆皮安全的多。 2019年圆皮,扁皮交叉着玩。圆皮玩的是传统弓,1842,四股。扁皮先后换了某魂,某斧,手撸木叉若干。 2021年冬,12月。中午一点多。刚入手某世一把,站河边打河里漂浮的瓶子。手一松,突然眼前一花,手指一阵麻木。虎口偏大拇指关节处外皮上翻,出血了。仔细分析,应该是头上戴的厚帽子,皮兜蹭在帽子上,先中眼镜片,然后中拇指。再配👓一副。 22年具体什么时候忘了,只记得天不冷,站在河边打靶。手一松,突然感觉眼镜一振,左边眼镜腿飞到河里了。只剩半拉眼镜歪在鼻梁上。可能是撅兜,皮兜挂住眼镜腿了。望着滚滚而下的河水,喟然长叹一声,把剩下的半拉眼镜架子也扔进了河里。 22年秋,某日淅淅沥沥下着小雨,落叶遍地。车停在马路边,坐在车里,7,8米左右打路边树上2㎝的小树枝,远处雨雾迷离,近处雨打树叶沙沙作响,恍然觉得天地悠悠,唯吾一人。一发又一发,打了大概一个多小时。突然,砰的一声,左边眼镜片不见了。赶紧低头,车座上掉了一片碎掉的眼镜片。车外边还有一小片,其余的不知所踪。万幸,👀无事。默默拿出了早就备好的一副👓。 此后开始琢磨皮筋贴脸位置。以前皮筋贴脸位置在颧骨偏上的位置,之后有一段时间把皮筋贴脸位置调到了嘴角,果然放心了很多。然而,对于90弓门,虚点太大。于是,皮筋贴脸位置又调到了颧骨偏下位置。 这之后,偶有抽脸,总体上相安无事。一路磕磕绊绊,虽有挫折,然而很享受物我两忘的感觉。忽忽数年,几度春秋,弹弓始终伴我左右,与诸君共勉!
关于大拉拉锯的一点思考 前几天看了一个兄弟的帖子,讲的是要么固定拉距,要么固定皮筋的拉力。感觉这个兄弟是善于思考的。在此,也讲讲自己拉距从刚开始到现在的一些变化,一家之言,不一定对,也可能对于刚开始练习的兄弟有所帮助。 初练扁皮的时候,由于传统弓已经练习了好几年了,主要是斜握小夹角打法。对横握瞄打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我一开始就练的是大拉,后手上臂和前臂呈90度夹角,配置是裁长23㎝,1810,0.65。 练习几天后,感觉拉起来太轻松,23㎝有点长,于是改成22㎝,1813。随着练习的时间增加,后手力量越来越大,配置没有变,导致拉锯越来越长,后手上臂和前臂的夹角不再是直角。这也导致了前手瞄点出现了一些变化。 练习了半年左右,发现0.65的皮筋打泥丸,动能过剩,经常出现抽手;皮筋横纹,突然拉断的情况。于是降配,改成0.6,1813,22㎝。这下,动能过剩解决了,不再抽手,但是拉锯比以前更长了。瞄点和以前相比又发生了变化。 另外,买皮筋的时候,也没买什么著名品牌,主要买便宜的,由于出厂批次不一样,皮筋的拉伸比经常发生变化,有次买的皮筋,明显拉伸比更大,拉开以后两臂接近完全打开。练了一段感觉还行。但是拉锯长了以后,后手感觉不是太稳。恰好又遇到了一个高手,他只用0.45以下的,40米到60米的易拉罐中靶率极高。于是再次主动降低皮筋的厚度,成了现在的0.5,2014,22㎝,这下两手完全打开了。跟福州萝卜的打法一样了。 曾经测试了一下,2米到3米打红牛罐,至少能穿一面,另一面鼓起来,偶尔能穿两面,还是有一定威力的。 自从拉距固定以后,前手瞄点也基本固定了。不用跟以前一样,每一副皮筋都得试几发了。以前有时上一副皮筋打的很准,下一副皮筋就差的离谱。现在基本固定,啰哩啰嗦写的不少,如能有所帮助,不胜荣幸。 姿势和下图的较为接近。图片为网上截图,非本人,在此感谢这位兄台了。
1 下一页